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
糖尿病与肝病

7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糖尿病合并丙型肝炎 • HCV抗体阳性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为4.2%, 在对照组仅为1.6%。 • 携带HCV患者(21%)较乙型肝炎患者(10 %)更易发生糖尿病,提示HCV使病人易患 糖尿病,而非肝脏疾病本身。 • 因此,HCV在2型糖尿病发病可能起着一定 的作用。
4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糖尿病合并肝硬化 • 在美国,原发性糖尿病、隐匿性肝硬化, 已成为肝移植的第三大主要原因。 • 肝硬化患者60%有糖耐量异常,20%表现 为显性糖尿病。
• 在肝硬化患者中,胰岛素的降糖能力下降 50%。
5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糖尿病合并肝细胞癌 • 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几率是非糖尿 病患者的四倍,同样,肝细胞癌患者发生 糖尿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
3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 在正常人群中,血清ALT水平升高并不常见(0.5%), 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24%患者的肝酶水平超 过正常上限,其中最普遍原因是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 NAFLD被定义为酒精摄入量<20g/日,存在脂肪肝疾病。 • 在糖尿病患者中NAFLD患病率大约34%-74%,在肥胖 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为100%。 • NAFLD与酒精性肝脏疾病类似,由一系列肝脏疾病组 成,包括脂肪变性(肝脂肪浸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炎(NASH)。NASH由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纤维化组 成。
2型糖尿病与肝病
1
现状
• 在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中,肝脏疾病是 重要死因之一。
• 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第四大 主要死因,在糖尿病相关死亡中约占4.4%。 标准化死亡率比值(SMR),肝硬化的SMR为 2.52,而心血管疾病(CVD)SMR为1.34。 • 死于肝硬化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死亡总数 的12.5%。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
一、肝脏和血糖的关系二、肝源性糖尿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三、肝源性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1、肝脏和血糖的关系是什么?
肝脏能够自动调节血糖,肝脏里面有很多的肝细胞,这些细胞在人体内的能量过多时会将其吸收进来,避免能量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当人体内的能量缺乏时,肝细胞就会将之前吸收进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需求。
一个人能够坚持几天不吃饭,主要原因就是肝脏的这种存储和释放的功能。
只要肝脏的这种自动调节血糖功能正常,人体就不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糖尿病这样的血糖类疾病。
2、引起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2.1、肝脏广泛受损,由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升高。
2.2、肝细胞受损,使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加重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降糖效力下降,血糖升高。
2.3、肝脏病变时,常继发高醛固酮血症,当失钾过多时,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而影响糖代谢。
3、肝源性糖尿病的特点有哪些?
3.1、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无糖尿病家族史;
3.2、大部分患者糖尿病发生在慢性肝病的数年后,约20%的病例可与肝病同时发生,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几率以肝硬化最高,慢性肝炎次之;。
糖尿病对肝脏健康和肝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对肝脏健康和肝功能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与机体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相关的慢性代谢疾病。
除了对血糖控制和胰岛素代谢有直接影响外,糖尿病还可以对肝脏的健康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应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1. 糖尿病引起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是指肝脏细胞内脂肪含量过多,其中大部分是三酰甘油,少量是胆固醇和磷脂所造成的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的情况下,造成血糖升高,机体开始分解脂肪以供能源。
然而,过量的脂肪分解产物会涌入肝脏,由于胰岛素代谢的异常,肝脏无法有效地将这些脂肪酸合成和分解,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最终形成脂肪肝。
2. 糖尿病加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肝纤维化是指在肝脏受到各种刺激后,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情况下,血糖会通过多种途径对肝脏产生损害,引起肝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进一步加速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
3. 糖尿病导致肝脏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和调节。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异常,使得肝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受到干扰。
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更容易出现糖异生异常、脂负能力降低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等问题,这些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对肝脏健康和功能的影响。
4. 保护肝脏健康的措施为了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4.1 控制血糖水平:通过正常饮食控制、运动和按时服用药物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对肝脏的损害。
4.2 管理体重:减轻体重和控制脂肪含量,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4.3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4.4 戒酒限酒:过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肝脏疾病,糖尿病患者应该戒酒或限制酒精摄入。
肝性糖尿病

治 疗
• 兼顾肝损害和糖尿病两个方面。 肝性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坚持合理治疗 是一项长期、细致和终身的过程,需医生、患者 及家属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肝性糖尿病治疗主张以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为主, 以降血糖为辅,可首选胰岛素,同时注意 水电解质的平衡,避免糖代谢的异常。
治 疗
饮食调整为主,宜进食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严 格控制主食(淀粉类食品如米饭和粥等)摄入量。
