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

阅读训练栏目:

《论语》节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延伸训练: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谓好学也已同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

三、翻译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

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

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一、1.已矣了 2.女汝你 3.知智智慧

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

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4昧行5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案:

1.晚戏弄、开玩笑听说(讲得)好

2.B

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③迁:转移。

延伸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答案:

1. ①“蚤”同“早”②“亡”同“无”

2. ①哀痛到了极点②更③谁④过失,错误

3.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4. 不迁怒,不贰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孔丘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唯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记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个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

延伸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循规蹈.矩()浏览.()署.名()沉疴.()

2.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4.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5.文末“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

答案:

1.dǎo lǎn shǔ kē

2.循规蹈矩,唯师命是从,面对“压力”敢怒不敢言悲剧人物形象。

3.虚伪、欺世盗名、为个人利益不惜剽窃别人成果。

4.学术界存在的老师剽窃学生成果的丑陋事实。

5.辛辣地嘲讽了像孔丘这样的所谓权威、学术泰斗的虚伪、狡诈、不学无术、不知廉耻的令人憎恶的丑陋面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⑥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

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学生。善于辞令。《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注释、说明] 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说:通"悦",高兴,愉快。愠:恼恨,怨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网络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DOC)

第一部分 1、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一条过时的信息可能分文不值,甚至是企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造成严重后果,这说明信息具有( C )特征。 A、差异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其中不包含( B ): A、信息意识 B、信息心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能够依据图书馆中哪些极为平常、完全公开的图书资料,撰写出核专家都感到惊异的“制造核弹的方法”的报告,反映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 A、获取知识的捷径 B、科学研究的向导 C、终身教育的基础 D、创新知识的源泉 4、按照信息处理的级别来划分,可以将信息分为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信息,下面()是一次信息的别称。 A、灰色信息 B、原始信息 C、检索性信息 D、参考性信息 5、“便于保存传递、但需要借助阅读机阅读”是以感光材料记录文字及相关信息的()信息载体类型的特点。 A、印刷型 B、电子型 C、声像型 D、微缩型 6、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 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差异性、传递性、时效性、可转换性、共享性。 7、下列文献哪个是二次文献?( A ) A. 文摘 B. 会议文献 C. 辞典 D.百科全书 8、“文章草稿”、“私人笔记”及“会议记录”属于( A )。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国内统一刊号”(C )。 A. ISBN 7-04-014623-1 B. ISSN 0254-4164 C. CN 11-2127/TP D. 0254-4164/TP 10、根据国标GB/T 7714-2005规定,下面的横线上的信息是对( C )参考文献的著录条目描述。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1-12-19) [2002-04- 15]. http:∥www. ….htm. A、标准文献 B、期刊(杂志) C、电子文献 D、会议文献 11、根据国标GB/T 7714-2005规定,下面的横线上的信息是对( B )参考文献的著录条目描述。 昂温G,昂温P S .外国出版史[M]. 陈生铮,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1:15-20 A、期刊(J) B、图书 C、科技报告(R) D、会议文献(Z) 12、下面哪些资料属于三次信息?(ACFLOP) A、《200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B、美国《工程索引》 C、《新华字典》 D、《新华文摘》 E、《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图书征订目录》 F、《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G、《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H、《网络营销》 I、《NASA报告》。 J、《博士论文:论网络时代的商务模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目标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设计2.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殆(dài)论(lún)语说(yuè) 罔(wǎnɡ)好(hào)焉(yān) 惑(huò)逾矩(yújǔ)愠(yùn)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2)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3.作者名片 4.背景追溯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1.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2.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字、词、句,供学生探究。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疑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情报检索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 1. 刘志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l,17(3):24-26该参考文献的17(3):24-26的含义应该是: a.17卷3页24-26行 b. 17卷3页24-26行 c. 17卷3期24-26页 d. 17期3部分24-26页 2. ISSN0023-1231.是_____ a. 国际标准书号 b.国际标准刊号 c.图书分类号 d. 标准号 (国际标准书号:ISBN) 3. 查找某一年的新闻、事件、数据和统计资料,应该用___ __类参考工具书。 a.百科全书 b.手册 c.年鉴 d.统计资料 4. 在以下列出的搜索引擎中哪一种是专门搜索学协会数据库资源的搜索引擎? a. Google scholar b.Google book search c.Scirus d. Scitopia 5. 用google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网站内进行站内搜索应使用: a. link: b. related: c. site: d. info: 6. 在ELS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使用哪个符号表示精确检索: a. “” b.() c.[ ] d.{ } 7.可以检索color或者colour的最常用检索式是: a. 输入:color或者colour b. 输入:color and colour c. 输入:color*colour d.输入:colo?r 8. 我馆购买的下列名称的检索工具中,目前不能用来检索学位论文的是: a. CNKI b. 维普 c. Proquest d. 万方 9. 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询刊物《图书情报知识》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式为: a. K=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 b. K=数字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 c. K=数字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 d. K=数字图书馆*A=图书情报知识 10. 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 文总数得出的结果是: a.影响因子b.立即影响指数c.H指数d.Eigenfactor 11. 用IEEE检索系统检索computer programming方面的论文,限定computer和programming 词序一定但间隔至多不能超过2个单词,则检索式应该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6d2698640.html,puter 2w Programm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d2698640.html,puter NEAR/2 Programm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6d2698640.html,puter w2 Programming d. .Computer ONEAR/2 Programming 12.下面哪个出版社不是新成立的纯OA出版社?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1、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说()愠() 罔()殆()好()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孔子的一部书。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五经”是指。3.解释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 4.默写填空。 孔子强调学习和温习相结合的句子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三重境界的句子是:,。孔子强调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怎样向他人虚心求教:,。 5.翻译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7. 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 8.请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论语六则》的体会。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 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信息检索题目(含答案)

