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

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

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

发表时间:2011-09-15T10:56:10.0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春杰[导读] 肝主疏泄、肝主气化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李春杰(吉林省延吉市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吉林延吉 133000)【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386-02 李济生教授,是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现任吉林省首届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三十五载有余,学验俱丰,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李氏认为,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但不能等同于糖尿病。从《内经》开始,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李氏在吸取历代医家治疗糖尿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现代中医学家的观点,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从中医的理论上取得一些突破。现探讨如下。

1 肝主疏泄、肝主气化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清代著名医家黄坤载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灼伤津液而成,并强调“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这一观点开创了“从肝论治糖尿病”的先河。近代名医张锡纯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肝主疏泄是肝具疏泄、畅达、宣泄的功能,主要的含义是调畅气机。有立论“肝生气化”,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称“气化”。“气化”本身既包括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合成供给,又包括对多余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分解排出,以保持机体旺盛的活力。“气化”功能无脏器不有,而肝在整体气化中是最活跃、最重要、最关键的一脏。如果肝失调畅,气机率紊乱而出现高血糖或尿糖。

肝主疏泄的另一个含义是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运行水湿和水谷精微,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及胰岛素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就其功能来说应属于中焦脾胃功能的部分。胰脏位于中焦,属脾之副脏,肝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主要表现在肝之疏泄有助于脾升胃降,促进胆汁与胰腺(包括胰岛素)的分泌排泄。肝失疏泄,则脾不运化,则水谷精微敷布紊乱而发生糖代谢失常。

2 病邪伤肝、肝失条达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消渴病的病因,中医历代典籍论述颇多,均认为不是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归纳起来不外三种因素,即饮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加之好逸恶劳,易致形体肥胖,痰湿壅盛,郁遏肝气,长期的精神刺激最易伤肝,使肝失调畅,气机紊乱,素体阴虚复加劳欲过度,肾阴亏乏导致肝阴(血)不足,进而使肝失疏泄,上述三因虽异而病机则一,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进而化火伤阴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进行正常代谢,从而发为消渴,并进一步演变出众多的并发症。

3 肝与“三消”、“三多”症状的关系

自朱丹溪创“三消”理论之后,学者便把“阻虚燥热”作为糖尿病的病机。其实,这只是表现现象,阴虚燥热只是气机紊乱的病理过程,而“肝失疏泄、肝失条达”才是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由于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气郁化火,火盛伤阴而后才致阴虚燥热,故气机紊乱是本、是因,阻虚燥热是标、是果。

“三多”的出现虽与肺胃肾三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肝关系密切。肝为厥阴之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五脏皆有气,然肺气之宣肃,心气之运血,脾气之散精,肾气之封藏,均各司其职,唯肝主疏泄,涉及体内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调节控制整个机体新陈代谢的运态变化。盖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阴,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遏止,肝气疏泄则心情舒畅,气血平和,健康无恙,若情志抑郁或大怒伤肝,肝郁化火,则可使肺、胃、肾等脏腑机能紊乱,“三多”之症始见或加重。

4 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认识

4.1胰腺是胰岛素的分泌器官,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与胰岛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有效的改善、恢复胰腺的组织及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所在。在西医是器官移植,在中医就是选用恰当的中药,促进胰岛组织的增生,根据人体组织解剖学的观点,胰岛是胰腺组织的一部分,而胰组织的胚胎发生学是由肝憩室和十二指肠背侧肠壁萌发出来的,从中医治病求本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到胰腺生成的原始所在。选用对肝及十二指肠有一定作用的药物,使之增加胰腺组织的增殖作用,才是首要任务。

4.2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最早阶段称之为胰岛素因子,没有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它必须在胆汁及酶的参与下,才能转变成为人体所需的胰岛素,这一过程叫“翻译”过程,有一些病人就是这个环节发生障碍,从治肝的角度来解决胆汁的障碍,使胰岛素因子通过“翻译”过程变成具有正常生理效用的胰岛素。

4.3胰岛素分泌出来,经过一系列的酶化作用,供给人体各器官需要。人类食物主要是三大基本成分糖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上三大物质的代谢都需要胰岛素参与,尤以糖的转化与燃烧为重要。因此,投入的糖分与消耗胰岛素有很大关系。再有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亦消耗部分胰岛素,所以胰岛素的利用障碍也是不容轻视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从肝论治糖尿病是最重要的治本之法,如果患者是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可配合应用“三消辩证”,即上消配合润肺滋阴,中消配合清养胃阴,下消肝肾同治,如果患者无典型症状,则结合个体辩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证型,配合运用相应的治法,诚如医圣张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

