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校正步骤
MAPGIS误差校正

误差校正的操作在实用服务/误差校正,如下图:单击误差校正,弹出如下图:选择文件/打开文件,此处已系统自带例子为例,如下图;误差校正有三个难点;1 在文件/打开控制点,此处如果第一次进行误差校正,需要打开控制点,此时也支持新建控制点,给控制点起个名字,然后保存。
2 要分清楚理论值和实际值,理论值指图形应该在的位置,实际值是指图形现在在的位置。
如果你想把a图校到b图上,a图较实际值,也就是它现在在的位置;b图叫理论值即a 图应该在的位置。
3 采集搜索范围的设置,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原则是在理论值的参与校正点的某个点在采集搜索范围内只能有一个点参与校正。
误差校正的原理就是计算机根据采集的实际值的控制点与理论值的相应控制点计算出一个平均的偏移系说,参与校正的点越多校正的就越准确,理论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但是实际上参与校正的点至少四个。
由于校正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方法也不同,如果你手头上有两幅具有共同点的矢量图,只是比例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不能套和在一起,就用下面的方法,前提是两幅图上必须有相同的同名点,比如a上有c 点,b图上也有c点。
下面介绍具体的校正步骤:1文件/打开控制点,如下图:选择打开控制点,如下图:此时如果是第一次校正,给控制点起名,然后打开,如果以前有控制点可以将其打开进行编辑。
单击打开,弹出如下对话框:单击是,将控制点保存。
2 控制点/设置空制点参数,如下图;3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如下;本例子标准线文件是理论值,方里网是实际值,我就是想通过误差校正将其他的点线面校到标准线文件框里。
4 添加校正控制点在方里网(实际值)上选择四个点,如下图;选择是,系统自动添加控制点编号,依次采集其他点。
5控制点/设置空制点参数此时选择理论值。
6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如下7控制点/添加校正控制点在标准线文件(理论值)上添加与实际值相应的控制点,此时要人工修该控制点号,如下图:依次添加相应的控制点并该好控制点号。
光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校正方法

光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校正方法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光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误差。
误差的存在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对光学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非常重要的。
一、误差的来源光学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仪器误差:光学实验中使用的仪器有其自身的误差。
例如,光谱仪的刻度可能存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
2.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光学实验通常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以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
3. 操作误差:实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测量光强时,操作者的手颤抖可能导致读数不准确。
二、误差的分析方法对于光学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1. 统计分析: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平均值可以作为测量结果的近似值,标准差则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2. 误差传递:在光学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测量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误差传递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最终结果的误差。
例如,对于两个测量量A和B,它们的误差分别为ΔA和ΔB,它们的和或差的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A±B) =√(ΔA² + ΔB²)。
3. 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是指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
通过对系统误差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例如,如果光谱仪的刻度存在偏差,可以通过对刻度进行校正来减小系统误差。
三、误差的校正方法在光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校正方法。
1. 仪器校正:对于仪器的误差,可以通过仪器校正来减小。
例如,对于光谱仪的刻度误差,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波长的标准光源进行校正,使刻度与真实波长对应。
2. 环境控制:为了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可以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
化学实验教案氧化还原滴定误差与校正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氧化还原滴定误差与校正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然而,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校正实验。
