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合集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指的是患者乙状结肠及直肠处所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情况,主要的病变部位集中在大肠黏膜附近,也有一定扩散至结肠区域的可能。

此种疾病并没有相对显著的发病年龄区间,任何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但20~30岁的患者群体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患上疾病之后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且临床上暂时无法给出此种疾病的明确患病原因,认为在基因水平上有一定影响,并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关,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病早期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的临床典型症状为血性腹泻,在排泄物当中可以明确观察到血性及脓性的物质,且常常伴随着剧烈腹痛,但在排泄之后,腹痛症状会有所减轻。

如果疾病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性发展,还有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治疗从西医的角度看待所有疾病均可将其分为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这两种大体治疗方向,内科治疗主要依靠于西医药物,起到治疗干预效果,同时辅助一些较为常规的身体机能调节治疗方法。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多存在腹泻及便血的临床症状,这些问题均导致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状态被打破,营养损失较为严重,便血也会消耗一部分的血液,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贫血问题,而针对于水电解质的失衡状况,则应该要通过补液来予以调解,还需要额外补充足够的电解质,钾离子则是需要着重添加的微量元素。

若在检测结果当中发现患者已因此出现了低钾血症,应该要加快纠正速度。

营养补充也是西医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针对胃功能已出现严重损伤的患者,应该要借助葡萄糖溶液采取滴注的方式帮助平衡患者的日常消耗,如若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还处于正常水准,则可以为患者提供补充营养的易消化食物,但要注意清淡。

已经表现出贫血症状的患者还需要采取输血操作。

常规药物治疗主要选择的药物种类为氨基水杨酸类,比较常见的药物为艾迪莎。

这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且能够防止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反复发作,但有可能会出现轻微头痛及恶心的症状,在不影响整体疗效的情况下是建议患者继续用药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5 护理措施
5 . 1 环 境 和 休 息
注意防寒保暖 ; 风热 、 阴虚感 冒者 , 室内宜凉爽湿润 ; 暑湿感 冒者室 内宜凉爽通气 。( 3) 治疗感 冒应注意 中药煎 服方法 。汤剂 煮沸后
1 0余分钟即可 , 煎煮时间过长反会降低药效。汤剂应趁热温 服 , 服 后避风覆被取微汗 出, 或食热粥 、 米汤 以助药力 , 出汗后尤 当避风 , 以防复感 。( 4) 感 冒期间应忌食甜腻 、 辛辣 、 烧烤、 煎、 炸食 物 , 因这
类食物 伤元灼津 , 助火生 痰 , 也 不易消化 , 宜服 清淡 、 易 消化 、 水分
保持室 内适宜 的温湿度和空气流通 。注意休息和个人卫 生。
5 . 2 饮食护理
给予 清淡 、 高热量 、 丰富维生素 、 易 消化食 物 , 鼓励患者每天保 持 足够 的饮水量 , 避免刺激性食物 , 忌烟 、 酒。
不能 固表 , 感受外 邪的侵袭 所致 。本 病邪在肺卫 , 属表实证 。根 据 病情 , 将 感 冒分 为风寒 、 风热 、 暑湿及虚体感 冒四型 , 其 中以风寒 、
风热两型最为常见。 7 . 1 中医治疗原则
3 主要护理问题
( I ) 体温过高 , 与病毒感染和 ( 或) 细菌感染有关。( 2 ) 舒适 的 改变 , 与头痛 、 乏力、 鼻塞有关 。( 3 ) 知识缺 乏 , 缺 乏疾病预 防保健 知识 。( 4 ) 潜 在并发症 : 鼻窦炎 、 气管 一 支气管 炎 、 风湿病 、 肾小球
高机体免疫 力。对阳虚体质常外感风寒者 , 可用玉屏风散加桂枝 、 芍药 ; 对 阴虚体质常外感风热者 , 可用玉屏风散加玄参 、 知母 等。
遵 医嘱使用抗病 毒药物或抗 生素及对 症药物 , 观察药 物疗 效 及不 良反应 。勿滥用抗生素 ; 使用抗生素时 , 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 滴鼻液使用 1 周后若 症状 未缓解 , 应改用其他药物 , 以防发生鼻黏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

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

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

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

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

舌苔白滑或白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

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

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

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

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用法】水煎服。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目前尚未查明病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不愈,难以根治。

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是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0-1年20例,l-3年23例,5年以上的7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内镜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

1.2方法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清除肠腔内粪便、脓血、黏液,用中药(红藤、地榆、蛇舌草、枯矾)浓煎100mL,配以锡类散2支、云南白药2粒配制成灌肠液,注入250mL液体瓶内,连接输液器及一次性导尿管,按照静脉输液法排气备用。