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 目前的高脂血症、探讨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DFL)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HDL、LDL)、血浆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与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未并发脂肪肝组相比TG、TC、LDL、FINS、FBG、BMI均升高,HDL、ISI降低(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而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2型糖尿病尽可能防止高胰岛素血症,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血脂,减少胰岛素抵抗(IR),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对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化验室检测及肝脏超声,对5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两项结果对照比较。结论:4%~46%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近乎50%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约30%~70%的糖尿病患者可有无症状性的肝肿大和轻度的肝酶异常。T2DM易合并脂肪肝,约75%的患者两病共存。 脂肪肝虽然在早期基本没有什麽症状,但肝细胞中长期堆积的大量脂肪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脂肪性肝炎。储存了大量脂肪的肝细胞其解毒代谢糖脂的能力均下降,由于其糖脂代谢能力下降可加重糖尿病及血脂紊乱的程度。脂肪肝可以是糖尿病的后果,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脂肪肝患者81%存在超重或肥胖,44%有2型糖尿病。与肥胖、胰岛素反抗有着密切关系,是近年来代谢性疾病的热点领域之一。、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回。 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1瘦素与胰岛素反抗 胰岛素反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IR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即一定量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的共同发病基础。瘦素缺乏和高瘦素血症均可导致IR。高瘦素血症与IR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测。IR导致高瘦素血症。IR患者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刺激了Ob基因的过度表达,进而使血中瘦素升高,产生高瘦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导致IR。这为多数学者所认可,进一步的解释是胰岛素对脂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而瘦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本身就造成了胰岛素反抗;瘦素对体内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有特异性,导致具有高瘦素血症的肥胖个体胰岛素反抗;瘦素还可抑制胰岛素在脂肪细胞中的多种代谢作用,包括葡萄糖转运、脂肪分解、糖原合成等,间接地加重胰岛素反抗。互为因果。生理情况下,胰岛素刺激瘦素分泌,瘦素则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在胰岛素与瘦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双向的反馈环。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胰岛素对瘦素的敏感性降低,则可导致IR,IR可进一步引起高瘦素血症。也有学者认为瘦素不是引起IR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53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53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对5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认为肝硬化与糖尿病互相影响,使病情复杂化,临床表现多以肝硬化症状为主,大部分都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患者负担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和感染。提出应根据肝硬化和糖尿病的病情综合分析,做好预防感染和低血糖反应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和心理护理,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会了自我管理,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多以肝硬化症状为主,大部分都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这种继发雨肝损害基础上是糖尿病,临床上称为肝型糖尿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其预后极其不良,由于肝硬化和糖尿病互相影响,治疗有些矛盾,糖尿病的药物对肝硬化有损害,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有些可诱发糖尿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尽快地控制病情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我科于2007-2009年共收治5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综合分析,做好预防感染和低血糖反应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和心理护理,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临床资料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53例,男3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岁,空腹血糖为9.5-23.5mmol/L,尿糖(+),53例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其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患者5例,体力下降者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6例,肝硬化都处于失代偿期。其中HBsAg(+)45例,HBsAg(-)8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35例,腹腔积液40例,发生感染8例,其中继发性腹膜炎4例,呼吸道感染3例,压疮1例,除一般保肝、利尿、支持、对症等肝硬化治疗外,应用胰岛素治疗48例,单纯饮食控制5例。 2、护理 2.1加强病情观察,及早诊断和治疗 由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禁食,限食期间及夜间,有些症状与肝硬化症状相混淆,,故在护理上加强病情观察,若发现肝硬化患者食欲增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监测血糖和尿糖,做好早诊断、早治疗。本组病例中,有5例肝硬化合并多饮、多食、多尿,4例合并体重下降,通过血糖监测,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2.2低血糖的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本组患者中6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均为调整胰岛素剂量时,患者由于食欲差,未按时按量进食而造成的。在护理上应注意:1)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抽药要准确,注射前要询问患者食欲,食欲差者根据饮食情况,通知医生调整剂量。2)注射胰岛素30分钟后必须进食,如食欲差者应增加餐饮或加服甜食,并监测血糖水平。3)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糖不宜降得过低,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为宜。