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三下乡总结
致敬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三下乡实践心得五篇

致敬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三下乡实践心得五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武装自己,找到自己准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取向。
致敬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三下乡实践心得1对在当前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认真落实党中央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院组织参观“四保临江纪念馆”和“陈云纪念”。
跟随“陈云与四保临江战役”展板的视角,再一次重温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四保临江战役”在东北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也为临江人民发奋图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泉。
“四保临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
“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为辽沈战役奠定了基础,拉开了序幕,对全国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8个展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一份份严谨的历史向全体成员系统地展现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恢宏场面和临江老区人民奋勇向前、参军参战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更为原辽东军区指战员不畏艰险、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所鼓舞,被陈云、肖劲光、肖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精神所激励。
在这场烽火连天的战争中,陈云同志以他非凡的胆识和才干展示了他鲜为人知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
他积极争取支援,创造夺取战斗胜利的决胜条件;他充分依靠群众,创建巩固的南满根据地;他巧妙激昂士气,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历史证明:陈云同志在七道江会议上的讲话,是关键时刻决定性的一次拍板,也是决胜全局的一步好棋,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改变南满乃至东北局面的基础;历史证明,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远载入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辉史册。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总结(通用14篇)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总结(通用14篇)寻访红色足迹篇1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学习,xx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做一封贡献。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六名学生一行来到开封市兰考县寻访红色足迹,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点亮奋斗青春。
兰考作为省内一个红色革命基地,以人民心中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更是当今社会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带着对焦裕禄同志的敬意、对党历史发展的肯定与信心展开了重温红色之路,延续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递爱国之情的红色之路。
我们首先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听着讲解员对焦裕禄前辈生平实际的介绍,让我们对兰考如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是焦裕禄同志让兰考人民摆脱了当地的盐碱地,解决的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带领人民向致富路出发。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
走出纪念馆,我们带着对焦裕禄前辈深深的敬意,瞻仰了焦裕禄烈士陵墓,随后我们又来到焦裕禄当年栽种的焦桐,看着这颗生长旺盛的焦桐,正象征着如今兰考人民红红火火的生活,也是焦裕禄前辈毕生心血的一个见证,在这里问也遇见了一些革命老战士,他们向我们讲述了焦裕禄同志的贡献、兰考一步步的发展,他们的眼神中是满满的敬意与怀念。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我们又通过调查问卷表的形式在百姓休闲娱乐的广场、老革命党员居住小区、以及生活小区等地的不同人群进行了调查,听听他们心中的焦裕禄形象,最后我们拜访了革命老党员,再次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
焦裕禄同志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三下乡红色之旅总结报告

三下乡红色之旅总结报告一、引言三下乡红色之旅是一次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加深对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理解。
本次活动以红色旅游为载体,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红色革命遗址,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二、活动内容1. 深入红色革命基地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深入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斗地点,如井冈山、红军长征路线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导游讲解,我们了解了革命先辈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游击战争的艰辛历程,深切感受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
2. 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我们还参观了一些红色文化纪念馆,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
通过观看陈列展览和听取解说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党的历史和发展,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3. 与当地群众交流在三下乡红色之旅中,我们还与当地群众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和亲身体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发展情况、生活状况以及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认识。
这种亲密接触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力量。
三、活动收获1. 激发了爱国热情通过参与三下乡红色之旅,我们对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爱国热情被进一步激发。
我们深深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2.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本次活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我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拓宽了视野通过参与红色之旅,我们不仅了解了红色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
这种拓宽了视野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中国的伟大成就和发展潜力,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
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三篇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一)今年我没有像往年一样早早回家,而是参加了我们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也就是所谓的“三下乡”。
我们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的支持下,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回顾三下乡那段难忘的日子,我们一起唱红歌,一起冲凉水澡,一起吃那么“可口”的饭菜,一起教导孩子们,一起的日子真的很难忘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成长,经历这一段日子,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变得成熟、勇敢、自信。
虽然我们在瓦埠镇吃了不少苦,但是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我们付出的远远小于我们所得到的。
这将是我们人生中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来珍藏。
能够参加这次暑期三下乡,我感到那么的荣幸,短短的几天,我们33个人,开展了那么多活动,支教、宣讲、电影、调研、舞蹈、歌曲,我们用心为大家服务着,这个过程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
在三下乡中,我们在例会上激烈的讨论,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我们面对孩子的笑容......那一个个完美的瞬间,都是成长的镜头,在三下乡的经历中,我们不断成长,而这种成长是如此的珍贵。
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学习平台,更是我们锻炼自己,接触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每个人通过这次三下乡都能收获很多学校所不能接触的,我在三下乡中收获了很多:此次三下乡是由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骨干组成的,来自学院两大学生组织。
起始,我们大家好像分开的,不过到了后来,我们在一起工作,休息,吃饭,逐渐的变为一个大集体,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队,33个人来自两个组织,但是最后变为一个团队,良好的团队意思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
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
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切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
以前在学校里开展活动大家在一起,结束后就走了。
从来没有说要一起很多天,在这次三下乡中,我们的一个伙伴安平华,临走的前一晚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2024年三下乡活动总结6篇

