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__带针

合集下载

一次性无菌溶药器说明书

一次性无菌溶药器说明书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说明书
[主要结构、性能] :本产品由外套、芯杆、橡胶活塞及一次性使用侧孔针或斜面针组成。

其物理、化学、生物性能符合xxxxxxxxxx标准的规定。

[适用范围] :供抽吸液体、溶解药液用。

产品规格有:20mL 、30mL 、50mL;
配针规格1.2mm、1.6mm。

注册号:X食药监械(准)字xxxx第xxxxx号
生产许可证号:
[禁忌症、注意事项、警示及提示说明] :
1、本品经环氧乙烷灭菌,无菌、无热原。

打开小包装应立即使用。

2、使用时,应检查小包装是否完整;如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3、本品仅供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用毁型器销毁)。

4、超过失效日期(失效日期见小包装封口处)禁止使用。

5、本品禁止抽取血液及人体注射用。

xxxxx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生产)地址:xxxxxxxxxxxxxxxx
售后服务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电话:xxxxxxxxxxxxx x
传真:xxxxxxxxxxxx 邮编:xxxxxxxxxxxx。

产品技术报告-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带针

产品技术报告-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带针

常州金龙医用塑料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报告2.与已上市的产品比较序号项目内容春光已注册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本公司申报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01 标准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02 材质主材:聚丙烯、活塞、不锈钢针管主材:聚丙烯、活塞、不锈钢针管辅材:ES-2单组分针头胶、油墨、二甲硅油辅材:ES-2单组分针头胶、油墨、二甲硅油03 结构组成芯杆、外套、活塞、注射针芯杆、外套、活塞、注射针04 工作原理 1.去护套,抽吸药液,排尽管内气体;2.进行皮下注射等。

1.去护套,抽吸药液,排尽管内气体;2.进行皮下注射等。

05 制造工艺流程注:1.本图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工艺流程图;2.绿色□为十万级洁净区;3.□为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配套用注射针生产工艺流程;4.外购协件为:PE包装、仿透析纸、PP、PE共挤医用包装膜、橡胶活塞;5.注塑、印刷、粗洗、组装为关键工序控制点;6.精洗、封口、灭菌为特殊过程7.原材料选择与组成见下表。

注:1.本图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工艺流程图;2.绿色□为十万级洁净区;3.□为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配套用注射针生产工艺流程;4.外购协件为:PE包装、仿透析纸、PP、PE共挤医用包装膜、橡胶活塞;5.注塑、印刷、粗洗、组装为关键工序控制点;6.精洗、封口、灭菌为特殊过程7.原材料选择与组成见下表。

3.产品命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在国际、国内均属成熟产品,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未制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的相关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参照GB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修订稿、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标准特制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依据。

满足医疗器械行业及企业的检测及有效控制。

4.原材料控制4.1聚丙烯原材料名称聚丙烯供应商编号2011004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原材料代号GM1600E 符合标准YY/T0242-2007商品名聚丙烯树脂分子量分布不详供应商名称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比例不详物理性能外观色粒0个/kg 弯曲模量:≥1.250Mpa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0.2n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23℃) ≥2.0kj/m2密度≤0.91g/cm3雾度≤15拉伸屈服应力≥30Mpa化学性能生物性能重金属含量≤1.0镉含量<0.1细胞毒性、皮肤致敏、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热原、溶血酸碱度≤1.0紫外吸光度≤0.084.2活塞原材料名称活塞供应商编号2011020 符合标准YY/T0243-2003 原材料代号不详化学结构式/分子式不详分子量分布不详商品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原材料组成比例供应商名称常州京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材料名称分子式比例% 材料名称分子式比例%物理性能外观1.不得有胶丝、胶屑、外来杂质、喷霜;天然橡胶(C5H8)n 55 氧化锌ZnO 3.02.外观色泽应均匀,表面不得有明显气泡、缺胶、切损、偏心;碳酸钙CaCO335抗氧剂2246C23H32O20.83.密封圈侧面顶部应有清晰的边缘基准线、基准线应完整、与注射器外套内表面接触应紧密;炭黑 C 4.0促进剂TMTMC6H12N2S30.54.修边部位的直径应不大于活塞密封圈直径;硫磺S 1.75.无泛黄现象。

生物学评价报告

生物学评价报告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生物学评价报告评价者:评价产品: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1 产品简介1.1本产品合用于临床加药和溶药使用。

1.2本产品型式为偏头式,其结构为三件式,由外套、芯杆、橡胶活塞组成。

溶药针由针座、针管、护套组成。

1.3 产品与人体直接接触需进行生物学评价部分为:本产品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只是与药液接触。

