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农村道路绿化方案

农村道路绿化方案1. 背景介绍农村道路作为农民出行以及农产品运输的主要通道,对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绿化建设,很多农村道路既没有景观价值又没有环保功能,给农民和环境都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也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村道路建设中加强绿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绿化方案2.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最基本的农村道路绿化方式。
通过在农村道路两侧植树,可以美化景观,增加观赏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灰尘、噪音等污染物的影响,使驾驶员和行人更加舒适。
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到经济价值和适应性。
如果有经济价值更强的树种,比如桂花、油茶等,可以栽种在经过考虑的区域内。
2.2 花草组合种植在植树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花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例如,在某些地方可以种植花卉、观赏灌木和草本植物,来增加道路景观的色彩和柔和感,使道路两侧更加美丽。
2.3 绿地景观在某些适宜区域,我们可以规划并建造绿地,形成大面积绿化景观,解决管线散乱、立柱杂乱等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天气情况和土壤类型,以确保绿化方案能够顺利进行。
3. 管理和维护道路绿化方案实现后,管理和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绿化方案持久生效,产生更大的效益。
因此,对于绿化区的管理和维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及时修剪花草和树木:要保证花草和树木有适当的生长空间,防止影响道路的行车和步行。
必要时应及时修剪和整形,以保持绿化的秩序和美观。
–定期清理绿地:在绿化区的四周、草地和草坪等根据不同情况,适时清理和除草。
–经常检查灌溉和养护设施: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水泵、管道、灌溉器等。
定期清洗器具,防止堵塞和破损,保障设备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保证道路绿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4. 结论在农村道路绿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基于现实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绿化方案。
农村道路绿化实施方案

农村道路绿化实施方案农村道路绿化是美化乡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农村形象、增强农民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效推进农村道路绿化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农村道路绿化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确定绿化范围。
首先,需要对农村道路绿化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将主要道路、村庄入口、交叉路口等重点位置纳入绿化范围。
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村道路的特点,比如曲折、起伏等,合理确定绿化范围,确保绿化效果最大化。
二、选择适宜植物。
在进行农村道路绿化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
一方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和绿化效果,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生长适应性,确保植物能够在农村道路环境下良好生长,不至于引发病虫害等问题。
三、合理布局绿化带。
在进行农村道路绿化时,需要合理布局绿化带。
可以根据道路的宽度和形状,确定绿化带的宽度和形态,同时也要考虑到绿化带与道路的结合方式,比如设置绿化护栏、绿化花坛等,使绿化带既能美化环境,又不影响交通和行人通行。
四、科学施肥和管理。
农村道路绿化后,需要进行科学施肥和管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缓释肥料,避免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要定期修剪和除草,保持绿化带的整洁和美观。
五、加强宣传和引导。
在实施农村道路绿化方案时,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
可以通过张贴标语、设置提示牌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绿化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道路绿化工作中,共同维护好绿化环境。
六、加强监督和考核。
为了确保农村道路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考核。
可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绿化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绿化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农村道路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推进农村道路绿化工作,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农村道路绿化实施方案,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村组道路绿化规划方案

村组道路绿化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少,城市人口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糟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义村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给人带来愉悦感,而且可以提高村组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同时,村组绿化也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保护和改善,最终达到生态平衡。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提高村组整体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且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保护和改善。
同时,本方案要与村组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方案1.道路绿化为实现道路绿化的效果,应种植一些茂密、耐热性强、花色艳丽的植物,既不需要过多的时间和人力进行管理,同时也能美化环境。
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生长环境、耐热性、抗旱能力等因素,如:合欢树、黑松等。
2.绿化管理绿化管理是维护绿化环境的基础工作,同时也能体现绿化管理的成效。
为了实现村组的道路绿化,应严格执行绿化管理规范,确保绿化环境整洁、美观。
同时,可以通过建设小品、花坛等形式进行美化,使整个村组显得更加亮丽。
3.绿色保护绿色生态环境是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
为保护绿色环境,人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种植树木和植被,同时提倡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收集、科学垃圾处置和生态保护的生活方式。
实施1.项目可行性调研对本村组的绿化工作进行详细的调查,确定道路绿化的数量、地点、种植方式和管理等,同时通过市场调研或网络搜索寻找绿化配套设施和花卉市场,吸引更多的人来制作村组花坛底座或买花种植。
2.项目预算估算整个绿化项目的开支,包括种植、施工、人工、水费、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以便顺利推进绿化计划,同时政府也可依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3.项目实施在确定好的计划、预算和人员的协调下,开始进行实际的绿化工作。
