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第八章典型光学系统

●通常把光学系统分为10个大类:

(1)望远镜系统

(2)显微镜系统

(3)摄影系统

(4)投影系统

(5)计量光学系统

(6)测绘光学系统

(7)物理光学系统

(8)光谱系统

(9)激光光学系统

(10)特殊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光纤系统等)

第一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

1.眼睛的结构

生理学上把眼睛看作一个器官

眼睛包括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等部分

人眼的光学构造:

●角膜:由角质构成的透明的球面薄膜,厚度为0.55mm,折射率为1.3771;

●前室:角膜后的空间,充满折射率为1.3774的水状液体;

●虹彩:位于前室后,中间有一圆孔,称为瞳孔,它限制了进入人眼的光束口径,可随景物的亮暗随时

进行大小调节;

●水晶体:由多层薄膜组成的双凸透镜,中间硬外层软,各层折射率不同,中心为1.42,最外层为1.373,

自然状态下其前表面半径为10.2mm,后表面半径为6mm,水晶体周围肌肉的紧张和松驰可改变前表面

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变水晶体焦距;

2.眼睛的视觉特性

●应用光学把眼睛看作一个光学系统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就形成了

视觉函数

●人眼灵敏峰值波长在555nm(黄绿光)

3.眼睛的调节和适应

1.调节

●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远点距用lr表示,正常眼lr = ∞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近点距用lp表示,正常眼的近点距随年龄而变

●眼睛的调节能力用“视度”来表示,远点视度用R表示,近点视度用P表示:

11

r p

R P

l l

= =

(8-2)

●视度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度(D)等于以米为单位的距离的倒数,即1D=1m-1 ●如某人的近点为-0.5m,则用视度表示为P=1/(-0.5)=-2D

●眼睛的调节能力A R P

=-(8-3)

●在正常照明条件下,眼睛观察近物最适宜的距离为-250mm,称为

“明视距离”

●在明视距离下观察物体,眼睛能长时间工作而不疲劳

●年龄超过45岁后,眼睛的近点远于明视距离,这时称为老年性远视眼即老花眼

2.适应

●眼睛能在不同亮暗条件下观察物体,这种能力称为“适应”

●眼睛瞳孔在外界光强变化时能自动改变孔径,白天瞳孔为2mm左右,夜晚为8mm左右

●当光线较暗时,杆状细胞取代锥状细胞感光,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从暗处到亮处称为亮适应,适应较快;从亮处到暗处称为暗适应,需较长时间

3.眼睛的缺陷与矫正

●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即眼睛光学系统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上

●对于非正常眼来说,其远点位置发生变化

●若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发散光束,眼睛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称为

近视眼

●为了使近视眼的人能看清无限远点,须在近视眼前放置一负透镜,负

透镜的像方焦点F ’与远点重合

● f ’= lr

●即负透镜的折光度与眼睛的视度相等

●φ = R

●折光度的单位为屈光度(D)

●同理,若远点位于眼后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会聚光束,眼睛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后,

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校正用正透镜

●若眼睛水晶体的折光能力不对称,则使细光束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主截面的光线不交于一点,即两个

主截面的远点距不相同,视度R1≠R2,称为散光,校正散光用圆柱面透镜

第一节眼睛的分辨率

●眼睛能分辨开两个相邻物点的能力称为眼睛的分辨率

●一般认为,在良好照明条件下,眼睛的极限分辨角为1'

●若要长时间观察,且眼睛不太疲劳,极限分辨角取2'或更大些比较适合

●在很多测量工作中,常常用某种标志对目标进行对准或重合,如用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重合,这种

重合或对准的过程称为瞄准

●眼睛的分辨率是眼睛的重要光学特性,也是设计目视光学仪器的重要依据之一;

●眼睛分辨率:将眼睛刚能分辨的两物点在网膜上成的两像点间的距离称为

●眼的分辨率与网膜上神经细胞大小有关。要使两像点能被分辨,它们间距离至少要大于两个神经细胞

的直径。

●黄斑上视神经细胞直径约为0.001~0.003mm,所以一般取0.006mm为人眼的分辨率。

●另外一个最常用的描述人眼分辨能力的是0.006mm对人眼的物空间张角m in

ω

'

'60''20600068

.16006.068.16006.0

006.0``min min min =?--=-=-=

?

?

=-==ωωωω

mm ,f f

tg f y ftg y 代入上式物方焦距为一般人眼在自然状态下

● 人眼的瞄准精度与分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互相有关联

瞄准精度随所选的瞄准标志而异,最高精度可达人眼分辨率的1/5~1/10

● 前面讨论的是人眼对两物点的分辨率。如果被观察的对象是两条直线,分辨率可以提高到10’’,其原因见图。

因此,一些测量仪器中都采用如图所示的对准方式,来提高测量精度。

6.双眼立体视觉

● 当双眼观察物点A 时,两眼的视轴对准A 点,视轴间的夹角θ称为视差角,两眼节点J1和J2的连线称为视觉基线,其长度用b 表示。物体远近不同,视差角不同,双眼能容易地辨别物体的远近。 ●

不同距离的物点产生的视差角不同,其差值Δθ称为“立体视差”,人眼可以根据Δθ的大小判断物体的纵向深度

第二节 放大镜 1.视觉放大器

● 当细小物体位于近点处而其视角仍然小于极限分辨角时,就必须借助放大镜将其放大,使放大像的视角大于眼睛的极限分辨角 ● 放大镜是最简单的目视光学系统

● 放置一块正透镜,并使正透镜的物方焦平面与物面y 靠近或重合,放大镜将物体成一个放大的正立虚像

● 对于目视光学系统,仅用垂轴放大率来表征是不够的 ●

对于目视系统来说,有意义的是眼睛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因此必须用眼睛视角的放大倍数来表征,即视觉放大率

tan tan i

e

ωωΓ=

=

通过放大镜观察时像的视角的正切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的正切(8-11)

●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距离通常按明视距离计算

●tan

250mm

e

y

ω

=

●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的视角为

tan

i

y

P l

ω

'

=

''

-

●其中,P’为眼睛到放大镜的距离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位于放大镜的物方焦点附近,像成在无限远处,则视觉放大率

●Γ = 250 / f ’(8-13)

●放大镜的放大率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焦距

●实际上,放大镜的焦距不可能太短,放大率一般在25×以下

2.光束限制和线视场

●放大镜与眼睛组成目视光学系统

●眼睛是孔径光阑,也是整个系统的出瞳

●放大镜框是视场光阑,又是系统的入射窗、出射窗

●作为视场光阑的镜框不与物(像)面重合,还起着渐晕光

阑的作用

●放大镜系统的像方视场角就是物体经放大镜所成的像对眼瞳中

心的张角ω’

●当渐晕系数为0.5时,放大镜的物方线视场为

500

2(mm)

'

h

y

P

=

Γ(8-17)

●式中,2h为放大镜框的直径

●设放大镜直径为30mm,视觉放大率为5×(焦距50mm),眼睛位于像方焦点即距放大镜50mm,则线视

场 2y = 30(mm),也就是说,通过放大镜能看到物面上30mm大小的物体

第三节显微镜系统

生物显微镜

学生用生物显微镜

(36XC)双目生物显微镜

(XSP-6C)

测量显微镜

1.显微镜的视觉放大效果

● 显微镜成像时利用二次放大,使放大率大大提高

一个微小的物体经物镜L1

后成一放大倒立实像,这个实像成在目镜L2的物方焦

点附近(此时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一个放大的虚象

物镜L1的垂轴放大率为

1o o o x f f β'?