采用医用聚丙烯、天然橡胶和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304 ( 0Cr18Ni9 ) 为主要原料、选用符合医用要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润滑剂制成。

2 材料组成部份供方为XXXXX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塑料粒子的专营公司,其经营的聚丙烯符合YY/T0242 —202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的聚丙烯。

该材料采用医用级无毒塑料,对人体无害并能满足标准规定。

2.1原料型号:牌号为701.2.2原料来源: XXXX有限公司2.3技术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YY/T0242—202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中有关规定。

每批次进料,粒料供方均提供符合YY/T0242—202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3.1、3.2、3.3、3.4条要求的出厂检验报告,我公司对每批进料按YY/T0242—202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 3.1、3.2、3.3、3.4 条的规定进行检验。

3 材料理化特性信息3.1外观要求按SH/T1541进行,医用级聚丙烯为本色粒料。

3.2包装要求医用聚丙烯专用料应至少采用双层包装,包装应保证在产品运输、贮存时不被污染。

(聚丙烯的供方资质及《检验报告》见附件3。

针管不锈钢在最新标准中称为06Cr19Ni10 号钢。

0Cr18Ni9 钢(AISI304) 是奥氏体不锈钢,是在最初发明的18-8 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钢种,该钢是不锈钢的主体钢种,钢的奥氏体结构赋予了它的良好冷、热加工性能、无磁性和好的低温性能。

医用耗材采购清单

医用耗材采购清单

3.5mm(带气囊) 支
96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4.0mm(带气囊) 支
97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98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4.5mm(带气囊) 支
5.0mm(带气
囊)

99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100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101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102 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5.5mm(带气囊) 支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
武汉市王冠医疗器械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
林华牌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泰州市精卫医疗有限公司
泰州市精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衡水博飞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扬州市明星医塑器材有限公司
武汉王冠
牙科专用
南昌卫材
北京联昌
江苏通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泰州市迪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德州德新康消毒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
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有限公司

127 一次性手术隔离衣
中号

128 一次性蓝氧机冲洗头
100只/包

129 PH试纸

130 医用橡皮膏

131 医用超声探头消毒湿巾

132 灌肠软皂

133 呼吸机面罩

134 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 A型 中号

江苏申星光电医疗 江苏申星 泰州市精卫 武汉 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武汉新大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宁波华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宁波华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上海利康 上海浦东金环 上海浦东 上海浦东金环 苏州宇度医疗器械 南昌卫材 扬州市明星医塑 南昌卫才 南昌恒康

1000ml

80mm*38mm*2
00片

初始污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验证方案

初始污染菌验证方案、报告文件编号:起草人:质管部:日期:审核人:质管部:日期:批准人:日期:有限公司1 验证目的:为减少初始污染菌对产品的影响,更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延长管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控制。

2 验证依据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3 验证小组:负责验证过程的组织指导工作。

:负责验证现场人员的安排组织工作。

:负责验证过程检测工作。

4 验证方案在有效环境监控下,任意连续三批取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5 验证方法使用仪器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天平、HH.B11.36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202—A0型台式干燥箱(以上设备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合格)以及试管、培养皿Φ9cm、刻度吸管、有盖广口瓶、玻璃注射器、营养琼脂(均经无菌处理)。

操作步骤:制备检验液,取产品剪碎后浸泡在有100ml灭菌生理盐水的有盖广口瓶中,充分震荡后制备成1:10的检验液,用灭菌吸管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另取1ml 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更换1支吸管,并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液。

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另取1ml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更换1支吸管,并充分混匀,使成1:1000稀释液.将溶化并冷至45℃—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傾注于平皿内,每皿约15ml,另倾注一个不加样品的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

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0℃—35℃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

6 验证确认:通过3批对产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确认每批产品初始污染菌在有效的环境监控下是能达到要求的。

7 方案会签表1.验证目的:为减少初始污染菌对产品的影响,更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延长管5个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控制。

