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籍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

合集下载

谈书籍封面设计中插图的创作形式

谈书籍封面设计中插图的创作形式

(下转第82页)书籍封面是一本书的缩影,作为书籍的面孔,它是呈现给读者的第一视觉空间。

读者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从书的外观开始的。

书籍封面设计具有鲜明、直观的风格,能将书籍文本转变成可见的视觉化形象,充分展示书籍的内在个性。

“有书必有图”,插图往往是给文字作解释说明的附图,书籍封面上的插图需要生动传神地诠释书籍的主题内容,把抽象的理论与难以理解的文义转化为通俗易懂且极具美感的视觉图像。

书籍封面中的插图既可以对书籍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又可以增强书籍的可读性、艺术性与趣味性,让文字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用视觉符号左右读者的阅读兴趣。

巧妙地、富有创意地运用插图艺术,能使书籍封面设计呈现出独特的视觉魅力,提升书籍设计整体的魅力。

一、书籍封面设计中插图的特性1.直观性书籍封面插图具有直观性。

书籍封面插图要符合书籍所传达的精神内涵,让读者透过封面插图就能联想到书籍的主题。

要想插图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发挥良好的视觉效果,准确传达书籍的内容,插图作者就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而要深刻了解书籍的主题思想与风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视觉形象的创作,赋予插图与书籍对等的意义。

如一本儿童读物,封面的插图创作就要求轻松活泼、简洁易懂;如果是一本散文集,封面插图则要富有感染力和意境,符合书籍的内容氛围。

如果一本书的封面插图表现与书籍内容格格不入,就无法向读者准确传达书籍的内容,插图再优美也是徒劳。

2.艺术性书籍封面设计中应用插图,能够增进读者与书籍的交流,增强书籍的吸引力。

艺术类书籍封面插图应具有艺术表现力,增加书籍设计整体的美感与设计感。

书籍封面插图对书籍整体起着装饰、美化作用,插图作者除了要深刻理解书籍整体和封面的文字内容,还要注意插图与封面的色调、版面和文字等元素的关系,这多者之间要协调一致,才能让书籍封面营造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和阅读氛围。

书籍封面插图是概括性的图形总结,设计者必须对整本书的内容、结构与形式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好封面插图与书籍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插图在书籍封面中的视觉效果与艺术魅力,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书籍封面设计

书籍封面设计

书籍封面设计探究现代书籍封面的装帧工艺主要由文字、图形、色彩、材料四种视觉元素构成,呈现出精致、艺术的特征。

这些视觉元素不仅具有表达信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意境。

在书籍封面设计过程中,强调增强视觉感知,建立视觉元素应用的框架,将视觉线条推入生成、转移、聚焦、传播的闭环,以醒目的标题、精湛的工艺、强烈的视觉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创造性写作元素的应用文字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具有很强的推理特性和直观的表达方式。

书籍封面字体由标题和广告文字组成,基本主题有古典、装饰、现代和象征。

创造性写作元素的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汲取书本身的灵感和想象力,通过内容展现文字;另一方面以空间塑造为基本面,由正空间演绎负空间,形成互补的动态视觉张力。

创造性写作要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以宋体和黑体为基础的基本字体可以衍生出大量的艺术字形,广泛用于衬托场景。

基于载体的图形元素应用图形是一种信息载体,从古代的象形符号到现代社会的多样化表达。

图形元素以视觉刺激为目的,充分发挥语义载体功能,其作用甚至可以超越单纯的文字描述。

简洁的线条,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性语言,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让读者与书籍封面进行交流。

图形元素是书籍封面视觉框架的主体,多以照片、图案、绘画、线条等多种形式出现。

设计手法包括写实、写意和概括。

其中,写实多用于通俗读物,以具体的图形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写意多用于文艺书籍,以似是而非的方式表达情调和联想;概括,也称抽象,多用于科技或自然类书籍中,不能简要描述的标题内容用图形表示。

