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任纵率真,一往而深——李煜词抒情特色述略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李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诗人,李煜诗词与精神世界都有其独特性,这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李煜本人亡国之君的悲惨命运息息相关。
本文分析了李煜词作在亡国前后二个不同时期的截然不同情感特征和在词作中的体现,前期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词风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多抒发了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恰恰真实地反应出一个真实李后主的赤子纯真之情。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作;一.引言在古代文学传统词作的发展历程里,李煜词作已然成为不朽的丰碑。
李煜的词总是泛着浪漫与悲苦并具的情感,南唐经济高度繁荣,文风相对开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李煜等诗人情感意识开始苏醒,李煜以自己真淳的性情,高超的艺术功力,把自己一生所历,凝铸成动人的词章,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李煜之词,比之前人之作,实现了重大突破。
自温庭筠作为第一个文人专力作词以来,词人为词多离不开女人的影子,夸饰女子的用具之工,描摹女子的娇媚之态,叙写与她们的情事,表达恋别相思绮怨之情,即使韦庄、冯延巳、李璟也概莫能外,只不过是程度浓淡而已[1]。
而当词作历史到了李煜手中,才渐转闺情绮怨而为士大夫的人生感遇。
李煜年轻时贵为公子,其词作多写宫廷欢娱和男女情爱,入宋后所作的亡国悲恨词,完全抛弃了女人的影子,抒写的正是他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使词承载了更其广泛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词表现生活、抒写性灵的范围,士大夫所怀有的种种情感,无不借词记传出来。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让人们接受和崇拜,作为一个象征,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
他的天真、他的浪漫、他的悲伤,无一不体现出其作为文人的“真”,正是他的“真”成就了其在中国诗词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论南唐李煜词的艺术风格

论南唐李煜词的艺术风格梁玲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面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传世的作品虽不多,但大部分都是睥睨词坛的杰作,尤其他由奢靡生活转而至亡国被俘的历史经历,使他有机会写出意境阔大,感慨深邃的作品,超越了晚唐五代词人,从而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战乱频繁的五代时间,当时除了西蜀较少受到兵祸以外,还有偏安于江左的南唐。
统治者既无统一全国的实力与雄心,又无励精图治的长远打算,苟且偷安,偏安一隅,借声色艳词消遣。
在这块自然条件优厚的世外桃园,上自深宫内苑,下至民间巷陌,莫不崇尚文艺,故文人荟萃,诗酒风流。
金陵、扬州的歌台舞榭,书坊画院鳞次栉比。
适应女乐声伎的词,获得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西蜀立国较早,收容了不少北方避乱的文人。
一、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众多,有锺隐、锺峰隐者、锺山隐居、锺峰白莲居士等,南唐中主李景之第六子,祖父昪昪李。
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故称李后主。
后主生于烈祖元元年(公元937年),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时年四十二岁。
他上有弘翼、弘茂等五兄,下有从善、从镒等五弟。
因天生异相,“广额丰颊、骈齿重瞳”生来大富大贵、帝王之像的他,从小就遭长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忌恨,而他只好以读书自娱,其父对文学艺术极有素养,宫中藏书甚多,墨宝典籍供他观摹研读,他的天赋异禀,加上父亲的潜移默化,故年轻时候的后主,就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23岁文献太子卒,他才徙封为吴王,以尚书令居东宫知政事。
建隆二年(961年)25岁时,嗣位于金陵。
二、后主词的艺术风格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前后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降宋作为界线,前期的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是对人生恣意欢乐的描写,题材较为狭隘;后期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在词中表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以及不堪其愁的哀叹,由感而发,这一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读《李煜词》有感

读《李煜词》有感作者:梁斯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历代众人把李煜的词推高到众人之上,作为词的最高艺术境界来欣赏。
李煜之所以在词的创作上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原因在于他一往如初、真情不改的“词心”。
李煜的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在他以后的历代词人。
李煜词也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深深喜爱,那是因为他能够大胆地、真切地、毫无掩饰地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写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而在有一部分文学创作者无病呻吟、荒诞轻浮风气日盛的今天,我们再来探讨李煜词的“词写情事,大胆率真”的艺术特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词心大胆真切直抒胸臆意味深长积极意义李煜,作为南唐后主,确实没有什么值到称道的政绩,然而作为词人,后人对其评价却极丰富。
胡应麟在《诗薮·杂编》中说:“乐府……至此君方是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鹏运在《半塘老人遗著》中也称李煜是“词中之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从以上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众人把李煜的词推高到众人之上,作为词的最高艺术境界来欣赏。
