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文化第二讲

墨家文化第二讲
墨家文化第二讲

墨家文化第二讲

1. 墨家后学的宇宙观

①时间与空间:《经上》:久,弥异时。“久,时间。”

《经上》:宇,弥异所。“宇,空间。”

《经说上》:久,古今旦暮。

《经说上》:宇,东西南北。

②物体与属性:《经上》:坚白不相外也。

《经说上》:异处不相盈。

③丰富的辩证思想:A、同一性与差异性:

《经说上》:一名一实,重同也;不外于兼,体同也;俱处于室,合同也;有以同,类同也。

《经说上》:二必异,二也;不连属,不体也;不同所,不合也;不有同,不类也。

B、量的范畴:量的多少能影响到事物的质。

4、墨家后学的认识论

①知识论:《经上》:“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经上》:“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认知过程)《经上》:“知:闻、说、亲。(知识的分类)。”

《经说上》:“行:所为不善名,行也。所为善名,巧也,若为盗。”(知与行的关系问题)

《经上》:“为:存、亡、易、荡、治、化。”(行为的内容有

六种:备城自保、求医除病、商品交换、削除干扰、政治统

一、利用自然变异。)

②真理观:《小取》:“明是非之分。”驳斥客观真理相对主义的观点。

5、墨家后学的道德观

①兼爱学说的进一步发挥和论证:

《大取》:“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爱众众世与爱寡也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那种大爱无痕、大爱无疆、大爱无言的爱,正是我国古代墨家兼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②以利为义的集体功利主义:《经上》:“功,利民也。”《经说上》:“义: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

③主张志功统一的社会道德观:“志,动机,功,效果。”《经说上》:“志功,正也。”动机好,效果也好叫“正”。

6、墨家后学的逻辑学(《墨经》六篇,分而论之,各有侧重,分而观之,体系秩然。《经上》、《经说上》专列概念,概念的定义及其说明。

《经下》、《经说下》专列命题,定理及其说明。

《大取》提出了“故”、“理”、“类”;“辩学三物”,是推理的精辟总结。《小取》:则是墨家逻辑学的总论。)

①关于逻辑学性质、作用及辩原则的说明:

《小取》:“……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小取》:“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自己赞同某种论点,别人也赞同同样的论点,我不能反对;自己不赞同某种论点,别人也不赞同,我们不能要

求别人赞同。)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用概念反映事物,用判断表达思想,用推论揭示原因。)“以类取,以类予。”(按同类的原则进行归纳,按同类原则进行推论。)

《墨子·公孟》中记载一则故事:公孟子说道:“君子讲话、穿衣必定要依照古制,这样才称得上仁。”墨子回答说:“从前商纣王和卿士费仲,是天下的暴人;箕子、微子,是天下

的圣人。他们都说同时的语言,但有的仁,有的不仁。周公旦是天下的圣人,管叔是天下的暴人,这两人穿着相同的古服,但一个仁,一个不仁。这样看来,仁不在于古代的服饰和古代的语言了。再说你只是仿效周朝的古制,而没有仿效夏朝的古制,你所谓的古,不是真正的古。”

②关于“名”(概念)的论述:

《经上》:“举,拟实也。”拟:反映。

《经上》:“名:达、类、私。”

《经说上》:“名:物,达也,有实必待文多也。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zang),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

③关于“辞”(命题)的论述:(没有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但在运用中表现出对某些判断种类有所认识。)

《经上》:“尽,莫不然也。”(SAP)

《小取》:“或也者,不尽也。”(SIP)

《经说上》:“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PV┑P)《经说下》:“且,自前曰且,自后曰已,方然亦且。”(将要发生的事情称为且然,已经发生的事情称已已然,正在发生的事情亦称且然。方然,且然都不是实然,已然与尝然是实然。(□P、◇P、P))

④关于“说”(推理)的论述:

《大取》:“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一个判断

要有根据才能提出,要符合规则才能推论,要作类的比较和转换才能引出新的判断。)

《大取》“三物必具,然后足以生。”“故”、“理”、“类”三者都齐备了,推理过程便能够实现。

三、墨子的思想

1、墨子的哲学思想及墨子的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①墨子的以实定名与三表:

墨子提出:“以实定名”。《墨子·非命上》:“何谓三表?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这就是所谓言论有三种原则。)