08-09 产品技术要求和说明书变化对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影响

08-09 产品技术要求和说明书变化对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影响
5.2.6 5.3.1 5.7
系。 3 标记的方式方法及代码未变化。 1 “产品技术要求”规定了产品型号及规 格的划分方法。 2 “产品技术要求”更全面的表述了产品 的组成及特征要素。 1 根据国家总局 2014 年第 9 号通告的要 求,”产品技术要求”将注册产品标准中的 “要求”分解成“性能指标”及“试验方 法”,
代号
P1 P2 P3 P4 P5
频次(每年)
-6
<10
-5 -6
10 ~10
-4 -5
10 ~10
-3 -4
10 ~10
-3
>10
风险等级(SP)=伤害严重度(S)×伤害概率(P)
3.2.4 风险接受准则 原一次性使用溶药注射器 带针风险接受准则见表4
表4 风险接受准则
概率
经 常 P5 有 时 P4 偶 尔 P3 很 少 P2 非常少 P1
为达到以上目的,我公司根据 YY/T 0287-2016 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建立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从文件上规定了采购、生产、检验、品控及贮运的程序要求 及管理制度,保证产品在生产的各环节有良好的品质,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 4.2 生产后的风险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 带针生产后的风险管理以宣传产品的安全存放和正确使用 为主,加强流通渠道的管理,注重销售后的质量信息的反馈,降低潜在危害。为此,我公司 采取了以下措施:
A 制定了顾客信息反馈及处理、忠告及召回、不良事件的处理等程序文件,有效保证售 后产品质量信息处理的畅通及品质改进。
B 通过监管部门的质量通告,查找、纠正可能的危害。 C 通过报纸、杂志及网络上的新闻、科技文献,发现可能的危害,并及时纠正。
湖北福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溶药器带针标准

溶药器带针标准

YZB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YZB/XXXX-2014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2014年5月2日发布2014年5月18日实施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起草过程主要按照YY/T0821-2010《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同时参照GB15810—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和GB18457-2001《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进行编写。

本标准与YY/T0821-2010《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的主要技术差异:增加环氧乙烷残留量的要求、产品灭菌要求和检验规则。

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Ⅱ目次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与命名 (1)5、要求 (2)6、试验方法 (3)7、标志 (5)8、贮存 (6)9、灭菌 (6)附录A (规范性附录)检验规则 (7)附录B (规范性附录)材料指南 (9)Ⅰ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 (以下简称溶药器带针) 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该产品供临床溶药和加药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所包含的条文,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62.1-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62.2-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接头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GB/T14233.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15810-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GB/T16886.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评价与试验GB18279-2000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与常规控制GB18457-2001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YY/T0242-2007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YY/T0243-200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YY/T0296-1997 一次性使用注射针识别色标YY/T0313-1998 医用高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YY/T0466.1-2009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YY/T 0821-2010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3 术语和定义溶药器带针应符合YY/T0821-2010 3的要求4 分类和命名1溶药器带针应符合YY/T0821-2010 4的要求5 要求5.1溶药器外观溶药器应符合YY/T0821-2010 5.1的要求。

(019)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019)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1、目的通过检验产品的初始污染菌,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微生物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

2、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简称:输液针)、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注射器带针(简称:配药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简称: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简称: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带针(简称:袋式输液器)及其配件、无菌产品初始包装等的初始污染菌的检验。

3、依据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GB 836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GB/T 19973.1-2005 (ISO 11737-1:1995)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4、要求灭菌产品管道类内腔污染菌数:应≤10cfu/件次,外部应≤100cfu/件次;非管道类应≤100cfu/件次;敷料类应≤100cfu/g;消毒产品应≤1000cfu/件次或重量(g),具体见表1。

5 检验方法5.1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成份:蛋白胨 20 g牛肉膏药 3 g氯化钠 5 g琼脂 15 g卵磷脂肪 1 g吐温80 7 g蒸馏水 1000 g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

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吐温80,混匀,调pH值为7.1~7.4加入琼脂,121℃高压灭菌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5.2 样品采样数量:各类产品每批随机抽取10件样品。

5.3 供试液制备5.3.1.供试品是敷料、可以破坏性类可用无菌手续称取10g,放入1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后取样。

作为1:10的供试液。

5.3.2.供试品是液体取10ml加至1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后取样。

作为1:10的供试液。

5.3.3.对供试品不能采用破坏性取样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拭子涂抹采样,被采表面积为100cm2,加入灭菌生理盐水1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带针产品技术报告一、产品简介1.概述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以下简称溶药注射器)及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针(以下简称溶药针)的结构、各部件名称如图1所示。

本产品的所有部件及加工材料均采用符合医用要求的材料。

1.2 溶药注射器各部分的名称术语如图1所示1-零刻度线;2-分度容量线;3-公称容量刻度线;4-总刻度容量线;5-基准线;6-外套卷边; 7-锥头孔;8-锥头;9-针座;10-连结部;11-针管;12-护套;13-外套;14-活塞; 15-芯杆;16-按手注:本示意图仅说明溶药注射器的结构,并非为标准规定的唯一型式。

