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周作人散文

合集下载

浅谈《初恋》

浅谈《初恋》

浅谈《初恋》初恋是什么?可能现在我们第一反应是第一个交往的人。

其实真正的初恋是,人的爱情萌发的最初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第一次尝到"情"的滋味,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

周作人在《初恋》一文中,就描写过他的初恋,懵懵懂懂,青涩而美丽,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初恋”。

《初恋》是周作人《夏夜梦》中的一篇,最初面世于“副刊的开山祖师”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镌》(1922年9月1日)上。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中,《初恋》不能算最出色、最有名的,比之《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等篇,该篇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然而,它却是看过了即不能忘记的一篇。

《初恋》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给人平平淡淡的感觉,仿佛在叙述他人的故事,但里头所写的男孩第一次恋慕异性的感觉实在准确极了,会使不少读者想到了自己类似的经验。

《初恋》里的杨三姑娘外貌算不得美丽,“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并没有什么殊胜的地方。

”却能够调动起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的全部情感:纯洁的情意和心灵的感动。

三姑娘脱凡超俗,可以不顾及大人们的是非恩怨,搭讪宋姨太太后随即走来,看“我”映写陆润庠的字帖。

与大人们的势利、刻薄、浮华的“毡裘气”相反,三姑娘的行为更显出人间真情,尤其是她怀抱着猫的样子更使人怜爱。

然而她的纯真,却未能使她免于宋姨太太之类人的诅咒,而后最终早殇于霍乱。

这样的女孩子的一生,实在是在平凡不过的。

作者的本意,似乎也不在于写出她命运,兴发人生无常的叹惋,寄托一点人道主义的同情;而只是借她的存在,来追忆一段少年心事。

虽然“我”知道自己是“丑小鸭”,但还是会在她面前表现出振作与欣喜。

回想我们小时候,便深觉感同身受,那种懵懵懂懂,不求目的,就是简单地开心并乐意见到的欣喜。

细腻的心理描写,没有粉饰,却把少年之间单纯委婉的爱慕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后的“英雄救美”的心声,更是锦上添花,多了含蓄的真挚,让人动容。

在那个宋姨太太一类人中,杨三姑娘俨然微拂的春风,融出条条雪道,如仙女般立于凡尘,温馨而优雅,烤暖了处于困苦与冷眼中的人心,难怪周作人不惜使用了两个“第一”热烈地剖陈衷肠:“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第一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

周作人散文初恋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周作人散文初恋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周作人散文初恋读后感3篇周作人初恋读后感1我们时常为自己还能够热情拥抱青春年华而暗自庆幸,然而对于处在这个时期让我们颤动,心跳,兴奋不已的爱情,仿佛不能抓住它的真谛,读了周作人先生的《初恋》我或许读懂了他一点,以及对于爱情有了些许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傅老师的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课上,我对周作人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多数人应该都为周作人在文学上主张散文个性化而显示出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为散文的个性发展不仅提出了理论,而且自己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践行者。

他一直用自己的笔在与千千万万个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的深挚的情感,独到的见解与感悟全部都用最平常,甚至“俗不可耐”的词语表达,没有钱钟书《围城》中精辟的比喻和戏谑的调侃,也没有郭沫若《凤凰涅槃》中的热烈奔放的激情与火花,他用文字的水滴汇聚出一股涓涓溪流,读者只要轻轻尝一口,心田立刻就会得到滋润,有种莫名的,无法言表的感动。

在作品《初恋》中,周作人写自己初恋的姑娘,没有用太多的优美的辞藻来点缀他心仪的姑娘,甚至“也不曾看过她的容貌与姿态”但作者却明白三姑娘是单纯的,善良的,热情的,于是他用最常见的人情世故淡淡几笔做了一个对比,就让我们明白三姑娘在作者眼中是特别的,文中写道“宋姨太太和远邻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妇虽然很说得来,与姚宅的老妇却感情很坏,彼此都不交口,但是三姑娘并不管这些,仍旧推进门来游嬉。

”同样,周作人在写自己对三姑娘的感觉时,仿佛是在等令自己心潮澎湃的情感冷却之后,向一个知己在说说生活,拉拉家常中娓娓道来一样,没有任何激动之情,仍旧让他那个性的溪水在流淌着,淌进每一个读者的情感深处,文中写到“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十三岁罢。

”“我不很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到:‘她如果真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以及末段“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到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作者惜墨如金,了了几笔,却让我们感到了她至深的初恋,要不他不会那么清晰地记住当年自己十四岁,也许在作者今后的人生的很多时候,他都会回忆十四岁那单纯的萌动;要不他也不会有奋不顾身的救她的冲动,更不会在听到一个人死于霍乱而去想象那悲惨的死相,因为如果三姑娘不能牵绕作者的心,作者就不会联想太多,只会一听而过而已;另外,正因为有现在的心里的大石头放下的感觉才能让读者体会到,这么多年虽然作者辗转异地,但心中是多么牵挂一个人,而且分量还如大石头般沉重 ......这样朴素的家常话语却又那么真切,深刻。