2024年三下乡活动总结6篇2024年三下乡活动总结篇1____年_月份我参加我们教育学院举办的暑期“三下乡”活动,_月_日下午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我们此次“三下乡”的目的地安庆市宜秀区无横向出发。
这次“三下乡”活动短暂而匆忙,十一个热血青年组成一家,彼此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爱护和谐相处,虽艰苦却乐在其中,一路上欢声笑语,至今音犹在耳。
一眨眼,短短五天的暑期“三下乡”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人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
当我发现自己已经开始适应了那个地方,适应了那里的人时,我们却要踏上了返校的路了。
奢侈的我们带着太多的不舍,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回到了学校。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路途遥远,天也一直下着大雨,使我们的活动没有按预期的安排顺利开展,但我觉得这几天来的特别值,过的也特别充实。
“三下乡”让我感受最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些看到的东西和事情,有些东西需要我们真正地去想、去思考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友情,也收获了很多经验。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工作要认真负责。
在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经过很多步骤,而且细心也非常重要。
2024年三下乡活动总结篇2这个假期,我在_进行了为期9天的支教活动。
我被安排担任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刚开始我觉得有点压力,毕竟我面对的是已经毕业的六年级升初一的学生。
由于期间有台风康森的阻挠,我们不得已得把__两天的课程取消了,很多学生都说,老师可不可以补回被台风“吹”走的课啊。
想再为他们多上几节课,但是没办法,还是要服从我们队的安排。
很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团队,9天的时光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却收获很多。
虽然我们住的条件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这也能够锻炼到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空去帮阿姨洗洗菜,饭后收拾盆子。
我们都很团结,互助,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用15篇)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用15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7月4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大学生“守望者”团队来到神农架,拉开为期15天的志愿者服务和科研考察的序幕。
“守望者”团队一行18人听取了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关于神农架国家公园基本情况介绍,分成两组交叉进驻小龙潭神农顶管护中心、姊妹峰和大熊猫馆。
每天清晨6点,驻扎在海拔2200米神农顶管护中心的“守望者”分队,按照管护中心要求和实践活动日程安排,进行两小时自主巡山活动。
队员们到达小龙潭动物救护站后,细心观察记录站内珍稀保护动物活动情况,按规定给金丝猴、黑熊、金雕投食。
下午2点,分队徒步行进到大龙潭,沿途捡拾垃圾。
清新的空气,自然的'美景,队员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更加浓烈,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7月5日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
一大早我们12名队员及一位老师就从江西农业大学出发奔向余干县石口镇。
一路上可谓车马劳顿,路途既艰辛又遥远,挤了240又是2路车,直到一点左右才到达石口镇。
我们一到达石口镇就得到当地政府热情款待,而且还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介绍一些当地的基本情况,如村落的分布、地形特征、特色产业等。
之后还期待我们前往住处,各方面都安排的挺周到的。
在来的整个过程中,虽然烈日当空,虽然被晒得大汗淋漓,虽然饥渴交迫,虽然疲惫不堪,但我们每一个队员都表现得很积极,也很乐观,大家不仅互相鼓励,还自娱自乐。
整个团队都给人以一副精神焕发的状态,洋溢着青春活力,表现出了大学生应有的风采。
说实话刚开始心理落差还是蛮大的,特别是第一晚就碰上停电,可就连停电时我们都不能休息,还要不停的忙活着。
可静下心来想想也没有什么啦,毕竟比那艰难的日子我都成挺过来,更何况现在还有这么多的队友一起,又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一起度过的。
一下子我的精神劲头又来了,现在的我只不过是再一次经历曾经的岁月,让我更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能磨练自己的意志。
追寻红色足迹三下乡总结

“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既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题调研实践工作总结7月7日早上八点十五分,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又愉悦的心情开始向我们的目标——“追寻红色的足迹”出发。
这次活动共分为: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和莲花山三个地方。
红色代表革命的胜利追寻红色足迹,品尝革命胜利的成果。
“三下乡”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诞生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红宫红场。
从车上远望,那宏伟的布满红色印记的外观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下车后我们疾步走到牌坊的前面,可以感受到想当年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
走进门口,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摆放在我们的眼前,两旁的树木高高耸立,为那些革命烈士的子孙后代遮风挡雨。
凤微微地吹过,树轻轻的摇摆,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迎接我们走向伟人——彭湃的怀抱。
绅士的风度,自然的站姿,让我们心中燃烧起革命之火。
向左走,走过幽深小道,领略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穿过细长巷道,回忆革命烈士的金戈铁马;站立在小礼堂之外,倾听当年革命路线方针。
一张座子,一把椅子,一面党旗,一把刀枪。
让我们拿起墨和纸,挥笔记录下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胜利的成果。
红色的墙面代表革命烈士铁一般的信念。
红色的语言代表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身躯。
红色的鲜血代表革最终的胜利。
信念改变人生追寻红色足迹,领略伟人风采。
“三下乡”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伟人的故里——彭湃故居。
走近彭湃以前居住的地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大和白。
简简单单的几张座椅,没有过多的装饰。
彭湃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袖和宝贵的财富。
他最可敬仰的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为了信仰,背叛生活优裕的家庭,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
为了信仰,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矢志不移,最终慷慨对敌,从容赴死。
记得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彭湃:“他是一个革命意志很坚强的人,又是能和当地农民群众真正打成一片的人。
个头不高,身着普通农民衣服,身穿草鞋,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和群众谈心、交朋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像家人似的。
他常说,失败了再干,跌倒了再爬起来!在共产党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苦难。
开展三下乡活动总结总结(5篇)

