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酸三乙醇胺酯的分析

合集下载

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的合成

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的合成

柔软剂。现在 , 其在欧洲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 8%,而目前国内此类柔软剂的开发则刚刚起步, 0 市场前景看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这种基于硬脂酸三乙醇胺
酯季铵盐的新型绿色环保型柔软剂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主要试剂
硬脂酸,分析纯 ;三乙醇胺 ,工业级;硫酸二甲酯 ,分析纯 ;酸催化剂 ,分析纯;异丙醇, 分析纯。 2 合成步骤
应物摩尔 比应以 2 : 为宜, . l 0 摩尔比 大于或小于 2 ,都不利于单酯和双酯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得
到的酯胺化反应较佳优化条件为 :反应 温度 :10℃,反应物摩 尔比 2 1 If 9 . ,‘ 催化剂)= 0: )
01 。 .%
3 硫酸二甲酯和酯胺的摩尔比是控制活性物含量的关键因素,反应温度和滴加速度对季铵盐 . 2
3 结 论
该工艺简便 ,快速 ,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
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的合成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柔软剂以双长链烷基季铵盐为主。它生物降解性 ,抗静电性差,又不易
配制成高浓度的产品,且生产成本较高, 在污水处理中还易被污泥吸附而造成环境污染。新产品
双长链酯基季铵盐——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是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绿色
阳离子活性物的含量影响不明显。得到的优化的季铵化反应条件为:硫酸二甲酯与酯胺摩尔比: 0 9: :反应温度:7 :硫酸二甲酯滴加时间:3 i。 . 1 9 0 0mn
1 1
甲酯和酯胺化产物摩尔比为0 9: 加入硫酸二甲酯进行季铵化反应,在回流状态下反应 35h . 1 9 ~ 。 当测得产品中‘ 游离胺)≤2 l ,( %时即可停止反应。
3 结论
31 反应温度对酯胺化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升高,有利于单 、双酯的形成.不利于叁酯 . 的形成。但温度过高,将导致产品的色泽加深 ,所以在反应中选择合 加入到 50 L的四口 S ) T 0 m 瓶中 , 在连续搅拌和 保护的条件下升 温到 10℃, 0 ,待其全部熔化后 , 比 按 例加入酸催化剂 、三乙醇胺 (E ) T A ,升温至反应温度,增 大搅拌速度 , 反应 5 1 , ~0 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当产物酸价低于 5 g O / 时,中止反应。 h Hg m K 将反应混合物降温至 6 ~0 0 8 ℃, 停止通人 N ,加入 ‘ ( 1 异丙醇) 0 作为溶剂 , ) =1% 按硫酸二

医药用级硬脂酸聚烃氧(40)酯特征

医药用级硬脂酸聚烃氧(40)酯特征

医药用级硬脂酸聚烃氧(40)酯特征医药用级硬脂酸聚烃氧(40)酯特征硬脂酸聚烃氧(40)酷还可以用于控释药物。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聚烃氧嵌段,硬脂酸聚烃氧(40)酷可以吸附药物,并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

这使得硬脂酸聚烃氧(40)酷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控释料子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硬脂酸聚烃氧(40)酷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和多应用的聚合物。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硬脂酸和聚烃氧嵌段,使得它既具有疏水性又具有亲水性。

硬脂酸聚烃氧(40)酷在润滑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药物控释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硬脂酸聚烃氧(40)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因此,硬脂酸聚烃氧(40)酷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聚合物。

硬脂酸聚烃氧(40)酷是一种聚合物,由硬脂酸和聚烃氧嵌段共聚而成。

它的分子结构可以用一条链的形式表示,其中硬脂酸和聚烃氧嵌段交替排列。

硬脂酸是一种脂肪酸,化学式为 C18H3602,它是一种饱和脂肪酸,重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

聚烃氧是一种具有高度氧化稳定性的聚合物,它的化学结构中包含了氧原子。

硬脂酸聚烃氧(4)酷的分子结构中,硬脂酸和聚氧嵌段的数量比例为1:40这意味着在一条聚合物链上,平均每40个单元中就有一个硬脂酸单元。

硬脂酸聚烃氧(40)酷具有很多特性和应用。

首先,由于硬脂酸聚烃氧(40)酷分子中含有硬脂酸和聚烃氧嵌段,它既具有硬脂酸的疏水性,又具有聚烃氧的亲水性。

这使得硬脂酸聚烃氧(40)酷既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又可以溶于水。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润滑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领域。

