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脂肪肝
治糖尿病先治脂肪肝

6. 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 7. 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
B 超 诊 断
• • • • 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 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 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CT 诊 断
• 肝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
流行病学
• 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脂肪肝 • 4%-46%的脂肪肝患者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 尿病
糖 尿 病 患 者 脂 肪 肝 患 者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2000年
流行病学
• 另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 群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普通人群 5%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10-24% 63%
2.Oxidation stress as a second hit event caus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induces necroinflammation in the fatty liver.
----Saito T, Misawa K, Kawata S.Fatty liver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tern Med. 2007;46(2):101-3..
肝脏疾病的类型
流行病学
成人脂肪性肝病平均患病率:
• •
• • •
我国大中城市: 10% 在某些相关职业人群中 (白 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 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 员、高级知识分子等): 5% 肥胖人群与和2 型糖尿病人: 50% 嗜酒和酗酒者: 57.7% 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 胃肠功 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 60%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在20%~80%之间,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危害大。
因此,糖尿病人要及时地进行肝功能检查。
那么,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一、糖尿病脂肪肝要做什么检查?
1、肝穿刺活检
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局限性脂肪肝。
在B超引导下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
活检的意义在于确定肝内是否存在脂肪浸润。
评估某些血清学指标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脂肪肝、纤维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组织学改变作为金标准,并用以客观评价某一治疗方案对脂肪肝纤维化治疗的确切效果。
这是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诊断方法之一。
2、血液生化检查
中、重度脂肪肝由于脂肪囊肿的破裂及肥大的脂肪细胞压迫胆道,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β球蛋白、铁蛋白、ApoA1及胆汁酸常升高。
临床研究发现,仅20%~30%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特异性。
这也是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诊断方法。
3、血清脂质检查
血清脂质检查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检查,甘油三酯是检查脂肪肝最准确的项目,空腹时检查血清中甘油三酯升高一般就是酒精肝导致,伴随胆固醇和脂肪酸升高。
4、肝功能
肝功能检中转氨酶、胆红素、胆碱酶等项目可明确检查出脂肪肝程。
糖尿病对肝脏健康和肝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对肝脏健康和肝功能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与机体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相关的慢性代谢疾病。
除了对血糖控制和胰岛素代谢有直接影响外,糖尿病还可以对肝脏的健康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应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1. 糖尿病引起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是指肝脏细胞内脂肪含量过多,其中大部分是三酰甘油,少量是胆固醇和磷脂所造成的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的情况下,造成血糖升高,机体开始分解脂肪以供能源。
然而,过量的脂肪分解产物会涌入肝脏,由于胰岛素代谢的异常,肝脏无法有效地将这些脂肪酸合成和分解,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最终形成脂肪肝。
2. 糖尿病加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肝纤维化是指在肝脏受到各种刺激后,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情况下,血糖会通过多种途径对肝脏产生损害,引起肝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进一步加速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
3. 糖尿病导致肝脏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和调节。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异常,使得肝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受到干扰。
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更容易出现糖异生异常、脂负能力降低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等问题,这些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对肝脏健康和功能的影响。
4. 保护肝脏健康的措施为了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4.1 控制血糖水平:通过正常饮食控制、运动和按时服用药物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对肝脏的损害。
4.2 管理体重:减轻体重和控制脂肪含量,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4.3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4.4 戒酒限酒:过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肝脏疾病,糖尿病患者应该戒酒或限制酒精摄入。
脂肪肝 糖尿病的“后备军”

球 患病率 为 2
0
% 。
我 国 的情况 也 不 容
脂 肪 肝 糖 尿 病 的 乐 观 , 据 最 近 上 海 一 项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显 示 , 上 海市成人 脂 肪肝 患病率 已达
到 15
.
