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引发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
然而,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有两种机制:靶标改变和药物耐药基因的表达。
1. 靶标改变肺炎克雷伯菌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降低药物对其的效果。
例如,一些菌株可通过改变靶标蛋白的结构或功能,使得抗生素无法有效结合,从而失去了杀菌作用。
这种耐药机制使得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等)呈现高水平的耐药性。
2. 药物耐药基因的表达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表达一系列耐药基因来降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耐药基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菌体内进行水平传递,从而导致多重耐药。
其中最著名的耐药基因包括产β-内酰胺酶和外膜通道蛋白的缺失等。
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状况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耐氨苄青霉素酶型肺炎克雷伯菌是当前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此外,某些菌株还表现出对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因此,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状况对临床治疗和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三、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和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包括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多重耐药泵基因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了新型的耐药基因,为进一步解释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研究还涉及到基因表达调控、质粒传递和细菌遗传背景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殷红莲,汤国宁,郭丽红(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感染。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分离的581株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研究对象。
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Vitek-2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581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53.2%。
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51%、4.65%、4.13%和0.00%,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97.42%,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均为100.00%;58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94株,检出率为16.17%,产ESBL菌株耐药性增高,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7株,检出率为4.6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增加。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其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特别是CRKP的检出,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增高,应加强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Klebsiella pneumoniaeYin Honglian,Tang Guoning,Guo Lihong(Yu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Yunnan,Yuxi,Yunnan,653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Klebsiella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and to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control infection.Methods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581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January2016to December2018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Bacterial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Clinical Laboratory Procedures.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French BioMérieux Company'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ug sensitivity analyzer Vitek-2.Results581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d from sputum samples accounted for53.2%.Klebsiella pneumoniae had the lowest resistance rates to amikacin,imipenem,meropenem,and ertapenem,which were5.51%,4.65%,4.13%,and0.00%,re-spectively.The resistance rate to cefazolin reached97.42%,and the highest resistance rate to ampicillin and amoxicillin were both100.00%.581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detected more than94strains of broad-spectrumβ-lactamase(ESBL)Klebsiella pneumoniae,with a detection rate of16.17%.The resistance of ESBL strains increased.The detection rate of27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was4.65%,and its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onclusion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 a common pathoge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drug resistance,especially the detection of CRKP,i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workers.The drug resistance of ESBL-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 increased,and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Klebsiella pneumoniae;Drug resistance;Production of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Carbapenem-resistant;Antibacterial肺炎克雷伯菌(KPN)广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是人类呼吸道的寄居菌,常见于人类与动物肠道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严重感染和医疗相关感染。
本文将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的分布情况,并重点关注其耐药性。
一、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肠道等。
然而,在医疗机构内,尤其是重症监护单位和长期护理机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明显增加。
在临床上,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等。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强烈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往往导致病情严重,并增加了治疗难度。
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1. β-内酰胺酶产生肺炎克雷伯菌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细菌之一。
这些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来破坏抗生素的作用,进而导致药物失效。
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显示出高度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2. 氨基糖苷酶产生另外,肺炎克雷伯菌也常出现产氨基糖苷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 enzymes, AME)的情况。