墨子·贵义》:“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所以我说盲人不能知晓白黑,不是根据盲人给白黑下定义,而根据盲人的实际分辩。)

②墨子哲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地位:

A、传统的天鬼崇拜形式与春秋、战国时期小生产阶级的新内容之间的矛盾;

B、一方面相信意志之天(《天志·中》、《天志·下》),

另一方面又激烈批判命运之天(《非命·上》)

C、在生死形神问题上左右摇摆,表现为薄葬(《节葬·下》)和佑鬼(《明鬼·下》)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由思想家王充第一个发现的。)

在认识论方面的矛盾:A、(有唯心成分,朴素的唯物论不成熟,尚处形成之中)既强调群众的生产经验和实际生活经验,又用“先王之书”代替群众的耳目之情;

B、既夸大感觉功能,但又在论述人的认识能力时,重视理性,注重运用推理。

③墨子哲学思想总结:是矛盾的产物,其中唯物、唯心的因素彼此影响。

(教育思想)(先秦教育思想的四大类型:老庄以物为中心;孔孟以人为中心;申韩以国为中心;墨子以天为中心。)

《墨子?公孟》中记载一则故事:有一个人来到墨子门下,墨子问:“为什么不学习呢?”他回答说:“我族人中没有求学的人。”墨子说:“不对。爱美的人,难道会说我族人中没有谁爱美,所以我也不爱美吗?想富贵的人,难道会说我族人中没有谁想富贵,所以我也不想要富贵吗?爱美和想

富贵的人,不看别人怎么样,自己尚且努力去做;至于义,乃是天下的大器,为什么要看别人呢?一定要尽力去做。”

①墨子论教育功能:

《吕氏春秋》:“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墨子主张:“教天下以义。”“有道教人。”

《墨子·鲁问》:“天下匹夫徙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天下平民百姓,义懂得很少,那么用义来教天下的人,功绩也多,为什么不讲义呢?如果能鼓动天下人达到义,那么我的‘义’岂不就更加发扬光大了吗!)

《墨子·尚贤·上》:“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②墨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兼士。把弟子培养成为“尊天、事鬼、爱人、节用”的智者。

墨子对兼士的内外在品质(《墨子·修身》)要求:(内)厚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外)有力疾以助人,有财勉以分人,有道劝以教人。别士是不能实行“兼爱交利”之人。兼士是能够实行“兼相爱,交相利”之人。

③墨子的教育内容:孔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人评说似一所文学院;墨子:谈辩、说书(讲授政治、经济)、从事。后人评说似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

④墨子的教育方法:墨子不反对孔子的内省法,另外提出

了实验法。《淮南子》:“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重,(教)化之所致也。”

2、墨子的其它思想:(墨子具有突出的平民形象与思想品格。)

①墨子的科学思想:

墨子、禽滑厘等墨家巨子是一些具有平民色彩、熟悉工匠技艺,代表大多劳动人民利益的士人,知识分子。

墨子的思想源于战国社会现实。墨子对数学、力学、光学与简单机械都有极具精彩的概括。

备城门》等多篇文章记载了墨子工匠技艺及科学观点。

②墨子的军事思想:

墨子及墨家以其军事防御集团的丰富实践经验,论述了反对攻伐,掠夺战争,组织积极防御的系统思想。

有《迎敌祠》、《旗帜》、《号令》等11篇军事论文。

③墨子的经济思想:《荀子·富国》:“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墨子·辞过》:“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④墨子的伦理思想:《墨子·兼爱·上》:“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法仪》:“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⑤墨子的政治思想:《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亲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

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修身》、《法仪》、《亲士》等篇体现了墨子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言论,及兼相爱的伦理思想。

