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发展史

合集下载

酒店发展史

酒店发展史

1定义:酒店是一种经过政府核准,以为旅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十世纪初)(美)斯塔特勒饭店——新型饭店时期(饭店联号阶段)(美)希尔顿喜莱登假日我国酒店的产生和发展最早殷商时代的驿站(官)逆旅(民)——(周)馆舍——(秦汉)旅馆——(魏晋)四夷馆(外宾)——(唐元)蕃坊、四方馆、会同馆——(鸦片战争后)现代饭店,20、30年代(北京饭店)最早——50、60年代(广州东方宾馆)(招待所)只提供吃、住——70、80年代酒店开始(长城、白天鹅)功能齐、设施豪华、几乎什么服务都有。

3分类:根据酒店的经营性质分1、商业(务)性酒店2、度假性酒店3、长住性酒店(公寓)4、汽车酒店5、机场酒店6、旅游酒店7、会议性酒店根据酒店客房数量和规模划分1. 超大型酒店:2000间客房以上2. 大型酒店:1000间客房以上3. 中大型酒店:500-1000间客房4. 中型酒店:200-500间客房1、 5. 中小型酒店,小型酒店:50-200间客房根据酒店地理位置划分1、1、公路性2、机场3、城市中心4、风景区划分原则1、设备2、服务,两者缺一不可划分等级五个等级以“星”表示,一二三四五(四星豪华)1、一星酒店食宿2、二星酒店食宿、小卖部、邮电、理发等3、三星酒店食宿、会议室、游艺厅、酒吧、咖啡厅、美容室、客房宽大有空调、彩电4、四星酒店食宿、设备豪华、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多、服务质量优良、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1、5、五星酒店业活动,这种活动的产生是酒店开端的必备条件,后来随着商品活动使人类扩大活动的范围,从而产生居住等更多的需求,也就使酒店的基本功能日益增加,这从酒店的四个发展阶段不难发现。

第一时期:客栈时期产生于十八世纪前,当时名称是客栈,设备简陋,安全性差,仅能提供住、吃,服务质量差。

第二时期:豪华酒店时期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当时英国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的三次中国酒店的发展史

的三次中国酒店的发展史
二、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旅馆
1. 旅馆名称的变化
? 逆旅:
中国古代民间旅馆最早的名称,始于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消于南
北朝。用于接待过往商贾、达官贵人和旅客的场所。
?
馆:
作为古代旅店名称之一,其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的商朝。为商
旅客人和国家使臣的居住场所。四方馆
? 驿站:
从商代中期至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官办备宿供膳场所,因
※两种不同的经营思想:“义”与“利”
2. 中国古代旅馆服务含义
? 服务观念:宾至如归
? 服务项目:主要为提供膳宿,也有为客人喂马,检修车辆;提供 寄存服务和交易场所(南北朝的邸店);提供娱乐服务(唐时民 间旅馆);翻译(明朝的官办旅馆)
(二)解放前的中国酒店业
? 以外国资本为后盾的“饭店”或“酒店”:外国人对华经济入侵 产
(四)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1. 现状 ? 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三大酒店发展区域 ? 酒店市场出现一定的市场细分 ? 国际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公司的加紧其入步伐,市场竞争激烈 ? 本土酒店集团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2. 特点 ? 政府行为是酒店形成与发展的主动力:以星级酒店为例
? 酒店功能齐备,酒店类型较为接近 ? 结构性过剩困扰酒店市场发展
? “大而全”酒店发展模式 --亚洲酒店规模大,酒店功能和配套设施齐备。
--亚洲酒店产品差异性极小,除日本外,没有家族管理酒店企 业的传统。
--“大而全”模式符合了亚洲国家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的需要, 也 符合了亚洲人对西方的传统想象。
? “涉外宾馆”时期:1979-1985年。酒店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 转折时期
名称
坐落城市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品牌酒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旅游业逐渐兴起,酒店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尝试创立自己的酒店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酒店。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继加入酒店业,创立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酒店,如汉庭酒店、7天酒店、格林豪泰酒店等。

这些品牌酒店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酒店发展的代表。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自主品牌酒店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文化主题酒店、智能酒店、健康养生酒店等。

同时,中国自主品牌酒店还积极拓展国际化市场,通过海外投资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自主品牌酒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期间,酒店业最为繁华,出现了名为“招商客栈”的高档旅店。

这个时期的酒店已经初具现代酒店的雏形,提供食宿等服务,但设施相对简单。

1949年至1978年期间,招待所成为主要的接待设施。

这一时期的招待所数量不多,功能单一,主要为客人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没有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也不追求经济利益。