这类酶能够修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降低其对细菌的杀菌效果。
3. 硫酸肼抗性硫酸肼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
然而,一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发生了对硫酸肼的耐药。
这主要是由于突变目标位点引起的,导致细菌对硫酸肼失去了敏感性。
4. 羟基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羟基磺胺类抗生素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然而,一些肺炎克雷伯菌对羟基磺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这种耐药机制主要是通过细菌产生羟化酶来降解药物,从而降低了其疗效。
三、对策与建议1. 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31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31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方法:本次临床实验的标本为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集的样本中随机抽取的312份,312份标本中均含有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对其进行临床实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
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但是,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低,对头孢噻肟耐药性最高。
在针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首选克林霉素进行治疗。
结论: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能够寻找到对其治疗最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80-02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这类病原菌具有很大的感染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在10%左右,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危险性,医药领域也针对该种病原菌研制了多种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初期,能够实现良好的抑菌效果[1]。
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反复使用和不合理应用,其抑菌效果越来越差,无法及时有效的抑制肺炎克雷伯菌,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因此,需要针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12份标本分属于312例患者,31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性患者150例,年龄在23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1.2岁。
女性患者162例,年龄在21岁到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1.1岁。
1.2 方法应用常规生化反应鉴定,鉴定出肠杆菌科的4个属,再用动力、山梨醇、DNA棉子糖试验区别菌属,最后用靛基质、甲基红、枸橼酸、赖氨酸、丙二酸盐试验鉴定出肺炎克雷伯菌。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耐药分析的开题报告

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耐药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当使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中,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及多种β-内酰胺酶都为其主要耐药机制。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肺炎克雷伯菌的增多及其耐药性。
2. 研究方法2.1 痰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痰标本将由临床实验室负责采集和处理,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处理过程包括细胞分离、离心、重复洗涤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化的菌液。
2.2 氯仿提取基因组DNA纯化的菌液将进行氯仿提取基因组DNA,提取过程包括裂解菌细胞、酶解蛋白质、氯仿提取、乙醇沉淀、洗涤和溶解等步骤。
最终得到基因组DNA,用以后续PCR扩增及耐药基因检测。
2.3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R扩增过程包括反应体系的制备、PCR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扩增产物的检测等步骤。
扩增产物将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检测所需耐药基因的扩增情况。
2.4 耐药基因测序和分析耐药基因扩增的PCR产物将进行Sanger测序,并通过基因数据库的比对和分析,确定所检测到的耐药基因类型和数量。
同时,将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3. 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研究预期将确定痰标本中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类型和分布情况,了解其耐药性机制及其与药物使用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点及其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并为耐药性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临床治疗的规范化和最优化。
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性发生及其机理分析

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性发生及其机理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MDRO-KP)是一种人体内常见的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近年来,MDRO-K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MDRO-KP的定义、多重耐药性的机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
一、定义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MDRO-KP)指对常用抗生素存在多种耐药性的肺炎克雷伯杆菌。
目前,MDRO-KP的多重耐药性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多重耐药性机制MDRO-KP的多重耐药性主要是由于其自身染色体或质粒中携带了多个异源性抗性决定子(Resistance Determinant, RD),这些RD在多个抗菌药物中均具有耐药性。
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细菌生长或杀灭细菌,然而,抗生素耐药菌通过各种途径抵御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使细菌不被抗生素所破坏。
主要的多重耐药机制包括:生物膜形成、外座糖基化修饰、质粒介导传递、药物外排泵和酶催化降解等。
三、多重耐药性发生原因MDRO-KP的多重耐药性与目前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抗生素的过量和滥用、医疗操作错误、患者免疫力下降和环境应激等。
1.抗生素的过量和滥用抗生素过量和滥用是导致MDRO-KP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临床上,抗生素常被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但由于其广谱性和剂量不当,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此外,很多人对抗生素的需求超出了治疗范围,医生过于依赖抗生素,而忽略了预防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免疫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2.医疗操作错误医疗操作错误也是导致MDRO-KP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能的错误包括医疗器具的污染、卫生环境的缺乏、手术操作的不当、抗生素的间断和不规律及患者的过度用药。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物 及 有 效 控 制 传 播 流 行 提 供 依 据 ,对 我 院 2 0 0 9年 9月 至
四 川省 绵 阳 市 第三 人 民 医 院( 20 0 6 10 ) 赵 晓姬 方 华
肺 炎克雷伯菌是 引起临床感染 常见的革兰 阴性杆菌 , 属
酸 的 药 敏 纸 片 与 其 相应 不含 克拉 维 酸 的药 敏 纸 片 抑 菌 环 直 径
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 菌药 物在临床 的大量应用 ,
差值 I5m > m确定为 E B s阳性菌株 。 SL
2 结 果
21 感染临床标本分布 : .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感染 以痰液 检出
最 高 6 4株 , 7 . , 次 为 尿 液 ( 6株 占 92 及 分 泌 物 8 占 84 其 % 7 .%)
(9株 占 52 , 液 (2株 占 2 %)胆 汁 (9株 占 23 , 3 . %)血 2 . , 7 1 . %)
