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型号:DS01-A)

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型号:DS01-A)
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型号:DS01-A)

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型号:DS01-A)

一、设备正常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 +10℃~+40℃;

2、相对湿度: 30%~70%;

3、大气压力: 860hPa~1060hPa;

4、电源: AC:220V±22V,50HZ±1 HZ。

二、技术参数部分

1、整机要求:

*1)投标设备为具有“舌象”、“面色”、“脉象”、“体质辨识”四种中医诊断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的一体机设备,并提供药监部门出具的医疗器械单一产品注册登记表,该单一产品注册登记表含以上四种功能;

*2)生产企业须参与国内中医诊断设备行业标准制定(例如“舌象信息采集设备”、“脉象信息采集设备”等),并提供证明。

*3)投标设备电磁兼容安全要求,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强制标准要求,并提供国家药监局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电磁兼容检测报告;

*4)投标设备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中与患者接触的材料,必须符合GB/T1688.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一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标准的要求,非

常重要,需提供证明。

5)投标产品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设备目录产品

2、舌象、面色数据采集单元要求

1)舌象单元和面色单元为一体化装置:面部拍摄时,相机处于垂直位置,舌象拍摄时,相机上升向前倾斜位置,倾角需在10°--30°范围之内;

2)舌面数据采集装置内部应具有封闭性的拍摄环境:内部应有通风装置,内部所形成的气流,流量优选于0.005m3/min-0.2m3/min 范围之内;;

3)拍摄孔的截面形状为适合人脸形的圆形或椭圆形:面部接触框有下颌托,可根据人脸的大小上下移动调整;

4)光源环境为模拟日光光源,发光组件为面光源,优选为曲面,其中照明光源为LED光源,寿命5万小时以上,当LED灯≥2颗损坏时,会显示警告文字提醒。

5)舌面光源环境要求必须用积分球进行显示指数的检测,并符合要求。

6)LED光源显色指数大于等于85,色温范围在4000k~7000k;

7)照度与照度的均匀性:多点检测舌、面单元患者应用部分的照度值(Ec)应在3000±10% lx范围之内;

8)采用专业单反相机,具备微距拍摄功能,像素大于1500万;

9)舌、面象采集单元的图象分辨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应≤

0.5mm。

3、脉象数据采集单元要求

*1)脉搏信号采集具有升降结构由电机转动带动升降结构上升或下降,必须为全自动加压,通过电机转动的圈数精确控制探头升降的行程;

*2)脉搏传感器为防过载传感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传感器触力面可承受≥4㎏过载;

3)脉搏传感器具有极限保护装置,利用光电耦合器精确控制行程极限位置;

4)具有独立的脉搏定位组件:具有对准脉搏位置的定位标记,定位组件上设有卡槽,装配时与传感器组件的弹性卡扣对接;

5)脉搏传感器触力面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6㎜*6㎜的方形传感器;

6)灵敏度为2.5mV/g±5% FSO(2.375~2.625mv/g);

7)在3g≤模拟脉力≤50g时,显示的脉搏传感器采集的脉率值为:30±4~240±4次/分钟;

8)在250g的静态压基础上外加50g的模拟动态压,应用程序对应的动态压力波形无饱和现象;

4、问诊采集分析及体质辨识单元要求

1)问诊量表及判定标准须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YYXH/T

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要求;

*2)体质辨识功能须经药监部门审核批准,并提供药监部门证明材料;

3)可作为判断中医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

4)是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根据量表设计原理,以问询录入的方式,采集被测者健康信息;通过对体质分类的分值的结果分析,来判断体质类型。

5)整体机打印报告单中需包含舌象、面象、脉象、体质结果、五态人格、养生方案及调理方案等,提供报告样板。

三、软件系统

1、含中医五态人格心理测评及调理方案软件,并提供自主知识产权或取得授权使用的相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及授权使用文件。

2、含四季个性化养生方案软件

3、含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刮痧、针灸、拔罐、熏蒸等适宜技术项目)

4、含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软件

5、含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软件

6、含3-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软件

7、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调养方案软件,并提供自主知识产权或取得授权使用的相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及授权使用文件。