4)加强对患者的症状观察,注意区分肝硬化本身乏力、恶心等低血糖反应症状,避免因肝硬化症状掩盖糖尿病症状而漏诊。近年来袖珍或快速测毛细血管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日趋普遍,它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多次抽静脉血的痛苦,非常适用于病情不稳定正在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患者。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2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肝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肝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器官,对血糖的调节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种肝脏疾病,一旦造成肝细胞广泛损伤,均可能导致机体的糖代谢紊乱,出现葡萄糖耐量异常或血糖增高现象.由于该类型糖尿病与原发胰岛病变所致的糖尿病不同,有学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HD),意指继发于肝脏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绝大多数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升高,但常伴高胰岛素血症,而C肽正常,提示胰岛素分泌正常,可能与胰岛 素抵抗有关.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长期的胰岛B细胞代偿功能增加导致其最 终的功能衰竭,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一、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 (1)高胰岛素血症:机体在正常情况下50%一80%的胰岛素经过肝脏清除,肝硬化时肝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灭活也自然减少;同时侧枝循环时部分胰岛素可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使肝脏摄取胰岛素减少,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水平可引起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目的减少以及与胰岛素的亲和力的降低,大部分胰岛素通过肝脏降解,而C肽则主要在肾内降解.通过对血清中C肽和胰岛素的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肝脏胰岛素摄取水平.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C肽分泌曲线正常,高峰出现在服糖后的120 min,2型糖尿病患者C肽分泌曲线低平,高峰后移至服糖后l80min,故通过OGTT实验可初步鉴别肝源性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 (2)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肝硬化时,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信号传导异常,胰岛素受体减少;加之由于血浆胰高糖素、生长激素及游离脂肪酸等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其灭活减少而血浆水平升高,从而产生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肝硬化患者糖耐量异常及肝源性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发展,胰岛B细胞不能相应增加足够的胰岛素分泌,最终导致其功能衰竭.肝病患者摄取和灭活胰岛素作用减弱,慢性高胰岛素血症易产生胰岛素抵抗.(3)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的多种酶活性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糖负荷处理能力低下,肝糖原异生能力减弱,葡萄糖激酶、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影响葡萄糖磷酸化与糖原合成. (4)升糖激素增多:肝脏是一些升糖激素的灭活场所,这些激素包括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慢性肝病肝功能降低时,这些激素灭活减少,促进了血糖的升高. (5)营养因素:长期高糖饮食或静脉输注大量葡萄糖可能过度刺激胰岛B细胞使之衰竭,缺钾、缺锌可使胰岛B细胞变性而至糖耐量减弱;慢性肝病患者很多存在蛋白——热量营养不良,导致胰岛B细胞变形与功能下降.由于慢性肝病患者多具有消化吸收不良,致使体内缺锌、缺钾,影响糖耐量.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 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 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 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 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 下三消。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 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 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 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 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 病消瘅易伤。”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 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至今消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也认为 明确指明与情志因素有关。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云:“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阴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蜇藏。” 通过上述两位医家的论述,认为糖尿病与肝关系密切。 二病因病机 纵观历代医家论述,足以证明,消渴之病,病位在肝,但与肺、脾(胃)、 肾三脏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条达之情,郁久化火,肝 火或刑肺金,或乘脾(胃)土,温热内生,或下灼肾水(子病及母),津伤液涸,则三消乃作,变证从生。 三分型证治 (一)肝郁化火,灼伤阴液 主证:烦渴多饮或多食,口苦易怒,面赤眩晕,溲黄便秘,或胸闷胁痛,或 嗳气返酸,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多弦滑或滑数。 治则:酸泻肝木,清热生津。 方药:消渴煎I号。 柴胡10g 木瓜15g 白芍15g 乌梅15g 天花粉30g 黄连10g 梔子10g 生甘草6g 麦冬12g 黄芩10g 方解:本方是在《类证治裁》的“乌梅木瓜汤”合《丹溪心法》“川黄连丸”的 基础上化裁而得,方中以乌梅、木瓜、白芍三药酸泻肝木为君,乌梅、木瓜又有 酸甘化阴之功。以柴胡、黄芩、梔子,疏肝清热为臣,佐黄连清心泻火,“实则泻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4-23T08:49:01.9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期作者:陈立群蓝雅琼[导读] 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脓肿32例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对策 陈立群蓝雅琼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分泌科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脓肿32例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对策。