1 菌株 来源 :0 9 9月至 2 1 年 9月我 院门诊及住 院 . 1 20 年 01 患者送检的 8 6份标本 , 2 包括痰 、 尿液 、 分泌物 、 血液等 。 1 分离 鉴定及药敏 试验 : . 2 细菌 培养分离 按《 国临床检 验 全
占 2 . ) 老 年科 (4 01 及 % 1 5株 占 1 . )神 经 内科 (7株 占 7% , 6 6 81 , .%) 肾病 内科 (6株 占 80 , 尿外科 (0株 占 3 %) 6 . %)泌 3 . , 6 肝胆科(4株 占 29 , 2 .%)其他科( 1 占 2 %) 2 株 . 。 5 23 对抗 菌药物 耐药性 :2 . 8 6株 肺炎 克雷伯菌 产 E B s3 7 S L 4 株 ,占 4 .%。产 E B s 20 S L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 明显 高于非产 E B s 炎克 雷 伯菌 ;E B s SL 肺 S L 阴性 株 除对 氨 苄西 林耐 药 率 ( 7 %) 9 . 高外 , 4 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 4 %) < 0 较低。 S L 阳 EBs 性株 除 对亚 胺 培南 、美 罗 培南 敏感 ,哌拉 西林 / 唑 巴坦 他
85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本 组 应 用联 合 奥 沙利 铂 组 成 的 化 疗 方 案 进 行 治 疗 ,有 效 率 5. 28 %,疗 效较好 。本组主要 不 良反应为 血液学毒性 、 胃肠道反 应和
cn e t a e t J S mi R da O c l 0 31() 1 6 1 1 ac rr t n [ . n d i n o, 0 , 3 : 7 -8 . em 】e t 2 3 [ 】 S t A, oTT mi , 1 h moh rp f at cc n e・ 3 a I ,o t Te a. e t ea yo s i a cra o t a t C g r r i f l ia t a p [ . a o K g k y h , 0 , e e o i cl r l i J a J G T a au R o o 0 2 v w cn i s n an ] n 2
为靶作用部位,与D A N 链上的G 共价结合 ,并形成链内交联,使D A N
损 伤细胞死亡 。 j
pr r d yh O T alCii l td s ru E S ) ] e ome e R CE r l c ui op(C G [ . f bt E y n aS e G J
3 ・论 4
著 ・
Ma c r h 201 Vo11 2, .0,No. 7
表 1 替 吉 奥联 合 奥沙 利铂 方案 的毒 副 反应 ( ) ( 例 %)
周 围神经毒性 。骨髓 抑制较 常见 ,白细 胞降低 发生率为5 . 5 %,主要 5 为 I Ⅱ度反应 ;胃肠道反 应恶心 、呕 吐发生率为4 . ;另可逆性周 / 73 % 围神经不 良发生率为6. 6 %,患者一般都能耐受 。 6 综上所述 ,我们认 为奥沙利铂联 合替 吉奥方 案治疗 晚期 胃癌 ,有 效率较高 ,不 良反应较轻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参考 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分离109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情况。
方法采用2012年clsi推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的检出方法,主要是纸片扩散法和改良hodge试验。
结果109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为69.7%,改良hodge试验阳性株22株。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产esbls率一直居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十分严峻,临床工作人员应做到密切观察,提前预防。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血液、痰液、尿液、胆汁、手术切口、软组织损伤等多个部位感染,也在逐渐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
1 资料
1.1 菌株来源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094株,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仪进行菌株鉴定。
1.2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3 药敏纸片与培养基药敏纸片均来自于英国oxoid公司;mh 平板来自于郑州安图生物试剂公司。
2 方法
2.1 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 esbls检测方法满足任一抑菌环直径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 μg)头孢他啶(30 μg)≥5 mm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30/10 μg)头孢噻肟(30 μg)≥5 mm条件的肺炎克雷伯菌为esbls阳性株。
2.3 改良hodge试验取atcc25922配制0.5 mcf,1:10稀释成0.05 mcf,将制备的菌悬液均匀涂满整个mh平板,干燥3~5 min,将10 μg美罗培南纸片贴在mh平板中心,然后用无菌棉签蘸取待测菌或质控菌3~5个菌落,从美罗培南纸片边缘向mh琼脂板边缘划线(20~25 mm),16~20 h观察结果。
3 结果
3.1 109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为69.7%,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68.2%,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71.3%,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68.5%。
3.2 109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90.4%,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88.8%。
3.3 美洛培南抑菌环≤21 mm的菌株数为73株,占6.7%,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22株。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随之而产生的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出现在临床并广泛应用,导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明显增减的趋势,并表现为对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的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情况,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β内酰胺酶
为主,β内酰胺酶是一类由细菌产生,能够水解抗生素β内酰胺
环使之失活的酶,根据水解底物范围可分为:青霉素酶、ampc酶、esbls、碳青霉烯酶等。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产生esbls和碳青霉烯酶。
esbls是一类由质粒介导的能够使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单酰环类抗生素耐药的酶,属于ambler分类的a类,bush分类的2be群,包括tem、shv、ctxm和oxa型[1],可在细菌菌株之间水平传递和垂直传播。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抗广、抗菌活性最强、具有快速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增加,逐渐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的菌株。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产生碳青霉烯酶、外排泵、膜通透性下降和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的降低。
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重要因素。
2001年yigit[2]等首次报道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的碳青霉烯酶kpc1型,因其由质粒介导易向其他菌株传递[3],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重点监测的目标菌。
本次分析1094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发生率为6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良hodge试验筛选菌株产酶率占30.1%,筛选菌株数量大,且改良hodge试验阳性株均为耐美洛培南肺炎克雷伯菌,且同时对包括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出现泛耐药现象,致使临床医生无药可选,治疗难度大,应从根源上及早预防,减少产酶菌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唐曙明,方红辉,杨自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型与基因分型.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9(11):16531657.
[2] yigit h, queenan am, anderson gj, et al. novel carbapenemhydrolyzing betalactamase, kpc1, from a carbapenemresistant strain of klebsiella pn eumonia.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1, 45(4):11511161. [3] naas t, cuzon g, villegas mv,et al. genetic structures at the origin of acquisition of the betalactamase blakpc gene.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8,52(4):1257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