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病变在直肠、己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

用石蜡油润滑一次性导尿管后插入舡门20~25cm,调节滴速,灌肠速度宜缓慢,使灌肠液30min内匀速滴入,滴注时轻晃输液瓶,灌肠后改平卧位,臀部及床尾抬高10cm,交替翻转体位2~3次,使液体在肠腔内保留2~3h或者更长时间。

1次/晚,也可感觉患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灌肠时间,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继续治疗。

2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灌肠治疗与细心护理,36例治愈12例,好转1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3%,效果比较满意。

3 护理3.1心理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心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且病情反复,病人会产生焦虑或抑郁心理,而心理因素又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发因素,因此必需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操作前讲解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及害羞心理,取得配合。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概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875年Wilks及Mox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

1903年Wilks及Boas定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来沿用此名。

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但在临床工作上,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

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

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

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

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是多种的,目前一般认为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和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继发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

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

一般认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是原发病变。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

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

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稹满闭塞,下为慎泻,久为肠噼。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帝曰:肠噼便血如何?歧伯曰:身热者死,寒则生。

帝曰:肠噼下脓血如何?歧伯曰:脉悬绝死,滑大生”。

因其病程长久而缠绵,时愈时发,《诸病源候论》称为“久痢”、“休息痢”。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长期性溃疡、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目前,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和手术治疗,但其中副作用和风险也不可避免。

而中医药治疗因其温和、安全、有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患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选择。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脾胃、活血化瘀。

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多样,可以饮食调养,可以内部服药,可以外用贴敷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方法逐一进行介绍。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脾胃的调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遵循中医饮食的原则,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品,例如稀饭、粥、米粉、菜汤等。

同时,还可以食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例如红枣、鸭血、红糖等。

当然,饮食调养虽然很重要,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内部服药中医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治疗病灶,二是调理全身。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白术、茯苓、川芎、黄柏等,这些药物有着温和、强壮、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身体状况,缓解炎症症状。

采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应注意药物的组方和配合。

不同的疾病状况需要不同的药方,同时药物之间也需要有适当的搭配,以发挥最佳的疗效。

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切忌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外用贴敷外用贴敷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另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而腹部是脏腑的中心,可以通过腹部的贴敷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具体方法是在腹部适当位置贴上含有中药的药膜,让中药可通过穴道渗入人体,发挥药效。

外用贴敷有着温和、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适合长期治疗的需要。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效果好?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发病位置主要位于人体肠道内部。

此疾病的高发病人群为20到30岁的年轻人。

一般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群也容易患上此疾病。

但是,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诱发此疾病的具体诱因。

此疾病的特点为终身性、易反复性而且此疾病本身也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

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主要以缓解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为主,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一、溃疡性结肠炎(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炎症疾病。

其发病位置主要是在大肠黏膜以及大肠黏膜下层,病灶主要位于乙状结肠以及直肠,严重者整个结肠都会受到炎症的影响。

此疾病的发病过程漫长且复发率较高。

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人群主要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并且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此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此疾病的发病诱因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和定论,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此疾病的发病原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理论依据来证明这一说法。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表现出来的症状多种多样。

绝大部分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性腹泻,同时,伴有腹部疼痛、便血、体重不明原因的下降、恶心呕吐等,因机体存在差异化,有的患者在患病后会引发其他位置的炎症,例如:关节或者皮肤等。

绝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慢性为主,但是也会有部分患者出现急性或者爆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此类患者多以发热、严重的腹部疼痛、腹泻,同时腹泻的次数多达30次左右。

大部分的患者患病后的体征与临床表现息息相关,医生在查体时均可分辨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患者在患病后应该及时的就医诊治,因为溃疡性结肠炎会给机体、肉,或者诱发癌变。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一)手术治疗对于急性或者爆发性的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案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不是所有的症状都需要通过手术解决,专家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国睚|雷蠢目暖■ 2 0 1 3年 6 月第 1 1 卷 第1 7期