j
5% 。
按 上 海人 口
1 6 0 0 万 计算 ,
上 海 目前脂 肪肝人 数 约达 到 2 5 0 万
人 。
其 中大 约有 5 0 % 的人 群( 1 2 5 万 人 )
不重 视 , 以致部分 患者 出现 持续 的肝功能 异常时才来就诊 , 此时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糖 代谢 异 常 , 其 中达 到糖尿 病标 准的人 数 约达 3 6 万 , 那 些 已 经 进 入 到 糖 尿 病 前期 的 患者和 糖 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 更重要 的是 脂 肪肝 可 以预 测 将来
发生糖尿 病。
日本 、
美国 、
意 大 利 研 究报 道 ,
对 没有糖 尿 病的人 群进 行 7 年 追踪研
究发现 , 那 些 患有脂 肪 肝 的病人 经 过
7 年之 后 更容 易发生 2 型 糖尿 病。 因
此 , 又 将现 在还 没 有糖 尿 病 的 脂 肪 肝
对于 脂肪 肝 患者我们给 出的 建议 : 重视脂肪肝 , 警惕糖尿病。
摘 自 《家 庭 医 药 》
不痛不痒 , 许 多患者对 脂肪 肝并 动处 方 。 需 要提 醒 的是减肥速度
18 20 0 8 年第 6 期
肝 损 伤 的程 度 与肝 脏 脂 肪 含 量 有密切 关 系 , 脂肪 沉 积越多, 肝 脏损伤越重 。 因此需要 测定肝脏 脂肪 含量 , 国 内有些单位 已 经 开 展 C T 半 定量 的方 法 , 我们 医 院 同 时开始进行磁 共振波谱定量 分析 ,
两个糖尿病,一个脂肪肝——范建高教授畅谈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
,
,
也 必 须 按 医生 的
大增 加
同时
、
出现 脂肪 肝 的患 者
,
来决定 是 否需 要 进 行
此外
,
胰 岛素 抵 抗
糖代谢 紊乱等病理 状
,
。
及 时修 复 肝 细
记者
:
范教授
一
,
您能给我们
况 又 会进
一
步加重
尤 其 是 重 度脂
.
恢 复 肝 脏 功 能 也是 治 疗脂肪 肝
。
尽管
一
天 的能 量 摄 取 量 相 同
一
.
侧
日
、
、
糖尿病
、
高脂 血 症合 并 肝 损 伤 等方 面 有很 深 的 造 诣
( 专家 门诊 : 星 期 三 上 午 ; 特 需 门诊 : 星 期 四 上 午 )
重 于 晚 餐 的进 食 方式 比规 律 性 的
三
餐进食 更 容 易 发 胖
'
、 、
。
晚饭 高 热 量
,
应 出现 异 常
。
因此
,
脂肪 肝 的治疗 既
两 个 糖 尿 病 患 者 之 中就 有 生脂肪肝
。
个会 发
脂 肪 肝 会给 糖 尿病 患
脂肪 肝 患 者
,
尤其 是 并发 肝 功能损 害
,
者带来 什么 样 的危 害?
,
的脂 肪 性 肝 炎 患 者
除 了 坚 持 基础 治
糖尿 病患 者较容 易 患脂 肪 肝
疗饮食 控制 之 外
,
可 以在专业 医 师 的
糖尿 病病 情
糖尿病并发脂肪肝:互为因果加速危害

糖尿病并发脂肪肝:互为因果加速危害作者:杨蕊旭范建高来源:《肝博士》 2018年第2期杨蕊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范建高(教授)随着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西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且两者因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通常合并存在。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的共同的风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可增加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进展期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死亡)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合并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减重是控制疾病进展,防控并发症的关键。
一、2型糖尿病促进脂肪肝的发病及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且已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
据研究报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0%的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而即使是在肝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亦有20%的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7%的患者合并进展期纤维化。
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非常常见。
亦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2型糖尿病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肝脏相关死亡相关。
有研究表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而言,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是无2型糖尿病患者的2倍。
这些研究都说明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助推因素。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典的“二重打击”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是第一次打击中导致肝细胞脂质沉积的病因之一,且2型糖尿病中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肝毒性细胞因子的上调等机制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与进展的原因。
脂肪肝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患病率。 二甲双胍对老年 IT患者的效果相对差一些。 G 糖