=-

≈-''

● 其中,fo’为物镜焦距,Δ为光学间隔即物镜的像方焦点

到目镜的物方焦点的距离 250e e f Γ=

'

● 目镜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放大镜,其放大倍率用视觉放大率表示 ●

整个显微镜系统的总视觉放大率为

250250

o e o e f f f β?Γ=Γ=-

='''

(8-18)

● 式中,f ’为显微镜的组合焦距

● 负号表明当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为正时,整个显微镜给出倒像;同时也表明组合焦距f ’是负的 ● 显微镜从本质上来说相当于一个十分复杂的放大镜

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

●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可以更换,组合成不同放大倍率显微镜,使用方便、灵活

● 显微物镜和目镜更换的要求是,更换后只需微调就可以立即找到像面,这就要求在结构上“齐焦” ● 不论怎样换物镜,物镜的共轭距不变,即物面位置不变,中间像面位置不变 ●

不论怎样换目镜,始终以中间像面作为目镜的物面

3.显微镜的光束限制

1)显微镜中的孔径光阑 ? 对于普通显微镜,低倍物镜的物镜框是孔径光阑,高倍的复杂物镜的孔径光阑通常位于物镜中间 ? 孔径光阑经目镜成像(L1”)就是出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附近 ?

一般,在观察时,眼瞳与出瞳重合可以获得最佳观察效果

读数显微镜 万能工具显微镜

● 显微镜的孔径用“数值孔径”(NA )表示,有 ● NA = nsinu

● 式中,n 为物镜的物方折射率,低倍时为空气;高倍时为了提高分辨本领通过加高折射率的液体,称为“油浸镜头”

u 为物镜的最大物方孔径角 2)显微镜中的视场光阑

? 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安置在物镜的像平面(初次像面)上,对于测量显微镜,在物镜的像面上还要放置分划板

? 显微镜的视场,通常用能看到的物方视场直径表示,称为物方线视场

4.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 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受系统中孔径光阑的衍射影响

● 一个点物经光学系统后不再成一点像,而是一个弥散斑(爱里斑),使分辨本领下降

● 显微镜的分辨率用最小物方分辨距离σ表示,σ越小,分辨本领越高

按瑞利判据,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0.61NA λ

σ=

(8-29)

按道威判据,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0.5NA λ

σ=

(8-30)

道威判据比瑞利判据更接近于实际分辨率 ● 显然,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方法之一是增大数值孔径( ) ● 可通过增大孔径角或提高折射率

● 通常对于高倍显微物镜,在物镜与物体之间浸以高折射率的液体(称为“油浸物镜”),使数值孔径达到1.5或更高

● 提高分辨本领的另一个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来照明,甚至用紫外光

为了充分利用显微镜的分辨率,使已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被眼睛所看清,因此显微镜的放大率必

须足够大,即 σσ'

Γ=

● σ’为人眼在明视距离处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 σ’=250×0.00029×ε’ ● σ是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

0.5NA λσ=

ε’是用分表示的人眼的最小分辨角,为使眼睛较长时间观察而不太疲劳,ε’可取2’~4’

●波长λ取555nm

●因此,视觉放大率应满足(有效放大率)

●500NA ≤ Γ ≤ 1000NA

●若Γ<500NA,则显微物镜所能分辨的细节不能为人眼所分辨(放得不够大),浪费了物镜的分辨能力

●若Γ>1000NA,虽然物体放得很大,却不能分辨更多的细节,是无效放大

5.显微物镜

●显微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大约在2.5×~100×范围内,数值孔径随垂轴放大率增大而增大

●与目镜的视觉放大率(5×~25×)组合可获得不同的总放大率

●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常用的物镜倍率有4×、10×、40×和100×;常用的目镜倍率有5×、10×和

15×

●一般,显微物镜NA≤1.5,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不超过1500×

●某显微物镜上标明: 40/0.65;160/0.17,

●其含义是:显微物镜的放大率为40×,数值孔径0.65,适合于机械筒长160mm,物镜对厚度为0.17mm

的盖玻片校正像差

●放大率与数值孔径的匹配关系

●低倍物镜结构比较简单,而高倍物镜结构则十分复杂

●显微物镜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工作距离,即物镜前片顶点到物面的距离

●物镜的放大率越高,工作距离越短,如100×物镜的工作距离只有0.2mm

●测量用的物镜,为了观察较大物体,工作距离比较长

6.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显微镜成像的物体一般自身不发光,需要通过照明系统对物体进行照明

●照明系统的形式通常有2种:临界照明和柯勒照明

?临界照明把光源经聚光镜所成的像与物平面重合

?在物面视场范围内有最大亮度,且没有杂散光

?缺点是光源亮度的不均匀直接反映在物面上

● 柯勒照明光源经集光镜(柯勒境)成像在聚光镜的焦平面上,再经聚光镜成像到无限远,并照明物面 ● 在集光镜的像面上放置照明系统的视场光阑,用以调节物镜柯勒照明的成像光束孔径 ● 聚光镜将被光源照亮的集光镜成像在物面上

集光镜附近安放照明系统的孔径光阑,调节这个孔径光阑可以调节物面的成像范围即视场大小

7.显微镜的其他组合

介绍一种检查眼镜片光焦度的仪器——焦度计

图(a ),1为物镜,在物镜的物方焦平面上放置一带有标记的分划板T ,T 成像于无限远处,3为辅助物镜,T 最终成像在位于辅助物镜的像方焦平面的投影屏上(倒立实像)

图(b ),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放置被测镜片2,由于2的存在,使投影屏上T 的像变得模糊。移动T 的位置,直到在投影屏上的标记再次变得清晰,测出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被测镜片的光焦度

第四节 望远镜系统

对于远处的物体,当其细节对于眼睛的视角小于1'时,就要借助望远镜来进行观察

1.望远系统的视觉放大率

● 望远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即光学间隔Δ=0

入射的平行光经物镜后成像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经目镜后又平行地射出

虽然望远系统是一个无焦系统,但也有垂轴放大率。有

2211y h f y h f β'''

=

=-=-'

(3-32)

● ● ● ●

望远系统是目视系统,应该用视觉放大率来描述

tan 1tan o

e f f ωγωβ''

Γ=

===-'

(8-38)

● 式中,ω为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ω’为通过望远镜观察时像对于眼睛的视角 ● 注意,通常|Γ| > 1,即|β| < 1 ● 望远系统的垂轴放大率实际上是小于1的 ● 但在通过望远镜观察时,确实感觉到物体被放大了 ● 这也说明对于目视系统,放大率用视觉放大率才有意义

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框是孔径光阑,同时也是入瞳,其出瞳为物镜框经目镜成的像,位于目镜的像方焦平面附近

● 视觉放大率还可以用出瞳直径D’与入瞳直径D 之比来表示

D

D Γ=-

'(8-29)

● 这个式子可以用来测量望远系统的视觉放大率,入射一已知直径D 的光束,测出其出射光束直径D',即可求出视觉放大率

●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由于物镜和目镜都是正光组,因此Γ < 0,成倒像 ● 若用作地面望远镜,必须另加转像系统使之成正像(经纬仪除外)

● 开普勒望远镜的特点在于存在中间实像,可以在初次像面(物镜像方焦平面) ● 上放置分划板,用于瞄准或测量

● 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为正光组,目镜为负光组,因此Γ > 0,成正像

● 伽利略望远镜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一般用于观察(如观剧镜)以及激光发射扩束系统

2.望远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

● 望远系统的分辨率用所能分辨的物方极限分辨角表示 ●

在自然光照明下,极限分辨角与入瞳(物镜框)直径的关系为

● 140D ?''??= ?

