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元时期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兴盛
解码宋元时期的泉州古港

要 的 经 济 基 地 , 较 之 靠 近 京 城 临 安 ( 杭 州 )的 明 州港 ,更 能 避开 金 兵 南 今
刺桐 港与 “ 上 丝绸之 路” 海
刺 桐 港 与 “ 上 丝 绸 之 路 ” 有 着 海 万 缕 千丝 的联 系 ,共 同走 过 了 繁 荣 与
兴 衰 的 千年 历 程 。
宋 元 时 期 , “ 上 丝 绸 之 路 ” 全 海
面 繁 荣 ,盛 况 空 前 ,航 线 不 再 是 单 向 孤 立 ,而 是 多 向 互 动 ,往 来 频 繁 的 海
由 隋唐 到 五 代 ,尤 其 从 唐 代 开 始 ,
“ 上 丝 绸 之 路 ”不 断 拓 展 ,进 入 了发 海 展 时 期 ,逐 步 取 代 “ 上 丝 绸 之 路 ” 陆 ,
与 古 代 的 泉 州 港 真 正 能 够 挂 上 钩 、并 结 下 千年 渊 缘 的 是 “ 桐 港 ” 因为 历 刺 。 史 上 的泉 州 城 又 称为 “ 桐 城 ” 刺 ,泉 州
港 又称 为 刺 桐 港 。
成 为华夏 对外商 贸交 流 的重要 通道 。
这 一 时期 ,促 进 “ 上 丝 绸 之 路 ”快 海 速 发 展 的 主 要 因 素 有 三 个 :一 是 从 隋 代 到 唐代 ,华 夏 经 济 繁荣 ,实 力 强 盛 , 造 船 业 发 达 ,为 “ 上 丝 绸 之 路 ” 提 海
上 网 络 。此 时 , 中 国 出 口的 商 品 除 丝
绸 之 外 ,瓷 器 更 是 大 宗 出 口 ,风 靡 海 外 ,因 而 “ 上 丝 绸 之 路 ” 又 被称 作 海 “ 上丝瓷之路 ” 海 。宋 元 时 期 “ 上 丝 海
略论市舶司制度及其对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之影响

宋元 时期 , 随着 东西方 世界 格局 的变 化 , 航 海技 术 的突破 和经 济 贸易 空前 诉 求 使海 上 丝绸 之 路 达 到
鼎盛 。而 泉州 , 作 为古 代海 上丝 绸之 路兴 衰 的代 名 词之一 , 在 宋 元 时期 海 外 交通 贸 易也 一 度发 展 至 鼎盛
之态 , 在海 丝之路 上描 下浓 墨重 彩 。宋 元 时期 泉州 的市舶 司制 度 , 伴 随 了泉 州港 海 外 贸易 繁荣 、 鼎盛 、 衰 退三 个 阶段 , 对 泉州 的海外 贸易 发展 产 生 了重 要 的影 响 。本 文拟 就 市 舶 司制 度 及 其 对 泉 州 海 上 贸易 的
中图分类号 - 0 2 —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2 2 4 ( 2 0 1 6 ) 0 5 — 0 0 3 5 — 0 5
作者简介 : 黄晖菲( 1 9 8 4 一) , 女, 福 建南安人 , 馆员 , 硕士 , 主要 从 事 民 间 信 仰 、 社 会 宗族 的研 究 。
影 响 进行一 个较 为系统 的梳 理 , 以求教 于 方家 。
一
、
市 舶 司制 度
我 国市舶 司制度始 于唐 代 , 唐 开元 二 年 ( 7 1 4年) 在 广州 设立 市舶 使 , 《 旧唐 书 》 卷八《 玄宗 纪 》 载: “ ( 开
元 二 年十月 乙丑 ) 时右威 卫 中郎将 周庆 立为 安南 市舶 使 , 与 波斯 僧广 造 奇 器 , 将 以 内进 … …” 。宋 开宝 四
刑部 言 , 商贾 许 由海道 往外 蕃兴 贩 , 并 人 船 物货 名 数 , 所诣去处 , 申所 在 州 , 仍 召 本 土 有 力 户 三人 委 保, 不 得夹带 兵器 , 若 违禁 以堪充 造军器 物 , 并不 越过 所禁 地 分 , 州 为验 实 , 牒送 原 发 舶州 置 簿 抄上 , 仍 给
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全文

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全文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之一,其繁荣与辐射的地区之广,影响力巨大。
泉州自唐代已经开始有对外贸易,到了宋代更加繁荣发展。
宋徽宗时期,泉州海域的商船络绎不绝,锦绣云莲、香舫、蜃船等各种各样的商船往来于海上。
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即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二是内销海外,即将中国产品运往海外。
对外贸易方面,泉州与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最重要的贸易对象是南洋地区的各个国家,如食蕨、高丽、日本、东南亚诸国等。
南洋诸国以椰树碱、珍珠、黄金等产品,与泉州进行交换。
此外,泉州还与印度、阿拉伯、波斯、埃及等国家也保持了一定的贸易往来。
泉州商人通过自己的船只在海上航行,积极开展贸易活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内销海外方面,泉州通过贸易将众多中国特产运销到海外各地。
宋代泉州的陶瓷、丝绸、盐、茶叶等都非常有名,这些产品在海外市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宋代泉州的陶瓷制品以青瓷最为有名,外销地遍及东南亚、南洋、日本等地。
宋代泉州的丝绸品质优良,泉州丝绸在国内外市场都非常有竞争力。
此外,泉州的盐业也十分发达,泉州盐的品质极高,远销到日本、东南亚等地。
茶叶也是泉州的特产之一,宋代泉州的浓香型茶叶非常受欢迎,远销海外。
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之所以繁荣发展,得益于泉州港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策略。
泉州港地处闽江河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水运资源。
同时,宋代泉州城市发展迅速,泉州商人擅长海上贸易,善于经营,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泉州港在宋代的繁荣发展也得益于中央政府的支持。
宋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积极鼓励和保护海上商业活动。
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贸易法律法规,确保了海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府还对泉州进行了相应的税收政策和市场监管,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荣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泉州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荣。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海外贸易方面。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宋代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商业活动更为繁荣。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福州等港口城市的海上贸易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成为当时全球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其中,广州港的贸易额占当时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宋代海上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涵盖了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金银、药材、香料、珠宝等多种商品。