1979年至1985年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转折点,称为“涉外宾馆”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逐渐兴起,酒店业也开始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酒店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例如引进外商投资、建立合资酒店等。

1986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的繁荣,酒店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同时,中国酒店业也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酒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客栈到现代化酒店的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酒店业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业发展模式。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中国大陆酒店业发展历史我国酒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1980年前)、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和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以后),到目前为止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星级酒店、普通旅馆和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酒店因为行业规范还未成形,有部分酒店与3星级及以下酒店、社会旅馆有重合)构成行业的三种基本业态,以发展相对成熟的星级酒店为整个行业的支柱和代表。

对于中国酒店的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目前势头正旺,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亮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本报告先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史做以简单介绍。

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首先,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

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其次,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

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

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

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

再次,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

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

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益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

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酒店发展大事记

酒店发展大事记

酒店发展大事记酒店业作为旅游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酒店业发展历程,挑选关键事件进行探讨,以展现酒店业发展的脉络和重要节点。

一、20世纪初的酒店业发展1. 1907年,哈维·威克斯在美国密歇根州大怕商务旅社开设了第一家精品酒店,奠定了现代酒店产业格局。

2. 1927年,庞多诺夫瓜达拉哈拉酒店在古巴拉开,标志着拉丁美洲的酒店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3. 1930年代,随着飞机的发明和商业飞行的普及,酒店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国际酒店品牌纷纷进入不同国家,推动了全球酒店业的蓬勃发展。

二、80-90年代的酒店业发展1. 1983年,美国文华东方酒店集团成立,标志着亚洲的酒店业开始崭露头角。

该集团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标准,推动了亚洲酒店业的快速发展。

2. 1988年,马里奥特拉维斯尼于意大利米兰成立了策略酒店集团,开创了“设计酒店”概念,引领了全球酒店业的新潮流。

3. 1992年,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开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志着中国酒店业踏入新时代。

三、21世纪以来的酒店业发展1. 2001年,携程网在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酒店业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后,OTA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酒店预订方式和市场格局的变革。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各地的酒店走向国际舞台,提升了中国酒店品牌的知名度和国际形象。

3. 2014年,Airbnb成为全球住宿分享平台的领军者,引领了共享经济在酒店业的深刻影响。

这也促使传统酒店业加速转型和升级,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四、未来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酒店业将加速智能化,提高服务效率和个性化定制程度。

2. 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成为酒店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新型材料和清洁能源将在酒店建设和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

3. 体验式服务:未来酒店将不仅提供住宿服务,更加注重为客人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情感共鸣,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
1. 古代客栈时期:中国古代客栈最早出现在商朝,当时被称为“逆旅”,主要为远行的商人和旅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2. 近代旅店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旅店开始兴起。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旅店,如上海的汇中饭店、北京的六国饭店等。

3. 现代酒店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中国的酒店业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4.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5. 21 世纪:21 世纪以来,中国的酒店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店业发展史一、饭店的含义饭店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意是指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

目前,饭店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定义,其含义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国外的一切权威词典为饭店一词曾经下过如下的定义《利尔百科全书》-- 饭店一般地说是为公众提供住宿、膳食和服务的建筑与机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饭店是在商业性的基础上向公众提供住宿也往往提供膳食的建筑物。

《美利坚百科全书》—饭店是装备完好的公共住宿设施,它一般都提供善事、酒类以及其他服务。

《牛津插图英语辞典》饭店是提供住宿、膳食等而收费的住所。

从上述的定义,作为饭店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它是由建筑物及装备完好的设施组成的接待场所2、它必须提供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3、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主要是外地旅游者,同时也包括本地居民,即包括某些其他特殊身份或阶层的仞,也包括广大的普通消费者4、它是商业性的服务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其使用者一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二、世界饭店业发展史旅游和商务活动自古有之,饭店餐馆就应运而生。

相传欧洲最初的食宿设施约始于古罗马时期,其发展进程经历了所谓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等阶段,其间几经波折起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地随着经济形势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了新型饭店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独立的饭店行业。

(一)、古代客栈时期由于社会的需要,为满足外出人们的吃、喝、睡等赖以生存的基本需要,千百年以前就出现了客栈和酒店。

至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旅行和贸易兴起,外出的传教士、信徒、外交官吏、信使、商人等激增,对客栈的需求量大增。

由于当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骑马或乘坐驿车,因此,客栈大多设在古道边、车马道路边或是驿站附近。

