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肌病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多发性肌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暴露部位皮疹:
2
30%出现面、
颈、胸部V字区、
向阳性皮疹:
颈后披肩状以及
眶周出现淡红 四肢暴露部位红
色水肿性斑疹,以 色皮疹,伴毛细
上睑为主,约50% 血管扩张,部分
早期即可出现此征, 光敏感。
为DM特征性皮疹之
一。
4
技工手:
1/3患者双手 外侧和掌面皮肤出 现角化、裂纹、脱 屑,与职业性技工 操作者的手相似。
本病致死的常见原因有呼吸困难,或膈肌、肋间肌病变,或间质性 肺炎引起呼吸衰竭,亦有因病变累及心肌后产生心力衰竭,亦可因 咽、食管上部等病变导致吸入性肺炎,也有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 亡,合并恶性肿瘤者往往因恶病质或肿瘤转移影响重要脏器而致死。 此外,常可死于并发症如肺炎、真菌性脑膜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 素所致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穿孔等。另据报告,皮肌炎致死的危险 因素主要为肺纤维化、恶性肿瘤和急性发病。
2019/10/28
31
护士长总结
2019/10/28
32
2019/10/28
34
3、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糖皮质激素为治疗单纯多发性肌炎首选药,用药期间必 须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剂量,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体温、大便颜色、血常规,定期复查电解质,严 防感染、低血钾、低血钙、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4、对药物治疗应有长远的思想准备,不要急于求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是目前治 疗多发性肌炎的主要药物,长期应用可导致诸多副作用。当出现脱发、满月脸等容貌改变时, 不要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这只是药物暂时的的副作用。如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不可擅自停药。
5、患者的活动量视病情轻重而定,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加重症状。为防止肌肉 萎缩待症状减轻后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屈伸肘、膝关节,抬双臂双腿等动作; 病情进一步好转可以在护士或家人扶持下行走、自行洗漱、如厕等。锻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 行,逐步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切忌剧烈运动。对已有肌肉萎缩者应予以按摩或其他物理治疗。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解析ppt课件

10
2011-10-24
11
2011-10-24
12
2011-10-24
13
2011-10-24
(二)皮肤受累 皮疹可出现在肌炎之前、同时或之后,皮疹与肌肉受累 程度常不平行。典型皮疹包括以上眼睑为中心的眶周水 肿性紫红色斑;四肢肘、膝关节伸侧面和内躁附近、掌指 关节、指间关节伸面紫红色丘疹,逐渐融合成斑片,有 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上覆细小鳞屑,称Gottron征; 颈前及上胸部“V”字形红色皮疹;肩颈后皮疹(披肩征);部 分患者双手外侧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皮肤粗糙脱 屑,如同技术工人的手,称“技工手”。此外,甲根皱 袭可见不规则增厚,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其上常见癖 点。本病皮疹通常无痰痒及疼痛,缓解期皮疹可完全消 失或遗留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或脱失、毛细血管扩张或 皮下钙化,皮疹多为暂时性,但可反复发作。此型约占 14 2011-10-24 IIM的35%。
20
包涵体肌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 袭,进展缓慢,四肢远、近端肌肉均可累 及,多为无痛性,可表现为局限性、远端、 非对称性肌无力,通常健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有心血管受累,以高血压为最常见。加 %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随着肌无力的加重, 常伴有肌萎缩,肌电图呈神经或神经肌肉 混合改变。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肌细胞质和 (或)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和镶边空泡纤维, 2011-10-24 电镜下显示肌纤维内有管状细丝或淀粉样
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但应早期进行 被动运动和功能训练,随着肌炎好转,应 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肌力恢复。有心 脏、肺受累者预后较差,应给以相应的治 疗。
29
2011-10-24