8大数据挖掘系统(针对中医体质、治未病领域科研系统)

9、中医经络检测仪

心理测评仪BR/CP-03N(医疗版)V7.0

技术参数:

心理健康与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版)包含:

1、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测验管理系统(18大类,67个量表)、危

机干预管理系统、调查问卷管理系统、咨询预约管理系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留言互动平台、心理网站(心理知识的普及与共享平台)等功能。

涵盖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健康问卷(CMA)、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onners多动症父母和教师简明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A 型行为类型问卷、C型行为量表、假性正常量表、精神质量表、偏见量表、神经质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MLOC)、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TDL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表、疲劳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威胁性自杀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nyder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自我和谐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自我力量(心理资源)量表等。

肺功能检测仪MSA99

参数:

1、美国胸科协会ITS、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NIOSH、欧洲呼吸协会ESR推荐测量结果分析方法

2、中英文操作界面,用户友好性强

3、具有43个测量参数

且可根据用户需要增加测量参数:VC肺活量、ERV补呼气容积、IRV 补吸气容积、TV潮气容积、IC深吸气量,

MVV每分钟自助通气量、RR每分钟呼吸次数、TV(MVV过程)MVV测量下平均呼吸量。

4、提供容量-时间曲线,容量-流速曲线(F-V)

5、自主产品设计,提供10中预测公式,并提供6种专门针对国人预测公式

6、ATPS可自动转换至BTPS

7、支持支气管舒张实验,并具有药前药后实验对比功能

8、可选气道反应(激发)性实验功能

9、各项检测可能反复进行测量,并比较3次测试结果

10、内置110mm热敏打印机,科清晰打印完成测量报告

11、可打印10例完整波形测量报告或300例以上非波形测量报告,VC、FVC、MVV测量结果及曲线,及相应的药后测量结果打印

12、具有USB接口,实现测量数据上传功能,并通过强大的PC机分析处理软件,可回放、分析、打印测量波形和结果,测量数据存储不限量

13、5.7寸大屏幕液晶显示,分辨率:320×240

14、交直流两用,内置充电电池,体积小,重量轻(1.7kg)

15、心肺、颅脑、腹、胸等手术前常规检查、职业病普查,各种呼吸病人治疗效果评定等

16、特别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外出巡回肺功能检查

17、技术指标:

容量:0L~9L

精度:±50mL或3%

流速:0~14升/秒

精度:5%或0.2升/秒

呼吸:4次/分~60次/分

精度:±1次/分或±5%

身高体重仪DHM-200

操作方式:手动﹑自动二种方式可随意选择

身高测量方式:超声波测量(美国原装超声波探头并实现温差补偿)体重测量方式:精密平衡梁式压力传感器称重

显示方式:数字式LED大屏幕

测量范围:身高:60-200cm 体重:8kg-200kg

精确度:身高:±0.5cm 体重:±0.1kg

技术特点:采用先进的ARM技术,提供移植TCP/IP协议栈,FAT32

文件管理系统,GUI人机界面驱动,GPIO驱动及相应的函数库,使机器的功耗更低,测量更加稳定,快速,准确。

使用温湿度:0-40℃ 20%-85%PH;语音提示:有且数码显示

体型:国际通用体格指数(BMI)并数码显示;测量速度:每小时可测450人

数据输出格式:RS-232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电脑;电源电压:AC 220V 50HZ ;平均功耗:≤20W

电击防护:I类B型设备

外形设计:测量、显示、打印一体化(打印选配),模具一次成型的铝合金机身符合人体工程学;整机高度:230CM

中医体质辨识测试题

中医体质辨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80分) 1、关于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和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B.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 C.心电图可确诊房室肥大 D.心电图可发现某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有重要作用 E.心电图对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患者女性,65岁,糖尿病史6年。因上腹不适2月余就诊,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心电图如图4-1-1所示,部分导联可见锯齿波,应考虑为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干扰 D.房内阻滞 E.房内差异性传导 3、患者男性,53岁。运动时记录心电图如图所示,途中发生干扰的原因是 A.交流电干扰B.肌肉震颤C.电极接触不良D.导联线折断E.基线漂移 4、以下不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的情况是 A.运动时出现一过性肺性P波B.早期复极C.运动时J点型ST段下移D.短阵二度II型房室阻滞E.夜间出现一过性一度房室阻滞

