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的上帝观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是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出发点,也是他对哲学问题做出哲学革命的开始。
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怀疑主义的方法,试图找到一个稳定的基础,以此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提出了怀疑的方法。
在他看来,我们所接收到的一切知识都是可以被怀疑的,因为人类的感知和理性都是有局限性的,可能会被外部因素所欺骗或者误导。
笛卡尔认为,我们必须开始从头构建我们的知识系统,以找到确信无疑的基础。
接着,笛卡尔以思想的存在为出发点,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名言。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事实,那就是我正在思考。
我思考的这个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因为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表现。
这个思考的存在不依赖于我感知或者被欺骗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无可置疑的存在。
仅仅通过“我思故我在”并不能够得到其他任何知识。
我们还需要证明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
于是,笛卡尔进一步探讨了思维和身体的关系。
他提出了“思维substance”和“物质substance”之间的二元论。
思维substance是不可分割、不可分析的,它不依赖于物质的存在。
而物质substance是可分割、可分析的,它的存在依赖于扩展性和空间的存在。
然后,笛卡尔通过分析,将这两种substance联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整体。
他认为,思想和身体的联系是通过一个机械装置——脑部来实现的。
“脑部是思想和身体之间的桥梁,它使灵魂和身体相互作用。
”这种互动使思想通过指挥神经传递,控制身体的活动。
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笛卡尔通过这种二元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导出了上帝的存在。
由于思想substance是完全无形的,它不能产生任何非思想的东西。
思想中的思想必须是有一因,那么这一因就是自己可思考的存在。
这一存在必然比思想更强大,更全能。
而这一存在就是上帝的存在。
上帝的存在保证了思想与外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整个推理过程的保证。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起点,它彻底颠覆了传统哲学,将哲学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主体的思考和存在上。
第一哲学沉思录读书笔记

第一哲学沉思录读书笔记以下是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的笔记,主要内容在对第五个沉思的分析。
第一个沉思:普遍怀疑沉思内容梳理:怀疑感官经验——怀疑梦、幻想和真实——形成普遍怀疑——找寻确然可信之物——猜想妖怪的欺骗第二个沉思:唯我不假沉思内容梳理:即使被骗,但我是存在的——理智比感觉可靠——人通过精神而非感官领会物体——精神比物体性的东西要清楚第三个沉思:上帝存在沉思内容梳理:领会清楚明白即真实——上帝观念被我清楚领会——上帝观念只能来自更圆满(后天论证)——上帝观念特有的规范性(先天论证) 第四个沉思:真理与错误沉思内容梳理:上帝圆满,故不会骗人——人会犯错而非不犯错是上帝使然——自由意志高于道德善恶和永不犯错第五个沉思:物体、上帝沉思内容梳理:“待检查的东西”——上帝究竟是如何规范人类的精神的?我们的本性到底是被上帝归入到不完满中,还是上帝故意如此为之?“认识真理”——必须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精神所领会得清楚明白的事情上;必须不做的是把意志放任在理智范围外,对理智所不清楚明白的事情下判断“认识”——之前的沉思所说的,精神比物体性的东西要清楚明白,感官经验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些东西的观念”——关于物质性的东西的观念,比如后面所说的连续量、广延“与本性相合”——数目、形状、运动等物质性的东西的观念,似乎早就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是某种先天存在的东西(联系康德“先天综合判断”)“某些东西”——物质性的东西“真实不变的本性”——与我的精神相对,即不依赖于我的精神而存在的形式,比如三角形的形式和性质。
换句话说,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圆形也许是假的,甚至说现实中根本没有真正的圆形,但是圆形背后的属性却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凭空捏造的。
“论物质性的东西”——三角形的物体给我带来的感官经验,与三角形的形式和性质给我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和不真实的,但是后者却是能够领会的清楚明白的。
而根据之前的论述可知,精神的本性告诉我们,领会的清楚明白的就是真实的。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笛卡尔的哲学体系包含几个重要的命题:“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说”、灵魂肉体两分说,这些都建立在他对上帝及其存在的论证上。
“我思”推出“我在”,“我在”的不完满性推出必有完满的“上帝”,因此有上帝赋予我们灵魂的“天赋观念”,才使得人们从一无所知开始追求真理。
笛卡尔肯定“上帝”的存在,肯定“上帝”是“永恒的、全知的、全能的、一切真与美的源头、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所以笛卡尔不是反对“上帝”,而是对经院哲学和神学中宣扬的“上帝操纵人的一切”的观点的不满。
他提倡理性,认为人们应该排除感性的干扰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发现真理。
标签:笛卡尔;上帝;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说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每一次历史即将转向的时代都会人才辈出。
被黑格尔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就是在腐朽经院哲学和自由新思想的碰撞中涌现出的勇士之一。
一直以来,很多人坚信,笛卡尔反对宗教,反对神学,他的思想是摆脱宗教意识的桎梏、提倡个人自由理性的发端,他确立了人的自主理性而摧毁了上帝的权威。
因此笛卡尔是怀疑和反对“上帝”的。