临床护理 ・ 3 4 l
溃疡 性结肠炎 的 中医治疗 与护理
张静 术 刘 丹 刘 齐 林
( 长春 中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 医治疗 溃疡 性 结肠 炎 的护理 措施 。方法 对 2 0 1 0年 7月至 2 0 1 2年 5月来 我 院治疗 的 7 2例 溃疡 性结 肠 炎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对 所 有 的患者 采取 中药 内服 和 中药 灌肠 治疗 的方 法 ,同时 并依据 惠者 的 自身情 况 采取 相应 的护理 措 施 。结果 本组 7 2 例 溃疡 性 结 肠 炎 惠者 经过 中 医治疗 和 精 心 的护 理 ,取 得 了令人 满 意 的 临床 效 果 ,其 中显 效 4 3 例 ,有 效 2 2例 ,无 效 7例 ,总 有 效率 高达 9 0 . 2 8 %。结论 采 用中 医治疗 与精 心护 理 相结 合 的方 法 可 以显著提 高整体 的治 疗和 护理 效 果 ,对减 少患者 并 发症 的 出现 和促 进 患者 的快速
出入 量和 心 电监护 结果 ,掌握 血容 量现 状 ,避 免 出现急 剧下 降 的情
避免给 胃造成过 大压 力引起 出血复发 。 3 . 5其他护理 出血往往给 患者及其 家属造成极 大的心理恐 惧 ,为 此 ,护理人 员 应根 据患 者 的实 际情 况 给予 其相 应的 心理 护理 ,消 除他 们 的心理 负 担 ,积极 配合治疗 。由于肝硬化患 者非常容 易出现食管 静脉 曲张破 裂 出血 ,致死 率非常高 ,为此 ,护理 人员应加 大宣传 ,帮 助患者掌握基 本的知识 ,进而保持 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乐观 的态度 ,坚 持服用药物 , 定时复诊 ,提高治疗效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27T14:48:58.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李春梅[导读] 少食多餐,忌浓茶、咖啡、巧克力、生冷、辛辣、油腻、煎炒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等食物。

戒烟酒。

李春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1疗区吉林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301-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发生在肠道粘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的炎性病变。

在中医学中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大致可把其归属于中医学的“泄泻”、“久痢”、“滞下”、“脏毒”、“血痢”等范畴。

近年来,此类患者有所增加,我科运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由于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

临床上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例,均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6-78岁,病程5-18年。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组成及制取黄连10克,黄柏10克,煅龙骨20克,牡蛎20克,败酱草30克,当归10克,土茯苓30克,地榆30克,加入500毫升水中煎1小时,煎取浓液150毫升,过滤后灌肠,每晚1次,10天为1疗程。

1.2.2灌肠方法每晚睡前指导患者排空大便,局部清洁后用屏风遮挡病人,保持灌肠液温度39-41℃,患者侧卧位,双膝屈曲,移臀部靠近床沿。

灌肠速度要慢,压力不宜太大,调节滴速为每分钟80-100滴。

同时嘱病人自然呼吸,灌肠完毕后,嘱病人取仰卧位,臀下垫5厘米厚小垫,仰卧位60分钟后,可去掉臀下小枕。

安静入睡至次晨最佳。

2 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显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缩小。

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结肠镜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2.2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
3.3%。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早日康复[2]。

护士应当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给予必要的解释宣教,减少其焦虑、紧张情绪。

同时要安慰患者,说明患者的配合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协助。

3.2灌肠护理。

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药物在结肠中保留时间的长短和有效吸收面积的大小。

灌肠前应做好遮挡工作,嘱患者排空二便,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及肛门口,灌肠时护士动作轻柔,导管呈螺旋式插入肛门。

插管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严格掌握插管深度,一般插入15-20厘米,减少对肠粘膜刺激。

指导患者取适当卧位,以保证药物顺利进入结肠。

部分患者紧张而致肠道痉挛收缩,增加肠管的阻力,而粗硬的肛管容易造成粘膜损伤。

我们用导尿管代替肛管,对直肠粘膜刺激小,无损伤,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

灌肠液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厘米,以减轻患者的便意,便于药物保留。

要严格掌握灌肠液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引起肠粘膜烫伤,过低则致使肠痉挛,加重腹痛。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有无腹痛、恶心等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及腹痛、恶心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灌肠后应正确向患者讲解卧位的方法、保持时间和注意事项。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以利患者睡眠。

3.3饮食指导。

要节制饮食,每天脂肪摄入40克左右,过多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和加重腹泻。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食物,饮食宜清淡,如用苡米、山药、扁豆、红枣等煨粥。

少食多餐,忌浓茶、咖啡、巧克力、生冷、辛辣、油腻、煎炒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等食物。

戒烟酒。

4 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精神四大因素有关,取得患者的合作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生活有规律,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周卫生。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药物可由直肠进入大循环,产生首过治疗效应,加快吸收速度,避免药物口服后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直达病所,对局部病变作用直接,从而使其充分吸收。

同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肠粘膜的血管扩张,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体现了祖国医学的价值和中医护理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韩柯.利湿健脾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12-13.
[2]谷红东.大黄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