墨家思想

浅谈墨家思想理论特点 姓名:石敏专业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11级学号:128619030129 【摘要】墨家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在当时一度成为显学,对当 时的政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也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以此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 信从,但随着时间地推移,墨家思想逐渐衰落,秦汉以后便很少被提及。任何 事物的产生、发展、衰亡都是有原因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简析其理论、简谈其衰因,并提出其在当下社会的可鉴之处。 【关键词】墨家渊源理论特点兴衰原因时代价值 【正文】一、墨家思想的渊源。 关于这个问题,教材上提的很少,所以这部分查阅了文献。这个问题有 很多说法,有说源于夏禹的,有说源于尧舜的,还有源于殷商、易、儒家、道 家等等之说。 我觉得其中的夏禹说有一定的合理性。《淮南子?要略》介绍墨子的身世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见,墨子一开始是学儒术的,但因 思想观点不同,后学夏政,成为墨家创始人。 但是,和战国时期其他学派相比较,墨家思想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墨子的许多言论都是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而发的,其突出 特点就是注重实用,这与其他已成学说是不同的。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之道,习 孔子之术,受夏商周文化及鲁宋齐等文化的熏陶,博采众家之长,最终以社会 底层小生产者的实践,以独创性的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当前墨 学研究者的共识。关于墨家真实的思想渊源,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二、墨家主要理论及其特点。 (一)总体评述 面对战国时期列国兼并、社会动荡的事实,每个思想家都积极探索救世 良方。墨子和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民的角度提出治世之策,他认为社会动荡 的根本是民与民之间不相爱。以此他认为只要人人相爱,各司其职,节葬节用,不发动不义的兼并战争,其政治理想就能实现,所以说他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 注重实用。与儒法等学派相比较,墨家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以当时之事为 出发点,对一些他认为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墨家思想实际上以实用 为原则,在理论上建树不是太大。 (二)具体分析 1、兼爱墨子的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以此为出发点, 他还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主张。墨子把战国时期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都归结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墨子?兼爱上》说:“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

墨家思想

春秋时期,是我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其中,四大家对我国当时社会影响最深,最广。法家、道家、儒家、墨家。墨家是进步的流派。它的消极一面最小。可惜,西汉的巨儒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思想也被废黜了。 墨子,子姓墨氏名翟(dí)。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儒、墨显学之争 归纳如下:首先,是爱有差等与"兼爱"的对立。儒、墨两家虽然都提倡"仁",但是两家"仁"的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儒家的"仁",虽然也主张"爱人",从表面上看来是爱一切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所谓的"爱人",对统治阶级来说,是要调和其内部矛盾;而对被统治者来说,表面上的爱,是为了劳动者为统治者卖力。而且儒家的"仁",还受着宗法制的制约,强调"亲亲、尊尊、长长"①的区别。比如,《孟子·告子上》记载就明确说:"亲亲,仁也。"这样便使爱有了亲疏厚薄。因此,儒家是主张爱有差等的。 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所以,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爱无差等"。②学术界多持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爱无差等"的对立的观点。但是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家诸子钩沉》据马总《意林》辑录《随巢子》(墨子弟子随巢子的著作)的材料认为,随巢子在论述"兼爱"时说"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即有亲疏的差别,但没有被拒绝的;有先后的差别,但没有被遗忘的。可见随巢子保存了墨家"兼爱"说的原貌,是"纯笃无疵"的。因此认为,"爱无差等"的说法,大概是墨家"传述之末失",加上后人的附会,才成为被攻击的把子,而它的本意并非如此。③孙诒让之说,仅录以备考。 其次,"罕言利"与"交相利"的对立。儒、墨两家都提倡"义",然而两家"义"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儒家往往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而墨家则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而且还认为与"兼相爱"是密不可分的。"兼相爱"的具体表现在"交相利"。这与儒家的"义利"观是显然对立的。孔子不仅"罕言利",④而且还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把重视"利"的称为"小人"。第三,"天命"论与"非命"的对立。儒家认为人的长寿或短命、贫穷或是富贵、国家治乱与安危等等,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即《论语·颜渊》

墨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

墨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专业张一强) 摘要:墨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国哲学和当代中国文化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墨家思想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出了兼爱的伦理道德思想。二是提出了“类”,“故”,“理”的形式逻辑体系,填补了中国哲学在逻辑方面的空白。随着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和传统文化的崛起,墨家思想必然会被重新审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墨子;兼爱;墨家逻辑;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同为“显学”,在学术思想上孔墨两人的地位也是不相上下。可是,自汉武帝时,随着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各个朝代的正统思想。在各个时期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墨家思想却从此销声匿迹了,几乎成了“绝学”。造成墨家文化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坏境的原因,但墨家思想作为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忽视的。墨子自称“贱人”作为一位平民思想家,他站在普通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代表了小生产者平民阶级的利益,提出了许多更为实用和进步的思想。他在宇宙学,数学,工程学等方面也都很有造诣,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当然作为先秦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位重要奠基人,他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最大,取得的成就最高。杨向奎曾先生说过:“没有墨家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残缺的”。事实也是如此,在西方黑格尔等哲学家早就指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偏重伦理,更多的是一些道德箴言,而真正的哲学思想必然包含着要么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要么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而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对于思辨领域里的逻辑思想却提出的很少,虽然有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但在形式逻辑方面,儒,道都没有涉及。只有墨子在中国逻辑史上提出了具