结论:发热、用药、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能使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肝脓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33-02 糖尿病为我国多发病、常见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临床比较多见,但深部感染如合并肝脓肿相对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肝脓肿多由血行感染和胆管感染引起,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和有效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隐源性肝脓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该类型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中25%的患者伴有糖尿病[2]。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的糖尿病合并败血症32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标准,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参照Foo等[3]在2010年相关研究中提出的诊断标准:(1)患者有发热、寒战、恶心、肝区不适、乏力、肝区压痛或叩击痛等临床表现;(2)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脓肿;(3)临床细菌学检查结果阳性或抗菌药物治疗后有效;(4)经皮肝穿刺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后证实;(5)排除阿米巴性、结核性肝脓肿、肝包虫病及肝脏液化梗死。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平均55.6岁,1型糖尿病2 例,2型糖尿病30例。血糖15.0~27.6mmol/L,白细胞:7.1~25.2×109/L,体温38.3~40.1℃,糖尿病病史最短9年,最长30年,平均15年。 1.2 临床表现 出现腹痛24例,寒战16例、发热30例,多呈中等至高度发热,表现高热有19例。 2.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血糖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神志、末梢循环和出入量变化。(1)测体温:Q4h,体温降至39度以下后测体温Q6h,直至体温恢复正常。观察降温治疗的效果:当体温超过38.5度,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使用物理降温时,可用32~35度温水擦浴。患者体温持续>38.5,有明显畏冷、寒战或休克时,应连续多次抽血培养加以确定。应用抗生素之前做血培养;已用抗生素无效,在更换抗生素前再抽血培养,抓住这些时机抽血培养,可大大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2)重视血糖监测,测血糖8次/天(3餐前后、睡前、凌晨2点各1次),对于高血糖及使用胰岛素微量泵的患者,每1~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头痛、意识改变等搪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使用胰岛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烦躁、出冷汗、心悸等低血搪症状。 2.2 发热的护理 寒战、发热为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高热时慎用退热剂,以免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2)密切观察退热时的伴随症状,并注意心率和血压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药的排泄,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又可避免因大量出汗引起脱等并发症的发生。(3)降温后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汗湿的被褥、衣裤以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4)注意降温后患者体温的变化,若降温后体温持续不升,要密切观察心率、血压、血象的变化,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5)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 2.3 用药护理 在本病的治疗中,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并重,因为糖尿病合并急性感染易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使高血糖难以控制,同时高血糖又有利于细菌生长,并抑制粒细胞功能导致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故控制感染与控制血糖是相辅成。 2.3.1胰岛素的治疗和观察与护理:(1)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胰岛素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同时详细讲解胰岛素的药理特性及作用,消除“害怕胰岛素成瘾”而抗拒胰岛素治疗等不科学的认知行为。(2)重视血糖监测;(3)正确注射胰岛素;(4)防止低血糖反应。 2.3.2抗生素治疗的观察和护理:(1)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药物过敏试验;(2)严格遵守给药时间,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且现配现用,以保持药物的最佳生物利用度;(3)严格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4)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口腔黏膜白斑、腹泻等,若出现上述情况,正确采集标本送检,及时汇报医生。 2.4 营养支持的护理 肝脓肿常合并败血症与糖尿病均是消化性疾病常因消耗增加、摄入不足、或长期卧床等原因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食欲下降等致营养不良。故应强调营养支持治疗,以促进炎性反应的消退与吸收,缩短病程。在饮食护理中,重点关注的是兼顾营养支持与血糖控制,饮食原则遵循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摄入标准。高热期间,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减弱,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体温控制后改为普食。 2.5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整洁,保持皮肤、会阴清洁,做到勤洗澡、勤换衣,避免抓伤皮肤。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反复皮肤软组织感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难题,所以对皮肤黏膜有破损应及时做好局部护理,控制血糖并对症处理,避免病情发展,促进早愈合。加强口腔护理,嘱患者勤漱口和保持口腔清洁,对危重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感染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6 落实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患足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天。以后每次浸泡,仍将原药的药渣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肢端坏疽。一般连续用药半个月,最长连续用药80天。 2.苏木50克,木瓜、透骨草、川椒、赤芍各30克,桂枝18克,川芎15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5000毫升,水煎取汁。先熏手足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手足浸泡30分钟,每日两次,每剂药可用2~3天。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糖尿病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3.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川椒、苍术、黄精、花粉、防风各15克,红紫草、苏叶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可祛风止痒,适用于糖尿病性外阴瘙痒。 4.生大黄6克,炒槐花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煅