但是,我们在研读笛卡尔的著作中不难发现,笛卡尔固然推崇理性,提倡自我意识,可其中也频繁且不加掩饰地透露出他对“上帝”的崇高地位的无比敬畏。
甚至他细致地从哲学角度论证“上帝”的存在,并且将“上帝”视为万物之根和人类知识的基础,郑重提出“上帝”存在的必要性和认识“上帝”的必要性。
这不得不使我们仔细思量,笛卡尔真的反对“上帝”吗?一、笛卡尔的“上帝”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笛卡尔是对当时的宗教是存有疑惑和不满的。
但我们应分清对当时腐朽的基督教教义不满,并不等同于质疑“上帝”的存在并否认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反,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论证上帝存在的确然性,坚信上帝是存在着的,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创造者。
所以,判断笛卡尔是否反对“上帝”,我们须辩证地看问题。
首先要明了的就是笛卡尔所信仰的“上帝”究竟是什么。
笛卡尔的观点

笛卡尔的观点:
1.怀疑主义:笛卡尔认为人在获取真知时必须要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怀疑,因为
人的感知和认识常常受到偏见、错觉以及其他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干扰会导致人的认识不准确。
因此,人需要以怀疑的态度来审视一切,从而排除错误和虚妄的信念。
2.存在唯一神学:笛卡尔认为存在唯一的上帝,并且上帝是绝对完美的、无限
的、智慧的和真实的。
他通过自己的《第一哲学沉思》一书,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中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经典论证,强调思考是不可否认的存在,这也成为他哲学体系的基础。
3.理性主义:笛卡尔认为人的知识来自于理性,而非经验。
他认为只有透过纯
粹的理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感觉或经验。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科学和数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4.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分别属
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或影响。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哲学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是笛卡尔在他的第一篇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中提出的思想
体系,通过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来探讨真理的本质问题。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的感官容易受到干扰和误导,而我们
的理性则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信仰的影响。
因此,如果要找到真理,首先要从怀疑一切
开始。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只有思考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思考
是绝对不可否定的,没有思考就没有存在。
换言之,人类所认为真实的世界可能是虚幻的,但人的意识和思维却是真实的。
在此基础之上,笛卡尔提出了“分离论”思想,认为身体和精神是不同的实体,身体
是肉体的存在,而精神则是不可见的思想和意识的存在。
通过这种思想,笛卡尔揭示了身
体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质疑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
笛卡尔还提出了“上帝存在定理”思想,认为上帝是完美的存在,必然存在。
同时,
上帝也是真理的保证,因为上帝不会欺骗我们,可以通过上帝的存在来确认真理。
这种思
想也带来了笛卡尔时代对于上帝和信仰问题的争议。
最后,笛卡尔认为,人类不仅要怀疑过去所接受的知识和观念,还要追求新的知识和
真理,这是维护人类理性和自由的必然选择。
通过怀疑和探索,人类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和
世界,实现真理、自由和幸福的价值目标。
总的来说,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重大挑战,通过怀疑一切和追求
真理,揭示了人类意识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纪元。
笛卡尔的哲学思考:《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存在与思维

笛卡尔的哲学思考:《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存在与思维概览在哲学史上,笛卡尔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数学家。
他以其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而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是一本系统阐述笛卡尔哲学思想的篇章,主要探讨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解析《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所涵盖的关键概念、论证内容以及对后世哲学产生的影响。
1. 存在与思维的起点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我如何能够确定我所接触到的事物是否真实存在?” 这个问题引发了他对认知过程和真理搜索的深入探究。
笛卡尔认为唯一可以被确定存在的是“我”,即自己从事思考活动时所意识到的“我”。
他通过推导和怀疑来达到这个结论,并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
2. 心灵-物质二元论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进一步探索了心灵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了心灵-物质二元论,认为人类有两个本质属性:思维和扩展(即空间存在)。
笛卡尔主张心灵和身体是不同的实体,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这种观点在他后来阐述的“荷马抱石”实验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3. 上帝的存在与真理保证为了确保自己的推理是可靠且真实的,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引入了上帝作为保证真理的存在。