墨家美学思想

前言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是一个有巨大影响的学派。 名词解释“ 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T-T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他认为儒家思想所重视的周礼烦琐不容易实行,厚葬既浪费钱财又贫民害事,另立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学派——墨家。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形成的《墨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墨子和墨家思想。 《墨子》书中的《兼爱》、《天志》等篇反复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墨子的主要主张。墨子认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使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成为天下的大害,而战争与掠夺的根源就在于缺失“兼爱”精神。他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必不忠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所以墨子认为“兼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唯一办法。 墨子的“兼爱”亦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与孔子提倡的“仁”字面相同,但具体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孔子主张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度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而墨子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它是“兼爱”思想在国与国关系上的运用。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对此痛恶不已。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他指责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批判其对被侵略国家的“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残酷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最终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墨子的“非攻”也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也区分进攻战争和防御战争,还区分“伐”与“诛”。他的“非攻”实质上是“非战”、“和平”,这与他的“兼爱”思想是一致的,并且是“兼爱”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是出于消除战国初期的混乱割据局面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春秋战国之交,大小诸侯国林立。各诸侯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子民,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墨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了“非攻”的解决方法。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战争。所以他又从政治用人和政治体制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尚贤”、“尚同”。 墨子的“尚贤”思想就是主张实行贤人政治。他认为“国家治薄”的原因在于“贤良之士寡”,所以他首先提出了“众贤”的“尚贤”措施。所谓“众贤”就是使社会

墨家学派的主张及其时代意义

墨家学派的主张及其时代意义 一、墨家学派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兼爱”思想。即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第二、“非攻”思想,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失败者的伤害是巨大的,损财伤民,是 没有意义的破会行为;而对于胜者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和税收,但总的来说损 失与伤害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第三、“尚贤”思想,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他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第四、“尚同”思想。“尚同”思想是“尚贤”思想的发展,探讨了国家起源和如何 治理国家的问题。墨子认为,最早的时候没有国家组织,没有刑罚政令,没有各级统 治者,人们是非不一,造成天下大乱。“是故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 子又选择“贤可者”立为三公、国君、卿宰、将军、大夫以及乡里之长。天子的职责 是统一天下是非,三公的职责是帮助天子统一天下是非,各级正长的职责是分别在自 己管理的范围内统一人们的是非;而从下到上,逐级以上一级的是非为是非,“上之 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并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赏罚。这样,各级正 长所奖赏的,民众也都赞誉;各级正长所处罚的,民众也都谴责。人人都愿得到奖赏 而努力为善,人人都不愿意受到处罚而避免为恶。于是人皆为善而不为恶,天下就可 以治理好了。 第五、“节葬”思想。墨子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 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第六、“天志”、“非命”思想。墨子承认上帝、鬼神的存在和主宰作用;但他也认 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改变命运。 二、墨家思想的时代意义: 墨家学派主张的“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就是在今天我认为仍然具 有其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似乎给人感觉是一个人的道德逐步滑坡的时代,人们好像 极其缺乏“兼爱”、“博爱”、“非攻”等思想,就拿近来社会上讨论的老人跌倒后 该不该扶的问题来说,有些老人不小心跌倒后得到了周围爱心人的搀扶,事后老人却 反咬一口,将自己摔倒的责任推到热心扶他的人身上,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人看到老人 摔倒后不管不理。这一方面说明了一些老人没有“兼爱”、“博爱”的思想,道德沦丧,败坏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也缺乏这样的思想,毕竟并 非所有的老人都是这样的,要在扶老人的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不闻不问,装 作没看见。总的来说,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人是缺乏“兼爱”、“非攻”的思想的,所 以我认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兼爱”、“非攻”等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在拿“尚贤”来说吧,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而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已经背离了这些原则,以 至于社会公平性较差。所以墨家主张的许多思想就是在今天也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墨 家思想的时代意义长存。 (新乡学院历史系:杨进成) 1

