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1、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5、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7、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
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8、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10、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
《新旧约》圣经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
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行走在路上,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远方。
"
2.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对自己的内心有清晰的认识。
"
3. "学会放下,学会释怀,才能真正拥有内心的宁静。
"
4. "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左右,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
5.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而是学会满足于现在拥有的一切。
"
6.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哪里,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和经历。
"
7. "宽容是一种智慧,懂得原谅别人也是懂得珍惜自己。
"
8.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痕迹。
"
9. "珍惜每一次相遇,因为每一次相遇都是命运的安排。
"
10. "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和质疑所动摇。
"。
精选南怀瑾励志名言

精选南怀瑾励志名言南怀瑾励志名言1、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2、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3、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4、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5、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6、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
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7、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8、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9、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10、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11、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2、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3、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14、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5、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不争,是人生至境。
16、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7、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8、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9、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20、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21、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22、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南怀瑾说过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欢迎阅读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1、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2、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4、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5、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6、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7、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
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8、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9、读书明理难,做人做事有高瞻远瞩而能把握现实更难。
为恶易,为善难,而无明智以处善事,翻将善事而成恶果甚易。
10、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11、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12、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13、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经典语录)却有上上智。
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
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4、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5、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南怀瑾语录

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南怀瑾语录优选导读:本文是关于南怀瑾语录优选的文章,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1、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
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你追我赶的想成佛。
2、假如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完全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3、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特别照料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他人却特别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感觉他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实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许多的人。
4、希望此情长远,哪里分地北天南。
5、真要学佛就要放下全部,最少有个短期间要放下。
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
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
没有这个认识,不仅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6、真切的修行不仅在山上,也不仅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7、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球都把它当作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误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8、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手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9、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当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当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当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当官简单犯错误。
此刻没有这个看法了。
10、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计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破坏而惊慌,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难过的时代。
人是平白无故的生下来,力所不及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11、优等人,有本领,没性情;二等人,有本领,有性情;末等人,没本领,大性情。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
2. "人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轻视自己。
"
3. "生活是一场修行,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才能活得更加从容。
"
4.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遇见了适合自己的人。
"
5.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心有所属,身处安稳。
"
6. "不要让过去的伤痛,毁了你对未来的期待。
"
7. "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世界已经够冷漠了。
"
8.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的过程。
"
9. "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原则。
"
10.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学会放下什么。
"。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1、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
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2、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
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
记得当年有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
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3、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
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4、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
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5、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
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
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6、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7、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
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
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
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8、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南怀瑾语录精选

