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疾病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常见于冠心病患者。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破裂形成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损害心肌功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或室颤等,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这些心律失常若不能及时控制,将会增加心源性死亡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起搏器等。
对于一些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有治疗措施往往效果有限,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盐酸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接受盐酸胺碘酮治疗后的心律失常情况,以及比较其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从而探讨盐酸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盐酸胺碘酮在此领域的治疗效果的数据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盐酸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我们希望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这些患者一般会出现胸痛、气促、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抬高及Q波形成等特征。
这类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预防心肌坏死的进展和减轻心脏损伤。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指标、左心室功能等参数,以评估治疗效果。
研究对象的选择应符合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性。
胺碘酮的应用及观察

胺碘酮的应用及观察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防治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它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的活性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首先,胺碘酮的主要应用是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即心脏负责心脏收缩的心室搏动不规则而快速,导致心脏无法正常地泵血。
胺碘酮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从而减慢心室率和恢复正常的心律。
其次,胺碘酮也可以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点起源于心室而非心房,导致心室搏动不规则、快速或缓慢。
胺碘酮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上的钠通道,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和维持。
此外,胺碘酮还可用于治疗其他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等。
它可以帮助控制这些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奏。
胺碘酮的应用还包括治疗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水肿等症状。
胺碘酮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心脏的节律来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观察指标。
首先,胺碘酮应用时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它会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甲状腺功能监测包括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和甲状腺刺激素水平等。
另外,胺碘酮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加重或新的心律失常的产生,因此需要监测心电图,特别是在初始治疗时或剂量调整时。
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加重的情况,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胺碘酮还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因此应监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黄疸和血清胆碱酯酶等。
此外,胺碘酮也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如肺纤维化和肺炎等,因此需要注意监测肺部功能。
此外,胺碘酮还可能影响眼睛视网膜和角膜,导致视觉障碍和角膜上皮变性等。
因此,使用胺碘酮时需要监测眼部症状和视力。
总之,胺碘酮是一种重要的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它可以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其他心律失常,同时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63例疗效观察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63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3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48%,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结论胺碘酮是急诊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的药物,可做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
标签:胺碘酮;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一些原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也可以发生。
具有起病突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起病后很难预测将在何时恢复窦性心律或者心室率减慢等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原有心脏疾患可以迅速恶化,还可能诱发室速、室颤。
因此快速控制心室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甚至恢复窦性心律就在急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54岁。
均经心电图证实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型心房纤颤20例,快速型心房扑动1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其中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1.2主要病因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55例(87.30%),其中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心肌炎5例,预激综合征4例。
未查明原因者8例(12.70%)。
有7例并发心力衰竭,同时除外药物及电介质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
1.3方法入院后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QT间期。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及心肌功能障碍所致。
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时
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盐酸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胺碘酮在治疗AMI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
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观察组给予盐酸胺碘
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功能指标、并发
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
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改善幅度较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对照组为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盐酸胺碘酮在AMI患者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盐酸胺碘酮可有
效控制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能够改善心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
疗总有效率。
这提示盐酸胺碘酮在AMI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可以作为治疗AMI后室性心律
失常的一种有效选择。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它常常会导致心搏不规律甚至停止,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对于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稳心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它含有黄芪、西洋参、当归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益气养血、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
而胺碘酮则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心脏复极化过程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针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单独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临床疗效也并不尽如人意。
本研究旨在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了符合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患者。
2. 研究方法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单独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三、研究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3.33% vs 对照组76.67%),心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88.00% vs 对照组70.00%)。
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0.00% vs 对照组72.00%)。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67% vs 对照组16.67%)。
本研究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且安全性更高。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胺碘酮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室上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但若使用不当,亦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静脉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增加病人的烦恼和痛苦。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极为重要。
现就我院急诊科采用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且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3±13.5)岁。
1.2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加5% GS 20 mL,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心电图变化,若室上速复律,立即停止推注,记录用药剂量;若用药无效,则用胺碘酮300 mg加5% GS至50 mL以1 mg/min持续泵入。
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收治的患者均为急诊患者,突然发作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初次发作的患者,由于发生突然、心律太快,患者常有恐惧感和濒死感,并可导致心律进一步加快,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因此我们必须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尽快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用药前准备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给予床边输氧及持续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T3、T4等。
按照安全用药程序,查看病历,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和方法,另外还需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药品、仪器设备,如除颤器,以便抢救时使用。
2.3用药时护理由于胺碘酮静脉给药对血管刺激大,易致静脉炎[1],因此应选择上肢较粗直、较固定的静脉或中心静脉[2],遵医嘱将胺碘酮150 mg加5% GS 至20 mL充分溶解后静脉推注,速度宜慢,不能超过10 mg/min,全程约为15~20 min。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2 3 ・ 4
而 不 能 坚持 , 致 长 期 药 物 治 疗 无 效 。通 过 健 康 教 育 使 患 者 了 导
解 药物 治疗 的重 要 性 , 晓药 物 的基 本 知 识 及 药 物 的 副 反 应 , 知 消 除对 治 疗 高血 压 药物 副反 应 的 顾 虑 , 利 于增 强 其 治 疗 的 信 心 , 有 从 而提 高 服 药 的 依从 性 , 强 了降 压 的效 果 。 增 3 13 健 康 教 育 有 利 于 保 持 患 者 情 绪 稳 定 焦 虑 、 郁 情 绪 可 .. 抑 引起 自主神 经功 能 和 下 丘 脑 一 体 _ 垂 - 腺轴 功能调 节紊 乱 , 肾上 导 致 患者 血压 处 于较 高 水 平 。通 过 对 患 者 及 家 属 的健 康 教 育 , 给 予 及 时 的心 理 疏 导 , 向其 说 明 高 血 压 是 可 控 制 的 , 要 有 效 地 控 只 制 血 压 便 可 健 康 长 寿 , 轻 了 患 者 及 家 属 的思 想 顾 虑 , 其 能 很 减 使 好 地 配 合 治 疗 和 护 理 , 强 降 压 的效 果 。 增 3 2 健 康 教 育 对 高 血 压 病 相 关 知 识 的 影 响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是 .
