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品种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转基因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2004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已达4840万公顷,约占全球大豆种植面积(8600万公顷)的56%,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8100万公顷)的60%,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巴拉圭、南非、乌拉圭、罗马尼亚等8个国家,几乎全部为耐受除草剂农达(草甘膦)的转基因品种。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产许可,但美国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在已中国获得进口许可和安全证书,转基因大豆已作为生产原料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转基因大豆占绝大多数。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进程:自1994年Monsanto公司研制的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之后,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1996年全球种植面积仅为50万公顷左右,1996~2004年的9年间,增长了近百倍。

除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以外,DuPont公司研制的高十八烯酸(油酸)大豆和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也分别于1997和1998年在美国获得了商业化生产许可。

转基因大豆的研发现状:转基因大豆的研发目前仍是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涉及的转基因性状包括对除草剂、虫害、病害及干旱、盐碱等环境逆境的抗性,以及油分、蛋白质、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开花期和花器官结构等,其中针对生产应用开展的品质改良和抗逆研究较多。

我们课题组也针对提高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和油分中α-生育酚的含量开展了相关的品质改良研究,并分别将玉米转座元件Ac和Ds导入大豆,正在构建大豆插入突变体库。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尽管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在理论上可能存在基因逃逸的可能性,但由于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天然异交率很低,在自然种植条件下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虽然可以在大豆种子中存在,但除了研究者有目的大量表达的产物之外,其它如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等的表达产物都较低,不会对其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明显影响。

大豆遗传基础与品种改良研究

大豆遗传基础与品种改良研究

大豆遗传基础与品种改良研究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由于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营养价值等特点,大豆在食品、饲料、医药、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之一,中国在大豆遗传基础和品种改良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一、大豆遗传基础研究1. 大豆遗传多样性大豆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与其长期的栽培历史和优良的遗传基础有关。

通过对全球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研究人员发现,大豆基因组有着非常高的变异程度,汉字名称大豆品系超过1万个,已经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之一。

这为大豆的后代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充足的遗传资源。

2. 大豆基因组测序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大豆基因组测序的研究也日益成熟。

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了对大豆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为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基础数据。

3. 大豆基因特点研究大豆品种不仅在遗传多样性上存在差异,而且它们在形态、生理及生化特性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品种大豆的外观、遗传、分子水平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大豆植株高度、叶片大小、粒子形态、蛋白质含量、二氧化碳吸收等基因特点,这将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让大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大豆品种改良研究1. 优良品种选育在遗传基础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了对大豆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

他们通过对品种的杂交、选择、培育等手段,培育出了优良大豆品种。

这些优良品种在产量、品质、耐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为大豆的生产发展和生产者经济利益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2. 利用遗传技术进行品种改良遗传技术是近年来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蛋白质、脂肪等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精确地控制大豆品种的部分性状,实现对大豆的高效改良。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和转染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改善了大豆种子质量、耐逆性等性状,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汇报人:于越 组员:刘雯雯 宿黎 韩平
转基因大豆的诞生
其对杂草控制力强,但 选择性弱,在土壤中存 在时间长,会影响作物 后期产量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致 力于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 能抵抗杀虫剂的作物品种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除草剂 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中,其 中以草甘膦应用广泛
优点:
技术操作简单 经济成本低、可靠性高 外源基因通常以单拷贝或者低拷贝的形式插入到植物基因,其转化率相对较高 可以转化的外源基因片段较大( >50kb) ,并且没有明显的基因重排现象
2、基因枪法
主要是通过物理介导的方法将外源的DNA分子导入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原生质 体中,并实现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广泛应用于对农杆菌侵染不敏感的植物的 遗传转化中。 与农杆菌转化法相比,其优点在于 方法对外植体的基因型没有依赖性,具有相对高的转化率, 可转移多拷贝的重组DNA或者DNA片段
转基因大豆优势
第一, 抗除草剂大豆是一种高效、低成本、无公害控制杂草的手 段。 第二, 转基因大豆可提高营养, 改善品质。如将玉米的15kb贮藏 蛋白质基因转移到大豆中, 可以得到蛋氨酸含量高的转基因大豆。 第三, 转基因大豆可简化田间作业, 节省劳动力。 第四, 转基因大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996- 2001 年, 美国、 阿根廷等国共种植了转基因大豆约1 亿hm2, 按每公顷节约74 美元除草剂费用计算,共可节省约74 亿美元的农药费。
国内外主要的大豆遗传转化方法&优缺点
3、花粉管通道法
原理主要是当植物授粉后开花、受精过程中会形成花粉管通道,此时将含有目的 基因的DNA溶液注射进该部位,使得外源DNA可经过珠心通道进入胚囊,对 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细胞进行转化,通过观察后代的变异,最终筛选出转基 因植株。