若肝功能异常,最好用胰岛素治疗; 若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如通过饮食调整后血糖仍高,可 同时服用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及胰 岛素增敏剂等降糖药如拜糖平和文迪雅等,在肝脏吸收少, 副反应小,降糖效果也不错。但须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 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量。
治 疗
• 空腹血糖低于8.3mmol/L或空腹血糖在8.3―11.1 mmol/L时,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积极护肝治疗, 血糖可自行恢复正常。
发 生 机 制
• 慢性肝病患者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其对胰岛素敏 感性平均下降50%~70%; • 慢性肝病时胰岛素分泌异常:慢性肝病糖耐量减 低在某种程度上与胰岛素分泌相对损害有关;
• 慢性肝病对胰岛素清除作用受损:使其血浆中胰 岛素水平增高4~6倍,将导致外周高胰岛素血症 的发展,慢性高胰岛素血症又引起胰岛素的抵抗;
糖尿病并脂肪肝
• 糖尿病的肝脂肪变性主要是由于储脂组织中脂肪动员增 加,大量释放游离脂肪酸,在肝脏大量合成与储存甘油 三酯形成脂肪肝。 • 糖尿病时,肝脏对糖的利用障碍与释放糖增加,也是形 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 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较少,发生率仅为4.5%。 • Ⅱ型糖尿病患者50%~80%为肥胖者。 • 据医学专家统计,4%~46%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而糖尿病患者50%伴有脂肪肝。
糖尿病对肝脏疾病和肝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对肝脏疾病和肝功能的影响疾病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而糖尿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糖尿病对人体各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肝脏也是一个受到糖尿病影响较大的器官之一。
本文将从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以及肝功能的改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1. 脂肪肝的发生率增加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这样会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被代谢,从而加重脂肪在肝脏内的积聚。
长期以来,肝脏逐渐变得脂肪肝程度加重,这对于肝脏的正常功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 肝脏纤维化的风险增加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往往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中,这样容易导致肝脏纤维化的风险增加。
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的一种形式,过度的纤维化会导致肝功能的下降以及肝硬化的发生。
3. 肝癌的发生率升高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肝癌的风险也较一般人群更高。
这与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促进肝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二、糖尿病对肝功能的改变1. 肝酶的改变糖尿病患者肝脏酶的活性往往会发生变化。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肝酶升高的情况,比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等。
这些肝酶的升高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关,也是肝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
2. 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胆固醇是肝细胞合成的重要物质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往往出现胆固醇代谢紊乱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其中包括胆固醇的升高,这对于肝脏的功能和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毒物代谢能力下降肝脏是我们体内代谢毒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可以通过解毒酶的作用将有害物质变得无害并排出体外。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往往受损,其肝细胞的解毒能力逐渐下降,这使得体内毒素积累,加重了肝脏的负担,进一步损害肝功能。
综上所述,糖尿病对肝脏疾病和肝功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肝脏健康,通过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规律的运动来降低患上肝脏疾病的风险。
肝脏代谢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代谢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之一,对于各种物质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
肝脏通过对某些化学物质进行生物变化转化,使这些物质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或者排除。
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出现。
一、肝脏代谢功能与脂肪肝的关系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部脂肪含量过高。
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受到了影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此外,影响脂肪代谢的患病因素还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代谢功能。
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脂肪无法得到及时代谢和消耗,形成脂肪肝。
二、肝脏代谢功能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
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之一,其作用是促进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促进葡萄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肝脏对于血糖的代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肝脏中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存在失调,胰岛素的作用受到阻碍,导致血糖升高。
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会影响葡萄糖的代谢,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三、肝脏代谢功能与高血脂的关系高血脂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含量异常升高的状态。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是胆固醇酯化的主要场所。
当肝脏代谢功能失调时,导致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量增加,从而使血脂含量升高,形成高血脂。
四、肝脏代谢功能与肝癌的关系肝癌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多数肝癌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
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会影响肝细胞内的一些物质代谢和清除,对肝脏造成损伤,使得肝细胞在表达一些生长因子的同时,失去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免疫能力,从而易于形成癌细胞。
总之,肝脏代谢功能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失调会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出现。