??(8-42)

● 式中,φ的单位为秒(”),D 的单位为mm ● 物镜的直径越大,分辨本领越高

望远物镜所能分辨的细节必须放大到能被人眼所分辨,取人眼的极限分辨角为60”,则望远系统的视觉放大率

● 60140 2.3

D

D Γ=

=(8-44b )

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

● 式(8-44b )给出的视觉放大率称“正常放大率”,是放大率的下限 ● 若望远镜系统的放大率小于正常放大率,就浪费了物镜的分辨本领

● 为避免眼睛的疲劳,通常设计时把放大率取得略大于正常放大率,称为“工作放大率” ● Γ = D

(8-45)

● 地面望远镜通常用视觉放大率和通光口径来标注,如某双筒望远镜标注为:7×50,表示其视觉放大率为7×,通光口径(入瞳)为50mm

天文望远镜通常用通光口径来表示其性能,反映了天文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和集光本领

3. 望远镜的视场

开普勒望远镜的初次像面上通常放置分划板,分划板的框就是视场光阑

望远镜的视场用物方视场角表示,望

远镜的物方视场角为

tan o y f ω'=

'

(8-49)

其中,y’是视场光阑(分划板)的半径

第五节 目镜

一般,望远镜的视场角只有几度,天文望远镜的视场角更小,通常只有几十分或更小 天文望远镜带有一个辅助望远镜来帮助找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供人眼观察 目镜的主要光学参数有视场角2ω’、镜目距P’、工作距离lF 等 望远镜目镜的视场与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物方视场角相关 :

tan tan ωω'=Γ(8-53)

显微镜目镜的视场与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物方视场相关:

tan 250y

ωΓ'=

(8-23)

望远镜目镜和显微镜目镜的视场角本质上是一样的

视觉放大率越大,物方视场(角)越大,目镜的视场角也越大。一般目镜的视场角(2ω’)为40°~50° 镜目距(出瞳距)P’是目镜最后一面到出瞳的距离 一般来说,目镜的视觉放大率高,则出瞳距较短

眼瞳与出瞳重合时观察效果较好,过短的镜目距观察时易受眼睫毛的干扰,通常要求镜目距应大于6mm

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光学系统如需要在戴防毒面具情况下使用的望远镜,其镜目距应不小于20mm 。

出瞳大小也是目镜的一个参数

通常要求出瞳直径应等于或略小于眼瞳直径,即2~4mm ,使系统的光能量全部为眼睛所接收 夜视仪器的出瞳直径可以大一些

在剧烈颠簸状态下使用的系统的出瞳也应大一些 工作距离lF 是目镜第一面到其物方焦平面的距离

通常,望远镜和显微镜目镜在其物方焦平面上放置了分划板(视场光阑) 为了适应不同视力的使用者,目镜应能进行视度调节,即目镜应能沿轴向移动

目镜应能沿轴向移动以进行视度调节

●目镜视度调节的范围一般要求±5D(即±5屈光度),则目镜相对于分划板(视场光阑)的移动量为

2

5

1000

e

f

x

'

±

=

(8-56)

●目镜的工作距离必须大于目镜相对于分划板的最大移动量,以免目镜在移动时碰到分划板

●电子目镜

?利用光学系统把物镜成的像成在感光元件上(CCD或CMOS)

?分辨率根据需要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像素

?通过USB接口把接收到的图像传送到计算机中,在屏幕上进行观察,并可以保存和进行数字图

像处理

第二节摄影系统

●摄影系统通常指传统(胶片)照相机、数码照相机(CCD或CMOS)、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等,是

光学系统和感光元件的组合

1.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

●摄影物镜的光学参数包括焦距f ’、相对孔径D/f ’、视场角2ω等

●1)焦距

?摄影物镜的焦距基本决定了像和实物的比例

?由于垂轴放大率β = f ’/x,因此当物体距离不变时(即x不变),垂轴放大率(绝对值)与

焦距f ’成正比

?显微照相物镜的焦距只有几毫米

?航空摄影物镜的焦距可达几米

?普通135胶片(35mm胶片)相机的标准焦距为38~50mm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尺寸比普通胶片(36×24)小,因此数码相机标准镜头

的焦距也要短

?如尼康5700的2/3”CCD的感光面尺寸为8.8×6.6mm,其镜头的焦距为8.9~71.2mm,等效焦

距为35~280mm

●2)相对孔径

?摄影物镜的相对孔径用入瞳直径与焦距之比D/f ’表示,其值越大,物镜的理论分辨率和像面

照度越高

?摄影物镜利用可变光阑作为孔径光阑,用于控制曝光量,以适应被摄物体照度的变化

?摄影物镜上用相对孔径的倒数即光圈数F来表示孔径的大小

●3)视场

?摄影物镜的视场用物方视场角表示。一般来说,摄影物镜的焦距越长,其视场角越小:

?tan

h

f

ω

'

=

'(

8-63)

?式中,h’为接收器的最大横向尺寸

?一般标准镜头的视场角(2ω)40°~50°,60°以上称为广角镜头

?变焦物镜的物方视场角随焦距的改变而改变

●4)分辨率

?摄影系统的分辨率用像面上所能分辨的2点间最小距离的倒数表示,与摄影物镜的分辨率和接

收元件的分辨率有关

?系统的分辨率为

?

111

L r

N N N

=+

(8-65)

?式中,NL为物镜分辨率,Nr为接收器分辨率

?在自然光照明下,物镜的分辨率为

?

1

1475(mm)

L

D

N

f

-

=

'

(8-66)

?分辨率的单位是每mm的线对数

?物镜相对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式(8-66)给出的是理论分辨率,由于摄影物镜是大像差系统,实际分辨率较理论分辨率要低

许多

?由于接收器的分辨率通常为每mm几十线对,与物镜的实际分辨率是匹配的

?物镜有较大的相对孔径(1:2或更大)主要不是为了获得较高分辨率,而是为了获得较高像面照

2.摄影物镜的景深

●在明视距离观察照片时,焦距越短、入瞳直径越小、拍摄距离越远,则景深越大

●景深在表现照片的艺术感染力上有很大作用

2.摄影物镜的类型

●摄影物镜属大视场、大孔径系统,既要校正轴上点像差,又要校正轴外点像差

●摄影物镜的形式较多。双高斯物镜是不少标准镜头采用的结构

●变焦距物镜的焦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不仅在摄影系统,还包括望远系统、显微系统、投影系统等,变焦距物镜应

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在某些领域几乎已经取代定焦距物镜

●焦距的变化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的轴向移动、改变光组间隔来实现的

第三节投影系统

●一个被照明的物体以一定的倍率投影成像在屏上,这种光学系统称为投影系统

●投影系统类似倒置的摄影系统,如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多媒体投影仪、缩微资料阅读机、测量投影

仪等

焦距范围38.5~151mm,2ω=40°,全长

● 描述投影系统的光学系统的参数主要有共轭距、工作距、放大率、视场、数值孔径等 ●

共轭距 ? 共轭距L 受到投影系统结构尺寸的限制 ?

与放大率、焦距的关系为

? 2

(1)f L ββ

'-=-

(8-71)

? 共轭距有“齐焦”的要求,即当投影系统更换不同倍率的物镜时,不必重新调焦,即不同倍率的物镜应具有相同的共轭距

工作距 ? 工作距指物体到投影物镜第一面的距离

? 如果物体是图片之类的平面物体,则对于工作距没有特殊要求

?

而对于测量用投影系统来说,被投影物体往往是形状复杂的零件,对工作距有一定要求 ● 放大率 ? 放大率是关系到测量精度、孔径大小、观测范围和结构尺寸的重要参数

?

放大率越大,投影系统的测量精度越高,同时物镜所需孔径越大,而被投影范围越小,共轭距越长,相应的结构尺寸也越大 ?

目前,常用的投影系统物镜的放大率有10×、20×、50×、100×等 ● 视场 ? 投影物镜的视场一般用物方线视场2y 表示,它反映了被投影物体的观察范围

?