图1 溶药注射器(带溶药针)示例1.3 主要材料聚丙烯、橡胶活塞、不锈钢管2. 结构组成产品的所有部件及加工材料均采用符合医用要求的材料,其结构组成如图1(示例)构成3. 预期用途主要用于供临床配制药液、加药、溶药以及抽取药液时使用。

4.工作原理溶药注射器的工作原理与普通注射器相同,是利用活塞和针筒的抽吸和注射原理,依靠手工进行配制药液工作。

5.产品特点溶药注射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当中,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为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

二、技术指标或主要性能要求确定的依据GB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15810—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GB/T1962.1—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62.2—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接头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C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14233.1—199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GB/T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T18457—2001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6886.1-2001 医用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YY 0242—1996 医疗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YY/T0243—200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YY/T0296—1997 一次性使用注射针识别色标YY/T0313—1998 医用高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YY0466-2003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三、产品设计控制、开发、研制过程1. 项目来源及前景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产品,主要适用于供抽吸液体或在注入液体后立即注射用的手动注射器,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用一些大规格的注射器配用大规格注射针来配制药液,国内企业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在临床上以得到广泛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2.生产条件江苏恒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是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专业生产企业,生产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产品,其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检测设备、技术能力等均能满足开发生无菌溶药注射器要求。

3.研制情况公司组织生产,质量,技术人员通过认真学习、理解相关标准,研究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临床应用情况,制定了本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工艺要求、关键技术等,试制的样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4.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为外套标尺的印刷和外套与橡胶活塞的配合两套工序。

外套标尺的印刷即配药注射器的标尺应印刷清晰,分度容量粗细均匀,零位线的印刷位置应与外套封底的内边缘线相切,误差在企业注册标准范围内。

外套与橡胶活塞的配合要求精度高,装配严格,我们通过提高注塑模具加工精度要求和橡胶活塞尺寸要求来实现高精度配件的生产,同时严格工艺要求和部件进厂验收规程,保证部件生产稳定性。

四、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要求1.工艺流程图(见附件1)此生产工艺经实际生产验证,设计合理,能保证产品各项性能要求。

2、工艺要求2.1.环境要求溶药注射器要求无毒、无菌、无热原,所以必须在10万级净化车间内生产、包装。

2.2.技术工艺要求2.2.1注塑配件注塑件完整、无毛刺飞边、无色点、焦点,尺寸符合要求。

2.2.2装配粘接各零部件无缺陷,针尖应粘接到位、牢固、粘接剂均匀、无堵塞。

2.2.3印刷溶药注射器的标尺应印在外套卷边短轴的任意一侧,分度容量线应粗细均匀,零位线的印刷位置应与外套封底的内边缘线相切,当芯杆完全推入外套封底端时,零位线应与活塞上的基准线重合,其误差必须在最小分度间隔的四分之一范围内。

2.2.4 包装单包装合格、清晰、无杂质;中包装折叠整齐、印刷正确、清晰;外包装装箱数量准确、包装箱无破损现象。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方法和工艺要求制造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原材料及外购件要求3.1 主要材料:聚丙烯、橡胶活塞、不锈钢管。

3.2 用于制造溶药注射器的材料应与其消毒过程相适应。

在ISO/TC198中有关于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内容。

用于制造溶药注射器的材料在常规使用过程中,不得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等有害的影响,用于构造溶药注射器外套壁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透明度以确保可毫无困难地读取刻度值。

3.3 用于制造溶药注射器的外购件均有产品注册证(见附件2),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五、产品性能及技术指标1.外观1.1 在300 lx—700 lx的照度下,溶药注射器应清洁、无微粒和异物。

1.2 溶药注射器不得有毛边、毛刺、塑流、缺损等缺陷。

1.3 溶药注射器的外套应有足够的透明度,能清晰地看到基准线。

1.4 溶药注射器的内表面(包括橡胶活塞),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润滑剂汇聚。

