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合集下载

论紫砂套壶“龙腾盛世”的工艺之美和艺术魅力

论紫砂套壶“龙腾盛世”的工艺之美和艺术魅力

论紫砂套壶“龙腾盛世”的工艺之美和艺术魅力作者:徐瑞平来源:《江苏陶瓷》2020年第03期摘要从小小的紫砂壶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紫砂艺术和其他艺术融合产生的工艺之美,也可以喝茶品茗、雅玩清赏,怡人怡情、陶冶情操,所以紫砂壶在艺术拍卖品市场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收藏品类。

这组紫砂壶作品“龙腾盛世”由壶、杯、承共十一件组合而成,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几易其稿,力求完美,使得多种元素融合起来,共同表现出龙腾盛世、华夏壮美的瑰丽情境,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威武霸气、舍我其谁的大国风范,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鼓舞和感染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步履铿锵、一往无前。

关键词紫砂套壶;龙腾盛世;工艺之美;艺术魅力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江、浙、皖三省交界处,有着天目山余脉的雄奇秀美,也有着淼淼太湖的水气氤氲,这样的秀美环境吸引了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名人雅士来宜兴游玩或者定居,最著名的当数范蠡和苏东坡两位了,他们不仅来到了宜兴,而且还和宜兴最为著名的紫砂颇有渊源,也让宜兴“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名气更加深入人心。

范蠡和西施隐居宜興,泛舟于太湖之上,他们还通过改进制陶和烧制工艺,促进了宜兴陶瓷的完善和发展,范蠡也被尊称为“陶朱公”。

大文豪苏东坡也是来到宜兴之后被这里的山明水秀和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于是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千古名句,而且他还设计了“东坡提梁壶”,现在这种壶型已经成为了紫砂造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东坡书院也成为了记录宜兴紫砂事业发展的重要古迹,影响着一代一代的紫砂艺人。

无论是历史上的名人,还是现在的游客,都对宜兴紫砂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其中许多人为了学习紫砂技艺、了解紫砂文化,直接就在宜兴定居了,紫砂也就成为了他们一辈子的事业。

紫砂材质透气性好、易吸水、可塑性强,紫砂壶可以和书法、绘画、刻绘、雕塑等等的艺术手法相互融合,艺人们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把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人物形象、吉祥纹饰等等图案展示出来,从小小的紫砂壶中,可以欣赏到紫砂艺术和其他艺术融合产生的工艺之美,也可以喝茶品茗、雅玩清赏,怡人怡情、陶冶情操,所以紫砂壶在艺术拍卖品市场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收藏品类。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品之一,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其中一种名为“五福寿桃壶”的紫砂壶,更是备受青睐,成为收藏界的热门。

在参观紫砂壶展览时,我对“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深深地打动了我。

“五福寿桃壶”是一种寓意吉庆和幸福的紫砂壶。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福”和寿桃,在创作中注入了吉祥和康乐的寓意。

通过对壶身、壶盖和壶嘴的巧妙设计,艺匠们将“五福寿桃壶”打造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壶身的设计展示了紫砂壶匠人的精湛工艺和艺术创造力。

壶身的造型和雕刻都力图体现出寿桃的形态和色彩。

壶身中央的圆润部分,似乎是一个个饱满的寿桃,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而壶身上的各种纹饰,如悬垂的枝干和缠绕的藤蔓等,使整个壶身生动而有趣。

壶身上细腻的贝雕纹样,更为壶身增添了一份高雅和瑰丽。

通过对壶身的精心雕刻,艺匠们将寿桃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壶盖的设计从细节之处彰显出了艺匠们的匠心和创意。

整个壶盖呈圆形,寓意出“重重圆满”的富贵与完满。

壶盖上的雕花纹样,如开花的枝干和盛开的花朵等,充满着生命力和美好的寓意。

壶盖中间的握扣设计,使得打开和关闭壶盖更加方便快捷,表现出了壶盖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通过对壶盖的巧妙设计,艺匠们为“五福寿桃壶”增添了一份温情和灵动。