临床表现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对 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常隐袭起病,病情 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展至高峰。全身 症状可有发热、关节肿痛、乏力、厌食和 体重减轻。 (一)骨骼肌受累 近端肢体肌无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些 患者伴有自发性肌痛与肌肉压痛,骨盆带 肌受累时出现靛周及大腿无力,难以蹲下 9 或起立,肩脚带肌群受累时双臂难以上举, 2011-10-24
炎性肌病达PPT课件

-
4
多发性肌炎(PM)
1.发病年龄: 多见于成人,儿童PM较少见。 2.发作类型:常呈亚急性发作。数周至数月的
病史,急性发作或缓慢出现的肌病(数年)诊 断PM应慎重。 3.近端肌无力:只有乏力和肌痛,即使有短暂 的CK升高,但无肌无力表现-可能是PMR。 4.血清肌酶: CK显著升高;CK正常者少见。
IIM的临床特征与鉴别诊断
-
1
目录
1. PM/DM的临床特点 2. PM/DM的鉴别诊断
-
2
IIM的分类——临床分类(1)
多发性肌炎(PM) DM或PM 结缔组织病伴发的肌炎
-
3
IIM的分类——临床分类(2)
肉芽肿性肌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炎 血管炎性肌炎 局灶性肌炎 巨噬细胞性肌筋膜炎
-
8
常见炎性肌病的皮疹Other associated skin findings
(1) “Mechanic’s hands (2) panniculitis (3) vasculitis (4) vitiligo (5) calcinosis
-
9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的定义
ADM:
典型的DM皮疹,活检证实有DM典型的皮肤病理
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6月21日为“世界渐冻人日 “渐冻人”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 称, 因为表现为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 以至瘫痪
-
24
谢谢 谢谢!
•
-
25
-
5
皮肌炎(DM)的分型
-
6
常见炎性肌病的皮疹 . Specific signs
Heliotrope rash (<50%)
Gottron sign (60-80%)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医学PPT

LDH、ALT、AST、醛缩酶、碳酸酐酶III 肌红蛋白 尿肌酸(<200-300mg/24h)
自身抗体
抗合成酶(antisynthetase) 25-30% 抗标记认识分子(anti-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Anti-SRP)
4% 抗核抗体
抗Mi-2(核蛋白复合物)8%,见于DM 抗56000(56000核蛋白)85-90%,所有肌炎
临床表现
皮肤病变
gottron征(70%) 眶周红斑(向阳性红斑,54%) V形征(31-36%) 技工手(33%) 钙化 醉酒貌
临床表现
关节病变(15%) 雷诺现象(20-30%) 肺(36%) 心(尸检25%) 胃肠道 肾
实验室检查
CK升高(95%)
CK-MM(横纹肌,代表95-98%的CK) CK-MB(心肌,占血清的20-30%) CK-BB(脑、平滑肌)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
特征
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自身免疫)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血清肌酶升高 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 病理:肌肉炎症和坏死
➢血清: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 ➢横纹肌:有淋巴细胞浸润
Bohan和Peter分类(1975年)
多发性肌炎(PM) 皮肌炎(DM) 恶性肿瘤相关DM或PM 儿童期DM或PM 结缔组织病伴发的PM或DM
抗Mi-2
临床特征(见于DM)
与HLA-DR7-DQAI*0201有关 颈胸部“V字征” 皮肤角质增生 治疗反应好
诊断
临床表现(对称、进行、近端肌无力 ) 血清肌酶(CPK、LDH)升高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低幅、短时限、多相波 纤颤、正锐波和插入 自发性高频放电
肌活检:坏死、再生、炎症 皮肤改变
自身抗体
抗合成酶(antisynthetase) 25-30% 抗标记认识分子(anti-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Anti-SRP)
4% 抗核抗体
抗Mi-2(核蛋白复合物)8%,见于DM 抗56000(56000核蛋白)85-90%,所有肌炎
临床表现
皮肤病变
gottron征(70%) 眶周红斑(向阳性红斑,54%) V形征(31-36%) 技工手(33%) 钙化 醉酒貌
临床表现
关节病变(15%) 雷诺现象(20-30%) 肺(36%) 心(尸检25%) 胃肠道 肾
实验室检查
CK升高(95%)
CK-MM(横纹肌,代表95-98%的CK) CK-MB(心肌,占血清的20-30%) CK-BB(脑、平滑肌)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
特征
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自身免疫)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血清肌酶升高 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 病理:肌肉炎症和坏死
➢血清: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 ➢横纹肌:有淋巴细胞浸润