牡蛎30克,制附片6克,姜半夏6克。将上药煎取浓汁200毫升,直肠滴入,每日一次,连续30天。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黄芪60克,山药、苍术、薏苡仁、元参、生地黄、熟地黄、生牡蛎、黄精、肉苁蓉、菟丝子、金樱子、蚕砂、石菖蒲、萆薢、丹参、僵蚕、白芥子、五倍子、牡丹皮、地骨皮、仙灵脾、黄连各30克,肉桂、小茴各10克,生大黄20克,全虫、莱菔子、水蛭各15克,冰片、樟脑各2克,蟾酥0.5克,麝香0.1克。先将冰片、樟脑、蟾酥、麝香分别研成细粉,再将其他药混合研碎过 100目筛,共混匀。在药粉中加入蜂蜜、植物油、酒精适量,调至软硬适宜,压制成板,再用模具切成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药块,用橡皮膏作基质衬布,将药膏贴于橡皮膏上即得。取涌泉、肚脐、三阴交、肾俞,每次贴敷2~3个穴位,一般2~3天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为一疗程。可益气养阴,培补脾肾,除湿消瘀,适用于老年性糖尿。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于农村,常有家族史,故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常并发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

糖尿病伴并发症

入院记录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48岁职业:农民 民族:汉族入院时间:2016年02月14日09时14 分 出生地:xx 记录时间:2016年02月14日09时41 分 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间断性口干、乏力20余天,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多饮、多尿等症状,具体尿量及饮入量不详,体重下降,不伴有全身皮肤及双下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无视物模糊,患者及家属未重视,未行诊治。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主诉症状加重,口干、乏力明显,伴双下肢偶有酸困、麻木,无踩棉感及行走不稳,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就诊当地诊所测血糖22.0mmol/L,现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患者要求住院。门诊以"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无尿量减少、无尿及肉眼血尿,精神欠佳,食欲尚可,睡眠差,大便干燥,偶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小便次频量多,近20天来体重下降11kg。 既往史:5年前因"左侧腹股沟疝"就诊"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自诉3年前因"心律不齐"就诊我院心内科给予"地高辛、芪苈强心胶囊"对症治疗,不适症状缓解,近1周停上述药物,偶有心慌、气短;发现血压间断高2年,最高达140/90mmHg,未进一步诊治;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其它系统疾病史;无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到过疫区,无粉尘、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平素生活规律,无不良嗜好,预防接种史不详,无冶游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及1子1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亲健在,兄妹2人,1妹,否认糖尿病家族史,否认其它家族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5℃,P78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W 70kg,H 170cm,BMI 24kg/㎡。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精神尚可,步入病室,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自主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视力减退,耳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舌质干燥,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诊语颤无增减,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叩诊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率7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均未触及肿大,Murphy症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分。脊柱及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分析_席时颖

较,P值>0.05,无统计学差异,符合糖尿病患者失去心血管女性性别保护特点[3]。曾有文献[4]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WHt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我们2型糖尿病在有无颈动脉斑块两组WHt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是否与我们纳入观察的DM2病人例数偏少有关?我们将以增加分析大样本病例作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9-31. 2.王佳,邹大进.2型糖尿病口服药的心血管狭窄与风险.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5):340. 3.苟文华,许樟荣,陈兴明,等.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和性别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7):407. 