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答案作者曾东建贺曙新徐雳石美玉第三章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1.机床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图3-20 几种磨床的热变形 a)外圆磨床 b)双端面磨床 c)导轨磨床
2.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图3-21 切削热的分布
2.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图3-22 不均匀受热引起 形状变化
3.刀具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提高工件加工时的刚度 (2)提高刀具加工时的刚度 (3)提高机床和夹具的刚度
1)在设计机床或夹具时,应尽量减少其组成零件数量,以减 少总的接触变形量。
2)在加工机床或夹具的组成零件时,应尽量提高有关组成零 件连接的表面的形状精度,并减小其表面粗糙度值。
3)对机床或夹具上的固定联接件,装配时采用预紧措施。
是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 之间的符合程度,如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圆柱度、锥度等。 (3)位置精度
是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间的实际相互位置与理想零件各表面 之间位置的符合程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表面几何学特征 是指零件最外层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通常用表
(2)按标准样件或对刀块(导套)调整时产生调整误差原因 这种因调整方法产生调整误差的主要原因有:标准样件本 身制造的尺寸误差,对刀块(导套)相对于夹具上定位元 件起始基准的尺寸误差,刀具调整时的目测误差,行程 挡块的受力变形,电气开关、离合器、液压控制阀等的 灵敏度,以及切削加工中刀具相对工件加工表面的弹性 退让等。
工艺系统中零件的刚度大、变形小,则系统的刚度也大,变形也小。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 (1)合理的结构设计 (2)提高连接表面的接触刚度 (3)采用合理的装夹方式 (4)合理使用机床 (5)合理安排工艺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6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机械加工质量一.单选题(共20题,100.0分)1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主轴回转精度•B、导轨误差•C、传动链误差•D、测量误差正确答案:C2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1)(2)(3)(2)•A、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构成•B、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C、机床、量具、刀具和工件构成•D、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人构成正确答案:B3传动比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地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A、越小•B、越大•C、其实无关正确答案:A4在接触零件间施加预紧力,是提高工艺系统()的重要措施。
•A、精度•B、强度•C、刚度•D、柔度正确答案:C5通常用()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B、误差复映•C、误差传递正确答案:A6下述刀具中,()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B、端面铣刀•C、铰刀•D、浮动镗刀块正确答案:C7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指的是()。
•A、径向圆跳动•B、端面圆跳动•C、倾角摆动•D、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答案:D8在车削加工外圆直径时,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为()方向•A、垂直•B、水平•C、左右•D、任意角度正确答案:B9原理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A、常值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D、形位误差正确答案:A10机床和刀具达到热平衡前的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A、常值系统误差•B、形位误差•C、随机误差•D、变值系统误差正确答案:D11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认为(•A、无随机误差•B、无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很大•D、同时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确答案:D12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A、常值系统误差•B、变值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形位误差正确答案:A13一次性调整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吉大第三版

4、图5-48
计算A1的尺寸
解:增环:A1;减环:A2、A3、A4
A1=A0+A2+A3+A4=0+1.5+48+1.5=51
ES(A1)=ES(A0)+EI(A2)+EI(A3)+EI(A4)=0.430+(-0.04-0.119-0.04)=+0.231
EI(A1)=EI(A0)+ES(A2)+ES(A3)+ES(A4)=0.082+(0+0.080+0)=-+0.162
A图)平面定位,只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
B图)平面定位,只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
C图)V型块定位,有基准不重合和基准位移误差:
;
所以:
D图)V型块定位,由于工序尺寸方向在V型块对中方向,故仅有基准不重合:
E图)定位基准是大外圆轴线,工序基准为小外圆下母线,故仅有基准不重合:
结论:D图)和E图)定位误差最小。
3)Y、Z移动、Y、Z转动
(4)移动
1)刀具保证
2)Z移动、X、Y转动
3)X
(5)
1)刀具保证
2)X移动、Z转动
3)Z移动
2分析下列各专用机床夹具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情况
设定坐标系:
1)两个短圆柱销1:限制X、Y移动和转动;V型块4:限制Z移动和转动。(图a)
2)定位套11:限制X、Y移动;平面支承6:Z移动,X、Y转动;短菱形销2:限制Z转动。(图b)
所以:0.5=0.24+0-EI(A3)-0,EI(A3)=-0.26
所以:0.1=0.11-0.075-ES(A3)-0.084,ES(A3)=-0.149
汽车制造工艺学 习题答案 作者 曾东建 贺曙新 徐雳 石美玉 第二章 汽车及其零件制造中常用制造工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铸造工艺根底 锻造工艺根底 焊接根本工艺 冲压工艺根底 粉末冶金 塑料成型工艺根底 毛坯的选择
第一节 铸造工艺根底
一、概述
(一) 铸造的特点及分类
汽车用铸件的主要特点是壁薄、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 质量轻、可靠性好、生产批量大等。铸件一般占汽车自重的 20%左右,仅次于钢材用量,居第二位。就材质而言,铸铁、 铸钢、铸铝、铸铜等应有尽有,仅铸铁就采用了灰铸铁、球 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及合金铸铁等。可以说,汽车 工业使各种铁造材质到达物尽其用的地步。就所采用的各种 工艺方法而言,一般习惯将铸造分成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 大类。
(二) 造型材料和造型方法
制造铸型用的材料称为造型材料,主要指型砂和芯砂。它 由砂、粘结剂和附加物等组成。
造型材料应具备可塑性、强度、耐火度、透气性和退让性。 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很多,可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 大类。 手工造型是指全部用手工或手开工具完成的造型过程。手 工造型按照起模特点可分为整模造型、挖砂造型、分模造型、 活块造型、三箱造型等方法。 机器造型是指用机器完成全部或至少完成紧砂操作的造型 过程。