壶嘴的设计体现出艺匠们对细节的苛求和专注。

壶嘴的曲线设计流畅而抒情,使得水流顺畅而不漏。

壶嘴上的雕刻纹样,如缠绕的藤蔓和如意的符号等,增添了壶嘴的艺术性和雅致。

壶嘴的设计不仅注重了壶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在细节之处展现了艺匠们的匠心和审美主张。

创作“五福寿桃壶”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这种紫砂壶不仅要有扎实的工艺技术,更需要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运用。

只有将设计与技艺相结合,才能打造出寓意吉庆和幸福的紫砂壶。

从“五福寿桃壶”的创作中,我体会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在设计、制作还是品鉴过程中,都需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紫砂陶艺作品栩栩如生,深得人心。

其中的“五福寿桃壶”系列作品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寿桃和五福,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受五福寿桃壶所代表的文化底蕴的影响,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我在创作“五福寿桃壶”时的感悟。

首先,紫砂陶艺能够传达出深深的文化内涵。

五福寿桃壶的形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美学的体现。

从寿桃的寓意,我们可以知道,传统文化讲究长寿、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传承优良的家庭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五福所代表的福寿、财神、禄位、好运和平安等寓意,与我们的人生追求密切相关。

通过“五福寿桃壶”作品的呈现,可以更形象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其次,创作“五福寿桃壶”需要有对陶艺的熟练掌握。

在进行陶艺创作时,需要具备扎实的技巧和对材料的认识。

紫砂陶艺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承载了一种技艺传承的重要使命。

在挑选材料、制作过程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要求陶艺师们的手工技巧精湛。

在我创作的“五福寿桃壶”过程中,更注重对材料的认识和林林总总的陶艺技艺。

最后,创作“五福寿桃壶”需要有创意和灵感。

陶艺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形,还在于神。

作品要有一种特定的气质,这需要陶艺师ä在创作中摸索出一种自己的创作语言。

创作“五福寿桃壶”需要我们在形与神上不断追求升华。

素材上,可以加入并融入各种元素,如民俗符号、自然元素等,从而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总之,创作“五福寿桃壶”这样的紫陶作品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从传统文化、技术积累到创作灵感,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与总结。

紫砂陶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寓意着中华美学文化的精髓。

“五福寿桃壶”作品则构筑了陶艺作品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的探索路线。

在今天,它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参考文献】 [1] 范锡元.细微之处见精神——“寿桃壶”之创作[J].江苏
陶瓷,2011(4):40,42. [2] 许群.简析紫砂作品《寿壶》的艺术和人文之境[J].陶瓷
科学与艺术,2018(A02):146.
CERAMICS SCIENCE & ART 109
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来自于造型的视觉冲击,所以造 型艺术也是从古至今的紫砂艺人孜孜以求的希望推陈出 新,各种器型的组合交叉运用也是呈现出了不拘一格、 百花齐放的艺术风格。
这 把 “ 寿 桃 半 提 壶 ” ( 见 图 1)属 于 花 器 的 类 型 , 在造型空间上又加入了半提梁的设计,希望营造一种全 新的艺术表达风格。从整体来看这把壶,壶身的造型是 传统的紫砂器型,汲取了经典“仿古壶”的造型艺术, 浑圆古朴、稳重大气,流嘴胥出,顺其自然地延伸出 来,出水干净利索,壶盖大口压沿,投茶清理特别方 便。从壶的左半边来看,可以说是对传统紫砂造型艺术 的传承,花器的表达则主要表现在壶钮的装饰和壶身右 侧、壶把的半提梁设计。首先来看壶钮造型,是半颗能 看到桃核的桃子设计,细节刻画非常到位,几片桃叶点 缀旁边,这样的用心表达与壶的“半”这一主题和谐统 一。从壶把根部装饰而来的桃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边缘的锯齿纹理都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出来,蜿蜒向上的 枝桠呈半提梁造型,上面的树结刻画自然而错落有致, 这一生动的设计直接把壶从平面造型拉到了立体空间的 层面,无论从实用性、观赏性还是艺术性等方面来看, 都具有崭新的创作理念和造型设计艺术,为紫砂提梁壶 造型的拿捏和创作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思路。这把 “寿桃半提壶”不仅仅造型新颖独特,光器和花器结合 完美,细节塑造到位,工艺水平精湛,其表达出来的吉祥 如意、延年益寿的内涵寓意也是打动人心。中国素来就有 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传统和美德,特别是在过寿的时 候,寿桃是必不可少的礼物,这样一把洋溢着浓浓祝福、 深情厚意的紫砂壶,无论送给长辈朋友还是自己使用,既 实用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彰显出不同凡响的艺术品位。