浅析墨家文化的现世意义

浅析墨家文化的现世意义 汉语言文学132班郭梦圆 7030313036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墨家文化的产生自然也和先秦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与此同时动荡不安的战乱纷争也为墨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在社会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这样的机遇并不仅仅是墨家的,诸子百家讲“百家”之论,议“百家”之言,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得到了大发展、大进步。但是墨家却能在百花争艳的群芳中脱颖而出,与儒家文化争辉,时称“当世之显学”。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其创始人为墨翟,人称墨子。他的学说思想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即兼爱;两个基本点,即节用和尚贤。站在今天的文化角度看,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文化所提倡的思想主张体现的是人性的闪光点。墨家文化早在千年之前就将人性之美挖掘出来并予以实施、教化人心。如果说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那么墨家文化就是墨家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渊源之一,它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过去,在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也同样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墨家文化在社会政治理论主张上始终不得君心,我想这与墨家巨子——墨翟的思想观念是关系的。墨翟是一位农民思想家、哲学家,他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以他为首的墨家在其文化塑造上也更加偏重农民。墨家的政治文化主张中,尚贤、尚同、非攻无疑是农民的最高呼声。民乃国之根基,民众定是希望社会安定,反对战争,同时农民也渴望有一番作为,希望能够通过不分等级贵贱的推荐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建功立业。这明显是触犯了帝王和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是也解释了为什么墨家的声势可与孔子开创的儒家相抗礼,因为墨家有着极其广大的群众基础。在现今社会,我们的国家仍然在坚持着非攻,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就是非攻的另一种解释。时代在变化,我们从墨家文化中汲取到的政治理论依然褶褶生辉。现代官员的选拔任用早已不是当初的贵族世袭,虽然是经历几千年的因革,但没有远离墨家文化提倡的尚贤本质。尚同提倡的是服从高的人的领导,倡导和谐。在人人憧憬着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着我们心中的理想蓝图——和谐。墨家文化因违逆统治者的意志曾多次遭到打压,文化的摧残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但是墨家文化以其耀眼的精神内涵再一次崛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概论》 学生姓名:李永宾 教师姓名:敖依昌教授 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电话: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摘要 墨家学说,博大精深。其自然科学方面的成果,具有普遍真理性;其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其“十论”,即墨家十大政治主张,充分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与需求。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墨学比儒学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华更多。 关键词:墨家学说、社会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理想、消费观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动荡、无序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动荡、无序乃至无道的社会里,刚刚觉醒的士人群体从各自不同的理想和愿望出发,自觉担当起“救世”的重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以兴邦治国、救世济民为己任,“以自苦为极”节俭用度,为平民利益而奔波。墨学兴盛了两个多世纪后,便骤然沉寂,在两千年的漫漫长夜中,它几乎被人们遗忘,然而,似乎是在忽然之间,它又迅速复苏,形成了墨学研究的热潮。这充分显示了墨家学说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其对当今社会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兼爱”、“非攻”与当代社会伦理道德 “兼爱”借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主张“人类之爱”,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类似基督教式的博爱思想。 这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显然是一种极富乌托邦色彩的社会理想。墨家倡导的兼爱思想是在批判“交相恶”的社会现状中展开的。墨子深恶痛绝地揭露了当时“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之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兹孝,兄弟不和调”的残酷现实。认为这种“交相恶”现象的产生,源于彼此间的“不相爱”,即“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人独爱其身,不爱人之身”。而天下之人彼此皆不相爱是导致全社会“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的最大祸害。 他认为,解决这个最大祸害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倡导并推行“兼相爱、交相利”,即要努力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此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良治状态。 墨子的兼爱思想还表现在他的民生关怀上,他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他认为只要大家都抱有一颗博爱之心,就能实现“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社会理想。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整个社会理想的核心,他的“尚同”、“非攻”等主张都只是其兼爱思想的拓展,或是为实现兼爱理想而采取的手段。墨子的兼爱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普通百姓对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秩序的理想追求与向往,尽管他主张的这种不分人我、不别亲疏、没有差等的爱在专制等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仍不失为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社会蓝图。[1] 承认兼爱是在阶级社会里不能实现的社会理想,却不能否认其价值和意义,比如共产主义也是在阶级社会里不能实现的社会理想,但它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壮丽事业。当然兼爱不能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但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它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而在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2] 如果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能遵循‘兼相爱、交相利’的普遍伦理理则,世界将变得更加安宁、祥和与美好。 二、“尚贤”与“尚同”的政治道德理想 墨子认为,贤良之士是国家治理的根基,统治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聚集贤良之士。

