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还你一个真实的孔子

合集下载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第一节
“至圣先师”孔子
四、孔子的天命观
评价鬼神
不肯定也不否定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不谈论不讨论
子不语:怪、力、乱、神
第一节
“至圣先师”孔子
四、孔子的天命观

①命是由天的意志决定的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以德配天
第一节
“至圣先师”孔子
五、孔子的道德观
( 1)
•朝闻道,夕死可矣
( 2)
首创私学
孔子讲学图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 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第一节
“至圣先师”孔子
七、孔子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 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 一。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 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 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 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仁”的实现方式——忠恕之道
忠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第一节
“至圣先师”孔子
二、“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的实践价值——成为仁人
志士仁人, 无求生而害人 有杀生而成仁
泛众爱 而亲仁
第一节
“至圣先师”孔子
三、孔子的礼制、仁政思想
挟天子而令诸侯 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春秋》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

“布衣”中走来的圣人——真实的孔子

“布衣”中走来的圣人——真实的孔子

“布衣”中走来的圣人——真实的孔子在泰山以南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蜿蜒起伏的丘陵,这就是曲阜。

在曲阜城的中心,有一条阙里街。

街的西面,耸立着巍峨的孔庙。

在孔庙的大城殿,有一尊仿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形制重塑的高达米的孔子像:头戴冕旒,身着冠服,正襟危坐,高贵而威严。

如果你以这个帝王模样的“至圣先师”就是孔子的真空,那就错了。

其实,本来的孔子,是个以教师为主要职业、博学多才却不甚得志的“布衣”。

因此,在同一孔庙的圣迹殿西壁上,唐代吴道子所绘的“孔子行教像”,也许更接近孔子的真貌:阔衣搏带,拱手站立,须髯拂胸。

额前的几道皱纹既铭刻着饮经的风霜,又记录了诲人不倦的辛劳;鼻上的一双眼睛既充满着智慧的目光,又流露了到处碰壁的惆怅;嘴边的一丝笑意既表达着乐观的执著,又体现了仁爱慈祥的情怀。

不过,孔子的真实容貌,由于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晓了。

但是,孔子的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足迹却是实实在在的。

循着这些历史的足迹,一个真实的孔子就从“布衣”中向我们走来……1.光荣与没落那是金秋收获的季节。

一个躁动于母腹的小生命也成熟。

公元前551年9月22日(厦历八月二十七日),在这平凡的日子里,诞生了伟大的孔子。

自然,伟人降临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并不比其他婴儿更为悦耳动听。

但是,孔子在刚出母胎时就具有了大多数婴儿没有的东西——显赫的贵族家世。

这在当时是十分光荣的。

这光荣的家世,可以追溯到殷周交替之际。

周武五灭殷,将殷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于宋。

他的嫡传后代弗父何(孔子第十代祖)把本应由他继承的国君之位,礼让于其弟,从此美名传四方。

弗父何的曾孙正考文(孔子第七代祖),国佐过宋国三朝君主,以谦恭俭朴和熟悉古文献而被时人称誉,相传《诗经》里的《商颂》,就是他追念殷商祖先所作的史诗。

正考文的儿子孔父嘉(孔子第六代祖),在宋国贵族的内讧中被杀,其后代为避祸而逃难到鲁国,以孔为姓氏。

从此,这贵族世家如日薄西山,渐趋没落了。

为什么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作文

为什么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作文

为什么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作文《孔子,大成至圣先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被人们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他特别爱学习,也特别喜欢教别人知识。

他有好多好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很尊敬他。

比如说,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在路边用泥巴堆城堡。

孔子的学生们就想让小孩让开,可是孔子却阻止了他们。

孔子还蹲下来问小孩,为什么城堡要这样堆。

小孩回答得头头是道,孔子听了直点头,还夸小孩聪明呢!孔子教学生的时候,总是很有耐心。

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东西。

他还告诉学生们要讲礼貌,要善良,要努力学习。

因为孔子懂得特别多,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还留下了好多有用的道理,所以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了不起的大成至圣先师》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孔子,为什么大家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呢?孔子呀,他是个非常聪明好学的人。