二氧化钛CAS号: 13463—67—7分子式: O2Ti分子量: 79.87 二丁基羟基甲苯分子式分子量C15H24O 220.35CAS号[128—37—0]甘露醇CAS号:87—78—5;69—65—8固体石蜡 CAS号: 8002—74—2分子式: CnH2n+2 n=24~36分子量: 0中文名环甲基硅酮外文名 CyclomethiconeCAS注册号69430—24—6 EINECS号为209—136—7黄原胶CAS:11138—66—2英文名称:Xanthan gumEINECS:234—394—2分子式:C35H49O29凡士林 CAS号: 8009—03—8分子式: C15H15N分子量: 209.2863磷酸氢二钾CAS号: 16788—57—1分子式: H7K2O7P分子量: 228.22尿素汉语拼音Niaosu英文名Urea分子式与分子量CH4N2O 60.06醋酸钠CAS号: 6131—90—4分子式: C2H9NaO5分子量: 136.08氨丁三醇分子式: C57H110O6 分子量: 891.48CAS号: 68334—00—9DL酒石酸CAS号: 133—37—9分子式: C4H6O6分子量: 150.09聚丙烯酸树脂CAS号:24938—16—7分子式:(C8H15NO2·C8H14O2.·C5H8O2)x山梨酸钾CAS号: 590—00—1分子式: C6H7KO2分子量: 150.22三氯蔗糖Sucralose蔗糖素分子式 C12H19Cl3O8分子量397.6335三乙醇胺CAS号: 102—71—6分子式: C6H15NO3分子量: 149.19。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附件1: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三乙醇胺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1.1 原料名称三乙醇胺。

1.1.1 原料INCI名称及其ID号TRIETHANOLAMINE(ID:3256)。

1.1.2 原料INCI标准中文译名三乙醇胺。

1.1.3 化学系统命名法名称或《中国药典》中名称系统命名法:2,2′,2″-三羟基三乙胺;《中国药典》中名称:三乙醇胺。

1.1.4 常见俗名或缩写TEA。

1.2 登记号1.2.1 CAS登记号102-71-6。

1.2.2 EINECS/ELINCS登记号203-049-8(EINECS)。

1.3 原料结构式分子式:N(CH2CH2OH)3结构式:分子量:149.191.4 在化妆品中的使用目的三乙醇胺是化妆品中常用的有机碱,具有胺和醇的性质。

可与脂肪酸反应,如和硬脂酸反应生成硬脂酸三乙醇胺皂;可与各种硫酸酯中和而成各种阴离子铵盐类表面活性剂。

常作为化妆品中pH调节剂使用,也常在反应后作为乳化剂使用。

2. 技术要求2.1 适用产品范围可作为化妆品的pH调节剂、乳化剂、稳定剂等使用。

2.2 使用限量要求三乙醇胺在非淋洗类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2.5%。

2.3 安全性限制要求2.3.1 纯度要求三乙醇胺最低纯度99.0%。

2.3.2《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化妆品禁用组分三乙醇胺中二乙醇胺最大含量0.50%;亚硝胺最大含量50μg/kg。

2.3.3 化妆品配方中该原料使用限制要求三乙醇胺不和亚硝基化体系一同使用。

2.3.4 原料储存、包装及运输要求三乙醇胺存放于钢桶或内有防护层的钢桶内。

3. 检验方法本检验方法不是唯一的检验方法,但为该原料的仲裁检验方法。

药剂学处方分析 (2)

药剂学处方分析 (2)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处方] 肾上腺素 1g 主药依地酸二钠 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1mol/L盐酸适量 pH调节剂氯化钠 8g 等渗调节剂焦亚硫酸钠 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用水中。

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溶解。

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

用盐酸(1mol/L)或氢氧化钠(1mol/L)调整pH值至3.0-3.2。

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

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处方] 布洛芬 0.2g乳糖 0.1gPVP Q.S乙醇(70%) Q.S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 0.02g硬脂酸镁 0.004g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 120g 油相②硬脂酸 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③白凡士林 200g 油相④液体石蜡 250g 油相⑤甘油 100g 保湿剂,水相⑥十二烷基硫酸钠 1g 乳化剂⑦三乙醇胺 5g 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⑧羟苯乙酯 0.5g 防腐剂⑨蒸馏水加至 2000g 水相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将以上两种混合液在80℃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处方乙酰水杨酸 268g对乙酰氨基酚 136g咖啡因 33.4g淀粉 266g淀粉浆(17%) q.s滑石粉 15g轻质液状石蜡 0.25g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加入剩余的淀粉(预干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12目筛,压片即得。

