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分析

合集下载

精神科护理学大纲2

精神科护理学大纲2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精神护理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护理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保持精神健康和防止精神疾病的一门科学。

它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即以护理学的理论原则为基础,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病人,促进全人类的身心健康。

精神护理不仅与精神病学和护理学有关,还广泛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以及相关的伦理、宗教和法学等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医院、社区和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包括护士自身心理)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精神活动的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并能应用护理程序,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病人的个体、家庭、社区及社会情况,运用治疗性关系和治疗性技术,对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以帮助病人形成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增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达到促进社会、社区及个体的精神状况至最佳境界的目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精神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基本工作方法。

2.了解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理解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常见精神障碍者的治疗及护理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能够识辩不同精神障碍的症状。

2.掌握精神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3.掌握精神科整体护理内容,为病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4.能够在医院、家庭及社区进行精神卫生宣教。

5.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个体的正常和异常的精神活动。

6.能够用英文表述精神护理内容,读懂英文版精神护理书籍并能够通过国外(用英文)护士考试(精神护理部分)。

(三)态度培养目标1.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并关爱精神障碍病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3.热爱精神护理事业,为全人类的精神健康做贡献。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学时安排五、说明(一)本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本大纲适用于五年一贯制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精神科护理学Psychiatric Nursing课程代码:26410171学分:2学时:3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等适用专业:护理专业教材:《精神科护理学》;刘哲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第3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以及与其他临床学科关系较密切的一门科学。

通过学习,使本科护理系学生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精神活动和躯体状况的影响,并使他们能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真正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熟悉主要精神障碍的病情观察、护理和应急处理。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熟悉常见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常见精神病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掌握常见精神症状与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和技能;课程目标2:培养护生具有尊重科学、关爱生命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T……m-n1.毕'也要求3: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

2.毕业要求4: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及护理教学工作。

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精神病学及精神科护理概念(-)课程内容1.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定义及发展;2.精神科护理学的任务及护士的角色;3.精神科护理的发展简史及趋势。

(二)教学要求1.熟悉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定义及发展;2.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任务及护士的角色;3•掌握精神医学、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4.了解国内和国际精神卫生工作状况、问题、对策。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ptx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ptx

3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4噎食及吞食异物的防范与护理 5木僵患者的护理 6精神科安全护理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澹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熟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了解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了解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诊断、治疗。 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解谑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了解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了解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了解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了解掇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澹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难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三)学时分配 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 (四)教学主要内容 .概述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
1.2常见综合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一一阿尔茨海默病 2.2血管性痴呆 2.3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 2.4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一一麻痹性痴呆 2.5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2.6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 8脑器质性精神隙碍的护理 IE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概述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本科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iatric Nursing课程编号:08100208学时: 30 学分:1.5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一门学科。

学习和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知识,能帮助护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精神疾病,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学习和掌握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精神疾病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其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关心和体谅患者;使学生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通过见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三)基本要求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实用技术,如精神科安全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等;具备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能力,能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健康指导,并能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精神疾病急危状态防范与护理、治疗过程护理、家庭与社区防治。

常见的精神病,包括它们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应用护理程序对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根据本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处理常见的精神疾病,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各种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目标。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自学39学时,理论面授教学33学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学会与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护患沟通,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识别常见精神疾病;学会精神障碍病人急危状态的防范与处理;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各种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教学进度学时分配表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吕春明编著.《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二)参考书[1]刘哲宁,杨芳宇编著.《精神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2]郝伟,于欣编著.《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1、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学生考勤和课堂听课情况、平时作业等两部分内容,共占课程总成绩的50%。

(1)考勤和课堂听课情况: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平时作业: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如心理测评报告等),占课程总成绩的30%。

2、课终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1.完成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工作,特别是精神疾病症状学的学习。

2.完成作业:案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作业内容如下:患者,男,25岁,未婚,大学生。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精神科教研室制订2019年2月20日《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1027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助产总学时:36。

