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多重网格算法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代数多重网格方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代数多重网格方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多重网格算法
推荐指数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预条件子 代数多重网格(amg) 锥形渐扩管 辐射扩散 结块 紊流模型 数值预测 局部粗化 局部松弛 代数多重网格方法 二维三温方程 newton-krvlov(nk) lrc-amg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高精度 锥形渐扩管 紧致差分格式 紊流 稀疏矩阵 电性差异 液固两相流 多重网格方法 光催化制氢 代数滑移模型 代数多重网格方法 代数多重网格 三维电阻率数值模拟 三维双调和方程 dlr型k-ε 紊流模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离子发动机 2 图形处理器 2 高精度 1 高性能预条件库 1 预条件 1 非等距 1 返流 1 紧致差分格式 1 粒子网格 1 粒子模拟 1 并行计算 1 并行可扩展科学计算工具集 1 对流反应方程 1 多重网格法 1 多重网格 1 亥姆霍兹方程 1 交换电荷离子 1 grapes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漂移-扩散模型 有限体积方法 并行数值模拟 代数多重网格方法 三维半导体器件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代数多重网格 2 纹理特征 1 电磁场 1 最大流方法 1 无单元法 1 总迭代数 1 径向基点插值型无单元多重节点法1 小波 1 多重网格法 1 多网格 1 均方误差 1 图割方法 1 图像重构 1

基于光滑聚集代数多重网格的有限元并行计算实现方法

基于光滑聚集代数多重网格的有限元并行计算实现方法

基于光滑聚集代数多重网格的有限元并行计算实现方法武立伟;张健飞;张倩【摘要】基于光滑聚集代数多重网格法实现一种用于结构有限元并行计算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求解方法.对计算区域进行均匀划分,将这些子区域分配给各个进程同时进行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并组合形成分布式存储的整体平衡方程.采用光滑聚集代数多重网格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对整体平衡方程进行并行求解,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进行数值试验,分析代数多重网格的主要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测试程序的并行计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并行性能和可扩展性,适合于大规模实际应用.【期刊名称】《计算机辅助工程》【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7页(P16-22)【关键词】有限元法;光滑聚集;代数多重网格;共轭梯度法;可扩展性【作者】武立伟;张健飞;张倩【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211100;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211100;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121有限元法是工程结构分析的一种重要数值方法。

随着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复杂性不断增加和计算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串行有限元程序的计算规模和计算速度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能够在超级计算机上高效运行的可扩展有限元并行算法和程序。

目前,传统有限元并行计算中常用的并行算法主要有子结构并行算法[1]、多波前法[2]和预条件共轭梯度法[3-4]等。

这些方法中的直接法计算量和存储量大、并行程度不高,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中的预条件为提高并行性而降低收敛性,也无法适应大规模应用。

代数多重网格法[5-6]不需要几何网格信息,仅从方程组代数结构出发,形成虚拟的粗细网格,以达到加速收敛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存贮量小、收敛快和可扩展性好等优点,将其用于结构有限元大规模并行计算,可以进一步增大计算规模、提高计算速度,能满足现代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本文基于光滑聚集型代数多重网格法[7],实现一种用于结构有限元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方法,并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对不同的聚集策略、光滑迭代算法和粗网格求解方法进行影响分析,测试和分析程序的并行性能。

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库AMGCL

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库AMGCL

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库AMGCL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库(AMGCL)是一个用于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的开源软件库。

它采用了代数多重网格(AMG)方法来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过程。

AMGCL通过自适应网格划分和层次求解的策略,可有效解决大规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AMGCL提供了一个灵活且易于使用的接口,可以与各种线性方程组求解器和迭代求解方法结合使用。

它支持各种稀疏矩阵格式,包括压缩格式和坐标格式。

通过将AMG算法与现有的迭代求解器结合,AMGCL能够并行求解大规模问题,提高求解效率。

AMGCL的主要思想是使用层次结构来逐步逼近解,从而达到加速求解的目的。

在网格层次结构中,每一层都对应着一个粗糙的网格,通过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求解,可以减少求解的自由度,从而加速计算过程。

AMGCL采用了自适应网格划分的方法,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自动选择适合的网格划分策略,从而提高求解效率。

