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癌的治疗现状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

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

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肿瘤,就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类恶性疾病,由于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已经引起了全球科研机构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肿瘤疾病的现状与趋势对全球健康领域都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

一、肿瘤患病率的状况在近几年的调查统计中,中国肿瘤患病率的状况令人关注。

不仅因为患病人数较大,还因为发病年龄段已开始逐年下降。

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公布的数据,每年中国新增肿瘤病例约420万例,死亡约280万例,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发病率也持续升高。

二、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的现状其中,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最主要的四类恶性肿瘤,构成了中国肿瘤死亡现状的“重四”。

尤其是肺癌,已成为中国恶性死亡最趋势性的疾病,死亡率居首。

同时,乙型肝炎、饮酒和吸烟等行为也导致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三、肿瘤治疗和预后现状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等多种手段。

但发病后的生存期依然不乐观,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

大多数中国患者在疾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四、肿瘤防治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肿瘤疾病现状,中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赋予了肿瘤防治极其重要的地位。

政府已将防治肿瘤提到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三防一治”策略,即预防、早诊早治、康复和姑息治疗。

同时,在科技层面,基因测序、个性化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未来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此外,普及肿瘤知识,提高公众对健康危害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都是未来肿瘤防治的主要方向。

总之,尽管中国肿瘤现状严峻,但通过努力,未来防治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景可期。

我们期待,在政府政策、科技进步及社会共识的推动下,中国肿瘤的走势将可逐渐得以控制和逆转。

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年度总结会

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年度总结会

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年度总结会1.引言1.1 概述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年度总结会是一个旨在总结和评估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会议。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本次会议将对这些成绩进行总结,同时也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中国作为全球肝癌高发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肝癌防治形势。

为了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积极推动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努力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通过建立和完善肝癌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区的医疗机构和肝癌专科医生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其次,通过加强肝癌病例登记和信息共享,促进了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肝癌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治疗效果。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了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有效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然而,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肝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还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肝癌诊治的不均衡性。

另一方面,肝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因此,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对中国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分析现有成果和问题,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相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肝癌医疗质量,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该肝癌医疗质量控制行动年度总结会的背景和重要性。

2021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中国肝癌病人总体生存较差,主要原因是首诊时中晚期肝癌病人比例高。

随着系统治疗的进步,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已显著改善,多模式综合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途径。

本文总结了中国专家在肝癌转化治疗领域的经验,提出了转化治疗的策略和实施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推动该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肝癌治疗现状和问题: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肝癌病人的总体生存较差,主要原因是首诊时中晚期肝癌病人比例高。

虽然早期肝癌适合于手术切除、局部消融、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但大多数中国肝癌病人在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需要接受以非手术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为主的治疗。

虽然少数中晚期病人接受手术切除可能超过非手术治疗,但总体而言,术后短期复发率较高,多数病人术后生存不理想。

肝癌转化治疗的意义:国内许多中心已积累了肝癌转化治疗经验,初步结果显示转化治疗是提高中晚期肝癌病人生存的重要途径。

多模式综合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途径。

转化治疗的策略和实施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推动该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

肝癌转化治疗的共识:由XXX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发起,制订了《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该共识凝聚了中国专家在肝癌转化治疗领域的经验,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提出了转化治疗的策略和实施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该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药物治疗,特别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或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可获得30%左右的客观缓解率,病人中位生存期也提高到20个月左右。

国内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治疗费用较前大幅度下降,部分药物已纳入医保支付。

预期这类治疗将很快在中晚期肝癌中得以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也通过技术和药物的改进以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不仅在缩小肿瘤、控制癌栓方面获得较以往更好的效果,病人生存也得以改善。

肝癌诊疗新进展2024

肝癌诊疗新进展2024

肝癌诊疗新进展2024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以下简称靶免联合治疗)在肝癌中的突破性进展开创了肝癌治疗新时代。

当前,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已经贯穿于肝癌全线治疗,特别是近期在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等方面的探索取得诸多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预后。

尽管如此,无论是靶免联合治疗还是双免疫治疗,总体应答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精准选择有效人群仍未实现。

尤其是原发性耐药以及获得性耐药问题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临床和科学问题,肿瘤基础理论的突破、治疗新靶点的鉴定、制药工业的创新研发、敏感耐药机制的解析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显得尤为关键。