因此,我们要注意调节饮食、控制体重、积极锻炼等,以维护肝脏健康,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肝硬化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肝硬化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引言: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硬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1. 肝硬化对糖代谢的影响肝脏在糖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糖原的合成、葡萄糖的释放和胰岛素的代谢等。
然而,当肝脏受损并发展成肝硬化时,其糖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肝硬化患者常常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的发生。
2. 肝硬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肝硬化患者常伴随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形成。
脂代谢紊乱不仅与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进而引发糖尿病的发生。
3. 肝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作用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而肝硬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肝硬化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而胰岛素抵抗也可促进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
这种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和肝硬化之间的关联。
4. 糖尿病对肝硬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这可能与糖尿病本身对肝脏的损害有关。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和纤维化,进而加速肝硬化的进展。
此外,糖尿病还可增加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等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肝硬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肝硬化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也会加速肝硬化的进展,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治疗和管理肝硬化患者时,应重视糖尿病的筛查和控制,以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糖病与肝脏疾病有何关系

糖病与肝脏疾病有何关系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和血糖的调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与肝脏疾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 1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而2 型糖尿病则更多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加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
那么,肝脏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糖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以在血糖降低时再释放回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
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抵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胰岛素抵抗意味着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使得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而肝脏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肝脏的糖原合成减少,同时糖异生作用增强,也就是肝脏会更多地将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一步导致血糖升高。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肝脏疾病。
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高血糖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酸,同时降低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如果脂肪肝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增加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反过来,肝脏疾病也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和治疗。
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
而且,肝脏疾病可能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患者,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
目前的高脂血症、探讨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DFL)的关系。
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HDL、LDL)、血浆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与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未并发脂肪肝组相比TG、TC、LDL、FINS、FBG、BMI均升高,HDL、ISI降低(P<0.05或P<0.01)。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而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对2型糖尿病尽可能防止高胰岛素血症,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血脂,减少胰岛素抵抗(IR),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对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化验室检测及肝脏超声,对5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两项结果对照比较。
结论:4%~46%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近乎50%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约30%~70%的糖尿病患者可有无症状性的肝肿大和轻度的肝酶异常。
T2DM易合并脂肪肝,约75%的患者两病共存。
脂肪肝虽然在早期基本没有什麽症状,但肝细胞中长期堆积的大量脂肪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脂肪性肝炎。
储存了大量脂肪的肝细胞其解毒代谢糖脂的能力均下降,由于其糖脂代谢能力下降可加重糖尿病及血脂紊乱的程度。
脂肪肝可以是糖尿病的后果,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脂肪肝患者81%存在超重或肥胖,44%有2型糖尿病。
与肥胖、胰岛素反抗有着密切关系,是近年来代谢性疾病的热点领域之一。
、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回。
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1瘦素与胰岛素反抗
胰岛素反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IR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即一定量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的共同发病基础。
瘦素缺乏和高瘦素血症均可导致IR。
高瘦素血症与IR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测。
IR导致高瘦素血症。
IR患者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刺激了Ob基因的过度表达,进而使血中瘦素升高,产生高瘦素血症。
高瘦素血症导致IR。
