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教学大纲及精要和典型试题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教学大纲及精要和典型试题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教学大纲及精要和典型试题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2.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

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5、一般情况下选择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因为新发病例在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但是新诊断疾病后带给病人的情绪冲击和精神打击可能会影响资料回忆的质量。如果疾病的病程与暴露没有联系,即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中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在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用现患病例。采用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

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对照与总体人群或全部非患病人群,在暴露的分布和其它主要混杂因素的分布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与产生病例的人群则相似。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因此,武断地认为医院对照没有人群对照好,或配偶作为对照比医院对照更优越等看法是肤浅的。

7、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因此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8、对照所还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就是说在暴露的各个类别或暴露的各个水平上,对照疾病的发病率都一样。研究的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则对照病人不应是慢性病患者。

9、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的比例,计算暴露的优势比,用以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

(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有的书中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放在队列研究中讲,因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但是其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该研究设计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瞻性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一方面收集暴露及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资料,一方面进行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以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之用。

三、典型试题分析

(1)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OR=1.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

A.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

B.总体O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

C.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

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

E.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答案:[B]

【评析】本题考试要点:OR的可信区间

OR=1.1是一个点估计值,而95%可信区间既是一个区间估计,也是一个统计学的显著性估计。如果区间估计大,则说明变异大。如果可信区间不包括1,则在α=0.05水平上是有意义的。否则,该OR值没有显著意义。

(2)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

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

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

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

答案:[A]

【评析】本题考试要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对照选择

选择对照时应当注意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所以应当选择男外科大夫;而研究的是事故发生率,所以应当选择未出事故的作为对照;夫妻不和是研究的因素,要比较的是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与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两组之间夫妻不和的情况有无差别。

四、习题

选择题

1.下列研究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

A.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调查某病的患病率

B.在戒烟至今仍抽烟的男性中调查癌肿的相对危险度

C.从已知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可疑的危险因子

D.调查以往的死亡率的趋势,以便预测疾病的发生

E.分析以往疾病的分布,以便研究疾病各因素累积的资料假设

2.最近有报道,在男性同性恋中发生几例多发性肉瘤病例,可能病因包括HIV感染及应

用违禁药物。如你是负责这一问题的医师,第一步你将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临床试验

E.现场

3.为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患者与非肺癌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文化程度进行配

比,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吸烟情况进行比较。这是: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临床试验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横断面调查

4.为探索新生儿黄疽的病因,某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病例,同时选择

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其妊娠期间与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属于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临床试验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横断面调查

5.有人对某地区250例胃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饮酒、吸烟、劳动

强度、吃变硬或发霉的馒头、膳食中蔬菜和蛋白质的量以及情绪变化等,同时对条件与上述250例在性别、年龄近似的400名当地的非胃癌患者(或健康人)进行同样项目的调查,以便进行结果比较。在该项科研工作中使用了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现况研究

B.筛检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史

6.某研究调查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选择了500名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病人,并选择500名

同一时期出生于同一医院未患该病的儿童做为对照,翻阅这些孩子母亲的产科及分娩记录以确定他们产前及产期的暴露情况。此为:

A.横断面调查方法

B.回顾性调查方法

C.前瞻性调查方法

D.临床实验

E.现场实验

7.下述哪一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所需时间较短

B.可估计相对危险性

C.可观察发病过程

D.适合研究罕见疾病

8.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比队列研究方法更好,

其原因是

A.更容易估计随机误差

B.容易区分混杂偏倚

C.研究罕见病

D.容易判断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

E.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9.根据发病与否分组选取研究对象的研究是答案:[A]

可直接测定相对危险度的研究是答案:[B]

要求相互比较的两组人数必须基本相等的是答案:[E]

必须设立对照组的研究是答案:[D]

能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组的最佳设计是答案:[E]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普查

D.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E.以上都不是

10.就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下列哪种特点

A.耗资较少

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

E.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

答案:[C]

11.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A.描述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答案:[C]