2013年(秋)《信息检索》练习 单选题(每题1分,共45题,45分) 1.计算机中使用的0与1的二进制代码是(C) A.自然信息 B.生物信息 C.机器信息 D.人类信息 2.以下(B)不是信息的基本要素。 A.载体 B.数据库 C.信源 D.信宿 3.国际标准书号中地区号为7,代表其是(B)出版的图书。 A.美国 B.中国大陆 C.俄语系国家 D.法语系 4.以下(D)不是信息的特征。 A.共享性 B.价值型 C.时效性 D.不可扩充性 5.(A)使用的是http协议。 A.WWW网络资源 B.FTP信息资源 C.TELNET信息资源 D.用户服务组资源 6.(B)使用的是ftp协议。 A.WWW网络资源 B.FTP信息资源 C.TELNET信息资源 D.用户服务组资源 7.分类法用(A)作为文献容标识和检索标识。 A.分类号 B.词语 C.阿拉伯数字 D.英文字母

8.主题法用(A)做描述文献主题的标识和检索标识。 正确答案:B A.分类号 B.词语 C.阿拉伯数字 D.英文字母 9.关键词语言属于(B) 正确答案:A A.自然语言 B.标题词语言 C.叙词语言 D.分类语言 10.以下族性检索功能最强的是(A) A.分类途径 B.文献名途径 C.著者途径 D.主题途径 11.(D)是从参考文献着手来查找文献的方法。 A.顺查法 B.倒查法 C.抽查法 D.追溯法 12.一个截词符代表多个字符指的是(D) 正确答案:C A.后截词 B.中截词 C.无限截词 D.有限截词 13.在布尔逻辑检索技术中,用(B)表示在检索结果中只需包含A或者B即可。正确答案:D A. A not B B. A and B C. A - B D. A or B 14.(B)之前,必须输入一个空格。 正确答案:C A.与运算 B.或运算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字词:说: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 (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字词:愠:(yùn)怨恨。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字词:以为:“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 (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字词: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殆:危险。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字词: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文:谥号,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译)子贡问(先生)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字词:耻:“以……为耻”,认为可耻、感到羞耻。是以:即“以是”的倒装,因此。 (译)先生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识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字词:识: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记”,读“zhì”。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厌:满足。诲(huì):教导。倦:厌倦,失去耐心。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译)先生说:“默默的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焉:“与之”。“在其中” (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而”的用法 1.表顺承: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表修饰:默而识之 1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完整版)文献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