5、引起异常Q 波的原因是 A.心室局部除极向量丧失B.心室局部除极向量异常增加 D.心脏除极顺序改变D.心脏位置和胸廓畸形E.以上均是 6、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 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 A.左心室肥大B.右束支阻滞C.B型预激综合征D.前间壁心肌梗死E.运动员 7、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T波改变,但应除外 A.T波高耸B.T波低平C.T波倒置D.T波电交替E.T波双峰8、以下不属于动态心电图检查范围的是 A.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B.心肌缺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C.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D.心率变异性分析E.窦性心率震荡分析9、以下为引起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但应除外 A.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等B.心脏病变,如二尖瓣脱垂、预激综合征等C.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D.有运动耐力的运动员 E.心电图异常,如左心室肥厚、左束支阻滞等 10、以下应立即终止运动试验的情况是 A.收缩压较基础值升高>10mmHg B.轻度胸闷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标准

. 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 分平和体质转化分≧60是分种体质转化分均﹤30其他8 60分平和质平和体质转化分≧基本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否不满足上述条件者 是分 40转化分倾向偏颇体转化30~3 转化分30 示例3.分,阴7527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分。根102012虚质25分,痰湿质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分,其中气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但其他8 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虚质转化分≧40分,阴27752示例: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分。根分,气郁质分,血瘀质分,湿热质分,痰湿质虚质2532251018分,特禀质10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60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 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 . . 阳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根本(有一(有(相(非不)点)些)当)常) 1 2 3 4 5 (1)您手脚发凉吗? (3 22 4 )您胃脘部、背部或5 1 腰膝部怕冷吗? (3 5 31 4 )您感到怕冷、衣服2 比别人穿得多吗? (41 5 3 4

中医体质辨识九大体质系统及健康指导

一、平和质 相对健康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为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肤色润泽,头发稠密,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灵敏,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肠胃俱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搏和缓。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保健指南饮食有节:不要过饥过饱,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劳逸结合: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坚持锻炼: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二、气虚质 精神不振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为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容易出汗,舌色淡红,舌有齿痕,脉搏较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养生指南食物宜健脾:如黄豆、香菇、鸡肉、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起居勿过劳:午间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运动宜柔缓: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不宜做出大汗的运动。

三、阳虚质 怕冷喜暖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为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搏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多、肿胀、泄泻等病。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养生指南1、食宜温阳。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等温阳之品,少食鸭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2、起居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冬季尤其要注意足下、背部、腹部的保暖。3、运动避寒。冬天应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的环境中运动,可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户外锻炼。

