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展开研究,分析了暴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合现有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并探讨其实践应用。
在引言中,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总结了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结论建议。
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保护意识,促进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
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完善应对策略,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暴露因素、对策分析、应对策略、实践应用研究、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护理人员作为医疗领域中的重要人群,承担着照料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疾病病原体、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存在着显著的职业暴露风险。
接触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处理医疗废物、接触放射性药物等都可能使护理人员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
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既要关注其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也需重视其对患者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职业暴露问题,对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人员健康、维护医疗秩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于护理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危险和风险,为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暴露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政策,从而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对策和应对策略,有助于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职业保护体系,提升其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通过探讨实践应用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的规范化管理和解决。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医护人员作为医院中的第一线工作者,他们自身的职业暴露往往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缺乏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在医院中,有些医护人员可能由于医疗条件、人力资源不足或是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导致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不到位,从而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2. 个人卫生保护意识不强医护人员长时间在医院工作,接触病菌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有些医护人员对于个人卫生保护意识不够,比如不勤洗手、不戴口罩等,容易使自己成为感染的传播者。
3. 感染预防知识缺乏有些医护人员对于感染的预防知识了解不够深刻,不能正确的识别和处理感染,这就使得医院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4. 工作环境条件和设施不完善医院作为医疗场所,其环境条件和设施的完善性往往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而一些医院的工作环境条件和设施可能不够完善,这就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5. 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疲劳,这就降低了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医院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正确掌握感染控制的知识。
医院需要完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制度、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有效的环境消毒措施等。
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医院应对突发感染事件的能力。
3. 定期体检和心理疏导医院应该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医护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医院应该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一员,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风险。
本文将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工作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对策研究一、引言护理人员是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护理、照顾病人的重要职责。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也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例如接触传染性病原体、药物暴露、工作压力等。
这些职业暴露不仅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1. 传染病暴露: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经常会暴露于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之下,例如艾滋病、结核病、甲型流感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不仅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引发感染传播链条的延续。
2. 化学品暴露:护理人员在使用药物、消毒剂等化学品时,容易受到化学品暴露的影响。
在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等造成损害。
3. 职业暴露压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临床护理、医疗技术、沟通协调等多重任务,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健康。
4. 健康危害: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心理健康问题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1. 加强风险评估:针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概率。
2. 健康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的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宣教等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有效防范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3. 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预防职业暴露的能力。
4. 职业心理健康关怀:建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关怀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职业暴露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护理人员作为医疗行业中的一员,经常与病人接触,容易暴露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之中。
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保护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护理人员经常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包括病毒性感冒、结核病、艾滋病等。
由于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容易暴露在感染源前方,增加感染的风险。
2. 工伤风险:护理工作要求长时间站立、提起病人、移动病人等,容易导致腰椎疾病、关节炎等工作相关疾病。
护理人员还可能面临被患者家属打骂、袭击等暴力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 保护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装备,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医院应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确保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供应。
2. 应急预案:医院应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护理人员在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包括及时报告、隔离观察、检查治疗等。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3. 职位调整:对于长期从事高风险岗位的护理人员,可以考虑适时进行职位调整,将其安排到相对较低风险的工作岗位,减少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医院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 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医院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防职业暴露的难点及对策