简述转基因大豆的原理

简述转基因大豆的原理

简述转基因大豆的原理
转基因大豆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获得的大豆新品种,是将大豆的抗虫基因通过
转化技术连接到大豆的基因中,从而使具有抗虫能力的大豆基因和正常大豆基因混合在一起。

这种新型大豆因具有耐虫能力而受到关注,其获得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
首先,进行大豆基因的扩增和定位,扩增的过程指的是双向的DNA片段的序列
分析,列出的基因片段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可以用来标记特定的基因位点;其定位则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基因组序列中,精确定位出某一种基因特异性的位置。

其次,转化技术的实施,通过对具有抗虫能力的基因和正常大豆基因进行“转药”,即将抗虫基因插入大豆基因组中,从而使大豆具有抗虫性能。

转化方法可以通过辐射、蒸汽、质粒介导转化法、植物病原体介导的基因重组等不同的方式完成。

最后将大豆基因组回转,经过一定的实验条件,对大豆进行培育,其中包括繁殖、研究及和其他植物杂交等操作,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总之,转基因大豆的获得是通过DNA 序列定位、转化技术、大豆基因组回转
以及实验培育等步骤获得的抗虫新型大豆品种,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是一种更高效、可持续的抗虫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转基因大豆,主要包含转基因大豆的抗药性原理,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隐患及危害,转基因大豆的检测,转基因大豆的生产现状与趋势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而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原理: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杀灭多种植物,包括作物,这样,虽然这种除草剂的效果很好,但是却难以投入使用。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合成酶。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 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

转基因大豆油对人体危害:1、转基因大豆及产品会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带来严重灾难。

转基因食品中引入特定的基因或病毒,为跨物种感染埋下了通道。

转基因食品引起跨物种感染的破坏性非常严重,不得不加倍慎重对待。

2、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会损害人体的内部系统。

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使人身材矮小;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钓化学物质,它会破坏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

此外,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3、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

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90%的过敏是由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8种食物引起的。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调查报告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调查报告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正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而转基因大豆及制品也是我们最常见和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社会对它的安全性说话也不一。

因此特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

二、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口头询问,实地考察,新闻,网络。

2、对象:平度市区部分人员,家禽养殖户。

三、调查内容
1、转基因大豆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其些生物基因转移到大豆中去,改造了大豆的遗传物质,使其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2、大部分被调查人认为:转基因大豆的优点:产量高,个大。

缺点:口感差。

安全性:不确定。

3、对某个个体散养殖户调查:对于6个月以上食用转基因豆粕为主食的鸡、鸭,因肿大而死亡的比例约为10%.
4、通过新闻、网络查到:转基因大豆与肿瘤、不孕存在相互关系。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个人认为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存在直接关系。

五、调查建议
1、因转基因大豆覆盖了中国油料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中国政府应加以控制。

2、转基因食品应上升为药监程度,由国家直接研发、试验、生产,禁止个人操作和进口转基因食品。

2018.8.24。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

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综述摘要:转基因大豆是过去10余年中植物分子育种的最大成果。

到2005年,转基因大豆的播种面积已达世界大豆总面积的50%以上,约为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2/3。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3年进口量高达2071万吨。

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在国外转基因大豆面积日益扩大,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市场的今天,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加强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开发,支持本国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应用。

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国转基因大豆的推广可从抗除草剂品种入手,同时针对常规育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展抗性、品质、发育等方面的转基因育种。

关键词:中国、转基因大豆、现状、应用前景转基因大豆是过去10余年中植物分子育种的最大成果。

目前,转基因大豆的播种面积已达世界大豆总面积的50%以上,约为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2/3。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的大豆进口国,2003年进口量高达2071万吨,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

在国外转基因大豆面积日益扩大,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市场的今天,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加强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开发,支持本国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应用。

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国转基因大豆的推广可从抗除草剂品种入手,同时针对常规育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展抗性、品质、发育等方面的转基因育种。