由于投影屏实际上就是投影物镜的视场光阑,所以投影系统的视场也常用投影屏的直径(像方视场)表示

● 孔径

投影物镜的孔径用数值孔径表示

投影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率的关系

第八节 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例 1 万能工具显微镜主显微镜光学系统设计。已知:瞄准精度δ = 0.8μm (用叉丝瞄准),物方线视场2y = 8mm ,物方工作距l1= -60mm ,带有斯密特屋脊棱镜作为转像系统。求: (1)整个系统的像的坐标系; (2)总放大率;

(3)物镜、目镜放大率分配; (4)物镜数值孔径; (5)物镜焦距;

(6)物镜通光孔径、孔径光阑直径、视场光

阑直径;

(7)目镜焦距和视场角; (8)出瞳距、出瞳直径;

(9)若目镜的视度调节为±5屈光度,求目镜的移动量。 解:

(1)设入射坐标系为左手系,则出射坐标系也为左手系,即出射坐标系与入射坐标系一致,得正立一致像。

(2)总放大率应满足σσ'

Γ=

其中,σ’是人眼在明视距离上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σ是物镜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由题意,σ = δ = 0.8μm;用叉丝瞄准时,瞄准精度为±10” ;为使眼睛长时间观察而不致疲劳,取瞄准精度为20”,有

6

3

25020 4.810

30

0.810

-

-

''

???

Γ=≈?

? 4.8×10-6为把秒换算成弧度的单位

3)物镜、目镜放大率分配的方案可以有很多种。

考虑到物镜的工作距要求较大(60mm),为使总共轭距不致太大,物镜的倍率不宜取得过大。

另一方面,目镜的倍率也不宜取得过大,以免出瞳距过短,故取

β1= -3×,Γ2=10×

(4)对于测量用显微镜可以按Γ = 300NA计算放大率和数值孔径的关系

30

0.1

300300

NA

Γ

===

(5)

显微系统的结构图

求物镜的焦距

1

1

1

111

f

x

l x f

β=-

=+

1

1

60

45(mm)

11

113

l

f

β

-

'=-=-=

-+

并且可以求得物镜到视场光阑(初次像面)的距离即

l1’

l1’= -β1l1= -3×(-60) = 180(mm) (6)测量显微镜的孔径光阑位置比较特殊,有物镜通光孔径

D物= 2(l1u1+ y) = 2×(60×0.1+4) = 20(mm)

孔径光阑直径

D孔= 2f1’u1= 2×45×0.1 = 9(mm)

视场光阑直径

D视= |β1|·2y = 3×8 = 24(mm)

7)目镜焦距

22250250

25(mm)10f '=

==Γ

视场角(见结构图)

224

22tan 0.4825D f ω'=

=='Q 视

∴2ω’=51.3°

(8)出瞳距(见结构图 )

2111p

p l l f

-=''Q

其中,f2’=25(mm),lp=-(Δ+ f2’)=-(135+25)= -160(mm)

∴ lp’=30.68(mm)

出瞳直径

30.68

91.73(mm)160

p p p

l D D D l β''===?

=孔孔

9)目镜的移动量

当目镜视度调节为±5D 时,目镜相应的移动量

2225525 3.125(mm)

10001000f x '±?==±=

在选择目镜时,应考虑目镜的工作距大于3.125mm ,以免碰到分划板

例2 带透镜转像系统的望远系统设计。已知:物镜理论分辨率3.5”,视场角2ω=2°;物镜到目镜的距离L=700mm ;转像系统的焦距 f3’ = 80mm,放大率 β3=-1×。求 (1)物镜的通光孔径; (2)系统放大率; (3)物镜、目镜焦距; (4)转像系统通光孔径; 解:

先画出其结构图

(1)根据物镜理论分辨率φ与孔径D 的关系

140D ?''??= ?

??

所以孔径

D = 140/φ = 140/3.5 = 40(mm)

(2)考虑正常放大率

Γ = D/2.3 = 40/2.3 = 17.4×

因此,取Γ = 18×

(3)由于转像系统的放大率β3 = -1×,所以物镜像面F1’到目镜物面F2之间的距离为 4f3’(见结构图),则有

1231

24

f f L f f f '''

+=-'Γ='

解该方程组,得物镜焦距f1’=360(mm),目镜焦距

f2’=20(mm) (4)转像系统通光孔径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

3

11

1

113222

2D D D y f f f '++

=

'

''

+Q

式中,y1’为物镜的初次像的像高。所以可以求得转像系统的通光孔径D3= 36(mm)

第九节 光学测微原理

如下图所示的光学测微系统,光学透镜的焦距为f',当聚焦光斑在标尺上刻度为y 时,试推导其测量微小角位移原理。如欲测反射镜上距光轴为a 处的某点的微小线位移x ,推导其与标尺上刻度值y 的关系式。

如图所示,若平面镜转动θ角,则平面光束经平面镜后与光轴成2θ角,经物镜后成像于B 点,像高为y ,焦距为 则有

y=f'tan2θ≈2f'θ (1)

平面镜的转动是由一侧杆移动引起的,侧杆支点与光轴的距离为a ,侧杆的移动量为x ,则 tanθ≈θ=x/a ⑵式代入⑴式得: y=(2f'/a)x

工程光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光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光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之一。 对光的每一种描述都只是光的真实情况的一种近似。 研究光的科学被称为“光学”(optics),可以分为三个分支: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光学 第一节光学发展历史 1,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论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公元前130年,托勒密列出了几种介质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3,1100年,阿拉伯人发明了玻璃透镜。 4,13世纪,眼镜开始流行。 5,1595年,荷兰著名磨镜师姜森发明了第一个简陋的显微镜。 6,1608年,荷兰人李普赛发明了望远镜;第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做了放大倍数为30×的望远镜。7,1621年,荷兰科学家斯涅耳发现了折射定律;1637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尔给出了折射定律的现代的表述。8,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和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等人开始研究光的本质。 9,19世纪初,由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杨氏和法国土木工程师兼物理学家菲涅耳所发展的波动光学体系逐 渐被普遍接受。 10,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 11,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建立了量子光学。 12,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光子)理论。 13,1925年,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玻恩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几率解释,建立了波动性与微粒性之间的联系。14,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研制成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给光学带来了一次革命,大大推动了光学以 及其他科学的发展。 15,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激光一问世,就获得了 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激光的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而且导致整个一门新兴 产业的出现。 ●光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作为在工程上应用的一个分支——工程光学, 内容主要包括几何光学、典型光学系统、光度学等等。 ●随着机械产品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机、电、光结合的产品。 ●光学手段越来越多用于机电装备的检测、传感、测量。 ●掌握好光学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机电光结合技术打好基础,也将会有更广阔的 适应面。 第二节光线和光波 1,光的本质 ●光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人类对光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光的本性,以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称为物理光学;光的传播规律 和传播现象称为几何光学。 ●1666年牛顿提出的“微粒说” ●1678年惠更斯的“波动说” ●1871年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提出后,光的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一般除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须考虑光的粒子性外,其它情况均可以将光看成是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80-760nm

工程光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光学 实验指导书 厦门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4.9

目录 实验一Tracepro基本功能学习及反光杯建模 (3) 实验二聚光镜的建立 (6) 实验三导光管建立 (8) 实验四液晶背光模组建立 (15)

实验一Tracepro基本功能学习及反光杯建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tracepro基本功能。 2. 熟悉建模及表面属性、材料定义方法。 二、球形反光碗设计 球形反光碗是使用耐热玻璃(例如:PYREX)压制成型,其内部经高光洁度抛光处理并涂镀反光膜,可将投影灯的后部光能有效地反射至前方,提高投影灯光能利用率。球形反光碗实物图形如下: 球形反光碗设计步骤: 1.打开TracePro3.24→新建名为球形反光碗的文件,或使用CtrL+N 2.点击→,选择Conic类型,形状为球形(Spherical),厚度(Thickness)输入4mm,反光碗高(length)为18mm,孔大小为0,半径(radius)为33mm, 起点坐标值和旋转坐标值保持默认,输入结果为图1.1图框所示:

