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和药物治疗讲义

合集下载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The Analysis of Endurance to drug of KlebsiellaKey words:Pneumonia;Klebsiella;Endurance to drug最近几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普遍利用,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引发的各类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医治的一个难题。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作为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在临床抗感染医治中占有重腹地位。

为了了解该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地利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咱们对2001年至2005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82株肺炎克雷伯菌,用15种抗生素进行了药物灵敏性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菌株来源来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住院患者的标本,包括痰液、尿液、创面分泌物、胸腔积液、腹水等。

标本分离按卫生部查验操作规程进行。

质控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ATCC 35281,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采纳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GNS506药敏检测卡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依照卫生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规定的标准操作。

1.3 药敏实验方式及ESBLs菌株的检测 K 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所监测的15种抗生素: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噻吩、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萘啶酸、奈替米星、呋喃妥因、培氟沙星、替卡西林、妥布霉素、复方磺胺。

产ESBLs菌株检测采纳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初筛,头胞他啶和头胞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药敏纸片均为Oxoid公司产品)做确证实验,观看时刻和结果评判依据NCCLS 1999年版本[3]的标准。

2 结果2.1 肺炎克雷伯菌的散布情形在分离出的48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痰标本和分泌物标本别离为55%和21%,其他类型标本占24%。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肺炎克雷伯菌已经逐渐产生耐药性,成为医院和社区中一种极难治疗的致病菌。

面对这一问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者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首先,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主要由其DNA的变异和水平基因转移所致。

这些变异和基因转移可能导致医生使用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菌株,并且使得菌株对更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这种基因的转移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基因或某些新功能的体现。

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在耐药性方面的特性,往往源于其细胞表面的多糖和脂质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在固体表面形成一个叫做生物膜的群体,从而保护肺炎克雷伯菌免受有害的外部影响。

生物膜内部还可能存在可代谢物和有机酸类物质。

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能利用多种外源性基因,将不同的耐药性基因整合至其染色体上,并进一步带来多种耐药性。

除此之外,有些机制也可以促进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便是阻断有害物质的内外运输过程。

如在肺炎克雷伯菌中,一些药物及有害物质的外输过程主要通过ATP酶驱动的三元换能蛋白进行转运。

在耐药性的情况下,这种换能蛋白能够将耐药性渐进地进行更加协调的表达,并且负责更广范围内的物质转运。

同时,这些三元换能蛋白能依靠药物对抗者,将抗生素排泄到体外以对抗外部压力。

尽管肺炎克雷伯菌在抗药性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严重性,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研究者们也在持续探索各种途径减少或消除其耐药性。

例如,人们正在研究使用RNA干扰技术,诱导药物物质与三元换能蛋白之间的不稳定化,从而使肺炎克雷伯菌增加对抗药物的效果。

同时,新的抗生素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研发和改良中。

除此之外,一些无需使用抗生素的疗法也在逐渐被报道,如利用气溶胶喷雾技术将大颗粒云南白药研磨成微细粉末喷入肺部,克服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生物膜屏障实现治疗等。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
大于1月龄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 在新生儿及肾功能不全的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为减轻细菌耐 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的 应用。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2.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三)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该类药物主 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存在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需减 量使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一般无需剂量调整。美罗培南与厄 他培南为妊娠B类药物,有明确指征时可用于孕妇,其他品种为C类。
素 3-5 mg/kg/day day i.v.或磷霉素 4g q4 素 3-5 mg/kg/day i.v.或磷 mg/kg/day i.v 或 多粘菌
i.v.或磷霉素 4g q4 i.v.
i.v.
霉素 4g q4 i.v.
素 4.5 MU q12 i.v.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q12 + 磷霉素 4g i.v. i.v.或 庆大霉素 3mg/ 5mg/kg/day或阿米 +/-复方新诺明
或 庆大霉素 3-5mg/ kg/day +/- 利福 卡星15–20mg/kg/day 20mg/kg/day(每6
kg/day i.v.
平 600-900 mg i.v.
every 24h i.v
碳青霉烯类为时间依赖性但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或半衰期,其 T%>MIC一般为40%,但对于MDR致病菌所致重症感染如严重脓 毒血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往往需要T%>MIC达到60%甚 至100%才会获得更好疗效。
对于一些碳青霉烯类敏感性下降的革兰阴性菌(MIC 4-16mg/L), 增加给药剂量(如2g,每8小时1次),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如每次 延长至3小时,可使T%>MIC延长。

临床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

临床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

临床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部位的严重感染。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已发现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Es—BLs株和产AmpC 酶株,导致临床治疗成本的增加及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增加。