总学分:2开课学期:4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精神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程转归、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和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等。

2、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严谨求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勤奋学习的态度、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善于交流、尊重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2)知识目标:熟悉精神专科相关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和整体护理知识。

3)能力目标:具备精神科病人的病情观察、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反应并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访视康复指导;具有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学时 2教学内容: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和精神科相关的伦理学和法律问题。

基本要求: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和精神科相关的伦理学和法律问题。

教学重点: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 精神障碍的病因教学方法手段建议:多媒体讲授、演示第二章精神疾病基本知识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精神障碍概念、异常精神活动的判断标准、精神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要求:掌握精神障碍概念、异常精神活动的判断标准、精神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1解析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1解析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学科。

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又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即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通过这本书的 学习旨在使学生学习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能熟悉常见精神 疾病的护理,掌握精神科护理常用的知识和技能。

、总述(一)教学目的1. 了解精神病护理学的发展简史,熟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2. 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熟悉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3. 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4. 熟悉精神科常见的危机状态出现的原因,掌握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的防 范,熟悉噎食和木僵患者的护理。

5. 掌握治疗过程的护理;熟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工娱和康复治疗的基本过程。

6. 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及社区防治,熟悉社区精神卫生的护理程序。

7. 熟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掌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 护理(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三) 总学时:理论讲授,18小时(四) 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 CAI 课件等(五) 教学效果评价:I 、理论考试。

第一早 第二早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早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绪论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 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社区防治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 2 1 1 2 1 2 1 1 2 1 1 1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精神科护理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了解精神科护理的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2.熟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3.掌握国外精神医学发展的四次革新运动二、教学内容: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2.精神医学发展简史3.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4.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三、教学方式:讲授并结合学生讨论四、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的1.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一:精神科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精神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基本原则、目标和历史。

2.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精神科护理学的理解和经验。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二: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疾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熟悉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教学内容:1. 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2. 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 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精神疾病案例,加深学生对精神疾病理解。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精神疾病案例,并提出护理措施。

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章节三:精神科护理评估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精神科护理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 熟悉精神科护理评估的记录和报告。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记录和报告。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内容和重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精神科护理评估过程。

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评估能力。

章节四:精神科护理技能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

2. 了解精神科护理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3. 熟悉精神科护理技能的实践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适用专业:护理本科总学时/学分:40/2.5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8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精神科护理学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学科。

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当代医学和护理学不但关心病变的器官,更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这种趋势在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护理和预防。

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精神症状,熟悉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护生必修课程,选用刘哲宁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教材。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

由于精神科护理需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服务于照顾,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的技巧,并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其向精神疾病患者及普通民众提供护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办法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为笔试(开卷)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二、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2.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3.熟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特点及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4.了解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2.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难点: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四)教学主要内容1.精神医学发展简史2.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3.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3.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3.2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2.熟悉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及常见的精神症状3.掌握精神疾病的概念、精神症状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神障碍各种分类及依据难点: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因素(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5学时(理论) 2学时(实践)(四)教学主要内容1.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1生物学因素1.2心理社会因素2.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3.1概述3.2认知障碍3.3情感障碍3.4意志障碍第三章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一)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的四个方面2.熟悉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技巧3.熟悉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4.了解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和康复训练目的、措施与步骤5.熟悉精神科的分级护理、精神科病房相关制度及护理常规6.了解精神科常见的急危状态7.熟悉噎食、木僵患者的护理8.掌握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和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及技巧2.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内容、方法与记录3. 精神科的分级护理、精神科病房相关制度及护理常规4.木僵患者的护理难点: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4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四)教学主要内容1.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1.1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1.2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1.3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技巧1.4影响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2.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2.2护理记录3.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3.1精神疾病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3.2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3.3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4.精神科患者的组织与管理4.1开放式管理4.2封闭式管理4.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4精神科病房相关制度及护理常规5.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5.1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5.2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5.3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5.4噎食及吞食异物的防范与护理5.5木僵患者的护理5.6精神科安全护理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3.熟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4.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5.了解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6.了解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诊断、治疗。

