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如果说第三、四章节都是 写眼前的所见所感,那么 第五章节主要是联想和想 象。诗人联想到了什么?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最能 感受到诗人踏上延安这片热
土时激动万分的心Biblioteka ?精读品味第一部分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具有象征意义,形象凸显 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 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 国革命时期形成的延安精 神——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解放思想、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这些精神传承到 今天,并发扬光大。
这两句话在形式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运用了“兴”的手法,延安的山水、 亲人和诗人血肉相连,就像树梢树枝 和树根一样紧紧相连。延安的小米饭 哺育诗人长大,诗人像吃奶的羊羔 “眼望着妈”一样,对延安感激不尽。 “信天游”民歌里常用“兴”的手法, 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一 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 央红军到陕北。”由山和水引出红军, 这就是“兴”。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解读探究
6.作者在第五节中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 节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继 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探究方法
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诗的情
例如:①“双手搂定宝塔山”是夸张的写法,传神地写 出了诗人怀念延安的热切心情。②“母亲延安换新衣”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③用“长江 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
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 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延 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 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 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 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词语集注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 不同地方。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整体感知
1.
第一小节:阔别十年重回延安; 第二小节:追忆当年战斗生活; 第三小节:亲人相见话延安; 第四小节:喜看延安今繁华; 第五小节:颂延安光辉历史。
解读探究
4.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
排比、比喻。主要使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 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如“蓝 天大明镜”,表达了作者浏览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解读探究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有计划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全国人民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改变这一状
况,
的号召。随后,中共中央在《一九
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规定: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
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
上,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求有计划地种起树来,从而实现绿化祖国的伟大目标。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的具体的老爷爷、团支书、 社主任、娃娃们等

亲人相迎、欢聚一 堂等

黄土、红旗、白羊
肚手巾、红腰带、 糜子、米酒、油馍、

木炭火、窑洞、炕、
白窗纸、红窗花等
故景:宝塔山、杜甫 川、柳林铺、杨家岭、 枣园、延河等。 新颜:街道、楼房、 电灯、绿树等
诗句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红旗飘飘把手招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作母亲? 贺敬之履历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7岁入党 21岁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白毛女》 22岁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 解放后到北京工作,有诗作《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 32岁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创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
,回到回到曾经生
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看到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回延安》优秀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回延安》优秀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01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会作者在这一节中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文学常识及文章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评价作者情感; 2.了解“信天游”的文体知识,理解比兴、夸张等手法在 诗歌中的运用。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贺敬之,男,1924年出生,中国山东省 枣庄人。1940年赴延安,1942年毕业于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安》 《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后与丁毅等 合著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获1951年 斯大林文学奖。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重点研讨
比兴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 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就是比兴,以河洲上 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 处,又接近于“比”。
整体阅读 3.你认为全诗洋溢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回延安 忆延安 会亲人 看延安 赞延安
激动喜悦 感激思念 真挚兴奋 欣喜豪迈 热爱赞美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重点研讨 研读第一部分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重点研讨 研读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
重点研讨 12.诗歌结尾写道:“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你如何 理解这句话?
“再”与标题和开头部分的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运用了 夸张的手法,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回延安》课件(共16张PPT)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回延安》课件(共16张PPT)
回 延 安
贺 敬 之
导入课文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在陕西代表团讨论 时激动地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 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 那首《回延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 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 去看看延安,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 学习。”一代伟人对延安是这样的真挚感情,故我 们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弘扬延安优良革命传统 结合起来,牢记使命。
白羊肚手巾 气喘
羊羔 一盏
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 注意节奏的停顿,语气、语速和感情。 2、朗读诗歌,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以及这
些内容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 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 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 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 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 了歌剧《白毛女》,主要 诗歌集有《朝阳花开》、 《乡村的夜》、《放歌 集》、《贺敬之诗选》等。
3、再次朗读诗歌,感此感受每部分的内容中流露 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激动、兴奋
(2)忆,欢聚话今昔
欢喜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喜悦、自豪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赞颂、憧憬
再读诗 ,分享其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有感情 地朗读。
例如: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山水以及延安人民密不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1张PPT)