墨家文化第二讲

墨家文化第二讲 1. 墨家后学的宇宙观 ①时间与空间:《经上》:久,弥异时。“久,时间。” 《经上》:宇,弥异所。“宇,空间。” 《经说上》:久,古今旦暮。 《经说上》:宇,东西南北。 ②物体与属性:《经上》:坚白不相外也。 《经说上》:异处不相盈。 ③丰富的辩证思想:A、同一性与差异性: 《经说上》:一名一实,重同也;不外于兼,体同也;俱处于室,合同也;有以同,类同也。 《经说上》:二必异,二也;不连属,不体也;不同所,不合也;不有同,不类也。 B、量的范畴:量的多少能影响到事物的质。 4、墨家后学的认识论 ①知识论:《经上》:“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经上》:“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认知过程)《经上》:“知:闻、说、亲。(知识的分类)。” 《经说上》:“行:所为不善名,行也。所为善名,巧也,若为盗。”(知与行的关系问题) 《经上》:“为:存、亡、易、荡、治、化。”(行为的内容有

六种:备城自保、求医除病、商品交换、削除干扰、政治统 一、利用自然变异。) ②真理观:《小取》:“明是非之分。”驳斥客观真理相对主义的观点。 5、墨家后学的道德观 ①兼爱学说的进一步发挥和论证: 《大取》:“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爱众众世与爱寡也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那种大爱无痕、大爱无疆、大爱无言的爱,正是我国古代墨家兼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②以利为义的集体功利主义:《经上》:“功,利民也。”《经说上》:“义: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 ③主张志功统一的社会道德观:“志,动机,功,效果。”《经说上》:“志功,正也。”动机好,效果也好叫“正”。 6、墨家后学的逻辑学(《墨经》六篇,分而论之,各有侧重,分而观之,体系秩然。《经上》、《经说上》专列概念,概念的定义及其说明。

墨家思想的核心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出自:《墨子》) 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其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在下列内容之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朴的自然宗教观,并把一切政治的,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纱加以合理化。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对于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使得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墨子死后,后期墨家分裂成许多派别,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墨经》为研读与发展思想的主要依据,基本上成两派一是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始得,而逻辑的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才能取得。 另外一派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治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淑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深深吸引了无数百姓与和识分子。也因为这个团体的切实践履态度,参加各

五、墨家文化

第五讲 墨学须知《经说上》《经说下》分析与评价1、《经说上》分析、评介 《墨经》的结构在中国古书中较特殊,主要在于《经上、下》、《经说上、下》 ①《经说上》概说: 《经说上》是解释《经上》的。[经]的任务是提出论点,考察问题的视点、角度等,文字简洁、凝炼,称为?经?名符其实。[说]则是或举证,或实事实例,或作出必不可少的展开。 ②《经说上》选析: 《经上》:?知,材也。? 《经说上》:?知材: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眼明)。?(知材:有智慧的人,所以能认识事物,并且必定能认识事物,好像眼睛看得雪亮)《经上》:?虑,求也。? 《经说上》:?虑: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斜视)。?(虑:思虑,是因为人们凭借认识有一种要求,但不一定要得到它,好像用眼斜视)《经上》:?知,接也。? 《经说上》:?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模拟)之,若见。?(知:知觉,是人们凭借认识接触外界事物后,而能懂得事物的形貌,好像眼睛看见了事物)