尿 病预 防研 究( S) 5 0名 以上 IT患者 进行 1年的 DP 对 0 G
强化 生 活 方式 干 预 后 ,3 的 患者 达 到 了减 轻体 重 5 4% %
的 目标 , 同时 患糖 尿病 危 险性 减 少 6 %。那 些超 过体 重 1 减 轻 目标 的患 者糖尿 病 风险进 一步 降低 ,平 均体 重 降低 1% , 可使 患糖 尿病 危 险性减 少 8 % 。糖 尿病危 险 性 降 1 3 低 的程度 与 所达 到 目标 的数 量 有关 。8 %的患 者达 到 了 6 每 周 锻 炼 4小 时 以 上 的 目标 ,其 患糖 尿 病 危 险 性 降低
B 全年 平均 上升 01 MI .3点 , 这相 当于 一个 身高 约 17 .8
米 的人长 胖 04 .2公 斤。而 第十 年 的调 查数 据则 显 示 ,
中研 糖 康 &
⑧ 西分 不药 圈 含成
● “ 中研 3 位专家 , 年倾心研制 , 年实践验证 , 0 8 2 独家拥有 “ 糖能活素”科研
全 国 内分 泌 学 会 副 主任 委 员 宁 光 教 授 在 会 上 介
免 费 加 盟 中研 糖 康糖 尿 病 康 复 中心
糖脂同步 双降双清
娶姐 姐 ,
僵 璧 台 墨
导致 体 重指 数 ( MI增 长 。 MI 体 重 ( 克 ) 身 高 B ) B 是 千 与
( ) 米 平方的比率 , 目前判定肥胖程度 的常用标准。 是 《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发表研究报告 : 研究小组 在第七年获得的数据表明,每周多吃一次快餐会导致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养生导读: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容易引起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是需要尽早治疗,否则会恶化成肝病、肝硬化。
但脂肪肝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需要细心留意。
那么,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糖尿病性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缺乏容易引发肝脏的脂代谢紊乱。
另外,糖尿病患者肝脏对糖的利用减少,释放增加,也是引发脂肪肝的原因。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合成脂蛋白转运脂类物质。
肝脏也是脂肪酸氧化和酮体形成的主要场所。
当肝脏内脂蛋白合成不足或合成障碍时,肝细胞内的脂肪便不能被及时运出肝脏,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
肝脏脂蛋白合成不足或合成障碍的根本原因是肝功能的损害或降低以及脂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卵磷脂、必需氨基酸等供应不足。
补充这些物质有利于脂蛋白的合成、肝细胞内脂肪的运出。
*二、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症状:糖尿病并发容易忽视的一种疾病就是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该病在早期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研究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46%,也就是说,几乎每两个糖尿病人就有一个出现了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厌食、腹胀等,可有肝大,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患者肝肿大发病率较高。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的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与血糖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糖尿病控制较好者,其脂肪肝可逐渐消退。
具体为:*1、肝大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患者肝肿大发病率较高。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的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与血糖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2、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3、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
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Βιβλιοθήκη 易善复GSH-R15
易善复的药理作用
易善复
LPL活性↑
LCAT活性↑
GSH-R活性↑
HDL摄取胆固醇能力↑
VLDL分解↑
LPL:脂蛋白脂肪酶 LCAT:卵磷脂胆固醇乙酰转移酶 GSH-R:谷胱甘肽还原酶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HDL:高密度脂蛋白
TG↓
LDL/HDL↓
抗氧化能力↑
LDL:低密度脂蛋白 TG:甘油三脂
对照组( 例):给予饮食控制 适当锻炼、 给予饮食控制、 对照组(60例):给予饮食控制、适当锻炼、常规口服降糖药物 易善复组( 上述治疗加易善复口服, 易善复组(125例):上述治疗加易善复口服,每天 次,每次 粒 例):上述治疗加易善复口服 每天3次 每次2粒 疗程84天 疗程 天
Med. J. Qilu, Dec. 2000, vol. 15, No.4
Kennedy 通路 磷脂酰甘油 (GP) 甘油磷脂酰胆碱 (GPC) 甘油磷脂酰 胆碱二酯酶 胆碱 + (C)
13
易善复药理作用方式
易善复可作为生物细胞膜形成和再生的构成成分 易善复可增加生物膜流动性 易善复可调节膜结合酶系统的活性 易善复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易善复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易善复可转运药物和模拟 可转运药物和模拟HDL的作用 的作用 易善复可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碱载体 易善复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易善复可作为增溶剂 易善复可保护免疫性肝细胞 易善复可抗细胞纤维化