举例分析本诗第二部分比兴手法的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 示例:“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兴中有比,以“树 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类比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 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一句 兴中有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出并类比延安人民对自己 的养育之恩。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此次 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陕西西安交响乐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直播走红 网络,吸引了2 300万人次在线观赏。 C.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的热度逐渐 高涨,科幻文学作品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D.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参与时间灵活,运动类型丰富,可为不同人群提供 有针对性的运动服务。 【解析】句式杂糅,删掉“旨在”或“以”“为目的”。
这些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了作者再次踏上延安这片土地时 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 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亲 密无间和作者珍爱延安这片土地的强烈感情;“搂”是大幅度的动作,富 有力度,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作者“情动于中而行外”,“扑”字正 是其激动心情的外在表现。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 作者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 (共44张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 (共44张PPT)精品课件

3.分析“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 “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 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母亲延安”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运用 拟人手法,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 出来。
4.诗歌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
8、如何理解“再回延安看母亲”这 句话?
• “再”与题目和开头相呼应;表 达了作者和延安的深厚情谊,和 对延安的留恋之情。
9.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 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呼应 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 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2.比兴的运用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 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 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 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 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 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让婚姻生活得以保鲜的爱的表达,并 不需要 你煞费 苦心的 准备、 大张旗 鼓的浪 费,它 不一定 非是一 顿奢侈 的法国 大餐, 一件特 别昂贵 的礼物 。
它可以是:冰箱上的暖心小贴士;吵 架后的 先低头 认错; 对方饿 的时候 帮他煮 的一碗 面;清 晨的一 个吻, 出门的 一个拥 抱;洗 完澡后 ,为她 擦干湿 漉漉的 头发; 平常生 活里的 一点一 滴,小 路上手 牵手的 漫步… …是俗 事缠身 的间隙 ,朝九 晚五的 空闲, 给对方 的那份 独一无 二的专 属用心 。《北 京遇上 西雅图 》里, 弗兰克 感动文 佳佳的 ,正是 他在普 通日子 里的“ 润物细 无声” ,她说 起他对 自己的 爱,眼 睛里全 是深情 “他也 许不会 带我去 坐游艇 吃法餐 ,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 去买我 最爱吃 的豆浆 油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 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 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 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 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 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 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 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 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 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 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 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 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 感。
结构图示
回延安
回延安●激动满心怀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热爱延安 热爱祖国
主题概括
课件PPT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 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 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 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4.诗歌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 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 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 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 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5.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 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生难字词
课件PPT
羊肚(dǔ) 羊羔(gāo) 糜(méi)子 脑畔(pàn) 盏(zhǎn) 油馍(mó) 登时:即刻。 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 谷物。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畔,旁边,附近 。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 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
这里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 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永远 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诗歌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 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在延安写的 ,当时诗人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 ,是不是有问题呢?如何理解?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分析诗歌第二部分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 处。
“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 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 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 ,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 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 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 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2 回延安
课件PPT
情境导入
课件PPT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还是外来的异乡 人,都会被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苍 凉质朴的信天游所吸引。在陕北,随处都可以听 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人们可以通过“信天游 ”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 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 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 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这 样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回延安》,感受一下它的 独特韵味。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分析诗歌第三部分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 人情景。
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 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 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 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 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 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 法。 3.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 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档案
课件PPT
贺敬之,现代诗人,剧作家 。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 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 “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 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主 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 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 》《八一之歌》等。
文题解说
课件PPT
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所要表现的对象,一个“ 回”字,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的无限怀恋,写出 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写作背景
课件PPT
贺敬之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 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 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 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 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 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 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 ,……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 泪。”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不是。“再回”,是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 ”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 。虽然作者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势所必然 。作者怎能舍得呢?因此,用了这样的富有浪漫色 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的无法分割的感情。 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 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测。因此,人虽 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发展方向,预 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到了那时 ,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这样的结尾,言五个部分,请分别概括这五个部分的主要 内容。 ⑴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⑵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⑶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⑷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⑸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诗的第一部分是如何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 制的激动心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