模锻锤
24
此外还有无砧座锤和高速锤等。蒸汽空气模锻锤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与蒸汽空气 自由锻锤根本相似,其主要区别为:模锻锤的砧座较大,机架直接用带弹簧的螺栓 安装在砧座上,形成封闭结构;模锻锤的锤头与导轨间的间隙很小,并可调整,因 此锤头运动精确,保证上、下模能准确对准,从而获得形状和尺寸准确的模锻件。
液态金属完全靠重力充满整个铸型型腔,且直接形成铸型 的原材料主要为型砂,这种铸造方法称为砂型铸造。在汽车 铸件生产中,砂型铸造所生产的铸件占整个汽车铸件的90%以 上。凡不同于砂型铸造的所有铸造方法,统称为特种铸造。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册及答案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集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一、判断题1.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
2.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3.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
5.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
7.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9.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
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
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
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
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
二、选择题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2.工艺过程是()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B. 在生产过程后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C. 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D. 在任何时候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3.工艺规程是()A. 文件形式的工艺路线。
B. 各种工艺的规划。
C. 工艺的规范化程度。
D. 工艺路线的一部分。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艺过程()A. 工序B. 工程C. 工位D. 工步5. 在某机床上加工某零件时,先加工零件的一端,然后调头再夹紧零件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 ) 个工序( ) 次安装。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课后习题

项目一概论一、填空题1.汽车制造经典的四大工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冲压工艺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板料施压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形状、尺寸和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件或覆盖件。
3.汽车总装工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多个生产环节。
4.表面强化处理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类型。
5.按照工艺特点,汽车总成部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 我国汽车产业处在精益生产的特殊时代。
()2. 涂装工艺输送系统多采用空中悬挂的机械化输送方式。
()3. 目前总装工艺生产线采用100%采用柔性生产方式。
()4. 毛坯制造中的铸、锻、焊三大工艺在机械制造行业统称为金属材料的热加工。
()5.汽车上只有部分构件隔热隔声件都采用复合材料。
()6. 汽车产业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了手工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和现代生产四个阶段。
()三、简答题1.精益生产特点2.我国汽车的生产模式3.总成部件制造工艺4.少无切削加工特点5.描述汽车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发展6.描述现代汽车生产方式一、填空题1.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___________对材料___________,使其产生___________,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拉深时变形程度以___________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___________。
3. 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___________。
4. 落料和冲孔属于___________,拉深和弯曲属于___________。
5. 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含答案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一、填空1.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2.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3.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5.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6.零件的几何(尺寸,形状,位置)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7.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9.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1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11.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1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13.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1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
15.通过切削加工方法获得工件尺寸的方法有试切法、静调整法、_定尺寸刀具法__、主动及自动测量控制法。
16.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形______。
17.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__99.73%____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3σ范围内18.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___毛坯19.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20.切削液的作用有_冷却___、润滑、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21.