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脂肪肝

合集下载

79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79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肺癌 ,其肿 瘤是在肺段 或是在支气管 的远端 ,与心脏 的生理 距离较为
远 ,因此对心脏 的影响较少。
肺 癌 患者 的心 电活动 监 测是很 有必 要 的 。特 别是 肺部 与心 脏毗 连 ,肺癌 患者 出现心 电图异常 的概 率 ,根据 本文研究高 达7%以上 。 5 根 据 以上4 个表 可 以看 出 ,肺癌 患者 中 出现 心 电图异 常的 发生率 为 7 .%。而 两类肺 癌 患者 中, 中央 型肺 癌患者 的心 电 图异 常高 达 53 9. 59 %,明 显高 于周 围型肺癌 患者 的5 .%,两者有 显著 性差 异 ( 0 8 P <0 1 . )。而在三 组患者 的心 率情况 比较 中可 以看 出 ,化疗后 患者的 0 心率最高 ,平均心率 、最大最 小心率均高于 其他 两组患者 。三组患者 的心 电图中ST 异常 比较 ,发现化疗 后的患 者出现sT —段 —段下 移、T 波 倒 置和QT -间期延 长等均要 高于肺癌患者组 (<0 1 P . )。 0
复功能 ,因此要对该类 患者 多加留意。
动态 心 电图用 于肺癌患者 的心 电图监测 ,有 显著的 临床 效果 ,其
能提供全 面的心 电图数据 ,其覆盖面广 ,信息齐全 ,能提供 普通心 电
从 本文的研 究结 果也可 以看 出 ,恶性肿瘤患者 的心电 图异常率 比 照 对 组 患者 的心电 图异常 率要高 ,前者 发生 率为7 . 5 %。肺癌 由于 与心脏 3 的生理解剖距离 很近 ,因此 当肺部 出现肿瘤 时,对心脏也会有 一定的 压 迫作用 ,当肿 瘤转移到淋 巴结 时 ,淋 巴结就 会压 迫肺主支气 管而使 得肺 循环 受阻 ,导致肺动脉高压 ,心脏负荷增 大而 出现异常心 电图。
异常 ,心率 失常和ST —段异 常等 。本 文研究 也同时 发现 ,肺癌 的 中央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在20%~80%之间,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危害大。

因此,糖尿病人要及时地进行肝功能检查。

那么,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一、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1、肝穿刺活检
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局限性脂肪肝。

在B超引导下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

活检的意义在于确定肝内是否存在脂肪浸润。

评估某些血清学指标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脂肪肝、纤维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组织学改变作为金标准,并用以客观评价某一治疗方案对脂肪肝纤维化治疗的确切效果。

这是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诊断方法之一。

2、血液生化检查
中、重度脂肪肝由于脂肪囊肿的破裂及肥大的脂肪细胞压迫胆道,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β球蛋白、铁蛋白、ApoA1及胆汁酸常升高。

临床研究发现,仅20%~30%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特异性。

这也是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诊断方法。

3、血清脂质检查
血清脂质检查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检查,甘油三酯是检查脂肪肝最准确的项目,空腹时检查血清中甘油三酯升高一般就是酒精肝导致,伴随胆固醇和脂肪酸升高。

4、肝功能
肝功能检中转氨酶、胆红素、胆碱酶等项目可明确检查出脂肪肝程。

脂肪肝是ii型糖尿病的根源

脂肪肝是ii型糖尿病的根源

 脂肪肝是II型糖尿病的根源脂肪肝是II型糖尿病的根源脂肪肝是II型糖尿病的根源血糖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今天为止,几乎所有的医学论著、医生和营养师都在说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在胰岛或胰岛素或胰岛素的受体的异常等等。

在这里笔者想给各位读者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糖尿病。

笔者认为上述的观点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不在胰岛和胰岛素,而在于肝脏。

1、为什么糖尿病的根源不是胰岛胰岛素第一,在糖尿病的早期,尤其是潜伏期,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是偏高的,至少在正常水平,即使在正常水平,也说明胰岛的功能是正常的,也不能把糖尿病归罪于胰岛和胰岛素。

而到糖尿病的后期,胰岛素的水平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糖尿病导致全身的血管发生病变,当然也会影响到胰岛内的血管,进而导致胰岛发生进一步的病变; 第二,糖尿病患者至少是三大代谢紊乱,即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糖代谢都是紊乱的。

在临床上往往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也就是说临床上往往是高血脂之类的脂代谢紊乱先于高血糖的出现。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三大代谢紊乱不会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紊乱造成的。