在AMGCL中,网格划分和层次求解是两个关键的步骤。

网格划分是将原始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层次,每个层次对应着一个粗糙的网格。

层次求解是在不同层次上求解问题,通过层次间的插值操作来逼近原始问题的解。

AMGCL还使用了预先计算的插值和限制算子,用于在不同层次间传递信息。

除了网格划分和层次求解,AMGCL还提供了其他功能来提高求解效率。

例如,它支持并行化求解过程,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计算环境来加速求解。

此外,AMGCL还提供了一些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扩展功能,例如非线性预条件子和非线性层次求解。

AMGCL已经在很多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AMGCL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它可以适应各种求解问题的需求,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组。

总之,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库AMGCL通过自适应网格划分和层次求解的方法,能够高效地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

它具有灵活且易于使用的接口,支持各种稀疏矩阵格式和迭代求解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应用性。

讲稿多重网格算法及平均现象的解释

讲稿多重网格算法及平均现象的解释

讲稿多重网格算法及平均现象的解释多重网格算法(Multigrid Algorithm)是一种用于解决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迭代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在不同的网格层次上进行逐层求解来提高算法的效率。

而平均现象(Averaging Phenomenon)则是指在多重网格算法中,粗网格上的误差和精细网格上的误差之间能够通过一种平均的方式相互影响和传播,最终使得算法收敛速度加快。

多重网格算法首先将原始问题离散化为不同层次的网格,通常包括粗网格和细网格。

在每一层次上,算法通过迭代求解来逼近问题的解,然后将该解传递到相邻的层次上。

在粗网格上,由于离散化程度较低,计算量相对更小,因此可以高效地求解近似解。

而在细网格上,精度较高,可以更准确地求解。

通过在不同层次间多次迭代,最终得到问题的数值解。

在多重网格算法中,平均现象是使算法收敛速度加快的关键。

在每一次迭代中,粗网格上的解被传递到细网格上,而细网格上的误差则通过一种平均的方式传回到粗网格上。

这种误差传递和平均化的过程使得细网格上的误差被平滑和减少,同时将误差传播回粗网格上,从而进一步减小粗网格上的误差。

通过多次迭代,误差逐渐减小,最终达到问题的收敛。

平均现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 粗网格修正:在每一层次的求解过程中,细网格上的误差通过插值传递到粗网格上。

通常采用的插值技术是限制性平均(Restriction Average),即对于每个细网格上的误差点,通过计算其周围的粗网格节点值的平均来修正。

这样,细网格上的误差会通过平均操作在粗网格上逐渐减小。

2. 细网格修正:在每一层次的求解过程中,粗网格上的解通过插值传递到细网格上。

通常采用的插值技术是延拓平均(Prolongation Average),即对于每个粗网格上的解点,通过计算其周围的细网格节点值的平均来修正。

这样,粗网格上的解会通过平均操作在细网格上逐渐修正。

通过以上两种修正方式,多重网格算法中的平均现象得以实现。

多重网格法的代数理论

多重网格法的代数理论

多重网格法的代数理论多重网格法是求解偏微分方程大规模离散代数系统最有效的数值方法之一,它可以看作是一些传统松弛迭代法的加速。

多重网格法大致可分为几何多重网格法和代数多重网格法。

由于几何多重网格法的构造是基于具有分层结构的网格,这限制了其在很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于无结构网格上的离散问题,代数多重网格法显示出了很强的潜力,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汽车工程仿真等实际问题的数值模拟。

作为一种迭代法,多重网格法的收敛理论无疑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献中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统地建立了多重网格法的代数理论,并给出了一些核心理论的新证明。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我们介绍多重网格法的基本思想、算法原理和发展状况,并简单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我们讨论两层网格法的代数理论。

对于精确两层网格法,我们以新的分析方法证明其收敛率等式和误差传播算子谱的性质。

对于非精确两层网格法,我们利用矩阵分析技巧和特征值不等式建立非精确两层网格法的收敛理论,并给出误差传播算子能量范数的上下界估计。

特别地,当粗网格问题被精确求解时,我们的收敛性估计与精确两层网格法的收敛率等式一致。

第三章,我们研究多重网格法的代数理论。

利用V-循环多重网格法误差传播算子的显示表达和预条件子的极小化性质,我们得到XZ-恒等式的一个新证明,并给出对应的“最优”向量分解。

此外,基于子空间校正的思想,我们得到V-循环多重网格法收敛率的一个新上界。

通过比较可知:文献中已有的最好上界是新上界的一种特殊情形。

第四章,我们建立代数多重网格法中理想插值算子的新理论。

具体来说,我们给出理想插值算子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等价条件。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理想插值算子是唯一且稠密的,而新理论显示:理想插值算子具有多种取法,且可以设计出具有稀疏结构的理想插值算子。