本文将探讨氧化还原滴定误差的原因,介绍校正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一、氧化还原滴定误差的原因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误差:1. 仪器误差: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可能存在刻度不准确、涂层老化等问题,导致读数不准确。
2. 滴定试剂纯度不高:滴定试剂的纯度不高会导致计算浓度时计算出现误差。
3. 滴定终点判定不准确:滴定过程中,终点的判定可能会受到人眼的主观判断影响,导致读数不准确。
4. 滴定剂的保存和使用:滴定剂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不当可能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校正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为了解决氧化还原滴定误差的问题,可以进行校正实验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是校正实验的方法与步骤:1. 校正滴定试剂的浓度:a. 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比如硫酸铁(II)溶液。
b. 使用标准试剂溶液对滴定试剂进行滴定,记录所需滴定体积。
c. 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和所需滴定体积,计算出滴定试剂的准确浓度。
2. 检查滴定仪器的准确性:a. 使用标准试剂溶液对滴定仪器进行滴定,记录所需滴定体积。
b. 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和所需滴定体积,计算出滴定仪器的准确性。
3. 确定滴定终点判定方法:a. 使用标准试剂溶液进行滴定,寻找到明确的滴定终点。
b. 尝试不同的滴定指示剂或改变滴定条件,找到更准确的滴定终点判定方法。
4. 优化滴定剂的保存和使用方法:a. 学习滴定剂的保存方法,避免暴露在光线、空气或高温环境中。
b. 注意滴定剂的使用方法,如避免受到空气氧化等。
通过以上的校正实验,可以减小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中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结语:在化学实验中,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但其结果可能受到误差的影响。
通过进行校正实验,可以解决滴定误差的问题,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步骤详解

校正测绘仪器的误差步骤详解测绘仪器是现代测绘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精度。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测绘仪器的测量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对测绘仪器进行准确的校正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基本前提。
一、了解不同类型的仪器误差在校正测绘仪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各个测绘仪器的误差类型。
一般而言,测绘仪器的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大类。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种种不可控因素引起的误差,它主要表现为观测结果在一个范围内的波动。
随机误差一般呈正态分布,其大小与观测条件有关,无法通过单次测量消除,但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求平均值来有效降低其影响。
系统误差是指由于仪器自身或测量条件导致的固定误差,其表现形式比较稳定。
与随机误差不同,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校正来消除或者修正。
二、校正测绘仪器的步骤在校正测绘仪器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比如,校正规则、标准器具、检测软件等等。
校正仪器时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仪器的状态首先,我们需要检查仪器的外观和内在状态。
外观包括观察仪器的外壳是否完好,各个部件是否有损坏或者脱落。
内在状态则包括检查仪器的电源、电路和传感器等是否正常工作。
2. 检测仪器的初始误差在进行校正之前,我们需要先测量仪器的初始误差。
通过仪器校准规则和标准器具,测量仪器在没有经过校正的情况下的误差程度,并记录下来。
3. 校正随机误差校正随机误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重复测量和检验。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物体或同一点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将随机误差的干扰降到最低。
检验是指使用标准器具对被测量仪器进行检测,校正随机误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比对和调整,使被测量仪器的表现与标准器具接近。
4. 校正系统误差校正系统误差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即合理安装、精确对准和因子校正。
合理安装是指在安装测绘仪器时要注意安装的平稳程度,以及与测量对象的接触状态等因素。
测量仪器校正与误差校正技巧

测量仪器校正与误差校正技巧当我们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校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测量仪器的校正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测量仪器校正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误差校正技巧。