笔者深入阐述肝癌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创新进展,以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耐药;预后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排第4位、死亡率排第2位的恶性肿瘤[1 1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新发患者病例数将达46万例/年,将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21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我国肝癌多数以HBV相关肝病为疾病背景,以肿瘤低分化、进展迅速、预后不良为特征[3 1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原发阳汗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中国指南)以来,在肝癌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基础上,其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的创新进展,特别是系统治疗在联合治疗策略围手术期应用、敏感或耐药机制以及预后标志物的不断探索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实现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41笔者阐述肝癌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创新进展,以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肝癌新辅助治疗与转化治疗对千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hi naliver cancer staging, CNL C)为CNL C I a期、lb期和Ila期的肝癌,中国指南推荐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而对千外科学不可切除的CNL C I a期、lb期、II a期和外科学可切除的CNL C Il b期、ma期肝癌,中国指南建议采用多模式、高强度治疗策略以达到转化治疗效果。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

我国肝癌早诊早治研究现状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2-0079-04导师论坛2007年初国家卫生部为落实《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的工作目标,在江苏省启东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设立肝癌早诊早治示范点。

我国肝病工作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深入肝癌高发区开展调查研究和普查、普治工作。

“三级预防”的概念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一级预防”即针对病毒、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可疑致癌因素,采取“改水、防霉、防肝炎”七字方针,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二级预防”即“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我国通过对自然人群或高危人群普查,发现了一批毫无自觉症状的亚临床肝癌,使我国肝癌诊疗水平跃居世界前列[1]。

21世纪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揭示,肝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谱“分子分型”已不断明确。

它使人们得以知悉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其核心是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有些特性的获得早在肝癌起始的原发瘤阶段就已形成[2]。

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为积极、主动、导向、高效的方法,改变原有肝癌防治研究的格局,寻找能有效干预微小肝癌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其发生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1“肝炎-肝癌”阻断和抗病毒治疗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目前有约1.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40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随着对病毒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持续病毒复制是慢性肝病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发现基线HBV-DNA 水平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肝病所致死亡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所致的HBV-DNA 下降幅度可代表组织学用于评价疗效和疾病活动性,持续抑制HBV-D NA (使病毒载量<104拷贝/ml ),可延缓乙肝患者病情进展,降低肝癌发生的危险性[3]。

近来欧美国家、亚太地区和我国都相继出台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强调高病毒载量(HBV-DNA 水平≥105拷贝/ml ),并且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 )≥2×ULN 的HBeAg 阳性患者应接受抗病毒治疗[4]。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现状_胡陵静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现状_胡陵静

·综述·原发性肝癌预后差,生存时间较短,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1],我国属于肝癌高发地区,新发病例占全球的55%左右,而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2]。

中医药在肝癌的手术、放化疗后辅助治疗,及晚期肝癌的姑息治疗中均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现状作一综述。

1病因病机肝癌属于中医学“肝积”、“肥气”、“积聚”、“臌胀”、“黄疸”、“胁痛”等的范畴。

就其病因病机,潘敏求[3]认为,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感染肝炎病毒、摄入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等,统称“癌毒”。

当机体处于“虚”的状态时,如遭受“癌毒”侵袭,必致气滞血瘀、瘀毒互结,在其病程中,瘀毒与脾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是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孔怡琳等[4]认为,肝癌发病的关键在于痰浊与瘀血相互胶结为患,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痰瘀交阻导致癌毒沉于肝脏,气滞血瘀阻于肝脉,从而成为其中医病因、病机的关键。

张景洲[5]将湿、热、痰、瘀概括为毒邪,认为肝癌病初属湿热之邪扰动肝络,湿热毒邪内盛日久煎灼津液,化生痰毒,肝络不畅,气血不行,而成血瘀,湿热痰瘀损伤肝络,络脉虚滞失养,故出现正虚血瘀络阻而发病,其病机特点表现为肝络失养或者毒损肝络的临床特征,其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毒和络。

邓中甲[6]认为,肝癌多属虚实夹杂,因肝胃不和,或脾胃虚衰,加之情志、饮食损伤,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肝,积聚成块而发病。

从脏腑而言,一些学者[7-9]认为肝癌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而脾虚是肝癌病理病机的根本,在肝癌形成前,已有较长时期的“脾胃”病存在,由于脾虚,引起气滞、湿阻,进一步引起血瘀、湿热等,湿郁化热、痰热互结、水液内停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皆可由脾虚气滞发展而来。

而谢兆丰等[10-11]认为除了脾虚外,肾虚也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基础,因肝肾同源,无论肾之阴血不足引起肝阴不足,还是肝火过剩灼伤肾阴,均引起肾之阴精不足,肝失所养,则邪毒趁虚而入。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现状探究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现状探究

超声引导下瘤 内注射 与 间质毁损治疗 , 以 及经 门静脉 穿刺 治疗等 。单 用某种 方 法
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 多种介入 方法的综合序 贯治疗能发 挥协 同作用 , 进