笛卡尔认为上帝是无限完美之物,并且无法将虚构与真实混淆。
因此,只要我们以善意去使用我们所拥有的原则和判断力,就能确保我们所得到的结论是正确且可信的。
4. 影响力与争议《第一哲学沉思集》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提出了现代哲学史上许多重要问题和概念,并对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笛卡尔的理论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有人认为他基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作为起点是脆弱和有限的,也有人对他关于心灵和物质二元论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结语《第一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尔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通过探讨存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笛卡尔引发了无数哲学问题,并对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
![《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f7a0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7.png)
《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作品中,笛卡尔通过一系列的沉思,试图找到确定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一门全新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的沉思起点是怀疑一切,他试图通过怀疑来找到不可怀疑的知识点。
他先后怀疑了感官知觉、数学公理、甚至自己的存在,最终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结论:我思故我在。
这个结论成为了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中,笛卡尔对skeptical arguments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反驳。
他反驳了怀疑论者对感官知觉的怀疑,认为感官知觉虽然可能欺骗我们,但我们的内心感受是真实的。
他还反驳了怀疑论者对数学公理的怀疑,认为数学公理是明确无疑的。
接着,笛卡尔进一步探讨了上帝的存在和可靠性。
他认为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是全知全能的。
他通过“论上帝和清晰明白的真理”这一沉思,阐述了自己对上帝的认识。
他认为,上帝是那个“给我一个比所有这些都是更清晰、更确实的观念,而同时又是一个无限伟大的存在”的存在。
这个观念使他确信上帝的存在。
第二篇范文:《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是对怀疑论的一种回应和反驳,同时也是对人类知识体系的探索和重建。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人类认知能力的信心和探求真理的决心。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中,笛卡尔首先提出了普遍怀疑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怀疑,才能找到真正的知识。
他怀疑了感官知觉的可靠性,质疑了数学公理的确定性,甚至怀疑了自己的存在。
然而,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怀疑之后,他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结论:“我思故我在”。
这一结论成为了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从新的视角来看,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挑战。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即《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奠基性作品之一。
这部著作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于17世纪写成,其中包括六篇沉思,涵盖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在《第一哲学沉思》中,笛卡尔试图通过怀疑和自我反思来建立一种确凿的认知基础。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知识可能会受到错误和虚假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笛卡尔采用了一种怀疑主义的方法,他开始质疑所有的知识和信念,甚至将自己是否存在也置疑不定。
在第一篇沉思中,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思想。
他认为,即使他对所有事物的怀疑,他的思考却是不能被否定的。
至少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
在后续的沉思中,笛卡尔试图建立一种确凿的认知基础,以确保他的知识是真实和可靠的。
他通过思考上帝的存在和存在的证明来达到这个目的。
他提出了“存在和本质是同一的”(esse est percipi)的观点,认为存在一定是有意识的存在,即存在必须是被感知和思考的。
笛卡尔还引入了“恶魔假设”(the evil demon hypothesis)的思想。
他假设存在一个邪恶的恶魔,不断欺骗人类的思维和知识,以此来质疑人类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
笛卡尔通过怀疑消除恶魔的可能性,最终得出他的知识是由上帝创造的,因此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哲学沉思》还探讨了身体和心灵的关系问题。
笛卡尔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个不同的实体,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他提出了“心灵-物质双方互实关系”(interactionism)的观点,认为心灵和身体是紧密关联的,他们通过互动来相互影响。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和思考方式,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怀疑和自我反省,他试图建立一种确凿的认知基础,探索知识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这些问题和思考方式也仍然对我们今天的哲学和认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卡尔的上帝观
“上帝究竟是否存在?
