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组织培养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兰花的繁殖一般可通过分株进行,但繁殖系数低,现在洋兰的商业化生产都是通过试管育苗进行生产,一般可分为种子播种生产实生苗和组织培养生产分生苗两种,各有千秋,下面就其生产流程和应用进行一些说明:一、兰花的种子播种: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其中有数千到数百万粒种子,因种类不同而异,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较特殊,种子成熟后没有胚乳,需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以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烦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不需真菌共生,如果营养成分合适,兰花种子也能萌发生长,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KC,VW和京都等,其中京都配方采用花宝花肥为主要的无机成分,配制方便,较适合兰花发烧友使用。
兰花的种子培养是进行兰花杂交育种的必要手段,也是兰花种苗生产的重要技术,如国内目前的蝴蝶兰种苗生产,多数是实生苗,与分生苗相比,实生苗往往不能保证性状的完全一致,因此对亲本的要求就非常高,好的亲本其后代的分离不会很大,好花率可达80%以上。
实生苗的生产相对简单,迅捷,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原球茎,经过一次分瓶后,就可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二、组织培养:自MORAL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了兰花的组织培养,目前已有数十个属的兰花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及克隆技术进行生产的种苗具有与母本完全一致的性状。
热带兰花的组培快繁一般通过诱导产生类原球茎(PLB),通过PLB增殖进行;其起始材料以茎尖分生组织最佳,花梗上的休眠腋芽也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一些单轴生长的兰花如蝴蝶兰,如取茎尖,往往会失去母株,取花梗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这可以做一种育种手段,但对于商业生产而言却是不利的,所以通过PLB增殖时要十分注意去除形态不正常的组织。
目前台湾的蝴蝶兰分生苗生产部分采用丛生芽的方法生产,即通过花梗诱导腋芽生成小芽,通过小芽诱导丛生芽并不断切割增殖,这样生产的种苗基本可以保证与母株性状的一致。
兰花组织培养

一、兰花无性快速繁殖 二、 快速繁殖的影响因素 三、兰花脱毒植株的鉴定
一、兰花无性快速繁殖
原球茎发生体系是兰花唯一有效的大规模无性繁殖方法。该方法是 1960年法国学者G.Morel开创的,促使了兰花工业的形成,获得巨 大的经济效益。 (一)培养程序 外植体 诱导形成原球茎 原球茎大量增殖 分化为小 植株 生根壮苗培养 温室栽培 室外栽培 (二)取材和处理 兰花茎尖、叶片、花器官、种子等都可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诱 导再生植株。茎尖是细胞分裂最活跃的部分,是较容易诱导,培养 成功率高的部位。在兰花茎尖培养时,首先从生长健壮的植株上切 取10cm长的茎尖,去掉苞叶,用加有适量洗涤剂的自来水洗净,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数秒,无菌水冲洗4~5次,再用5 %漂白粉消毒约10min或用4~5min,无菌水冲洗4~5次后备用。 在叶片培养中,应选择带有嫩叶的花梗。
三、兰花脱毒植株的鉴定
目前,国内外检测兰花病毒主要采用生物学检测、电 镜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例如:三 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hree antibodies sandwichELISA TAS-ELISA)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MV)、双抗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ouble antibodies sandwich-ELISA DAS-ELISA)检测齿兰环斑病毒(ORSV);或用抗建兰花 叶病毒(CymMV)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蝴蝶兰病样 的免疫斑点法(dot-ELISA)和组织印迹法(tissue blotELISA)
6.
苗的生长培养
较大的兰花个体才便于移栽,新形成的小苗必须移入较大的培养 容器内,生长到 一定大小时才能移栽,一般是将1cm的幼苗转移 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到10cm米高,方可移栽。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
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如下:
一、优点。
培育时间短,效率高,收益也比传统培育方式高,可作为大量繁殖名种兰花的有效手段,满足市场中兰花越来越高的需求量。
同时,组培兰花尊重并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以防部分珍稀兰花因不易繁殖而面临灭绝。
此外,组培兰花价格便宜,品相、形态、色泽出奇的好,且生长速度快,可以大量繁殖,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二、缺点。
由于组培兰花是在温室及无菌环境下培育而成的,所以抗病能力比自然繁殖的原生苗弱,体现在服盆慢,复壮难,易僵苗。
同时,组培兰花对肥料的需求较高,需要人工施肥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
组培的兰花能变老种么,组培兰花的优点和缺点介绍

组培的兰花不能变成老种。
老种是指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繁殖得到的后代苗,它能够较好地保持原种的性状。
而组培苗是利用人工培养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所以组培苗不能成为老种,它两虽然都是利用母株进行繁殖的,但是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一、能变吗不能变成老种。
老种是指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繁殖得到的后代苗,它能够较好地保持原种的性状。
而组培苗是用母株,利用人工培养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所以组培苗不能是成为老种。
它两虽然都是利用母株进行繁殖的,但是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组培的根会比老种的根白、细,还比较光滑。
二、组培的优缺点1.优点:组培兰花可以让一些珍贵的兰花得到大量的繁殖。
除了价格上较为便宜,可以让很多名贵品种的兰花走入平常百姓家。
还能够满足市场上对兰花苗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不然仅靠野生花苗是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其次,组培兰花可以集中培养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兰花,其花色和叶形都不会有所差别。
另外,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进行脱毒,使之成为无毒的种苗。
2.缺点:养殖难度较高。
因为组培兰花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温度和湿度都是经过严格把控的。
所以它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不耐病害。
也就是说要比野生兰花,比野生兰花要娇气得多。
组培兰花的花品容易退化,再者叶片会短一些,还非常不容易开花。
组培的兰花生长不稳定,容易出现叶短且薄、不容易开花、倒苗、花香比较清淡等问题。