《经上》:?知,明也。? 《经说上》:?智:智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深刻、清楚),若明。?(聪智,是人们凭借认识对外界事物经过讨论选择后,而他们的认识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好像眼睛看得雪亮) 墨家把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类: 《经上》:?知,闻、说、亲。名、实、合、为。?(知识,分闻知、说知、亲知三个来源和名知、实知、合知、为知四种方法) 《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知:从传受得来的,是闻知; 超越方域由推论得来的,是说知;从自身观察得来的,是亲知。揭示?所以谓?的道理,是名知;揭示?所谓?的事物,是实知(具体知识);名知、实知互相配合的,是合知;把意志施于行动的,叫为知)《经说上》的说: 《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 《经说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故:小故,有了它,不必这样结果;没有它,必不这样结果。事物的一部分,就像有点但还没有成为线。大故,有它,必定这样结果;没有它,必不这样结果,好比眼睛看事物后成为视觉。) 《经说上》:阐述的?辩?的目标和功用: 《经说上》:彼:凡牛,枢非牛。两也,无以非也。

墨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

墨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内容摘要】孔子学院作为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其担负的重要使命就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困境,提出在中国文化传播中融入墨家思想,以助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困境。通过追溯墨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分析儒家思想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本文对作为中华文化重要部分的墨家文化的国际传播做了可行性分析,并以孔子学院为例,对墨家文化在中国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孔子学院;传统文化;墨家思想;国际传播 一、引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了以儒家为内核,道教、佛教等不同文化表现形态为补充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世界上不同种族、肤色和语言的人们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重要思想理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孔子学院既是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公共外交中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国外特别是西方有关中国形象的研究与其所处的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关于中国财富的种种传说和猜测,还是近代有关中国政治专制、经济停滞、社会无序、民族萎靡的论述,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他们以“本我”为核心的文化传统之上。近年来,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不仅为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系统、全面、客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也已经成为普通公众了解和认知中国的重要渠道和窗口。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它对于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出力与渗透力以及提升中国软实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而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对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不仅不比借鉴儒家学说的意义逊色,而且要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提出了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一般来讲,国外学者有关对中国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把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言人,把研究孔子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作为研究中国的切入点。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将在世界范围内以教授汉语言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组织命名为孔子学院。换句话说,孔子及其学说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牌。这个品牌所蕴含的潜在能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东亚地区发挥作用,至今仍是长盛不衰。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2012年5月,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国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利用孔子学院对外进行变相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输出。这种论调产生的原因有: 一方面是这些人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所以思想深处存在着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敌意和偏见; 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些人仍然利用冷战思维对中国进行攻击和围堵。实际上,孔子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

墨家思想

《墨攻》观后感 20104241牛大骏 看完墨攻后,我只能感慨一句,革离的命运是可悲的,墨家的思想的命运也是可悲的,不知编剧是有意还是碰巧,将片中代表墨家思想的主人公的名字起为“革离”,一个“革”字,带给了弱小王国能够苟延残喘的资本,给他们带去了革命与生机,但可悲的是下一个“离”字,在带给了他们暂时的安宁时,又不得不被迫离开。而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则最终决定了墨家思想的命运,便是被“隔离”。 墨家的思想,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下来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个字“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没有等级的、是广泛的爱,是对于所有人的爱,这种爱区分与儒家学说的有等级的爱,正如,片中革离没有杀那个挖隧道的奴隶一样,奴隶在墨家思想中也是值得去爱的,这在那种等级严明的封建主义社会中是很难见的到的。而墨家思想中的另两个字“非攻”则在当时更是难以实现,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打打杀杀,一刻也没有停歇过,而墨家为了实现自己的非攻理念,有着自己很完整的一套守城策略,而这似乎也是为了自己思想中的兼爱所必须,但就当时的大环境上来说,只有会在双方爆发战争中守城是远远不能够做到非攻的,片中我记得有一个人跟革离是这样说的“也许等到七国统一之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兼爱、非攻吧”但是实际上,真的等到七国统一后就能实现吗?历史告诉我们墨家的思想,真的是被“隔离“开来了。原因就在于他的的思想只能用于战争时期,在战争时期,他的守城策略可以帮助一方顺利的守住城池,但却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是阻止不了战争的爆发。而到了和平统一的时期,他的思想又不能很好的维护君主的统治,因此,他的思想就顺利成章的被“隔离”掉了。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讲,墨子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他的兼爱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公平、平等吗?而非攻更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世界和平”理论吗?所以也可能是墨子自身的思想太过于超前,以及不现实性,导致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不被接纳,但是对于现世的来说,他的思想及意义还是很值得去借鉴学习的。