手术室护士防职业暴露的难点及对策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难点,可以为手术室护士防职业暴露提供更加简单易行的方法。
方法是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增加防护措施,做好岗前培训,手术室职业暴露明显减少,取得了明显效果。
标签: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难点;原因分析;对策本院是四川西北部地区的一所县级综合医院,拥有病床610张,手术间11个,日均手术量大约40~50台左右,手术室护士28个(其中含麻醉护士3个),每天夜班是24 h制,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工作任务重,工作节奏快,紧张忙碌,而且还是处于高风险和高危区。
每天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是在接触缝针、手术刀、手术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化学制剂和易挥发性的麻醉剂等。
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职业暴露,给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威胁。
一年来科室出现多起职业暴露,给手术室和外科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对医生和护士造成了伤害,为了总结经验,减少职业暴露,院感科和手术室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策,并实施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手术室防职业暴露的难点1.1 由于人力资源问题,本院手术室护士长期缺编,按卫生部《护士条例》最新法规要求,手术室最少配置应是33名护士(实际只有28名含3名麻醉护士),由于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本科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疲劳工作,夜班后不能得到正常休息,在手术台上精力不够集中,在穿针和传递刀片的过程中,容易误伤医护人员。
1.2 护士年轻化,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流动性特别大,造成了目前的手术室护士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职业暴露。
1.3 岗前培训不彻底,由于科室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岗前培训时间不够,经过简单的基础培训后,护士基本能上班就匆忙上岗,根本没有经过专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在复杂的手术面前显得非常无助。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护理人员作为医务工作者,其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职业暴露主要指工作过程中因某些原因而导致的职业危害,包括体力、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护理人员是医护人员中最容易受到职业暴露的人员之一,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其职业风险,保护其健康。
1.1工作强度大护理工作通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同时还要照顾病人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导致护理工作的强度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
1.2暴露环境恶劣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包括病房空气污染、噪音、灰尘和细菌等,容易导致呼吸系统、肝脏和皮肤等多种职业病。
1.3不良生活方式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
长时间忙碌容易出现失眠、情绪不稳等问题,同时还可能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1.4人为因素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还容易接触到病人的各种体液,如血液、唾液、呕吐物等,这些体液可能携带各种疾病的病原体,由此导致的职业暴露风险极高。
2.1加强职业培训护理人员需要接受职业培训,了解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定义、预防和处理方法。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生物安全、消毒、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方面。
2.2定期体检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保持身体健康。
2.3加强管理医院应该完善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因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
2.4提高卫生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避免因与病人的接触而导致职业暴露。
同时,也要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卫生习惯。
总之,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可以从加强职业培训、定期体检、加强管理和提高卫生意识等方面进行管控,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方法:对2013年本院的37例护士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013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伤5.58%。
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缘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
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医疗利器造成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
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由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不熟练、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欠缺自我防护知识等[3]。
许多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特别是针刺伤暴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最主要的原因[4],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5]。
本文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以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尽力保障其职业安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2013年1-12月感染管理科收集到的37例护士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中记录的信息,年龄17~45岁,病区分别有急诊科、妇产科、手术室、ICU、外科、内科、检验科、五官科、血透室、供应室。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疾病和病原体,因此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环境,导致健康受到威胁的现象。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来源包括传染病、医疗废物、化学品和辐射等。
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一、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1. 传染病传染病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问题。
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从而导致感染。
尤其是在处理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时,护理人员的暴露风险更大。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飞溅、喷溅等情况,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2. 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包括使用过的注射器、手术废弃物、污染的纱布等,这些废物携带着一定的传染风险。
在处理医疗废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会被针头刺伤、脏器溅射等,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
3. 化学品暴露护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药物和消毒剂,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品中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
某些化学药物和消毒剂在长期接触下,还会导致慢性中毒的问题。
4. 辐射在医疗影像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接触到X射线、CT等辐射设备,长期暴露于辐射中可能导致放射性损伤和辐射性健康问题。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严峻,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二、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对策研究1. 安全培训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包括传染病防控知识、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学品使用安全规范、辐射防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全面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