另外,我们给出一类理想插值算子的显示表达,它可以将一些常用的代数多重网格法纳入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分析。

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推广

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推广

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基本步骤和算法流程
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代换、离散化、逼 近和修正。
算法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代换基底,将问题空间离散化 为多尺度网格,对每个网格进行代数代换,利用逼近和修 正技术得到数值解。
03
基于元代数的多重网格方 法
基于元代数的多重网格方法的概念和定义
基于元代数的多重网格方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用于解决大规模、复杂的问题, 如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
应用三:在大规模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和分析
总结词:可扩展性 总结词:计算效率高
详细描述: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在大规模科学计 算中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 模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详细描述:该方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能够有 效地减少计算时间和内存消耗,提高计算效率。
06
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 的优缺点和未为一系列子域,每个子域具有 不同的尺度和分辨率。
2. 局部问题建立:在每个子域 上建立相应的局部问题,可以 采用不同的离散化方法、数值 逼近方法等。
基于元代数的多重网格方法的基本步骤和算法流程
3. 局部问题求解
4. 全局解整合
利用适当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等,求解每个局部问题。
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它结合了元代数和高性能计算的优势,能够有 效地处理具有复杂特征的问题。因此,对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研究现状和问题
• 目前,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该方法在处理某 些类型的问题时,计算效率和精度还有待提高;同时,该方法 在处理具有特定特征的问题时,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 进。因此,对基于元代数多重网格方法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应用价值。

图像融合中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图像融合中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图像融合中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图像融合中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图像融合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可以将不同传感器、不同波段、不同时间等多源图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生成更精确、更完整、更有意义的图像,从而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图像融合在遥感、医学影像、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图像融合中,多重网格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算法。

其优点为高效、通用性强、容易实现、可并行,已得到广泛应用。

代数多重网格算法是多重网格算法中的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是实现高效图像融合的有效算法。

因此,本课题拟研究图像融合中的代数多重网格算法,探究其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为提高图像融合的精度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拟研究以下内容:1. 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原理以及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2. 探究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优化策略,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和效率。

3. 设计算法实验,验证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其优化策略。

2. 能够利用代数多重网格算法进行图像融合,并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和效率。

3. 实现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算法性能。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实验评估等。

具体步骤如下:1. 对代数多重网格算法进行文献调研和算法分析,掌握其原理和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2. 根据代数多重网格算法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特点,设计优化策略。