图1.1 4.点击Insert,使用工具栏图标区缩小图形后,点击下拉菜单View →Render进行渲染以后,反光碗实体模型如图1.2: 图1.2

5.使用工具栏图标区箭头工具,在图形区完全选中反光碗,或点中导航选项卡 中“模型树”Object 1,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下拉菜单中选择 进行材料属性设置,在材料目录(Catalog)中选择IR, 克斯(PYREX)耐热玻璃,运用(Apply)此属性,吸收、透过和折射率将显示如图1.3: 注:PYREX相关知识: PYREX玻璃是美国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研究人员薛利文(Sullivan)1915年发明的,并取得发明专利。这种玻璃在美国叫“派莱克斯”(PYREX)玻璃,PYREX是美国康宁公司产品的一个商标。派莱克斯玻璃专利失效以后,这种玻璃被各国广泛采用。70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想研究一种新的玻璃,超过派莱克斯玻璃的性能,都没有成功。派莱克斯玻璃的特点是,在玻璃中引入了三氧化二硼(B2O3)改进了玻璃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当今,全世界都用派莱克斯玻璃制造化工防腐蚀设备与管件、实验室用玻璃仪器。 图1.3 6.展开“模型树”中Object 1,球面反光碗有三个面组成(图1.3)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实验一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1.引言 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的,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光学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安排实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光学元器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 2)掌握基本光路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和调平行光。 3.实验原理 3.1光学实验仪器概述: 光学实验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光学元件,接收器等。 3.1.1常用光源 光源是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观测目的,常需选用合适的光源,如在干涉测量技术中一般应使用单色光源,而在白光干涉时又需用能谱连续的光源(白炽灯);在一些实验中,对光源尺寸大小还有点、线、面等方面的要求。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辐射光源 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电能将钨丝加热,使它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达到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它的发光光谱是连续的,分布在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其中红外成分居多,紫外成分很少,光谱成分和光强与钨丝温度有关。热辐射光源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灯泡,汽车灯泡,卤钨灯。 2)热电极弧光放电型光源 这类光源的电路基本上与普通荧光灯相同,必须通过镇流器接入220V点源,它是使电流通过气体而发光的光源。实验中最常用的单色光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纳光灯(主要谱线:589.3nm、589.6nm),汞灯(主要谱线:623.4nm、579.0nm、577.0nm、546.1nm、491.6nm、435.8nm、407.9nm、404.7nm) 3)激光光源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LASER),是指通过辐射的受激辐射而实现光放大,即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差别。它是利用受激辐射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有极强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其相干长度可以达十米甚至数百米;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大,即能量高度集中。所以激光光源是一种单色性和方向性都好的强光源,已应用于许多科技及生产领域

《工程光学基础》考试大纲

《工程光学基础》考试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1.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谈恒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工程光学(第4版),郁道银,谈恒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考试内容: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2、成像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 3、近轴光学系统 考试要求: 1、掌握光学基本定律及几何光学基本概念 2、掌握成像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 3、掌握近轴光线及成像特点、掌握光轴光线成像计算 二、理想光学系统 考试内容 1、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2、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3、理想光绪系统的放大率 4、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考试要求: 1、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概念 2、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求物像关系(作图法与计算法) 3、掌握理想光绪系统的放大率概念与相关计算 4、理解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方法及计算 三、平面系统 考试内容 1、平面镜成像

2、平行平板 3、反射棱镜 4、折射棱镜与光楔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 2、掌握平行平板成像规律 3、掌握反射棱镜成像与成像方向判断 4、了解折射棱镜与光楔传光特性 四、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考试内容 1、光阑 2、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3、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4、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考试要求: 1、掌握光阑的分类及作用 2、掌握照相系统中光束限制分析 3、掌握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分析方法 4、掌握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五、光度学 考试内容 1、辐射量与光学量及其单位 2、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 3、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 考试要求: 1、掌握光学量及其单位 2、理解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 3、理解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的计算 六、典型光学系统 考试内容 1、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工程光学Ι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汇总

工程光学Ι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汇总 一、四大定律;光路可逆;全反射; 二、光轴;符号规则;如射角;孔径角;视场角;物距;像距;物高;像高; 近轴光线;近轴区域;共轭关系;垂轴放大率;轴向方法率;角放大率;拉赫不变量; 三、基点基面(焦点、主点、节点、焦面、主面);焦距;光焦度;牛顿公 式;高斯公式;焦物距;焦像距;等效光组(组合光组);

四、平面镜;双面镜;反射棱镜;折射棱镜;光楔;主截面;屋脊棱镜;等 效空气层;偏向角;色散; 五、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入窗;出窗;孔径角;孔径高度; 视场角;视场高度(物高、像高);渐晕;渐晕系数(线渐晕);渐晕光阑; 场镜;景深;焦深;理想像;清晰像; 六、像差;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二级光谱; 色球差;像差曲线;子午面;弧矢面;

七、近视;远视;近点;远点;屈光度;分辨力;视放大率;有效放大率; 数值孔径;相对孔径;光圈数(F数);出瞳距; 系统工作原理汇总 远摄系统;反远距系统;望远系统;焦距测量系统;物方远心光路;像方远心光路;景深产生的原理;焦深产生的原理;人眼成像系统(正常、近视、远视);近视眼校正系统;远视眼校正系统;放大镜工作原理;显微镜工作原理;望远镜工作原理;目镜视度调节原理;临界照明;克拉照明;照相系统的调焦原理

方法汇总 全反射;单球面成像;共轴球面成像;反射球面成像(反射镜成像);理想光组成像;薄透镜成像;组合光组、厚透镜成像及焦距主面计算;透镜组成像;平行平板成像;光楔的偏向角计算;孔径光阑的判断;入瞳、出瞳的计算;入窗、出窗的计算;视场大小的判断和计算;渐晕光阑的计算;棱镜大小的计算;景深、焦深的计算;视放大率的计算(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有效放大率的计算;出瞳距的计算;通光口径的计算(物镜、目镜、分划板、棱镜、场镜) 作图汇总 作图求像;棱镜展开;棱镜坐标的判断;各种系统工作原理的光路图;

工程光学作业

作业1(时间9月24日—10月26日)每个人独立完成 1. 证明单色平面波的波函数)cos(t kz A E ω-= 是波动微分方程0v 12 2222=??-??t E z E 的解。 2. 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0=x E ,]2)(102cos[214ππ+ -?=t c z E y ,0=z E ,求: (1) 该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和原点的初位相? (2) 波的传播和电矢量的振动取那个方向? (3) 与电场相联系的磁场B 的表达式。 3. 一平面波的复振幅表达式为[])432(exp ),,(z y x i A z y x u +-=,试求其波长,沿x 、y 、z 方向的空间频率。 4. 试分析离轴球面波的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如图2) 5. 空气中有一薄膜(n =1.46),两表面严格平行。今有一平面偏振光波以30°入射,其振动面与入射面夹角为45°, 如图1所示。问由表面反射的光和经内部反射后的反射光的光强各为多少?它们在空间的取向如何?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是多少? 图1 6. 一束右旋圆偏振光(迎着光的传播方向看)从玻璃表面垂直反射出来,若迎着反射光的方向观察,是什么光?为什么? 7. 画出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i 为入射角,0i 为布儒斯特角)