以及 经门静脉穿刺治疗等 。
中晚期肝癌的放射介入治疗 即在 x光 的 引导下 , 经皮 穿 刺插 管 至靶血 管 , 抗癌 药物 注射 到 肝 癌 的肿 将 块 内 , 接 对 肝 癌 细 胞起 杀 灭 作 用 , 直 同 时可 以注入 一些 栓 塞剂 , 阻断 供 应肝 癌
临 床 进 展
中晚期 肝癌 的介 入 治疗 现 状探 究
禹 萌 耿晓林
前 , 癌 首选 治 疗 方 法仍 是 手 术 切 除 , 肝 但 由 于发 病 隐 匿 , 性程 度 高 , 诊 时 恶 确
多 已 属 中 晚 期 , 手 术 切 除 者 仅 占 能
1 % ~1 % … 。 因 此 各 种 非 手 术 治 0 5
组 织 成 分单 一 , 缔 组 织 少 , 水 酒 精 结 无
弥 散 完 全 , 效 可 与手 术 切 除 相 近 , 疗 部
刺无水酒精 注射 治疗复发 性肝癌 3 6 分 8例
析. 广西 医学 ,04,( ) 52— 1. 20 4 4 :1 5 3
6 S lit L, lb r N,ea eT,t 1He a・ obai God egS lrc e . p t a
定影响 。因此 , 行介 入治 疗时 应“ 量肝
癌 , 脏局 部组 织 药物 浓度 高 于全 身 浓 肝 度 1 0~ 0 0 4 0倍 , 区浓 度 高 于 正 常 肝 瘤
组 织 5~2 O倍 。
中晚 期 肝 癌 的超 声 介入 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Ronnie Tung-Ping Poon,et al. CANCER. 2000;89(3):500-7.
126例肝内转移患者随时间变化情况
为何根治治疗后仍存在复发转移? 根治治疗是绝对意义上的根治吗?
但自90年代,术后生存率未再有明显提高
术后累积生存率(%)
100
60年代至90年代,肝癌手术治疗后生
2010 ASCO Annual Meeting
START:亚洲II期临床研究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开放 性II期临床研究
中国肝癌治疗现状
目录
中国肝癌治疗现状 早期肝癌根治术的现状及展望
目录
中国肝癌治疗现状 早期肝癌根治术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是肝癌发病重灾区
男性发病率:34.7/100,000(292,966例) 女性发病率:13.7/100,000(109,242 例)
占全球病人的55%
0 3.0 5.3 8.3 17.6 117 Age-standardised incidence rates per 100,000
早期 (A)
1个 HCC或3个结节 <3cm,PST 0
中期 (B)
多结节,
PST 0
1个 HCC
3 个结节 ≤3cm
门脉压力/胆红素 升高
相关疾病
正常


晚期 (C)
门脉侵犯,
N1, M1, PST 1–2
终末期 (D)
手术切除
肝移植
根治疗法
消融术
TACE
索拉非尼
姑息疗法
对症治疗
根治性切除术为早期肝癌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BCLC 分期系统及治疗策略(2010)
HCC
0期
PST 0, Child–Pugh A级
A–C期
PST 0–2, Child–Pugh A–B级
D期
PST >2, Child–Pugh C级
极早期(0)
1 HCC <2cm 原位癌
早期 (A)
1个 HCC或3个结节 <3cm,PST 0
中期 (B)
仅是针对局部病灶
– 针对局部的治疗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仅是针对影像学可见病灶
– 现有检查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15 – 60-70%的复发病例是由于手术时已经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所致16
肝癌多中心起源
– 肝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Alejandro Forner,et al.Hepotology.2008;47(1):97-104. 16 Josep M.Llovet, et al.Journal of Hepatology.2008,48:20-37.
多结节,
PST 0
晚期 (C)
门脉侵犯,
N1, M1, PST 1–2
终末期 (D)
1个 HCC
门脉压力/ 胆红素
升高
正常
3 个结节 ≤3cm
相关疾病