12.下述哪一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代价较低

B.可估计相对危险性

C.可计算发病率

D.需设对照

13.下述各点中,哪一条是病例对照调查的优点

A.可以得到某病真实发病率

B.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

C.可以研究由某一暴露因素引起的多种疾病

D.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14.试述下列特征中哪一条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该法比较经济

B.省时、省力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无病者作对照

E.回顾性地评价暴露史,可能出现偏性

15.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下列哪条不是:

A.省时、省力、省钱

B.结果的出快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观察研究方法,有对照组

E.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16.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下列哪些优点:

A.直接证实疾病的因果关系

B.观察方向由因到果

D.有供病例组作比较的对照组

E.属描述性研究

17.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

A.回忆偏倚大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C.统计处理复杂

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E.一次只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

答案:[AD]

18.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的作用的主要缺点是:

A.花费昂贵,并且拖延时间较长

B.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C.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D.较难获得对照

E.难于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19.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比队列研究方法更好,其原

因是:

A.研究对象可能失访

B.有时只能计算比值比,而不能直接测量RR

C.可能更易估计随机误差

D.一些疾病很罕见

E.队列研究中更可能出现混杂偏倚

2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21.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

A.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

B.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

C.从病人的亲属中选对照

D.从病人的同事中选对照

E.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

22.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了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答案:[BD]

23.如从医院选择病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在选择对照时下面说法是错误

..的是:

A.可从病人的亲属、邻居或同事中选择对照

B.可从一般人群中选择对照

C.可从无相同病因的其他疾病患者中选择对照

D.可从无相同暴露史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

E.可从到医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中选择对照

24.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新发病例

D.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答案:[C]

25.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减少回忆偏倚,并具代表性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以上均不是

26.病例对照研究中:

A.应尽可能采用双盲法

B.如果疾病罕见而暴露常见,则很难进行

C.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

D.通常需要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

27.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的病例必须能够是:

A.代表总体中所有某病病例

B.住院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全部病人

C.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D.门诊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全部病人

28.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

A.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B.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C.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

D.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

E.饮酒者谎报不饮酒

答案:[B]

29.病例对照研究在确定样本大小时,下列因素不需要

...的是:

A.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的联系强度

B.研究因素在人群中暴露率

C.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D. ɑ值

E. ?值

30.配对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是

A.将所有已知因素都作为配对条件,以保证组间的均衡性

B.年龄、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但又不是研究因素的项目可选作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31.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E.以上均不对

答案:[C]

32.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

A.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

B.在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C.为了控制年龄因素

D.为了增加分析时的统计学检验能力

E.为了控制选择偏倚

33.配比过头是指

A.选择对照过多

B.选择对照种类过多

C.配比数超过了4个

D.匹配了研究因素

E.匹配了混杂因素

3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

A.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B.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C.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D.降低研究效率

E.提高研究效率

答案:[C]

35.匹配研究的优点是

A.以较小的样本取得较大的研究效率

B.提供更广泛的病因线索

C.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

D.匹配的越多效果越好

E.获取较大的OR值

36.用配比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

A.配比的因子尽可能多些,以求得比较组间的完全一致

B.配比因子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是比较肯定的混杂因子

C.配比的因子尽可能少一些,便于选择对照

D.配比的目的是使被比较的两组具有较好的可比性_

37.如果A病的AR大于B病的AR,那么可以认为

A.暴露与A病的联系比其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联系

B.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去除暴露因素后预防的A病病例将会多于预防的B病病例

C.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

D. 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

E.上述都是

38.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

A.控制选择偏倚

B.控制混杂偏倚

C.控制信息偏倚

D.提高分析效率

E.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答案:[B]

值是为了

39.计算分层资料的总2

A.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B.估计分层资料的同质性

C.为了确定混杂因素

D.检验计量反应关系

E.以上都不对

40.计算分层资料的总OR值是为了

A.是为了证实某个混杂因素

B.是为了分析去除某个混杂因素

C.估计同质资料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

D.估计不同质资料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

E.以上都不对

4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中如果夸大了暴露百分比则结果会有

A. OR ↑ P ↑

B. OR ↑ P ↓

C. OR ↓ P ↑

D. OR ↓ P ↓

E. OR 不变P 不变

42.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

A.2

B.3

C.4

D.5

E.6

答案:[C]