早期的英国客栈是人们聚会并相互交往、交流信息和落脚歇息的地方。

最早的客栈设施简陋,仅提供基本食宿,无非是一幢大房子,内有几间房间,每个房间里摆了一些床,旅客们往往挤在一起睡,并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当然,由于服务项目少,服务质量差,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供消遣。

到了15世纪,有些客栈已拥有有20到30间客房,有些比较好的客栈设有一个酒窖、一个食品室、一个厨房,为客人提供酒水和食品。

还有一些客栈已开始注意周围环境状况,房屋前后辟有花园草坪,客栈内有宴会厅和舞厅等,开始向多功能发展。

总的来看,当时的客栈声誉差,被认为是赖以糊口谋生的低级行业。

客人在客栈内缺乏安全感,诸如抢劫之类的不法事情时有发生。

(二)、大饭店时期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和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方便贵族度假者和上层人物以及公务旅行者,饭店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火车、轮船的兴起,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饭店。

在纽约,1794年建成的首都饭店,内有73套客房,这在当时无疑是颇具规模的。

而堪称第一座现代化饭店的特里蒙特饭店于1829年在波士顿落成,为整个新兴的饭店行业确立了标准。

该饭店不仅客房多,而且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服务人员亦经过培训,客人有安全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些豪华饭店。

这些饭店崇尚豪华和气派,布置高档的家具摆设,供应精美的食物。

大饭店时期的饭店,具有规模大,设施豪华,服务正规,具有一定的接待仪式,讲究一定规格的礼貌礼仪等特点。

(三)、商业饭店时期20世纪开始不久,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饭店业主埃尔斯活思·弥尔顿·斯塔特勒为适应旅行者的需要,在斯塔特勒饭店的每套客房都设有浴室,并制定统一的标准来管理他在各地开设的饭店,增加了不少方便客人的服务项目。

20世纪20年代,饭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的大中小城市,纷纷通过各种途径集资兴建现代饭店,而且汽车饭店也在美国各地涌现。

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旅游业面临危机,饭店业亦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在兴旺时期开业的饭店,几乎尽数倒闭,饭店业受到极大挫折。

商业饭店时期,汽车、火车、飞机等给交通带来很大便利,许多饭店设在城市中心,汽车饭店就设在公路边。

这一时期的饭店,设施方便、舒适、清洁、安全。

服务虽仍较为简单,但已日渐健全,经营方向开始以客人为中心,饭店的价格也趋向合理。

(四)、现代新型饭店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经济繁荣,人们手里有钱,交通工具十分便利,从而引起了对饭店需求的剧增,一度处于困境的饭店业又开始复苏。

1950年后开始出现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人民大众的可支配收入,为外出旅游和享受饭店、餐馆服务创造了条件。

至50年代末60年代初,旅游业和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传统饭店越来越不利,许多新型饭店大批出现。

现代新型饭店时期,饭店面向大众旅游市场,许多饭店设在城市中心和旅游胜地,大型汽车饭店设在公路边和机场附近。

这个时期,饭店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多样化,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服务向综合性发展,饭店不但提供食、住,而且提供旅游、通讯、商务、康乐、购物等多种服务,力求尽善尽美,饭店集团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

三、中国饭店业发展史(一)、中国古代饭店的形成与发展1.古老的旅馆--驿站(1)驿站的起源据历史记载,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官方住宿设施是驿站。

在古代,只有简陋的通讯工具,统治者政令的下达,各级政府间公文的传递,以及各地区之间的书信往来等,都要靠专人递送。

历代政府为了有效地实施统治,必须保持信息畅通,因此一直沿袭了这种驿传制度,与这种制度相适应的为信使提供的住宿设施应运而生,这便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驿站。

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馆。

中国古代驿站在其存在的漫长岁月里,由于朝代的更迭、政令的变化、疆域的展缩以及交通的疏塞等原因,其存在的形式和名称都出现了复杂的情况。

驿站虽然源于驿传交通制度,初创时的本意是专门接待信使的住宿设施,但后来却与其他公务人员和民间旅行者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驿站这一名称,有时专指其初创时的官方住宿设施,有时则又包括了民间旅舍。

