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泻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
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
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
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
亦不用固涩止泻。
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
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
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
常用药物:一般将敛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二、下腹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半岁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中脘穴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溃疡 性结肠炎 ( U C )是大肠黏膜 的慢性 炎症和溃疡性病 变 ,从直
迁 延 日久不 愈 ,使者 身心健康生 活质量大受 影响 。最 近几年我科 共收 治 溃疡性 结肠炎 患者2 6 8 例 ,取得 了 良 好 的疗 效 ,现 将溃疡 性结肠 炎 中西 医结 合治疗及护理体 会总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2 0 0 7 年1 月至2 0 1 1 年5 月 ,收住 溃疡性结 肠 炎患者2 6 8 例 ,将 其随 机分 成两组 。治疗 组 l 3 4 例 ,男 7 0 例 ,女6 4 例 ,年 龄 1 8 - 6 3 岁 ,病程 3
国匣
日睚同
2 0 1 3 年2 月第 1 1 卷 第5 期
・
临床护理 ・ 3 5 5
溃疡性结肠炎 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解 彩 丽 宋 良芳 孙 小 芝
( 山东省 即墨市 中医医院肛肠 科 ,山东 即墨 2 6 6 2 0 0 )
【 关键 词 】 溃疡 性结肠 炎 ;中西 医结合 ;中 医护 理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5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5 — 0 3 5 5 — 0 2
肠开始发病 ,临床多 见弥漫性偶 见节段性分 布 ,降结肠 与 乙状 结肠受 累 ,严重者 可涉及整 个结肠及 回肠末端 。主要症状为 大便粪质 稀溏 、 排 便次数增 多 、便 下赤 白脓血 以及排便 不尽 。多 因外感 寒湿暑 热之邪 气、忧郁恼 怒 、精神 紧张 ,内伤 不洁生冷之 物 ,或病 后体虚 ,先天禀
天 活动量 。
参 考 文献
精确评估 。若采 用护士观察 老年患者 夜间 睡眠行为的方法 ,应注意 观 察频度 以及观察 结果的可信 度 。护士 于夜 间常 规查房 时检 查尿布 的措 施不 合适 ,检查 尿布 的护理 行为可 导致老年患 者醒转 ,影响其睡 眠质 量 。对 于老年 患者 ,护 士首先应评估 其压疮危 险度和 睡眠情况 ,然后 决定 检查频度和 时间 ,检查 时 间应 安排在老年 患者 自然 醒转的时段 。 对于 老年患者 ,可采取 以下管理措 施改善 睡眠 :减少 夜间病房 内的灯 光和 噪音 ;个 体化夜 间护理 ;调整 作息时 间,增加 白天活动量 ,减少 白天打盹 ,且白天尽量 不让其躺在 床上 ;多到户外晒 太阳或使用 光照 疗 法 ;在病 室 内使用 薰衣 草油 。为 了保证 效果 ,应 综合 使用 以上 措 施 ,尤其减 少灯光和 噪音、个体化 夜间护理 、调整作 息时间 、增 加 白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护理

2012年第9期若长期处于高压,机体得不到放松和恢复,必然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因而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是根本解决问题方法。
2.1.1正确对待工作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急诊护士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自觉地学习,养成对急诊工作的特殊敏感性,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
当我们感到自己有压力时可自我评估,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以释放和调节情绪。
如作深呼吸,向关心信任自己的亲人、朋友倾诉,体育运动,散步或听音乐等。
2.1.2不仅要注重生命的抢救,也要注重护患沟通:在急诊中,患者亲属会出现焦虑、攻击和否认等一系列身心反应。
护士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取得家属的理解,这样既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又能保护医护的自尊。
2.1.3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急诊科护士需不断学习,掌握较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急救程序,这样才能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
另外,急诊医学进展迅速,急诊护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更新,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了解、学习急诊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医疗急救。
2.1.4培养健康人格及工作态度:护士要认识造成工作倦怠感的因素,还要积极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释放内心的压力。
2.2管理者的支持:管理者在临床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的理解和支持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
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工作情境中可引起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具体如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减轻护士的负荷等。
管理者还应注重对护士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方面,如优化医院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