43.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 配比,但M 的取值一

般:

A.<2

B.<3

C.<4

D.<5

E.<6

44.某研究者决定把每个病例的配比对照数从3个增加到6个来提高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的效力,对此做法你的观点是:

A.建议使用一个对照,因为多设对照的价值很小

B.由于对照数如此之多,可利用这些对照进行定群研究,以得到RR值

C.如有可能,适当增加病例数而不是对照数

D.如果只是研究近期诊断的病例则同意其决定

E.如果用6个对照劝其进行非配比分析

45.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选择性偏倚B.信息偏倚C.错误分类偏倚D.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答案:[ABCDE]

46.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

B.观察偏倚

C.选择偏倚

D.混杂偏倚

4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A.社会期望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礼貌偏倚

答案:[D]

48.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用于消除定群或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

A.采用随机选择过程以选择研究对象

B.两组采用相同的标准化方法

C.使用“盲法”观察者收集数据

D. 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

E. 增加研究组的大小

49.发生混杂偏倚的可能原因是:

A.没有考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B.除暴露因素和疾病有关外,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和疾病亦有关

C.除暴露因素和疾病有关外,还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既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且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分布不均

D.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因素的分布有联系,并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E.第三个因素并不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0.对126例16-45岁女性肝癌患者登记调查进行分析发现21%有应用口服避孕药史,

据此有人提出,应用口服避孕药也肝癌之间有联系。该结论:

A.对

B.不对,因为缺乏分母或应用了不适当的分母

C.不对,因为缺乏对照组

D.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E.不对,因为研究对象随访不完全

51.在一个大工业区内对所有20-30岁妇女进行调查,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宫颈癌发

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发病率为2/10万,两组差异显著,因此口服避孕药引起宫颈癌的结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没有校正使用者与未使用者的年龄分布的可能差异

C.不正确,由于没有区别发病率与患病率

D.不正确,用的是比例,支持这个结论需用率

E.不正确,因为两组在其它有关因素方面可能不同

52.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人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

明吸烟者易患肺癌。该结论

A.正确,因为肺癌患者的吸烟率高

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错误,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D.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

=12.36,P<0.05,OR=3.3,正确的53.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2

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答案:[E]

χ=6.97,P<0.01,说明:

54.若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2

A.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B.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因素为危险因素

C.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进一步分析联系强度

D.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计算95%可信区间

55.在一项有关某病50 名病例和50 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

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

A.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

B.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

C.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D.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

E.观察和访视偏倚已被消除

56.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O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3~0.75,那

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χ=3.97,P<0.05;B因素2χ57.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A因素2

=6.78,P<0.01,说明

A. A、B两因素与疾病均无关联

B. A、B两因素与疾病均有关联

C. A、B两因素均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D. B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较A因素强

58.选择10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发现100

例患者中有50人吸烟,200例对照中也有50人吸烟。估计肺癌与吸烟的相对危险度是:

A.1.0

B.1.5

C.2.0

D.3.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答案:[D]

59.某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胆固醇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高胆固醇对照组病例组

有6650

无192208

OR应按下式计算:

A.208×66 / 192×50

B.50×192 / 66×208

C.208 / 66

D.208/(192+208)/ 50/(50+66)

60.有人研究高血压与脑血栓的关系,其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高血压与脑血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高血压史脑血栓病例对照

有6650

无192208

经计算OR为:

A.208×66 / 192×50

B.192×50 / 208×66

C.208 / 66

D.208/(192+208)/ 50/(50+66)

61.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其OR值为:

A.3.21

B.2.33

C.2.19

D.0.5

E.1.6

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病例对照合计

暴露181230

非暴露131932

合计313162

答案:[C]

6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

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

A.80%

B.40%

C.20%

D.100%

E.无法计算

答案:[E]

63.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

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答案:[B]?