南怀瑾语录精选1、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2、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5、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6、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7、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
8、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果。
9、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10、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11、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12、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3、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14、人生最大的这里是把握好:进退得失存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南怀瑾谈心兵难防●英雄可以征服天下,而不能征服自己。
圣人之道,首先要征服自己,不想征服天下。
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难。
降服自己的心思而返归平静。
●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只有先肯淡薄,而又甘于淡薄,甚至享受淡薄,做到孔子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能到达宁静的境界。
●明代一个人对于买卖古董的看法,说了三句话:“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
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
”天下聪明都相等,谁也骗不了谁,别人看你,你看别人,都是很明显的,尤其不能装假,明眼人一看,便会把你的心肝肺脏都看透了似的。
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
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
也可以说,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
●天下的歪理千条,正理只有一条。
当是非纷纭,莫衷一是的时候,只能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
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组织那个不合情理的一边,再也不要争辩下去。
总之,就超越时空的“形而上”来说,是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
但是在现实的人世间,你只能依照全体人们共同认定的是非善恶为标准。
在我们的心脑中,随时都有矛盾乱流,理性和情绪不断在内战。
如果心兵不动,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
●养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
”即,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
容易害怕,胆小怕事,便是肾气不平和。
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
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故,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
●对于思想,我们不要去控制它,譬如我们想静下来,脑子里在想“我最好静下来”,这反而又多了一个念头,所以最好不要去做“我最好静下来”的想法。
我们不要去刻意想一切,只做好眼下事即可,保持心境的安宁。
不要受欲望(好胜心、荣誉心、有希望、生活有意义)的控制,成为欲望的奴隶,而是要指挥欲望。
●“慎而无礼则葸(xĭ)”。
有些人做事很谨慎,非常小心。
小心固然好,过分的小心就变成无能、窝囊,什么都不敢动手了。
●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
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
再从心理学上研究,这样希望别人好,是绝对的自私,因为要求对方圆满无缺点,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基础。
我认为对方的不对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的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
●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
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
男女属于康乐问题。
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问船家,几十年来看见每天来往的有多少船?船家说,只有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
司马迁也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太懒散的人不可以慢,应快两拍,否则本来已是拖拖拉拉要死不活了,再慢一拍,那就完了,永远赶不上时代,和社会脱了节。
二、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古今中外,许多被后世认为是多么伟大,能影响千秋万世的人物,在当时,大多数都是那么凄凉寂寞的。
因为他们在生前不重视短见的唯利是图,对自己个人,对国家大事,都是以如此的人品人格来为人处世的。
●许多人都在感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太重现实。
其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渐渐的,慢慢的,不知不觉就会重视现实。
只有少数的人能超脱现实,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
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越的崇敬,称他为“圣人”了。
●在艰苦中成长的人,往往由于心理上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人,更不同情任何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相反的有气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情怀。
●人生遭遇,有幸与不幸,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心理行为上,即使一个最坏的人,都有善意,但并不一定表达在同一件事情上。
有时候,在另一些事情上,这种善意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领导人的话必须不能优柔寡断,因为优柔寡断、马马虎虎,使部下轻视,不能使人信服●人性有善恶兼具的根底,去恶为善是健康的人生,弊善从恶便是病态的人生。
●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
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一件东西,用称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
世间万物,也都是这个样子,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
而一个人的心理,更应该如此,经常反省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面对生与死的重大问题,当觉得死了比活着更有价值,这个时候惟有牺牲自己。
三、南怀瑾谈生活于生存●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是:乐天知命。
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的生命价值。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变,方法很简单,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人定可以胜天,命运是靠自己的。
{ 最早出自易经。
原句是:为人者,有五令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通俗的说:德是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建功立业积善成德。
命是指机会来了你能把握住,运气。
风水是指你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积阴德是指不要干坏事,读书是指你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或知识。
}●人生永远是明天,不要看昨天,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也没有。
因为说到今天,今天也已经过去了。
我们要日日更新,不断进步。
●靠自己,自助则天助。
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
人生命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
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
●什么人富有?人都很贫穷,只有天地、自然最富有。
天地为什么这么富有?天地制造了万物,而不占有,它生出万物是给万物给我们用的,它自己不要,因此它最富有。
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贫穷,愈是布施出来的人,愈是最富有。
●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
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子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学问修养合于君子的标准,有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仁者无忧”,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
二是,“智者不惑”。
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能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
三是,“勇者不惧”。
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一切成就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赖别人,不要因人成事。
在内省的修养方面: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讲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
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
这里所讲的孔门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做人做事,要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
文学、科学、哲学才是知识。
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孟子有句话讲的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每个人都有傲慢好胜的心理,想比人家好,想教训别人,都想指导别人,这是人的毛病。
●《易经》上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两件事情,就是“时”与“位”,时间与空间。
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
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和便毫无用处;假如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
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时、得其位。
时就是运气。
光有运气,没有位也不行。
等于人家请客吃饭,请帖上请到你,你跑错了地方,那个房间没你的座位,照样吃不到东西。
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到了,要把握机会,应该做的就做。
●人活着最难就是忘情,不能忘情,烦恼就如影随形。
●有了爱欲之心以后,更产生自私的占有欲。
然后,合于我心意的就是顺境;达不到我的需求的就是逆境。
人生的痛苦乃是因欲而来的,与欲相违,或是欲望不满足,便跟耿于怀,浑身不自在。
●在佛法中,一般将痛苦归纳为八苦:生苦(考试、就业、买房)、老苦(看不清,吃不了,走不动,无人管)、痛苦(病时苦痛)、死苦(对死的恐惧)、求不得苦(做生意赔钱,努力却失败)、爱别离苦(所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怨憎会苦(夫妻间矛盾与和谐共存,争吵时有发生)、五阴炽盛苦(生理心理的煎熬,如身体上的冷、热,情绪上的低落、烦闷等)。
在现实中,若能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现实、最大的幸福。
四、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人类整个的文化,不论中西,一切学问,都是为了追寻生命问题。
像现在大学里开了那么多课,开了那么多研究所,经济学、社会学、物理学、化学等等,也是为了生命的问题。
●印度既没有统一的文字,也不注重历史,再经过阿拉伯人、英国人的入侵,印度现在没有佛教了;现在的梵文也不是古代的梵文了。
印度佛教真的东西,都随着佛经到中国来了,没有中国对佛教的保留,佛教现在可以说就没了。
●我常常告诉西方人,你们讲宗教,世界上哪有你们的宗教?五个教主都是东方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东方人;耶稣、穆罕默德,是中东人,也是东方,没有一个你们西方人。
你们西方拼命反对东方,其实你们的文化思想大多是东方人所给的。
●衰老、死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以前讲“寒从足底生”,老人冬天那个脚底心还发烫的,就会长寿。
所以,我经常叫你们加衣服,尤其女人,裤子要穿厚些。
我们小的时候看到祖母,两个裤腿都绑起来,所以妇科的病少。
现在穿个三角裤,又穿裙子,要美丽,不怕冻,所以妇科病特别多。
寒从足底生,精也从足底生,两腿、两足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