基于认知的色彩元素应用色彩往往具有“篡夺主人角色”的特性,无需过度解读和推理就能影响读者的心理和认知。

色彩的不同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反映和渲染的情感属性也不同。

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灰色代表优雅;理论作品要采用平和的色调来渲染沉重的情感,儿童读物要采用明快积极的色彩来营造吸引力,畅销小说要采用流行色来迎合市场。

浅析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以吕敬人书籍设计为例

浅析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以吕敬人书籍设计为例

A R T E D U C A T IO N R E S E A R C H浅析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以吕敬人书籍设计为例□韦艳芳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绚烂多彩。

其中,尽显中国文化之美的莫过于传统图形,而每一种传统图形背后都有着较 为深远的语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转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认知能力也逐渐提 升。

读者对书籍的需求不再仅仅侧重于书籍内容本身,也包括对书籍的内外设计审美需求,如图形、色彩等方面。

该文作者以吕敬人 书籍设计为例,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设计价值,即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同时,对传统 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设计内涵与应用、设计继承和创新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展望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书籍设计传统图形语义在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科 学技术、教育文化还是市场经济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书籍设计同样受到新时代各种信息电子化和人们新的思想观念 的冲击。

如今,在书店的书架上,色彩鲜艳、有趣味性的图书封 面应有尽有,但是,能够真正激发读者购买欲望的,往往是运用 具有深厚语义的传统图形设计的书籍。

从古至今,书籍一直是 人们的精神食粮,与每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图 形、图形语义和传统文化滲透在书籍设计中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对传统图形语义的探究对于书籍设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价值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吕敬人设计的《中国针灸史图鉴》(图1)书籍封面中就体现了这些价值。

吕敬人在设计中采用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他把八卦、太极图、《易经》等特定的图文融为一体,封 面内涵丰富,构成一幅特殊的艺术画面。

中国传统图形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观念,这使这套书在书籍设计之林中占有 一席之地,具有较强的东方文化韵味,展现出了传统图形在书籍 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书籍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浅议.ppt

书籍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浅议.ppt

蛋白质的变性
热、紫外线照射、高 压和表面张力、有机溶 剂、脲、胍、酸碱
变性后高级结构破坏,一级结构不变
(四)变性的鉴定方法
• 1、测定比活性 • 2、测定物理性质变化 • 3、测定化学性质变化 • 4、检测免疫性能
(五)研究蛋白质变性意义
• 1、认识和掌握变性条件,以防蛋 白质变性
• 2、用于一级结构测定 • 3、研究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作
• 2、化学性质改变:易被酶水解,易发生化 学反应。
• 3、生物学性能改变:全部或部分失去生物 学功能。
(三)变性概念
• 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热、 紫外线照射、高压和表面张力等或化学因 素如有机溶剂、脲、胍、酸碱等的影响, 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以及其它物 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过程称为蛋白 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结果Tyr的酚基氧与铁离子形成了离子键,使血红 素中的铁固定于高价铁状态,而不能与氧结合 303,导致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一半。从 而导致HbM病。 • HbM Milwaukee亚型:链Val67(E11)被Glu取代, 其与铁离子形成离子键使血红素中的铁固定于高 价铁状态,而不能与氧结合。
• 二、血红蛋白(HbA)的分子结构
• 血红蛋白组成:1、 4个多肽亚基,两 个是亚基 (141AA),两 个是亚基 (146AA) ;2、 4个血红素基,每 个亚基共价结合一 个。
• 每个亚基和亚 基 在三级结构上 与肌红蛋白 (153AA)极为 相似。
血红蛋白四个亚基间的接触
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 具有两种类型,四个接触面
四、四级结构突变的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变构效应是其实现有效结合氧的 的一个重要因素。

浅谈图形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图形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图形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作者:王为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9期摘要:现代书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它以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传达出设计者的思想、气质和精神。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书籍设计也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更为直观的“阅读”,获取知识信息。

作为书籍设计三要素之一的图形,以其独特的语言,形象的反映了书籍的知识要义和思想精髓,成为了读者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桥梁。

如何将图形语言应用到书籍设计中,使其更为准确的传达知识和思想,是每一位书籍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书籍设计;图形语言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2书籍作为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载体,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从“结绳契刻”到“电纸书”,书籍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超越了种族和民族的隔阂,将知识和文化有效地保存下来,并且传播扩散到世界各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信息交流的扩大,书籍成为一种独特的商品在人们手中广泛传阅,现代书籍设计也随之兴盛起来。