同时在绿化之后,要加强对绿化项目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确保绿化工作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下的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下的道路绿化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展。
然而,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农村的发展。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道路绿化设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道路绿化的意义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和乡村道路两侧、环路、广场以及其他非建筑用地上植树、种花、修草等,以形成固定的绿化景观,达到保护环境、美化城市、增加景观品位等效果。
道路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形象和品位,还可以实现空气净化、降低气温、减少噪声污染、调节气候、节省能源等多种效益。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道路绿化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为农村增添一份自然美。
二、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道路绿化的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使用特征,合理布置植物,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美化效果。
例如,在城市道路繁华路段,应当采用大规模的花坛、花境等景观设计,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在农村道路,需要将自然的色调和风景与道路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2、地域性原则道路绿化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特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
例如,在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植物进行绿化设计;而在北方城市,则可选用耐寒、抗风等植物,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避免因气候问题导致的绿化难题。
3、景观性原则道路绿化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审美感受,使其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色调的搭配、景观的组合、植物的形态、造型等要素,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并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感受。
4、生态性原则道路绿化的设计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绿化设计中应当注重植物的生长周期、生态适应性、环境适应性等因素,以增强其生态价值,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1、色彩搭配法色彩搭配可以是道路绿化色彩更具魅力,也可以更凸显绿化的特点,例如绿化景观可以以单色、综合色或暗色为主导,也可以以花坛、花境等形式进行多彩化设计。
乡村道路绿化工程方案

乡村道路绿化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乡村道路绿化工程是在乡村道路两侧进行栽植树木、花草等植被,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增强道路景观,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城乡环境,提升农村发展质量。
本项目将采用科学的绿化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一条美丽、宜居的乡村道路。
二、项目背景我国农村地区道路多为狭窄、破旧,两侧没进行绿化,甚至出现了野草丛生、垃圾乱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风貌和居民居住环境。
绿化道路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品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乡村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可以美化所在区域,营造宜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三、项目规划1.选址根据当地交通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选择一条农村道路作为绿化改造对象,要求道路两侧树木繁茂、花草丰富,景观效果好,同时兼顾道路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便利。
2.设计方案本项目将采用立体式绿化工程,主要包括两侧行道树、护坡树、交叉路口绿化以及道路景观绿化。
行道树主要栽植阔叶乔木,护坡树主要栽植乔木和灌木。
(1)行道树绿化:在道路两侧设置行道树绿带,栽植常绿乔木,如柳杉、松树等,增加绿化面积,提高道路景观品质,并达到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效果。
(2)护坡绿化:对路堤、边坡等进行梯田式绿化设计,选择抗干旱、抗风沙、抗盐碱等乔木、灌木进行绿化。
(3)交叉口绿化:在交叉路口周围绿化植被,以缓解交通压力及提高道路景观效果,创造文明城乡绿色过街环境。
(4)道路景观绿化:在道路两侧采用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如花海、草地、果树等,丰富道路景观。
3.施工方式本工程采用碎石、土地整平、植物栽培等方式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周围植被和生态环境。
四、项目实施1.前期准备工作(1)选片区根据县乡道路交通量、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情况等,选择片区。
(2)方案设计对选片区进行技术勘察、设计选址,制定绿化方案,明确栽种树种及数量。
(3)招投标对方案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2.实施阶段(1)清理整改清理道路两侧垃圾、杂草等;整治道路边坡、边沟。
农村道路绿化方案

农村道路绿化方案1.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生活,导致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大。
然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道路网络建设的不足,特别是农村道路缺乏绿化的问题,缺乏良好的绿化条件使得农村道路环境相对更为单调,同时也难以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2. 绿化方案2.1 植物选材农村道路绿化需要考虑到生长环境的特殊性。
一方面,农村道路地域广阔,气温差异较大,而且昼夜温差大,昼夜光照时间长短不一,这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选择植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包括生长周期、适应性以及其对于生长环境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道路车流较少,长期保护植物的成活和生长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的美观程度。
综合考虑,适宜于农村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花木、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常用的花卉包括百日草、鸢尾、金鱼草等。
常用的灌木包括小叶杨、紫叶李、紫花丁香等。
常用的草本植物包括裸花紫珠、鹤虱草等,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的花色和草地风景。
2.2 绿化布局在农村道路的绿化建设中,绿化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针对不同的区域,要有不同的绿化布局方案。
一般来说,绿化布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散式:这种布局主要是依据道路的规划和特点,在不同的路段或者交通节点,选择不同的绿化形式。
比如在十字路口或者环岛处,选择树木或者花草鲜艳的草坪作为绿化景观,可以起到引领视线和提示驾驶员注意安全的作用。
•连续式:这种布局主要是在道路沿线、路边或路中央沿线,通过绿化带或花坛的形式,构建一个连续性的绿地景观。