为了解本院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经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6--2007年来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231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31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

1.2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及梅里埃ATB G-5药敏试验,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作為质控菌株。

超广谱B内酰胺酶检测方法与判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5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病原菌耐药率统计,采用百分率。

2结果2.1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分布住院患者送检标本8 975份,检出肺炎克雷伯菌231株(不包括重复菌株),检出率为2.57%,位居各种细菌检出率的第3位。

其标本分布痰液129株(55.8%),尿液41株(17.7%)、咽拭子35株(15.2%)、胆汁8株(3.5%)、血液7株(3.O%)、引流液6株(2.6%)、其他标本5株(2.2%)。

科室分布来源:呼吸内科81株(35.1%),内科ICU 49株(21.2%),老年病房44株(19.O%),泌尿外科20株(8.7%),泌尿内科9株(3.9%),神经内科8株(3.5%),其他科室20株(8.7%)。

2.2 ESBLs检出率231株肺炎克雷伯菌经确认试验,其检出ESBLs阳性菌72株,阳性比例为31.2%,见表1。

3讨论肺炎克雷伯菌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它具有产ESBLs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目的对近10年三大洲(亚洲、欧洲、美洲)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s-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流行状况及趋势进行系统性分析。

同时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流行状况,耐药机制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用药及控制CRE的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在Pubmed 及 Embase上搜索符合要求的文章,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来处理数据。

针对本院的分离到的病原菌,细菌鉴定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鉴定系统或API细菌鉴定系统,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根据CLSI2012判读药敏结果。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细菌的整合子及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tic, PFGE)对细菌的同源性进行分析。

结果对搜索到的亚欧美洲的CRE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显示,近10年三大洲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所有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与大肠杆菌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44.9%和23.4%。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在2008-2011年间平均为4.3%(95%CI 3.0-5.8%),大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低,在2008-2011年间平均耐药率为0.9%(95%C10.5-1.3%)。

在所研究的肠杆菌菌属中,大多数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显示,2009-2011年本院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显著增高,从1.6%增至11.2%。

分离的8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均高于95.0%;整合子的阳性率为92.6%且均为I类整合子。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讲义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讲义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还能通过改变自身抗原性,使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攻击病菌, 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
04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诊断 与治疗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是否有
发热、胸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等手 段,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 白等指标,以辅助诊断。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主要通过呼吸作用 进行代谢,利用氧气的氧化作用产生 能量。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基因组与变异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基因组较大,含有多个质粒和转座子, 容易发生变异。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变异类型包括抗药性变异、毒力变异和 表型变异等,这些变异使得肺炎克雷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 生存能力。
03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致病 性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机械通 气等支持治疗措施,以改善呼吸功能。
并发症处理
预防复发
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心内膜炎、脑膜炎等,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或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如加强免疫接种、改善生活方式等,以 降低复发风险。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预防措施
加强卫生宣传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感染机制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定植,然后通过血液传播 至肺部,引起感染。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在人体内繁殖,破坏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炎。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感染机制还包括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和对免疫系统的 逃避。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的毒力因子
微生物肺炎克雷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 ,如荚膜、外毒素和溶血素等,这些 毒力因子可导致肺部炎症、组织损伤 和免疫逃避。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王薇1,张薇1※,刘磊2
【摘要】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素对β内酰胺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度的稳定性,是抗菌谱最⼴、抗典型β内菌活性最强的⾮酰胺类抗⽣素。

近年来随着其⼴泛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尤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增加,因此多重耐药菌的逐年增加对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治疗带来极⼤困难与病程变迁。

肺炎克雷伯菌抗⽣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个严峻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临床医师的⾼度重视。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8(024)006
【总页数】5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青霉烯酶;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是引起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常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败⾎症及软组织感染,尤其是重症患者或者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更易感染。

碳青霉烯类抗⽣素是⼀组新型的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培南、多尼培南等,经常被⽤于⾰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

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导致治疗⽅案的局限性,也容易引起复发性感染,致使治疗失败和增加病死率[1]。

碳青霉烯类抗⽣素提供了多重耐药⾰兰阴性菌的临床屏障,然⽽碳青霉烯酶,即能够⽔解和灭活碳青霉烯的β内酰胺酶的持续出现和传播,限制了这些关键抗⽣素的强⼤效⽤。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包括产碳青霉烯酶的克雷伯菌属和⼤肠埃希菌,对⼏乎所有类别的抗⽣素均具有⾼强度耐药性。

