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

一、基本知识1、手足口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最多见的为C0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皮疹多分布在四支的远端,如手指、足趾和掌而。另外还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伴有疼痛,患儿由于口腔疼痛,有时会拒绝进食,流口水。有些患者可能只有皮疹和口腔溃疡。在夏、秋季,如果儿童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给孩子的?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凡为3—6天,平衡4天,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上述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FI 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经口感染,;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儿童对各型病毒普遍易感,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

3.手足口病后果危机吗?

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危机的疾病,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包括儿童病例病情均较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 天就可以自愈。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还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活脑膜炎、脑炎等。

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出现高烧、激烈头痛、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预防措施:

1.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对于患儿家长而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齐卫生。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后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本病流行期间合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常通风,勤晒衣被。

中山幼儿园2024年4月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 一、基本知识1、手足口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最多见的为C0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皮疹多分布在四支的远端,如手指、足趾和掌而。另外还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伴有疼痛,患儿由于口腔疼痛,有时会拒绝进食,流口水。有些患者可能只有皮疹和口腔溃疡。在夏、秋季,如果儿童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给孩子的?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凡为3—6天,平衡4天,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上述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FI 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经口感染,;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儿童对各型病毒普遍易感,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 3.手足口病后果危机吗? 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危机的疾病,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包括儿童病例病情均较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 天就可以自愈。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还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活脑膜炎、脑炎等。 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出现高烧、激烈头痛、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预防措施:

1.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对于患儿家长而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齐卫生。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后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本病流行期间合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常通风,勤晒衣被。 中山幼儿园2024年4月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感染传染病。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流感: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水痘: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症状包括皮肤出现水泡、瘙痒、发热等。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部和足部出现疱疹等。 红眼病: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症状包括眼红、眼痛、流泪等。加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做好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的防控机制,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还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人口密度大,学生之间互动频繁,更容易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对学校常见传染病进行防治,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各不相同,如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们的传播。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保持教室等场所的清洁和通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接触患病者,如发现身边有人患病,应尽量避免接触。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患病,应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预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稿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流行的就是EV71病毒,但还没有发现此种病毒的变异。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也就是现在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桌椅板凳、门把手、扶手等而感染。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三、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五、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

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中医健康知识讲稿 一、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二、治疗方法 1. 中医防治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

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中医外治 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病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常见的病原体有肠道病毒A组(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肠道病毒B组和肠道病毒C组。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初期症状: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 2.皮疹: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等。 3.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排出,其他人吸入后感染。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接触后,通过口腔、眼部、鼻腔等粘膜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四、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保持距离,

避免接触其分泌物。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不洁食物,尽量吃熟食,多喝水,增加免疫力。 4.加强个人免疫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1.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可用漱口液,腹泻可用止泻药物。 2.休息和饮食调理: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适当饮食,多喝水,补充体力。 3.预防并发症:手足口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六、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居家隔离:患者在发病期及恢复期需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3.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要做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家庭成员的防护:家庭成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家居环境清洁。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期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计划 为提高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治疗知识,并学习如何诊断手足口病和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经研究决定于XX年4月# #日在# #村卫生室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特制订本计划。 一、目的:通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治疗知识,并学习如何诊断手足口病和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二、活动时间:xx年4月##日 三、活动地点:# #村卫生室 四、主讲人:# # # 五、活动内容: 1.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及消毒知识 六、评估:本次活动结束后第二天要立即对本次活动工作做出 总结,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以便以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 顺利开展和实施。 通知 各村民: 为提髙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

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治疗知识,并学习如何诊断手足口病和怎样对 # #村卫生室 xx年4月# #日 日常用品进行消毒等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化。 时间:xx年4月# #日 地点:# #村卫生室 讲座内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讲课人:# # # # # #村卫生室 xx年4月# #日 健康教育咨询活动记录表 负责人:# # # 填表时间:XX年4月# #日 填表人(签字):# # # # # #村卫生室 xx年4月# #日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总结 为提高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治疗知识,并学习如何诊断手足口病和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经研究决定于XX年4月# #日在# # #村卫生室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由医师李云给大家讲 课,同时免费发放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在本次健康教育讲座中,主要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和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并阐述了如何诊断手足口病和对手足口病的消毒知识等;本次讲座有20人参加,讲解完后,进行了现场问答,并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主讲人: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地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我们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幼儿园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幼儿活动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手足口病知识讲座