Bohan和Peter分类(1975年)
多发性肌炎(PM) 皮肌炎(DM) 恶性肿瘤相关DM或PM 儿童期DM或PM 结缔组织病伴发的PM或DM
抗Mi-2
临床特征(见于DM)
与HLA-DR7-DQAI*0201有关 颈胸部“V字征” 皮肤角质增生 治疗反应好
诊断
临床表现(对称、进行、近端肌无力 ) 血清肌酶(CPK、LDH)升高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低幅、短时限、多相波 纤颤、正锐波和插入 自发性高频放电
肌活检:坏死、再生、炎症 皮肤改变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护理查房

• 前4条具备3条加第5条为确诊皮肌炎。 • 仅具备前4条为确诊多发性肌炎。 • 在诊断前应排除肌营养不良、肉芽肿性肌炎、感染、横纹肌溶解、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重症肌无力、药物和毒物诱导的肌病症状等。
2017年 EULAR/ACR 炎性肌病分类标准
确诊:无肌活检≥7.5 或有肌活检≥8.7。 拟诊:无肌活检≥5.5 或有肌活检≥6.7。 可疑:无肌活检≥5.3 或有肌活检≥6.5。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护理查房
作者: 单位:
学习目标
1.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3.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临床意义。 4.掌握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与护理措施。 5.掌握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六、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 避免诱因如感染、寒冷、创伤、情绪受挫等。 • 有皮损者避免日光照射。 2.用药指导 • 正确对待疾病,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劳逸适度。 • 执行治疗方案,规则用药,勿擅自减停药。 3.病情监测 • 定期门诊随诊。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危重的征象,如呼吸肌、咽肌无力等。 • 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般检查
血清肌酶谱
• 白细胞增高。 • ESR增快。
血清肌酶增高 • 肌酸激酶(CK)。 • 醛缩酶。
• 血肌酸增高。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 肌酐下降。
酶(AST)。
•
血清肌红蛋白增高。•
谷丙转氨酶 (ALT)。
• 尿肌酸排泄增多。 • 乳酸脱氢酶
(LDH)。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2017年EULAR/ACR 炎性肌病分类标准
重症肌无力、药物和毒物诱导的肌病症状等。
2017年 EULAR/ACR 炎性肌病分类标准
确诊:无肌活检≥7.5 或有肌活检≥8.7。 拟诊:无肌活检≥5.5 或有肌活检≥6.7。 可疑:无肌活检≥5.3 或有肌活检≥6.5。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护理查房
作者: 单位:
学习目标
1.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3.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临床意义。 4.掌握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与护理措施。 5.掌握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六、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 避免诱因如感染、寒冷、创伤、情绪受挫等。 • 有皮损者避免日光照射。 2.用药指导 • 正确对待疾病,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劳逸适度。 • 执行治疗方案,规则用药,勿擅自减停药。 3.病情监测 • 定期门诊随诊。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危重的征象,如呼吸肌、咽肌无力等。 • 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般检查
血清肌酶谱
• 白细胞增高。 • ESR增快。
血清肌酶增高 • 肌酸激酶(CK)。 • 醛缩酶。
• 血肌酸增高。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 肌酐下降。
酶(AST)。
•
血清肌红蛋白增高。•
谷丙转氨酶 (ALT)。
• 尿肌酸排泄增多。 • 乳酸脱氢酶
(LDH)。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2017年EULAR/ACR 炎性肌病分类标准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诊断与治疗PPT

家庭护理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 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营养支持
饮食建议: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低糖饮食 营养补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饮食调整: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纤维摄入,增加易消化食物 营养监测:定期监测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和僵硬
