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户外空间分析及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
绿化改造论文: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改造探讨

绿化改造论文: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改造探讨提纲:一、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二、老校区现有户外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三、老校区可行的绿化改造措施介绍四、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材料选择五、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后的效果评估一、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城市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它在城市中的绿化表现尤为重要。
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形象,还可以为师生提供舒适愉悦的校园环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老校区现有户外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1. 内部景观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2. 植被配置不合理,缺乏多样性。
3. 植树种植过于密集,影响生长发育。
4. 环境维护不及时,造成垃圾、积水等问题。
5. 环境设施老旧、损坏严重。
三、老校区可行的绿化改造措施介绍1. 摆放小型景观设施,如花坛、石头雕塑等,增加景观美感。
2. 应用三维覆盖,增加高度差,丰富景观层次感。
3. 选用不同颜色、质地、形态的植物,丰富景观多样性。
4. 适度改变植物种植密度,使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
5. 增加绿地面积,增强活动、休息和生活功能。
四、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材料选择1. 回收利用材料,如废旧木材、塑料瓶、轮胎等,降低造价。
2. 使用绿色建材,如石材、砖材等,有益于环保。
3. 适用于湿地、河岸等的生态材料,如土石块、茅草等。
4. 按照功能、形态、颜色等需求选择不同材质。
5. 选用经过严格检测认证的材料,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五、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后的效果评估1. 根据实际品质表现,评估绿化效益,如空气质量、视觉体验等。
2. 统计使用人次,评估其受欢迎程度和用户满意度。
3. 监测植物生长情况,评估保水、保肥措施效果。
4. 监测硬景观材料状况,评估材料使用寿命。
5. 根据枯草改善效果等方面,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相关案例:1. 北京玄武湖公园绿化改造: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将三条溪流接入玄武湖,增加了水体景观,引进了多种植物。
校园环境景观认知调查——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

Unvri f iiga dT c n lg ( MT ies yo nn n eh oo y CU t M )
W a g Ro h n ng ua
( l g f f ce c . z o r l ies y Xu h u2 l 6 Col eo Li S in e Xu h uNoma v ri , z o 2 1 1 e e Un t 1
观丰 富度 、校 园景观视觉特性 、植物种 类丰富度 、
景 观 的个 性 特征 、植物 色 彩及 季 相 、植 被 生长 状 专 家调 查 问卷 的调 查对 象 为艺 术设 计 专 业 的大 学 况 、建筑 、植物 、水体之 间的协 调性 、景观 特征与 生 ,而 普通 人 群 调 查 问卷 的调 查 对 象为非 艺 术设
王荣华
徐州 师范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徐 州 2 1 6 21 1
摘 要 :文章针 对 中国矿 业大学南湖校 区的景观建设效果 ,分别对 普通人群和 专家进行 问卷调
查 ,结果表 明 :专家和 普通人群对 中国矿业大 学南湖校 区景观 的评价 是相似 的;校 区的秋季景
观优 于其他季节 的景观 。
调查者 各选 项得分之 和。普通人群调 查问卷最 后得 分 的计 算方法为 :被调 查者各选项得 分之和为8 0 X
1 0。 0
普通人 群调查 问卷 ,专家调查 问卷设 计 了l道 选择 2 2调查对象 的选择 0 . 大 学 生是 校 园景 观 主 要 的使 用 者 ,两 份 调 查 问卷 的调查 对象 都 是在 校 大 学 生 ,所 不 同 的是 ,
AbtatQuso n i vsg t n r c nu t mo gcmmo epeadep r re o pee d src: et n a ei et ai s e o d c da n o i r n i o we e npo l n et i odroc m rhn x sn t t e p ri l f a d cp o s u t n ef c i n u Ca u f UMT ( h n nv ri f nn n h i a p as n s a ec n t ci f t nNa h mp s r ao l r o e o C C ia U ies y o ig a d t Mi T cn lg )T eivs gt nrsl v ̄e a teem lnp o l h ds l p ri l ntel dcp eh ooy. h et a o eut r e dt t o no epe a i a apa a o saei n i i se h h mi r s h a n n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节点调查报告——不显山区块景观赏析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节点调查报告——不显山区块景观赏析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景观节点调查报告——不显山区块景观赏析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是一个集教育、休闲、康乐、体育、文化、艺术、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
不显山区块景观以其独特的风景和环境构成了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显山区块景观的主要景观节点是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
3.3公顷,是一座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优美人文景观的综
合性康乐公园。