春季预防易发疾病的知识讲座 春季是各种流行疾病容易传播的季节,而学校又是人口比较集中,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教师预防传染病的意识,特为全校师生进行了有关春季流行性疾病预防的知识讲座。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大,故有人把它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这时是各医院门诊最忙碌的时节,据有关专家介绍鼻炎、流感、肺炎、麻疹等是发病较高的疾病,因此,要及时预防、早预防。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不少疾病与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一年四季都会遭遇呼吸道感染,但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 自我预防: ①多吃水果:食梨、甘蔗、萝卜、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可以对抗造成免疫细胞破坏和免疫功能降低的自由基。

②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它们有抗感染功效,并可减轻呼吸道充血和水肿。 ③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消灭病原体,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 ④充足睡眠:人在睡眠时,机体其他脏器处于休眠状态,而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白血球增多、肝脏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消灭。 二、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不但小年龄段的儿童易得此病,就是大年龄段孩子的得病人数也高于往年,这是一个值得家长注意的问题。“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感染和传播,由一种叫脑膜炎双球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可使患儿出现高热、头疼、精神减退,甚至出现喷射状呕吐、嗜睡、昏迷、抽风等症状,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险情况。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因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儿童受到感染后,一般会出现发热、咽疼等症状,随后身上就出现为数不等的斑点,有针尖大小的,也有绿豆、黄豆大小的,这些斑点融合成片状,形成出血点、出血斑、淤

普安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普安小学“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

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主讲人:石锦云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 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并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手足口病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 报告,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过该病发生,1983年4月至9月天津市出现手足口病的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在 夏秋季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1-5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肠道病毒71型早在1970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后,很快世界各地都有了关于71型病毒的流行报告。1998年我国也分裂到该病毒,这种病毒除侵袭婴幼儿外也可在较大儿童或成人中流行,病人有较重的临床症状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等。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约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3-5.

传播途径: 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分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 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平均4天。治疗期最短3天,长者8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控制措施: 家庭和托幼机构的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知识讲座总结4篇

手足口病知识讲座总结4篇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3-11月份多见,6-8月为高峰期。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成人。但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毛巾、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还能通过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特别在托幼机构及小学校容易引起大面积流行。为了让广大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区疾控中心统一部署,中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认真开展培训,具体情况总结如下:2017年3月28日分别对中心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管理所全体人员以及两个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培训,今年的培训是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之前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医务人员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认识,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注意,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培训人员根据手足口病防制要求,就手足口病的一般可疑症状,传播途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手足口病诊治和护理

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手足口病的报告作具体要求,一定要填写患儿的学校、班级、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指导群众和患者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常识作了进一步部署。还负责对辖区的小学校和幼托机构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并认真开展可疑病例的监测报告。对确诊的病例及时规范进行隔离治疗和疫点消毒工作。 会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综合考核,参加考核的医务人员共82人全部考核合格。通过这次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能提高对手足口病防治的意识,能够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的一般知识,为防治手足口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临床资料 2009年7月至12月临猗县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0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35例,并发心肌炎的5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发生在儿童中,尤其 是学龄前儿童。为提高幼儿园师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幼儿园邀请了专业医生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讲座中,医生首先介绍了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和流行趋势。手足口病 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粪-口途径传播,可以从患者的口水、食物、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播给别人。手足口病有时会和腮腺炎混淆,但二者症状不同,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和足的皮疹,腮 腺炎则表现为颌下腺肿胀。 然后,医生讲解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不分享餐具、清洁空气等,环境卫生包括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和消毒等,饮食卫生 包括将食物加热煮熟、不吃生的食物等。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辅助治疗,包括控制体温、保持口腔、手足干燥等。 其次,医生对手足口病的症状做了详细的讲解。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为发热、喉咙痛、口角干裂等,之后出现手、足、口腔黏膜等部位的

皮疹,皮疹在手心、脚底和口腔黏膜等处最为明显。 最后,医生重点讲解了在幼儿园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幼儿园是儿童集中的场所,幼儿园应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排查、隔离和治疗疑似病例。同时,幼儿园应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做好师生健康宣教和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本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为幼儿园师生提供了有益的健康教育,也增强了幼儿园的防控能力。幼儿园在平常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护、监测和管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第一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