简析紫砂作品《寿桃壶》的艺术和人文之境

简析紫砂作品《寿桃壶》的艺术和人文之境

简析紫砂作品《寿桃壶》的艺术和人文之境
许群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18(0)A02
【摘要】心灵手巧的制壶人常在茶盖上塑一寿桃为纽,精致小巧,惹人爱慕。

笔者的这把《寿桃壶》壶身以硕大丰满的寿桃为主体,线条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做成了抛物线状,圆润饱满,惹人喜爱。

【总页数】1页(P146-146)
【关键词】寿桃壶;艺术;花货
【作者】许群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1
【相关文献】
1.壶光竹韵,返璞归真——简析紫砂作品“玉竹壶”的非凡气度 [J], 吴静
2.笑樱之美,艺术之幸——简析紫砂作品“笑樱壶”之鉴赏 [J], 唐林彬
3.简析《巨轮壶》的壶形特色及紫砂艺术 [J], 朱新南
4.论紫砂作品"寿桃树桩壶"的艺术特色 [J], 庄永忠
5.简析紫砂作品《秋实壶》的艺术个性 [J], 丁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秀莲 寿桃星里寿星明——浅析紫砂壶之桃叶福寿壶

白秀莲    寿桃星里寿星明——浅析紫砂壶之桃叶福寿壶

寿桃星里寿星明——浅析紫砂壶之“桃叶福寿壶”白秀莲(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是集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品,一把紫砂壶佳品不仅能够体现创作者的精湛壶艺,更蕴含着创作者和爱壶人的美好希冀和祝愿。

本文以“桃叶福寿壶”为例,通过浅析其所用泥料、外观造型,展现此壶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挖掘其蕴含的“寿桃星里寿星明”的文化内涵,展现此壶的美好寓意和祝愿。

关键词紫砂壶;桃叶福寿壶;艺术“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的故乡——江苏宜兴可谓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其孕育了独特珍贵的金砂——紫砂泥料,更孕育了最早的一批将紫砂壶送入艺术殿堂的制壶艺人——供春、陈鸣远等。

随着世人对紫砂壶艺术魅力的认可度日渐提高以及对紫砂壶的鉴赏能力日益精进,后世的紫砂壶艺人在紫砂壶创作方面的造诣也越来越高,为广大爱壶人提供了一把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紫砂壶佳作。

现以紫砂“桃叶福寿壶”(见图1)为例,展现紫砂壶艺人的精湛壶艺和其所创作的紫砂壶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1紫砂“桃叶福寿壶”所用泥料的选择紫砂壶的泥料产自江苏宜兴,因其珍贵,也因其中的几类特殊泥料烧制后呈若隐若现的金砂,故被称为“紫玉金砂”。

紫砂泥料种类繁多复杂、学问颇深,此把“桃叶福寿壶”所用泥料为紫砂泥料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泥料——清水泥,是紫泥的一种。

紫泥向来是紫砂泥料中备受紫砂壶艺人喜爱的一类泥料,其可塑性强、透气性和保温性较佳,且在冲茗时适用性较广。

清水泥作为紫泥中的一类,区别于其他类紫泥泥料的重要标志是,其原矿中富含的云母在烧制后会在壶身表面呈现点点白色星片,且泥质本身醇和厚重的红棕色会凸显这些白色星片更为清淡典雅,很有韵味。

此把经由清水泥烧制的“桃叶福寿壶”,通体呈现饱满沉厚的红棕色,其上点缀的白色星片为此壶增添了些许雅致。

爱壶人赏壶、赏玩之余也需爱惜泡养,更能使紫砂壶展现其紫砂风貌。

此把经由清水泥烧制的“桃叶福寿壶”有一大优点,便是好养护。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紫砂壶在中国的茶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有一种与祝寿有关的紫砂壶被人们所青睐,它的名字叫做“祝寿壶”。