管理者还应组织护士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内容包括人际沟通技巧、正确应对方式等。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目前尚未查明病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不愈,难以根治。
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是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0-1年20例,l-3年23例,5年以上的7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内镜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
1.2方法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清除肠腔内粪便、脓血、黏液,用中药(红藤、地榆、蛇舌草、枯矾)浓煎100mL,配以锡类散2支、云南白药2粒配制成灌肠液,注入250mL液体瓶内,连接输液器及一次性导尿管,按照静脉输液法排气备用。
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病变在直肠、己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
用石蜡油润滑一次性导尿管后插入舡门20~25cm,调节滴速,灌肠速度宜缓慢,使灌肠液30min内匀速滴入,滴注时轻晃输液瓶,灌肠后改平卧位,臀部及床尾抬高10cm,交替翻转体位2~3次,使液体在肠腔内保留2~3h或者更长时间。
1次/晚,也可感觉患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灌肠时间,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继续治疗。
2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灌肠治疗与细心护理,36例治愈12例,好转1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3%,效果比较满意。
3 护理3.1心理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心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且病情反复,病人会产生焦虑或抑郁心理,而心理因素又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发因素,因此必需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操作前讲解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及害羞心理,取得配合。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 炎是 消化 内科 常见病 , 以腹泻 、 粘液脓 血便 、 腹
痛伴不 同程度 的全 身表现 为主要 临床症 状。该 病具有 反复 发
的吸入和物质的交换 达到治疗 的 目的。其 优势 在于 药物直 接
到达肠 腔 , 避免 口服 给药引起 胃肠道 的不适 提 高病 变部 位 2; 的血药浓度 , 保护肠黏膜溃疡 面 , 改善局部 血运 , 速促进结 肠 快 炎症及溃疡面的愈合 L , 而使 病情 得到 明显改 善 , 无任 何 3从 ] 且 不 良反应。因此 , 在操作药物保 留灌肠 前应 向患 者做好解 释工 作 , 紧张情绪 , 缓解 以取得密切配合 。 42 灌肠液的温度 : . 一般患者灌肠液 温度 为 3 —3 ℃ , 7 9 但应根
[] 3先升萍, 贺葵 , . 患者疼痛的治疗及 护理 []护理研 胡芳 癌症 J.
究 ,05 1 :64 65 20 ,9 10 —10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何 素梅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 ; 医护理 中
中图分 类号 :435 17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0r (o 10 07 1 6— 99 2 l)3— 10—0 0 7 2
3 药疗 护理
部位 , 当调节插管 深度 , 变在 乙状结肠 中段 , 入深度 不 适 如病 插 能低于 1e 这样 既能避 免药物 直接进入直 肠 , 8m, 又能使 灌肠 液 速度减慢 , 对肛门括约 肌的刺 激强度减 少 , 从而使 灌肠 液在 肠 道 内保留时间相应增加 , 达到较好 的治疗效果 。 45 灌肠用具指 导 : . 目前使用 一次 性导 尿管 ( 腔 细 , 管 前端 圆 滑) 代替肛管 , 次性输 液器代替 胶管 和玻璃管 进行 灌肠 。灌 一 肠 的速度 : 因灌肠速度不宜过快 , 故采用一 次性插管 , 这样不 仅 可 以控制速度 , 保证 10 l 0m 药液在 2 —3mi灌 入 , 0 0 n 而且还不 会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概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875年Wilks及Mox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
1903年Wilks及Boas定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来沿用此名。
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但在临床工作上,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
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
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
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
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是多种的,目前一般认为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和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继发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
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
一般认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是原发病变。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
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
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稹满闭塞,下为慎泻,久为肠噼。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帝曰:肠噼便血如何?歧伯曰:身热者死,寒则生。
帝曰:肠噼下脓血如何?歧伯曰:脉悬绝死,滑大生”。
因其病程长久而缠绵,时愈时发,《诸病源候论》称为“久痢”、“休息痢”。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
临床护理 ・ 3 4 l
溃疡 性结肠炎 的 中医治疗 与护理