然而,时至今日,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通过传统的阅读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作为书籍设计要素之一的图形,以其直观、准确的表达方式在书籍设计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

图形与书籍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一、凡有书必有图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

”中国上古时的“结绳契刻”,图形就以其独特的语言传达着原始的信息。

从中国唐代的《金刚经》到西方世界的《圣经》,书籍的每一步发展,图和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即“图形”,因其独特的语言身兼二职,它既是一类独立的艺术,又在设计中大有用武之地,既能充分满足艺术的种种审美要求,又能解决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及大众传播的需要。

在书籍设计中图形是最有吸引力的设计元素之一,实验表明,人对色彩、图形和文字的感受中,首先感受的是色彩,图形次之,文字最慢。

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与信息传递

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与信息传递

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与信息传递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作为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设计中,图形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高效的信息传递能力,成为了吸引人们注意力、传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关键要素。

图形语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图形、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来表达意义和信息。

与文字语言相比,它具有更直观、更快速、更跨文化的特点。

一个精心设计的图形可以在瞬间吸引观众的目光,引发他们的兴趣,并在无需文字解释的情况下传达核心信息。

我们不妨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标识和图标说起。

比如,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红黄绿三色灯以及各种形状的指示牌,它们以简洁明了的图形语言告诉我们何时停车、何时前行、何处转弯。

这些图形符号经过精心设计和标准化,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国家,只要看到它们,都能迅速理解其含义。

再比如,手机应用程序的图标,一个小小的图形就能让我们快速识别出其功能,如相机图标代表拍照功能,信封图标代表邮件功能。

这些图标利用了人们对常见事物的认知和联想,以简洁的形式传递了明确的信息。

在广告设计领域,图形语言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

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并传达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可口可乐的标志,那独特的红色曲线和流畅的字体,已经成为了全球公认的品牌标识。

这个图形不仅仅代表了一种饮料,更传递出了活力、快乐和分享的品牌理念。

又比如苹果公司的标志,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简洁而富有创意,象征着创新、独特和追求完美。

这些品牌的图形标识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其美观的设计,更在于它们能够有效地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传递出品牌的价值观和个性。

在包装设计中,图形语言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款产品的包装往往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接触到的部分,因此包装上的图形设计需要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传达出产品的品质、用途和特点。

比如,食品包装上的美味图片能够激发消费者的食欲,化妆品包装上的精美图案能够展现产品的高端品质。

以书籍设计为例探讨图形语言的设计

以书籍设计为例探讨图形语言的设计

以书籍设计为例探讨图形语言的设计【中文摘要】书籍设计艺术是伴随着书籍一同诞生的一门艺术,无论古代抑或现代,人们都会一本书设计其外观,就简单而言是使书籍在使用上更方便,更深一层,发展到现代,则是使书本更美观更具收藏价值。

图与书自有书以来就息息相关,图形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徐康《前尘梦影录》记载“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书籍设计艺术,着重研究书籍设计艺术中包括图形设计的一大方面,对不同种类、不同作用的书籍图形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列举一系列的实例和案例作为研究分析的资料,分析当前书籍图形设计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自己通过本文形成的有关书籍图形设计艺术的启示。

关键词:书籍设计,图形语言,作用,元素一、图形语言与书籍设计结构关系相关研究综述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在《图形与意义》中指出,“所谓图形,指的是图而成形,正是这里所说的人为的创造的图像”,而图形核心意义就是传达。

人们为了传达某种概念、思想或观念而出现了图形,运用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图画记号,图形是说明性的图画,它有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它是在某种媒介上的一种视觉呈现,如图画、纸张、壁画等等。

图形语言是以特定的图样形式来表达人的情感世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运用具象、意象、抽象等形象要素作为传播媒介来表现作者内在广阔的情感精神,而设计师经过有对图形理性的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索,使其上升为理性的认识高度。