中医辨证论治之舌诊

中医辩舌 舌尖,传统中医来说就是上焦的心和肺。按照舌尖部位准确来说,可以代表我们的头脑部。在中医学之中,脑是络属于心的,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脑为奇恒之腑。肾中之精,充骨生髓,沿督脉上行灌颅而为脑,所以“脑为髓之海”。脑主司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司支配运动和感觉,是生命之枢机,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如果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失常,就会出现思维、记忆、语言,以及情志等方面的异常。脑位于头颅之内,头为诸阳之会,最恶污浊之气所扰,所以面色以红黄隐隐,鲜明而有光泽为佳,眼神明亮有神,均是脑髓充足的表现。 在舌象上呢,舌尖应以鲜明圆滑为佳,不宜出现齿痕(齿痕为湿浊之气),不宜出现郁点、瘀斑,也不宜凹陷或高凸,这些都是病态改变,都有头脑(心)部的病变有关。头部的附属器官(如眼、耳、口、鼻、舌等)主管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这些器官皆有经脉通于脑,所以这些器官的问题都可以从舌尖部位诊出。脑髓充盈,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味觉嗅觉灵敏、感觉无碍、运动如常且轻劲多力。如果脑髓不足,或者脑部的其它病变,使脑的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失常,都会出现视物不明,听觉失聪,味觉、嗅觉不灵,感觉障碍,运动不能,倦怠乏力。舌尖最常见的舌形的改变主要有三类,凹陷、高凸、平直。当然,实际并不只是这三类,这三类只是最常见的。我们来看舌尖凹陷。根据我们的望舌的一个原则“凹陷为虚,高凸为实”。这舌尖凹陷就是心和头脑部虚了,虚就是虚少不足的意思。是什么不足了呢。从传统辨证来说,就是心不足了。因为舌尖是主心的。如果舌质淡白多属于心的气血不足,或心阳不足。如果舌质红赤都属于心阴不足,或心火旺盛。更详细而准确一些的讲呢,或者是更细致的讲,就是脑髓空虚了。如果是一个小的凹陷,就会表现为精力下降、睡眠欠佳、头晕健忘、心悸怔忡等症状,这是万无一失的。舌尖高凸为心肝火旺,上冲头脑之象,会出现头项强痛、眩晕、双目干涩红赤、失眠惊悸等症。大凡舌尖高突总属于气机上越,心肝火旺之症。所以容易出现头目胀痛、心悸失眠之症。他与舌尖凹陷症状颇似,但是却有虚实本质的差别。临证不可不分。辨阴阳,别虚实,明寒热,晓病机,乃医家之首务。这些都可以从舌形上面准确的进行辨别。如果结合舌质、舌苔等细节的变化,诊断起来会更加方便,更加准确。 舌尖平直以头脑昏沉不清、健忘抑郁、反应迟钝、心悸耳鸣、脱发等为主要表现。舌尖平直的,加上两侧的边缘,很像一个方形的舌头,所以我们也可以管他叫方形舌,或者是方舌。这个舌尖平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呢?他最常见的症状是头脑昏沉,以及脱发这些表现。

中医体质辨识9种体质汇总

体质: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辨体描述: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饮食应有节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体质:阳虚质(B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辨体描述:阳虚体质易患肥胖、骨质疏松、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水肿、痛经、月经延后、闭经、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等疾病。 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药物可酌情服用金匮肾气丸等。

体质:阴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辨体描述:阴虚体质易患高血压、心律失常、脑中风、咽炎、肺结核、糖尿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 饮食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鸭肉、百合、豆浆、银耳、木耳、梨等。少吃狗肉、虾、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 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药物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等。

中医体质辩证

中医体质辩证 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健康。 阳虚体质——怕冷。手足冰冷爱怕冷 阴虚体质——缺水。口舌干燥易冒火 痰湿体质——肥胖。大腹便便代谢差 湿热体质——长痘。爱长痘痘易口苦 气郁体质——郁闷。闷闷不乐防抑郁 气虚体质——疲乏。气短出汗易感冒 血瘀体质——长斑。血脉不畅爱长斑 特禀体质——过敏。常打喷嚏爱过敏 --------------------------------------------------------- 一、平和体质(健康)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方药:防风通圣丸。 二、阳虚体质(怕冷)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方药:肾气丸。 三、阴虚体质(缺水)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方药:六味地黄丸。 四、痰湿体质(肥胖)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方药:平胃散。 五、湿热体质(长痘) 总体特征:湿热內藴,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重

要特征。形体特征:湿热体质的人形体偏胖或苍瘦。方药:龙胆泻肝胶囊。/三仁汤(薏米、杏仁、寇仁)。 六、气郁体质(郁闷)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方药:逍遥丸。 七、气虚体质(疲乏)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方药: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足三里。八、血瘀体质(长斑)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方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九、特禀质(过敏)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方药:消风散。/玉屏风散。 ---------------------------------------------------------

中医体质辨识规范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本收藏两文经比较,内容相同,但出处及表述方式有所不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 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等)试用。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 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

