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中职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培养出对于群众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群众文化作品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深入分析和评价群众文化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群众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群众文化作品的分类和特点;3. 群众文化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介绍群众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思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作品,如电影、音乐、小说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思考群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2. 知识讲解(介绍群众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分类和特点)教师向学生介绍群众文化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阐述群众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教师还需要详细讲解群众文化作品的分类和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群众文化的认识。
3. 阅读实践(阅读群众文化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将准备几篇精选的群众文化作品,如一部电影、一首歌曲或一篇小说,并将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准备。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4. 知识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群众文化作品)在本环节,教师将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群众文化作品,如民间艺术、曲艺、戏曲等,让学生了解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群众文化的重要性和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群众文化作品。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为了进行准确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反馈、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群众文化作品的理解情况;3.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群众文化作品的综合分析能力;4. 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个人思考、辩论和评价,来评价学生对群众文化作品的批判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2.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并提取核心信息;3.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增强理解能力;4.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黑板、白板、幻灯片、电脑、投影仪等;2.教材:群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文献资料等;3.实例:精心准备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文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提出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重要性。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术研究和终身学习中的应用。
3.文本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并分析文本的结构、主要内容和难点等。
4.阅读策略教学(20分钟)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群文阅读策略,如预览法、扫读法、精读法等,并进行示范和实践指导。
5.阅读实践(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分析并理解给定的群文阅读材料。
6.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经验,并通过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群文阅读策略,选择一篇群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写一篇阅读报告。
四、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2.学生完成的阅读报告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诗歌、小说、论文等,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核心信息和进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情况,对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通过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阅读教学除了单篇精讲之外,还有哪些教学形态?”“单篇精读不是阅读教学唯一的课程形态,要积极开拓新的阅读教学形态。
”在读这篇文章前,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在苛求如何把单篇精读教学打磨精致。
所谓“单篇精读”类阅读教学,是指围绕一篇选文进行精讲细读,反复琢磨,充分开掘选文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息性的语文教学价值。
他虽然有有利的一面:教学内容选择个性化,重视教材的文本研读,高度艺术化的教学设计,综合展示语文综合素养,积淀了行之有效的精读教学方法,长于培养语感能力等等,但有很大的局限性:(1)阅读教学技术化倾向、肥胖症。
(2)遮蔽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形。
(3)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素养(尤其是高级阅读能力)。
(4)无法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求。
导致现在的学生得了三种病:贫血(缺少真情和激情)、缺钙(缺乏远大的理想和顽强意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懒于理性思考)。
得病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读书啊!“群文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多种阅读形态:单篇 (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的显著特征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1.让师生回归生活世界的“阅读”状态。
2.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单位时间内,“群文阅读”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3.发挥阅读策略指导的.优势。
“群文阅读”可以依凭“多文本”优势,充分发挥实用阅读策略:“速读”、“比较”、“统整”…4 “群文”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由探究。
而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
是在为老师自己的阅读而教,为教参而阅读,为考试而教阅读。
在传统课堂阅读中,阅读者的阅读行为又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预与评价,缺乏独立地位。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体裁的介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2. 不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文学创作的初步指导;5. 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文学体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介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或戏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第三步:介绍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注重细节观察、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理解作品的结构和风格等。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的题目或要求,例如写一篇自己的故事、描写一个场景或写一首诗歌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创作,然后互相分享和讨论。
第五步: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提出问题和进行互动交流。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群文解读:本节课的四篇小小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选文在环境描写、语言运用以及文章的结构方面极具特色。
教学目标:1、快速流利地朗读阅读材料。
2、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哑巴渡》《馒头的故事》《爱之链》阅读材料、群文阅读自学记载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梳理学法,交流体会1、梳理《桥》的写法及写作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的第一课时,胡老师相信文中的老支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屏显:图片《桥》的背景。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2)是呀,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多么的无私无畏啊!回忆一下,老支书的高贵品质课文是怎样表现出来的?2、梳理《桥》的写作特点,感受人物高贵品质。
(1)预设:“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运用了环境描写,它们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还为下文山洪的暴发做了铺垫。
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还有很多,谁还能补充?(2)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体会?你能有感情的读读吗?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请你也来读读?还有谁能说说像这样的句子?小结:它们都是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洪水疯狂、肆掠,而且烘托出了老汉的沉着、镇定、无私无畏。
(3)老支书的高贵品质还从哪里体会到的?你能读出来吗?除了这些,你们还有补充的吗?小结:课文多处通过对老支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老支书在紧急关头不顾自己与儿子的安危,不徇私情。
(4)同学们,文章的结尾你想到没有,说说你的看法?小结:是的,课文的结尾设置悬念,不仅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而且感人至深,震撼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3、小结学法。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
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
(1段)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 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再现背影——思念。
(7段)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
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实践。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熟悉说明方法及好处,能够准确地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2、培养科学严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运用说明文阅读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1、说明文概念2、说明文分类3、说明方法及好处4、说明文语言赏析今天我们再来读几篇说明文,深入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以及说明方法的好处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二、根据导学内容自学选文:选文:《聚焦“PM2.5”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沙漠勇士食蝗鼠》、《生气的成本有多高》、《如果地球上的火山同时喷发》3、班级展示。
三、总结方法:1、常见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准确、周密(严谨)四、练笔抓住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的一个学具。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2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了吗?(童年生活)真棒!课本上的这些童年的足迹,为我们快乐的童年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继续走进童年的足迹(板书),一起感受童年的魅力。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童年生活(出示文章题目)(板书)《童年的发现》《月光下的童年》《童年的水墨画》《古诗二首》让我们先跟他们打一下招呼(齐读课题)二、走进童年回忆学法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收获了哪些阅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童年的足迹》单元,朗读基调围绕轻松、快乐进行。
《天窗》注意大人孩子语气语调的变化;《芦叶船》注意疑问句疑问语气的朗读;《女孩儿乌塔》注意人物对话的朗读,反问句的朗读。
《古诗词二首》学习区分平仄音,按照吟诵基本规律读出平仄音长短高低的变化,吟出古诗的韵味。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1. 引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秀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文学作品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入这次群文阅读课程。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符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故事等。
通过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被要求阅读和理解所选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分发给学生,或者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步骤三:讨论和分析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步骤四:写作练习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完成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题目,如写一篇关于文学作品的书评、写一个故事的结局等。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这次群文阅读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设计和方法。
4. 教学评价和反思对于这种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群文阅读
一、课前词语热身。
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
慎重静谧豪放无聊偶然崭新漂移引人注目毫不可惜随遇而安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作枉费心机浩如烟海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永不退缩刨根问底
谁能选择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选择词语说话)
二、引入新课。
老师喜欢你们这样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状态,相信这节课你表现一定很棒!我们开始上课!
