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观察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是否正常 , 管道保 持通 畅 , 电子镜 头放 入 2 戊 二 醛溶 液 内浸 泡 并 用 低 温 等 离子 消 % 毒 。插上 电源 正确连 线 , 保持 正常 运转 。
然 后 常 规 消 毒 铺 巾 , 据术 式递 上所 需 举 根
后也会存 在复发 , 肠道粘连等一系列 的问
题 。 本组 结 果 显示 , 后 并 发 症 中观 察 组 术 有 1 术 后 粘 连 , 对 照 组 中 2例 术 后 粘 例 而
查 无 异 常 之 后 , 切 口进 行 缝 合 ( 体 对 具 略) 。③观察组 : 腔镜治疗 术前 先进行 腹
腔器官等结构和功能影 响较大 , 对未育女 性 意 味着 从 此 失 去 生 育 能力 。 对于该类 病症 患者采 取其 中观 察组 采取腹腔镜下子 宫肌 瘤剥离 术和 开腹肌 瘤剔 除术 两种 治疗方案 , 并对其进行分析
疗 子 宫肌 瘤 的 t 疗 效 对 比 。方 法 : 治 临床 收
子 宫肌 瘤 患 者 6 4例 , 治 疗 方 法 的 不 同 依 分 为观 察 组 (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离术 ) 腹 和 对 照组 ( 腹肌 瘤 剔 除 术 ) 6周 后 比 较 开 ,
两组 的 临床 疗 效 , 析 临床 价 值 。 结 果 : 分 两组 在 住 院 时 间 、 术后 并发 症 和 临床 症 状
2 1 0. 24
妊娠
合 并子 宫肌 瘤 临床 诊 治
d i i . 9 9 j sn 0 7 —61x 0 2. o : 0 3 6 / .i .1 0 s 4 .2 1
器械仪器准备 , 检查器 械性 能及 相关 开关 子宫肌瘤是女性 生殖 器官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 良性 肿 瘤 。 其 危 害 主 要 是 引 起 感 染 、 脓 、 连或 炎症 , 的 还 导 致 不 孕 或 化 粘 有 流 产 , 宫 肌 瘤 虽 为 良性 肿 瘤 , 仍 有 少 子 但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效果。

方法:本院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0例腹腔镜手术组、20例开腹手术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经过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4.56±1.65)分和睡眠質量评分(4.28±1.32)分更高于开腹手术组经过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1.56±0.52)分和睡眠质量评分(1.69±0.69)分(P<0.05)。

结论:通过对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后,前者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及睡眠质量均要比后者恢复得快且好。

标签: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疾病,医护人员只需要将高质量的手术措施运用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就能够帮助患者促进身体水平的显著提升,不仅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1]。

而导致患者受到这种疾病影响的主要因素,则是因为女性患者在患病期间受到了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方面问题的影响,同时还与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遗传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2]。

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的手术方式都是以开腹手术为主。

虽然开腹手术拥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导致患者在术后受到疼痛问题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并且有可能导致患者在术中出现大出血方面的问题。

因此为了进行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我国逐渐将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的手术治疗方式运用到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而这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极大的帮助。

因此本院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0例腹腔镜手术组、20例开腹手术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年龄范围为25~55岁,平均年龄为(37.5±12.5)岁。

腹腔镜与开腹在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在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对比分析
瘤 2 )肌 瘤 2 例 (8 0 )开 腹 肌 瘤 切 除 术 5 例 ,2 4 , 均 例 , 6 3 .% 。 6 3 ~5 岁 平 (26 .4岁 , 中单 发肌 瘤2 例(89 , 4 .±6 3) 其 2 3 .%)多发 肌瘤 3例 (11 , 4 6 .%) 肌 瘤 2 个 ; 壁 间肌 瘤 3 例 ( 7 1 ) 浆 膜 下 ( 括 阔 韧 带 内 ~6 肌 2 5 .% , 包 肌 瘤 3 ) 瘤 2 例 (2 9 ) 患 者 均 无 内 科 合 并 症 , 例 肌 4 4 .% 。 无盆 腔 手 术 史 。 前 常规 行盆 腔彩超 、 肾功能 、 、 常规 、 血 全项 、 术 肝 血 尿 凝 宫 颈 Tc 宫 腔 镜 检 查 , 阴 道 不 规 则 流 血 的 患 者 行 诊 刮 术 , 除 T、 对 以
临 床