墨家思想的核心

墨家思想的核心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出自:):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反对侵略战争。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掌握自然规律。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约以扩大生产。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其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在下列内容之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朴的自然宗教观,并把一切政治的,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纱加以合理化。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对于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使得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墨子死后,后期墨家分裂成许多派别,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墨经》为研读与发展思想的主要依据,基本上成两派一是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始得,而逻辑的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才能取得。 另外一派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治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淑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

高二语文之墨家文化(上)与《墨子》

传统文化经典——墨家文化(上)与《墨子》本讲目标 01墨子 02墨家 03《墨子》片段赏析 墨翟 先秦时代科学家 荀子与子明的围棋对决

墨子 姓名:墨翟(科圣) 所处时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国籍:宋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墨家学说和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的科学成就 主要科学成就见于《墨经》 包括:《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 (《大取》《小取》)

力学 光学 几何学 工程技术 数学 光学八条 二临鉴而立,景到,多而若少,说在寡区。 鉴位,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 鉴团景一。 景不徙,说在改为。 住景二,说在重。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迎日,说在抟。 景之小、大,说在地正、远近。 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 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景障内也。 景,日之光反烛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 景,木柂,景短大。木正,景长小。大小于木,则景大于木。非独小也,远近。 临,正鉴,景寡、貌能、白黑,远近柂正,异于光。鉴、景当俱就,远近去尒当俱,俱用北。鉴者之臭无数,而必过正。故同体处其体俱,然鉴分。

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中,而长其直也。 鉴,鉴者近,则所鉴大,景亦大;其远,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景过正,故招。 机关术·连弩车 备临以连弩之车,材大方一方一尺,长称城之薄厚。两轴三轮,轮居筐中,重下上筐。左右旁二植,左右有衡植,衡植左右皆圜内,内径四寸。左右缚弩皆于植,以弦钩弦,至于大弦。弩臂前后与筐齐,筐高八尺,弩轴去下筐三尺五寸。连弩机郭同铜,一石三十钧。引弦鹿长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钩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钩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横臂齐筐外,蚤尺五寸,有距,搏六寸,厚三寸,长如筐有仪,有诎胜,可上下,为武重一石,以材大围五寸。矢长十尺,以绳□□矢端,如如戈射,以磨■卷收。矢高弩臂三尺,用弩无数,出人六十枚,用小矢无留。十人主此车。 鲁班被拒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墨翟曾受学于儒家,但他特别反对儒家重礼厚葬的繁文缛节,以之为“靡财而贫民”,转而批判儒家。墨翟是学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家的思想家。 儒家植根于贵族文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比较重视传统、情感,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墨家主要植根于“农与工肆之人”,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 墨翟创立墨家学派,并使之与儒家对立,真正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人性不是先天形成的,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颜色的丝,即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不同的人性全是因为后天不同的环境与教育造就成的,而非先天有善恶之分、智愚差别,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墨翟这一思想较之孔子的人性论,在社会意义上显得进步多了,因为它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 墨翟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教育通过使天下人“知义”实现社会的完善,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受教育的。墨翟将对人的教育看成是“爱人”、“利人”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即“兼士”或“贤士”。关于兼士或贤士,墨翟提出三条具体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即知识技能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是为了使兼士投入社会实践,有兴利除害的实际能力;思维论辩的要求是为了使兼士向社会推行“兼爱”主张;道德的要求最为重要,使兼士懂得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贫富,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墨家的兼士和儒家的君子在外表和内质上有很大不同,表现了完全不同的人格追求,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平等理想。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墨翟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墨翟注意到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①政治和道德教育 主要是墨家的十大纲领,即“十论”:通过“兼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睦;通过“非攻”去除“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征战;通过“尚贤”破除世袭特权,实现贤人政治;通过“尚同”统一人们的视听言行;通过“节用”、“节葬”、“非乐”制止劳民耗材;通过“非命”鼓励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强不息;而“天志”、“明鬼”则表明天与神鬼通过惩恶赏善的意志力量,来约束下界的统治者谨慎行事。其中,“兼爱”是核心。 ②科学和技术教育 这是墨家教育内容中最有特色的方面,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实际本领。墨家在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及心理学等许多方面。 ③文史教育 墨翟不重视这部分教育内容。 ④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