李煜之所以在词的创作上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原因在于他一往如初、真情不改的“词心”。
李煜的词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
李煜最终也因为他的词而受害。
可以说,李煜是为艺术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李煜的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在他以后的历代词人。
李煜词也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深深喜爱,那是因为他能够大胆地、真切地、毫无掩饰地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写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而在有一部分文学创作者无病呻吟、荒诞轻浮风气日盛的今天,我们再来探讨李煜词的“词写情事,大胆率真”的艺术特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抒情真切任纵的前期词亡国之前,李煜在宫中过着非常愉悦舒适的生活,呼奴唤婢,锦衣玉食。
作为南唐的君主,他富有四海,奇珍无数,而他的家庭生活,也妩媚温馨,娇憨香浸。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依“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为李煜。
他是中主李?第六子,多才多艺,尤笃好文学,二十五岁时嗣位为南唐后主。
可年轻懦弱的帝王李煜,在国事日蹙的残酷现实面前,不思振作,不知进取,只图厚纳金帛、殷勤事宋,以苟安免祸。
以声色自娱,借以忘忧,做一个诗酒风流的皇帝。
金陵城破,李煜由南唐国主,沦为降臣,天上人间的沧桑巨变,终于使他领悟到了失国亡家的深悲巨痛,领悟到了一个弱者的悲哀,三年后结束了他可悲可叹的人生。
“四十二年间,做个一个繁华凄凉的梦”,清人余怀因此有言:“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为人主”。
郭?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对于李煜的评论,有人予以同情,有人指责他荒淫酒色、自亡其国。
然而,作为词史上的李煜,确是五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他的词,今存虽不多,但其词感人力量之深,艺术成就之高,古今罕有,显示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言坦率、真切动人词是抒情的艺术,其最大感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抒情。
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他必定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
李煜,就是这样一个抒写“真”性情的伟大诗人。
《浣溪沙》这首词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醉眼朦胧的君王,拈花赏舞,逸乐之情,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来了。
只有李煜这样真性情的词人,才能把他的宫廷享乐生活如此真实、典型地昭示于人。
再如《菩萨蛮》,毫不隐晦,直言情事,把自己的密约偷欢,男女恋情,逼真动人的坦告于世。
能如此抒写自己的情怀,李煜真是一个主观纯情的诗人。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词,最感人处在于其真情流露、纯任性灵,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地表现出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
(二)忧愁深广、感慨遥深试读李煜词总有一种深挚沉郁、令人难以承当的苦痛,特具感人魅力。
在国势危艰面前,李后主实是欢少苦多,表面的繁华掩饰不住内心的沉痛。
圣手“词帝”感人心弦--浅谈后主李煜词的言情特色

2014年第22期22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化艺术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李后主。
他在艺术风格上,如果根据古人对词派的划分,或按照现代人“系统论”的划分,李后主属于——婉约词派。
正如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填词杂说》)所谓“当行”者,就是指婉约词派;所谓“本色”者,即指以含蓄、温婉的手法表达柔美的动人之情。
特别是他的词在抒情方面,更过人之处。
古语道:“诗言志,词写情”,千百年来,李煜不愧为词坛写情圣手。
他的词之所以让人爱不释手,诵不绝口,那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力量,我认为,主要是他的作品中都饱含了一个“情”字——无论是愁情、别情、恋情、还是伤情、苦情、恨情,无不显得真挚而热烈,恰如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与元九书》)李煜是一位非常善于观察事物与体验生活的词人,他善于借助揭示没有被人揭示过的事物本质,来注入自己强烈的情感,使作品充满浓烈的感情色彩。
清人查礼说过:“情有文不能达、词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铜鼓书堂词话》)那么,李煜在言情时究竟是怎样“委婉形容”的呢?笔者先从李煜的生活经历来说起。
李煜的词以归降宋为分期,前期词多写欢情纵乐,表现糜烂腐化的宫廷生活;后期词则主要表现“故国之思”、“身世之痛”、“亡国之恨”,感情深沉。
也正是亡国后的深哀巨痛,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美誉。
在他后期的词作中,他把自己亡国后的真情实感丝毫不加粉饰、不加雕琢地写出来,显得非常的自然、真挚、沉痛、深刻而又凄恻动人,可谓“语短情长”(陆时雍语)、“沉哀入骨”(靳极苍语)。
当李煜由“几曾识干戈”的封建小皇帝成为阶下囚之后,倍受北宋皇帝的凌辱,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总括:“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所以在他用词抒发情感的时候,那胸中的万斛愁恨便如一江春水般汹涌而出。
《虞美人》这首词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宋词的代表作之一)。
浅论李煜词的个性化特征