1. 校正的重要性测量仪器的校正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的关键步骤之一。
没有正确的校正,测量仪器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校正旨在纠正仪器的误差,使得测量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值。
2. 误差校正技巧2.1 零点校正零点校正是最基本的一种校正技巧。
零点校正是通过调整仪器的零点偏移,使得仪器在测量无物体或标准物体时能够显示零值。
这样,在测量其他物体时,可以确保绝对误差最小。
2.2 线性校正线性校正是针对仪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校正的技巧。
在进行线性校正时,我们需要测量几个已知输入值对应的输出值,然后通过拟合曲线获得仪器的线性关系。
通过线性校正,可以降低仪器输出的非线性误差。
2.3 稳定性校正稳定性校正是为了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性。
在进行稳定性校正时,可以通过反复测量同一标准物体来检验仪器的稳定性。
如果仪器的稳定性有问题,可能需要对仪器进行进一步的维护和修理。
2.4 温度校正温度是影响仪器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测量时,如果环境温度波动较大,仪器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温度校正是为了使仪器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的校正技巧。
常见的温度校正方法包括热电偶校正和温度补偿等。
2.5 标定校正标定校正是通过与已知准确值的比较,确认仪器测量准确性的校正方法。
在进行标定校正时,我们会使用标准样品或者参考仪器,对我们要校正的仪器进行比较测量。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并对仪器进行偏差修正。
3. 校正的周期和要求校正的周期和要求是根据仪器的类型和使用环境而定的。
一般来说,精密仪器和高精度要求的仪器需要更频繁的校正。
校正的要求包括校正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校正的准确性是指校正的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进行重复校正所得结果之间的偏差,可追溯性是指校正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与国际或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
rtk点校正过程

rtk点校正过程
RTK(Real-Time Kinematic)点校正过程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测量过程中进行误差校正的过程。
下面是RTK点校正的一般步骤:
1. 建立基础站:首先需要在测区建立一个基础站,该基础站是一个精确位置被已知的参考站点。
基础站通常由一台高精度GNSS接收机和一个全天候设备组成,用于记录GNSS卫星的观测数据。
2. 测量移动站:将移动站(通常为一个或多个测量设备)放置在测量区域内,移动站上也配备有一个GNSS接收机,用于接收从基础站发送的校正信号。
移动站需要测量被测点的GNSS观测数据。
3. 基线解算:将基础站和移动站之间的基线进行解算,以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这需要使用基础站和移动站记录的观测数据以及GNSS导航电文。
4. 误差校正:根据基线解算的结果,将基础站的准确位置信息和测量到的被测点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际测量的偏差并推导出误差校正参数。
5. 实时定位:根据误差校正参数对移动站进行实时定位。
基础站通过无线电或其他通信方式将校正参数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使用这些参数来优化其GNSS 观测数据,从而提供更精确的实时定位结果。
6. 点校正:根据实时定位结果对测量的点进行校正,以获取更精确的坐标值。
点校正可以校正被测点的高程、水平位置以及任何其他相关参数。
总的来说,RTK点校正过程使用一个基础站和一个或多个移动站,通过比较基础站的准确位置信息和移动站的测量结果,利用误差校正参数对移动站进行实时定位和点校正,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delta偏差校正方法

delta偏差校正方法
Delta偏差校正方法是一种用于修正测量或观测数据中系统偏差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标准数据和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纠正测量误差或偏差。
具体来说,Delta偏差校正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标准数据:选择一个可靠的、准确的数据作为标准数据。
这可以是已知的参考数据、校准数据或经过验证的测量数据。
2. 获取观测数据:收集需要进行偏差校正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测量数据、实验数据、调查数据等。
3. 比较标准数据和观测数据:计算标准数据和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即Delta值。
这可以通过简单的减法、差分运算或更复杂的统计方法来实现。
4. 确定偏差:分析Delta值,确定观测数据相对于标准数据的偏差。
这可能包括偏差的方向(正或负)、大小和分布。
5. 校正偏差:根据确定的偏差,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
这可以通过加法、减法或其他数学运算来实现,具体取决于偏差的性质和校正目标。
6. 验证校正结果:对校正后的观测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校正效果符合预期。