8. 在真空中沿z方向传播的两个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可以表示为 ? ? ? ? ? ? ? ? ? ? ? - =t z a Eν λ π2 cos 1 ,? ? ? ? ? ? ? ? ? ? ? ? - ? + =t z a E) - ( 2 cos 2 ν ν λ λ π 若100 = a V/m,14 10 6? = νHz,8 10 = ?νHz,试求:(1)两波叠加后合成波在z=0,z=1m 和z=1.5m各处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合成波振幅周期变化和强度周期变化的空间周期。 9. 试确定其正交分量由下两式表示的光波的偏振态 ) ( cos ), ( t c z A x t z E x - =ω,? ? ? ?? ? + - = 4 5 ) ( cos ), ( π ωt c z A y t z E y 10. 什么叫色散?什么叫正常色散?试分析在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区,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关系。 11. 图3所示的菲涅耳棱体的折射率为1.5,入射线偏振光电矢量与图面成45°,问:(1)要使从棱体出射圆偏振光,棱体的顶角?应为多大? (2) 若棱体折射率为1.49,能否产生圆偏振光? 12. 图4中的M1、M2是两块平行放置的玻璃片(n=1.5),背面涂黑。一束自然光以 B θ角入射到M1上的A点,反射至M2上的B点,再出射。试确定M2以AB为轴旋转一周时,出射光强的变化规律。 图3

工程光学实验报告

工程光学实验报告 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测量原理 从几何光学可知,棱镜的玻璃折射率n与棱镜顶角A及最小偏向角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明下,在分光仪上测得A和,即可利用上式求得 不同波长的玻璃折射率。 2.实验仪器设备 ①分光仪: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原理进行角度测量的仪器。它主要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台,度盘和游标盘。望远镜通过支臂与度盘固定在一起,组成仪器的照准部。它与游标盘和棱镜台可分别绕度盘的垂直轴旋转,转过的角度由游标盘和度盘读出(游标精度为1’,度盘每格值为30’),每次读数要在对径方向上二个游标上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可消除度盘的偏心误差,且要在度盘的三个不同位置上读数,以消除度盘的刻度误差,轴的晃动误差等,仪器上各运动部分备有锁紧、微动和调整装置的螺钉。 ②光源: a.用钠光灯作照明光源测量D光折射率,钠光谱线λ=0.6328μ。

b.自准直望远镜照明光源为6.3伏白炽灯及变压器。 3.实验步骤 第一步:调整: ①接上光源b; ②目镜调焦; ③望远镜调焦,用自准直法将目镜分划板正确地调焦在物镜焦面上,即使望远镜物镜对无穷远调焦; a.粗调望远镜光轴,使其位置适中(通过上、下、左、右调节螺钉); b.棱镜台上放一平行平板玻璃,工作面正对望远镜,观察目镜分划板上 十字丝与反射回来的像是否同时清晰,若不同时清晰,则移动目镜镜管,直至同时清晰为目。 ④使望远镜瞄准轴与度盘轴相互垂直; 当用平行平板使望远镜调焦无穷远时,则锁紧螺钉6,使棱镜台与游标盘连在一起,通过目镜观察分划板上十字丝和其反射像水平线是否精确对称,若不对称则用半修法校正(即不对称量由望远镜和棱镜台各负责校正一半),它可通过调整螺钉达到,然后将棱镜台连同游标盘带平行平板转过去180

(完整word版)郁道银主编_工程光学(知识点)

1 、波面:点光源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2 、几何光学的四大基本定律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sinI m =n ’/n ,其中I m 为临界角。 3 、费马原理 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历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 4 、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正交,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5 、完善成像条件(3种表述) 1)、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2)、入射光束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3)、物点A 1及其像点A k ’之间任意二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6 、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定义、公式、意义) r n n l n l n -= -''' r l l 21'1=+ ( 反射球面,n n -=' ) 7 、垂轴放大率成像特性: β>0,成正像,虚实相反;β<0,成倒像,虚实相同。|β|>1,放大;|β|<1,缩小。 注:前一个系统形成的实像,若实际光线不可到达,则为下一系统的虚物。 若实际光线可到达,则为下一系统的实物。 8 、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n n f f ''-= 9 、解析法求像方法为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 1)牛顿公式: 2)高斯公式: ' 11'1f l l =-

天津大学《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20015/2020016 课程名称:工程光学 学时:64 学分: 4 学时分配:授课:52 实验:12(内容及要求见实验教学大纲)授课学院:精仪学院更新时间:2011-6-14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方向)、光电子技术科学、生物医学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典型光学系统实例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学习光学设计、光信息理论和从事光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应以本课程大纲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等现有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条件开展不同程度的双语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后,要留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并坚持批改,以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习题讲解和分析均不占课内学时;要及时与实验指导人员取得联系,安排相应课程实验,课程主讲教师必须全程参加实验指导1个班次。 学生应按要求参加全部的课堂教学活动,按要求完成作业;参加期中、期末考试,获得该课程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或了解以下基本内容: 1.系统掌握几何光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基本定律、球面和共轴球面系统理论、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平面镜与棱镜系统理论和光学系统中光阑的概 念。 2.掌握光学系统像差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危害和校正方法,了解像差的计算。 3.掌握三种典型的光学系统,即:显微系统、望远系统和摄影系统,并了解一些特殊的光学系统知识。 4.掌握光的电磁理论及光波叠加的相关知识。

天津大学2018年《807工程光学》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18年《807工程光学》考研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的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有关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际解决光学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独立完成考试内容,在回答试卷问题时,要求概念准确,逻辑清楚,必要的解题步骤不能省略,光路图应清晰正确。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包括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应用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平面和平面系统对成像的影响、像差的基本概念和典型光学系统的性质、成像关系及光束限制等。具体知识点如下: 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包括:四大基本定律及全反射的内容与现象解释;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几何光学符号规则以及单个折射球面、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放大率公式等。 2、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应用,包括:基点、基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图解法求像的方法;解析法求像方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理想光学系统三个放大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正切计算法以及几种典型组合光组的结构特点、成像关系等。 3、掌握平面系统的主要种类及应用,包括: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反射棱镜的种类、基本用途及成像方向判别;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等。 4、掌握典型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分析,包括:孔径光阑、入瞳、出瞳、孔径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的定义;物方远心光路的工作原理;光瞳衔接原则及其作用;场镜的定义、作用和成像关系等。 5、了解像差基本概念,包括:像差的定义、种类和消像差的基本原则;7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和消像差方法等。 6、掌握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校正非正常眼的方法;视觉放大率的概念、表达式及其意义;显微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临界照明和坷拉照明系统的组成、优缺点;望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摄影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投影系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照明系统的衔接条件等。 “物理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等。其中傅立叶光学一章可作为部分专业(如:光科等)的选作内容。具体知识点如下: 1、掌握电磁波的平面波解,包括:平面波、简谐波解的形式和意义,物理量的关系,电磁波的性质等;掌握波的叠加原理、计算方法和4种情况下两列波的叠加结果、性质分析。 2、掌握干涉现象的定义和形成干涉的条件;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性质、装置、公式、条纹特 点及其现象的应用;了解条纹可见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概念(包括临界宽度和允许宽度、空