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 中医学理论认为舌象反映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反映机体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和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上观察与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许多研究通过观察舌象发现了其与一些常见病的相关性,如冠心病、胃癌、糖尿病等。 1. 冠心病 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观察了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按照舌底脉络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4个方面分类,通过分析发现: 正常人舌底的舌质淡红,润而有津,黏膜有透明感,无混浊、白斑或色素沉着,无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舌系带居中,长短适中,舌下两静脉仅隐现于舌下,呈线状并不粗张,少迂曲,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的3/5,其颜色为淡红或淡紫色,舌系带两侧有小而隆起的肉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舌底脉络越长、颜色越深,而且迂曲程度越重。 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长、粗、色紫暗、迂曲 健康人舌底脉络短、细、淡紫色,无迂曲或迂曲程度轻。 为什么观舌象能诊察冠心病? “心主血脉”“心开窍于舌”,通过舌质可察知体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心主血脉功能。当心脏有实质性病变时,由于血脉瘀阻,常出现相应的舌象的变化。 从西医角度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致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体内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发生一系列改变,导致舌下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瘀血、缺氧,舌血流量增多,所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 2. 胃癌 一项研究观察了114例胃癌患者的舌象,发现多以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胃癌患者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表现了胃癌气滞、痰结、血瘀、热毒壅盛、痰湿中阻的病因病机。尤其是舌中部覆以白腻苔或白厚腻苔而舌面外周部出现少苔或无苔的舌象特点,更反映了胃癌发生时机体脾胃两虚,不仅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同时胃阴亏损,胃气难以完全上乘于舌的复杂的病理变化特征。晚期胃癌患者的舌面外周甚至可以出现牛肉样无苔的改变。 另一项研究通过记录266例胃癌患者和246例正常对照人群舌象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总蛋白等临床检验的异常与胃癌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中医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ppt课件篇一:中医舌诊歌决 【中医舌诊歌决】 舌形 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舌色 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舌态 舌强伤津热入心。风痰阻络亦可引。痿软伤阴气血虚。颤动见于肝风动。吐弄舌属心脾热,危时吐舌心气绝。痰瘀阻络舌歪斜,肝风夹痰亦不正。舌质厚薄邪正盛与衰。润燥津液亏与盈。腐腻阳湿消与长。胃气匮乏剥落舌,或主气血两虚证。临床运用要辨清。舌苔白苔可谓正常苔,病时主表也主寒。黄主热证主里证。灰黑主见寒热极。 中医舌诊ppt课件篇二: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附舌象图片) 所有舌象的辨证主病及相关研究,不断连载 主病及相关研究: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 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

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图片1.png (18.65 KB, 下载次数: )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 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 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公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治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差不多分类和特点、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按照人体形状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打算“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大夫、科研人员及有关治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专门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知识[1]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中医体质辨识体检? 答:中医体检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中医体质及当前机能状态,针对不同体质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调理的指导,包括饮食禁忌,食疗建议、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培养等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中医辨识体检? 答: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形:头晕头疼、两眼干涩、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躯体出现这些状态后,到医院又检查不出异常指标,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中医体检对此能够大显身手,发挥优势。 通过中医体检确定的体质类型,可根据各人的体质状况,分别配制方便、有效的中药及制定相应食疗、情志、起居等各方面的指导,逐步调理,达到养生益体的效果。 三、什么是中医体质? 答: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含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胎儿、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阶段,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具有动态可调性。体质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进一步认识体质:有人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脸上长了包。那么多人都吃火锅,可能只有一个人长包了。夏天吹电风扇,一个人说再开高一点,有的人说再开低一点。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冰箱的东西就要拉肚子,有

人则喜欢吃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事物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 四、我们是怎么分体质的? 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经过近30年的研究,综合了古今中外各家学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形成目前最成熟的“九分法”中医体质分型学说,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及标准化体质辨析量表,此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做为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有效工具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 五、体质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答: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不同体质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现、疾病易感性与发展上均有所不同。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的不同,故不同体质的人对疾病的反应也不一样,发病情况就有差别。现代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 六、个性化体质辨识如何进行? 答:个性化的体质辨识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借助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进行初步的体质信息收集,其次通过专家对受检者的舌象、脉象等的观察进一步收集评判数据,然后经计算机将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得出初步体质辨识结果。最后我们还会视情况进一步的健康问卷调查,最终分辨出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方法 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中医都要根据体质下方。那么现代人都是什么体质呢?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1.平和体质 2.气虚体质 3.湿热体质 4.阴虚体质 5.气郁体质 6.阳虚体质7.痰湿体质8.血瘀体质9.特秉体质。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占32.75%,其它8中偏颇体质占67.25%。 1、平和体质:32.75% 特点:“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如果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恭喜您,典型的平和体质!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2、气虚体质:12.71% 特点: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好发疾病: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

