语言的任意性

合集下载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符号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或者创造所用语言符号。

(一)随意原则随意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号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目的;二是语言符号的使用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则和规范。

(1)运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即使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因此,凡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语言符号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美国英语”“美国英语”,但如果把“英语”改成“美国语”,其含义也相同。

(2)表示一个概念,只要认为该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等同的,则它们所代表的对象即可被视为同一事物,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等值关系。

如:主体和客体、动作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等都是等值关系。

(3)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既可以表示同一种思想感情,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我爱好数学”和“我喜欢数学”;“他不喜欢喝茶”和“他喜欢喝茶”。

(4)运用语言来交际,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礼貌。

如:英语不说“ My Teacher”,而要说“ My Teacher”;对妇女用“您”,对男子用“你”,对朋友说“ Please”,对熟悉的人说“ What’s Up”。

语言符号任意性,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们使用语言符号交际,只要符合上述原则,就应予以尊重,无论语言符号本身合不合理、正不正确,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自由原则(三)无限制原则(四)非约定原则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1)简单性,即语言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能够省略更多的语音成分;只有一套声音,没有像物质一样复杂的形态,因而,语言符号比物质符号简单得多,而且由于声音占有空间小,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觉;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2)约定性,即语言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合起来表示某种意义,有一种确定不移的标记。

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的任意性是指索XX语言学中的术语,是语言符号的两个特性之一。

索XX提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即事物和词语(声音)之间的联系是不必然的。

索XX称概念所指和声音像所指为现代语言学家普遍认为的语义和语音方面。

索XX提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索绪尔把概念叫做“所指”,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即现代语言学家一般认为的语义和语音两个层面,此后索绪尔又进一步解释:“能指是没有理据的,即对于实际上与它无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


需要注意的是,索XX对语言的任意性指的是符号中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是任意的,而不是说符号与符号的结合是任意的。

并不是首先存在一个一个的要素,我们再为之分配名称,而是我们用语言将世界切分成一个一个的要素。

我们在这个语言世界范围内思考。

语言不仅是传达思考的手段,还是决定思考的原因。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4、语言的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

5、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6、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7、音质音位:是指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8、非音质音位:是指从音高、音强、音长等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指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

10、句法同义:是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11、句法多义: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2、语法范畴:是指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这种语法意义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

13、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4、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5、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16、换喻: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相关推荐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精选10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篇1一、词法理据“词法理据指的是大部分词可以从构成该词的词素或其他手段分析出词义的来历。

根据词法构成的词体现为词素的组合,而词素本身可能是有理据的或者无理据的。

但词汇的构成是有理由的,是由有意义的更低层次的单位构成。

”[4]索绪尔把这一现象称为相对任意性,若以理据性为参照,我们也可以称为相对理据性。

据统计,在英语词汇中,只有9%的词汇才是完全任意的,而另外91%的词在音义或者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是有理据可循的,如派生词(deriva-tives)、合成词(componundwords)、逆成词(backfor-mations)、拼缀词(blendings)、外借词(theborrowedwords)、缩略语(abbreviations)等,都是有一定理据的。

那些9%的具有完全任意性的词汇可以称之为原始词汇,由这些原始词汇发展而来的即为二级词汇。

比如英语中用“Roll”表示“滚动”是原始阶段的构词,而之后由roll发展而来的词汇,如troll(使旋转)、scroll(卷)、enroll(卷,包,招进来)、roller(滚筒)、rolling(滚动的)、rotate(旋转)、rotary(旋转的)、rotor(转子)、roam(漫游)等,都是二级阶段的词汇,有较强的理据性[5]。

原始阶段所形成的词汇在音义或者词义方面有较强的任意性,但二级阶段所形成的很多词汇都是运用原始阶段形成的固定音义关系而形成的,在音义或形义方面存在明显的理据痕迹[6]。

比如“sun”表示“太阳”,“flower”表示“花”,“egg”表示“鸡蛋”,“ap-ple”表示“苹果”,这些没有什么理据可循,但用“sun-flower”表示“向日葵”,用“eggplant”表示“茄子”,用“pineapple”表示“菠萝”,却是有原始理据存在的。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

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

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语言学语言的五个区别性特征举例

语言学语言的五个区别性特征举例

语言学语言的五个区别性特征举例语言的本质特性,也可以成为设计特性或结构特性,指的是人类语言固有的,有别于任何其他动物的交流系统的特质。

了解语言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性质。

1、任意性(arbitrariness)正如前面定义里提到,语言具有任意性,意思是语言的形式(语音或书写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基本没有必然的或逻辑上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