开展三下乡活动总结总结(5篇)开展三下乡活动总结总结(5篇)服务乡村振兴,了解基层需求是前提。
省科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下乡”活动开始前,安排人员去活动举办地调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展三下乡活动总结总结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展三下乡活动总结总结5篇精选篇1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
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湘西,了解湘西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湘西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
如果说刚去报名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
十几天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
仍记得刚到达排达坝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
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
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
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来自农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亲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样,很快的,我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第一天到达这里,村长为我们送来了柴炉,锅,碗等炊具,但是说到做饭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没有盐,没有油,没有米,没有火,几乎每个人都补充了一番,一列单子,所缺的东西还真不少,赶紧的安排人到镇上去大购物。
到第二天做饭时问题又来了,十四个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结果第一顿稀饭,几乎成了饭,每个人都笑着说:“继续摸索继续摸索!”看来当好一个家真是不容易,妈妈有多辛苦了?夏天时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凉刺骨的水,相信通过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会更加珍惜,更加热爱今后的生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
既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题调研实践工作总结
7月7日早上八点十五分,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又愉悦的心情开始向我们的目标——“追寻红色的足迹”出发。
这次活动共分为: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和莲花山三个地方。
红色代表革命的胜利
追寻红色足迹,品尝革命胜利的成果。
“三下乡”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诞生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红宫红场。
从车上远望,那宏伟的布满红色印记的外观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下车后我们疾步走到牌坊的前面,可以感受到想当年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
走进门口,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摆放在我们的眼前,两旁的树木高高耸立,为那些革命烈士的子孙后代遮风挡雨。
凤微微地吹过,树轻轻的摇摆,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迎接我们走向伟人——彭湃的怀抱。
绅士的风度,自然的站姿,让我们心中燃烧起革命之火。
向左走,走过幽深小道,领略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穿过细长巷道,回忆革命烈士的金戈铁马;站立在小礼堂之外,倾听当年革命路线方针。
一张座子,一把椅子,一面党旗,一把刀枪。
让我们拿起墨和纸,挥笔记录下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胜利的成果。
红色的墙面代表革命烈士铁一般的信念。
红色的语言代表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身躯。
红色的鲜血代表革最终的胜利。
信念改变人生
追寻红色足迹,领略伟人风采。
“三下乡”的第二站,我们来到
了伟人的故里——彭湃故居。
走近彭湃以前居住的地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大和白。
简简单单的几张座椅,没有过多的装饰。
彭湃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袖和宝贵的财富。
他最可敬仰的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为了信仰,背叛生活优裕的家庭,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
为了信仰,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矢志不移,最终慷慨对敌,从容赴死。
记得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彭湃:“他是一个革命意志很坚强的人,又是能和当地农民群众真正打成一片的人。
个头不高,身着普通农民衣服,身穿草鞋,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和群众谈心、交朋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像家人似的。
他常说,失败了再干,跌倒了再爬起来!在共产党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苦难。
”因为信念,我们的革命才会胜利。
因为有信念,我们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自豪。
英雄美景
追寻红色足迹,超越自我,跨越巅峰。
“三下乡”的第三站,我们来到了空气清新、景色格外迷人的莲花山。
刚下车,我们就急不可待地跑上了最高的寺庙。
欣赏莲花山的美景。
莲花山主峰高耸,云雾缭绕,旁有银屏山,形成山峦连绵,峡谷陡峻,飞瀑泻潭,松林葱翠,有“雄”、“奇”、“秀”、“幽”特色。
万里江山,尽收眼底。
那样的山陪伴着那样的人。
相传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一位日本的军官在莲花山一个寺庙中休息。
天亮的时候,公鸡鸡鸣,使这位日本军官逃过了从后面追来的八路军。
那位军官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归国,为了纪念这件事,特捐款从修寺庙,并题名为鸡鸣寺。
鸡鸣寺的名字由
此得名。
在幽美景色的诱惑下,我们沿途下了山,找到了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公鸡。
感受当年八路军把敌人赶出祖国的坚决之心,实现革命的胜利最后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摘起了莲花山的茶叶,又香又嫩。
口嚼莲花山的果子,又甜又瑟。
喝一口莲花山的清泉,读红色的足迹。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从温革命烈士曾经呆过的革命根据地、居住过的地方、走过的革命道路。
让我们领略当年革命是那样的艰辛,革命是那样的遥远。
正因为革命烈士凭借着那份坚硬不拔的革命信念,换来了我们革命的胜利,祖国的统一,人民幸福的生活。
我们要不断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不断端正自我,努力学习,报答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