64.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

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答案:[B]

65.有人在1982-1984年进行了一次有关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1982年2月到

1984年5月在某市级医院诊断的男性食管癌病人,对照是从人群选取的样本。对两组研究对象都进行访问调查,询问了有关饮食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饮酒情况

酒精消耗量与食管癌的关系

病例96104200

对照109666775

合计205770975

值为

(1)2

A.5.64

B.110.25

C.10.2

D.1.46

答案:[B]

(2)0R值为

A.1.05

B.5.64

C.6.94

D.0.48

E.0.14

答案:[B]

(3)病因分值为

A.5%

B.82%

C.86%

D.108%

答案:[B]

66.为了估计高血压患者死于脑卒中的危险性,进行了一项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脑卒

中死亡者,暴露为高血压)。病例与对照按年龄和性别进行配对。研究结果如下

病例组合计

高血压正常血压

高血压503080

正常血压201030

合计7040110

(1)控制年龄和性别配对后,高血压组死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

A.由于表中未分层,所以不能确定

B.5.00

C.1.5

D.0.94

E.0.83

答案:[C]

(2)假设没有配对,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是

A.5.00

B.1.52

C.1.50

D.1.20

E.0.38

答案:[D?B?]

67.在100个患有某病的病例中,50个有因子A暴露史,而在200个未患该病的研究对象

中,也有50个有因子A的暴露史。

(1)该研究中,有因子A所致该病的特异危险度估计值是

A.0

B.50‰

C.180‰

D.250‰

E.不能计算

答案:[E]

(2)该研究中,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于因子A发生该病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

A.1.0

B.1.5

C.2.0

D.3.0

E.不能计算

答案:[D]

68.在一个肺癌危险因素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均吸烟20对,病例与对照

均不吸烟4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10对,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4对,计算OR 值为

A.2

B.5

C.2.5

D.2.2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

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匹配:匹配可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个体匹配指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

使病例与对照配马对或配对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3.匹配过头: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

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简答计算题

1.为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选择确诊的肺癌病人作为病例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可以如

何选择?冠心病病人能否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为什么?

答:对照组可以选择没有疾病的健康人,也可以选择医院里其他科室的无相关病因的病人(2分)。冠心病病人不能做为对照,因为冠心病和肺癌都与吸烟有关,选择冠心病病人做为对照会降低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3分)。

1.为研究吸烟与冠心病关系,对照组研究对象该如何选择?肺癌病人能否作为对照组研究

对象?为什么?

答:对照组可以选择没有疾病的健康人,也可以选择医院里其他科室的无相关病因的病人(3分)。肺癌病人不能做为对照,因为冠心病和肺癌都与吸烟有关,选择肺癌病人做为对照会降低吸烟与冠心病的联系强度(2分)。

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什么?

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可以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但最好是新发病例。因为他们对调查给出的应答信息的可靠程度各不相同。比较而言,新发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短,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现患病例则不然,可能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的信息主要由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性较差。

5.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答: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

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饮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6.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

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请问:

(1)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

(2)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

(3)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

答:(1)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2)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的情况。

(3)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

7.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

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②组间差别较小。

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

8.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口服避孕药心肌梗塞病人非心肌梗塞病人合计

有39

无154

合计

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答:OR=ad/bc=39×154/24×114=2.20

含义: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

9.Sartwell为研究美国口服避孕药与妇女血栓栓塞的关系,共调查175对病例及对照。血

栓栓塞病人中有过服药史的67对,无服药史的108对;对照组中有服药史的23对,栓塞病人和对照均有服药史的为10对,均无服药史的95对,请画出四格表,计算2

χ值、OR值及95%OR。

答:口服避孕药与妇女血栓栓塞关系的研究结果

对照

血栓栓塞

合计有服药史无服药史

有服药史101323

无服药史5795152

OR值大于4,认为口服避孕药与妇女血栓栓塞之间有较强的联系,考虑口服避孕药可能是妇女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10.有人研究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选取年龄为40-75岁,首次因心绞痛入院并按当前通用