手术切除
肝移植
消融术
根治疗法
5年生存率:50%-70%
TACE
索拉非尼
姑息疗法
3年生存率:10%-40%
对症治疗 生存期<3个月
8. Forner A, et al. Semin Liver Dis 2010;30:61-74. 9. Bruix J et al. The Lancet 2009;373(9664):614-616
按照BCLC分期,肝癌患者分布情况
D期
2.6
A期
15.3
C期
53.9
27.1 B期
A期:治疗方式多样,仅六成患者选择手术
A期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布图( N=352 占全部人群15.3%)
100%
75% 57.14%
50%
25%
0%
手术
A期治疗中,手术最为常见 (57.14%),其次是介入和消融
28.28%
中国肝癌治疗现状回顾
中国肝癌治疗现状调查 发起机构:中国抗癌协会 调查范围:中国32家大型专科或综合医院 调查时间:2008-8-1~2009-8-1 问卷总数:截至2009-12-31,共收到2249份问卷 有效问卷:2201份(问卷有效率97.86%)
调查结果:八成肝癌患者为中晚期
男性死亡率:34.1/100,000(226,830例) 女性死亡率:13.1/100,000(105,249例)
GLOBOCAN 2008 (IARC) , Section of Cancer Information (19/10/2010) http://globocan.iarc.fr/factsheets/cancers/liver.asp
介入
11.61%
局部 消融
2.68%
系统药 物治疗
B期:近2/3患者仍接受手术治疗
B期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布图(N=585 占全部人群27.1%)
100%
75% 63.32% 50%
25%
0%
手术
B期治疗中,手术最为常 见(62.32%),其次是介入 和消融,1.03%接受靶向 治疗(6例)
26.69%
索拉非尼可抑制残余“种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土壤”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根治治疗联合索拉非尼的临床试验正 在进行中
索拉非尼术后辅助治疗(STORM)
——令人期待的结果
索拉非尼用于切除术、 RFA、 PEI后辅助治疗的全 球前瞻性、双盲、Ⅲ期随机对照试验
既往治疗 切除术 RFA PEI




抑制血管生成
VEGF
PDGF
34. Li Liu, et al. Cancer Res. 2006;66:11851-58 .
局部根治治疗联合索拉非尼的理论基础
切除术、肝移植、射频消融术等局部根治治疗可去除局部可见肿瘤 但仍旧存在“残余种子”,且不能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土
壤”
纳入标准 Child–Pugh 5–7分 中高危复发风险
随机化 1:1 n=1,100 分层
• 既往治疗 • 地理区域
索拉非尼 400mg bid.
安慰剂
主要终点 • 无复发生存
次要终点 • 至复发时间 • OS • 生物标记物 • 其他
. NCT00692770
肝移植后应用索拉非尼预防肝癌复发
——试验设计
肝移植术后4-12周连续服用索拉非尼6个月
纳入标准: 不符合米兰标
准(已确认) 肿瘤分化较差 有微血管侵犯
随机分4组: 索拉非尼 200mg qd 200mg bid 400mg qd 400mg bid
检测指标 循环内皮细胞 VEGF VEGF R2 IL-6
• 微小病灶 循环肿瘤细胞
血管生成 VEGF PDGF
33 Isaiah J. Fidler, et al . Nature Reviews Cancer.2003; 3:453-8.
索拉非尼的双重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抑制种子生长)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使土壤贫瘠)
残余肿瘤细胞 •微小病灶 循环肿瘤细胞
介入
6.26%
局部 消融
4.11%
系统药 物治疗
C期:半数患者选择介入治疗
C期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布图( N=1161 占全部人群53.9%)
100%
75%
50% 33.61%
25%
0%
手术
52.29%
介入
C期治疗中,介入治疗最 为 常 见 (52.29%) , 手 术 治 疗 占 第 二 位 (33.61%) , 1.21%接受靶向治疗(14 例)
RCT研究
作 者 (年)
病例数
3年复发率
P值
(TACE vs.对照)
Kohno et al, 1996
48 vs. 40
63% vs. 68%
ns
Lai et al,1998
30 vs. 36
82% vs. 52%
ns
随机效应模型(Der Simonian和Laird法)
29. P. Mathurin, et al. Aliment Phamacol Ther 2003;17:1247-61. 16. Llovet JM et al. J Hepatol 2008;48:20-37.
根治治疗不能完全处理全部病灶
根治治疗可以解决的问题
– 去除局部可见病灶 – 肝脏基础病变(肝脏移植)
根治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
– 循环肿瘤细胞播散 – 微小转移灶 – 未能发现的肝内微小病灶 – 早期门静脉浸润
多学科综合治疗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对肿瘤疾病的进一步认识,肿瘤的治疗经历了从单一治疗到 由手术治疗引领的放疗、化疗、免疫、靶向等各种方法的综合治疗。
(20.83%) , D 期 患 者 中 5.26%接受靶向治疗(3例)
0.00%
局部 消融
20.83%
系统药 物治疗
中国肝癌治疗与BCLC规范治疗的差异
AB C
中国 现状 调查
主要治 疗方式
次要治 疗方式
手术 手术 介入 介入
介入 手术
D
介入
系统药物/ 手术
• 无论在哪一 期,手术均 是重要的治 疗方式
目录
中国肝癌治疗现状 早期肝癌根治术的现状及展望
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BCLC分期系统及治疗策略(2010)
HCC
0期
PST 0, Child–Pugh A级
A–C期
PST 0–2, Child–Pugh A–B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