这可以通过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校正前后的差异或其他方法来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Delta偏差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标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果标准数据存在偏差或不确定性,那么校正结果也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在使用Delta偏差校正方法时,需要确保标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何校正和纠正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漂移

如何校正和纠正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漂移测量仪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测量仪器会出现误差和漂移,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因此,正确的校正和纠正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误差和漂移的原因是校正和纠正的关键。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误差通常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缺陷或外部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偏差,如灵敏度不均匀、温度变化等。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如观察误差和环境噪声等。
漂移是指测量仪器的输出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可能是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小。
其次,选择适当的校正和纠正方法是解决误差和漂移问题的关键步骤。
校正是通过对测量仪器进行一系列操作或配置来减小误差和漂移,使其输出值更接近真实值。
纠正是在校正的基础上对误差和漂移进行修正,使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校正和纠正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仪器校准:通过与已知准确值的样品或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大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校准应该定期进行,以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校准标准的选择要合理,标准物质的溶解度、纯度、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要符合要求。
2. 环境控制: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环境条件的稳定性。
如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减小其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3. 数据处理: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对于系统误差和漂移,可以使用校正曲线、插值法或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修正测量结果。
4. 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能够减少误差和漂移的发生。
维护包括清洁仪器、更换易损部件、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等;保养包括定期校准、校正参数的记录和更新等。
此外,校正和纠正的工作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pGis误差校正
误差校正的意义
在图件数字化输入的过程中,通常由于操作误差,数字化设备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所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即存在误差。
因图纸变形和数字化过程的随机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必须经过几何校正,才能消除。
因此,误差校正操作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由图形矢量化后形成的Mapgis可识别的点、线、面等Mapgis文件。
误差校正就是利用已知的理论标准文件,对矢量化后得到的Mapgis文件进行校正,使Mapgis文件获得与理论标准文件同样的坐标参数和精度。
误差校正与镶嵌配准的不同之处:误差校正的操作对象是由对图片矢量化后形成的Mapgis可识别的点、线、面等Mapgis文件;而镶嵌配准的操作对象是图片文件msi文件。
误差校正与镶嵌配准的相同之处:无论是误差校正还是镶嵌配准操作,都需要有作为参照的标准文件;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找对找准控制点。
总之,可以这样说,误差校正的处理能力比不上镶嵌配准处理能力,因为图片文件中包含多种要素,若是存在图片文件的标准文件,对图片文件进行镶嵌配准之后,得到校正后的图片文件msi文件,这个文件是含有坐标参数和精度的msi文件,对其矢量化后形成的点、线、面等Mapgis文件,也就含有相应的坐标参数和精度,就不用再进行误差校正了。
若是没有图片文件的标准文件,就只能先对图片文件中的要素进行矢量化,之后再对矢量化后的文件,找到其标准文件,并进行误差校正。
每张图片包含多种要素,若是不对图片进行镶嵌配准,可能需要多次误差校正,每次矢量化都需要进行误差校正:有时只需要图片某个要素时,只对其进行矢量化,然后进行误差校正,而用到别的要素时,还得再对这个要素矢量化,然后还得再进行误差校正。
但是,若是对图片文件msi文件进行镶嵌配准了,就不必每次矢量化后,再进行误差校正了。
误差校正举例如下:蔚县1:10万底图中缺少高程点,需要对图片蔚县底图.msi中的高程点进行矢量化,之后对矢量化后得到的文件进行误差校正。
做图思路如下:由于需要进行误差校正操作,所以得考虑选好控制点、需要有作为参照的理论标准图框。
控制点选择公里网的交叉点,并使其在蔚县周边均匀分布,为此,不但对高程点矢量化,而且还要对蔚县周边公里网交叉点进行矢量化;作为参照的理论标准图框是1:10万的蔚县底图的边框,这个不用重新生成标准图框了。