另外,组培兰花的花色叶形都不会有变动,缺少个性之美。
而野生兰花很少有完全相同的,即使同山同种的兰花,由于生长地的不同也会有稍微的差异。
兰花组织培养完整版本

❖ 2. 清热凉血,养阴润肺,治干咳久嗽, 肺咯血。
❖ 3. 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治头晕目弦, 神经衰弱。
精品课件
生物学特性
❖ 1.热带兰不同属的兰花对温度要求不同,分 高温型、稍高温型、低温型三种类型。
❖ 2.地生兰比附生兰要求更多的水分,春夏要 求水分充足。
精品课件
外植体(培养部位)
种类
新芽芽尖 休眠芽
茎的隐芽
特点
成功率高,但分离技术高 成活率一般,分离技术简单, 易污染, 难分离,成活率同休眠芽
花梗
繁殖效率差,成本高
兰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以茎尖为最
常用的材料。 精品课件
采取茎尖
❖ 茎尖是分生组织最为活跃的生长点。 ❖ 选择健壮植株,将外层的叶和鞘叶剥去,把
❖ 同样,再行分割;重新培养。在几个月之内, 就会获得大量的原球体。
精品课件
分化培养
❖ 把切割的原球体放在液体培养基中, 放在旋转培养床上进行旋转培养。
❖ 当其小块组织稍为长大后,转接在分 化的培养基上,让它分化根和芽。
精品课件
试管苗移植
❖ 当原球体组织分化根和芽,逐渐长大之后, 就成为幼小植株。
精品课件
兰 花 欣 赏
精品课件
兰 花 欣 赏
精品课件
兰花花语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 。 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有2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 较出名的有蝴蝶兰、兰花、蕙兰等。 其实,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花语,但是, 兰花总的花语就是淡泊,高雅
精品课件
兰花
❖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亦叫 胡姬花。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 花又称中国兰,绍兴是兰花的故乡。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快速繁殖、脱病毒、基 因工程、细胞培养等领域,为植物的 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 手段。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
1
国兰是一种珍贵的花卉,由于其种子萌发率低、 繁殖困难,因此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 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分析
01
适宜培养基的选择
02
适宜光照条件的选择
03
适宜温度条件的选择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MS+BA+NAA 的培养基能够促进国兰茎顶组织的分 化与生长。其中,BA的主要作用是促 进细胞分裂和增殖,而NAA则有助于 诱导根原基的形成。
实验结果表明,2000 lux的光照条件 能够促进国兰茎顶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过强的光照会抑制组织的生长,而 过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组织生长缓慢 。
国兰茎顶组织培 养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法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实验结果
与分析 •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与
前景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兰花是全球重要的观赏植物,具 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02
国兰是兰花中的一种,其茎顶组 织培养技术对于快速繁殖、种质 资源保存和遗传转化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28℃是最适宜国兰茎 顶组织的培养温度。高温会导致组织 受到抑制或死亡,而低温则可能导致 组织生长缓慢。
讨论与结论
讨论
国兰茎顶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MS+BA+NAA的培养基、2000 lux的光照条件和28℃的培养温 度是最适宜国兰茎顶组织的培养条件。这些条件的优化为国兰的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兰花的无性繁殖,加速繁殖速度,提高兰花的经济价值。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真兰属兰花种苗- 高葡萄糖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消毒酒精、消毒器具2.2 方法1. 准备工作台和培养瓶,对工作台和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
2. 从健康的兰花种苗上剪取茎秆,长度约为2-3厘米。
3. 将茎秆表皮剥去,取内部的茎骨,切成1-2毫米长的组织块。
4. 将组织块置于消毒的高葡萄糖培养基上,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
5. 将培养瓶密封并置于暗处,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
6. 观察培养过程,通常在3-4周后,组织块开始呈现出小苗的形态。
7. 将小苗转移到含有较低濃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3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大量的兰花幼苗。
观察发现,这些幼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与传统的兰花繁殖方法相比,组织培养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兰花的繁殖速度。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同时繁殖多个兰花品种,加大了兰花生产的规模。
4. 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兰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实现了兰花的无性繁殖。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突破品种限制、容易获得大批量无病毒种苗等优势。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培养基的配方,进一步提高兰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也可以尝试引入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培育抗病虫害、提高花期持久性等优良特性的兰花品种。
5. 参考文献[1] 王明. 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生产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4):79-80.[2] 谢丽.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南兰科技, 2012(6): 42-43.。
兰花组培技术

兰花组培技术兰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兰花繁殖困难,导致市场上兰花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兰花组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兰花组培技术是指将兰花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大量的幼苗,并加以适当的生长调节,最终获得具备繁殖能力的兰花植株。
兰花组培技术需要从兰花植株中取得适宜的组织材料,如茎尖、芽鳞或种子。