工程光学技术交底大全报告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三片式数码物镜的优化设计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激光一班学生学号:1409090119 学生姓名:夏志高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梁春雷 课程设计时间:2016/06/27 至2016/07/03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2.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本课题要求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mm = f6ω;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衡量,具体要对于低频(17lp/mm),D, 4 ='f 1 50 2= 视场中心的MTF≥0.9,视场边缘的MTF≥0.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0.3,视场边缘的MTF≥0.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4%。该物镜对d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C光为校正色差。 4.学习使用ZEMAX进行数据录入和报表输出,分析各种初级像差并设置优化函数;设计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并优化,对像差做简单的分析之后,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5.课题设计(论文)难度适中,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 6.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度安排 1.6月27日: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以单透镜的设计为例学习数据的录入,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在软件中的实现,初步掌握ZEMAX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含义及输出。 2.6月28日至6月29日: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6月30日:学习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数码物镜初始结构,用缩放法进行缩放,缓慢调整有关参数并优化,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设计参数。学习光学玻璃材料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玻璃,校正像差。 4.7月1日:整理思路,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中要体现像差概念和评价、体现zemax评价函数的构造及优化过程像差的变化;检查格式,符合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5.7月2日至7月3日:课程设计答辩并上交论文;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 1. 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缝上,以焦距为50cm 的会 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的强度。 解:(1)零强度点有sin (1,2, 3....................)a n n θλ==±±± ∴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0a λ θ?= ∴亮纹半宽度29 0035010500100.010.02510 r f f m a λ θ---???=??===? (2)第一亮纹,有1sin 4.493a π αθλ = ?= 9 13 4.493 4.493500100.02863.140.02510rad a λθπ--??∴= ==?? 2 1150100.02860.014314.3r f m mm θ-∴=?=??== 同理224.6r mm = (3)衍射光强2 0sin I I αα?? = ??? ,其中sin a παθλ= 当sin a n θλ=时为暗纹,tg αα=为亮纹 ∴对应 级数 α 0 I I 0 0 1 1 4.493 0.04718 2 7.725 0.01694 . . . . . . . . . 2. 平行光斜入射到单缝上,证明:(1)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强度公式为 2 0sin[(sin sin )](sin sin )a i I I a i πθλπθλ?? -??=????-?? 式中,0I 是中央亮纹中心强度;a 是缝宽;θ是衍射角,i 是入射角(见图12-50) (2)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cos a i λ θ?=

《工程光学基础》科目代码841考研大纲

《工程光学基础》(科目代码841)考研大纲 注意:本考试大纲仅适用2015年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1、考研建议参考书目 郁道银、谈恒英主编《工程光学》第1~7,10~16章,机械工业出版社。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了解费马原理,掌握完善成像条件; 2)熟练掌握共轴球面系统、平面系统和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基本特征,掌 握基点、焦距、放大率、物像关系、拉赫不变量等概念及相关计算并能 熟练作图,掌握光组组合的计算与作图方法;掌握光的色散原理和光学 材料的描述参数; 3)熟练掌握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及入瞳出瞳、视场光阑、渐晕光阑的概念、 判断、作用和计算方法,光学系统景深及远心光学系统的基本特征; 4)熟练掌握光度学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国际标准量纲体系,掌握光学系统传 输光能的特征; 5)熟练掌握各种几何像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熟练掌握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光束限制、放大倍率、分辨本 领,掌握显微镜、投影系统及其照明系统、望远镜和转像系统的关系, 能够解决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问题。 7)熟练掌握光的电磁波表达形式和电磁场的复振幅描述;掌握光在介质分 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尤其是正入射的情况;掌握光波的叠加原理与方 法。 8)熟练掌握光程差概念以及对条纹的影响及基本的等厚等倾干涉系统。掌 握条纹定域和非定域的概念及条纹可见度概念;典型的多光束干涉系统 以及单层增透、减反膜的计算结论和实际应用。 9)熟练掌握典型的夫朗和费衍射系统概念和计算;掌握闪耀光栅的原理和 计算;衍射极限的概念及在典型光学系统设计中的运用;夫朗和费衍射 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菲涅耳波带片的概念和使用。 10)熟练掌握电磁场叠加以及空间频率的概念;掌握4F系统光学系统用于光 学信息处理的概念和过程;相干光学系统和非相干光学系统对成像影响 的结论和运用;空间滤波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1)熟练掌握平面电磁波在晶体中的传播过程及寻常光线、非寻常光线各电 磁分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惠更斯作图法及应用;典型晶体器件的琼斯矩 阵表示及其应用;典型类型偏振光的判断。 12)熟悉平板波导基本原理及特性;掌握激光器基本原理、组成及特性;熟 悉激光器的谐振腔理论及速率方程理论;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原理, 并熟悉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特点;了解电光调制基本原 理。

郁道银主编-工程光学(知识点)要点汇编

第一章小结(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光线、波面、光束概念。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我们通常将发光点发出的光抽象为许许多多携带能量并带有方向的几何线。 波面: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束:与波面对应所有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内容、表达式、现象解释)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 反射定律:1、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和入射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1'-1。 全反射:当满足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sinl m=n7n,其中Im为临界角。 应用:1、用全反射棱镜代替平面反射镜以减少光能损失。(镀膜平面反射镜只能反射90%左右的入射光能)2、光纤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角的正弦和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的性质决定。n'inI 'nsinl 应用:光纤

4)光路的可逆性 光从A点以AB方向沿一路径S传递,最后在D点以CD方向出射,若光从D点以CD 方向入射,必原路径S传递,在A点以AB方向出射,即光线传播是可逆的。 5)费马原理 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历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光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或常量)的路径传播的),也叫“光程极端定律”。 6)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折/反射定律、费马原理和马吕斯定律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视为几何光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而把另外两个作为该基本定律的推论。 3、完善成像条件(3种表述) 1)、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2)、入射光束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3)、物点A1及其像点Ak '之间任意二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4、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6条) 1)沿轴线段(L、L'、门:规定光线的传播方向自左至右为正方向,以折射面顶点0为原点。 2)垂轴线段(h):以光轴为基准,在光轴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3)光线与光轴的夹角(U、U、:光轴以锐角方向转向光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4)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丨、:光线以锐角方向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浙大841《工程光学基础》2018考研大纲

浙江大学《工程光学基础》(科目代码841)考研大纲 注意:本考试大纲仅适用2018年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1、考研建议参考书目 郁道银、谈恒英主编《工程光学》第1~7,10~16章,机械工业出版社。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了解费马原理,掌握完善成像条件; 2)熟练掌握共轴球面系统、平面系统和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基本特征,掌握基点、焦距、放大率、物像关系、拉赫不变量等概念及相关计算并能熟练作图,掌握光组组合的计算与作图方法;掌握光的色散原理和光学材料的描述参数; 3)熟练掌握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及入瞳出瞳、视场光阑、渐晕光阑的概念、判断、作用和计算方法,光学系统景深及远心光学系统的基本特征; 4)熟练掌握光度学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国际标准量纲体系,掌握光学系统传输光能的特征; 5)熟练掌握各种几何像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熟练掌握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光束限制、放大倍率、分辨本领,掌握显微镜、投影系统及其照明系统、望远镜和转像系统的关系,能够解决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问题。 7)熟练掌握光的电磁波表达形式和电磁场的复振幅描述;掌握光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尤其是正入射的情况;掌握光波的叠加原理与方法。 8)熟练掌握光程差概念以及对条纹的影响及基本的等厚等倾干涉系统。掌握条纹定域和非定域的概念及条纹可见度概念;典型的多光束干涉系统以及单层增透、

减反膜的计算结论和实际应用。 9)熟练掌握典型的夫朗和费衍射系统概念和计算;掌握闪耀光栅的原理和计算;衍射极限的概念及在典型光学系统设计中的运用;夫朗和费衍射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菲涅耳波带片的概念和使用。 10)熟练掌握电磁场叠加以及空间频率的概念;掌握4F系统光学系统用于光学信息处理的概念和过程;相干光学系统和非相干光学系统对成像影响的结论和运用;空间滤波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1)熟练掌握平面电磁波在晶体中的传播过程及寻常光线、非寻常光线各电磁分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惠更斯作图法及应用;典型晶体器件的琼斯矩阵表示及其应用;典型类型偏振光的判断。 12)熟悉平板波导基本原理及特性;掌握激光器基本原理、组成及特性;熟悉激光器的谐振腔理论及速率方程理论;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原理,并熟悉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特点;了解电光调制基本原理。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教材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2013年12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评分表 (6069)和不及格(少于60分)五级给出。 一、ZEMAX 软件介绍