更何况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素的分泌往往是正常的。

第三,肝才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三大代谢的中心,所以只有肝的功能异常才会导致三大代谢发生这种形式的紊乱。

从血糖的胰岛素调节也可以看出肝功能紊乱在糖尿病中扮演的角色(图20)。

当血糖升高,胰岛就会感受到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执行器官肝、肌肉等,告诉它们赶快回收血液中多余的糖,执行器官一起行动,血糖就降下来了。

当执行器官,其中主要是肝功能紊乱后,通过糖异生的糖原合成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肝对血糖的回收能力下降,而血糖升高。

为什么是肝而不是肌肉?因为血糖调节的执行器官主要是肝而不是肌肉,一方面,血糖升高后肝会通过糖异生合成糖原,即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打包、贮存在肝内。

另一方面,肝也会把多余的糖转变成脂肪而贮存起来。

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

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

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作者:徐湘,许岚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3期文·徐湘(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生)许岚(主任医师)人物档案许岚: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无锡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并兼/甲状腺学组委员/代谢病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微循环分会糖尿病学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地级城市内分泌代谢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美国糖尿病协会会员。

近几年在各种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2部;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及市指令性科研课题,5次获市科技进步奖,6次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

曾有年过六旬的糖尿病患者在门诊质疑B超做出脂肪肝的结果,理由是自己并无饮酒嗜好,并提出疑问:脂肪肝不是由喝酒引起的么?那么,到底什么是脂肪肝?其病因有哪些?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关系如何?现将上述问题进行一一阐述。

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起病较隐匿,发病缓慢,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少部分人可有乏力、纳差、右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脂肪性肝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非酒精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其中以肥胖、糖尿病为最常见病因。

我们知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在血糖控制方面十分重要,但事实上,肝脏才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心,正常情况下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很大一部分由肝脏、肌肉加工成糖原,以储存在体内,并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再次分解为葡萄糖以供机体利用.其中,肝糖原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防止低血糖发生,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能量供应,另一方面,防止血糖过高引起尿糖,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餐后血糖的维持主要来源于进餐后葡萄糖的吸收,而空腹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所以临床上经常可见合并肝硬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肝脏功能衰竭,常发生空腹低血糖,糖尿病存在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是常见的代谢疾病,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66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脂肪肝的病因学包括脂肪肝发生的条件(诱因)和导致脂肪肝的原因(致病因素)两个方面。

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为脂肪肝发病的条件因素。

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有化学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代谢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等。

1.化学性致病因素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2.营养因素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因食物蛋白质和能量供给或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所致,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

(2)继发性营养不良:多由其他疾病所诱发,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年长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常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即使热量足够也可引起脂肪肝。

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主要见于儿童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近来研究发现部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肺结核、败血症等一些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因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细胞毒素损害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此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肥胖性脂肪肝。

脂肪肝的防治常识

脂肪肝的防治常识

脂肪肝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断增加的社会活动,患脂肪肝的患者明显增多并有向年轻发展的趋向。

因本病的发展和预后较为严重,故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简要谈谈脂肪肝的防治知识:1、什么叫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临床上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正常的肝脏内脂肪占总重的3%--4%,如果肝脏内脂肪超过肝重的5%可称为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含量可达40%--50%,肝脏是脂类的合成、运转、利用的场所,并不能储存脂肪,当肝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时,脂肪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形成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脂。

2、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长期饮酒,肝脏处于慢性酒精中毒,致使肝内的脂肪氧化减少,不能及时的分解排泄,堆积在肝脏。

(2):长期摄入高脂肪的食物,或大量摄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过多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

(3):自身肥胖运动量少,使体内过多的热量不能及时转化为能量而形成脂肪堆积在肝脏。

(4):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是脂肪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5):肝炎患者,由于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不能正常转化排泄肝脏内多余的脂肪,而形成脂肪肝。

(6):由于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致使肝功能减弱或丧失,肝脏内多余的脂肪清理不出去而导致脂肪肝(7):精神因素,由于长期生气、心情抑郁,久而久之使肝脏疏泄功能丧失,以致气滞血瘀,郁结于肝脏成为脂肪肝。

3、引起脂肪肝的食物有哪些?(1):过量摄入含糖类食物,如:大米、面食、淀粉等(2):脂类:动物的内脏、油炸食物、蛋黄等(3):坚果类:腰果、松子、葵花子等(4):酒类(5):经常吃夜宵(6):快餐食品:汉堡包、炸薯条等(7):日常中摄入过多的油脂4、脂肪肝的发病趋势?目前我国的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肥胖儿童也成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是什么原因