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切削__、滑擦和刻划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2023年大学_《汽车制造工艺学》(曾东建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2023年《汽车制造工艺学》(曾东建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汽车制造工艺学》(曾东建著)简介序前言第一章汽车制造过程概述第一节汽车的生产过程第二节汽车生产工艺过程第三节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习题参考文献第二章汽车及其零件制造中常用制造工艺基础知识第一节铸造工艺基础第二节锻造工艺基础第三节焊接基本工艺第四节冲压工艺基础第五节粉末冶金第六节塑料成型工艺基础第七节毛坯的选择习题参考文献第三章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第一节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第三节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第四节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习题参考文献第四章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第一节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第二节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第三节工件的定位原理第四节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分析第五节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第六节典型机床夹具第七节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习题参考文献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加工路线的制定第三节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第四节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论及降低加工成本的措施第五节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范例习题参考文献第六章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节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工艺尺寸链、装配尺寸链的应用习题参考文献第七章装配工艺基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第三节装配工艺规程第四节汽车装配工艺过程习题参考文献第八章结构工艺性第一节零件机械加工的结构工艺性第二节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习题参考文献第九章汽车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第十章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第十一章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先进制造技术简介参考文献《汽车制造工艺学》(曾东建著)目录本书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研究的教材规划编写的,系统地阐述了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要的工艺基本理论和知识。
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汽车制造过程概论,汽车及其零件制造中常用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装配工艺基础,结构工艺性,汽车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目录 1第一部分习题 6第一章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 6一、判断题6二、选择题7三、问答题9第二章夹具设计基础 9一、判断题 9二、选择题 10三、问答题 13四、分析、计算题 141. 自由度分析 142. 定位误差计算 223. 夹紧力装置及夹紧力计算32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34一、判断题 34第 2 页共 109 页二、选择题 35三、问答题 38四、分析、计算题 381. 影响加工精度因素及其分析 382.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43第四章尺寸链 45一、判断题 45二、选择题 47三、问答题 49四、分析、计算题 501. 工艺过程尺寸链 502. 装配尺寸链58第五章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60一、判断题 60二、选择题 61三、问答题 62四、分析、计算题 63第六章汽车制造中的特种加工技术 64一、判断题 64二、选择题 66三、问答题 68第 3 页共 109 页第七章汽车制造系统自动化 69一、判断题 69二、选择题 70三、问答题 72第二部分习题演练 74第三部分习题答案 75第一章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 75一、判断题答案 75二、选择题答案 76三、问答题答案78第二章夹具设计基础80一、判断题答案 80二、选择题答案 82三、问答题答案 84四、分析、计算题答案 871. 自由度分析答案 872. 定位误差计算答案 953. 夹紧力装置及夹紧力计算答案 99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100一、判断题答案 100二、选择题答案 102第 4 页共 109 页三、问答题答案 104四、分析、计算题答案 1071. 影响加工精度因素及其分析答案1072. 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答案 111第四章尺寸链 112一、判断题答案112二、选择题答案114三、问答题答案116四、分析、计算题答案 1191. 工艺过程尺寸链答案 1192. 装配尺寸链答案 121第五章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21一、判断题答案 121二、选择题答案 122三、问答题答案 124四、分析、计算题答案 127第六章汽车制造中的特种加工技术 129一、判断题答案 129二、选择题答案 130第 5 页共 109 页三、问答题答案 133第七章汽车制造系统自动化 137一、判断题答案137二、选择题答案139三、问答题答案 141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一、判断题1(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
2(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3(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
5(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 6 页共 109 页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
7(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9(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
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
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
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
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
二、选择题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 )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2(工艺过程是( )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b. 在生产过程后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c. 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d. 在任何时候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3(工艺规程是( )a. 文件形式的工艺路线。
b. 各种工艺的规划。
c. 工艺的规范化程度。
d. 工艺路线的一部分。
第 7 页共 109 页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艺过程( )a. 工序b. 工程c. 工位d. 工步5. 在某机床上加工某零件时,先加工零件的一端,然后调头再夹紧零件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 ( ) 个工序 ( ) 次安装。