的冠心病标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选取同一医院同期入院,且年龄范围相同,性别比例相同,确诊无冠心病的其他内科疾病病人200例作为对照。在200例冠心病病人中,按身高体重指数(BMI)≥28Kg/m2诊断为肥胖的90例,肥胖与非肥胖者中分别有40及50人吸烟,70人与80人空腹血胆固醇高于250mg/dl。在对照者中,按同一标准诊断为肥胖的40例,肥胖与非肥胖者中分别有有12及40人吸烟,25人与60人空腹血胆固醇高于250mg/dl。请根据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研究?请对该研究做合适的资料分析,并说明理由。

(2)请对研究设计及分析结果做适当的解释与评价。

(3)如果该研究的2

χ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能否确定肥胖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联系,为什么?如果不能,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才能确定其因果联系,为什么?

11.某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暴露史共30对,两组均无暴露史

共5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共47对,对照组有暴露史而病例组无暴露史共3对。请列出四格表,计算相应指标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答:(1)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四格表

病例

暴露不暴露

对照

暴露

30 3 不暴露

47

5

χ2=(47-3)2/(47+3) = 38.72 OR =c/b =47/3=15.7

(2) χ2 大于3.84,提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值远大于1,认为暴露与疾病之间有较强的联系,考虑暴露可能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12. 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研究者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

项研究,调查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的口服避孕药使用史,发现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问此研究的设计类型是什么?列表计算相关指标,并评价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的关系。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 提示:

()d)

d)(c c)(b b)(a (a n

bc ad χ2

2++++-=

=4.03,c

b )

c b (χ

22

+-=

=44.3

3.84χ0.05,12= 6.63χ0.01,12=

答:OR=1.6,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

答:这是病例对照研究;χ2=4.03,P <0.05,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有关,OR=(21/138)/(273/2907)=1.6,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服用者的1.6倍。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

有 21 273 294 无 138 **** **** 合计

159

3180

3339

13. 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

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唇癌 皮肤癌 吸烟,户外工作 51 6 吸烟,户内工作 24 10 不吸烟,户外工作 15 8 不吸烟,户内工作

3

5

(1)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

(2)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

(3)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4)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5)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6)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7)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8)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答:1) 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这是病例对照研究;

2) 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选择皮肤癌病认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3) 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病例对照

户外51+156+8

户内24+310+5

4) 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吸烟不吸烟

病例对照病例对照

户外516158

户内241035

5) 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病例对照

吸烟51+246+10

不吸烟15+38+5

6) 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病例对照病例对照

吸烟2410516

不吸烟35158

7) 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吸烟,户外工作516

不吸烟,户内工作35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A.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B.试验组和非试验组 C.患病组和非患该病组 D.干预组与对照组 E.试验组与对照组 (2)下列哪项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耗时、费力 B.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暴露率 D.选择患有与研究疾病相关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 E.由“因”推“果” (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使两者的某些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C.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使两者的研究因素一致的方法 D.限制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 A.有很好的代表性 B.选择偏倚较小 C.易于操作 D.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 E.结果外推性较好 (6)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D.新发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7)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患病情况容易控制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减少回忆偏倚 (8)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的资料包括 A.一般情况、疾病情况、暴露史 B.一般情况、疾病情况、随访情况

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 B.3 C.4 D.5 E.6 (15)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1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且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且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1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3.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 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 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 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 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暴露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完整版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

案例一 1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基本原理: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座位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的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3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频数匹配、个体匹配○3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 4 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检验病因假说 案例二(续1) 1 ○1研究对象可及性好○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 1

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2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以社区为基础的。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案例二(续2) 1 不能代表患有肺癌的全部人群,只能代表源人群。 2 可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的暴露水平。 3 前者会使结果增大偏倚,后者会减少偏倚 案例三 1 增加可比性,减少偏倚 2 192.86 21.25 9.07 3 吸烟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患肺癌的概率大9倍 4 0.11 0.80 1.09 1.87 1