周作人作品__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作品__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乌篷船 周作人:苦雨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谈酒 周作人:鸟声 周作人:两株树 周作人:喝茶 周作人:初恋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周作人:谈策论 周作人:梦想之一 周作人:谈养鸟 周作人:金鱼 周作人:苍蝇 周作人:虱子 周作人:苋菜梗 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周作人:村里的戏班子 周作人:日本的衣食住

周作人作品 __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谈油炸鬼 周作人:北平的春天 周作人:关于雷公 周作人:结缘豆 周作人:卖糖 周作人:雨的感想 周作人:不倒翁 周作人:窝窝头的历史 周作人:羊肝饼 周作人:水乡怀旧 周作人:麟凤龟龙 周作人:猫打架 周作人:关于苦茶 周作人:买墨小记 周作人:吃茶 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周作人:骨董小记

《初恋》读后感

《初恋》读后感

《初恋》读后感少年初恋的悸动、思念、美妙、香甜,与破灭时的惊诧、恐慌、混乱与苦痛,都被作者用细腻的语言、美妙的比喻,一点点真实地加以展示。

读者能跟随他的语言,心情一起起伏、悸动。

或许初恋的滋味永远都像六月的草莓那样香甜、无暇、青涩而美妙。

即使在这个有悖伦理的故事里,即使在面对俘获了自己心爱女人的心的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样残酷的命题时,都没有让人在书中读出一丝扭曲、残酷的意味。

作者在知道了事情的真想之后,有过混乱与迷惘,而更多的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双方。

在他眼中,他的父亲一直是那样英俊潇洒、富有魅力,他一直想要亲近却又一直做不到。

父亲会用他惯有的温柔态度,把他隔开在合适的距离上,因而这样的父亲多少还带有些许神秘感。

也许他觉得齐娜依达为他倾倒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他的心中没有怨恨、咒骂,一开始的诧异之后就是试着去理解,直到最后带着赎罪意味的祝福。

全书的文笔与基调一直都带着青涩的美丽与淡淡忧伤,来描写这个不伦的故事,充满着初恋的悸动与迷惘。

爱情所带来的幸福与痛苦、激发与毁灭的力量是相依相随的,并且是同样致命的。

当你沉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爱情所带来的苦痛、伤害甚至毁灭性的力量,就如狼群一般潜伏在你四周,随时会扑上来将你撕碎。

齐娜依达凭借自己的美貌、聪慧与风情,将各种男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当众人都为她痴狂、苦痛时,她却无比享受着被男人们追逐、宠爱、相互调笑的过程。

她是男人们的“女王”,而男人们乐于围着她打转,各司其职、毕恭毕敬地敬仰、侍奉着他们的“女王”。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她给每个人都戴上如同魔咒般的枷锁,让人不能再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

她说她爱着他们每个人,需要每个人,也许只是家庭的贫苦与不幸,让她无比迷恋这种众星捧月的宠爱感觉。

而当她真的品尝到爱情的滋味时,苦恼也随之而来。

她爱上了少年的父亲,一个不该爱的人,这是一段注定无结果的爱恋,但她却深潜其中无法自拔,尝尽了爱情的甜美与苦涩,也在爱中变得越来越忧郁而卑微。

10现当代文学填空 选择 名词解释

10现当代文学填空 选择 名词解释

复习说明:梳理文学史,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思潮(现象);熟悉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一、填空和选择1.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主编是陈独秀。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2.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3.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的时间是1930年,1936年初自动解散。

5.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次年的公开发表是抗战文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6.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后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7.鲁迅、郁达夫、巴金、茅盾、冰心、艾青、老舍、曹禺等作家的原名、最常用的笔名和代表作,及他们对中国新文学发展贡献。

12岁进三味书屋改为豫才,1898年以“百年树人”之意取学名周树人。

38 岁时发表《狂人日记》用“鲁迅”为笔名。

代表作:3个短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1本散文诗集:《野草》1本散文集:《朝花夕拾》16本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1本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发展贡献: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进化论思想2、个性主义思想3、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发展贡献: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