书籍是指将人们的经验和事件用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记载于一定的物体上,以便于保存、传播,而甲骨文就是最早的书籍了。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书籍仅仅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而对书籍的要求更广阔除了美观外还要更具收藏价值因此书籍设计是书籍非常重要的环节。

书籍设计是伴随着书籍一同诞生的一门艺术,概括地说书籍设计是对书籍的美术设计。

书籍设计不仅是为书籍设计一张封面,而是以设计的整体形态为载体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关于书籍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_美术论文

关于书籍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_美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书籍设计图形语言论文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图形语言对于书籍设计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书籍设计中的图形因素已成为读图时代传递文化信息的超导体。

书籍艺术与图形图像的结合源于书籍的产生。

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应算得上是最早的书,它以图形的形式传达原始的信息。

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

图与书自有书以来息息相关。

书籍与书籍艺术中的图形因素无疑成为读图时代与文字表达包融并进中传递文化与信息的超导体。

一、封面设计的图形与主题封面设计中主题图形的编辑运用,重在尽意,即浓缩主题而以象生意。

主题图形的运用,是设计师对图形的艺术性及社会性的综合认知,是对图形的理性的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索的过程,能直接体现翻译书籍的主题思想。

用在封面中的主题图形以插图和摄影作品最为常见。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的封面设计,以近乎形而上的形态出现:佛光、祥云、日、月、天、地万物合一,混然天成。

在图形被视觉感知的同时似可聆听到一种图像与宇宙的声音,这一世界万物照应剧场给读者以广博、深邃、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神交集融汇之感,一种神秘的思维遐想和视觉愉悦。

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其所著的《图像时代》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

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还有利于书籍的国际交流、艺术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籍的世界性版权贸易。

二、封面设计中的设计图形设计图形是艺术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的图形,与前面所提到的自然图形相对,亦称人工图形。

主要包括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的创意图形、符号和纹饰等。

设计图形具有强烈的文本性、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借用造型艺术的思维和联想,归纳、演绎,提取一般性中的特殊性抽象而获得的有意味的形式。