【流行病学教案】5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教案 课程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 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在病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优缺点、偏性的种类及控制。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原理及其方法 2、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分析 难点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和提问法结合 案例教学:己烯雌酚与阴道腺癌关系研究案例;经典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案例 教具多媒体演示 新内容 新知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力和鉴别力; 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求学态度。 双语内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 匹配(matching)匹配过头(over matching)比值比(odds ratio)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队列设计(case-cohort study) 单纯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 病历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study) 病例时间对照设计(case time control study) 要求自学内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2 《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 《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 《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 复习题或要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病例对照四格表整理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总结研究资料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 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 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实习病例一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倒一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结构模式,设计特点。 2.熟悉非配对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方法。 二、预习提要 1.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设计要点。 2.非配比资料分析(两组暴露比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计算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3.配对资料的分析及比值比计算。 4.病例一对照研究的常见偏倚。 三、实习内容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的死亡率增长更高。 问题1:有人认为这种增加不一定是真的增加,而是老年人口增加或诊断技术标准有所改进所致,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你能完全摒除这种可能性吗? 许多学者针对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与吸烟、吸入污染的空气以及职业性因子有关。 问题2:请考虑如何区分以上因素对肺癌的作用。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现将其方法、设计及结果综述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选定病例组,病人要诊断明确有代表性,要设立相应对照组。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有无暴露于某因素,以及暴露的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可疑病因与疾病联系的线索,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 1. 选定病人,作者在20家医院选了确诊肺癌的病人。 问题3: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在病人入院时即通知派专职调查员前往访视病人,并进行调查。 2. 选择对照,选择同时入同一医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4:请考虑此项工作的必要性。 对照者的年龄应与病人在相同的年龄组内(上下在5岁之内),性别与肺癌患者相同。一个病人配一个对照。注意不将病因可能相同的疾病作为对照,作者还选择胃癌、肠癌、肝癌等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5: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 3. 确定研究的病因,拟定调查表:在确定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能因吸烟习惯有改变而发生困难,如吸烟少的可以变成重度吸烟者,而重度吸烟者又可以减少吸烟或戒烟后可再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实验4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一 人们在英国和威尔士的死亡登记中发现,由肺癌导致的死亡例数显著增多。如,1922-1947年间死亡数从612例上升到9287例,增长了15倍。45岁及以上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40-1944年,仅5年的时间与1921-1930年相比,肺癌的死亡率就增加了6倍,女性肺癌死亡率增加了3倍,且呈上升趋势。除英国和威尔士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瑞士、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日本等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此现象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当时提出的能够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汽车尾气的排放、焦油路表面的灰尘及煤气厂和工厂中煤的燃烧而导致的大气污染;②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依据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观察而得出的,即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的肺癌患者有很多人吸烟,为搞清楚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们于1930年到196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包括Richard Doll和英国的Austin Bradford Hill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患肺癌者与非肺癌者 在吸烟习惯方面或其他如大气污染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1

问题: 1. 何谓病例对照研究? 2.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类型? 4.病例对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二(续1) Doll和Hill 在1984年4月至1952年2月间,在伦敦及附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择被确诊为肺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与病例同性别,年龄±5岁,且尽量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家医院或同期住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家庭住址、家庭取暖方式、呼吸系统病史、吸烟习惯,鉴于其他的目的,还包括饮食习惯和腹泻药的使用等。 问题: 1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E 2.E 3.E 4.E 5.C 6.B 7.C 8.A 9.E 10.E 11.E 12.C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D 22.A 23.E 24.E 25.B 26.E 27.A 28.D 29.E 30.D 31.B 32.D 33.B 34.C 35.A 36.B 37.D 38.A 39.B 40.E 41.D 42.B 二、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 7.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

病例对照(自答答案)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1 问题1 问题2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问题3 病例对照研究;P70 问题4 P70-71 问题5 1)病例来源于伦敦及其附近20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原则是病例有代表性、诊断明确。2)对照来源于这些医院中的其他肿瘤病人,原则是1.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即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必须是经过相同的诊断方法确认不患所研究的疾病,且不处于亚临床期或潜伏期的人。 问题6 选用住院的肺癌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代表性不是很好。容易发生选择偏倚,但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完整准确。病例的选取以社区来源为优,代表性较强,但实施难度大。问题7 1)考虑如上配对条件是为了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排除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经济生活条件、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干扰。 2)进行匹配时应注意:欲作为病因探索的因素不可匹配,且不能“匹配过头” 问题8 问题9 问题10 问题11