这些组织材料要经过消毒处理,以保证无菌条件。
接下来,将组织材料放置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基通常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培养瓶需要密封并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以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基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添加。
不同的兰花品种对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来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培养基,以保证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宜的激素来促进组织分化和增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组织开始分化并产生新的幼苗。
这时,可以将幼苗移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和生长。
在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幼苗的处理和培养基的适应性,以避免对幼苗造成伤害。
最终,经过连续培养和生长,幼苗逐渐生长为具备繁殖能力的兰花植株。
此时,可以将兰花植株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或土壤中,进行进一步的生长和繁殖。
兰花组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量繁殖兰花,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培育新的兰花品种。
通过调整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配方,可以控制兰花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品质和形态。
此外,兰花组培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检测和无菌种苗繁殖,保证兰花的健康和质量。
然而,兰花组培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兰花组织的培养和分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对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其次,不同兰花品种的培养条件和要求各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调整。
此外,兰花组培技术在大规模生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出原球茎。
茎尖和侧芽作外植体
• 茎尖和侧芽是最早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兰花外植体。 • 茎尖和侧芽顶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容易诱导出类原球茎。 大花蕙兰(Cymbidium) 、卡特丽亚(Cattleya) 、石斛兰
( Dendrobium )、墨兰和建兰等均成功用茎尖诱导出大量类原球茎。
• 对蝴蝶兰( Phalaeanopsis ) 、仙指甲兰( Aerides) 等用茎尖作为外植体 有可能影响开花性状, 因此需要寻找其他外植体。
叶片作为外植体
• 叶片作为外植体既可减少对母株的伤害,取材又不
受季节的限制,且数量多,是比较理想的外植体材 料来源。 • 研究表明虽然叶片具有诱导出类原球茎的能力,但 成熟叶诱导出类原球茎的能力极弱。
且种皮致密、透性差或种皮中含有抑制物使种子很难萌发。 • 自Noel Bernared在1899年创立了兰花种子共生萌发法后,研究 者们接着发现大部分兰花种子可以通过无菌萌发的方式进行, 即非共生萌发。
• 兰花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已在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等兰花中
取得成功。
兰花蒴果消毒及果实内部
开裂果实种子消毒方法 ——过滤方法1
栽培条件下蝴蝶兰花梗节间分化幼芽
蝴蝶兰花梗组织培养
根作为外植体
• Stewart等用树兰(Epidendrum )的根首次成功地培养出了
原球茎和从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
• 之后,根的离体培养相继在不同兰花中获得了成功。 • 由于兰花的根部共生菌根,根作为外植体较难彻底消毒, 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较容易污染。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生长素类:IAA、2, 4-D 和NAA
• 细胞分裂素类:BA、ZT和KT 。 • 不同的兰花、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激素的量和种类也不尽相同。
兰花组织培养
• 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 Orchidaceae)的总称,是开花植物
中最大的家族之一,是单子叶植物中最高度演化的一科,
有6个亚科730多属250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 兰花在中国约有170个属1200余种,分布较为广泛,几乎 全国各省都有分布。 • 兰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形成兰花产业。
• 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一词是由Morel在1960年提出的, 用来描述兰科植物组培过程中产生的类似种子萌发过渡形态——原球 茎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在兰花组织培养中,可由茎尖分生组织等 (而不是种子)诱导形成类似其种子原球茎的组织结构。
兰花外植体的选择和类原球茎增殖
• 幼叶诱导出类原球茎能力较成熟叶强,但诱导率也
很低对,于大花蕙兰仅为33%左右
Plant regeneration through 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leaf explants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
种子作为外植体
• 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虽多,但由于其不具有发育完全的胚,
开裂果实种子消毒方法 ——过滤方法2
/StiffAffordablePTCorchids.htm
兰花种子离体萌发
花梗节间作为外植体
• 一般较少用花梗节间段作为外植体。 • 但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多采用花梗作为外植体,从花梗节间 段诱导出类原球茎,并且通过研究表明花梗节间段形成类 原球茎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外植体(茎尖、根尖)。
• 兰花具有药用价值。
兰花主要繁殖方法
• 分株繁殖 • 种子繁殖 • 组织培养
原球茎和类原球茎
• 原球茎(Protocorm)是指兰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学结构:种 子的幼胚吸水膨胀,中部的胚细胞分裂增殖,突破合点端种皮形成球 形或椭球形 。 • 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根尖、叶片等适宜外植体也可诱导类似原 球茎组织结构,即类原球茎或拟原球茎。
兰花的离体开花
组织培养基和添加物
• 培养基 • 兰花组织培养中常用培养基为MS、VW、Knudson C、Kyoto、 White和它们的改良型,应根据不同品种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 目前,市场中有很多商业化培养基。
• 大花蕙兰 MS、1/2MS、VW、KC均可应用于原球茎的增殖,但以 KC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