疑问?谜团?
不从得知!
“大爆炸宇宙论”表明了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所有的科学规律对其都不适用,就这样一个特殊的点之后,宇宙就遵循现有的模式开始运转了。
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运转的模式,才能最终演化出人类,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模式,而不是其它的模式呢?是谁在导演这一切呢?并且,是谁预定了,或者主宰了这个模式呢?再次,我想问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自古至今,这个问题不知被争议过多少回,这期间,无数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哲学思维去论证上帝的存在,虽开创了好多新的哲学思维,但终究有其不足的地方,被后世一一驳倒。
不过,这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并将延续下去。
所谓上帝,就我自己来看,他不是物化了的具体形象,而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如果他存在的话,那么他就是永恒的。
就这点而言,有点类似老子所提倡的“道”,万物生于“道”,又皆消亡与“道”,可见“道”掌控着世间的一切,安排着世间的一切,而上帝也一样,妥善地安排着世间的一切,一切规律都在其掌握之中,但你看不见“道”的存在,只能感受到,或者说心灵深处领会到。
如果他存在,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个类似“道”的超自然力量。
古今,既然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说明其存在本身就有一种价值,当某些问题解决不了时,就可以把它归到上帝的安排。
比如,牛顿的第一力学定律。
当牛顿提出第一定律时,很困惑,既然物体在不受外力时,靠惯性运动,那么,当初那个让物体开始运动的第一个力,又是哪来的呢?牛顿对此苦苦思索,无解,然后他说是上帝踹了一脚,也就是说,第一个力来自于上帝。
就这样诡异地糊弄过去了,因为把一切都归于上帝的话,一切都显得那么妥帖。
当然,对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从上面得出,上帝不仅为人们的信仰而存在,也为人们解决问题时,提供一个回避的手段而存在。
就上帝存在问题,自我感觉就是信不信的问题,它牵扯到宗教信仰,对于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或者无神论者,总是试图去反驳他的存在。
然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将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上帝的存在,以及自己的上帝观。
首先,我得声明,笛卡尔是位虔诚的宗教徒,所以,他在这里极力维护上帝的存在。
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笛卡尔的论证体系,即论上帝的存在性。
文中关于上帝的存在有两处论证,一处是从上帝观念上论证,另一处是从本体上论证其存在性,对于笛卡尔的论证方法,我会在以下详细说明,为了方便论述,大多数是第一人称。
首先,从观念上论证上帝及其存在性。
任何论证都有其论证的基础,笛卡尔也不例外,“我思故我在”便是他的论证基础。
笛卡尔对一切已有的知识完成了清除,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一心寻找确定无疑的东西,就这样他否定了基本所有的东西,最后剩下怀疑本身,也就是思维,思维是无法怀疑的,它是可靠的,真实的,进而由“我思维”推出“我在”,又循环推出思“我在”的“我”,是一个思的东西,所以得出了只有“我正在思考,那么我存在”的理论基石。
而“我知道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是由“我认识”这个清楚明白的知觉推出来的。
无论如何假设上帝给了我怎样的本性,“只要我想我是什么东西,他就决不能是我什么都不是。
”于是,观念若因其本身不
牵涉别的东西上去,它们便不可能是假的。
因此,得出只有清楚明白的知觉才是真实的,即观念本身不是假的,情感、意志也不是假的。
而判断有三个来源,与我俱生的观念,外来的观念,以及我所捏造的观念,与我俱生和我捏造的观念,均来自我本身,无需考虑。
外来的观念,和外物一样,不是由于自然倾向,它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亦不能证明。
而有关于实体和上帝的概念,它们的形式实在性至少和观念的客观实在性一样多。
因为第一观念所本的原因具有最多的实在性。
外来的观念的存在,证明除“我”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存在。
而无物体形的东西可说是形式地卓越地存在于“我”。