腹 腔 镜 与 开 腹 在 巨大 子 宫 肌 瘤 切 除 术 中应 用 对 比分 析
蔡 杰
( 南科 技 大 学 第一 附 属 医 院妇 产 科 二 病 区 河 南洛 阳 河
4 10 ) 7 0 0
【 要 】目 的 探 讨腹 腔 镜 巨 大子 宫肌 瘤 切除术 (aaocpcm o et y L ) 摘 1prsoi ym c m , M 与开腹 巨大子 宫肌 瘤 切除 术(pn m o etm ) 劣 o oe ym c y优 o 性 及 临床价 值 。 方法 回顾 分析 20 年 1 月至 2 1年 1 月我 院妇 科收 治1 4 巨大 子 宫肌 瘤( 09 2 0o 2 2例 子宫肌 瘤最 大直 径 》7m, 宫体 积>l e 子 2
1 3 观 察 指标 .
手 术时 间 、 中 出血 量 ( 腔 吸 出液 和 冲洗 液 间 的差 值 )肛 门 术 腹 , 恢 复排 气 时 间 、 院 时 间 。 住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比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比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比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方法选择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情况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组患者在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镇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from the bed tim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postoperativeanalgesia,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具体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镇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具体见表2。

2.3 2组患者近期预后情况比较实验组4例患者复发,阴道超声镜提示肌瘤大小为0.8~2.3cm,复发率为6.45%。

对照组3例患者复发,阴道超声镜提示肌瘤大小为0.7~2.4cm,复发率为4.84%,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为100%,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和换药后全部愈合。

3 结果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相关性疾病[4],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以最大化降低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影响,不仅能够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还能够维持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适用于保存子宫愿望十分强烈的女性。

3.1 严格手术适应证有国外文献报道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证为:(1)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直径应0.05)。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层 。值得 注意的是 ,在利 用腹 腔镜 对子 宫 内膜 的穿 透情 况
子 宫肌 瘤 腹 腔 镜 手 术 与 开 腹 手 术 的疗 效 比较
李 昱川
广西 壮族 自治区桂林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1
【 摘
要】 目的 :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 9 8 例子宫 肌瘤患者 ,根据不 同的手术方法 分为观
术 后 住 院 时 间较 短 ,患 者 恢 复 较 快 。
【 关键词 】 腹 腔镜 ;开腹 ;手术 ;子宫肌瘤 【 中图分类号】 R 7 1 3 .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1 2 — 0 l 1 7— 0 1
1 . 2 治疗方法 ( 1 )传 统开腹 手术 :对 照组 患者进 行连 续硬膜外麻 醉 ,并通 过开腹 手术进 入 患者腹 腔 ,将肌 瘤 突 出部位覆盖 的肌层 小 心切开并 把 肌瘤全 部剔 除 ,之后 将切 口缝合关腹 。 ( 2 )腹腔 镜手术 :观察 组患者 实施子宫 肌瘤
作较为方便 ,降低 了手术 难度 ,减 少 了手术 费用 ,不过 其 切 口较大 ,手术过程 中腹部器 官需 要在 空气 中暴露 较长 的
生其他不 良反应 以及严重并发症状等 。 本组 资料显示 ,采用腹腔镜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 ,手术 过程 中患者的出血量 、术后排气 时间以者 的治疗效 果相 比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 ,医师在 明确掌握手术适应症 的 前提下 ,采用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 除术具有 更好 的治 疗效果 , 切 口较为美观 ,对患者造成 的创伤较小 ,有利于妇女 的身 体
腔镜子宫肌瘤剔 除术 的治疗过 程 中 ,还需要 充分 考虑 子宫 肌瘤所在 的位 置 、肌瘤 的大小 以及 具体 数 目等 ,确 保患 者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4-03-06T17:19:48.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闫小红[导读]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30~50岁的中年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其临床发病率高达26.4%[1]。

闫小红(庆阳市人民医院妇科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目的探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30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

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所需要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64-01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30~50岁的中年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其临床发病率高达26.4%[1]。

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由于手术会造成较大创口,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部分耐受性差的患者无法坚持手术完成,给治疗带来了困难[2]。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实施腹腔镜下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300例,年龄分布为29~54岁,平均年龄为44.5±3.2岁,术前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共计有106例单发性肌瘤,48例多发性肌瘤,87例肌壁间肌瘤及59例浆膜下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

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优与开腹手术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资料与方法2008年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组50例,年龄24~51岁,平均34.15±6.25岁;已婚46例,未婚4例,已生育42例。

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5例(对照组),年龄25~51岁,平均36.23±6.45岁;已婚50例,未婚5例,已生育48例。