浅论李煜词的个性化特征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李煜的词的个性化特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李煜;词;艺术技巧;风格作者简介:李强,任教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词人,他的词贴近生活,书写真情,且对后世词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中学课本只收了他的几首词作,难以窥其词的全貌,这里笔者想试着探讨一下李煜词在艺术上的个性化特征。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后更名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5年,于国亡的三年后被宋太祖毒杀于别馆。
如此不平常的经历和身世遭遇,直接影响到其词的创作特色,尤其是国亡的巨大变故,使词人在创作上获得了一次大丰收,使其词风大变,所取得的成就也较显著,也使其前后期词作明显呈现不同的风貌。
李煜本人虽在政治上懦弱无能,未曾有建树,但在艺术上却具有极高的天赋,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
他的词用清丽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诗体,对后世词坛影响很大,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
有人曾说“李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那么李词艺术上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呢?对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李词从整体上来讲,与花间词相比,扩大了词的题材、意境和表现生活的能力虽然被俘前他的词作多写宫廷奢华生活,词风轻艳香软,还脱离不了宫廷词的窠臼,但毕竟与反映歌舞楼馆生活的词略有不同,尤其是后期那些书写亡国之伤痛题材的力作,花间派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李煜很小时,由后蜀赵崇祚编选的最早的词集《花间集》已问世,当时花间词风正笼罩着词坛。
欧阳炯在该集序中说:“家家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红楼夜月,自锁嫦娥。
”此话指出了花间词反映香径红楼生活习气的昌盛,此类精雕细刻的艳词是为满足那时豪门巨贾过那种纸醉金迷生活需要而作的,这些浮艳绮靡之词,反映的生活面是比较狭隘的。
请看两首花间词代表作,以便与李词做比较。
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作者:周振华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摘要]李煜作为一个葬送江山的皇帝何其失败,但他在南唐词的创作上又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研究其作品艺术特色,探究其生平与创作,对认识李煜词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李煜词文学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92-02南唐词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增加了表现人生际遇方面的真实情感,语言趋向清雅,基本上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
李煜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杰出代表。
李煜人生是悲情的,从一国之君沦落到宋王室的阶下囚。
但是在文学方面他又是幸运的,人生的颠沛成就了其文学的成功,也许在文学上的成功比九五至尊更能让后人铭记。
他把自身的欢戚、愁怨或者无奈都率真地写入词里。
他的词直抒胸臆,情真语挚,意真词切,创作了许多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最高的作品,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另一个端点,对宋词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一、生平和创作(一)李煜生平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二)李煜前期的创作李煜虽为君王,但阅世不深,性情率真,不失赤子之心。
其词的创作常随生活环境和际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他前期作品大多是反映宫廷享乐生活,作品内容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为主。
如专咏美人的《一酙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描画精细、生动、富有情趣。
他的艳情词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真切率真,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用直白浅露的诉说,把热恋中的女子赴情人之约的情急表现得淋漓尽致。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
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
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
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
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
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任纵率真,一往而深——李煜词抒情特色述略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研究动态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及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学术热点,尤其是20世纪以来更是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研究成果或为单篇论文、或为专集,为数皆不少,可谓特别的全面和深入。
两宋时代,侧重于对李煜词“亡国之音”的体认;元明时代,逐步确立李煜“词之正宗”的地位;清至近代,在“正”“变”之争中,李煜词的艺术价值、词史地位得到深入揭示;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扩展到其生平、年谱等各方面,艺术成就得到肯定;二十世纪下半叶,通过讨论,研究更加系统深入,确立了李煜的词史地位。
“薄命君王”李煜反差极大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前后期词风大变,李煜词对词的发展在题材上有开拓之功,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创新之绩,对后世词家创作影响颇大,在词史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元代朱晞颜《跋周氏埙簇乐府引》:“若江南李后主、西川孟蜀王,号称雅制。
观其忧幽隐恨,触物寓情,亡国之音思极矣。
”明代董其昌《评注便读草堂诗余》:“(中主词)布景生思,因思得句,可人处不在多言。
”