10
易善复在中国的历史
1990年,上海传染病总院和广州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了“Essentiale”(英文名 的 年 上海传染病总院和广州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了“ 英文名)的 英文名 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观察,取得了第一批国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及重症肝炎临床数据 1993年,安万特的前身公司之一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 年 “Essentiale”,中文命名“肝得健” ,中文命名“肝得健” 1997年,遵照中国卫生部有关文件,肝得健更名为“易善力”,英文名不变 年 遵照中国卫生部有关文件,肝得健更名为“易善力” 1998年,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牵头,10家医院参与下, 年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牵头, 家医院参与下 家医院参与下, 进行了上市后再认证工作, 对Essentiale进行了上市后再认证工作,使得其对于慢性肝炎及脂肪肝的治疗效 进行了上市后再认证工作 果及安全性得到进一步证实 2000年,Essentiale的新一代产品“易善复”在中国上市,其先进的生产工艺、 年 的新一代产品“ 的新一代产品 易善复”在中国上市,其先进的生产工艺、 稳定的性能、 稳定的性能、优良的剂型及可靠的疗效可以更加方便医生的临床使用及满足患 者需求 2000年,“必需”磷脂(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别称 列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 年 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别称)列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 必需”磷脂 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别称 2003年,易善复胶囊在中国北京合资厂正式分包装,实现了国产化 年 易善复胶囊在中国北京合资厂正式分包装, 2005年,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列入国家医保用药目录 年 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 2005年,易善复针剂将在中国北京合资厂正式分包装 年
8
脂肪肝的预防及治疗
药物治疗
改善胰岛素抵抗 调整血脂紊乱 减少活性氧的损伤作用 减少肝脏脂质含量 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修复细胞生物膜----易善复 修复细胞生物膜 易善复
9
易善复的历史
1939年,Dr. Hans Eikermann 第一次从大豆中提取高纯化地磷脂酰胆碱分子 年 片断,由于其富含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因此命名其为“必需”磷脂 亚油酸, 片断,由于其富含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因此命名其为“必需”磷脂(EPL) 1952年,安万特的前身公司之一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将EPL在欧洲投放市场 年 安万特的前身公司之一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将 在欧洲投放市场 1957年,Prof. Klenk和Dr. Eikermann从大豆粗磷脂中将磷脂酰胆碱提纯至 年 从大豆粗磷脂中将磷脂酰胆碱提纯至65 和 从大豆粗磷脂中将磷脂酰胆碱提纯至 %,并获得了第一个专利 并获得了第一个专利。 进一步纯化, %,并获得了第一个专利。1959年,应用柱层析技术将 年 应用柱层析技术将EPL进一步纯化,获得 进一步纯化 第二个专利 1981年,Dr.Hanz Betzing在高温下用乙醇作溶剂,将大豆粗磷脂通过硅胶柱 年 在高温下用乙醇作溶剂, 在高温下用乙醇作溶剂 进行纯化, 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磷脂酰胆碱 80年代早期,根据EPL纯化后特定的生化特征,正式将其命名为“多烯磷脂酰 年代早期,根据 纯化后特定的生化特征, 年代早期 纯化后特定的生化特征 正式将其命名为“ 胆碱” 胆碱” (PPC),并获得国际生物化学命名委员会 ,并获得国际生物化学命名委员会(IUBNC)接受 接受 截至90年代末,针对 的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药理实验(13个体外 截至 年代末,针对PPC的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药理实验 个体外、92 年代末 的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药理实验 个体外、 个体内)及动物实验 种实验动物、 个肝损模型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177个临 及动物实验(7种实验动物 个肝损模型), 个体内 及动物实验 种实验动物、28个肝损模型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 个临 床研究, 例肝病患者(包括慢性乙 床研究,共11033例肝病患者 包括慢性乙、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 入 例肝病患者 包括慢性乙、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入 选,取得了完整的实验及临床资料
20
易善复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作用
