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特征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门类。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作性:舞蹈以人体的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舞姿、动作组合、步法等。
这些动作需要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具有独特的造型性和表现力。
2. 姿态性:舞蹈中的姿势和姿态不仅能够表达情感,更是舞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演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掌握各种姿态的表现技巧。
3. 抒情性:舞蹈艺术是以抒情见长的艺术门类。
它通过人体的动作和姿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时代生活的感受。
4. 表演性:舞蹈艺术不仅需要演员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更需要通过表演来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表演艺术家需要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力,将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5. 艺术性: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姿态、表情、构图等方面的艺术处理,表现出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 空间性:舞蹈艺术需要在有限的舞台或场地中,通过动作和姿态的表现,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和空间感。
7. 综合性:舞蹈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它需要舞蹈演员、音乐、服装、灯光等多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舞蹈作品。
儿童舞蹈的特征及其创编方式分析

儿童舞蹈的特征及其创编方式分析儿童舞蹈是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舞蹈形式,旨在通过灵活优美的动作和音乐,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与成人舞蹈相比,儿童舞蹈的特征和创编方式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儿童舞蹈的特征之一是简单易学。
儿童舞蹈动作通常简单易学,适合儿童的身体特点和能力,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技巧和步法。
舞蹈动作多为流畅、柔和的动作,让儿童能够轻松地学会并表现出来。
此外,儿童舞蹈的音乐节奏通常清晰明快,容易让儿童跟随节奏舞动。
其次,儿童舞蹈的特征之二是富有童趣性。
儿童舞蹈常常以儿童喜爱的主题为背景,如动物、植物、童话故事等,通过生动有趣的表现方式展现出来。
舞蹈动作会融入儿童喜爱的元素,如跳跃、踢踏、转身等,让儿童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
此外,儿童舞蹈的特征之三是注重情感表达。
儿童舞蹈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出儿童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让他们在舞蹈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舞蹈动作和音乐会情绪相呼应,让儿童能够在表演中表达快乐、悲伤、愤怒等各种情绪,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最后,儿童舞蹈的创编方式也与成人舞蹈有所不同。
儿童舞蹈的创编更注重儿童的参与和创意发挥,常常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基础,让他们参与到舞蹈的制作和编排中。
创编过程中可以借鉴儿童喜爱的元素和情景,通过与儿童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出更多创意和灵感,让儿童在舞蹈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儿童舞蹈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舞蹈形式,注重简单易学、富有童趣性和情感表达,创编方式强调与儿童的互动和创意发挥。
通过儿童舞蹈的表演和学习,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自信心和表现力,让他们在舞蹈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发展出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
因此,儿童舞蹈在教育和娱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应加以重视和推广。
舞蹈的特征

舞蹈的特征好的舞蹈给人视觉和听觉上都带来震撼力。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型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诗歌、绘画、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而进行发展创新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
舞蹈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既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
(一)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性艺术概括来说,舞蹈既是视觉艺术,同时也属于听觉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舞蹈也非常追求节奏感,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最基本要素。
在视觉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肢体表现所彰显的不同生命力,同时极具音律感的节奏也是舞蹈能够有序串联,并带给观众听觉上的盛宴,引起观众共鸣的必要条件。
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是建立在音乐节奏基础之上的。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的展现通过或夸张或柔美的动作实现,而对于舞蹈的感受,它是通过人们的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舞蹈形象的视觉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舞美设计时候会要求舞蹈形象设计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同时舞蹈作品表现力是通过节奏感来彰显的,而节奏感的表现与音乐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会发现许多舞蹈的创作是依据音乐特点产生的,音乐中的情绪、旋律、结构等将直接作用于舞蹈作品的形成,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能忽略音乐的听觉审美作用。
以《天鹅湖》为例,在视觉上,天鹅的形象是非常适宜芭蕾舞的肢体语言。
芭蕾本是线条化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只有修长而舒展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地展示线条的流动,完美地体现出贵族气质,把天鹅的美感展示的淋漓尽致。
不同不同的幕次场景都有鲜明的色彩、场景对比提供了视觉上的满足。
在听觉上,柴科夫斯基将整部芭蕾舞剧将舞蹈与音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可以看做看作一个整体,以交响乐的方式加以建构,运用贯穿主题、动机使之充满了对比与统一。
性格鲜明、典雅优美的风格,严谨统一的建构提供了听觉上的满足。
(二)有规律的肢体语言艺术舞蹈是以人体作为艺术表现工具通过舞蹈编导的创作,使身体动律形成肢体语言,并在节奏中表达情感、风格、内容等。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概念及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概念及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各民族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了各民族的传统舞蹈、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等。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
1.富有地方特色:中国各民族的舞蹈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差异大而且丰富。
2.韵律优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旋律节奏,动作潇洒轻盈,舞姿曼妙,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3.表现内容丰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动作、化妆、服装等手段,表现了各地民众的生活、工作、信仰、婚姻和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4.以表现情感为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重视舞蹈情感和气氛的传达,强调舞者的感性表现。
5.民间文化流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流传和发展通常通过口述、传承、演绎的方式。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
这种舞蹈形式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和赞赏,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
中国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国家,而舞蹈正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和音乐的结合,生动地表达出各种情感,如喜悦、悲痛、愤怒等。
同时,舞蹈还通过形体动作的精妙塑造出各种形象,如仪态优雅的仙女、潇洒自如的武士等。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展示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者的动作、服饰和舞台布景等手段,将各地方的文化特色展现给观众。
比如,苗族舞蹈通过独特的手势和舞蹈动作,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勇敢和豪迈;藏族舞蹈通过慢板、快板和歌唱的方式,展现了藏族人民的庄重和朴实。
第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形式和技巧的独特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技巧独特。
比如,舞蹈动作灵动多变,有大幅度的舞蹈和仪式动作,如旋转、跳跃等;还有小幅度的细腻动作,如挥动袖子、摇动手指等。
这些动作既具有意境性,又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舞蹈功底。
第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舞台形象和舞美效果。
舞蹈不仅是一种身体语言,更是一种视觉艺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造型、音乐、服装和舞台布景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比如,服装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绣花,舞台布景常常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和工艺品的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凭借其独特的特征和魅力,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舞者的身体表达和舞台呈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
浅谈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浅谈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形式美
舞蹈艺术注重形式美,即舞蹈的姿势、动作、节奏、韵律等元素的组合,形成具有美感的舞蹈形式。
舞蹈艺术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身体的灵活和舞姿的美感,还包括灯光、音乐、服装等方面的整体美感。
因此,舞蹈艺术是一种最具观赏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情感表达
舞蹈艺术注重情感表达,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现出人类内心的各种情感状态。
舞蹈艺术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生百态等各种情感,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
三、身心协调
舞蹈艺术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能力,舞蹈动作要求协调平衡、节奏清晰,要求舞者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舞蹈艺术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协调能力,还能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四、文化传承
舞蹈艺术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形式,通过舞蹈作品的表演,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文化精髓,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感受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舞蹈艺术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总之,舞蹈艺术是一种具有多重特征和功用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意义。
论舞蹈艺术的特征