1.孩子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篇文章,分别是:(课件出示,生齐读)这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几篇文章在观察中有些什么样的发现呢?
《古诗两首》——富含哲理
《爬山虎的脚》——坚韧顽强
《蟋蟀的住宅》——吃苦耐劳
2.今天,我们再读几篇关于观察与发现的文章,一篇是课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另三篇是教材同步阅读中的《法布尔的故事》和《牧鹅散记》。
课前已经浏览过课文内容,现在再回顾一下,把你感兴趣的段落画一画好好读读。
并思考这个问题:文中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
三、交流阅读收获。
1.刚刚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一定有很多让你感触颇深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交流分享。
先看《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谁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说主要内容)师:有人说,病房中的一次偶然观察,竟然让魏格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学说,魏格纳真是太幸运了,你同意吗?(不同意)为什么呢?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得出的?魏格纳的假想是怎样得出来的?(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
他在大胆设想之后,是一帆风顺地提出假说吗?(不是)他都遇到哪些困难呢?(教授劝他打消念头,寻找资料艰难)哪里体现出来?(生读课文中的语句)
师:对,老师也不同意这个说法,现在我们来做一些假设,假如他
对第一次的发现不以为然,那么他就不会去继续细心观察,也就不会有惊人的发现。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来思考问题?用这样的句式来设想一下。
出示:
假如他……,他就不会……
生1:假如魏格纳没有大胆的想象,他就不可能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师:看来有了仔细观察。
还得有认真思考,大胆的想象,这正是科学家思维敏锐的体现!
生2:假如魏格纳听了教授的劝告,知难而退,他就不肯能去寻找证据。
师: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魏格纳知难而进的勇气帮助了他。
生3:加入魏格纳查资料查累了,不想查了,他就不可能找到重要证据。
师:是啊,吃苦耐劳是他的法宝。
同学们说的真好,魏格纳的成功绝非偶然,教授的劝告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没有放弃,艰难的考证中,他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
他的成功,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他呢?(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永不退缩、刨根问底等)
2.是啊,魏格纳抓住偶然的机会,认真观察,不断思考、探索,最后终于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大科学家如此,我们学习又何尝不是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法布尔的故事》。
(1)读过这个故事,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最深刻?(学生交流,并简单说原因。
)
(2)老师在读到“他们无法理解小法希尔的行为,说:“这孩子大概‘中了邪’!”的时候,我不禁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小法布尔中邪了吗?那是为什么?(是因为对动物的痴迷)
(3)痴迷吗?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摸黑寻虫、观察蚂蚁、捕捉虫子、暖虫)
(4)面对一直从事昆虫研究,并取得卓著成果的法布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执著追求。
善于探索……)是啊,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3.师:法布尔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触,下面与我们要见面的这个朋友,相信,也会给你们带来很多乐趣。
我们再来看下一篇文章《牧鹅散记》(1)文章开头提到,在作者的故乡松江,人们把鹅称为什么?(呆头鹅)意味着提起鹅,就是又呆又笨。
可是,作者在长期牧鹅的过程中,
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呢?鹅真的笨吗?请找出相关的依据来证明。
(学生读1.回家准时2.认得自己的窝,3.偷蛋)
(2)是呀,鹅看起来呆头呆脑的,给人一种笨笨的感觉,其实它挻聪明的,作者是怎样知道鹅的这种特征的?(对鹅做了长期的观察)如果没有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我们一定会被它的外表所迷惑,而认不清它的本质,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认真事物本来的面目,才能发现一些事物的奥秘。
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观察,这样的发现吧?能举出一两个例子说一说吗?
4.其实很多同学曾经有过重要的发现,只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都忘记了,下面我们欣赏的文章,是告诉你怎样记住这些发现的。
那就是《我有一个小本本》。
(1)“我”为什么想有一个小本本?(爸爸的笔记本给了我启示)
(2)有了小本本以后,“我”都记录了什么呢?(小本本记下的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
(3)这个小本本给我带来了哪些好处?(小本本记下来的内容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
)用作者的话说,这个本小本本就像一个百宝箱。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观察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并且能够像作者金波一样,把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美丽的世界用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来,那你也会非常
了不起的。
课下,推荐
大家继续读这几篇文章(生读)《X射线的发现》、《蚂蚁的“摩天大
楼”》
《带刺的朋友》、《虾趣》、《春蚕》、《牵牛花》。
在以后的每一天里,让我们睁大自己发现的眼睛,来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