公园内设有不同类型的景点,如水景、绿化、人文景观等,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游客需求。
南湖公园的水景美景令人叹为观止,湖水清澈可见底,湖边设有许多木橋,穿行其中,能够体验到自然的恬静美景。
另外,公园内的绿化也十分优美,许多种类的灌木、花卉,以及绿草如茵,点缀着湖边,使游人在其中放松心情,欣赏自然风光。
此外,公园内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古代楼台、错落有致的花园等,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不显山区块景观的另一个重要节点是联通湖公园。
联通湖公园位于南湖公园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
2.3公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康乐公园。
公园内设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场、棋牌室、公园游艇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联通湖公园的水景也极为优美,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常年波光粼粼,两岸绿树繁茂,更显得热闹美丽。
此外,公园内的休闲娱乐设施也十分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他们在这里放松心情,享受自在的时光。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不显山区块景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南湖校园的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作者:项青王永坤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校园环境从广义上分为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本文将物质环境中的校园景观这一基本要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用非专家法的心理学模式中的Kaplan景观偏好理论及景观环境偏好矩阵设计调查问卷,以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大学校园环境现状调研,并通过数据统计及SP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试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景观偏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景观;偏好矩阵中图分类号: G4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4-0109-04一、景观偏好理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大学校园环境也称之为大学学校的环境,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及成才的境况。
广义而言,校园环境可以分为:第一,物质环境,也称之为硬环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雕塑、绿化、文化体育设施等等。
第二,精神环境,也称之为软环境,包括学校风格、学术氛围、学风建设、文明行为水平、师生精神状况等等。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环境被视为大学的风骨,以大学校园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管理者及教师育人精神为导向,不断的改善物质条件、增加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及多样性。
优美宜人、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本身是一种高质高量、无形的教材和有形的教具,同时也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需求,提高学生校园活动层次。
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在校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及道德标准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1]景观偏好理论由Kaplan夫妇提出,本质上是一种评估,一种表示使用者对特定景观喜好程度的一种行为态度,这种喜好程度的差异性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其最终态度常常表现在选择行为的结果上。
事实上,对于景观偏好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讨个体或者群体对于某种形式景观环境的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程度与态度,近而对这种表征性的结果加以评估的这样一种过程。
大学校园户外休憩设施规划分析

2019·12校园户外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服务于包括自习、交流、休憩、娱乐等多种活动。
现今的部分学校也很重视此类建设,“森林式校园”“花园式校园”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其中重要构成要素的户外休憩设施应该得到足够的认知与理解。
一、校园户外休憩设施的现状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作为校园空间的构成元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规划模式、维护模式、专业影响等,从而造成其在设计感、种类、造型、后期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一)影响要素现今,新建成的大学校园大多有着统一明确的规划方式,整体布局、分期完成,效率高、效果好。
清晰的分区意识使得此类休憩设施能够更加倾向于区域的使用需求,辅助区域气氛的营造。
维护模式包含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当今不少高校都将校园户外景观作为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设施的功能以及视觉效果的升级,能够显著提高学校户外景观的人性化与美观性。
各学校的专业方向也会影响此类设施,比如艺术类院校、林业景观类院校,其校园景观以及附属品都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这与学校氛围和相应的学术理论是分不开的。
(二)现状说明部分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仍然采用普通城市户外休憩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感,在功能上也较为单一。
这些设施与场所之间互不相关,使用者缺乏主动休憩的需求,因此,这些座椅只具备必要性休憩行为的功能。