药物治疗:如 非甾体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等, 减轻炎症和疼
痛
心理支持:如 心理咨询、支 持小组等,帮 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心理
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 如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 提高生活质量
和身体机能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的并发症与预后
常见并发症
肌肉萎缩:肌肉无力、萎缩,影响日 常生活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肿胀,影响活 动能力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辅导: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自我调节:学会自我调节,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的护理与支持
生物治疗
生物制剂:如抗TNF-α抗体、抗IL-1β抗体等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 干细胞治疗: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 基因治疗:如基因编辑、基因沉默等
其他治疗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通 过物理疗法如 热敷、按摩等
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通 过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等方 法缓解患者的
关节痛:关节肿胀、疼痛、活 动受限
皮肌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 (2)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疗 效明显优于单用激素,且可减少激素的剂量。但该药 起效慢,一般都在3个月后。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和肝酶升高等。
• (3)其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来氟米特、小 剂量环抱素A、抗疟药,免疫球蛋白静脉治疗等均可在 难治性皮肌炎中发挥一定作用。
2. 肌肉活检异常: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 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变大,核仁明显, 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症渗 出。
3. 血清肌酶升高:如CK、醛缩酶、ALT、AST和 LDH。
诊断标准
4 肌电图有三联征改变:即时限短、小型的多相 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性激惹和 异常的高频放电。
辅助检查
• 一般检查: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增多。 • 肌酶谱检查:急性期血清激酶增高,肌酸磷酸
激酶的改变对肌炎最为敏感。 • 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抗体和肌炎相关性
抗体。 • 肌电图:是一项敏感但非特异性指标,90%的
活动性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 • 肌肉病理:肌活检是重要依据。
诊断标准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表现:肢带肌和颈前伸肌对 称性无力,持续性数周至数月,伴或不伴食道 或呼吸道肌肉受累。
5. 典型的皮肤损害(1)眶周皮疹;眼睑呈淡紫 色,眶周水肿;(2)Gottron氏征:掌指及近 端指间关节背面的红斑性鳞屑疹。(3)膝、 肘、踝关节、面部、颈部和上半身出现的红斑 性皮疹。
治疗用药
• 1.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 • 2免疫抑制剂: • (1)甲氨蝶呤是最常用的药,不仅对控制肌肉的炎
• 3.皮肤表现 • 55%的患者皮疹出现在肌炎之前,25%与
肌炎同时出现,15%出现在肌炎之后。 皮疹的类型和范围因人而异,同一患者 在不同病期皮疹也可能不同。
• (3)其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来氟米特、小 剂量环抱素A、抗疟药,免疫球蛋白静脉治疗等均可在 难治性皮肌炎中发挥一定作用。
2. 肌肉活检异常: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 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变大,核仁明显, 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症渗 出。
3. 血清肌酶升高:如CK、醛缩酶、ALT、AST和 LDH。
诊断标准
4 肌电图有三联征改变:即时限短、小型的多相 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性激惹和 异常的高频放电。
辅助检查
• 一般检查: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增多。 • 肌酶谱检查:急性期血清激酶增高,肌酸磷酸