确 了 健 康 教 育 在 高 血 压 疾 病 的 治 疗 和 康 复 中起 着 不 可 忽 视 的
作用 。 参考文献 :
E3 全 国 高血 压 抽 样 调 查 协 作 组 . 国 人 群 高 血 压 患 病 率 及 其 变 化 趋 1 中
种 严 重 危 害人 民健 康 的 常见 病 、 发 病 。 具 有 缓 慢 进 行 性 发 多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律失常的有效率为 9 7 %, 总有效 率为 9 6 %。结论 口服应用胺碘酮在治疗 心律失常方面临床效果好 , 安全性 高 , 无严 重的不 良反应及副作用 , 具有 临床应用与推广 的价值 。 【 关键词】 心律 失常 ; 胺碘酮 ; 室性 ; 室上性 ; 口服 治疗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 8例室性早搏 、 l 9例室性 心动过速 。
1 . 2用 药 方 法
2 . 2心 律 失 常病 因及 疗 效
在本次研究 当中. 导致心律失 常的病 因有冠 心病 、 风心病 、 肺
心肌 炎 、 预激综合征 以及少数 的不明原 因等 , 具体病 因疗效 采 用胺碘酮 6 0 0 ~ 1 6 0 0 m g / d分三 次 口服 。初始 每次剂 量为 心病 、
例、 低血压7例 , 白细胞 以及血小板减少 2例I S ] 。如患者产 生了药 生理上 的恶性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 对于 口服胺碘 应从 服药剂量方 面着手 , 注 意观 物过敏或不 良反应较为严重的 . 应视情况减少药物剂量或彻底停 酮 的副作用及不 良反 应的控制 , 用药 物。
2 0 0 m g , 按照病情 的变化 随之增减 , 在效果 显著后进行 减量 持续 如表 2所示 。
服 用 1 . 3观 察 方 法
表 2 心律失 常的病 因及疗效
本次研究采用 口服胺 碘酮的单 项药物治疗 方式 , 并 未采用其
他药 品对照 的方法 。在进 行胺碘酮 口服治疗 前 , 应告知 患者提前 停止对 其他抗心 律失常 药物 的使用 。服药前要 进行常规 的心 电 图、 血尿 、 肝功等 方面检查 , 在开始进行胺碘 酮 口服治疗 后 , 每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在心率及PR 间期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各类的心脏病中都较为常见,且容易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
我院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6±8.3)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5±7.9)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
两组患者均对原发病进行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片200mg,口服,3次/d,第2w改为2次/d,剂量不变,第3w起改为1次/d,剂量不变。
疗程为2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停用原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0d。
1.3疗效判定以《全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标准》为依据进行判定。
显效: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以上;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以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以上,室速大于15次,运动时大于5次的室速完全消失。
有效:连发性早搏数量减少90%以上,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以上。
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律失常无显著改善或者出现加重。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
率为84.0%,对照组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4.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PR间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R间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出现了2例胃肠道反应,1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均缓解。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未出现血尿常规、肝功能异常。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威胁患者的健康[2]。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典型代表药物,具有非常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3]。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减少了慢反应细胞的钙离子内流;通过组织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和复极化的时程,同时也延长了不应期,减慢了心室率,使心动过速得以纠正[4];胺碘酮还能非竞争性地抑制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舒张周围小动脉及冠状动脉。
因此,胺碘酮具备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有研究显示,胺碘酮可以改善心功能并降低心律失常造成死亡的危险系数。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加用了胺碘酮,其心室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率达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心率和PR间期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出现了2例胃肠道反应,实验组出现了1例心动过缓,但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仲勤,梁景强.步长温馨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3):64-65.
[2]許正峰,马洪方,刘洪梅,等.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545-1546.
[3]赖汉齐,赖业旺,傅万颖,等.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37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6):884-887.
[4]陈伯良,陈克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33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