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

周作人优秀散文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苦雨斋序跋文。

上下两辑自序代序。

前后几编一收再收。

上是叙由来,道新感。

下是读后感,还文债。

前是旧序文,新集合。

后是老跋篇,重聚首。

翻译编纂就首说明原本。

散篇议论当时道清感情。

废名小说作序专业户。

平伯散文解说批评家。

集此一通旧话性情毕露无余。

看此一卷序跋嗔怪错过妙文。

2谈龙集。

文艺篇什,自己性情,批评议论兼愿想。

西洋东倭,小诗俳句,移译误译有胜无。

主观自我原批评真谛,解读注脚是翻译心态。

悼祭西哲百年,是艺苑援引;序言故国新篡,是文学探究。

废名小说,平伯散文,是自家最爱。

两性神话,歌谣民歌,是文士实绩。

作文切莫忘个性,批评定要记诚谦3周作人书信。

山中养疴,车内闲时,奉达好友一扎;副刊邀稿,小报私谈,但去争辩一封。

近身实见,偶思妙想,愿与良朋知道;劝诫条陈,古国新事,自家头脑所得。

称兄一句,私事但道不妨;援君一声,故旧聊于新知。

伏园兄去京走沙漠,废名兄修道隐山中。

子容君乡有乌篷船,某某君文无蔷薇社4知堂文集。

四知天地你我,两知当字悬砣。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知也。

人生天地间,往来你我中。

乱世活命,卖文且生。

汲汲于新道德,愤愤于旧习性,逝者斯世;口耳间四寸,言行里春秋。

茶酒菜蔬,摘句偷词。

茫茫然大国民,锵锵然小兵卒。

存乎当年。

人活一世,稻粱谋;国生万民,垂永祚。

5自己的园地,苦茶随笔。

周作人,生活在民初,思想在明末。

他拥有的特点,属于一些率性而为的真人。

他也汲汲于世道人心。

但大都反思过去有没有必要。

他的答案一直保留到自书退出文坛。

他只是在苦雨斋,苦竹,苦茶。

读读散书,说说闲话。

亡国,或未亡。

做的文章,大抵没有用处。

他对国人中官民认识很透彻苦雨斋序跋文。

鲁迅散文初恋读后感

鲁迅散文初恋读后感

《鲁迅散文初恋》读后感《鲁迅散文初恋》是一篇令人感慨的文章,也是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对初恋的回忆。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以自述的方式,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初恋经历,通过对初恋的表达和思考,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文章的开头,鲁迅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与初恋相识的情景。

在那个年代,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而男女之间是无法自由交往的。

鲁迅对初恋的描写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他将初恋和洁白的纸鹤联系在一起,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初恋时的纯洁和宝贵。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鲁迅逐渐揭示了初恋的残酷现实。

他与初恋相约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的阻碍而被迫分离。

他们只能暗中传情,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感受。

鲁迅对于这段初恋的描写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制度对个人感情的摧毁。

通过初恋的经历,鲁迅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封建制度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是不可容忍的,而个人的感受和追求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

鲁迅的文字直抒胸臆,对于这种不公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呼吁人们要反抗不合理的压迫。

除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鲁迅还提出了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由和真实感受的权利,不应该被禁锢在社会和道德的桎梏之中。

他的初恋经历,是他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的写照,也是他对于一个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的宣告。

通过阅读《鲁迅散文初恋》,我深切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个人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

他用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初恋的回忆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和作家的独特见解和坚定立场。

同时,我也从这篇散文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封建制度使得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受到了限制,而这种限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惑。

鲁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揭示,引起了我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深思。

《鲁迅散文初恋》是一篇思想深刻、感人至深的文章,它让我意识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和个人权利的摧残。

三年级作文小说:“初恋”

三年级作文小说:“初恋”

三年级作文小说:“初恋”
读过了周作人的《初恋》,让我想起了她,以及当时那段蒙胧的“感情”。

――题记
是从很小就开始注意她的,当时也就是小学二年级吧,因为很想和她说话什么的。

不过这只是单相思罢了,她崇拜的是另一个男生……
转折是小学五年级时,一次我们共同参加绘画比赛,赛后,她把一张画纸给我,上面有几个字和一幅图,“赠班长**(我当时是班长)”说实话,当时真是太兴奋了,我也回赠了她一张,回家路上,就别提了,除了高兴,没有别的了。

小学毕业时,我们本来说是去同一个中学的,由于我的一些原因,我们分开了,旧这样,没有再见面,中学里,由于学习太紧,我们没有联系,就在我对她的记忆逐渐要模糊时,她来信了,我真的很感动,也很后悔,为什么我没有这么做呢?我很薄情吗?信中,她写了对我的思念,我又何尝不是呢?很快,我回了信。

焦急的等待中,她的第二封信来了,随后是第三封,第四封,……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是十三岁罢。

我跟着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楼,间壁住着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儿。

伊本姓杨,住在清波门头,大约因为行三,人家都称她作三姑娘。

姚家老夫妇没有子女,便认她做干女儿,一个月里有二十多天住在他们家里,宋姨太太和远邻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妇虽然很说得来,与姚宅的老妇却感情很坏,彼此都不交口,但是三姑娘并不管这些事,仍旧推进门来游嬉。

她大抵先到楼上去,同宋姨太太搭起一回,随后走下楼来,站在我同仆人阮升公用的一张板棹旁边,抱着名叫“三花”的一只大猫,看我映写陆润庠的木刻的字帖。

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

大约我在那时已经很是近视,但是还有一层缘故,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

在此刻回想起来,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并没有什么殊胜的地方,但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第一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

我在那时候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灭我的热情。

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的喜乐。

并不问她是否爱我,或者也还不知道自己是爱着她。

总之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这是当时实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给我的赐物了。

在她是怎样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始终没有想到男女夫妇的问题。

有一天晚上,宋姨太太忽然又发表对于姚姓的憎恨,末了说道,
“阿三那小东西,也不是好东西,将来总要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


我不很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
“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大半年的光阴这样的消费过去了。

到了七八月里因为母亲生病,我便离开杭州回家去了。

一个月以后,阮升告假回去,顺便到我家里,说起花牌楼的事情,说道,“杨家的三姑娘患霍乱死了。


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