4.邵俊涛,于杰,王锐,等.2型糖尿病患者腰围身高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临床荟翠2009;24(20):1760-1762. (2013-03-14收稿)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分析 江苏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14011)席时颖 摘要分析6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有如下特点:(1)典型腹痛所占比例少;(2)平素血糖控制差,血HbA1c水平高;(3)症状重,疗程长。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临床特征 近年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也低下,其防疫功能减弱,白细胞趋化性下降,吞噬作用减弱,杀伤力降低,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肝脓疡[1]。Thomsen等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增加3.6倍。现将我院2002年1月 2013年4月共收治的64例回顾性分析,总结为临床提供借鉴。 1对象和方法搜集我院2002年1月 2013年4月共收治64例肝脓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1 91岁,排除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终末期肾病,肾病综合征,白血病及结核或阿米巴性肝脓肿。分为糖尿病组38例和非糖尿病组26例,均为2型糖尿病。前者:男22例、女16例后者:男16例、女10例,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 2结果(1)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腹痛症状,体格检查有上腹压痛、肝区叩痛、肝肿大症状。由于临床表现较典型,多数患者在门诊或入院时当天即可得到确诊。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腹痛表现少而轻微,常主诉为发热伴其他系统感染症状(如咳嗽、尿频、尿急等)或仅表现为发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38例糖尿病者既往明确为糖尿病者26例,平均病程0.2 17年,入院时随机血糖8 36mmol/L,入院后新诊断糖尿病12例,糖尿病组入院时HbA1c平均值:9.5% 12.4%。(2)影像学表现:细菌性肝脓肿B超表现从囊性回声至高实性回声不等,早期脓肿未液化时表现为实质性回声,中期脓肿开始液化时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混杂密度,后期脓肿成熟液化时,主要表现为囊性改变。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而脓肿壁有不同程度强化。2组患者的脓肿均好发于肝右叶,单发多见。(3)合并症,并发症情况:细菌性肝脓肿多由血行感染或胆道感染所引起,患者入院时常合并胆道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感染的表现,但仍有部分患者的传播途径不明,称为隐源性肝脓肿。本研究中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炎症等,胸腔积液为最常见并发症。2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有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合并感染性休克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为糖尿病组。 3治疗及转归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在治疗上应是控制炎症和控制血糖两者并重,不可偏颇。因为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加重的。高血糖使患者的血渗透压升高,抑制外周血白细胞的趋化,吞噬以及杀菌能力,同时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在高渗葡萄糖的组织中更容易生长,因此,血糖不控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不能恢复,感染难以控制;而感染不控制,则全身应激状态不能解除,高血糖则难以恢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均使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 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 10.0mmol/L。患者每日使用胰岛素总量12 80μ不等。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对脓肿体积大,接近体表及已有坏死液化者,行B超定位下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术后向脓腔内注入抗生素。对穿刺困难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及合并有需要手术的疾病时予手术治疗。抗生素选用替硝唑加三代头孢加喹诺酮类,亦有使用上述抗生素效果不佳者换用超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等。因为几乎所有患者在起病时已使用了抗生素,故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不高(本组为20%),主要为大肠埃斯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较长时间,即使脓腔闭合后应继续使用1 2周。本组未手术及穿刺引流,仅抗炎,控制血糖保守治疗即脓肿吸收好转者共47例,糖尿病组29例,非糖尿病组18例,13例行B超定位下穿刺吸引及置管引流,糖尿病组9例,非糖尿病组4例,均治疗好转出院。行开腹手 · 32 ·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0卷第3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10No.3