他小的时候家里穷,但他还是努力读书。

他长大了以后,就到处去讲学,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别人。

有个故事能说明孔子有多厉害。

有一次,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一个小孩说早上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大;另一个小孩说中午太阳离我们近,因为中午热。

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去问孔子。

孔子想了想,也没法回答。

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承认自己不知道。

你看,孔子多诚实呀!孔子还教学生要尊老爱幼,要互相帮助。

他的学生们都很听他的话,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所以呀,孔子就是这么厉害,大家才叫他大成至圣先师!《说说孔子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孔子吗?他可是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哟!孔子特别有智慧,他知道好多好多事情。

他教人们要做好人,要讲诚信,要友爱。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

孔子知道后,没有打骂他,而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偷东西是不对的,会让别人伤心,也会让自己变得不好。

介绍孔子的一段话

介绍孔子的一段话

介绍孔子的一段话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孔子出生在鲁国,是鲁国的国君鲁成公的后代。

他的父亲去世后,孔子的家庭变得非常贫困,但他依然努力读书。

孔子非常聪明,很早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学识。

孔子的一生中,他游历了很多国家,去了很多地方,学习了各种不同的知识。

他非常热爱学习,对于知识和教育有着极高的追求和重视。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主张“教育无疆界”,即不分贵贱、贫富、男女,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然后,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和睦、和顺。

最后,才能够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修身齐家,就能够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即爱人、爱心、爱德。

他认为,一个人要具备仁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善良和正直。

他还提出了“君子”的标准,即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知有所不知,有所能有所不能。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人的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的教育思想也非常重要。

他提出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观点,认为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

他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男女,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他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孔子的一生中,他培养了很多学生,传授了他的思想和知识。

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曾参、子路、子贡等。

他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论语》,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并且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出生在一个小君主的家庭,父亲早逝,家境贫寒。

然而,孔子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好问,对于礼、乐、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有着很高的领悟力。

他曾经历过辛苦的求学之路,但是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

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伦之道,认为人应该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宽恕他人、诚实守信,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他主张“治国有道,治家有教,治学有规”,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教育、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理论。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开创了私学教育制度,提倡以“诗、礼、乐”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品德修养。

他还提倡“求学不倦,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该普及,不分贵贱贫富,为后世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他提出了“君子之道,立政以德,行民以德”、“民无德不立,君无德不治”的政治理念,强调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孔子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先知”。

总的来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人伦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和教育事业,提倡仁政和仁爱之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至圣先师孔子读后感

至圣先师孔子读后感

至圣先师孔子读后感孔子,这个名字就像一颗超级巨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了两千多年,还一点都没黯淡的意思。

读完关于他的那些事儿,我就像被卷入了一场奇妙的思想龙卷风。

以前老觉得孔子是那种高高在上、一脸严肃,只知道摇头晃脑说些之乎者也的老古板。

这一读才发现,自己可真是大错特错。

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智慧的宝藏,而且还是那种有着超级有趣灵魂的智者。

孔子一辈子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奔走。

他想把那个乱哄哄的世界变得井井有条,就像一个执拗的小孩,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不放弃自己心爱的玩具。

他到处找诸侯国君,推销自己的那一套“仁政”理念,什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可那些国君呢,大多都是短视鬼,只想着怎么扩大地盘,多搜刮点钱财,对孔子的话就像听天书一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这就好比你拿着绝世秘籍去给一群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小混混看,他们哪能懂这秘籍的厉害呢。

不过孔子也没白忙活。

他虽然没在政治上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但他在教育上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人物。