论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是一种通过人体的动作、姿态和节奏等方式来表达情感、传达思想和展示美感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征:1.动感和节奏感:舞蹈艺术以人体的动作和节奏为重要表达方式,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如舞步、跳跃、转身、摆臂等,来展示动感和节奏感。
舞者的身体需要配合音乐和背景音效的节奏进行动作,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2.身体的表达力和美感:舞蹈艺术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表演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识等。
舞者运用自己的身体姿势和表情,传达出一种与语言不同但同样强烈的沟通力量。
舞蹈的美感则通过舞者的身体线条、舞姿和舞台布景等来展现,使观众在观赏中感受到艺术的美。
3.科技与创新的结合:近年来,舞蹈艺术正逐渐融合科技和创新。
通过使用投影、灯光、场景布置和特殊效果等现代科技手段,舞蹈艺术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舞台效果。
这种创新的结合让舞蹈变得更加视觉化,同时也扩展了舞蹈艺术的边界,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绚丽多样的艺术形式。
4.多样化:舞蹈艺术包含了各种风格和形式。
从古典芭蕾舞到现代舞、跳舞、爵士舞、土风舞等,每个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舞蹈形式带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展现了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5.团队合作:舞蹈艺术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
除了舞者之外,还需要音乐家、编舞者、灯光师、服装设计师等各种艺术家的协同合作。
他们的不同专业技能和艺术表达将舞蹈艺术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让观众可以全方位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舞蹈艺术以动感和节奏感为基础,通过舞者的身体表达力和美感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它是一种多样化、科技化和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人类创造力的无限潜力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舞蹈艺术是一门集身体、音乐、灯光、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动感性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动感性。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念的艺术形式。
它的动作和节奏都具有很强的节律感和韵律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
舞蹈的动感性不仅来自于舞者的身体动作,还来自于音乐、灯光等方面的配合。
二、形式多样性舞蹈艺术的形式非常多样,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民族舞等等。
每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同时,舞蹈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歌舞剧、舞剧等等,形式更加多样。
三、表现力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非常强。
舞者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比如爱情、悲伤、欢乐、愤怒等等。
舞蹈可以使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强烈冲击,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舞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艺术性强舞蹈艺术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它需要舞者有出色的技巧和表演能力,同时也需要配合音乐、灯光等各种元素来呈现最完美的效果。
舞蹈艺术的表演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艺术能力,是一种非常高贵的艺术形式。
五、传统性和现代性并存舞蹈艺术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存。
虽然舞蹈艺术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也不断吸收新的元素。
现代舞、爵士舞等新兴的舞蹈形式不断涌现,丰富了舞蹈的形式和内涵。
舞蹈艺术是一种非常丰富和多样的艺术形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动感性、形式多样性、表现力强、艺术性强以及传统性和现代性并存。
舞蹈艺术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念,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非常高雅和优美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体态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
体态动律练习可结合基本舞步进行练习。
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踢步(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臂基本动作
撩袖2、摆袖3、掏甩袖组合训练踢踏组合2、弦子组合
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
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基本动作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
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
藏族舞蹈[1]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
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脚位
2基本步伐——弦子步伐
① 平步
② 拖步
③ 三步一撩
④ 二步踢撩
⑤ 单靠步
⑥ 连靠步
⑦ 长靠步
锅庄
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平行。
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
3.小颤
“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
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
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
(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
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
“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
踏地节奏是:?X X X ?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
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
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
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4]-8:反复[3]-8动作。
3、抬踏颤(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
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四次。
[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吸颤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
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手。
5、退踏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
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
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颤踏组合
音乐 2/4 中板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又脚勾脚“旁虚步”敬礼。
[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
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
-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
5-8:做1-4反向动作。
[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
[5]-8:反复[3]-8动作。
[6]-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
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还双手垂于体侧。
[7]-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二拍移转)。
手1-2:双手体前内“抹”,3-4:双手外“摊”,5-8:反复1-4动作。
[8]-2:(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
3-4:原地右脚“踏”二次,双手体前内“抹”外“摊”.
5-8: 做1-4反向动作。
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