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庭有树,鹊巢其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
后值狂风,树摧巢毁,二雏坠地。
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饲之,爱甚。
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抚膺而泣,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安得为猫所食?是乃吾之过也。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寓意的能力。
小鸟本来应该在林中自由飞翔,小孩子因为喜欢而养在家中,使之逐步丧失自己的生存技能,结果造成被猫抓的后果。
所以,寓意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归纳: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下列属于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提炼。
中心句是对一段话起总结归纳作用的句子,在段落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段落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段落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段话写的是司马光勤奋读书背诵的故事,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是指从具体事实、事物或材料中,抽象出其共同点,从而形成一般性概念或规律。
从本质上来说,归纳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科学研究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归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常用方法。
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
以下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中心意思。
一、抓住重点进行归纳与概括,需要抓住文章、书籍、资料等的重点。
一般而言,文章的标题、导言和结论等部分会包含文章核心内容和思想,我们可以优先关注这些部分并根据其内容和表述方式,判断出文章的论点和观点。
同时也需要留意文章中所提到的关键词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并将其分析归纳,以形成整体性的概括。
二、分析逐字逐句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时,也需要对文章中的每个词句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需要理解并准确把握每个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特别是关键词汇和关键句子。
其次,我们需要将文章中相同或类似的词句进行集中整理和分析,以便于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特点。
三、总结归纳在分析归纳文章的重点、关键词句之后,我们可以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上述所得到的核心要点和意思进行整理和概括成为一篇简明扼要的归纳论述。
这样的总结归纳不仅对于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十分必要,也是为之后的写作和口头表达提供重要的素材。
四、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非文本式记录工具,它可以通过图形化的形式和关系图表现出文章、书籍、论文中的思路、主题、论点等,并将其整合总结为清晰可见的概念和思维模型。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线,清晰地整理出文章的各个要点和细节内容,从而达到更完美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综上所述,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中心意思,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每个词句,并进行总结归纳。
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等各种辅助工具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当我们学习或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概括时,以上方法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获得要点和核心意思,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现代文阅读在思想内容方面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阅读的常考点,而且是得分率不高的难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所谓“分析”,是就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信息,有几层意思;而归纳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上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须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考点讲析】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需要阐释能力。
文章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风格,就有不同的写法。
我们阅读文章,不能机械地记住这些文章中的语句,而是应当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语言转化能力”或称之为“阐释能力”,也就是能把文章中的“原文”变成自己的话。
阅读作品,不仅要能够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中心思想的归纳分析,需要综合能力。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它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
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语言归纳出来。
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
近几年高考试题多采用选择题型,分析、判断正确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或采用简答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炼地归纳出中心意思,答题时,字数的要求也是必须注意的。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拉丹”牌服装将问世;
例如: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或:“本·拉丹”服装品牌注册。 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的名字似乎已经“臭名昭 著”,然而,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弟弟——IBL大型股份公 司的老板伊萨母·本·拉丹却别有一番考虑。 他注册了一个“本·拉丹”服装品牌。他采用这个商 标并非意在保持同其十七哥的联系,而是他认为会招来大 批的顾客。而且,他还认为只有最高档、最时髦的服装才 “配”使用这个商标。
• 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以上三 点: • ①一卷凄婉的历史; •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 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到来, 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一个概括性的 句子。 • 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可以 归纳为“开放,自信”。 •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 用这一方法。
•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 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 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 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 题中,这两方面的都有。 • 就全文的内容要点而言,较典型也是比较难的, 是1990年高考题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 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不超过60个字)”。 • 2000年高考题第21题也有点难:“这篇散文 (《长城》)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 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也是着 眼于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阅读和总结文章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读者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概括成一个简洁的中心意思,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在进行归纳时,读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 仔细阅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大意。
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读者需要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和结构等。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摘要、目录以及前言和序言等部分来获得这些信息。
此外,读者还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确定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需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短语,例如核心观点、重要事件和主题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信息。
读者还可以根据作者的论点和结论来确定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3. 选择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成一个中心思想。
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读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选择最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概括成一个简洁的中心思想。
这个中心思想应该是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焦点。
4. 检查和修正概括,以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概括文章内容之后,读者需要检查和修正概括,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读者需要判断自己的概括是否包含了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以及其中的细节和例证等。
如果需要,读者还可以检查其他资料和信息,以补充和修正自己的概括。
通过以上步骤,读者可以成功地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并概括出其中心意思。
这个中心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焦点,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和探究这个话题的起点和指导。
因此,在阅读和研究文献时,掌握归纳和概括的技能尤为重要。
4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章结构分析:
一般而言,文章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结论。
引子部分引出文章主题,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
根据所给的字数要求,对于一个1200字以上的文章,内容要点应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子部分:引出文章主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描述背
景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
2.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重点观点的陈述和论证,对于每一个观点可以
适当给出例证或者数据支持。
3.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或
者对未来的展望。
概括中心意思:
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要点,可以得出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如下:
1.确定文章的主题:根据引子部分中提出的问题或描述的背景确定文
章的主题。
2.分析主体部分的观点和论证:归纳主体部分中不同观点的提出和论证,找出其中的核心观点。
3.总结结论部分的观点:根据结论部分中对全文观点的总结,找出概
括中心意思的关键词或短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中心意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总结一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眼于“推论”和“概括”。所谓“概括”,是指在读懂所
给材料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 及感情色彩的褒贬;所谓“分析”,是指能从作者及作者所
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
剖析。 在高考试题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项要求,一般 是结合在一起只设一题来考查的,二者均属于分析概括能力 范畴,因此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两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 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3 .先在文中找出与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然后在理解文句
的基础上,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分析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知识精要】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 的语言表达出来,属于“化整为零”的分析和提炼的过程;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内容主旨 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属于“化零为整”的综合和整理的
当堂演练:
(2014· 江苏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导学案》)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答案:①不愿承担老师之名
②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
③可以互相学习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命题揭秘】 2014年高考江苏卷 去掉信息筛选改
为文章内容理解的简答,由选择题变为简答题。 这无疑增加了难度。不仅考察学生筛选文中信 息的能力,更考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信息 的能力。 筛选概括文中的信息试题,一般采用定
答:(1)为人强记便敏(记忆力强, 为人敏捷) (2)九流百家皆所详悉(通晓各 种事物) (3)善随人意 (4)先受宠重用,老后被废弃
“ 信息筛选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观点
态度”的技法
1.树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 在做此类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 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遍文章, 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阅读浏览的环节是
向筛选概括的方式,即题干明确限定筛选范围,
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
信息,并加以概括。
问: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
刻苦读书;
苦练射箭。
片段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任 贤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 ,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 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 弟,何也? ” 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 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 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 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 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 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
文言文阅读复习
辨析文句意义试说明》要求: 1.辨析文句意义。(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学习目标
1.探究真题,总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
片段1: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 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 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 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 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 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 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 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 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
人物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同事件的
各自情况等等,力求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 不同人物的言行、观点,为筛选有效信息打下一个可靠的基 础。
2.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
阅读题干时,必须读全、读准题目,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
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 读准,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只有对题干做出全面、 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一般关注以下几点:①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什 么事;观点:主张什么;事理:说明什么;②指向:是思想性格 还是行为特点;③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 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 ,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 于卿者乎?” 问:从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唐 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任人唯贤;
胸襟宽广。
【示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试卷) 7.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请概毛 颖 (毛笔)的特点。(至少写出三点 ,每点不超过 10个字)
过程。
本考点主要是考查考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分 析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 导致的结果等等,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
中能力层次最高的一项,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 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