1.5 溶药针针管应清洁、无杂物,针管应平直。

1.6 针座应无明显毛边、毛刺、塑流及气泡等注塑缺陷。

1.7 针座的锥孔应无微粒和杂质。

1.8 针尖应无毛刺、弯钩、平头等缺陷。

2 溶药注射器的标尺2.1 溶药注射器有一个标尺或一个以上相同的标尺,且标尺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公称容量及对应要求溶药注射器的公称容量v ml容量允差最大残留容量ml至公称容量标记处分度的最小全长mm最大分度值ml计量数字间的最大增量ml泄漏试验所用力小于公称容量的一半等于或大于公称容量的一半侧向力(±5%)N轴向压力(表压)(±5%)kPa20 ±(V的1.5%+排出体积的1%)排出体积的±4%0.15 52 2.0 10 3.0 20030 ±(V的1.5%+排出体积的1%)排出体积的±4%0.17 67 2.0 10 3.0 20050 ±(V的1.5%+排出体积的1%)排出体积的±4%0.20 75 5.0 10 3.0 2002.2溶药注射器允许在公称容量标尺外延长附加标尺,其延长的附加标尺与公称容量标尺应加以区别,其区别方法如:a.把公称容量的计量数字用圆圈圈起来;b.附加标尺的计量数字用更小的计量数字来表示;c.附加标尺的分度容量线用更短的刻度线表示;d.附加标尺长度的垂直线用虚线表示。

3 标尺的刻度容量线3.1 标尺应按表1规定的分度值表明刻度容量线。

3.2 零位线的印刷位置应与外套封底的内边缘线相切,当芯杆完全推入外套封底端时零位线应与活塞上的基准线重合,其误差必须在最小分度间隔的四分之一范围以内。

3.3 刻度容量线应在零位线至总容量刻度容量线之间,沿外套长轴均匀分隔。

3.4 当溶药注射器保持垂直位置时,所有等长的刻度容量线的一端应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对齐。

3.5 次刻度容量线长度约为主刻度容量线的二分之一。

4 标尺上的计量数字4.1 将溶药注射器垂直握住,锥头向上,计量数字应成正立字形。

4.2 标尺上的计量数字应与相应的刻度容量线末端的延长线相交,但不得接触。

4.3 计量数字的排列顺序,应从外套封底端的零位线开始,“零”字可以省略,各种规格的溶药注射器计量数字标示的举例见图2。

注:标尺的垂直线可省略。

图2 标尺刻度的举例5 标尺的印刷5.1 偏头式溶药注射器:其标尺应印在锥头的对面一侧。

5.2 中头式溶药注射器:其标尺应印在外套卷边短轴的任意一侧。

5.3 标尺的分度容量线及计量数字印刷应完整,字迹清楚,线条清晰,粗细均匀。

6 外套6.1 溶药注射器外套的最大可用容量的长度至少比公称容量长度长10%。

6.2 溶药注射器外套的开口处应有卷边,以确保溶药注射器任意放置在与水平成10°夹角的平面上时不得转过180°。

7 按手间距当芯杆完全推入到外套封底时,使活塞的基准线与零位线重合,从卷边内表面到按手外表面的优选最小长度应符合表2规定的间距。

详见图3表2 按手尺寸公称容量V,ml 间距D,mmV≥5 12.5图3 按手尺寸示意图8 活塞8.1 橡胶活塞应无胶丝、胶屑、外来杂质、喷霜,应符合YY/T 0243的规定,其他材料制成的活塞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8.2 活塞与外套的配合,当溶药注射器被注入水后,保持垂直时,芯杆不得因其自身重量而移动。

9 锥头9.1 锥头孔直径应不小于1.2mm。

9.2 溶药注射器锥头的外圆锥接头应符合GB/T 1962.1或GB/T 1962.2的规定。

9.3 中头式溶药注射器,锥头应位于外套封底端的中央,与外套在同一轴线上。

9.4 偏头式溶药注射器,锥头在外套封底端偏离中心,应位于外套卷边短轴一侧的中心线上,且锥头轴线与外套内壁表面最近点之间距离不得大于4.5mm。

10 物理性能10.1 溶药注射器应有良好的滑动性能,其推、拉作用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滑动性能溶药注射器的公称容量Vml 启始力Fsmax.N平均力Fmax.N回推最大力FmaxN回推最小力FminN2≤V<50 V≥50 25301015≤(2.0×测量F)或(测量F+1.5N)中较高者≤(2.0×测量F)或(测量F+1.5N)中较高者≥(0.5×测量F)或(测量F-1.5N)中较低者≥(0.5×测量F)或(测量F-1.5N)中较低者10.2 器身密合性将溶药注射器吸入公称容量的水,用表1规定的轴向压力及侧向力,对芯杆作用30s,外套与活塞接触的部位不得有漏液现象。

在88kPa负压作用下保持60s±5s,外套与活塞接触部位不得产生漏气现象,且活塞与芯杆不得脱离。

10.3 容量允差:小于二分之一公称容量和大于二分之一公称容量的最大允差应符合表1中的有关规定。

10.4 残留容量:当芯杆完全推入到外套封底时,其残留在外套内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