脂肪肝是什么原因

脂肪肝是什么原因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那么,呢?1.糖尿病:大约一半的II型糖尿病患者患有脂肪肝。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脂蛋白合成也有障碍。

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最终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聚并导致脂肪肝。

2、高脂血症: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引起脂肪肝。

3.肥胖:肥胖不仅指体重增加,还指多余脂肪组织在体内的积累。

国内一些学者发现,大约一半的肥胖者倾向于合并脂肪肝,10个“肥胖儿童”中有8个患有脂肪肝。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不断被输送到肝脏,大大超过肝脏的运输和代谢能力,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导致肥胖脂肪肝。

肥胖脂肪肝中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

肝活检还显示,当其超过标准体重的50%时,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肝脂肪变性。

脂肪肝4.当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时,会超过肝脏治疗的限度,增加肝脏负担,干扰脂肪代谢,破坏肝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脂肪在肝脏中积累形成脂肪肝。

5、营养不良:有人或许会奇怪,营养过剩会造成脂肪肝,那营养不良为什么也会造成脂肪肝呢?其实很简单,营养过剩属于原材料太多,而营养不良属于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够,同样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专家提醒:6、酒精:酒是引起脂肪肝的最常见病因,中国人的感情似乎是在酒席上促进的,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对肝内甘油三酯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积。

引发脂肪肝的“八大杀手”

引发脂肪肝的“八大杀手”

家庭医学2016.09(下)Family Medicine第一杀手:酗酒无度是脂肪肝的祸首饮酒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生活中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到豪饮、滥饮的怪圈,酗酒无度。

摄入过量的酒精会影响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使脂肪酸在肝内积聚形成中性脂肪,引发脂肪肝;此外,酒精还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也是引发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

统计资料表明,每天饮50度白酒100~150毫升以上,持续10年,发生脂肪肝的概率可达90%以上。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速度远较非酒精性脂肪肝者快得多。

饮酒量与酗酒持续的时间直接和肝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酒精性脂肪肝往往和酒精性肝炎并存或先后发生,进一步发展就形成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人们通常把它们合称为酒精性肝病。

在美国,每年死于酗酒者达10万人之多;在瑞典,中老年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者与癌症、冠心病死亡数相近似。

因此,把酗酒称为脂肪肝之祸首,实不为过。

第二杀手:脂肪肝就是吃出来的祸业务员、公关人员、经理、老板,或因工作需要,或因身不由己,每天都要穿梭于酒桌、宴席之中,以至于“完善了合同,伤害了身体”。

诸如此类,其结果是培养出新时代的“肥胖一族”。

这些受害者体内脂肪“存货”实在过多,作为“转运站”的肝脏被迫充当起了脂肪“储藏室”,以至于引发脂肪肝。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的人群中,约有72%患有脂肪肝,且其中20%为重度脂肪肝。

全球因肥胖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同期全球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

由此可见,肥胖与脂肪肝是患难中的一对难兄难弟,营养过剩是伤害肝脏的罪魁祸首。

所以,有人戏称脂肪肝就是吃出来的祸。

第三杀手:糖尿病是脂肪肝的帮凶不论是患1型或2型糖尿病,若血糖控制不当,特别是有酮症酸中毒时,肝脏往往会迅速肿大,脂肪组织浸润。

病人会感觉肝区疼痛,疲乏无力、食欲减退。

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为胰岛素依赖型。

发生脂肪肝时,一般肝脏呈轻、中度肿大,表面平滑,质偏硬,可有压痛;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脂肪含量并不显著增多,而肝细胞的糖原沉积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脂肪肝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脂肪肝?血糖高的影响有很多,身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毛病。

临床显示,每两个糖尿病人就有一个患有脂肪肝,且大部分都是成年人。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脂肪肝呢?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病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解释吧。

1、肥胖因素
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有50%-80%是肥胖者,而且以腹型肥胖为主。

由于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肥胖人群肝内的脂肪堆积就较严重,容易得脂肪肝。

2、高脂血症
高血糖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并使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造成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就会增多,引起肝细胞内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堆积,是形成脂肪肝的病因。

3、高血糖
高血糖使载脂蛋白糖基化,从而致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加。

4、饮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多饮多食的习惯。

多食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尿中丢糖过多,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这势必会引起脂肪摄入的增多,从而使肝内脂肪逐渐堆积,当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超过了肝脏处理的限度时,会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打破了肝脏的输入输出平衡,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