文献信息检索 一、填空题 1、文献的级次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2、按内容可将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数据库类型分为:文献书目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 4、我国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三大类。 5、在实际检索中,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有:直查法、追溯法、工具法和综合法。 6、信息检索常用的方法有:引文追溯法、工具法和循环法。 7. 构成文献的三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8. 标准文献的主体是标准。 9. 期刊论文的文献出处包括期刊名称、年卷期和起止页码。 10. 所需信息被检出程度的信息量指标为查全率。 二、选择题 1.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 A ) A 载体 B 纸张 C 光盘 D 磁盘 2.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A ) A 期刊论文 B 百科全书 C 综述 D 文摘 3.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 D ) A 专利文献 B 学位论文 C 会议文献 D 目录 4.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 C ) A 标准文献 B 学位论文 C 综述 D 文摘 5. 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版物类型的选项有( C ) A 图书 B 学位论文 C 科技期刊 D 会议文献 6.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种文献类型的有( D ) A 报纸 B 图书 C 科技期刊 D 标准文献 7. 纸质信息源的载体是( D ) A 光盘 B 缩微平片 C 感光材料 D 纸张

8. 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文献是( B ) A 图书 B 报纸 C 期刊 D 会议文献 9. 使用分类语言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标引,主要是可以把( B )的信息集中在一起。 A 同一作者 B 同一学科 C 同一主题 D A+B+C 1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 A ) A 5大部分22个大类 B 5大部分26个大类 C 6大部分22个大类 D 6大部分26个大类 11.《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常用的分类法,要检索农业方面的图书,需要在( A )类目下查找。 A S类目 B Q类目 C T 类目 D R类目 12. 利用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 方法是( C ) A 倒查法 B 顺查法 C 引文追溯法 D 抽查法 13. 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目的或某一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称为( A ) A 数据库 B 记录 C 字段 D 文档 14. 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 B ) A 检索与利用 B 存储与检索 C 存储与利用 D 检索与报道 15. 狭义的专利文献是指( C ) A 专利公报 B 专利目录 C 专利说明书 D 专利索引 三、判断题 1.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维纳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 × ) 2. 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手段。(×)----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用于检索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知识门类的学科体系的逻辑次序进行分类。(√)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 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4、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就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元方这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已经走了。”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人教版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易错题集锦(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NO3-CO32-SO4 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 一、填充: 1.《论语》是()家经典之一,是()及其再传弟子关于()言行的记录。 2.孔子,名(),字(),()末期()家、()家、()家,()家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子曰:“学而时习 ..乎?”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时:习:说:愠: 而:君子: 2.子曰:“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 故:而:知:为: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而: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乐: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必:其:从: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有:或:耳:逾:矩: 三、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 通 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 通 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____ 通 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 四、“而”的用法,有表顺接,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递进等用法,试将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归类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表顺接:_________________ (2)表转折: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回答问题 1.《<论语>六则》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哪些?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2.孔子认为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 3.文中那些语句已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请写出三条成语来。并用其中一条成语造个句子。 4.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100题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100题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理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电子;也可分质子、中子、电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另寸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混合物。 1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 g、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 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 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 +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文献检索试题和答案

文献检索课习题卷答案 文传系新闻2班 谢舜珠一、不定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少选多选均不给分) 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那个科学家提出来的(D.申农)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信息、物质、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3.以下属于一次信息资源的是:( B.学位论文) 4. 属于一次信息资源的有(A 会议记录 B 专著 C 专利说明书 D 研究报告) 5. 关于文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 )。 A 文献记录的是显性知识 B 检索工具书都属于二次文献 C 文献可以没有载体 D 文献记录的是隐性知识 6. 关于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私人笔记属于零次文献 B 学位论文属于一次文献C 百科全书属于三次文献) 7. 关于信息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信息资源同时只能被一个使用者所利用 B. 信息资源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 C.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资源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时效性 D. 信息资源的扩散速度与传递技术的发展成正比 8.推广优秀职员的营销经验使公司业绩大提高,职员经验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C.共享性)

9.关于信息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形态)10.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 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 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 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 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永远存在 1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 C.信息能力) 12.关于检索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属于体系分类语言) 13.图书的外部特征有( A、著者B、价格C、书名D、出版社) 14.以下检索途径,哪些是反映信息外部特征的(A 题名途径 B 著者途径 C 代码途径) 1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A. 5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 16.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下列分类号排序正确的是(C F123、F123.1、F13 )17.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分类号为(A I247.5) 18.根据《中图法》的分类标准,鲁迅《朝花夕拾》的分类号是(B. I210.4 )19.巴金长篇小说《家》的分类号为( A I247.5 ) 20.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叫(A.追溯法)。 21.利用选定的检索工具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直到查到所需文献为止的检索方法是( B. 倒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