7.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8.了解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9.了解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0.了解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1.了解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2.了解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难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四)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1.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1.2常见综合征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2.1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2.2血管性痴呆2.3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2.4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2.5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2.6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2.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3.1概述3.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3.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3.4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4.1概述4.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4.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2.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熟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3.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与预后4.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评价,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难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四)教学主要内容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1.1临床表现1.2临床分型1.3治疗与预后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2.1护理评估2.2主要护理诊断2.3护理目标2.4护理措施2.5护理评价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2.熟悉心境障碍的诊断、临床症状3.了解心境障碍病因、治疗与预后4.掌握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2.心境障碍患者的治疗、护理难点: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四)教学主要内容1.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1.1临床症状1.2诊断标准1.3治疗与预防2.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2.1护理评估2.2护理诊断2.3护理目标2.4护理措施2.5护理评价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熟悉神经症患者的概念、临床表现2.熟悉神经症患者的共同特点、分类与治疗原则3.掌握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4.掌握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5.了解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6.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神经症的共同特点2.各类神经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3.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难点:1.神经症与重型精神疾病的区别2.焦虑症与恐惧症的区别(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四)教学主要内容1.神经症的临床特点1.1焦虑症1.2恐惧症1.3强迫症1.4躯体形式障碍1.5神经衰弱1.6分离(转换)性障碍2.神经症患者的护理2.1护理评估2.2护理诊断2.3护理目标2.4护理措施2.5护理评价3.应激相关障碍及其护理3.1病因及发病机制3.2临床特点3.3治疗3.4护理第八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2.熟悉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3.熟悉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4.熟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5.掌握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6.了解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7.了解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2.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难点:如何对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四)教学主要内容1.进食障碍患者的护理1.1病因及发病机制1.2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1.3病程及预后1.4治疗1.5进食障碍的护理2.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2.1失眠症2.2嗜睡症2.3发作性睡病2.4异常睡眠2.5睡眠障碍的护理第九章儿童及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熟悉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概念2.熟悉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3.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4.熟悉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与治疗原则(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儿童少年时期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2.儿童孤独症的主要临床特征难点:1.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措施2.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的护理(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四)教学主要内容1.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1.1概述1.2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2.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护理2.1概述2.2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护理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的护理3.1概述3.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的护理4.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的护理4.1概述4.2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的护理5.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5.1概述5.2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十章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熟悉人格障碍的概念2.了解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共同特征3.了解人格障碍的诊断、分类及临床特点4.掌握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各种人格障碍的特征、护理要点难点: 如何判断人格障碍(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四)教学主要内容1.概述1.1病因及发病机制1.2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1.3常见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1.4人格障碍的诊断与分类1.5人格障碍的治疗2.常见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2.1护理评估2.2护理诊断2.3护理目标2.4护理措施2.5护理评价第十一章精神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药物的概念与分类、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护理的原则2.熟悉各类抗精神异常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3.掌握各类抗精神异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4.熟悉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概念、适应症与禁忌症、治疗前中后的护理5.了解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概念、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护理6.了解家庭治疗的原则、组织与实施7.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精神药物的分类方法2.锂盐治疗的注意事项3.抗精神异常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难点: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异同(三)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四)教学主要内容1.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1.1抗精神病药1.2抗抑郁药1.3心境稳定剂1.4抗焦虑药1.5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2.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与护理2.1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2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2.3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与护理3.1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3.2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4.心理治疗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4.1心理护理的原则4.2临床护理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5.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5.1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5.2国内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的发展趋势5.3精神障碍的社区防治5.4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一)实践要求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学生将能够:1.熟悉精神科常见、多发病病人的临床表现2.了解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3.掌握精神科常见、多发病的护理原则与专科护理技术4.分析精神科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二)实践内容学时类型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2. 郝伟.《精神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执笔人:审核人:制(修)订时间:2015年6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