一例股骨颈骨折合并肝硬化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一例股骨颈骨折合并肝硬化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25T16:00:42.9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金萍[导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术后切口无感染,伤口愈合良好。于术后14天如期拆线并顺利出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骨科病房 200940 关键词:护理;股骨颈骨折;肝硬化;糖尿病 男,81岁,因不慎摔伤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来院就诊,X线摄片示: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有肝硬化、腹水、脾亢、血小板减少病史,2型糖尿病史,胰岛素控制中。查体:全身皮肤见多处淤点、瘀斑,右大腿上段肿胀、畸形、压痛、活动受限,右股骨粗隆部有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糖:18.3mmol/L,白蛋白23.4g/L,D二聚体10.25 mmol/L,血氨41umol/L,血小板28×109/L,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2.7S,凝血酶原时间19.1S。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给予保肝、营养、化痰、消肿、保护胃粘膜等补液治疗。5天后在全麻下行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切口无感染,伤口愈合良好。于术后14天如期拆线并顺利出院。护理: 1、观察病情:给予常规心电监测,,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血糖监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特点是空腹血糖一般并不升高,以餐后2 h血糖升高为主[1]。严密监测患者末梢血糖变化,每天7次,早中晚三餐前、后2h及晚上睡觉前。根据血糖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宜选用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治疗,超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易发生低血糖。因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肝糖输出障碍,胰岛素代谢异常,易出现空腹低血糖,故慎用长效胰岛素[2]。皮下注射胰岛素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3、体位:术后去枕平卧位并禁食禁饮6小时,头偏向一侧,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20~30cm并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膝下垫宜软枕,两腿之间可置一软枕相隔,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而造成固定处移位,穿丁字鞋以维持患肢中立位。 4、饮食指导:60%~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异常,15%~2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3]。该患者的高血糖可能是其2型糖尿病及肝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要兼顾肝病和糖尿病两方面,肝硬化患者要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避免粗糙刺激食物,宜选择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食物,因其含有丰富的必须氨基酸,保证人体营养中蛋白质代谢的需要,如猪肉、牛肉、牛奶、鸡蛋、鱼、豆制品等。糖尿病要控制葡萄糖水果等摄入,多食纤维素食物可延缓食物吸收的时间,缓解饥饿感,可给予含糖3%以下的蔬菜,如冬瓜、茄子、黄瓜等。忌烟酒,忌用含糖类较多的马铃薯、白薯、粉条、糖、果酱、蜂蜜及各种甜食。乙肝病人体内往往缺乏锌、锰、硒等微量元素,还缺乏钙、磷、铁等矿物质,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猕猴桃、海藻、牡蛎、香菇、芝麻、大枣、杞子等。 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5.1出血:术后第一天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全套,重点监测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观察切口的敷料是否干燥,适当用弹力绷带包扎伤口,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拔针时局部按压5 min以上,直至出血停止。遵医嘱输注止血药物。 5.2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每日2次擦身,每周洗头1-2次,保持病衣裤和床单位的清洁干燥;选用软毛的牙刷,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患者抓破皮肤;指导患者缩唇呼吸:嘱患者鼻吸气,鼓起上腹部,屏气l~2s,然后缩唇慢慢呼气,边呼气边数数,数到第7秒后“扑”将气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为l:2。教会家属正确的拍背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家属将手五指并拢,手掌拱起呈碗状,呈米字型叩击,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指导患者利用床上吊环做引体向上运动:双手拉住吊环,健侧膝关节屈伸O~900,抬高屈曲健膝关节,用健足蹬床,保持患肢伸直式或牵引下抬高臀部运动5~10次,保持整个臀部平衡,不能歪斜,抬离床面15~300,维持l~3 s,每日20次。 5.3压疮:每班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骨隆部给予经常按摩。正确教会家属正确放取便盆的方法,放取便盆时将患者的骨盆整个托起,免拖、拉、拽等,以防擦伤皮肤。每日用清水擦洗2次,擦完后可给予扑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 5.4便秘:患者术后卧床,肠蠕动减弱,加之进食少、活动少,术后3~7 d无大便,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ml左右,鼓励患者多吃蔬菜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食物性状以稀软、碎、糊状为主,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杜密克、比沙可啶肠溶片等药物。 6、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当天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待麻醉消退后督促患者适当伸屈健肢。术后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踝关节最大限度跖屈背伸,分别保持3~5s,完成跖屈和背伸2个动作为1次踝泵运动。双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直腿抬高运动及引体向上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由于患者的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嘱其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等运动时护士站于患者一侧,用手掌放于患肢髌骨上,然后鼓励患者收缩髌骨,开始慢慢进行适应后加快。此方法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为早期的康复手段[4]。功能锻炼在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量由小至大,范围逐渐增加,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小至大,以患者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7、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来医院摄片复查,待x光线确定骨折愈合后,方可开始逐步负重行走锻炼,防止再次跌倒,预防纠正骨质疏松,多晒太阳,多食用补肝肾、强筋骨、含钙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骨头汤、鱼汤、牛奶及豆制品。骨折愈合后可考虑到医院取出内固定。 参考文献: [1]付蕾,顾颖,李亚玲.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56-457. [2]韩致毅,周黎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家抵抗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5):330—332. [3]丁惠国,汪俊韬,王宝恩.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81-283. [4]邹翠莲 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新护理,2010,9(6):1