即使如此,此类设施的数量也不能被保障,一座难求是学生户外活动经常遇到的难题。
校园户外休憩座椅是良好的学习交流的载体,学生群体对其需求极其旺盛,在早晨、课前或者考试周等特殊时期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需求,所以许多学生不得不充分利用部分台阶和花坛挡土墙进行暂时性、亚舒适的休憩学习。
位置上,有些设施因为位置不合理鲜有使用者。
偏远、隐私性差、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使用热情,白白浪费了资源。
在设施的维护、更新上,后期维护是保障设施功能完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性化的设施往往需要高频以及高投入的维护,而很多校园的户外休憩设施维护系统并不完善,部件老化、破损导致部分设施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励志园调研

励志园调研(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12-01班姓名:张贺一)摘要: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认知研究初步认知景观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了解调研对景观设计的作用。
此次调研对象是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励志园。
励志园位于矿大行健东路南侧,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公共教学区。
此园是一个适用于学习交流的场所,修建的目的是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文化交流,培养矿大学子坚韧的品格、胸怀远志的高尚情操,故取名为:“励志园”。
关键词:励志园;景观;空间;调研1 调研对象此次调研对象是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励志园。
励志园位于矿大行健东路南侧,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公共教学区。
此园是一个适用于学习交流的场所,修建的目的是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文化交流,培养矿大学子坚韧的品格、胸怀远志的高尚情操,故取名为:“励志园”。
然而其实际使用率较低,在校园中,只是一个单纯的比较私密的交流空间。
2 调研目的(1)通过调研,初步认识景观设计。
(2)对校园景观节点的认知研究,认知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掌握设计前期调查研究的方法,理解掌握调研分析对景观设计的作用、意义和应用方法3 调研成果3.1 场地使用现状(1)人流量:我们一共进行了两次的实地调研。
第一次是周六的上午,调研时仅仅只是偶遇几个参观的学生,离开时又遇到一对情侣。
除此之外,我们并未在励志园看到其他学习或者赏玩的人。
第二次是周四的傍晚时分,调研时看到几对情侣在励志园休息,在调研过程中不时会偶遇三两游人。
游人并不多,而且主要是一些私密活动。
(2)场地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场地的使用率并不高,而且一些地方的功能已经无法使用。
例如场地内的地灯,有好多地灯都已经被人为损坏,还被塞满了垃圾。
园内小路上长满了杂草。
茂密的灌木遮挡了路边供人休息的石凳。
(3)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有效地管理,二是同学们缺乏保护的意识。
从照片中不难发现,景观要素花草已经缺乏打理多时,已经干涉到道路的使用功能。
而且,休息的座椅长凳有的被掩埋有的已经破损。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初步研究_王彤彤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35-0036-02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初步研究收稿日期:2010-08-22作者简介:王彤彤(1987-),女,江苏省新沂市规划局,江苏徐州 221400王彤彤摘 要: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采用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的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总体可意象性高;整体意象是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域为主要的空间划分方式又与校园环路联系起来的整体,其中区域起主导作用,主要标志物和节点清晰,而道路和次要标志物相对模糊。
关键词:校园,空间意象,城市意象,构成要素中图分类号:T U 244.3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城市意象最早是由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利用意象空间对城市及其城市空间进行研究的方法。
林奇通过对波士顿、泽西城及洛杉矶三个城市的调查及其居民的问卷、意象图进行分析,找出居民所关注的共有主题,从而说明城市结构对居民的影响,并且归纳出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地标作为对城市意象起到关键作用的五个构成要素。
林奇的理论虽然被以后的许多学者广泛采用并发展,但其早期的研究方法却一直备受质疑———认知地图的方式易受个人绘图技巧的影响。
因此以后的很多学者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补充,如增加图片再认、因子定量分析方法等等。
本文将采用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空间意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湖校区的固定使用者,其中高年级学生10人,低年级学生10人,教师2人,校内商铺人员2人。
1 矿大南湖意象空间调查1)照片辨认方法。
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从矿大南湖总平面图上采用网格法选取了40个点,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并拍摄照片,去除仍在施工中(如三食堂)以及尚未建设(如体育馆)的点,将余下的27张照片作为调查中使用的照片。
笔者将照片拿给受访者,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景物的名称或景物在南湖校区中的大概方位,两个问题答对一个即认为该照片被辨认出。
浅谈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宜人性

浅谈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宜人性作者:李振煜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7期校园空间无论那种模式,无论哪个场地、位置和地区,它都是对建筑及其空间之间的某种组织。
校园户外空间的存在,表现为交通、学习、娱乐和美学欣赏这样的功能和形式。