祝寿壶通常会被用于庆祝长寿、生日和喜庆等特殊场合,是一种凝聚了中国文化底蕴和美学精髓的艺术品。

本文将探讨祝寿壶的艺术魅力,从其历史渊源、造型风格、纹饰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祝寿壶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代。

当时,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不仅在制作技艺上达到了巅峰,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壶款。

其中,就有以祝寿为主题的紫砂壶。

如今,随着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紫砂壶制作的日益完善,祝寿壶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紫砂壶中的一大特色。

其次,祝寿壶的造型风格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的外形多样,有方形、扁方形、竹节形、球形等,每一种造型都寓意着不同的寿祝福庆。

在祝寿壶的造型中,人物造型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造型既可以在壶身上,也可以在手柄上或者是盖钮上。

人物造型有孔夫子、老子、婆婆、爷爷、夫人、蝴蝶等,包罗万象,如此丰富的造型风格在祝寿壶中呈现。

再次,祝寿壶的纹饰特点十分突出。

祝寿壶的纹饰多样化,通常会以“寿”字和长寿寄语为主调进行设计,还有吉祥花卉、飞禽走兽、春夏秋冬等纹样,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仅如此,祝寿壶的纹饰在刻画过程中,还会配合万千茶人的诗词,并与壶款相呼应,这种文化气息让祝寿壶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

最后,祝寿壶的制作工艺也极具艺术魅力。

祝寿壶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包括选料、捏制、滚棒、切削、打磨、烧制等环节。

每一个制作工艺都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经验,而工艺的精湛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壶的品质和寿运。

一件好的祝寿壶,不仅在雕琢上尽显大师的匠心精神,更需要高超的制作工艺来呈现,保证壶的质量和寿运的传承。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以“祝寿”为主题的紫砂壶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因其祝福的含义和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备受瞩目。

在中国文化中,祝寿是一种传统的美好祝愿,代表着对长寿和健康的祝福,而这种祝愿在紫砂壶艺术中得到了精妙的表现,深受人们喜爱。

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内涵丰富。

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个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祝寿”作为紫砂壶的主题之一,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联想和猜想,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都使得“祝寿”主题的紫砂壶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和寓意。

一些紫砂壶的壶身上雕刻了长寿寿桃、寿字、如意等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对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

而另一些紫砂壶则通过精美的刻画和精湛的雕琢,展现了祝寿主题的不同寓意,比如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等。

这种内涵的丰富和多样性使得紫砂壶“祝寿”主题更加具有艺术魅力,让人们能够在欣赏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交融。

“祝寿”主题的紫砂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是独具特色。

紫砂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备受人们喜爱,而“祝寿”主题的紫砂壶更是通过工艺的精湛和艺术的创新,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壶身的制作上,紫砂壶“祝寿”主题常常通过精美的雕刻和传统的手工绘画来进行表现,壶身上的纹饰和图案构思精巧,加之工艺师的细腻刻画和精湛技艺,使得“祝寿”主题的紫砂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加独具匠心,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采。

一些“祝寿”主题的紫砂壶还会在壶盖或壶柄的设计上进行精心雕琢和装饰,使得整个紫砂壶的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和精湛工艺使得“祝寿”主题的紫砂壶更加具有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祝寿”主题的紫砂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而“祝寿”主题的紫砂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不断进行着尝试和实践,为紫砂壶这一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刘军
(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壶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从田埂间喝茶的器皿发展成文人的雅玩,如今更是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藏品,它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审美设计理念,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本文以紫砂壶“祝寿”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祝寿;造型设计;艺术魅力
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抽象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各种艺术品流传下来,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力量。

紫砂壶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从田埂间喝茶的器皿发展成文人的雅玩,如今更是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藏品,它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审美设计理念,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紫砂艺术个性鲜明,经过历代制壶人的传承和无数文人雅士的参与
创新,发展出千奇百怪的造型,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审美,优美的艺术
形式和深厚的文化价值使紫砂壶成为人们心灵和情感的寄托。