清末民初的部分学者,他们并非单独对某一词家作出批评,而是对词坛做出一个概论,因此他们对词家的评论,往往是短短数句,属于词话性质,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
”
20世纪以来,对李煜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如傅庚生说:“文学创作造诣之高者,必须能以有形之文字描刻无形之情愫,情景交融,浓淡兼宜,无损无益,无过无不及;所谓辞达,且入于化境也。
”又说:“文学既有诉诸感情之能力,又以感情之无间新旧,是以文学创作能历百世而长新也。
”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文章将李煜与其他词人进行比较,如唐圭璋的《屈原与李后主》、张文生的《李清照与李煜词的异同》、冯艳红的《李煜与晏几道词之比较》等等。
其中唐圭璋的文章是最早将李煜和其他作家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所以对后人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
文章中,作者从天性、情感、精神、生活、态度、思想等方面讨论了屈原和李煜的异
同。
在最后总结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屈原为最早之大诗人,李后主为后来之大词人,自思想性方面观察,后主自不能与屈原相提并论,但后主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其高超之艺术造诣,感染后来广大群众,影响后来词学发展,此亦其不朽之处,似未可完全否定也。
”
由此观之,时代发展至今,学界对李后主词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对李后主的词作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已做了较为完备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选题的意义和依据
1.意义
李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是因为他是个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至今流传的并不多,但是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广为流传,有着他特有的魅力。
特别是李煜词对词的发展在题材上有开拓之功,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创新之绩,对后世词家创作影响颇大。
尤其是李煜词的抒情手法,在词史上更是不容忽视。
纵观他的词,我们不难发现,他无论写什么样的情,皆一一有相应的典型景色与之相协和,构成一种统一的情调,特有的意境。
李煜在词作中将情景交融的抒情艺术手法的运用技巧达到了极至,且变化多端,信手拈来又处处合适。
通过本文对其词抒情艺术手法及特点的研究,不仅可以充实并提高专业知识,更能走近南唐五代的历史、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李煜精妙的写作手法,这对我们阅读赏析文章、创新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依据
选题与本专业学习一致,而且有相关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写作;
选题范围适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题材,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相关文献资料较为充裕丰富,可作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总述李煜词作诸多的艺术成就;
2.简述李煜对词抒情性特征的推进及其表现;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阐述李煜词抒情手法的特征和具体体现:触物寓情,直抒胸臆,虚实相生,今昔对比。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结合历来对李煜艺术成就已有的描述和评价做出综合阐述;
2.通过阅读有关评价李煜词抒情性特征的文章,指出其对词的抒情性的推进作用;
3.通过深入品读李煜的词,对词中的“情”与“景”的关系分析,探究李煜词抒情手法的特点。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结合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书籍及刊物,确定选题;
2、搜集资料,阅读并整合资料(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并用);
3、完成开题报告;
4、根据平时做的读书笔记,撰写文献综述;
5、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与独特看法,撰写论文初稿,请指导教师
修改;
6、多次修改、完善后,完成论文定稿、外文文献翻译等内容。
(二)方法及措施
1、文献资料法:广泛阅读李煜传记、李煜词、李煜研究等相关文献;
2、典例研究法:结合李煜的词,分析其词的抒情特色;
3、经验总结法:把阅读、研究过程中的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创新、再修改,归纳总结后再形成结论。
四、参考文献
[1]李煜.李煜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校订.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刘小川.李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4]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况周颐.蕙风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9]吕慧娟.中国古代文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10]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11]谷英姿.论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12]张超.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3]李锦煜.论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质.甘肃高师学报.2003.(4)
[14]刘广辉.小令能传家国恨不教词境囿<花间>———李煜后期词作浅析.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4)
[15]范冬冬.李煜词的特色分析.文学自由谈.2009.(10)
[16]许瑞蓉.随笔依情,单纯明净——李煜词艺术特色述略.作家评论2009.(10)
[17]费柏仁.浅论李后主诗词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家作品.2009.(8)
[18]周莱.朦胧淡月云来去——浅论李煜词的含蓄美.现代语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