病例选择标准:单个肌瘤直径>5cm,腹腔镜组<8cm或单个肌瘤直径3~5cm且数目在4个以下。

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可能。

月经不正常者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证实。

腹腔镜组:插管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取脐孔下缘做纵切口,长约1cm。

气腹针穿刺成功后,形成气腹,压力维持在12mmHg,套管穿刺成功后,放入腹腔镜,探查肝、胆、肠管、大网膜有无异常。

若无异常改头低脚高位30°。

直视下取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下腹反麦氏点作第二、第三穿刺点。

分别用5mm及10mm Trocar穿刺,放置手術操作器械,从宫颈置入举宫器,以利术中更好地暴露子宫肌瘤。

在腹腔镜监视下,根据肌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术式。

①带蒂浆膜下肌瘤:用2号强生可吸收肠线,按Roeder打结法制成线圈,根据肌瘤大小调整线圈大小,将线圈套扎其蒂部,在推结器的推动下,收紧线圈,有效阻断血液,将肌瘤切下,创面电凝止血;②肌壁间及无蒂的浆膜下肌瘤:用单极电凝钩纵行切开肌瘤表面假包膜,深达瘤核,有齿抓钳夹持肌瘤作为牵引,沿假包膜钝性分离肌瘤,凝切止血,至基底部时将肌瘤向同一方向旋转,剥出肌瘤,检查创面。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观察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就诊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A组患者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月经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

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月经情况较A组患者也理想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腹腔镜技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转归、并发症情况,均较开腹手术理想,且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等独特优势,可以作为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行应用。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

具体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月经量明显增多、继发性贫血,部分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排便困难[1]。

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的占该病患者总人数的30%~50%,对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

到目前为止,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两种。

外科手术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两种术式。

为了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转归更加理想,使患者尽可能少承受手术所带来的不必要痛苦,为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笔者组织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

年龄28~54岁,平均32.8岁;病程在1~14年,平均7.3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观察
发表时间:2018-09-27T10:58:18.8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潘玉梅1 郭占山2
[导读] 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肌瘤残留率低,远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平度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省 266700;
2.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省 266753
【摘要】当前,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保留,因此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腹腔镜与开腹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

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切口脂肪液化、发热等不良反应,2年后子宫肌瘤残留率。

结果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开腹剔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29/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研究组患者肌瘤残留2例(5.0%),对照组5例(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肌瘤残留率低,远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纳入此次研究。

排除内脏功能障碍患者、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其他恶性病变患者。

其中单发肌瘤35例,多发肌瘤45例;患者年龄27~48岁,中位年龄(33.6±2.4)岁。

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各40例。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肌瘤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确定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大小。

1.2.1研究组
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安放举宫器,腹腔注入CO2气体,置入腹腔镜,于下腹部左右各作一穿刺点,超声定位肌瘤,根据操作指南暴露肌瘤、剔除肌瘤,处理创面,缝合伤口。

1.2.2对照组
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切口脂肪液化、发热等并发症。

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肌瘤残留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开腹剔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29/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不良反应
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子宫肌瘤残留率
随访2年后,研究组患者肌瘤残留2例(5.0%),对照组5例(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最近几年来,在临床中,患者的子宫肌瘤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成了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由于患者多不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肌瘤体积不大,很容易被忽略。

宫肌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青春期较少见,患者绝经后肌瘤可发生萎缩或消失,因此认为其发生原因与机体雌激素、孕激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过高刺激肌瘤生长有关。

子宫肌瘤一般呈白色,外有包膜覆盖,与周围正常子宫黏膜分界清楚,临床上主要分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等类型,相关临床症状与肌瘤位置、数量和大小等因素有关,随着子宫肌瘤的增大,患者后期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坠胀、膀胱压迫症状等,严重者可因长期阴道流血而发生贫血,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主要采用B超和腹腔镜进行检查诊断。

对于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两种术式各有特点。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术中手术视野清晰,可用手指直接触及深部微小病灶,剔除肌瘤彻底,适用于瘤体体积较大者,具有较好的根治效果。

但该术式创口大,易发生盆腔粘连和感染,影响患者康复。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手术切口小,尤其适用于单发微小型肌瘤的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快,依从性高。

另外,腹腔镜手术的肌瘤残留率很低。

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重视残留问题,强调熟练进行腹腔镜操作,术后对上腹部和腹膜后位进行
检查,充分发挥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的精细化操作优势,从而降低了肌瘤残留率。

同时本研究严格参照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对肌瘤体积较小、单发浆膜下肌瘤采用腹腔镜手术,对多发性肌瘤(≥5个)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术式特点,彻底清除病灶,减少残留率。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这与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切口小,操作时对周围脏器损伤少有关,术后感染率较低。

并且,在这两种方式中,对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影响都比较小,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对子宫的损伤小。

但是,也有研究显示,肌瘤剔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与患者子宫肌瘤的类型有较大的联系。

综上所述,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肌瘤残留率低,远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军英.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05):403-404.
[2]陈萌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