紫砂壶“祝
寿”(见图1)承载了中国民间传统的祝寿文化,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
的祈福和祝愿,它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感悟、真心的祝福,蕴含着对人生
幸福的理解,因而有了不一样的神韵。

《论语·雍也》中提到:“知者
乐,仁者寿”。

儒家强调“仁者寿”,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人
们应做到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从精神层面获得喜悦和满足,便能健康长寿。

这告诫人们,想要获得身体的健康和长寿,一定要学会修身养性,由内而外,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关注自身,保持积极的心态,从生活中汲取幸福快乐的营养,同时奉献爱心、慈善关怀,让幸福的暖流蔓延,这不仅是长寿的秘诀,也让整个社会保持和谐。

汉成帝时期颁布的《王杖诏书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敬老法令,法令规定:凡年满 70 岁的老人,朝廷授予“王杖”,持有王杖的老人可以享受种种特殊的权利,连同自己的家人也可以享受特权。

当人们对“寿”的尊崇成为一种明文规定深入到每个人心中时,寿已经不仅是个人的心愿,更是对整个社会尊老爱老、慈善关怀的倡导,这也是此壶内涵的延伸,所要传达的主旨所在,提升了作品的情感意境。

紫砂壶“祝寿”结合了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造型特点,经过相融相合,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简约而生动,给人以视觉和感觉的双重美感。

欣赏此壶,作品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呈饱满的扁圆体,鼓腹突出,线条柔和流畅、具有张力,壶体上下匀称,虽扁却有精神气,给人以骨肉亭匀之美,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壶底为圈足,圈足稍高撑起了壶身,平添了几分挺拔之感,彰显出端庄大气与劲拔之势;肩颈处过渡自然舒缓,平和收敛呈短颈,短颈与圈足上下呼应,具有结构美和形式美;壶盖向上盈起自然的弧度,圆润有余而不过于鼓起,与壶身浑然一体、挺拔有势;壶流与壶把皆以竹节为造型设计而成,壶流为一弯流,从壶身自然胥出、转折有度,从根部至流口由粗及细;壶把上承又婉转而下,竹节线清晰明显,彰显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

流、把与壶身皆与壶身暗接而成,婉转有势,由壶流处向壶身贴塑竹叶,竹叶从竹枝上自然伸展而出,尖细的叶片层叠,给人以清雅秀气之美。

壶体彰显出竹子深厚的根基、生命的张力,流、把彰显了竹子节节向上的挺拔,又辅以竹叶的清雅飘逸,可谓将竹子的傲骨与清逸展现得淋漓尽致。

壶钮寿桃为原型制成,饱满的桃子立于盖面中央位置,一只成熟的大桃边上躺着两只正在生长的小桃,桃子造型塑造得生动可爱,十分形象,让人垂涎欲滴,盖面贴塑了桃叶,与壶钮恰到好处地衔接,极具生动的画面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作品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其色泽醇厚紫润、古朴敦厚,流露着古典美,散发着黯然之光,温润如玉,给人以穿越历史的凝重感和沉静美,奠定了作品清幽的基调。

整壶结构精巧、比例协调,具有材料美、造型美和装饰美,三者相互搭配,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提升了其整体文化意境。

作品融入了竹、寿桃两种意象来表达“寿文化”,可谓匠心巧思,竹不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蕴含着刚正不阿、虚怀若谷等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象征,同时竹谐音“祝”,有祝福
的寓意;桃,又象征着吉祥,代表老人健康长寿的意思,有好运的象征,人们常用桃子来为老人祝寿,因此,竹与桃相融合并组成了“祝寿”的文化寓意,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魅力。

紫砂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将一块不起眼的泥土经过灵巧的双手化作一把壶,演绎大自然,诠释着美好,诠释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折射出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热情,学会将生活中的美一点点融进紫砂中,将紫砂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候盼红.中国古代寿文化起源与演变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6(2):50-53,59.
[2]谈周超.洗涤烦躁,清心安静--论紫砂壶“一粒珠”的文化意境[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6):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