远在殷代,我国已有驿传,周代已有平整的驿道。

据说,西周时在国郊及田野的道路两旁通常栽种树木以指示道路的所在,沿路十里有庐,备有饮食;三十里有宿,筑有路室;五十里有市,设有候馆,这些都是为了供给过客享用的。

以后,驿站还不断变化发展。

中国古代驿站的设置与使用,完全处于历代政府的直接管理之下。

(2)驿站的符验簿记制度为防止发生意外,历代政府均明文规定:过往人员到驿站投宿,必须持有官方旅行凭证。

战国时,"节"是投宿驿站的官方旅行凭证。

汉代,"木牍"和"符券"是旅行往来的信物,至唐代,"节"和"符券"被"过所"和"驿券"取而代之。

在旅行出示凭证的同时,驿站管理人员还要执行簿记制度,约相当于后世的"宾客登记"制度。

(3)驿站的饮食供给制度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的社会,公差人员来到驿站,驿站管理人员便根据来者的身份,按照朝廷的有关规定供给饮食。

为了保证对公差人员的饮食供应,驿站除了配备相当数量的厨师及服务人员以外,还备有炊具、餐具和酒器。

驿站的这种饮食供应制度,被历代统治者传承袭用。

(4)驿站的交通供应制度为了保证出差人员按时到达目的地和不误军机,历代政府还根据官的等级制定了驿站的交通工具供给制度,为各级公差人员提供数量不等的车、马等。

我国古代的驿站制度曾先后被临近国家所效仿,并受到外国旅行家的赞扬。

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中国的驿站制度好极了,只要携带证明,沿路都有住宿之处,且有士卒保护,既方便又安全。

2.中国早期的迎宾馆我国很早就有了设在都城,用于招待宾客的迎宾馆。

春秋时期的"诸侯馆"和战国时期的"传舍",可说是迎宾馆在先秦时期的表现形式。

以后几乎历代都分别建有不同的规模的迎宾馆,并冠以各种不同的称谓。

清末时,此类馆舍正式得名于"迎宾馆"。

古代中华各族的代表和外国使者都曾在"迎宾馆"住过,它成为中外往来的窗口,人们从"迎宾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我国早期的迎宾馆在宾客的接待规格上,是以来宾的地位和官阶的高低及贡物数量的多少区分的。

为了便于主宾对话,宾馆里有道事(翻译),为了料理好宾客的食宿生活,宾馆里有厨师和服务人员。

此外,宾馆还有华丽的卧榻以及其它用具和设备。

宾客到达建于都城的迎宾馆之前,为便于热情接待,在宾客到达的地方和通向都城的途中均设有地方馆舍,以供歇息。

宾客到达迎宾馆后,更是受到隆重接待。

如使团抵达时,还受到有关官员和士兵的列队欢迎。

为了尊重宾客的风俗习惯,使他们的食宿生活愉快,迎宾馆在馆舍的建制上还实行一国一馆的制度。

我国早期迎宾馆原为政府招待使者的馆舍,但是,随同各路使者而来的还有一些商客,他们是各路使团成员的一部分。

他们从遥远的地方带来各种各样的货物,到繁华的都城做交易,然后将土特产运回出售,繁荣了经济。

我国早期迎宾馆在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是不可缺少的官方接待设施,它为国内外使者和商人提供了精美的饮食和优良的住宿设备。

迎宾馆的接待人员遵从当时政府的指令,对各路使者待之以礼,服务殷勤,使他们感到在中国迎宾馆生活得舒适而愉快。

翻译是迎宾馆的重要工作人员,我国早期这种宾馆的设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精通各种语言文字的翻译,留下了一本又一本的翻译书籍,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3.民间旅店和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1)民间旅店的出现古人对旅途中休憩食宿处所的泛称是"逆旅"。

以后逆旅成为古人对旅馆的书面称谓。

逆旅店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投宿逆旅的人皆是当时的政界要人,补充了官办"馆舍"之不足。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工商业愈来愈多,进行远程贸易的商人已经多有所见。

一些位于交通运输要道和商贸聚散的枢纽地点的城邑,逐渐发展为繁盛的商业中心,于是,民间旅店在发达的商业交通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的旅店业了。

(2)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我国早期的城市还未与商业活动发生紧密联系,也就不可能有城市民间旅店的出现。

后来,城邑内开始有了商业交换活动,这标志着兼有政治统治、军事防御与经济活动三者功能的城市开始出现。

随着商业交换活动的活跃和扩大,城市功能不断衍变。

自汉代以后,不少城市逐渐发展为商业大都会,这导致了城市结构及其管理缺席的变革,而中国古代的民间旅店,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逐渐进入城市的。

中国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虽然较多地在城市里面出现了,但是,却由于受封建政府坊市管理制度的约束而不能自由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