美国ZEMAX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研发ZEMAX 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软件,集成了光学系统所有的概念、设计、优化、分析、公差分析和文件管理功能。ZEMAX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有一个直观的接口,它们具有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ZEMAX 有两种不同的版本:ZEMAX-SE和ZEMAX-EE,有些功能只在EE版本中才具有。 ZEMAX 可以模拟序列性(Sequential)和非序列性(non-sequential)系统,分别针对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ZEMAX采用序列和非序列两种模式模拟折射、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如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等。这一模式下,ZEMAX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模型,每一表面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前一表面的坐标来确定。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追迹速度很快。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微反射镜、导光管、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则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模。这种模式下,ZEMAX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可按任意顺序入射到任意一组物体上,也可以重复入射到同一物体上,直到被物体拦截。与序列模式相比,非序列光线追迹能够对光线传播进行更为细节的分析。但此模式下,由于分析的光线多,计算速度较慢。 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可以同时使用序列和非序列光线追迹。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序列光学表面与任意形状、方向或位置的非序列组件进行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二、显微物镜设计方案

工程光学第三章知识点

理想光学系统 第三章 理想光学系统 第一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共线理论 ● 理想光学系统:在任意大的空间内、以任意宽的光束都能成完善像的光学系统 ● 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又称“高斯光学”,理想光学系统所成的完善像又称“高斯像” ● 描述理想光学系统必须满足的物像关系的理论称为“共线理论” 共线理论 (1)物空间的每一点对应像空间的相应一点,且只对应一点(点对应点) (2)物空间的每一条直线对应像空间的相应直线,且只对应一条直线(直线对应直线) (3)物空间的每一平面对应像空间的相应平面,且只对应一个平面(平面对应平面) ● 这种对应关系称为“共轭”,相应的点构成一对共轭点,直线构成一对共轭直线,平面构成一对共轭平面 ● 推论:物空间某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则像空间中该点的共轭点必定也位于这条直线的共轭直线上(点在线上对应点在线上) ● 共轴球面系统用结构参数(r 、d 、n )描述系统 ● 理想光学系统用“基点”和“基面”来描述系统 ● 基点基面就是理想光学系统的特征参数 第二节 无限远轴上物点与其对应像点F ’---像方焦点 ● 设有一理想光学系统 ● 有一条平行于光轴的光线A1E1入射到这个系统 ● 在像空间必有一条直线与之共轭,即PkF’,交光轴于F’点 ● 在物空间中平行于光轴入射的光线都将汇聚在F’点上,F’点称为“像方焦点” 共轴球面系统 焦点、焦平面、主平面示意图

焦点、焦平面、主平面示意图 ● 过F’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像方焦平面” ● 像方焦平面与物方无限远处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共轭 ● 物方的任何平行光线若不与光轴平行,表示无限远处的轴外点,将汇聚在像方焦平面上的一点 2,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和它所对应的物方共轭点F ——物方焦点 ● 像方平行于光轴的光线,表示像方光轴上的无限远点 ● 在物方光轴上必定有一点F 与之共轭,F 点称为物方焦点,过F 点的垂轴平面称为物方焦平面 ● 物方焦点F 与像方焦点F’不是一对共轭点 3,垂轴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面——主平面 ● 在光学系统中存在着垂轴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平面,这一对共轭面称为“主平面”即物方主平面和像方主平面 ● 共轭垂轴平面QH 和Q’H’满足β=+1(因为高度h 相等) ● QH 为物方主平面,Q’ H’为像方主平面 ● H 为物方主点,H’为像方主点 ● 物方主平面QH 与像方主平面Q’H’共轭 ● 物方主点H 与像方主点H’共轭 ● 对于理想光学系统,不论其实际结构如何,只要知道了主点和焦点的位置,其特性就完全被决定了 4,光学系统焦距 ● 像方焦距:像方主点H ’到像方焦点F ’的距离f ’ ● 物方焦距:物方主点H 到物方焦点F 的距离f ● 焦距均以各自的主点为原点,与光线传播方向一致为正,相反为负 光学系统的焦距 计算式 tan tan h f U h f U '= '= 焦距包含了光学系统主点和焦点的相对位置,是描述光学系统性质的重要参数 像方焦距f ’>0的光组称为正光组,f ’<0的光组称为负光组 无限远轴外物点的共轭像点 焦点、焦平面、主平面示意图

工程光学教学大纲

《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光学 2、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Optics 3、课程编号: 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5、选课对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6、开课学期:第5学期 7、课程学时:教学总学时:54;实验学时:12 8、课程学分:教学学分:3;实验学分:1 9、先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光学是自动化测试与控制专业本科生必修课,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课程共十四章,上篇几何光学系统地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与成像理论、理想光学系统的光学参数与成像特性、平面与平面镜成像系统、光学系统中的成像光束限制、光度学的基本原理、光学系统的光线光路计算和像差基本理论、典型光学系统和现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和设计要求。下篇物理光学详细地阐述了光的电磁性质、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和光波的叠加与分析、光波的干涉和典型干涉装置与应用、光波的衍射和付里叶光学的基本原理、光的偏振及其在晶体中的传播、光的量子性和激光、光纤。 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高斯光学原理;学会应用光线追迹方法进行光路分析及像差计算;掌握典型光学系统(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投影)的特性;掌握现代光学有关知识(傅里叶变换光学,激光光学,光纤光学,扫描光学及光电光学等);掌握平行平板的双光束干涉和多光束干涉;掌握光波的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及多缝衍射的特点;了解光在不同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金属、透明介质及晶体)。本课程在注重论述光学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较全面掌握光学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理论、计算,学会分析、设计光学系统;培养学生在掌握经典光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光学系统原理及成像特性有更进上步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光学测试仪器打下基础。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几何光学基本定律,成像的基本概念,光路计算与近轴成像,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第二章: 理想光学系统: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基点与基面,物像关系,放大率,光学系统的组合,透镜。

工程光学实验

自组显微镜(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它的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镜L o的焦距f o很短,将F1放在它前面距离略大于f o的位置,F1经L o后成一放大实像F’1,然后再用目镜L e作为放大镜观察这个中间像F’1,F’1应成像在L e的第一焦点F e之内,经过目镜后在明视距离处成一放大的虚像F’’1。 三、实验仪器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1/10mm分划板F1 3、二维调整架:SZ-07 4、物镜Lo:f o=15mm 5、二维调整架:SZ-07 6、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SZ-38 8、三维底座:SZ-01 9、一维底座:SZ-03 10、一维底座:SZ-03 11、通用底座:SZ-04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四(1)

图四(2) 五、实验步骤 1、把全部器件按图四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2、把透镜Lo 、Le 的间距固定为180mm 。 3、沿标尺导轨前后移动F1(F1紧挨毛玻璃装置,使F1置于略大于f o 的位 置),直至在显微镜系统中看清分划板F1的刻线。 六、数据处理 显微镜的计算放大率:(250)/()o e M f f =??? 其中:E O F F -=?,见图示。 本实验中的fe=250/20(计算方法可参考光学书籍)

自组望远镜(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它的放大率的两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如图五所示。 三、实验仪器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毫米尺F 3、二维调整架:SZ-07 4、物镜Lo:f o=225mm 5、二维调整架:SZ-07 6、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SZ-38 8、通用底座:SZ-04 9、通用底座:SZ-04 10、通用底座:SZ-04 11、通用底座:SZ-04 12、白屏:SZ-13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