激酶的改变对肌炎最为敏感。 • 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抗体和肌炎相关性
抗体。 • 肌电图:是一项敏感但非特异性指标,90%的
活动性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 • 肌肉病理:肌活检是重要依据。
诊断标准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表现:肢带肌和颈前伸肌对 称性无力,持续性数周至数月,伴或不伴食道 或呼吸道肌肉受累。
5. 典型的皮肤损害(1)眶周皮疹;眼睑呈淡紫 色,眶周水肿;(2)Gottron氏征:掌指及近 端指间关节背面的红斑性鳞屑疹。(3)膝、 肘、踝关节、面部、颈部和上半身出现的红斑 性皮疹。
治疗用药
• 1.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 • 2免疫抑制剂: • (1)甲氨蝶呤是最常用的药,不仅对控制肌肉的炎
• 3.皮肤表现 • 55%的患者皮疹出现在肌炎之前,25%与
肌炎同时出现,15%出现在肌炎之后。 皮疹的类型和范围因人而异,同一患者 在不同病期皮疹也可能不同。
炎性肌病PPT课件

温泉疗法
利用温泉的温度和压力作 用,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
超声波疗法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 紧张。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通过特定的运动和练习,改善肌肉功能, 提高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训练
针对受累的关节进行被动和主动的运动, 防止关节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
针对受累的肌肉进行渐进性的力量训练, 增强肌肉力量。
炎性肌病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6
CONTENTS
• 炎性肌病概述 • 炎性肌病的病理生理 • 炎性肌病的药物治疗 • 炎性肌病的非药物治疗 • 炎性肌病的预防与护理 • 炎性肌病的研究进展
01
炎性肌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炎性肌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 疾病,主要累及肌肉和关节,导 致肌肉炎症、疼痛和无力。
炎症反应与肌纤维的变性 、坏死和再生密切相关, 影响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 能。
免疫系统与炎性肌病
免疫系统在炎性肌病的发生和发 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细胞的 异常活化可导致肌肉组织的损伤
。
自身免疫反应是炎性肌病的重要 发病机制之一,自身抗体和淋巴 细胞攻击肌肉组织,导致肌细胞
的损伤和肌病的发生。
免疫调节治疗是炎性肌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调节免疫系 统的功能,减轻肌肉组织的损伤
药物治疗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 用、用法和注意事项,提 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药 物不良反应。
生活调护教育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 进康复。
06
炎性肌病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新型免疫抑制剂
针对炎性肌病发病机制, 研发新型免疫抑制剂,以 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外周血 肌细胞和肌内膜
肌束膜和血管周 围区
肌细胞表面抗原 类型
免疫异常
组织损伤
PM 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
大量CD8+T细胞
B细胞少
MHC-I 细胞免疫为主
肌纤维
DM
活化B细胞明显增多
CD8+T细胞少 大量B细胞,CD4+T 细胞,血管壁膜攻击 复合物(MAC)
MHC-II
体液免疫为主 小血管损伤在先,激 发肌肉损伤
炎性肌病
主讲者:刘梦 时 间:2017-04-26
目 录
1 概述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
6 鉴别诊断
7
治疗
一、概念
定义
炎性肌病是一组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的横纹肌 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
流行病学
✓ 1863年,德国Wagner首先报道PM ✓ 1887年,Unverrecht报道DM ✓ 患病率:5-8/10万,儿童:DM>PM ✓ 年龄:双峰性(5-14岁,40-60岁) ✓ 男:女=1:2
✓ 无肌无力、肌痛、吞咽困难 ✓ 肌酸激酶至少2年无异常 ✓ 肌肉活检HE染色符合皮肌炎病理改变 ✓ 易并发肺间质病变和肿瘤
无肌病性皮肌炎
✓ 短暂一过性皮疹或不确定性皮疹 ✓ 肌肉活检有典型肌肉病理改变 ✓ 常易误诊为多肌炎
内脏受累
呼吸系统
✓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吸入性肺炎等,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 咳痰、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 10%-15%患者无明显异常
肌活检
✓ PM
1. 肌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再生及炎细胞浸润 2. MHC-I类分子上调,CD8+T淋巴细胞浸润呈灶性分布在肌纤维周围及
肌纤维内
✓ DM