自1994年转基因延熟番茄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在美国获得商业化生产许可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从1996年至2003年的8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40倍,2003年达到6770万2hm。

到2005年,至少已有18个国家进行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生产。

在中国,已有转基因抗虫棉、抗病毒甜椒、番茄、烟草和改变花色的矮牵牛等植物品种获得了商业化生产许可,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得到大面积推广,2003年种植面积超过280万2hm。

在各种转基因作物中,转基因大豆的发展速度最快,应用面积最广。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摘要】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推广应用速度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但其遗传转化仍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大豆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转基因大豆走上人们的餐桌,关于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本文将从目前研究的各个方向来阐述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转基因大豆的优势、转化技术、安全性评价以及对未来转基因生物的展望。

【关键字】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基因漂移【正文】一、转基因大豆生产的现状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商业化速度进展很快,1994年美国Monsanto公司研制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1997年DuPont公司研制的高十八烯酸(油酸)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1998年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2001年,世界种植大豆总面积7 200万公顷,而转基因大豆有3330万公顷占据全球转基因作物的63%,且均为抗除草剂大豆。

目前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转基因大豆约占97%)、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约占90%)和巴西(转基因大豆约占25%)等,我国还没有转基因大豆生产。

二、转基因大豆的优势1、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特性大豆是植物蛋白、油脂、食品、饲料及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作物。

仅排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当前,转基因大豆商业化种植的主要品种美国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矮牵牛Ti质粒(GaMy)中35s启动子控制EPSPE基因导入到大豆植株,进而培育成的新品种[1]。

其含有的4个来源于土壤细菌的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膦酸合成酶(epsps)基因,是草甘膦抗性的主要来源[2]。

此基因与大豆酚类、生物碱和芳香族氨基酸等代谢相关。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较好控制草害、大豆产量高、抗虫性较强、护土壤、降低污染、改善环境、防止土壤养分及水土的流失、减少除草剂活性成分及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与繁育,转基因大豆食品使大豆油的产量与品质得到改良、延长食品贮藏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种




大豆 是重 要 的粮食 和 油料 作物 ,也是 人类 的主
要食 用蛋 白和 工业 原料 的来 源 。大 豆 生产 易受 到环 境 因素 的影 响 ,产量 很 不稳 定 ,常 规育 种技 术 由于 受物种 杂 交不 亲和性 及 不 良基 因性 状连 锁等 因素 的 影 响 ,在 引进 其他 物种 优 良基 因 的 同时也 带入 了许 多不 需要 的不 良基 因 ,因而 较难 进 一步 利用 。基 因 工程 技术在 这 一方 面开 辟 了一条 全 新 的途径 。本文 主要对 近些 年 来转基 因大豆 研 究方 向及 新 品种 成果 进 行概 述 ,并且 对现 今 讨论 的各 类转 基 因大 豆 安全 问题加 以总 结 。 ・
豆 第三 大 生产 国 ,所产 大 豆绝 大部 分 也是转 基 因大
豆 ,2 0 近 1 0 0 3年 0 %为 抗 除草 剂转 基 因 大豆 ,2 0 04
年其 种植 转 基 因大 豆 的总量 继续 攀 升 ;乌拉 圭 转基
因大豆 的种植 面 积 占大豆 总种 植面 积 的 9 %; 巴拉 9 圭尽 管 是第 一次 报 道种 植转 基 因大 豆 ,但其 种 植面
2 转 基 因大 豆 产 品 介 绍
R u dpR ayS yen简 称 R 大豆 ) on u ed o ba( R 的转 基 因抗
除草剂 大豆 获准 推广 ,成 为世 界 上最 早 获准 推广 的
转基 因大豆 [ 0 0年 ,在获 准 进行 商 业 化生 产 的 1 ] 0 。2
4 7例 转基 因植物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豆 占 3例 。来 自 IAA 的 S A
18 9 8年 ,Hic e n h e首次报 道 成 功 获得 大 豆转 基 因 植 株 。 19 9 4年 美 国 孟 山 都 公 司 推 出 的 名 为
积 达 到 了其 总 种 植 面 积 的 6%(2万 h ) 加 拿 0 1 m2 ;
大 、南 非及 罗马 尼 亚等 国转 基 因大 豆 的种植 面积 也 有 明显 的增加 。