一般来说,这种布局比较适合长线路段和较为宽阔的道路,可以很好地增强道路的景观、减少噪音和起到优化环境气质的作用。
2.3 绿化养护绿化建设需要每年进行一定的养护工作,以保证绿地景观的美观和绿化带的生态环境。
在绿化养护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管理:•草坪养护:包括草地的修剪、杀虫和浇水工作,草坪的成活率和美丽程度关系到绿化景观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农村道路绿化方案

农村道路绿化方案一、缘起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日益繁忙。
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发展差异,许多农村道路存在路面凸凹不平、狭窄、缺少路灯等问题,给安全行车和行人出行带来一定隐患。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其中道路绿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
二、策略1.绿化带设置道路绿化的核心部分是绿化带的建设。
可将道路两旁的空地利用起来,设置为绿化带。
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植物,例如松树、柏树、柳树、枫树、紫叶李、花卉等,进行种植,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廊。
2.绿篱围护在绿化带的两侧,再进行绿篱的围护。
选取一些接近地面,叶片茂密,覆盖面积较大的植物种类,例如九节、女贞、金叶女贞等,进行种植。
这些植物能够从根部到树冠的范围内维护绿篱的形态,起到这道路绿化的补充和丰富作用。
3.路缘带绿化在路缘带或路沿石的栽植植物也是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处应选择葱绿的草坪和灌木,以降低削弱机动车辆的风阻,并可以保护对过路行人的安全性。
此处有可能通过覆盖土壤、安装建筑物来增强引导的作用。
4.垃圾分类桶和垃圾桶设施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的标志,而垃圾分类桶和垃圾桶设施的设置同样是农村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绿化带两侧或路缘带设置垃圾桶,达到美化环境和保持交通秩序的效果。
5.光源设置夜晚的道路绿化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提高路面的照度,提高行车安全和行人安全,应在农村道路两侧或路缘带设置路灯,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和提高施工效果。
三、实施途径1.资金农村道路绿化需要资金的支持。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加大对农村道路绿化的扶持力度。
同时,也可以依托社区建设,号召当地居民一起来开展农村道路绿化行动,减少成本和在当地营造绿化文化。
2.专业团队道路绿化的实施需要专业的团队协作。
建议当地政府部门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园林公司等机构制定方案,配备专业人员实施。
同时可以在当地流行的微信公众号或者询问社区建设部门,管理团队建立绿化维护计划。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下的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下的道路绿化设计分析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道路绿化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道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水源等,具有多重功能。
一、生态原则道路绿化设计要遵循生态原则,即尽可能地保护和增强周围的生态环境。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生态标准、水土保持等因素,尽可能地减少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美学原则道路绿化设计需要符合美学原则,使人们在行驶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风景线的设计,利用植物、石材、水池等元素来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
道路绿化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即设计要符合植物物种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物种对光、水、土壤等因素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中,道路绿化设计应该注重以下方面:一、植被种植植物种植是道路绿化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交通流量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达到美化、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效果。
二、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道路绿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雨季,道路绿化植物受到过多的水分,容易导致死亡。
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排水设施的设置,使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和养分。
三、设置路灯路灯的设置不仅可以美化道路环境,还可以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在绿化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路灯的设置,保持与植被的协调性。
四、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道路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绿化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垃圾处理的问题,避免垃圾堆积带来的卫生问题和不良影响。
五、维护管理道路绿化植被需要定期的养护和修剪,以保持其美观、健康的状态。
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维护管理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和管理制度。
总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道路绿化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实现多重功能。
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注重科学性、生态原则、美学原则等多方面的考虑,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逐渐被重视起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而绿化无疑是遏制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一旦谈到绿化,绝大多数的人想到的一定是城镇绿化,但是乡村绿化对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也绝不能忽视。
本文主要通过对道路绿化进行简单的介绍,强调了道路绿化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乡村道路绿化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对乡村道路的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乡村道路绿化的和谐性。
关键字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探讨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全球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并且自然已无法自主的进行调节,而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后,越来越多的措施以及政策被提出以改善当前不断恶化的环境,其中道路绿化作为重要的解决措施,在保护环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当前绿化并不尽人意,其中尤以乡村道路绿化现状尤为恶劣,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必须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1 道路绿化的综述