但是象声词、象形词以及合成词等语言现象具有非任意性。

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所指关系一旦确定,人们就要遵循这一约定。

语言的语法也是任意的,比如语法结构中词序、词尾变化、性数格一致等语法规则都是任意的。

2、二重性(duality)语言的二重性是指语言是一个结构系统,是一个具有两种结构的系统,语音系统(后来有了文字系统)和语法系统。

换言之,语言可以先切分成意义单位(形位),再切分成语音单位(音位)。

语言的二重性是人类语言所特有的,一般动物的交流系统都不具备这种特征。

正是这种二重性才能使得少量有限的语音可以组合和重组来构成几乎无限的词汇,表达无线数量的意义;一个词和另一个词组合成上一个层次的结构(短语或更大的结构),也会产生几乎无限个更大的结构,比如,语音/ӕ/,/p/,/t/,可以组合/ӕpt/,/tӕp/,/pӕt/三个词。

3、能产性(productivity)能产性或生成性指的是人们可以听懂或说出他从来没有听过或见过的话语。

这些新的话语的理解和生成就是语言使用者通过大脑的语言机制作用下发生的。

能产性也是人类语言特有的性质,动物语言(所谓的语言)不具有能产性,它们发出的声音与意义只有对应的关系,不能生成。

例如,蜜蜂可以通过某种身体动作表达事物的方向,但是不能创造地表达事物的种类或数量,更不用说表达别的高级意念。

4、移位性(displacement)语言的移位特征指的是语言可以用来指示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信息的移植程度是指它的前因、后果的基本特征脱离传递信息的时间、地点的程度。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这种音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以词为例,从词的本身,特别是一种语言的根词来看,语言符号音义之间并没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音与什么义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

例如汉语中“马”“鹿”等词,为什么普通话用“ma”“lu”等声音表示,是说不出什么道理的。

此外,为什么同一事物的名称,不同语言,不同方言有不同叫法,即使是同一语言,同一方言在不同时代又有不同叫法,这些都只能从语言的任意性上去理解。

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
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又叫理据性。

如果说任意性是指各种语言音与义之间的关系,那么理据性就是指个别语言具体的命名关系。

它揭示具体语言的词源,展示语言变化的历史。

又以词为例,它表现在词的内部形式的可论证性,词的派生,词的合成,词与词的组合都是相对可论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Arbitrariness and Iconity of Language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 “能指和所指之 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或者, 因为我们所说的 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 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 语言符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 形成符号结构 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缺乏自然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从这方面来讲, 符号的能指和 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所以语言符号具 有任意性。
• 1. 拟象象似性 • 2. 隐喻象似性
1. 拟象象似性
• 拟象象似性是指句法结构照应认知结构的 现象, 即当一种语言表达式( 长短、顺序及 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所表达的概念内容、 经验有一致性时, 我们就说这一表达式具有 象似性质。
A. 顺序象似性
• 顺序象似性, 即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及概念 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 如: a. 他跨上摩托车骑走了。 b. 他走进房间打开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 显然, 更大的信息量需要用更长、更复杂的语言形 式来表达。
D. 对称象似性
• 对称象似性, 指在概念上具有同等重要性和 并列关系的信息在表达上具有对称性。并 列成分在多种语言中都是如此。如:
a.校长和书记都出席了会议。 b.参加比赛的有中国队、韩国队和日本队。
E. 非对称象似性
• 非对称象似性, 指在认知上突显的信息往往 处于话题的位置, 其他信息则往往处于述题 的位置, 这与认知上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是一 致的。 • 例如:“气球在房子上空”, 而不是“房子在 气球下面”,因为气球是可变的, 处于突显的 位置。
∆ 这种象似性反映了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 照应客观事件的时间顺序及概念时间顺序。
B. 接近象似性
• 接近象似性, 即认知上相近的概念在语言形 式的时间和空间上也接近。 • 相同多个形容词的排列顺序的原则之一就 是: 与中心词概念上越接近的修饰语置于与 中心词越近的位置上, 如 ∆ the famous delicious Italian pepperoni pizza ∆ the old black wooden desk.
谢谢!
C. 数量象似性
• 数量象似性, 指在概念上信息量大, 更重要、更难 预测的信息, 其语言表达就更长、更复杂。试比较 以下两组 • a) 他是我哥哥。b) 他是我表妹的哥哥。c) 他是我 表妹的丈夫的哥哥。 • a) 我不去。b) 我不去, 他也不去。c) 我不去, 他 也不去, 我们几个都不去。
• 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就可以证 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比如,“牛”在中 国是被称为“niu”, 但在美国它叫做 “cow”。
二、语言的象似性
• 语言的象似性是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 也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 联系, 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 是 有理据的。
语言象似喻象似性, 是指从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 概念,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 过程, 包括隐喻语言的运用、隐喻概念体系 等。
三、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 任意性和象似性可以并行不悖, 因为它们反 映了语言的不同属性。这最终是由于语言 本身有多重属性。 • 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而言的,而象似性主 要是就符号组合而言的。 • 因此,讨论任意性和象似性应注意讨论的 前提, 同时指出象似性的研究也应注意其适 用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