问题11. 1)表2.5 OR=9.08 Miettinen氏95%CI (4.73,17.42)Woolf氏95%CI (4.14,19.92)2)表2.6 OR=8.71 Miettinen氏95%CI (4.50,16.86) 问题12 问题13 表明每日吸烟支数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着每日吸烟支数的增加,OR值亦逐渐增大,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更增强了吸烟与肺癌之间因果联系的说服力。 问题14 吸烟与肺癌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问题15 还可进一步做队列研究,以判断因果关系。 案例2 问题1 1)X2=5.84 OR=1.68 Miettinen氏95%CI (1.10,2.57)Woolf氏95%CI (1.10,2.58)2)意义:说明口服避孕药与女性心肌梗死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案例3 问题1 病例对照研究 问题2 X2=65.94 OR=8.73 Miettinen氏95%CI (5.17,14.72)Woolf氏95%CI (2.73,27.89) 意义:说明使用动静脉插管与医院内菌血症有关,是危险因素 案例4 问题1 现况调查 问题2 ?选择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诊断出发生了医院感染者。 问题3 应该考虑年龄、性别、民族、经济生活条件等。 从该三甲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非医院感染者进行随机选择。 问题4 P75 公式得,样本含量为200 问题5 因素可能有: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鼻饲、介入性诊疗、活动受限 问题6 P83

第5章.病例对照研究(王建华)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近年来,在经典的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又衍生出若干种新的方法,克服了经典方法本身的一些缺陷,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内涵,成为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学进展的重要部分。病例对照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病因学研究中,不失为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第一节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图5-1)。 图5-1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见于1843年Guy向伦敦统计学会所做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职业暴露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最早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见于Louis的著作(1844)。但是符合现代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的研究首推Lane Claypon(1926)报告的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二次世界大战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加,比较著名的有Schreck和Lenowitz(1947)的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的关系;Hartwell(1947)对于输血与肝炎关系的研究;Doll和Hill(1950)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日臻完善,应用日益普遍。其中,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de)与婴儿短肢畸形、母亲吸烟与先天性畸形、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经期使用月经棉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白血病、以及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学习资料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casereference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05章病例对照研究讲稿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6学时) 讲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的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一样,均属于分析性研究,是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近些年来,在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一些新方法,弥补了经典方法的缺陷,丰富和发展了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内涵,成为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进展的重要部分。因此,病例对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病因学研究中,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首先,我们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研究类型、分层资料和等级的分析方法; (2)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不分层次资料的分析 方法,相对危险度、病因分值,常见偏倚的来源及控制。 第一节基本原理 a)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 体作为对照; b)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 c)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 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那么病例对照研究相对队列研究有哪些特点呢? (1)回顾性 (2)由果及因的研究 (3)观察法 (4)一般不能验证病因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病例对照研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研究简史: 例:1843年Guy向统计学会报告-最早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职业暴露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 例:1844年Louis的著作 最早出现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例:1926年Lane Claypon 报告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例:1947年Schreck和Lenowitz

包皮环切和性卫生与阴茎癌的关系 例:1947年Hartwell 输血与肝炎关系的研究 例:1950年Doll和Hill 吸烟与肺癌的研究 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孕妇服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与婴儿短肢畸形 ● 母亲吸烟与先天性畸形 ● 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 ● 经期使用月经棉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白血病 ● 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腺癌等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都是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经典范例,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不难看出,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之广,已成为使用最高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第二节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种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2)病例与对照匹配 (3)衍生的研究类型 1.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1 从设计所规定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 2 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 3 对照组应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 2. 病例与对照匹配 (1)匹配/配比(matching) ● 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 目的: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2)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