张静 术 刘 丹 刘 齐 林
( 长春 中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 医治疗 溃疡 性 结肠 炎 的护理 措施 。方法 对 2 0 1 0年 7月至 2 0 1 2年 5月来 我 院治疗 的 7 2例 溃疡 性结 肠 炎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对 所 有 的患者 采取 中药 内服 和 中药 灌肠 治疗 的方 法 ,同时 并依据 惠者 的 自身情 况 采取 相应 的护理 措 施 。结果 本组 7 2 例 溃疡 性 结 肠 炎 惠者 经过 中 医治疗 和 精 心 的护 理 ,取 得 了令人 满 意 的 临床 效 果 ,其 中显 效 4 3 例 ,有 效 2 2例 ,无 效 7例 ,总 有 效率 高达 9 0 . 2 8 %。结论 采 用中 医治疗 与精 心护 理 相结 合 的方 法 可 以显著提 高整体 的治 疗和 护理 效 果 ,对减 少患者 并 发症 的 出现 和促 进 患者 的快速
出入 量和 心 电监护 结果 ,掌握 血容 量现 状 ,避 免 出现急 剧下 降 的情
避免给 胃造成过 大压 力引起 出血复发 。 3 . 5其他护理 出血往往给 患者及其 家属造成极 大的心理恐 惧 ,为 此 ,护理人 员 应根 据患 者 的实 际情 况 给予 其相 应的 心理 护理 ,消 除他 们 的心理 负 担 ,积极 配合治疗 。由于肝硬化患 者非常容 易出现食管 静脉 曲张破 裂 出血 ,致死 率非常高 ,为此 ,护理 人员应加 大宣传 ,帮 助患者掌握基 本的知识 ,进而保持 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乐观 的态度 ,坚 持服用药物 , 定时复诊 ,提高治疗效果 。
中医情志护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中医情志护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7-15T15:11:26.79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0期作者:王紫月王婵[导读] 研究分析将中医情志护理运用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过程中,能否发挥其优良作用。
王紫月王婵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442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中医情志护理运用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过程中,能否发挥其优良作用。
方法:抽取我院最近一年的13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展开对比实验,按人数将其分成A(对照组)、B(实验组),分别65例;对A组进行常规化护理模式,对B组进行专项中医情志护理。
结果:在护理完成之后,B组的临床症状数据,包含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测评结果都比A组明显更低(P <0.05)。
结论: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开展专项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存的质量,值得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效果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普遍的内科疾病,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基因传递和感染是引起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途径[1]。
现目前应对这类疾病的主要途径包括药物、中医和手术治疗,又因为个体的差异较大,采取不同治疗方式产生的效果可能也大不相同。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促进病情快速恢复;而不良情绪则会加重病情恶化,产生后续麻烦。
于是本次实验重点研究中医情志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积极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最近一年来接受诊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对象130例(全部患者均是经过肠镜检查已确诊的,且未出现精神意识障碍、脏器功能受损以及正处于妊娠哺乳期的女性等干扰项[2]),按人数平均分成两组。
A组(对照组)65例,B组(实验组)65例。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组中男女比例33:32,年龄为(53.6±5.9)岁,病程为(10.2±8.5)年;B组中男女比例30:35,年龄(52.6±6.4)岁,病程(11.6±7.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泻
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
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
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
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
亦不用固涩止泻。
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
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
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
常用药物:一般将敛
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二、下腹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半岁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
中脘穴等。
6、遵医嘱耳穴埋豆,取穴: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脾、神门穴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等。
8、遵医嘱中药熨烫,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9、遵医嘱隔姜灸,取穴:神厥、关元、天枢等
三、脓血便
1、观察大便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做好患者情志护理,避免紧张、悲伤情绪。
4、瞩患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宜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虾蟹、牛奶、花生等食物,。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结肠透析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