扁豆、鸡肉等。以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3.湿热体质:9.88% 特点:性格表现急躁易怒,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性格多急躁易怒。 好发疾病:皮脂分泌增多、青春痘、胆道系统疾病、黄疸等病。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酒性辛热上行,湿热阳盛之人切戒酗酒。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4、阴虚体质:8.89% 特点: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这种人性情急躁,形体稍偏瘦长型,舌较瘦薄,苔少。 好发疾病:医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等性温燥烈的食物。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只适合做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公元前310年,河北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 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 (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 (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中医舌诊方法及其意义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可谓是最具中华特色的一颗明珠。但是随着西医的传入与人民受科学教育地提高且中医理论难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信中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体系与长久以来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天人合一”息息相关,通过观察中国古代人民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体运作都是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的,如果人体的阴阳五行调和则身体健康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不适症状。中医医师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来辩证开方,治病救人。“望闻问切”指的就是观察病人体征表现、听病人描述病况、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症状的有无、切脉以查脉象这四种方法合起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从而判定病证,对症下药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对于中医来说明确不同病证的表现是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一点“望”诊即细致观察就发挥重要的作用。舌像被认为是能直观反映人体虚实,阴阳是否调和且明显表达出体内脏腑的病变情况的重要特征,因而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 依据舌像诊断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贞疾舌”的记载,且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也有关于舌诊的记载[1],十三世纪时已有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后十六世纪对辨舌验齿颇为重视的温病学派兴起,此时舌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可见,舌诊在中医辨证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舌象作为人体的重要辨证指标,不仅客观准确而且对于医生来说观察舌像也非常简单方便,通过观察舌像就可以判断人的正气是否旺盛、病变的深浅程度、湿邪之气侵袭的程度、病情的发展趋势[2],并且能根据判断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处方用药。 在现阶段的临床舌诊中,对舌像的观察及以及诊断是由医生直接观察病人的舌头并且做出诊断开处方的,这需要医生能够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分析,要求很高但是对病人来说没有一些科学的指标仅仅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诊断得到结果的过程可信度很低,另外这样通过人肉眼观察到的舌象资料与临床诊断的过程和结果一般无法做到精确记录,这一点就给中医学交流活动带来不便,假若所有中医医师都是凭借经验治病,没有一些典型的舌像资料及科学支持的案例,中医舌诊就迟早会被淘汰。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舌诊的客观化方法将成为接下来的研究热点,虽然当前还没有较完善较好的关于中医舌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但是这对于推动中医舌诊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舌诊乃至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1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最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3.示例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中医体质中医体质辨识表 1.阳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 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以下问题 (1)您手脚发凉吗? 1 2 3 4 5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1 2 3 4 5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 1 2 3 4 5 吗? 1 2 3 4 5 (4)您比一般人不了寒冷(冬天的 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1 2 3 4 5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 舒服或者怕吃(喝)凉东西吗? 1 2 3 4 5 (7)你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 容易腹泻(拉肚子)吗? 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 2.阴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 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下问题 (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1 2 3 4 5 (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1 2 3 4 5 (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1 2 3 4 5 (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 1 2 3 4 5 (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1 2 3 4 5 (6)您面部两潮红或偏红吗? 1 2 3 4 5 (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1 2 3 4 5 (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 1 2 3 4 5 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 3.气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 (1)你容易疲乏吗? 1 2 3 4 5 (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1 2 3 4 5 (3)您容易心慌吗? 1 2 3 4 5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1 2 3 4 5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1 2 3 4 5 (7)您说话声音无力吗? 1 2 3 4 5 (8)您活动量就容易出虚汗吗?

中医体质辨别系统

中医体质辨别系统 中体质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 2、中医体质的形成: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 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上个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开始从 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 论体系,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体质四项基本原理:体质过 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它们共同奠定了中 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 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性 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内在依据。临床上通过客观地评价 个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健康状况,获得预测 个人未来发病风险的资料;通过全面调整偏颇体质的方法,可以改善 个人的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具体的中医体质辨识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辨体描述: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 体质:阴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