因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认为耐碳青霉烯。

肺炎克雷伯平文献阅读报告课件

肺炎克雷伯平文献阅读报告课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 染病杂志 (电子版) 2010年 5月 第 4卷 第 2期 Chin JExp Clin InfectD is (ElectronicEdition), May 2010, Vo l4, No. 2
感谢关注
换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药物包括亚 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
南)
对严重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
以及医院发生产ESBLs肠杆菌科感染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2010年 5月 第 4卷 第 2期 Chin JExp Clin InfectD is (ElectronicEdition), May 2010, Vo l4, No. 2
刘卫国,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3月第 27卷3期(总第218期)
从表1可以看出:亚胺培南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克雷伯 菌的敏感性最好
赵建平、曹银芳、宿俊彪、冯笑梅 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Chin J Nosocomiol Vol.15No.1 2005
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 、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呋喃妥因有良好的作用 , 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差。
系统, 因此可导致细菌产生
对各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抗菌
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
外膜孔蛋白缺失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整合子属可移动基因元件,具 有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 能捕
获及整合耐药基因,从而导致 耐药性的产生及播散。
存在基因盒-整合子系统
产生药物灭活酶
01
06
02
形成生物被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克雷伯菌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就是:早期+ESBLs检测+药敏试验。 其中及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同时对产ESBLs克雷伯菌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
性,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5(2):207-208.
具体治疗方案
感染程度
治疗药物
轻、中度
对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 对严重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医
院发生产ESBLs肠杆菌科感染以及者
首选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次选氨 基糖苷类与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疗。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 丁、头孢美唑等。
2010,13(3):229-230.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起通透率下降,从而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 量大减,引起耐药。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5.抗菌药物主动外排
主动外排系统与细菌形成多重耐药性有关,由于这 种系统的转运底物非常广泛,而且同一株细菌可存 在多种主动外排系统,因此,可导致细菌产生对各 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和药物治疗
目录
选题意义 分类 克雷伯耐药机制 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小结
选题意义
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应用,由克雷 伯菌( KPN )引起的医院感染和耐药率呈上升趋 势。
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越加严重,使 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3、监测KPN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药物包括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
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 案。
预防措施
1、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加强临床消毒、隔离制度 的落实,医务人员勤洗手;
2、应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广谱ß-内酰 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3、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小结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40%。 3、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奥格门丁、氨曲南等抗菌 药物耐药率高于60% 。 4、说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
1.产生β-内酰胺酶; 耐药菌株产超广谱ß-内酰胺酶(ESBLs)是其对ß-内酰胺类抗
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此种机制造成的细菌耐药占到耐药 菌株的80%。 包括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亦称诱导酶或C类头孢 菌素酶),近年来又出现了耐酶抑制剂肛内酰胺酶,碳青酶 烯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述,2007,17(4):478-480.
2.生物被膜形成
生物被膜耐药机制主要是: 1、生物被膜的多聚糖基质有效阻止外来大分子物质
渗入; 2、与抗菌药物结合,限制其弥散到生物被膜内部,
致细菌接触的抗菌药物浓度过低而产生耐药。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3.外膜孔蛋白缺失 抗菌药物一旦外膜孔蛋白缺失或减少就会引
2007,17(4):457-458. 王苒,孙耕耘.头孢他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鼠肺炎的治疗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9):1064-106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5
(2):207-208. 陈瑶 ,韩昌洪 ,鲜于丽.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1、认识KPN耐药现象的严重性并了解KPN的耐药 机制。
2、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广谱ß-内酰胺
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3、加强临 床消毒、隔离措施,以控制和减少多重
耐药菌株和ES-BLs阳性菌的产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侯其华,田丹. 151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6(1):48. 张秋桂.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张秋桂,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07,17(4):457-458.
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及感染率
对荆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临床分离的140株KPN进行回顾性分析, 如下:
科室
感染率
ICU 呼吸内科 神
40% 13.6% 8.6% 4.3% 14.3% 5.7% 11.4% 2.1%
陈瑶 ,韩昌洪,鲜于丽.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实用药物与临 床,2010,13(3):229-230.
克雷伯菌分类
肺炎克雷伯菌分为产ESBLs克雷伯菌和非产ESBLs 克雷伯菌。
其中产ESBLs克雷伯菌约占20%,目前仍有上升 趋势。
表1各种标本产ESBLs克雷伯菌的阳性率(%)
结果示:97.9%的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住院患者。
陈瑶 ,韩昌洪 ,鲜于丽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13(3):229-230.
14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从表1可见:
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极其严重,且表现为多重耐药。 2、所测试菌株对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以外的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