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

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 发表时间:2011-09-15T10:56:10.0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春杰[导读] 肝主疏泄、肝主气化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李春杰(吉林省延吉市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吉林延吉 133000)【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386-02 李济生教授,是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现任吉林省首届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三十五载有余,学验俱丰,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李氏认为,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但不能等同于糖尿病。从《内经》开始,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李氏在吸取历代医家治疗糖尿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现代中医学家的观点,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从中医的理论上取得一些突破。现探讨如下。 1 肝主疏泄、肝主气化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清代著名医家黄坤载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灼伤津液而成,并强调“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这一观点开创了“从肝论治糖尿病”的先河。近代名医张锡纯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肝主疏泄是肝具疏泄、畅达、宣泄的功能,主要的含义是调畅气机。有立论“肝生气化”,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称“气化”。“气化”本身既包括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合成供给,又包括对多余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分解排出,以保持机体旺盛的活力。“气化”功能无脏器不有,而肝在整体气化中是最活跃、最重要、最关键的一脏。如果肝失调畅,气机率紊乱而出现高血糖或尿糖。 肝主疏泄的另一个含义是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运行水湿和水谷精微,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及胰岛素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就其功能来说应属于中焦脾胃功能的部分。胰脏位于中焦,属脾之副脏,肝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主要表现在肝之疏泄有助于脾升胃降,促进胆汁与胰腺(包括胰岛素)的分泌排泄。肝失疏泄,则脾不运化,则水谷精微敷布紊乱而发生糖代谢失常。 2 病邪伤肝、肝失条达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消渴病的病因,中医历代典籍论述颇多,均认为不是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归纳起来不外三种因素,即饮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加之好逸恶劳,易致形体肥胖,痰湿壅盛,郁遏肝气,长期的精神刺激最易伤肝,使肝失调畅,气机紊乱,素体阴虚复加劳欲过度,肾阴亏乏导致肝阴(血)不足,进而使肝失疏泄,上述三因虽异而病机则一,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进而化火伤阴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进行正常代谢,从而发为消渴,并进一步演变出众多的并发症。 3 肝与“三消”、“三多”症状的关系 自朱丹溪创“三消”理论之后,学者便把“阻虚燥热”作为糖尿病的病机。其实,这只是表现现象,阴虚燥热只是气机紊乱的病理过程,而“肝失疏泄、肝失条达”才是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由于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气郁化火,火盛伤阴而后才致阴虚燥热,故气机紊乱是本、是因,阻虚燥热是标、是果。 “三多”的出现虽与肺胃肾三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肝关系密切。肝为厥阴之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五脏皆有气,然肺气之宣肃,心气之运血,脾气之散精,肾气之封藏,均各司其职,唯肝主疏泄,涉及体内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调节控制整个机体新陈代谢的运态变化。盖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阴,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遏止,肝气疏泄则心情舒畅,气血平和,健康无恙,若情志抑郁或大怒伤肝,肝郁化火,则可使肺、胃、肾等脏腑机能紊乱,“三多”之症始见或加重。 4 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认识 4.1胰腺是胰岛素的分泌器官,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与胰岛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有效的改善、恢复胰腺的组织及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所在。在西医是器官移植,在中医就是选用恰当的中药,促进胰岛组织的增生,根据人体组织解剖学的观点,胰岛是胰腺组织的一部分,而胰组织的胚胎发生学是由肝憩室和十二指肠背侧肠壁萌发出来的,从中医治病求本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到胰腺生成的原始所在。选用对肝及十二指肠有一定作用的药物,使之增加胰腺组织的增殖作用,才是首要任务。 4.2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最早阶段称之为胰岛素因子,没有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它必须在胆汁及酶的参与下,才能转变成为人体所需的胰岛素,这一过程叫“翻译”过程,有一些病人就是这个环节发生障碍,从治肝的角度来解决胆汁的障碍,使胰岛素因子通过“翻译”过程变成具有正常生理效用的胰岛素。 4.3胰岛素分泌出来,经过一系列的酶化作用,供给人体各器官需要。人类食物主要是三大基本成分糖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上三大物质的代谢都需要胰岛素参与,尤以糖的转化与燃烧为重要。因此,投入的糖分与消耗胰岛素有很大关系。再有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亦消耗部分胰岛素,所以胰岛素的利用障碍也是不容轻视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从肝论治糖尿病是最重要的治本之法,如果患者是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可配合应用“三消辩证”,即上消配合润肺滋阴,中消配合清养胃阴,下消肝肾同治,如果患者无典型症状,则结合个体辩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证型,配合运用相应的治法,诚如医圣张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糖尿病六大并发症

患者朋友都很熟悉糖尿病的五大慢性并发症,即心、脑、肾、眼、足的血管疾病,至于第六并发症,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现在认为,牙周组织也是易受高血糖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故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可发生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先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骨质疏松,并常局限于牙槽骨,更容易出现牙周骨质破坏。鉴于此,有学者建议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先有血管改变、组织缺氧,加上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牙龈沟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此为牙龈炎;牙龈炎深入发展,波及牙周膜及牙槽骨,形成深的牙周袋,袋内脓液淤积,根面牙石附着,牙齿不同程度松动、摇摆、甚至脱落,局部胀痛、龈缘溢脓、口臭、咀嚼乏力、或有消化不良,此为牙周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牙齿不但松动,还移位、伸长、倾斜,门牙呈扇形向外突出,此为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本质过敏,牙槽骨吸收,口唇接着内收而凹陷,此为牙周萎缩。牙周病既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又可能丑化口型、扭曲正常容貌。 糖尿病患者为何好发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伴发牙周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牙周病的发病率越高,有人统计,超过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牙周病。而牙周病经基础治疗后,又可反过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尿病患者好发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流迟缓,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缺氧,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侵袭。 (2)糖尿病患者口腔水分减少,自洁效率下降,唾液、龈沟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易致病菌生长繁殖。 (3)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不能及时清除病原微生物、修复受损组织。 (4)高血糖抑制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口腔骨密度降低。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牙周病,未罹患者必须积极预防,已罹患者应该认真治疗。 怎样防治牙周病? 防治牙周病的方法为: (1)重视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餐后彻底漱口;患牙周病迁延不愈的中青年人群,应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查早治。 (2)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每3~6个月去医院做口腔保健一次,清除菌斑、牙石,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处理食物嵌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