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3节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希腊哲学史课件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
他认为,宇宙是由一种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种基本粒子称为原子。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它们没有形状、大小和颜色,只有质量。
原子之间通过运动和相互碰撞来形成物质的各种形态和性质。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运动是无限多样的,它们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并且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碰撞。
这种运动和碰撞产生了物质的多样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还涉及到原子的大小和形状。
他认为,原子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合方式。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原子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德谟克利特还提出了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可以无限地组合和分解,从而形成无穷多样的物质。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原子学和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子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存在的事实,并进一步研究了原子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家们则通过研究原子的组合方式和相互作用,揭示了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除了对科学的贡献外,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还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原子论提出了宇宙的构成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实体组成的,这与传统的宇宙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由个体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这种个体主义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一种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他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
这种理论在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原子论

• 近代科学 布鲁诺、伽利略、伽桑狄
• 近代化学 波义耳、斯塔尔、道尔顿 • 经典物理学 光、热素说、安培 • 生物学 希波克拉底、达尔文、孟德尔
• 近代天文学 太阳系的起源
原子论方法与现代科学
• 基本例子研究中的原子论方法 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即从核内部的结构更好的说 明原子结构及其性质。把原子性质归因为次一层 次的核子的运动——原子论方法在新的领域的复 活,德谟克利特的观念对现代自然科学思想方法 的影响
•进入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 • 三阶段 德谟克利特——牛顿(自然哲学的思想,作为哲学思想和方 法的原子论与作为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原子论融合) 伽桑狄(移植到力学中,牛顿机械原子论的建立) 20世纪(影响科学家的活动,决定理论科学家的思想方法) • 原子论给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 原子论方法是一种带有原理性的方法,比任何一个具体的 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更能震撼自然科学的基础。
很容易说明物体的感 觉性质——性质的不同在于原子的 不同、数量及结合方式的不同
• 理性方法是区分事物感觉性质(多样性)和事物的本质属性(统一性) 的有效方法
。
世界的本原归为原子 及原子自己的运动 ,反对一个外来的 本原或世界没有本原
数学和谐的自然图景 引导人们到上帝那儿 去寻求自然和谐的原因
数的统一性不那么直接
N
• 一切可感觉的特征都归结到原子不同的联合——造成事物的产生,原 子的解散和分离造成事物的灭亡 • 它是一种理性的方法(分析),并不是经验的方法;原子虽然可以当做 物质的,但它是非感觉的,是纯粹理性的;原子和虚空不是经验中的 事物,我们凭借任何仪器或借助感官都无法观测到他们,观念性的, 想象中的 • 它更容易为自然科学家所接受
原子论方法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哲学思想中的原子论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年-约公元前37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提出了原子论,被认为是哲学思想中最早的原子论。
一、德谟克里特的生平和思想背景1. 生平简介德谟克里特是古希腊阿那克西拉岛上阿卡格拉斯城的人,他在雅典、意大利、埃及等地游历过。
他是一个多产而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知识的人,尤其擅长数学和物理学。
2. 思想背景德谟克里特生活在古希腊文化盛行时期,当时有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其中,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流转不息”、“火是一切物质的本源”等观点;毕达哥拉斯主张“万物皆数”;柏拉图则认为存在着一个超越世界的理念世界。
这些思想都对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产生了影响。
二、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概述1. 原子的本质德谟克里特将物质分解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微粒,这些微粒被称为“原子”。
他认为,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无限多个、无限小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2. 原子之间的运动和组合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它们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并且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形态的物体。
他认为,物体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如颜色、形状等)都是由原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3. 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碰撞、挤压、摩擦和连接。
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不同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德谟克里特对后世影响1. 对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物质最基本形式的概念,这为后来原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对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也对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物质是由最小单位——原子组成的,这一观点与古希腊其他哲学家所提出的“一切皆流动”、“万物皆数”等观点不同,强调了物质存在的实体性和稳定性。