大学生除了学习,大部分表现为户外的交流。
因此大学校园的宜人性,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和总结。
一、现有环境分析曾经见过一所独立学院的教学楼,中厅是直到9层到了顶,成对称分布,中间有一个步行楼梯和电梯,每次上课或下课的时候,异常的拥挤。
电梯也运力紧张,令人有避而躲藏之感,特别是大楼的正门前方是一片广大的平坦的广场,水泥镶贴镜面大理石。
夏日感到光秃秃,热辣辣,得赶紧走掉。
加上前面是一排停驻的汽车,广场身兼多种功能。
大楼与广场之间缺乏一个过度的空间,比如说几跑的台阶,或者因为栏杆或扶垛的尺度适宜,充当板凳的角色,或者门口还有其他的几个的出口,进行分流,或让学生停驻交流。
可是没有,因此校园环境户外的交流、停留、亲切的场所感较差,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对于大学校园的这种场所引申的情感。
二、家的归宿感根据1981年美国研究者的调查,92%的学生都会在校园地图上标出一个他们视其为基地的一个建筑或者其他的空间。
因为他们都拥有一间办公室或是办公桌,本科生研究生都是如此。
正如人们所预料中的一样,学生们的基地通常是他们的专业的院系。
由于学生们经常在此上课、学习与导师见面,并参与系内的活动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个学生个人强烈的归属感,犹如回到了家的感觉,见到导师就如见家长,见到系部专业院系的教室、建筑就犹如回到了家,感同身受,这样的感情需要有一个良好户外活动、交流的氛围。
所以大多数学生,甚至是那些不属于任何建筑的学生如没有确定专业的人,也想有个地方每天能来。
考虑到这些离家遥远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规划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家”,这就是家的归宿感。
如何给学生一个“家”呢?简单的家,通常围绕的是一个建筑和前院或者前后院的组合,或者是与建筑相连的前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景观规划分析及优化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摘要:评价一个校园规划的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教学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
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机会都发生在户外,并与他所选修的课程关系不大,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她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基斯特1967年)关键词:
大学校园的绿色环境服务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象征。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论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以装饰。
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干枯的感觉,与波光粼粼、绿树成荫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对无论是否游览过校园风景的人来说,学生们漫步于校园中的毕业照可使他们经常回忆其曾经漫步的校园小道,感受特殊的美学效果。
在原有基础上升华是好莱坞摄像师乔治.赫里尔的设计理念的另一种解释,“展现最好的,掩饰最差的,流出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最主要的是,但不是唯一的。
我们将进一步解释校园景观产生的效应。
正如我们所说的,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遇见校园景观可能出现的问题。
更多更好地景观且能达到预期可知的、有价值的效果,是我们追求的明确目标。
更多校园景观的运用将提升高等院校的形象和价值,大学和学院能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扩大毕业生和校友的资金筹集援助,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扩充现有艺术品,巩固校园作为一个社区设计所具有的价值。
对于校园景观规划的分析,本次课题主要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其中借鉴其它高校与之对比,分析其中的设计精髓以及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优化措施。
随着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原本处于城市有限区域的高校,困于被周围各种行业重重包围,已经无法通过向周边扩展用地来获得新的校园建设,而面对快速增长的入学率,校园发展也迫不及待。
各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例如,整体搬迁或者余地扩建。
本文研究的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就是选择了建设第二校园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建设相对独立的分校,使校园空间得到较大的扩展。
新校舍的迅速发展易引发校园景观建设走入设计盲区,短时间内找不到理想的设计方案,易导致校园景观的千篇一律,从而淡化了学校的人文历史,校园精神等重要因素。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作为新校区,在景观建筑设计以及规划上还是具有很好的先进性,不仅体现了“新”,而且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它所具有的校园精神还是有所体现的。
校园景观设计的好坏与否有着诸多因素,这不仅仅影响着校园的内涵,对于其实用性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理论的混乱,笔者在研究中国传统书院的景观形式和国内外现代高校校园景观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钱学森“山水城市”的概念,提出“景观化山水”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归纳出校园景观“天地人神”四方面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即天——注重运用天象等自然要素来设计校园景观,如光和影,万籁之声、色彩等;地——主要是校园地物景观规划设计,包括景观空间设计、道路广场设计、景观小品设计以及景观植物规划设计,其中对校
园景观空间的特性、形态、划分、意象、序列、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人——从主体人的精神心灵方面论述归属感设计、情感设计和共鸣设计等;神——作为一个特定校园场所的保护神,它承载着场地在时间上的传承和空间上的独特,是校园差异性的重要体现,在校吲景观设计方法上要充分考虑运用地域设计和传承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