从书籍设计学角度来看,设计图形对提高书籍的艺术品位、欣赏层面、阅读功能、收藏价值,都具有独特意义。

设计图形在封面上的应用还可解决对书装这一领域的模糊认识问题,当今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平面设计等混乱称谓也反映了设计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书籍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书籍设计图形语言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图形语言关于书籍设计得重要作用,并认为书籍设计中得图形因素已成为读图时代传递文化信息得“超导体”.
书籍艺术与图形图像得结合源于书籍得产生.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应算得上是最早得书,它以图形得形式传达原始得信息.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图与书自有书以来息息相关.书籍与书籍艺术中得图形因素无疑成为读图时代与文字表达包融并进中传递文化与信息得“超导体”.
一、封面设计得图形与主题
封面设计中主题图形得编辑运用,重在“尽意”,即浓缩主题而“以象生意”.主题图形得运用,是设计师对图形得艺术性及社会性得综合认知,是对图形得理性得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究得过程,能直截了当体现“翻译”书籍得主题思想.用在封面中得主题图形以插图和摄影作品最为常见.
杉浦康平《造型得诞生》得封面设计,以近乎“形而上”得形态出现:佛光、祥云、日、月、天、地万物合一,混然天成.在图形被视觉感知得同时似可倾听到一种图像与宇宙得声音,这一“世界万物照顾剧场”给读者以广博、深邃、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神交集融汇之感,一种神奇得思维遐想和视觉愉悦.
斯洛文尼亚得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其所著得《图像时代》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wwwcoM”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还有利于书籍得国际交流、艺术交流,更重要得是有利于书籍得世界性版权贸易.
二、封面设计中得“设计图形”
设计图形是艺术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得图形,与前面所提到得“自然图形”相对,亦称“人工图形”.要紧包括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得创意图形、符号和纹饰等.设计图形具有强烈得文本性、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借用造型艺术得思维和联想,归纳、演绎,提取一般性中得特别性“抽象”而获得得“有意味得形式”.从“书籍设计学”角度来看,设计图形对提高书籍得艺术品位、观赏层面、阅读功能、收藏价值,都具有独专门义.
设计图形在封面上得应用还可解决对“书装”这一领域得模糊认识咨询题,当今得“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平面设计”等混乱称谓也反映了设计者得水平参差不齐.
三、纹饰、符号得运用
纹饰、符号可称为“纯粹艺术”形式,且东西方差不明显,各自特征鲜亮.我国出版得典籍、文献、文学艺术类书籍,具有较高精神内涵得书籍,设计师可依类选择,合理运用.
中国得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水纹、火纹等,或纯正质朴、神奇狞厉,或雍容大度、典雅秀丽,是特别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得设计语言.从传统器物、纹样、服饰中提取这些纹饰或依照某一因素演化、设计出得艺术语言,其装饰效果最能出神入化.
随着对传统文化得认同和理解,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尤其是高品位书籍,非常多都运用了
纹饰装饰.巧妙、合理得运用,对烘托书籍得文化气氛,增强书籍得书卷之气,表达内容主题,以及弘扬民族艺术都有极大得关心.
西方书籍是最早使用纹饰装饰得.中世纪时期得羊皮书,其插图分三种类型:一为首写字母装饰,二为框饰,三为插图,其中框饰部分多由纹饰组成.我国书籍设计得封面设计纹饰因素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常规得封面形态也要紧源于西方.从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得中国新文学作品系列《书影》中不难看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得封面作品已开始采纳纹饰装饰.
符号在书籍设计中也较为常用.“符号学”中得“能指”和“所指”对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以及作品识不、寓意、信息等功能和形式有重要意义,因为符号亦是一种语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严羽论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籍设计得书脊与书口设计也是如此.
书脊又称书背或背封.中国传统书籍“包背装”具备书脊特征,传统线装书订口与锁线露于别处虽无书脊特征,却构成独具特色得中国书籍得艺术风格,传达了中国书籍文化得个性信息.今天得精装书、简装书为书脊设计提供了信息与设计平台.杉浦康平曾形象地把书脊比喻为封面与书底间相互关联得“意向箱” :从设计角度看,它连系了封面与封底得整体性;从表达信息得功能看,封面与封底得信息因素通过书脊一并表达.书籍竖立于书架上,给人第一印象、传达第一信息得便是书脊,可谓“方寸之地,包容万物”.
设计讲究得书脊立于书架之上,能够传递给读者多种信息.书脊设计选取得图形、饰纹及符号等设计语言得意义远在文字表达之外,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书脊已越来越受书籍设计师得重视.
传统得书籍严格讲来并没有书脊设计,经折装、线装、蝴蝶装,脊、口都露于书外.包背装虽有书脊形态却少有设计.中国传统得书籍艺术更重“书口”设计(这个地方姑且将书口与切口一概而论).中国古代书口设计既带有浓厚得东方情趣,同时又符合美学要求.书籍版面边、栏、界、行线在书口上自然形成装饰图案,美观自然.象鼻、鱼尾纹是为在折叠时寻准中心而设,但不具审美情趣,象鼻、鱼尾在书口上体现“黑口”或“花口”.无象鼻和“白鱼尾”则体现书口为“白口”等,这些都体现了对书籍得整体认识和设计.现代书籍设计中采纳传统得版式设计亦能体现书口得变化.以文字图形、纹饰、线条、色块作书口设计,是现代书籍设计得一种新尝试.在吕敬人为《梅兰芳传》所作得书口设计中,书口正翻展现梅兰芳戏曲人一辈子舞台形象,反翻体现梅兰芳社会人一辈子舞台形象,这就使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双重身份得到了再现.
杉浦康平讲:“书并不太大,然而不应把书看成静止不动得物体,而应看成是运动、排斥、流淌、膨胀、充满活力得信息容器.”书籍是“六面体得容器”,不同于一般美术印刷设计,书口与书脊得设计是设计师摆脱传统得封面设计观,寻求新得思维与创作得静谧空间.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书籍设计师要勤于考虑、不断制造、更新观念、师古纳今,一改以往只重封面和版式得设计思维模式,在如书脊、书口得方寸之地“分朱布白”,推进书籍设计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