21
易善复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易善复胶囊
39个临床研究的 个临床研究的1705例脂质代谢紊乱病人(日剂量 例脂质代谢紊乱病人( 个临床研究的 例脂质代谢紊乱病人 日剂量700-2700mg)荟 ) 萃分析资料显示的易善复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且全部为胃肠 萃分析资料显示的易善复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 道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到的症状有轻微的非特异性胃部不适, 道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到的症状有轻微的非特异性胃部不适,软便 和腹泻;没有报道有关血液学, 和腹泻;没有报道有关血液学,血液化学及尿液分析或与其它物质相 互作用引起的异常变化 例接受易善复病人, 例有这些症状 而安慰剂治疗的201例 例有这些症状, 在1504例接受易善复病人,20例有这些症状,而安慰剂治疗的 例接受易善复病人 例 病人有5例报告 易善复组1例病人 例报告; 例病人, 病人有 例报告;易善复组 例病人,因为腹泻而必需中断治疗 年间, 百万。 自1954至1989年间,德国销售的易善复胶囊日剂量达 亿2千5百万。 至 年间 德国销售的易善复胶囊日剂量达2亿 千 百万 没有报道过易善复中毒或服用过量的案例 动物实验结果及迄今获得的临床经验, 动物实验结果及迄今获得的临床经验,表明易善复可以应用于怀孕期 及哺乳期患者
无效
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或未达到上述标准
18
易善复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作用
%
结论:易善复治疗组有效率(显效、有效及总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易善复治疗组有效率(显效、有效及总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 学有显著差异。 学有显著差异
19
易善复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作用
在一个随机、双盲实验中, 例患有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接受易 在一个随机、双盲实验中,30例患有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接受易 善复治疗治疗4周后 易善复组中患者血清r-GT( r 谷氨酰转肽酶)与 周后, 谷氨酰转肽酶) 善复治疗治疗 周后,易善复组中患者血清 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 治疗6个月后,易善复组中患者肝脏明显缩小, 治疗 个月后,易善复组中患者肝脏明显缩小,肝细胞脂肪变性好 个月后 转,组织学评价改善明显 易善复组中, 例治疗成功; 易善复组中,有4例治疗成功;而在对照组中仅有 例获得改善 例治疗成功 而在对照组中仅有1例获得改善
游离脂肪酸(FFA)大量急剧的产生 肝脏对脂肪酸的β-氧化能力下降 合成或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能力下降 脂肪在肝细胞沉积
由此可见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改变和脂质代谢的失衡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启动因素
4
5
脂肪肝的后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情演变
脂肪肝 纤维化 肝硬化
脂肪堆积 致肝肿大 可逆转
疤痕组织 结缔组织生成 破坏肝细胞 形成 疤痕组织 病变不可逆转 无法逆转
糖 尿 病 与 脂 肪 肝
1
流行病学
21%- %的糖尿病患者患脂肪肝 %-78% %- 4%- %的脂肪肝患者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尿病 %-46% %-
糖 尿 病 患 者
脂 肪 肝 患 者
2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2000年
流行病学
另有研究显示: 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另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Linoleic acid 亚油酸
Phosphorus 磷
Polar group=choline 极性基团=胆碱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 分子结构例图 多烯磷脂酰胆碱 1,2-二亚油酰胆碱 二亚油酰胆碱(DLPC) 二亚油酰胆碱
12
易善复的药代动力学
通过易善复到达机体的磷脂与内源性磷脂酰胆碱通过脂肪酸模式进入机体的方式不同, 通过易善复到达机体的磷脂与内源性磷脂酰胆碱通过脂肪酸模式进入机体的方式不同 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是易善复的主要活性成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机体 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是易善复的主要活性成分, 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是易善复的主要活性成分
17
易善复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作用
显效
B超显示肝脏形态、回声和静脉结构改善2级 超显示肝脏形态、回声和静脉结构改善 级 超显示肝脏形态 血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 ALT恢复正常 恢复正常 肝区胀痛消失或肝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
B超显示肝脏形态、回声和静脉结构改善1级 超显示肝脏形态、回声和静脉结构改善 级 超显示肝脏形态 血脂代谢紊乱改善 ALT较疗程前明显下降 较疗程前明显下降 肝区胀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