他收徒弟就像集邮一样,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你有心向学,他就来者不拒。

他的课堂肯定特别有趣,学生们可以跟他顶嘴,可以提各种古怪的问题,不像现在有些课堂那么死板。

他就像一个超级耐心的老园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独特的小树苗,精心修剪。

像子路那种莽撞的小子,在他的教导下也慢慢变得知礼;颜回那么穷,还能安贫乐道,这都是孔子的功劳啊。

孔子说的那些话,乍一听觉得很深奥,但是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都是生活的真理。

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就告诉我们啊,别老是觉得自己牛哄哄的,周围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哪怕是一个小孩子,说不定在某些事情上比你懂得还多呢。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像做人的基本法一样。

你不想吃的苦,就别硬塞给别人;你不想听的难听话,就别对别人说。

要是人人都能做到这点,这世界得多和谐啊,哪还有那么多吵架打架的事儿。

他还特别重视礼仪。

一开始我觉得礼仪这东西有点繁文缛节,不就是一些表面功夫嘛。

孔子简介三分钟演讲稿

孔子简介三分钟演讲稿

孔子简介三分钟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鲁国国君的后裔。

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好问,对于礼乐、政治、教育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

后来,孔子游历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著述。

他的学生有72名,其中最有名的有颜回、子路等。

其次,我们来谈谈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他提倡“仁”的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礼”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和遵循礼仪规范,可以使人们更加和谐相处。

此外,孔子还提倡“忠、孝、信、义”等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被奉为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

同时,孔子的思想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被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

总而言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提倡的“仁”、“礼”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铭记孔子的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

孔子的简介三百字

孔子的简介三百字

孔子的简介三百字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鲁国贫苦贵族的子弟。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几千年的历史。

他主张“仁”,认为人们应该以仁爱和道德为中心,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和个人修养。

他提倡“中庸”,强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中道,避免过分和极端。

他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和品德。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开创了私塾制度,招收弟子,以教育为主要职业。

他的学说主要包括经书的研究和思想的传授。

他的学生中最有名的是孟子、子思、颜回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还曾任鲁国的官员,但由于政治局势动荡,他多次离开故乡,游历于各国之间,希望能够实践自己的理念。

他曾经到过齐、晋、卫等国,但并没有得到理想的职位和机会来改革社会。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学说也被西方学者广泛研究和传播,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去世后,被尊为“圣人”,他的教诲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他被誉为“东方文化的象征”。

为了纪念孔子,中国建立了孔庙和孔子家庙,并举行了盛大的祭孔仪式。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学说至今仍被人们所尊重,并在教育中得到应用。

他的影响力跨越时空,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今仍被世人所传颂,表达了他对仁爱和道德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圣先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还你一个真实的孔子
提起传统文化,孔子是无法回避的。

那么顶着“至圣先师”光环的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圣的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所写的《孔子归来》一书,以《史记·孔子世家》《论语》《孔子家语》等作品为主要依据,较为全面地再现了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见解。

在鲍鹏山的笔下,孔子被还原成一个热爱生活、有自己的坚持、乐学好学的老实人。

孔子从37岁到50岁仍和学生们厮守,“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他的生活充满着阳光与温暖。

他热爱山水、自然,所以会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他热爱音乐,在听到《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说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在那个混乱与阴冷的世界里,孔子一直用豁达、乐观、明朗的心态对待任何一件事。

他的作品《论语》就很好地展现了他本人的性格心态,他以温暖的力量温暖了那个时代。

除人格魅力外,孔子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翻阅全篇,你会发现,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中才有知识分子,他们都学习官学“礼、乐、射、御、书、数”,仅侧重于礼乐祭祀方面的学习。

孔子之后,知识分子打破了贵族垄断的局面,他们学习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重视培养人的人格与价值判断力,强调发扬道义精神,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至此以后,知识分子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他们是价值的承担者,死而后已。

当真正的“孔子”归来并且“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我们才会想到,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啊!孔子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被供起来的那一个圣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生成就斐然,却也有一些人生局限性——这才是一个较为完整、客观的孔子。

司马迁在表达自己对孔子的仰慕时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确实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