其中,丝绸和瓷器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商品,而金银、香料、珠宝等是主要进口商品。
三、商人和船队的数量不断增加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也带动了商人和船队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船队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这些商人和船队不仅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为宋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海上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宋代海上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涵盖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扩展至欧洲。
其中,与东南亚的贸易最为频繁,而与中东和非洲的贸易则主要以进口为主。
那么,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治稳定保证了商人和船队的安全,经济繁荣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二、海上交通的便利宋代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完善的船只和航线,还有发达的港口和码头。
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三、商人的智慧和勇气宋代商人在海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具备商业智慧和经营能力,还有勇气和冒险精神。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总之,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宋元时期福建医药对外贸易探析

宋元时期福建医药对外贸易探析摘要: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
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将会相得益彰,更好地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在我国宋元时期的中外药物交流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对其深入分析和探讨,对我国尤其是福建地区今天的对外贸易发展将不无裨益。
关键词:宋元时期福建医药交流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94-03宋元时期福建地区繁荣鼎盛的海外交通贸易的大环境,为中外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这一时期经泉州港开展的交流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农医天算等中国传统实用科学的交往,更多的是以丝绸、陶瓷、药材等为代表的货物贸易。
这里,仅以医药为对象,来分析福建宋元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福建泉州港中外药物交流的兴盛泉州港中外药物交流的兴盛,不仅体现在交流时间、形式、地区和数量等形式要素,而且突出表现在交流内容这一实质要素方面。
1.交流时间长、形式全。
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成为中外药物交流的重要港口,当时穆斯林商人已通过海路,将香料等物运来我国,同时把肉桂、大黄等药材运往阿拉伯地区(伯纳·路易著,马肇椿等译:历史上的阿拉伯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96。
)。
五代时,许多外来药物经泉州港输入我国,我们从五代割据福建的地方政府向中原朝廷所进贡品可见一斑(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闽一·太祖世家”;卷九十二“闽三·景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3:1313;1341。
)。
在入宋至元的400多年里,泉州港中外药物交流几乎得到不间断的持续发展,并在宋末至元达到历史的鼎盛。
在交流形式上,既有官方参与,又有民间往来。
官方交流大体可分为“朝贡”、“赐与”和博买两种基本形式,如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佛齐(今苏门答腊)经泉州港入贡檀香一万九千三十五斤,……胡椒一万七百五十七斤(脱脱等,《宋史·外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元丰二年(1079年)应高丽(今朝鲜半岛)国王之请,宋政府曾“赐药一百品”以及牛黄、龙脑、朱砂、麝香、杏仁煮法酒等若干(郑麟趾,《高丽史》卷九,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一五九册第202页,齐鲁书社版。
泉州闽南文化论文

泉州闽南文化论文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泉州是闽南文化的聚集地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泉州闽南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泉州闽南文化论文篇1浅析闽南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泉州回族祭祖习俗摘要: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民风古朴淳厚。
泉州百崎郭氏、陈埭丁氏独特的宗祠祭祖习俗是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回族习俗之一,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体现了闽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
