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分类,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农业这一部分内容,他们可能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比如知道农业是一种生产活动,能够提供食物等。

但学生对于农业的深入理解可能还不够,特别是对于农业的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分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难点:农业的分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农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农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农业的问题,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较为繁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3.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联系实际法: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农业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进行详细阐述。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并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对其中的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农业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农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典型的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实际情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观察法:学生观察农业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资料,如图文资料、视频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农业知识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农业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市场需求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阐述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Tags: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字号:T|T《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2.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

教学难点:1.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情系?三农?谋发展”[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设计意图: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农业概念。

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四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补充解释]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部分。

(设计意图: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师生小结]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农业的发展、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生产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其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农业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类型、生产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会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提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类型、生产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农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农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农业发展问题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展示和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农业这一领域,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其认识相对较少,理解也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发展和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准备农业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你们知道农业吗?农业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如:“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巩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农业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农业类型,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对其认知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分类及其特点2.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3.农业发展的规律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课堂练习题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类型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农业发展的规律,加深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威海市乳山大孤山镇中心学校刘海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

并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图表数据,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3、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并通过了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辩证的资源观、正确的人地和谐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互动)正如歌中所唱的,相逢是首歌,我很荣幸今天能够跟大家一起合作学习,听你们班主任说,咱们同学特别积极向上、也特别好客。

所以我很有信心与你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吗?好,孩子们咱上课吧?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一个来自广东、这位来自新疆。

为了尽地主之谊,老师用威海的特产招待他们。

大家猜一猜老师请他们吃了哪些食物?
那么,这些食物都来自哪个部门呢?导入第二节农业
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课
(一)农业及分类:
1、教师问:你觉得农业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有狭义和广义分。

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哪些部门呢?(请赶紧借助课本了解一下)。

2、农业的分类
教师:指大屏幕,这就是老师为远方的朋友准备的午餐,谁能将它们对号入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二)农业的重要性
1、 人类生存离不开农业
教师:这些饮食都来自于农业。

那么同学们再想想看哪些方面也离不开农业?请解释说明。

学生自由回答:身上穿的衣服、鞋;用的课本、桌凳......联系实际利用身边所用物品进行教学。

教师总结: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物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产品。

农业为我们供给吃的、穿的,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国家政策鼓励从事农业
漫画欣赏:《惠农政策》
教师:大家请欣赏这幅漫画,你能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吗?
老师也来自农村,记得以前种地需要交税,现在不仅不用交税,反而还有补贴。

大大提部门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① ⑥ ⑤ ④ ③ ②
高了人们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3、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同时还吸引了一批年轻大学生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


师:假如你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你提倡农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
4、我国农业的现状
(过渡)教师:正如咱们同学所想的那样,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取得成就
(过渡)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高度评价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粮食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转型
教师:从这段视频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同学们,你有何感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我们的国家感到自豪。

(2)面临的挑战
出示《2014-15年度全球小麦消费量统计图表》,
教师:同学们再看《2014-15年度全球小麦消费量统计图》,从这幅图中你又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呢?学生:我国小麦的消费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这是为什么呢?我国人口多,浪费粮食严重。

大屏幕出示《舌尖上的浪费》同学们,面对粮食生产压力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问题1:我们餐厅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问题2:我们吃自助餐的时候怎么做更好?
教师总结:是的,在我们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面前,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粮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民以食为天,我国14亿人口的大国更需要节约粮食,我们还绝没富裕到可以随意浪费的程度。

教师: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并能够运用科学的人地观念去认识世界并作出科学决策,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用辩证眼光分析我国粮食生产,以增加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珍爱资源、节约粮食的意识。

5、现代农业创收
教师:近年来,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遍地开花。

它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养生休闲、旅游度假等新功能。

请你向远方的朋友介绍一下我们家乡威海的现代农业。

给老师推荐一下吧。

学生回答。

(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过渡)老师也带着两位朋友去体验了一下我们威海的休闲采摘。

新疆朋友说:“你们这里的大多数农民都在地里种地,我们那里的农民大多跟牛羊为伍”,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看《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我国东西部的农业有没有差异?
学生回答:有
1、我国农业西部和东部的差异。

(1)东西部最主要的农业部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9图4.10、并结合学案图一图二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中第1、2两题。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哪个小组下来交流西部地区农业部门?哪个小组交流东部地区的农业部门?学生到黑板指图回答。

教师: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回答。

(2)东西部其它农业部门
(过渡)是不是西部只有畜牧业,东部只有种植业呢?
分别找小组代表到大屏幕交流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还有哪些其它部门?这些部门主要分布特点。

为什么?学生交流:
(3)为生活释疑解惑
你能为下列照片排序吗?
以下三幅照片是朋友在来威海的路上拍摄的几张照片,你能说出这是新疆朋友还是广东朋友拍摄的吗?她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你能将这几张照片的拍摄顺序排一下吗?
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理解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奠定基础。


2、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南北差异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我国东西部农业的差异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在我们休闲采摘的时候,广东朋友一直问个不停。

好像我们威海的大多数农作物她都从未见过。

我们和广东都位于东部种植业区,这是为什么呢?
(1)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同学们学生阅读课本P100,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中第3题 。

学生活动。

(2)各小组代表任选一类作物进行交流。

教师:我们来个比赛。

比赛规则:1、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进行交流。

2、先抢到的小组有优先选择权。

3、交流时要说明你选择的是哪一类作物,使用哪一幅图,然后指图回答该类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或省区。

(3)教师总结: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南北差异是以哪里为界?学生:秦岭——淮河。

那么,造成这种南北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4)为生活释疑解惑
一样的礼物,不一样的东西
新疆和广东的两位朋友都给我带来当地的白糖,我吃起来没觉得有什么两样,但通过了解我发现这两份白糖原材料是截然不同的,你能解释一下吗?
(5)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南北差异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现在可以解答为什么广东朋友看到我们威海的大多数农作物一直问个不停。

学生:虽然我们都位于东部种植业区,但我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作物有小麦、花生和暖温带水果;广东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和亚热带、热带水果。

三、知识梳理,复习巩固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
出现“米”字之后,教师总结: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知识升华,解决生活问题
B C
A
学以致用
如何分配礼物呢?
愉快的假期结束了,我给远方的客人准备了些礼品。

人说物以稀为贵,如何分配好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分配礼物呢?进一步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疆朋友
广东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