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伟人”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三单元“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借助图片”到“借助词句”,从“讲述课文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建议以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课文编排《八角楼上》叙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呕心沥血工作的场景。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赞扬了革命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难忘的泼水节》通过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心怀百姓。
《刘胡兰》叙述了刘胡兰同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刚正不阿,不屈不挠,英勇就义的故事,表现了她无畏的英雄气概。
整体而言,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以“革命先辈”为线索,力图通过文本阅读,感受到镌刻于炎黄子孙骨子中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语文要素本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鉴于文本的内容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时空距离,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我们需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解读更好地去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为此,每一篇课文的课后题中,都提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同路径。
如《八角楼上》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本内容。
《朱德的扁担》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关注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一系列动词,借此体会人物形象。
《难忘的泼水节》课后题,则提出借助词语,讲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刘胡兰》一课课后题,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体会人物精神的相关要求。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六单元刘胡兰 优质版教案

4.学习ABB式的描述方法。(出示课件17)
出示本课词语“天阴沉沉的”以及阴天、麦田、太阳、学生的图片,让学生仿照“天阴沉沉的”句式描述一下其他图片。
预设:天黑压压的、麦田绿油油的、太阳金灿灿的、同学笑眯眯的
5.提问:时间、地点、天气、主要人物,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8)
预设: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根本不怕死,不论敌人是杀还是砍,刘胡兰都不会低头。
②预设:刘胡兰愤怒地回答:“打死也不说!”看出她的毫不屈服,她说了两遍不说,态度更加坚决了,还有“愤怒地”这个词,我可以看出来她要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板书:打死也不说)
教师点评:同学们能抓住关键词语来感受人物的品质,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形象,我们继续分享。
2.给生字按照结构分类。(出示课件20)
“刘、胡、村、被”是左右结构,“兰、关”是上下结构,“反”是半包围结构。
3.按照生字结构,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刘、胡、村、被”。(出示课件21)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刘”字左宽右窄,“胡”左右大致相等。“村、被”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并指导书写要点。
(2)指导书写“关、关”。(出示课件22)
“被”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被子,可以组词,被子、被动,
提问:你知道“被”为什么是衣字旁吗?
预设:因为被子是用来裹着身体的,属于衣着类
注意和“披”字区分。
(5)识记“拉、挺”。(出示课件11)
观察发现“拉、挺”都是提手旁,都和动作有关。“拉”这个字可以组词“拉手、拉住”,“挺”可以组词“挺拔、笔挺”。
(6)识记生字“烈”。(出示课件12)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小兔的课》学习目标1.了解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掌握旁听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短文,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
3.阅读短文并理解。
教学难点1.旁听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小兔的课1.学习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比较自己的学习过程;2.培养学生的旁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二:阅读短文并理解1.阅读短文《小兔的课》,了解故事情节;2.训练思维,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三:小兔的课后1.回顾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2.探索学习的乐趣。
参考教材1.《小兔的课》2.《小兔的课后》第二单元:《七色的彩虹》学习目标1.了解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增强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 色彩分类能力。
3. 对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的培养。
3.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彩虹的由来及构成1.学习彩虹形成的原理;2.探究彩虹的组成。
课时二:颜色分类1.学习颜色分类;2.通过活动巩固颜色分类能力。
课时三:认识彩虹1.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2.活动中加强彩虹的认识。
参考教材1.《七色的彩虹》2.《我们眼中的彩虹》第三单元:《种豆》学习目标1.了解种豆的过程。
2.探究种豆的生长特点,发现植物的神奇之处。
3.培养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种豆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生长特点。
3.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1.植物的生长特点。
2.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种豆1.了解豆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2.实地观察豆子并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二:实地观察1.实地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2.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精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和第六单元表格版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他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他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课件出示18)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不怕)(不在乎)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
(生汇报)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的.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19)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指导写)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
(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设计意图: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①声音不能高。
②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③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
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15.大禹治水
总第 5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
过程
初 案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四、 指名让同学完整地讲讲原文。
五、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2.组词或用自己方法记生字。
注意区分:“士”与“土”;“担”与“但”。
3.师范写,学生描红并书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扁志师战
担伍军士
抄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13周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6.朱德的扁担
总第3课时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自主学习生字。
(2)找出自学中感觉有困难的生字进行学习。
翘舌音:朱 志 士 师
后鼻韵母: 仗 疼 敬
(3)课件出示具体的句子进行测读。
3. 朗读全文,读通顺。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朱德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山上缺粮,要到山下挑粮,大家争着去包括朱德在内。但大家都担心他的安危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让他去。可朱德又找来一支还写上字。大家都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1.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三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六
科目:语文
单元:六
课时安排:13——15
册数:三
课题:语文园地六
课时安排:3
教学目标:
1、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巩固所学生字,促进对语言的积累。
3、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生字;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敢于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
课时安排:3
教学目标:
1、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巩固所学生字,促进对语言的积累。
3、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生字;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敢于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准备:字卡,插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字卡,插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5
分
10
分
一、“我的发现”
我会认:
(1)看拼音读词语
(2)辨析字形
(3)给生字组词。
我会填。
自读;自填;交流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读:要求:把生字 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指导 读正确。
(3)朗读识记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5
分
3、我会读
(1)自读
(2)鼓励背诵
学牛互相检杳
巩固识字。
在反复的朗读中 培养语感。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六单元 八角楼上 优质版教案(1)

课题15八角楼上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并由衷产生敬佩,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语言运用: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解析】《八角楼上》是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关注课文:全文共有2个自然段。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
课文第2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详细具体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在清油灯下忘我工作的情景。
文章末尾赞颂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整篇文章一线贯穿,写灯寓意,借灯传情,构思精巧。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6个会写字,其中“楼、披、轻、利”这4个字是左右结构;“年、夜”是上下结构。
需要注意“轻”字的“车”字旁笔顺为“横、撇折、竖、提”,与“车”字笔顺不同。
关注插图:图中的毛主席右手拿笔,左手拨动灯芯,穿着军衣,披着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图中右上角还有几行小字。