1、建立高程点文件,对高程点进行矢量化,得到高程点.wt文件。
2、选好图片的控制点(公里网的交叉点),建立线文件,对控制点进行矢量化,得到控制点线文件——公里网.wl。
3、生成或者选好理论标准文件,作为参照文件,在这儿是“边框及公里网”线文件,并且在“边框及公里网.wl”线文件中,对相应的控制点(公里网的交叉点)做标记(以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
4、利用误差校正系统,对“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进行误差校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打开[MAPGI]主程序,进入[实用服务]模块,点击[误差校正],即可打开图形误差校正菜单
B在[文件]菜单中,点击[打开文件],打开“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等需要被校正的文件,以及“边框及公里网.wl”等参照标准文件。
C在[文件]菜单中,点击[打开控制点],会提醒文件名,你输入随意的一个文件名,系统会提示:“本文件不存在,是否新建”,点“是”,确定。
D点击[文件]界面左侧菜单栏上的1:1按钮,对“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等需要被校正的实际文件,进行1:1的显示。
E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类型}先选实际值,点确定,即对“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等需要被校正的实际文件,先进行控制点的添加。
F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选择采集文件],将“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等需要被校正的实际文件选中,点击确定
G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A添加校正控制点],在窗口中依次点击先前选好的控制点(如坐标点、标志点、公里网或经纬网的交叉点等),一般是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添加控制点系统会按顺序自动编号,在这儿是“公里网.wl”文件的交叉点。
在这个步骤中,可以用笔记录下来控制点的位置、序号、添加顺序、以及控制点的个数。
可以通过放大功能,把图放大了,添加的准确一点。
可以通过菜单栏上的“添加控制点的快捷键”,添加控制点。
H实际文件的控制点添加完毕后,按照从E——G的步骤,对理论值进行添加。
即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类型}先选理论值,点确定,即对“边框及公里网.wl”等参照标准文件,后进行控制点的添加。
I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选择采集文件],将“边框及公里网.wl”等参照标准文件选中,点击确定
J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A添加校正控制点],在窗口中按顺序对应着添加控制点,此时需要输入实际控制点的序号。
在这儿是在“边框及公里网.wl”等参照标准文件中,添加控制点,这时需要按照G步骤添加控制点的顺序,对应
着添加控制点,并写上与之相对应的一样的序号。
在这个步骤中,可以用笔记录下来控制点的位置、序号、添加顺序、以及控制点的个数。
可以通过放大功能,把图放大了,添加的准确一点。
可以通过菜单栏上的“添加控制点的快捷键”,添加控制点。
K关闭参照的理论图框文件,在这儿是“边框及公里网.wl”等参照标准文件。
L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S编辑校正控制点],会弹出对话框,选择“误差校正方法”——“分块校正”,点击确定,即完成对“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等需要被校正的实际文件的校正,这时需要对“高程点.wt文件和公里网.wl”等需要被校正的实际文件进行另存,才能保存校正后的文件。
这一步也可以通过[数据校正]菜单中的,[I线文件校正转换]、[N点文件校正转换]、[区文件校正转换]等来完成对线文件、点文件、区文件的校正转换,这时的校正转换,系统会自动形成新的点线面文件,即“NEWPNT.WT、NEWLIN.WL、NEWREG.WP”,保存即完成对校正后的数据的保存。
MapGis误差校正步骤
首先,打开[MAPGI]主程序,进入[实用服务]模块,点击[误差校正],即可打开图形误差校正菜单:
1、在[文件]菜单中,点击[打开文件],打开被校正及校准文件的点、线、区所有文件。
2、在[文件]菜单中,点击[打开控制点],会提醒文件名,你输入随意的一个文件名,系统会提示:“本文件不存在,是否新建”,点“是”,确定。
3、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类型}先选实际值,(如果要校正为理论数据,不采集校准控制点就把最下面的[采集实际值时是否输入理论值]的前面打上勾),点确定。
4、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选择采集文件],将用来采集的被校准图的点及线文件选黑,点确定。
5、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添加校正控制点],在窗口中依次点击校正点(如坐标点及标志点等),系统会按顺序自动编号。
6、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类型}先选理论值,此后采集的是校准点(即模板)。
如果是直接输入理论值,在上一步采集校正点时直接输入坐标值就可以了,不必有这一步。
直接校正就可以。
7、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选择采集文件],将用来采集的校准图的点或线文件选黑,点确定。
8、在[控制点]菜单中,点击[添加校正控制点],在窗口中依次点击校准点(顺序与第五步对应),系统会让你输入序号,按原来顺序输入相同编号。
9、在[数据校正]菜单中,分别进行点、线、区文件校正转换,当系统询问时,你选中要被校准的文件确定。
10、在[文件]菜单中,点击[另存文件],将打开窗口中的“NEWPNT.WT、NEWLIN.WL、NEWREG.WP”,分别取名另存,即为校正后的文件了。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