抗 草甘 膦转 基 因大 豆针 对 草甘 膦 的作 用机 理 ,导入
能够 使 植物 表达 更 多 的 E S P P合 成 酶 的基 因 ,使植
商业 化 种 植 国家 有 8个 :美 国、 阿根 廷 、加 拿 大 、
墨西 哥 、罗马尼 亚 、乌 拉圭 、 南非和 巴拉圭 。美 国 是 当前世 界大 豆第 一大 生产 国,据 美 国农 业部 保 守
肥 与 无 机 肥 配 施 , 氮 、 磷 、 钾肥 配 施 , 降低 农 作 物 中硝酸 盐 的含 量 ,提 高农 作物 品质 。 以提 高土 壤 的缓 冲容 量 ,增 加土 壤胶 体对 重 金属 离 子 的吸 附能
力 。 同 时 要严 把 肥 料 质量 关 , 严 禁 盲 目滥 用 、 过 量施 用及偏 施 各种 化 肥 。应 以复 合肥 或有 机 、无机
硝 酸盐 ,具有 明显 的致 癌 、致 突 变 、致 畸 的性质 。
5 对 策
51 加 强 土 壤 和 农产 品 污 染 的监 测 ,制 定相 关 法 .
复合肥 为 主 ,提 高肥 料利 用率 ,减少 养分 流 失 ,减
轻 化肥 污染 。
律法 规和 技术规 范。严 格 按照 无 公害农 产 品安 全 生
21 抗草 甘 膦大 豆 。 l9 . 9 4年 美 国孟 山都 公 司 推 出 商 品名 为 R u d pR ayS y en 抗 草甘 膦 转 基 因 o n u ed o b a ( 大豆 ,R R大豆 ) 的转基 因抗 除草 剂大 豆 ,并于 19 96 年 获 准 推 广 , 成 为 最 早 获 准 推 广 的转 基 因 大 豆嘲 。
数 据 (04年 ) 示 : 转 基 因 大 豆 的 种 植 面 积 达 20 显
48 0万 h , 占总 面 积 的 6 %, 比 2 0 4 m2 0 0 3的 41 0 4
万 h 增 加 了 l %,继 续处 在 4个主 要商 业化 种植 m 7 的转 基 因作 物 ( 豆 、玉 米 、 棉 花 和 油 菜 ) 首 位 。 大 的
株对 草 甘膦 不敏 感 从而 能够 忍 受正 常剂 量或 更 高剂 量 的草 甘膦 而 不被 杀死 。这种 转基 因大豆对 草 甘膦
行 平 衡 施 肥 , 加 大 力 度 推 广 配 方肥 料 , 做到 有 机
染 ,施 用氮 肥虽 然 能促进 作 物生 长 ,提 高产 量 ,但 是施用 过量 的氮 肥则 会使 农产 品品质 下 降 ,并对 人 畜健康造 成潜 在 的危 害 ,氮肥 施 入土 壤后 转 化 的硝 态 氮被 作物所 吸 收 ,但是 如果 进 入人 体 内还 原成 亚
产 环 境 标 准 的 要 求 ,坚 持 对 农 作 物 长 期 监 测 和 研
53 增 加有 机 肥 的投 入 。化 肥 与有 机肥 配合 使 用 , _
增 强土壤 保 肥 能力和 化 肥利 用 率 ,减少 水 分和养 分
究,评定土壤质量,及时提出预防和治理的有效措
施 。按 照农 产 品质量 标准 要 求 ,确 定农 产 品 中污 染
1 转 基因大 豆产 业化现 状
估 计 ,20 0 3年转基 因大豆 约 占大豆 总 面积 ( 2 297万
h ) 8 %,绝 大 部 分是 R m2 的 1 R大 豆 ,种 植 面 积 增 长
速度 紧 次于 转基 因玉米 的种植 面积 ; 巴西 是大 豆第
二 大 生 产 国 ,2 0 0 4以前 , 巴西 对 转 基 因大 豆 严 格 控 制 ,转 基 因 大 豆 种 植 面 积 在 1 0万 h 左 右 , m2 20 0 4年 巴西 增 加 了 23种 植 面积 ,达 3 / 0万 ~5 0万 h., 占大 豆 总产 量 的 2 %左右 ; 阿根 廷 是 世 界大 l2 , n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