借助插图,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和课文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争、代、临”等10个生字,会写“楼、披、轻、利”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优质版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六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认识“轿、救、摩”等10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语言运用:能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思维能力: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
审美创造: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为人民造福,甘于奉献和中国古代先民的坚韧不拔,因势利导,改造自然的精神。
【课前解析】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交通工具的名称,引导学生认识机动车和船舶。
“字词句运用”第一题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第二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我的发现”呈现了五组形声字,引导学生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组古代圣贤关于立志的名句,引导学生积累,并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安排的是《大禹治水》,讲述了洪水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能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背诵一组与立志有关的名句。
6.阅读《大禹治水》,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轿、救、摩”等10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教学难点】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为人民造福,甘于奉献和中国古代先民的坚韧不拔,因势利导,改造自然的精神。
【课前准备】PPT。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科目:语文第课执教时间:课题识字6 编写者:教学目标:1、认识“根、漠”等9个生字,会写“丑、永”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较流利地朗读学习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例子。
2、引导归纳,谈话导入二、朗读课文1、初读感知⑴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一学⑵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
正音,评议⑶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2、再读入情⑴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3)朗读单元引言(如果我有一枝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三、指导认字1、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2、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3、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复习字词1、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2、多种形式读词语3、读其他生字4、组词,扩展说话二、诵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1、同桌读2、自由选择伙伴读3、读给伙伴听4、自己小声读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三、指导写字1、结合范写,观察字形2、书空,描红,临写3、展示,评议,提高四、扩展活动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
四、课外拓展收集反义词,读读背背修改意见:科目:语文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22 窗前的气球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
5、能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喜欢你周围的同学吗?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你猜一猜你的小伙伴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探望你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是怎样探望他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借拼音齐读生字。
(3)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生字组成词语。
(4)记一记生字,并给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三、初读课文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并在不懂的地方画“?”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7、同桌说,抽生说。
8、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师加以引导,体会科利亚、米沙及同学之间的友爱)9、假如你的同学生病了,你会怎样去探望他?(四人小组讨论,抽生说说)10、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写句子。
二、体会“孤单、寂寞”1.请你细细地读这两段话,文章中的哪一句话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了科利亚的“孤单、寂寞”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指名多生回答,拓宽学生视野,在联系中深刻体会“孤单、寂寞”。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空:科利亚想到以前课余、午休时,寂寞。
3.师生接读第二段。
4、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病中的科利亚是那么地孤单、寂寞,那就请你自己先读读这两段话,把他的孤单、寂寞表达出来吧!三、学习三——五段,体会同学深情1、观察插图,体会心情的转变就在科利亚感觉真没意思的时候,忽然,一只红气球出现在他的窗前,他仔细一看,然后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出示图片)能看着图片中科利亚的表情,来说说此时他的心情吗?(板书:高兴、快乐)2、细读课文,明白心情变化的原因3.交流。
出示填空:因为科利亚知道(看见),所以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指名多生回答,从不同角度理解心情变化的原因)4.科利亚猜对了吗?这会不会只是一只偶然飘过他窗前的气球呢?四、交流。
小结,而现在,所以他感到孤单、修改意见:科目:语文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23 假如编写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入题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
(板书课题:23 假如)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2、.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3.指导识字。
(1)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
(3)同桌之间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识字效果。
(4)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三、再读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想给画(),让它们();我想给画(),让它们();我想给画(),让他()……。
四、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自读延伸.1、自己最喜欢哪一小节,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
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
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小树在冬天面临的寒冷,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这样小树就不怕寒冷的袭击,能安然地渡过冬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绿化我们的地球,说明作者爱护树木。
第二节,小鸟是地球上可爱的精灵,找不到食物时会饿死的,作者要给小鸟画上一些米粒,这样小鸟就能快乐地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3.让我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师生评价,4.小结,激发情感。
第二课时一、导入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日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二、拓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1.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学生思考,放柔和的轻音乐)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语言、价值观、情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
4.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两节诗句,写后让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欣赏自己的作品。
三、指导写字1.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
例:“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
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修改意见:科目:语文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24、日记两则编写者:教学目标: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日记格式导语: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记录下来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
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
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把字音读正确2、开火车读词语,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分组再读课文。
4、说说两则日记分别写了什么事?三、指导写字1、认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用这些字分别组词语。
2、分加指导,练习书写。
四、课后作业练习写一则日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用多种方法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1、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3、分小组体会读A、合作学习。
B、指名汇报交流C、小结:日记要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4、学生细读:A、小组讨论:这两则日记写了些什么?B、指定小组汇报C、小结:日记是对自己说的话,必须真实。
有些小秘密,都可以记录在里面。
5、学生精读A、学生读两则日记,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B、比较这两则日记的不同,指名回答。
C、小结:日记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写日记要写一天里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三、拓展活动1、展示自己。
2、当“小医生”修改日记。
修改意见:科目:语文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25、古诗两首编写者:教学目标: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
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1、范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说说自己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三、朗读感悟1、听老师范读,说说自己从老师那里听出了什么?2、自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
4、展示读课文5、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集体认读。
2、指导书写五、拓展练习“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1、出示图片。
他们在干什么?谁送别谁?诗人离开时心情怎么样?2、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赠汪伦》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3、同桌互相读全文。
三、熟读1、自己试着按节奏读2、指名读3、有韵味地读一读。
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4、请同学读。
5、指名读6、学生自由背诵。
四、指导书写1、自己边读边画出要求会写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