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也是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一个平台,具有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关键词:闽南文化;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传承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于2007年6月9日正式批准在福建泉州、漳州、厦门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闽南文化是指由闽南人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
而具有泉州区域特色的回族习俗,则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不仅是一种民间文化自我传承的产物,更是一个民族自由表达情感、展现独特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一种行为方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习俗。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泉州回族有63397人,主要姓氏为丁、郭、夏、蒲、金、马、葛等。
目前泉州市有1个回族乡30个回族村(社区),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
由于泉州回族居住分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少回族村(社区)的生活习俗,已经和闽南地区的汉族习俗融为一体了。
但在泉州回族的两大聚居区,一些回族的生活习俗仍然保留着,这两大聚居区是惠安县百崎回族乡(现为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及晋江市陈埭镇。
陈埭镇有7个回族行政村,丁氏回族人口达到2万余人,人称“陈埭万人丁”。
宋元时期的超级大港——港口史海拾零之泉州港(三)
仓 储 市贸和 疏 运条 件 等 3个 方 面 可予 以佐 证 。
由 于 “ 山 面 江 ”“ 烟 辐 辏 ” 枕 人 ,自宋 代 起 就 因 海 上 交
通 贸 易的繁 荣而 吸 引众 多阿拉 伯人 聚 居 于此 。元 初
l 内外 港 区 结 合 。 局 宏 大 格
执 掌 市舶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蒲寿 庚 建 “ 望云 楼” 于此 , 以望得 海 内外 “
货 物 、 贾旅 客 汇 聚在 刺 桐 港 , 没有 发 生压船 、 商 却 压 梧 宅 、 屿 、 湖 、 海 、 宁和 围头等 8个子 港 区。 乌 石 安 永 货 、 港 的情 况 , 能不 说 是 一 个奇 迹 。从 港 口运 作 子港 区之 间相 互联 系 紧密 , 上往 来便 捷 , 压 不 水 可为 海 内
据 史料 记 载 。 自从 隋唐 到五 代 , 海上 丝 绸之 路” 之 舶 出入 ” 就是 因袭 波 斯 商人 的 习俗 。可见 当时法 “ ,
逐 渐 替代 “ 陆上 丝绸之 路 ” , 州便 日益 兴 起 。唐 石 港 区地 位 之 显 。 上 交 通 之 盛 1 后 泉 海 开元 六年 ( 元 7 8年 ) “ 公 1 , 州治”由 南安 市 的丰 州镇
进 , 模 、 施 和能 力 已达 到相 当 高的水 平 。 实上 , 规 设 事
泉州市历史考点
泉州历史考点1.秦汉时期,泉州隶属哪一郡(国)管辖?秦朝,泉州属闽中郡(郡治在今福州)管辖。
秦末闽越首领元诸参加反秦起义,又助刘邦灭楚,汉初被封为闽越王,辖地改称闽越国,泉州属于闽越国管辖。
汉武帝废封国,闽越国改为会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绍兴),泉州改属会稽郡,与中原联系日渐密切。
2.中原汉人南迁,对古泉州的开发产生了什么作用?泉州最早的居民是闽越族。
东汉末到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破坏,南方相对安定,海上交通发达。
中原汉人通过陆、海两路进入泉州,带来铁农具、牛耕、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开发晋江流域。
今南安丰州及晋江下游的广阔平原地带,逐渐成为物产富庶、人烟稠密之区。
3.你知道“鲤城”、“温陵”、“刺桐”、“清源”、“泉南”等古代泉州美称的来历吗?①鲤城:五代时,泉州城扩建,站在清源山顶,南望扩建后的泉州城,形似鲤鱼,头东尾西,故称“鲤城”。
②刺桐:唐中后期,泉州遍城栽种海外传入的刺桐树,故称“刺桐城”。
③温陵:泉州气候温暖,丘陵起伏,故称“温陵”。
④清源:泉州城北有清源山,五代泉州改制为清源军(军是地方行政单位),故称“清源”。
⑤泉南:泉州因在古泉州(今福州)之南,故称“泉南”。
4.指出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盛情况。
此后,泉州海外交通贸易逐渐衰弱的原因有哪些?①宋代,泉州有发达的造船业。
泉州与8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外贸易关系,泉州港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在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南宋古船,反映了宋代泉州港对外贸易的繁荣。
②北宋政府在泉州正式设立市舶司。
宋元时期,泉州市舶司设在府治南水仙门(今泉州市区中山路求水门巷)内,现在附近还有市舶司的水关遗址。
③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④南宋以后,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元朝初年,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游历泉州,认为泉州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港口之一(另一港口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⑤泉州市区南门聚宝街是宋元时期中外商人集市贸易的地方,这里汇聚了中外的奇珍异宝。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一、引言泉州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沿海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并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本文将对泉州市的发展历史、经济特色、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发展历史泉州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对外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泉州港口的贸易活动达到顶峰,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如今,泉州市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三、经济特色泉州市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制造业方面,泉州市以纺织、鞋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产业。