2.1 针对图像融合中的特定问题,优化代数多重网格算法的求解模型。

2.2 设计算法操作流程,使算法实现更高效和准确。

3. 实现算法,并利用现有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评估,分析算法性能和结果。

4. 评估算法性能并总结优缺点,提出改进方向和未来研究方向。

多重网格算法

多重网格算法
[3] J.Xu . Iternative methods by space decomposition and subspace correction,SIAM Reveiem,1992,34(4):581-613
二、已取得的成果和待扩充领域
• 多重网格算法经过近20年的研究,在经典 应用领域—线性和非线性、标量和非标量 椭圆型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2
in,
j
qin,
1 j
1 s
1 2
2
1 2
in,
j
qin,
j
• 即: Lqin,j1 f
•其中:
L
1 s
1 2
2
1 2
n i,
j
f
1 s
1 2
2
1 2
in,
j
qin,
j
多重网格方法的计算步骤
M M-1 M-2 M-3 M-4
两层“V”循环 多重网格方法
多层“V”循环 多重网格方法
完全多重网 格方法
三基本思想三大支柱套迭代技术四多重网格方法的计算步骤多层v循环多重网格方法两层v循环多重网格方法m1m2m3m4完全多重网格方法多重网格方法的计算步骤两层v循环多重网格方法的计算步骤h2h求解的方程为
多重网格算法
全广艳 2012年5月10日
一、发展过程 二、已取得的成果和待扩充领域 三、基本思想 四、多重网格方法的计算步骤
a.计算细网格上的亏损量:
dhn
fh
n
Lhuh
n
Lh (uh uh ) LhVh
b.从细网格到粗网格转移亏损量:
d
n H
I
H h
d
n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数多重网格算法∗
2007年2月14日
1基本思想
Gauss-Seidel算法的特点是,最初几步收敛的很快,但是很快就开始停滞不前.到最后几乎不收敛.从数值试验的图像可以看出,Gauss-Seidel迭代当插值点少的时候,收敛速度极快,但当插值点多的时候,由于上述效应收敛速度极慢.因此,代数多重网格(Algebraic Multi-Grid)算法利用这些特点,将由具体方程离散出来的矩阵,重投到一系列由细到粗的网格上,在每一层网格上只做若干次Gauss-Seidel迭代.与传统的多重网格算法不同,该算法不需要提供任何网格的信息.所有的信息完全只来自方程离散后的矩阵.
假设Possion方程
−∆u=f(1)用某种离散方法(比如,有限元或有限差分),在某个相当细的网格上,最后产生线性问题
A x=b.(2)现在考虑如何将其投影到一个较粗的网格上.
假设φ={φi},i=1,···,N为细网格上的一组分片一次线性有限元基函数.则矩阵A是一个N×N的矩阵,且元素a ij可以看作是对应基函数的一个双线性运算a(φi,φj).我们如果要将A重新投影到一个对应基函数为ψ={ψi},i=1,···,M,M<<N的粗网格上,则根据用φ表出ψ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
ψ=Pφ,(3)这里P是一个M×N的矩阵.相应的,如果令
˜A=P AP T,˜x=P x,˜b=P b,(4)则
˜A˜x=˜b(5)∗该文档为李若教授讲授的《数值分析高等算法》的课堂笔记,由王何宇整理.
就可以看作是(2)投影到粗网格上以后的问题.代数多重网格的做法,就是对第k步的线性问题
A k x=b k(6)先用Gauss-Seidel迭代进行几步迭代,得到一个近似解x k,然后将残问题
A k x=b k−A k x k(7)用投影矩阵P k重投到粗一层的网格上得到第k+1步的问题
,b k+1=P k b k−A k x k,(8)
A k+1x=b k+1,A k+1=P k A k P T
k
如此不断迭代和重投,直到得到一个规模相当小的线性问题后,可以用直接法(Gauss消去法)求得精确解,然后用记录下的一系列P k矩阵,还原出原问题的解.在还原的时候,仍然使用Gauss-Seidel迭代在每一层来改进数值解.如此整个过程为一步AMG迭代.
2算法步骤
现在给出严格的算法步骤.
对过程AMG(A k,x k,b k),
第一步如果A k的阶数小于一个给定的整数,比如20,则用Gauss消去法解出并x k并返回;否则,对问题(6)做3至5步Gauss-Seidel迭代;
第二步产生问题(8),令x k+1=0;
第三步递归调用AMG(A k+1,x k+1,b k+1);
第四步x k=x k+P T
x k+1;
k
第五步做3至5步Gauss-Seidel迭代,返回.
所以对问题(2),执行AMG(A,x,b)完成一次AMG迭代(迭代更新了x).而整个求解过程为
do AMG(A,x,b)while(|b-Ax|<e).
这里e为控制误差.
现在整个算法过程,还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产生P.假设(2)是在网格点x={x i},i= 1,···,N上离散的,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粗网格,也就是说,要考虑在x移除一些点,保留一些点.我们将保留的点称为核心点(core points).核心点的选取,应该满足如下两点:
1.不能太多:核心点彼此之间,不能相邻;
2.不能太少:所有被移除的点,必须至少与一个核心点相邻.
根据这个原则,和稀疏矩阵存储规则,我们设计算法如下:
第一步产生一维数组c[1:N],并置所有元素初值为零;
第二步选出核心点:for i=1:N,如果c[i]==0,则x i为核心点,同时将所有满足a ij=0的c[j]+=1;
第三步假设x i为第k个选出的核心点,则P的第k行元素为:0如果a ij==0,
1
c[j]
如果a ij=0.
注意该算法仍然只用了矩阵的信息而没有使用网格的信息.
3算法分析
该算法实际上的迭代过程完全基于Gauss-Seidel迭代.所以其收敛的要求和Gauss-Seidel一样,为矩阵对称正定.但是要达到加速收敛的效果,要求矩阵必须有网格和方程的背景,否则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