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739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ft,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ft/红遍,层林/尽染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二、文本阅读分层训练(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 1—4 题。

看万ft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

“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答: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答:(二)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 1—3 题。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劳亭①歌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

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五章:五首诗。

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

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

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

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2.以景结情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试比较这首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景结情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①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③抗疏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信宿:再宿。

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题第1课《沁园春长沙》习题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题第1课《沁园春长沙》习题训练

1 沁园春·长沙湖南炎陵一中1.选出加点字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百舸.(ɡě)携.来(xié)沧.茫(cānɡ)B.湘.江(xiānɡ)漫.江(màn)竟.自由(jìnɡ)C.怅.寥廓(chànɡ)峥.嵘(zhēnɡ)挥斥.(chì)D.方遒.(qiú)万户侯.(hóu)浪.遏飞舟(jié)答案:C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其中押韵的字是( )。

A.秋染透由B.头染透由C.秋头流由D.秋头染流答案:C3.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答案:D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答案:D5.默写填空。

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6.《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1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1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同步训练(含解析)

1*沁园春长沙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湘.江/镶.嵌染.色/点燃.飞翔./享.受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峥.嵘/征.兆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D.舟.船/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项,分别读xiāng/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

B项,分别读fú/fú,kuò/kuò,zhēng/zhēng。

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

D项,分别读zhōu/zhōu,qiú/qiú,è/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轻歌慢舞丰功伟绩变本加厉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融会贯通志大才疏C.百舸争流挥斥方遒待价而沽虎视眈眈D.鱼翔浅底层林尽染篷荜生辉流言蜚语项,“轻歌慢舞”的“慢”应写作“曼”;B项,“苍海桑田”的“苍”应写作“沧”;D项,“篷荜生辉”的“篷”应写作“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老人积极参与活动。

B.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C.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添枝加叶....。

D.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特指年轻人,此处对象用错。

C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应改为“增砖添瓦”。

D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1《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沉浮.(fú)遒劲.(jìn)萧.瑟(xiāo) 橘.子洲(jú)B.峥.嵘(zhēng) 磅礴.(bó)愁.怅(chóu) 沁.园春(qìn)C.沧.茫(cāng) 遏.制(è)逶.迤(wěi) 岁月稠.(chóu)D.百舸.(gě) 碣.石(jié)寥廓.(kuò) 竞.自由(jì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遍布) 怅.寥廓(惆怅) 谁主.沉浮(主宰)B.峥嵘..方遒(纵放、奔放) ..岁月(不平凡) 鹰击.长空(搏击) 挥斥C.百舸.争流(船只) 万类霜天..(冬天) 中流击水..(游泳)D.风华..意气(同学们) ..正茂(青春年华)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 书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①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②,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③,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

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④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同步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同步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chì) 遒劲(qiú) 橘子洲(jú)B.逶迤(yí) 看守(kàn) 沁园春(qìn)C.磅礴(pánɡ) 中肯(zhōnɡ) 怅寥廓(chànɡ)D.遏止(è) 当初(dànɡ) 岁月稠(chóu)【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第一篇课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敢于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阙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下阙回忆往昔青年革命岁月,表现诗人毛泽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设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有志青年。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单元,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丰富的感情。

通过诗歌的语言,体会、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与意境,领悟诗的主旨。

教学工具这篇课文同时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堂“正式”的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的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课,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初中时,学生学过《沁园春雪》,所以对作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对毛泽东的诗词名句耳熟能详,且有一定的认知。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基础较好,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有部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善于表现自己。

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体验成就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读带悟,领会诗境诗意。

2.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悟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和爱国热情。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2.“记”领起的下文是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2,写出与“秦皇汉武”相关的历史事件:1、与秦皇相关的:2、与汉武相关的:3,下面对《采桑子•重阳》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战地黄花分外香”,写绽黄吐芳的菊花在炮火纷飞的战地依然挺立开放,使诗人觉得它们格外芬芳美丽。

B、“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事实;“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秋风比春光更美,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与春和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使他更喜欢劲厉。

C、“寥廓”,指天地这样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万里霜”,指大地一片茫茫霜雪。

作者将秋天写得这样广阔,表明了诗人胸怀的博大无私。

D、作者在本词中把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鲜明爽朗;对自然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

整首词气度恢弘,毫无肃杀之气。

4,阅读下面词段,回答后面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把它正确端正地抄写在下面。

2、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是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找出文中概写静景、动景的词语,说说其表现的意境。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5、在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观?为何选取这些景观?5,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

“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答:。

6,分别写出两首词的中心句。

1、《沁园春•雪》的中心句: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中心句:7,下列字词音义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róng)携(xiē)浪遏(è)飞舟C、漫江(满)寥廓(liáokuò)挥斥(斥责)方遒D、上阕(qùe)惆怅(chóuchàng)百侣(lǚ)8,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

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说说上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

3、怎样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0,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温柔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乙:沁园春·雪1936年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试比较两首词在写作上的相同点。

答:。

2.试比较两首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答:。

3.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

答:。

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12,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根据语境,“漫道”的意思是()A、漫长的道路B、满路C、莫道、别说D、慢慢地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西风”“雁”“叫”“霜”“月”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叫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C、“马蹄声碎”的“碎”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的“咽”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资条件的恶劣。

D、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凄清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E、“雄关”的意思是雄伟的关隘,此处指娄山关;“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般坚固。

作者此句意在说明前进的道路困难而曲折。

1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采桑子”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重阳”是词的标题,它们揭示词的主要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沁园春•长沙》属中调,《采桑子•重阳》属小令。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属现代诗歌。

14,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15,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答案1, 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 1、与秦皇相关的: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

2、与汉武相关的:平定匈奴、出使西域等。

3, C4,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把它正确端正地抄写在下面。

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是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找出文中概写静景、动景的词语,说说其表现的意境。

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雄伟,格调非凡。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答:“望”字。

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观?为何选取这些景观?答:“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极写地域的辽阔。

5, 1.满江秋天 2.看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6, 1、《沁园春•雪》的中心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中心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 A8, 1.A 2.D9, 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2、说说上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

答:“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广阔无垠的天地,再一次将心事通连于广漠的玉宇。

“我”思虑遥远,感慨万端,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3、怎样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答:这些词句音调铿锵,节奏短促,感情越来越激越,气势愈来愈磅礴。

“我”的性格风貌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实现。

其不受羁勒、雄视古今、风流机智的耀眼光华跃现于前!10, 1.a.写美景,抒豪情上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半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

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

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

c.语言极富表现力2.同:写壮景写得雄奇伟丽,异:北国、湖南/冬景秋景3.甲诗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