其中,泉州的纺织业发达,以纺织服装为主要产品,对外出口量居福建省之首。
鞋业方面,泉州市是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鞋业企业和著名品牌。
陶瓷业方面,泉州市的陶瓷产业也非常发达,产品质量优良,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服务业方面,泉州市以旅游业、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为主。
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自然景点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物流业方面,泉州市的港口和航空运输设施发达,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金融保险业方面,泉州市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城市规划泉州市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绿色生态环境。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泉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
同时,泉州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了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另外,泉州市还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泉州市还注重城市交通的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作者:晟楠\摘编来源:《阅读(高年级)》2021年第10期泉州是福建省地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写满海洋记忆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历史。
泉州海域位于东海和南海的交界地带,海岸线全长达500多公里,沿海分布有多处天然深水良港,具有优越的航运条件。
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港口城市,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
多元、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的传统与特质,也是激发爱拼敢赢、开拓进取的泉州人书写历史、缔造今日、开创未来的精神源泉。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的泉州泉州古称“刺桐”,建于唐代,此后经宋、元、明、清,城市不断修缮、扩展。
城内及附属区域埋藏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包括城防设施、街道官署、寺院等等。
宋元时期,这里多元文化交流荟萃、和谐共生,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港口城市。
如今,在泉州留下的相关遗存有港口、市舶司、瓷窑、瓷器等与远洋贸易相关的遗迹遗物,还有因对外交往、交流留下的文化遗存,其代表就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设施,它们反映出泉州一度汇集、融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
现今所揭示的泉州的22处古迹及其相关环境,从整体上构成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代表遗址,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承载着关键价值特征的22处遗产要素及其关联环境,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各具特色的古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该遗产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元时期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兴盛
泉州在世界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占据着举重若轻的一页,其在中世纪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对外贸易交流港口。
早在南朝时期(公元 6 世纪)泉州港便有大船与南洋通商往来的记载。
随着人口的逐渐向南越迁徙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泉州的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影响力在唐朝有了较大的提升。
泉州港在宋元时期翻开了它在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逾趋繁荣,尤其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臻于鼎盛,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时人说,这里“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绵于是乎集” 。
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于公元1291年冬来到泉州,他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支集这里。
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摩洛哥旅行家伊宾•拔都他也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经海路来到泉州,
他说:“余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数。
”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然而面对这段辉煌的历史,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宋元时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兴盛的表现以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它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为开发、振兴泉州港,贯彻泉州市政府打造“亿吨大港” 的方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宋元时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兴盛的表现宋元时期,泉州港内“风墙鳞集” ,