1. 肌肉束间隔及血管周围炎,以B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2. 束周萎缩是DM特征性表现 3. 皮肤可出现液化和空泡变性 4. 毛细血管床减少,纤维蛋白血栓和毛细血管闭塞,密度减低,其余扩
分类
✓ 多发性肌炎(PM) ✓ 皮肌炎(DM):典型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无皮炎的皮肌炎 ✓ 恶性肿瘤相关DM或PM ✓ 儿童期DM或PM ✓ 结缔组织病伴发的PM或DM ✓ 包涵体肌炎 ✓ 其它(嗜酸粒细胞肌炎,局灶结节性肌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 遗传因素 ✓ 病毒感染 ✓ 免疫异常
肌炎相关性抗体(myositis-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 MAAs)
1. 抗Ku-72抗体
2. 抗Ku-86抗体 3. 抗PM-Scl抗体
肌电图
✓ 肌源性损害
1. 典型表现为低波幅、短程多相波 2. 插入性激惹增强,正锐波,自发性纤颤波 3. 自发性、杂乱、高频放电
✓ 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呈神经 源性和肌源性的混合相
PM:确诊 符合1-4条 DM:确诊 符合第5及1-4条中任3条 拟诊 符合1-4条中任3条 拟诊 符合第5及1-4条中任2条 可疑 符合1-4条中任2条 拟诊 符合第5及1-4条中任1条
肌活检的标准无特异性 拟诊及可疑病例不一定做肌活检 不能区分PM和气体炎性肌病 诊断过度
敏感性高 特异性低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 类标准(2004)
张
五、诊断
✓ BOHAN&PETER(1975)标准 ✓ 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标准(2004)
BOHAN&PETER(1975)标准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肢带肌和颈前伸肌对称性无力,持续数周至数月,伴或不伴食道或呼吸道
肌肉受累。 2.肌酶升高 血清肌酶升高,如CK,醛缩酶,ALT,AST,LDH。 3.肌电图有肌源性损害 三联征改变:时限短、小型的多相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 性激惹和高频放电。 4.肌肉活检异常 I型和II型肌肉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变大,核仁 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 5.典型的皮肤损害 向阳性皮疹,Gottron征。
一、临床标准
包括标准 1.常大于18岁发作,非特异性肌炎及DM可在儿童期发作 2.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 3.肌无力:对称性,近端>远端,颈屈肌>颈伸肌 4.DM典型的皮疹:眶周水肿性紫红色皮疹,Gottron疹,V型疹,披肩征 排除标准 1.IBM的临床表现:非对称性肌无力,腕/手屈肌与三角肌同样无力或更差,伸 膝和/或踝背屈与屈髋同样无力或更差 2.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颈屈无力 3.中毒性肌病(药物性),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低甲),淀粉样变, 家族性肌营养不良病或近端运动神经病(即SMA)
四、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常规、ESR等 血清肌酶谱 自身抗体 肌电图 肌活检
血清肌酶谱
✓ 肌酸激酶(CK)、醛缩酶、AST、ALT、 LDH增高
✓ 以CK升高最敏感,可用来判断病情的 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但与肌无力的严 重性并不完全平行
✓ 肌酶的改变常先于肌力、肌电图的改变
自身抗体
✓ 喉部肌肉无力可造成发音困难和声哑等,膈肌受累可表现为呼吸表浅、 呼吸困难或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
常累及咽、食管上段,表现为吞咽困难、喝水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食 管下段和小肠受累导致蠕动减慢引起反酸、食管炎、上腹胀痛和吸收障碍 等。
心脏
无症状性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衰
肾脏
蛋白尿、血尿、肾衰竭
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MSAs)
1. 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ARS)抗体:
如抗Jo-1抗体、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EJ抗体等
2. 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抗体 3. 抗Mi-2抗体
✓ 向阳疹:眶周 ✓ 披肩征:项背部披巾样分布 ✓ V形疹:颈前区 ✓ Gottron征:MCP、PIP、DIP、腕关节、肘关节、
膝关节伸面 ✓ 技工手:手指表面粗糙、脱屑及皲裂 ✓ 甲周红斑
注:MCP 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
无肌病性皮肌炎
✓ 具有皮肌炎特征性皮损,皮损出现至少 2年
三、临床表现
✓ 通常为亚急性或隐袭性起病(数周或数月) ✓ 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最突出的表现是肌无力和
肌肉耐力下降 ✓ 最常累及近端肌群(颈部、骨盆、大腿和肩带肌),
表现为下蹲、起立、上楼、举物、梳头、抬头困难 ✓ 偶有眼肌、面肌、心肌、消化道受累
皮肤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