原子结构演变史ppt课件

CHAPTER ONE
原子概念的提出
CHAPTER ONE 原子概念
原子概念的提出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是 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即原子。
CHAPTER ONE 原子概念
上古时代的原子论不是科学理论,它只 是一种哲学的推测。
CHAPTER TWO
近代原子学说
CHAPTER TWO 近代原子学说
卢瑟福
SUMMARY
纵观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不难发现:人们对 于物质的认识总是从宏观到微观,一代代科学家在前人 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或验证或推翻前人的理论。而 科学的理论也就在这样的建立——推翻的进程中不断得 以修正完善。因此,我们对于科学也要抱着虔诚而又怀 疑的立场。
A T OM
THANK YOU
CHAPTER THREE 更小的微粒——夸克
夸克
1967年,三位科学家用此加速器进行 实验,并最终证明夸克的存在。 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一个质子由两个 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 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SUMMARY
总结
SUMMARY
德谟克利特
道尔顿
汤姆生
海森堡
波尔
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永无止境……
1
道尔顿
1803 实心球模型
2
汤姆生 1904 阴极射线实验
枣糕模型
3
卢瑟福 1911 α粒子散射实验
行星模型
3
玻尔 1913 量子论
玻尔量子化轨道
CHAPTER TWO 道尔顿原子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803年继承古 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学 说: ①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摘要】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原子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单位,它们以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存在,并通过运动和碰撞来构成物质。
德谟克利特还指出,原子之间存在空隙,这解释了物质的可压缩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科学发展,为现代原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原子的研究,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原子理论、不可分性、运动、碰撞、空隙、形状、大小、总结1. 引言1.1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简介德谟克利特(460-370 BC)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学家和医生,他被认为是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
原子论是一种描述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的学说,德谟克利特提出了许多关于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论。
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粒子,它们是永恒不灭的,并且不可分割的。
他认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它们通过运动和碰撞来形成不同的物质。
德谟克利特还指出,原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这些空隙导致了物质的可压缩性和可变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在古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批评,但它为后来原子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研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这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及其相关观点。
2. 正文2.1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原子的理论观点。
他认为,一切物质皆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一种永恒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
德谟克利特将原子比作不可再分的、坚固的实体,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在空间中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他主张,物质是由原子在一定空间中排列组合形成的,不同物质的性质由原子的组合方式决定。
德谟克利特倡导的古希腊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倡导的古希腊原子论作者:盛根玉来源:《化学教学》2010年第09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5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原子,究竟是种抽象的哲学理念,还是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它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只能用思维来把握。
而关于原子的猜想、思辨等带有哲理性的见解,即所谓类似原子论的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远在古代就有。
公元前有些哲学家、思想家就提出过这种观点。
从古代中国的墨子到古希腊的某些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著述;尤以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最为有名,他所留下的著述内容也较丰富。
1墨子及其类似原子论的著述墨子名称墨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生活在比孔子稍晚一点的春秋末年;他约生于公元前479年,卒于公元前381年。
《墨子》则是墨翟及其学生们留下的一部经典著作,在其中的“经下篇”里,提出了关于“端”的概念:认为“端”,“体之无序而前者也”;“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这种情形可名之为“端”。
总之,物质要分割就得要那物质本身有可分为两半的条件,如果没有可分为两半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割了。
所以说,“端”是无法间断的。
《墨子》中的这些话虽简单,但包含的思想是深遂的。
若从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关于“端”及其阐述,可以说已经具有近代原子论说的原始雏形。
据此,可以认为墨子已有了极其原始的物质小单位的概念了。
相比较而言,古代希腊有不少学者,如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等,均对古代原子论作出过杰出贡献。
而其中尤以德谟克利特对倡导古希腊原子论最为有名,这在欧洲的物理学史界和化学史界获得公认。
2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年生于希腊北部阿夫季拉(Abdera)色雷斯城,殁于公元前370年。
第五讲智者学派和德谟克利特

第二个代表观点“ 第二个代表观点“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 法” • 这一命题可以看作普罗泰戈拉的方法论 原则 。 • 在普罗泰戈拉看来,既然人是万物的尺 度,事物就是你所感知的那个样子,那 么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提 出与任何理论相对立的说法。