云帆遮天,海舶穿梭奔忙,城南
频江码头,昼夜不停装货卸货,市场上终日熙熙攘攘,当时泉州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出名,它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贸易港口,在世界贸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见当时泉州港的对外贸易是十分兴盛的,主要表现在:
(一)和泉州贸易往来的国家越来越多
宋元之际,泉州港海外交通的发达冠全国之首。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云:若欲船泛外国买卖,自泉州便可以出洋。
(二)宋元时期泉州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枢纽
出口:根据《诸蕃志》的统计,宋元二代泉州港的海销产品非常丰富,包括陶瓷器、丝绸、绢帛、铜、铁、铅、锡、金、银、钱币、铁器、漆器、糖、酒、茶叶、朱砂、樟脑、荔枝等六十多种,其中以丝织品和瓷器为主要输出物品。
进口:宋元时期,从泉州港进口的商品逐渐增多,这些货物刚幵始时多数是供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如《诸蕃志》中统计有:乳香、珠贝、玳瑁、犀角、象牙、珍珠、玛瑙等。
但是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生产和生活资料源源而来,如:棉花、贝纱、吉贝布、人参、胡椒、豆蔻、椰子、白砂糖、波罗蜜等。
二、宋元时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泉州港在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这从它在对外贸易兴
盛的表现就可以清楚的知道。
从南宋至元代中叶,泉州港就执全国海外交通贸易之首达百年之久,这个奇迹的出现是有许多原因的:
(一)泉州内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其对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优势
位于中国福建的泉州是古代著名的港口,它倚山面海、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坐落于晋江下游北岸,东临大海,与台湾仅一水相隔。
泉州湾海岸线曲折漫长,不淤不冻,海域辽阔,水道深邃。
(二)泉州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宋廷南迁,加速了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崛起
一个贸易港口的兴盛,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政局作后盾。
社会安定,生产才会
有保障,才能提供对外贸易丰足的物质资源,才能为中外商旅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在泉州的历史上,几乎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战争破坏, 社会安定,民风纯朴。
自西晋末年到元代这几百年间,是我国战争多发期,战争多发生在北方中原地区。
因此受到了统治者的特别重视,就这样泉州在南宋后期扶摇直上,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三)宋元政府实行对外幵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使泉州海外交
通臻于鼎盛
宋元统治者从唐、五代政府对外贸易获得巨额财政收入的事实中意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并逐步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其发展对外贸易。
北宋元佑二年,朝廷接受户部尚书李常建议“诏泉增置市舶司”在泉州设立了市舶提举司作为管理泉州港对外贸易的机构。
市舶司设立后,泉州港正式成为对外幵放的港口,除了建立市舶司外,朝廷还鼓励放洋招商“知泉州连南夫奏请市舶纲首能
招诱舶舟,抽解货物累价及无万贯、十万
元朝统治时,在继续坚持宋朝的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与宋元时期所采取的开放政策是分不开的。
(四)泉州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高超,为从事对外贸易提供了保证
《三朝北盟会编》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当时福建沿海的四个州、军都有造船场,但泉州的造船业更为发达。
泉州造的船船身狭长、尖底、多桅杆、多隔仓、能载重、经风浪、速度快,很适合用于远洋航行。
(五)泉州当地物产丰富,拥有享誉遐迩的名牌产品,为泉州港对外贸易繁荣
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宋元时期泉州社会安定,农业、手工业在安定的环境中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为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不仅泉州本地的物产丰富,邻省、腹地的许多产品如浙江的青瓷、四川的绫丝和药材等都源源不断地运到泉州来转口外销,这一切都为泉州港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振兴、建设新的泉州港势在
必行,我们必须以史为鉴,以史为尺,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加快泉州建设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开俊等翻译. 马可波罗游记[M]. 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 年版,第 2 卷第82 章.
[2]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辅仁大学1930年版)[M].中华书局.
[3]吴澄. 吴文正公集(卷二十八),送姜晏卿赴泉州路录事序[M]. 文
渊阁四库全书本,第十三页
[4] 徐哓望主编. 福建通史第三卷宋元[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版.
[5]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历史研究会编. 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选[M].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