a. 一一b. 一两c 两一 d. 两两6(以下哪种加工法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场合( )a. 试切法b. 调整法c. 定尺寸刀具法d. 主动测量法7(生产类型有以下几种( )a. 少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b. 大量生产,多件生产,成批生产c. 少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d. 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8. 获得尺寸方法有哪四种:( )a. 试切法调剂法定尺寸刀具法主动测量法b. 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主动测量法c. 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轨迹法d. 成形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主动测量法9. 关于试切法论述正确的是:( )a. 生产率较高适用于产量较小的场合b. 生产率较低适用于产量较小的场合c. 生产率较低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场合d. 生产率较高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场合10. 关于调整法论述正确的是:( )a. 技术要求低适用于产量较小的场合b. 技术要求高适用于产量较小的场合c. 技术要求高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场合d. 技术要求低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场合11. 轨迹法中的轨迹指:( )a. 刀具运动轨迹b. 工件运动轨迹第 8 页共 109 页 c. 机床运动轨迹 d. 轨道运动轨迹) 12. 工步的三要素是:(a. 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切削用量b. 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切削进给量c. 加工表面加工机床切削用量d. 加工精度加工工具切削用量13. 公差等级愈( ),表面粗糙度愈( )。
a. 高小b. 高大c. 低小d. 低大14. 一般使用流水线生产的是( )a. 特别生产b. 单件生产c. 成批生产d.大量生产三、问答题1. 什么是工艺过程,根据内容的不同工艺过程有分哪几类,2. 什么是调整法,它的特点是什么,3. 什么是经济精度,4. 什么是生产纲领,5. 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按制造的自动化程度分几个阶段,6. 智能制造自动化的趋势。
7. 工艺过程由哪些内容组成,8. 工件形状的获得方法有那几种,简述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夹具设计基础一、判断题1(设计基准一定是实际存在的。
第 9 页共 109 页2(工序尺寸是有方向性的,即由被加工表面指向工序基准。
3. 同一直线(或轴线)和表面可以有不同的基准名称。
4. 粗基准一定用于未加工过的表面。
5. 夹具可以专门制造也可以标准化生产。
6. 第一类自由度必须限制,而第二类自由度无关紧要。
7. 只有工件的外表面才能做定位基准。
8. 工件在空间定位,凡是不到六点定位,就是欠定位。
9. 工件被夹紧而不动了,说明工件已定位。
10. 一般来说,定位是在夹紧之前实现的。
11. 定位误差由基准位置误差引起。
12. 定位点超过六个就是过定位。
13(过定位有时是允许存在的。
14(不完全定位是不允许存在的。
15(辅助支承与定位支承同时参与对工件的支承。
16(辅助支承在每次卸下工件后,必须松开,装上工件后再调整和锁紧。
17(自位支承是随工件定位基准面位置的变化相适应。
18. 自位支承可以起到两到三个定位支承点的作用。
19(一般用试切法可以消除定位误差。
20(夹紧装置是用来帮助工件定位的。
21(夹紧力的三要素是: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2(精基准是用已加工过的高精度表面作定位基准。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工艺基准( )第 10 页共 109 页a. 工序基准b. 定位基准c. 设计基准d. 装配基准2. 选择定位粗基准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加工表面都具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 );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具有正确的()精度。
a. 加工余量加工b. 加工余量位置c. 加工误差加工d. 加工误差位置3. 夹具不能起到的作用( )a. 减少工序b. 保证加工精度c. 提高生产率d.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4. 以下哪个定位工件能限制4个自由度( )a. 支承钉b. 支承板c. 浮动短V形块d. 长V形块5. 工件的定位就是使( )a(不同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b. 同一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c. 不同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不同位置。
d. 同一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不同位置。
6. 六点定位原理( )a. 即可把工件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又可针对工件上某一具体表面。
b. 不能把工件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也不能针对工件上某一具体表面。
c. 可以把工件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但不能针对工件上某一具体表面。
d. 不能对工件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可以针对工件上某一具体表面。
7. 工件定位结束后( )a. 可以开始加工,无需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与计算。
b. 一般可以开始加工,有时需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与计算。
第 11 页共 109 页c. 一般需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与计算,有时可以马上进行加工。
d. 必需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与计算。
8. 计算定位误差就是计算 ( ) 沿加工方向上的 ( ) 变动量。
a. 设计基准最大位置b. 工艺基准最小位置c. 工艺基准实际位置d. 设计基准最小位置9. 以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定位支承点超过六个就会出现过定位,不超过六个就不会出现过定位。
b. 没有完全定位,就不会出现过定位。
c. 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
d. 定位支承点不超过六个,也会出现过定位。
10. 以下对定位的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有些工序中,不要求工件完全定位,但为安全起见,必须进行完全定位。
b. 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均不许存在。
c. 在定位基准精度和定位件精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过定位是可以存在的。
d. 过定位一定引起定位点不稳定,增加同批工件在夹具中的不稳定性。
11. 过定位不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a. 工件松动,影响正常加工。
b. 定位点不稳定,增加了同批工件在夹具位置中的不同一性。
c. 增加了工件和夹具的夹紧变形。
d. 工件不能顺利与定位件配合。
12. 关于辅助支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辅助支承用作定位支承点。
b. 辅助支承用来提高支承零件刚度。
C. 辅助支承用来消除自由度。
d. 辅助支承可有可无。
13. 关于自位支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位支承是活动的。
b. 自位支承是固定的。
c. 自位支承起一个定位支承点的作用。
d. 自位支承可与工件多点支承。
第 12 页共 109 页 14. 夹紧装置不必满足下列哪一点:( )a. 良好的自锁性能b. 不破坏工件的定位c. 尽量使用新技术d. 尽量结构简单15. 关于夹紧机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实际生产中,一般用手动斜契夹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