而“我”由之体会到的“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常住不变的、不依存于别的东西,至上明智的,无所不能的,以及我自己和其他一切东西的普遍创造者的上帝”的那个概念时,无疑在他本身里比给“我”表象有限的实体的那些观念要有更多的客观实在性。
由此得出结论,“不仅无中不能生有”,而且一个比较完满的东西亦由比它更加完满的东西而来,至少二者所具有的比较完满的客观实在性相同。
而一个观念中,之所以包含某种特定的客观实在性,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看作是来自外在的什么更加完满的客观实在性。
无论观念是有关物体性的、无生命的东西,动物,天使,还是人,以至于上帝,关于物体的观念,永远地看起来都那么不同,而“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使他们自己产生,“我”永远不能成为它们的作者。
最后,便只剩上帝这个观念了。
综上,无限实体的观念之所以存在于我这个有限的东西之中,正好证明了上帝的存在。
对于这个论证,就我而言,它本身存在着逻辑错误,比如,上帝是完满的,也是一个无限的概念,而“我”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我”不能产生一个无限的上帝观念,那么有限的“我”何以竟能包含一个无限的上帝观念?尽管无限的观念来自无限的存在,但它毕竟被包含在有限的“我”之中。
如果有限能够包含无限,那么有限也同样可以产生无限,无限也就不是无限,而是有限了,就这点而言,笛卡尔的论述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另一方面,从本体上对其论证。
本体论中,证明思路如下,第一,上帝是完满的;第二,存在性是完满性的一种属性;第三,上帝是完满性的,所以,上帝拥有存在这一属性,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此时,笛卡尔已经界定上帝是完满的,即他拥有所有的属性,全知全能,全善等等。
虽然我们常把事物的存在和本质分开,但笛卡尔采用类比了思维,就像山和谷一样,不可分割。
上帝的存在也一样,不能同他的本质分开,领会一个上帝,(也就是领会一个至上完满的存在体),而他竟然缺少存在性,这是十分不妥当的。
另外,“我对于一个现实的,永恒的存在性属于上帝的本性这一事实认识的十分清楚,分明。
”而且,“我”不能把上帝领会成不带存在性,所以存在性和上帝是不可分的,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这里不是我想把事物想成怎么样事物就怎么样,并且把什么必然性强加给事物,而是事物本身的必然性,即上帝的存在性,这一属性,决定着“我”的思维去这样领会他。
除此之外,每当我想到一个第一的,至上的存在体时,我就必然给他强加完满性,虽然我不能一一列举出他的完满,但这种必然的强加足以使我想到第一的、至上的、存在体是真正存在的。
也就是上帝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我们有一个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表象着全知、全能、全善、绝对完满、至高无上的上帝本身。
这是一个最完满的观念,但是它属于我们,而我们是不完满的、有缺点的,不可能产生任何比我们自己完满的东西。
那么,它只能来自于一个心外的绝对完满的本地,即上帝本身。
所以,上帝存在。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就不完满了。
就笛卡尔的本体论,首先我想说,完满既然包含一切属性,那么不完满难道不是属性之一么?就这点,显然笛卡尔的论证是模糊的。
还有,我假定上帝拥有很多属性,比如,“存在,体重无限大”,就这样,两种属性,现实生活中,体重无限大的东西存在么?对此,观点,康德也曾经做过反驳,“存在”的添加并不为上帝这一概念增加新的东西,比如一个商人仅仅在账簿上多加了几笔,就可以说明财富的增加么?显然不能,多加几笔没有带来任何的变化,所以,类比于笛卡尔的观点,这显然是荒谬的。
以上就是笛卡尔的上帝观,领会上帝的观念,上帝是完满的等等,但也依旧存在瑕疵。
至于笛卡尔为什么论证上帝的存在性,理由如下,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他要建立自己的哲学大厦,就必须重新开始,怀疑一切已知的东西,他怀疑了外界事物,怀疑了自己的身体,最后只剩下自己的思维,他认为自己的思维是不可怀疑的,不过他发现要在思维和客观世界之间找个介质,继续自己的哲学大厦的构造,这样,他就选择了他所信仰的对象——上帝,作为其介质。
上帝的存在一经证明,笛卡尔的思维就获得了释放,不必拘泥于原来的怀疑论,可以在二元论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了。
因为他有了上帝作为其依靠,既然上帝是无限的绝对实体,他无所不能,所以借助上帝,笛卡尔开创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上帝的争论还将继续,它进一步引发新的思想潮流,进而促进哲学的进步,让我们问问自己,“上帝到底存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