暴露风险。
方法:对2017年本院的37例上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017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仿中针刺仿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仿5.58%。
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源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
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土
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
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针刺伤是由注射
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医疗利器造成的意外伤害,导数皮肤深
层破损和出血[1].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在临床工作中,护土由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不果练、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欠缺自
我防护知识等[3].许多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特别是针刺伤暴
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最主要的原因[4],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案例,本文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探
讨其发生的危脸因素及防护对策,以降低护土职业暴露的发生,尽力保障其职业
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2017年1-12月感染管理科收集到的37例
护士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中记录的信息、年齢17~45岁。
病区分别有急诊科、
妇产科、手术室、1CU、外科、内科、检验科、五官科、血透室、供应室。
1.2方法对2017年1-2月本院医生、检验师、护士、工人共609人进行
调查,对发生的职业暴露报告表中的55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1.3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工作表进行数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错和严密核查,
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統计分析,计算成比和百分比。
2结果
2017年本院在护士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业暴露37人,职业暴露发
生率为10.16%。
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血液体液喷溅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
发生率最高33例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31例占83.78%,清洗手术器
械2例占5.41%:皮肤膜暴露4例占10.8%。
护士职业暴露的年龄分布以5年以下工作最多共28人占75.68%,5年以
上9人占24.32%。
职业暴露科室分布情兄:护士职业暴露以神经内科、神经外料、诊科、1CU和呼吸内科居前,针刺伤环节及构成比最高为给患者输液、注射
或者采血过程中及拔针后到分类处置前被裸露的针刺伤13例占39.40%,其次
为对医疗废物进行二次分拣针头、玻璃等锐器伤9例占27.27%,分离或者更换
针头时被针刺伤5例占15.15%,回套针帽时被被刺伤4例占12.12%,清洗手术
器械被伤2例占6.06%。
主要暴露源为HBV、HCV、HIV、梅毒,居暴露源首位的是HBV共15例次占
39.47%。
HCV3例次占7.89%,HIV2例次占5.26%,梅毒2例次占5.26%,不详12例次占31.58%,未发现4例次占10.53%。
3讨论
结果显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种类主要是锐器伤占职业暴露的89.19%,其中针刺伤占83.78%,说明护士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传播的主要原因。
因
此预防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是今后职业防护管理的重点内容。
统计结果显示护士的年资与暴露发生率相关,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是职业暴
的主要人群占到了75.68%,说明年轻护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操作不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国内外调查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操
作及护理管理有关;同时由于近年患者增加,新增年轻护士多,年轻护士是临床
的主力,所以接触暴露源的机会多,因此对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与宣传
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暴露环节中,注射或者采血过程中及拔针后被裸露的针头刺伤是本次调
查中最主要的暴露环节之一占39.39%,可能的原因是人力不足加上非必须治疗加剧了操作的慌忙、加床多,环境过于拥挤容易导数碰撞、患者不配合、操作粗心、没有使用安全型输液器具、锐器盒放置的位置不合理可视性差不方便操作、
锐器盒不规范例如用小摄罐代替锐器盒容量小、入口小等,加大了针刺伤发生的
可能性,有调查显示,利器盒开口不够大是针刺伤危脸因素之一,其次为护土在
操作结束后对医疗废物进行二次分拣被锐器刺伤占27.27%,导致二次分拣的原
因是由于护士完成操作后没有及时对医疗垃圾进行准确分类,其原因是由于成本
因素没有使用锐器盒或者锐器盒不規范,有时由于过于繁忙没有及时分类,有的
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治疗结束后要对垃圾进行再次分类,增加了职业暴
露的危险,徒手分离或者更换针头、回套针帽等不现范操作的行为在本次报告中
占有一定比例,这跟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土未規范执行的操作及未戴手套有关,有
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
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
研究结果显示,HBV感染源最高,其中HBV、HCV.HIV、梅毒螺旋体所占比
例分别为39.47%、7.89%、5,26%.5.26%,所以职业性感染乙型肝炎概最大,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本院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序护理人员均采取了正确
的局部处理方法和相应血源病原体的防范措施,目前尚未发现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说明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降低职业危害的有效方法,护士对针刺
伤的处置,包括正确处理伤口,执行报告程序抽血作相应的检查,建立档案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职业暴露上报率10.16%,明显低于2014年,说
明本院由于近几年对职业暴露培训及监管比较重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仍然进
一步加强对不同年资护士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和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认识
到暴露后上报的重要性,完善駅业暴露监测报告处置流程,简化报告流程提高报
告率;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流程,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分离采血、注射后污染
针头,其他情况必须分离时使用辅助工具不得徒手分离,治疗盘内随时放备用针头,穿刺失败时,禁止将污染的针头悬挂于输液器墨菲氏滴管上,拔针后应立即
更换针头,防止由于针头裸露而发生刺仿,严格遵循标准预防操作原则,进行注射、输液及采血等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严格正确处理
医疗废物,减少锐器使用后环节处理;改善住院条件、减轻环境拥挤;合理配置
护士人力、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充分评估患者情兄,对于不配合的患者请他人协
助:使用规范的锐器盒、锐器盒位置合理放置;提倡、推广使用安全性好的医疗
器具:对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建议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如预防性接种乙肝苗,
及时处理锐器伤,一且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并对受伤者进行
血液性传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参考文献:
[1]谢世发,郑艳实习护生工作中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1):91-93
[2]郑步勇,朱国英,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意及管理措施探讨中华医染学杂志,2013,23(2):394-396
[3]周丽梅,陈蒙,王军青,等习护生面临的护理风险现况调查与分析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1,1(12):1373-1376
[4]张凤玲,梁丽敏,张玲,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国际医
药卫生导报,2013,19(14)12242-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