• 普罗泰戈拉悖论
• 普罗泰戈拉约定在学生毕业后承办第一桩胜诉的讼 案之后交钱。这位懒惰的学生毕业后不去开业,普罗 泰戈拉向只好法庭起诉。 老师辩词:学生如果胜诉,这是学生第一件胜诉的 老师辩词 案子,按照师生约定,学生应该付钱;如果学生败诉, 学生应该按照法庭的宣判付钱。 学生辩词:如果自己胜诉,就按法庭宣判,不用付 学生辩词 款;如果败诉,按照师生约定,同样不用付款。 大家想一想:普罗塔哥拉最后能否拿到学费? 大家想一想:普罗塔哥拉最后能否拿到学费? 结果,普罗泰戈拉最终没拿到一分钱。
第一个代表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一个代表观点 :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 命题的本意:对事物的认识与个人的感 命题的本意 觉有关,同一个东西因人的感觉不同而认 识不同。 对命题的其他理解:如果“人”在这里 对命题的其他理解 被理解为与世间万物相对立的人类,那么 这句话表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如果 “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其他人相对立的 个人:那么这句话表达的是唯我主义的观 点。
•
• • •
社会生成论
• 与传统的神创世说或自然生成论不同, 在社会产生的问题上,普罗泰戈拉持约 定论的态度,体现了智者运动的基本精 神。
• 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描述了普 罗泰戈拉关于人类社会产生的神话。一 切生物都是众神用土、水以及这两种元 素的合成物在大地内部创造出来的。在 出世前,诸神委派伊庇米修斯给它们配 备适当的能力,普罗米修斯负责检查。 然而,伊庇米修斯在野兽身上用完了所 有的能力,忘了给人配备应有的能力。 出世的时刻就要到了,普罗米修斯只好 偷了赫淮斯托斯和雅典娜的机械技术和 火送给了人,人类便由此而获得了谋生 所必需的智慧和技能。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赫拉克利特开创了一个永无休止的运动概念。
可是,我们到底怎样才能领人信服地解释变动不居的世界呢?显然,解释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它的立论点本身不能是游移不定的。
我们已经知道首先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早期的米利都学派了。
此后,也是有一位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最后的答案。
此人就是原子论之父留基波(Leucippus)。
留基波的鼎盛期约公元前440年(1)。
他不仅继承了与米利都相联系着的科学理性主义哲学,而且也受到了巴门尼德和芝诺很大的影响。
可是,关于他,人们知道得非常少。
因此,人们在提到原子论的创始者时,通常总是将留基波与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年—前370年)相提并论,或大多挂靠在德谟克利特的名下。
德谟克利特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Abdera)。
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很有资产和地位的人。
德谟克利特拜访过埃及,埃塞俄比亚,波斯和印度。
据并不确切的史料称,德谟克利特曾就学于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和苏格拉底讨论过哲学。
在苏格拉底看来,他就像是奥林匹亚赛会中的一位五项全能竞赛的胜利者。
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在整个希腊文化史上,其博学多才的程度除了亚里士多德,无人能及其项背(3)。
虽然公众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是他喜欢沉思的生活胜过了活跃的生活,因此婉言谢绝了这些公众的荣誉而渡过了孤独的余生(4)。
据说,留基波曾和巴门尼德一起研究过哲学,但是二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
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这就是原子和虚空,它们都是事物生成的原因。
德谟克利特正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发展和系统化,使原子论成为体系。
1.原子与虚空留基波——如果不是德谟克里特的话——试图调和以巴门尼德与恩培多克勒分别为其代表的一元论与多元论而走到了原子论。
他们的观点极其有似于近代科学的观点,并且避免了大部分古希腊的暝想所常犯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成的性质。
• 近代的洛克提出了物体两种性质的区分,
这种区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德谟克利特。
• 德谟克利特在感觉与理智之间作出了区分,
他把感觉称为“暧昧认识”,把理智称为 “真理认识”。
• 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
但不是一种机械的反映论,他在一定程度 上看到了主体性因素对感觉制约。
生于前469年左右,鼎盛年约前420年,与普罗 塔哥拉、苏格拉底处于同一时代。马克思称他为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主要记录在亚氏几群学生
塞奥弗拉斯特的著作中,恩皮里柯和辛普里丘的 著作中也保留了一些。
二、灵魂和影像说
• 灵魂与肉体一样,都是由原子组成,只不过,组成灵
魂的原子要精致、光滑一些,组成灵魂的原子就是火 原子,火原子最精致、圆润,且不确定、具有能动性, 灵魂即努斯就是由火原子构成。这种看法,避免了阿 那克萨哥那二元论的矛盾。
过程,排除了超自然的、神学目的论因素,具有鲜 明的无神论的立场和坚定的科学精神。
• 原子论的思想为晚期的伊壁鸠鲁学派和古罗马时期
的卢克莱修所发扬光大,并启发了近代科学意义上 的原子论。
评价:
•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所能达到的
最高峰,它以原子和虚空为本原,相对合理地解决 了“以”与“多”、“存在”与“非存在”、“变” 与“不变”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宇宙万物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为对物质结构的 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把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理解为一个受必然性支配的
三、必然性(ananke,necessity)
• 留基波就曾经说:“没有意见事情是随便发生的,每一件事
情都有理由,并且是遵循必然性的。”德谟克利特继承和发 挥了这一思想,并把必然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明确。
• 他把必然性单纯地理解为物理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
的产生只受这种必然性的支配,他舍弃了任何超自然的因素。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原子论的思想先驱是留基波(Leucippus)。他
的出生地有三种说法:爱利亚、阿布德拉或米利 都。他的鼎盛年约前423年,比巴门尼德年轻, 比德谟克利特年长。
• 作为原子论的先驱,留基波提出了原子和虚空这
对概念,以此来说明万物的生灭过程。
•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是阿布德拉人,出
• 原子相互撞击,进而产生了一种漩涡运动。这种运动有两条
法则:
1. 同类相聚: 2. 原子及其合成物的轻重不同,运动方向则不同 。
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没有假定神的作用,也 没有给目的论留下地盘。
四、社会道德学说
• 主张朴素的社会进化论; • 政治上拥护奴隶主民主制; • 道德上主张理性高于情欲,推崇精神生活的价值。
• 灵魂有两种功能:感觉和理智。 •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在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的基
础上,提出了影像说,用以说明认识(感觉)的产生 的机理和性质。
• 各种感官都能感受到物体的流射作用,由此得到的印
象,就被称为“影像”(eidolon,image)。影像是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全部认识的来源。
二、灵魂和影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