1.1 道路绿化的概念以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道路的绿化逐渐成为城市以及乡村建设的重要的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道路也被认为是一种空间视域概念形体,再加上道路在城市以及乡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进行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意义,而所谓的道路绿化就是在道路两侧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栽种植物,使经过绿化过的道路具有净化空气,改善环境,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从另一方面来说,道路绿化使得道路不仅仅具有交通的功能,更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具备这景观的部分功能。
1.2 道路绿化的必要性
由于道路绿化具有改善空气的作用,使得道路绿化的质量逐渐成为城镇、乡村的形象,对当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在城市发展上,而随着道路绿化的盛行以及不可或缺性,道路绿化的程度也成为评判一个城市好坏的重要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以及景观功能促使道路绿化逐渐成为城镇、乡村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也逐渐被当地政府所重视,因此进行道路绿化是十分必要的。
2 乡村道路绿化的现状
自20世纪能源危机的爆发以来,人们便已经开始逐渐觉醒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尘暴、海啸、温室效应等天灾更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逐渐明确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逐渐开始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而道路绿化正是十分重要的改善措施[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移,城市的道路绿化规划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进入正轨,城市也逐渐开始重视绿化对自身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对乡村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却不受重视导致目前乡村道路绿化情况极其糟糕,具体可以表现为乡村道路绿化所用的植物种类单一,所采用的植物种类基本属于易存活,植物群落机构极其简单,多为杨树,导致绿化带对病虫害的侵袭没有抵抗作用;乡村的道路绿化的栽种没有协调性,植物栽种过于随意,不具备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而过于随意的栽种更会致使其的成活率降低,大大增加了道路绿化的成本;而由于乡村道路绿化过程中不按照,或者说根本没有规划设计就会致使经过綠化的道路由于周围环境不适应,另一方面也会由于杂乱的视觉效果造成车祸;因此目前的乡村道路绿化现状违背了道路绿化的初衷从而影响乡村的发展。
3 解决乡村绿化的现状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理,乡村道路绿化程度同样也是标志着乡村的形象,影响这乡村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乡村道路绿化的不乐观导致乡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为了解决之一现状必须采取措施改善乡村道路绿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仍然在加快城市化的建设,而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乡村建设同样不应该忽略,更何况党中央高度重视乡镇的发展,因此改善乡村的道路绿化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杨树由于其生长特性成为宿迁市乡村的主要道路绿化植物,但是只具有杨树一种植物并不足以满足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所以应该增加乡村道路绿化的植物的多样性,保证生态多样性,避免出现生态危机,这就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包括灌木、树木以及花卉等多种植物;而对于乡村道路绿化不合适,无法起到美观道路,应该根据恰当的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原则,以保证乡村道路绿化能实现景观、美化环境的功能。
换句话说,为了解决乡村道路绿化的现状的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
4 乡村道路绿化规划的设计原则
为了保障乡村道路绿化后具有交通、景观、美化环境、文化等功能,必须确定一套合理、有效的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
4.1 规划原则[2]
对于乡村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毕竟道路绿化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主要是为了将道路的设计更加的合理化,方便行人的使用,如果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忽略了道路绿化的初衷,机会导致所规划的道路绿化结果不合理、不尽人意,甚至违背了道路绿化的初衷,进
而影响经过绿化规划的道路的使用。
4.2 植物的选择以及养护工作
对于植物的选取原则,应该根据地区而异选取适合本地区的植物,例如对于宿迁地区,所选择的树种应该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如麻栎、苦楝、枫杨等。
这主要是由于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强,同时要栽种适当的花卉以及灌木,在同一乡村的不同地区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变换植物的栽种比例,但是保证道路两侧的绿化主要以树木为主、灌木为辅、花卉等其他植物为末的载重原则,从而保证绿化的成本以及绿化后的效果。
而对于植物的养护工作主要可以通过提高一些技术措施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比如说,在进行植物栽种前,应该进行整地,一般通过整地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同时要对植物进行恰当的配置,从而避免植株间过密影响植物的生长率,并且应该选取合适的季节栽种植株,避免植物因为季节原因而死亡,而最重要的是应该提高绿化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从而致使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全面提高护养人员的作业能力。
4.3 完善管理
完善管理同样是乡村道路绿化规划的重中之重,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规则性以及有效性所造成,而为了完善管理,应该细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即细化管理的内容,从而使得养护更加的有针对性,同时要建立养护工作的台账,以便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植株的成活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措施,避免人为的破坏,从而致使植物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影响道路绿化后的使用效果以及功能展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但是由于过快的科技以及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当前的环境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觉醒,一些措施正在被采取以改善环境,道路绿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道路绿化不仅仅对改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当地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恰当、科学、完整的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2-83.
[2] 刘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城市规划,2010,34
(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