这为多数学者所认可,进一步的解释是胰岛素对脂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而瘦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本身就造成了胰岛素反抗;瘦素对体内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有特异性,导致具有高瘦素血症的肥胖个体胰岛素反抗;瘦素还可抑制胰岛素在脂肪细胞中的多种代谢作用,包括葡萄糖转运、脂肪分解、糖原合成等,间接地加重胰岛素反抗。
互为因果。
生理情况下,胰岛素刺激瘦素分泌,瘦素则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在胰岛素与瘦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双向的反馈环。
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胰岛素对瘦素的敏感性降低,则可导致IR,IR可进一步引起高瘦素血症。
也有学者认为瘦素不是引起IR的主要原因。
2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
正如上文所言,瘦素与胰岛素反抗密切相关,表明瘦素在2型糖尿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瘦素与IR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还不能确定瘦素是否直接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血清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也有待验证。
目前倾向于将血清瘦素升高作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炎症学说在IR及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炎性因子与脂肪组织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IR和胰岛细胞结构与功能障碍,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瘦素属于脂肪细胞产物,可引起、介导并参与炎性反应。
另外,血瘦素水平升高可造成氧化应激的增强,使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簇增多,促炎性转录因子核因子-B活性增强,从而产生一系列促炎性反应,使许多促炎性因子及炎症标志物如TNF【、IL【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等增加。
这些炎性因子还可以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受损,使血糖升高,而慢性高血糖状态本身也可造成氧化应激的增加,进一步加强炎性反应,加速糖尿病的发展。
4瘦素与脂肪肝的关系
目前比较盛行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理是Dayatal在1998年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
第一次打击是肝脏内脂肪的积聚,尤其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瘦素可使甘油三酯储存在脂肪细胞中,控制非脂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从而避免细胞发生脂毒性。
瘦素作用不全、肝瘦素受体异常,使瘦素对肝脏调节作用减弱。
第二次打击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转换,瘦素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炎症反应,使肝脂肪贮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
瘦素在生理浓度水平时可调控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
【摘要】探讨肝脏疾病与糖尿病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经治40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糖尿病引起肝损害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8例肝硬化引起肝源性糖尿病30例应用胰岛素及保肝、抗病毒等治疗除3例死于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外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肝脏疾病与糖尿病之间有三种关系:一糖尿病引起肝损害二肝脏疾病与糖尿病同时存在三肝脏疾病引起糖代谢紊乱及肝源性糖尿病降糖治疗首选雪常平。
治疗结果
1.4.12例2型糖尿病继发肝功损害者均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停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同时改用雪常平,给予保肝治疗出院时肝功恢复正常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1.4.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者在控制饮食基础上停用口服降糖药应用雪常平治疗同时给予保肝治疗在血糖控制稳定后2例乙肝及1例丙肝患者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出院时空腹血糖7-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12mmol/L肝功明显好转
1.4.330例肝硬化引起肝源性糖尿病未给予严格控制饮食根据肝病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低脂低糖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同时积极治疗肝硬化各种并发症针对乙肝后肝硬化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者加用雪常平治疗;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77岁病例)1例
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肝性脑病其余27例患者出院时肝功好转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13mmol/L
肝脏疾病与糖尿病之间有三种关系:一糖尿病引起肝损害;二;肝脏疾病与糖尿病同时存在三;肝脏疾病引起糖代谢紊乱及肝源性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时除常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外,还常合并有脂肪肝、肝功受损及肝肿大.肝功异常原因考虑有:①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氧弥散力下降,肝组织缺氧引起肝细胞损伤;②长期高血糖造成肝糖原大量沉积过量,糖将转为脂质贮存加重肝脏脂肪变性;③长期服用降糖药物,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除继发肝损害外,多有糖尿病其并发症,故治疗上应以控制血糖为主,辅以保肝治疗肝炎.与糖尿病同时存在者应以治疗肝病为主,为避免口服降糖药尤其磺脲类进一步加重肝损害,降糖也应以雪常平治疗为主,待肝功好转后可考虑减量雪常平,肝硬化引起肝源性糖尿病,其特点缺乏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常被肝病症状所掩盖,糖尿病并发症少死,因多为原发肝病无一例死于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以餐后2h升高为主临床上,易被漏诊;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率高,文献报道12%~32%[4]肝源性糖尿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及分泌进行性损害共同结果,考虑其病因可能为:①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损害胰岛细胞及肝细胞;②肝硬化时肝脏对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灭活减少血液中胰岛素抵抗物质增加;③肝细胞损害后影响葡萄糖转化及利用;④血钾降低可使胰岛细胞变性胰岛素分泌合成减少;⑤一些药物作用,如肝硬化患者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治疗上以积极合理治疗肝病为主,通过修复肝细胞及改善肝功恢复,肝细胞受体数目及受体结合能力,辅以糖尿病治疗尽量避免大量输注葡萄糖。
由于肝硬化患者一般状况差,所以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一般不进行严格饮食,控制低热量饮食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应进食具有足够热量平衡膳食。
原则上禁用口服降糖药必要时尽量早用雪常平不但可有效降低血糖还可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及肝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