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第二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5-7月份是发病高峰。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7、9、10型,B组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对婴幼儿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

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doc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014年度第一期) 小 屯 村 卫 生 室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本村居民生活健康水平,有效改善居民生活中不良习惯。根据县卫生局及镇卫生院指导和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工作情况,决定于2014年1月6日举办公共卫生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特制定本计划。 一、目的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让村居民了解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明确健康的行为。 二、活动时间;2014-5-2。下午14;00-15;30 三、活动地点;小屯村活动室 四、活动内容 通过现场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 五、评估 本次活动结束后,立即对本次活动工作做出总结。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以便以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小屯村卫生室 2014年4月29日

通知 为提高农村居民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基本掌握了个人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常用的消毒方法,婴幼儿5岁以下 传染病预防要点。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时间:2014年7月10日700-830 地点: 讲座内容:预防措施 授课人:赵立峰 参加人员:居民 小屯村卫生室 二0一四年五月二日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6、婴幼儿5岁以下 活动总评价; 参加讲座的居民了解了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个人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常用的消毒方法,婴幼儿5岁以下要点。 知晓率: 95% 满意率95% 负责人(签字):赵立峰填责人(签字)赵立峰 填表时间:2014 年 5 月 2 日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主讲人小屯村卫生室赵立峰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持家庭环境卫生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其他儿童 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措施 7.患儿增多时育和卫生部门 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肠道病毒EV71防控知识问答 问EV71感染性疾病 答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EV71病、病毒性咽峡炎EV71感染疾病。 问 答35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感染。不良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容易引发此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 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问容易发生 答49月份。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1群密切

2023年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精选7篇)

2023年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精选7篇) 2023年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篇1 什么叫传染病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类会传染的疾病,比如像肺结核、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像感染性腹泻、甲肝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手足口病、红眼病这些总是出现在我们周围的传染病。可能有些同学要问了,为什么某某同学得了水痘,得了腮腺炎呢,我却没有得。 那我告诉你们,得传染病需要三个条件: 很简单一是要有病菌存在,二是要有易感人群,三是两者之间有桥梁纽带(传播途径)。那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一些细菌病毒也冬眠结束,开始活跃起来,像手足口病、红眼病,特别是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由于我们在座的同学还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对病菌抵抗力没有大人那么好,因此对春季传染病往往是防不胜防。特别是这个呼吸道传染病,大家都知道这个呼吸道,它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它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菌通过飞沫,灰尘进入呼吸道引起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给他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肺结核、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这些呼吸道传染病是怎么传播给他人的呢? (1)飞沫传播:当学生或老师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据有些资料统计,人们在讲话,咳嗽时飞出来的唾液飞沫速度很快,每秒有16米,并且喷出来的唾液数量有几百个甚至几万个,打喷嚏更可怕,喷出来的飞沫,每秒40米。 (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这些脏物干燥后,病菌就夹在灰尘中随空气到处飞扬,结果被健康人吸入就会感染。 (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这些病菌就有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最新】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桂训长) 近期,我国又发生了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即手足病)至死的事件。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地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儿童和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和隔离治疗措施。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隔离措施;对于确诊且症状明显的患儿,应将其隔离留在家中,直至热度、皮疹消退,水疱、溃疡结痂后方可返校,以免引起大范围感染,一般隔离时间应为两周。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为7天。对患儿接触的一切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预防传染病讲座稿(实用13篇)

预防传染病讲座稿(实用13篇) 预防传染病讲座稿第1篇 一、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1、在公共场合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

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物体时,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颔下腺。腮腺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场活动记录表活动图片完整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场活动记录表活动图片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

通知 1——3年级各班级: 现在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流行时间段,为了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不让这种疾病在我校发现和发展,所以学校决定在3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时间,在四楼会议室召开低学段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所以请各班级按照要求组织好学生,积极参与本次疾病防控的讲座。 主讲人:张涛 音响负责:祝林涛 会场组织:张春华蔡小祥 孙桥镇小学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涛 近期,我国又发生了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即手足病)至死的事件。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地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