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处方分析题答案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醇25g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白凡士林25g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并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1g乳化剂丙二醇12g保湿剂尼泊金甲酯.25g防腐剂尼泊金丙酯.15g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g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维生素C14g主药碳酸氢钠49g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5g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ml溶剂3.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酸甘油酯35g油相硬脂酸12g油相液体石蜡6g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g油相羊毛脂5g油相,调治吸湿性三乙醇胺4g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尼泊金乙酯1g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g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肾上腺素1g主药依地酸二钠.3g金属络合剂盐酸pH调治剂氯化钠8g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ml溶剂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灌封灭菌安瓿洗濯枯燥(灭菌)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g糊精3g淀粉3g淀粉(冲浆1%)4g硬脂酸镁.85g(9分)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方法:6.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Rx1维生素C14g主药碳酸氢钠49g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5g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金属络合剂打针用水加至1ml溶剂制备:在配置中,加处方量8%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

三乙醇胺单油酸酯的作用机理

三乙醇胺单油酸酯的作用机理

三乙醇胺单油酸酯的作用机理一、表面活性三乙醇胺单油酸酯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

其亲油基是油酸基团,与油脂类物质相溶,而亲水基是三乙醇胺基团,可以与水结合。

这种结构使其在油水界面上起到桥梁作用,降低表面张力,使原本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或泡沫。

因此,三乙醇胺单油酸酯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提高界面的润湿性。

二、乳化作用乳化作用是三乙醇胺单油酸酯的重要功能之一。

由于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良好的界面性质,三乙醇胺单油酸酯可以将水和油有效地混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在乳化过程中,三乙醇胺单油酸酯分子会定向排列在乳滴的界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乳滴合并和破裂,使乳液保持稳定。

三、增溶作用增溶作用是指三乙醇胺单油酸酯能够增加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由于三乙醇胺单油酸酯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它可以与一些不易溶于水的物质形成复合物,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

这种增溶作用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减少沉淀和分层现象。

四、抗静电作用在许多应用中,静电积累可能会引起产品不稳定、易碎或变质等问题。

三乙醇胺单油酸酯的抗静电作用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通过抑制电荷的分离和聚集,它可以降低表面电阻,使电荷更容易传导和消散,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五、柔润与保湿作用三乙醇胺单油酸酯具有柔润和保湿的作用,能够改善产品的肤感和使用体验。

其分子结构中的油酸基团与皮肤油脂相近,可以与皮肤表面的油脂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滋润皮肤并增强皮肤弹性。

同时,三乙醇胺基团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相当于其自身重量数倍的水分,为皮肤提供持久的保湿效果。

六、增稠作用增稠作用是三乙醇胺单油酸酯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通过增加溶液中的微粒数量或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三乙醇胺单油酸酯能够显著增加溶液的粘度。

这有助于调整产品的质地和流变性,使其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在化妆品、涂料、食品等领域中,增稠作用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外观至关重要。

乳膏剂凝胶剂(2024版)

乳膏剂凝胶剂(2024版)

例3 含硬脂酸甘油酯的O/W型乳剂基质
❖ 处方 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 液体石蜡 白凡士林 羊毛酯 三乙醇胺 羟苯乙酯 蒸馏水
❖ 分析:部分硬脂酸和三乙醇胺形成硬脂酸胺(O/W型乳化 剂),部分硬脂酸为油相,增加基质稠度。
❖ 白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为油相成分,亦可调节稠度。 ❖ 硬脂酸甘油酯为弱的W/O型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并
❖ 增加PEG400可减少稠度。 ❖ PEG700以下为液体。 ❖ PEG1000—1500为半固体。 ❖ PEG2000—6000为固体。
三、附加剂的选择
❖ 常用附加剂主要有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等。
❖ 防腐剂:羟苯酯类、苯甲酸、山梨酸、三氯叔丁醇; ❖ 保湿剂:甘油; ❖ 抗氧剂:①抗氧剂: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对羟基茴香
基质中。
乳化法制备乳膏剂
❖ 乳化法中油、水两相的混合方法有三种:
❖ (1)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 作;
❖ (2)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 相的乳剂系统;
❖ (3)连续相加入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 在混合过程中可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 小的分散相粒子。
❖ 药物的加入方法:
❖ 油溶性药物加入油相; ❖ 水溶性药物加入水相; ❖ 两者均不溶的药物研成细粉,加入制备好的
❖ 处方 硬脂酸 聚山梨酯80 油酸山梨坦 硬脂醇 液 体石蜡 白凡士林 甘油 山梨酸 蒸馏水
❖ 分析
硬脂酸—油相成分,增稠剂。 白凡士林、液体石蜡—油相成分。 聚山梨酯80—O/W型乳化剂。 甘油—保湿剂。 山梨酸—防腐剂(注意不能用羟苯 乙酯)。
(三)水溶性基质
❖ 1.水溶性基质的特点 ❖ (1)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 ❖ (2)易洗除,药物释放快。 ❖ (3)主要用于湿润或糜烂创面,也可用于腔道粘膜。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羟乙基胺硬脂酸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羟乙基胺硬脂酸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羟乙基胺硬脂酸酯
宫志鹏;姚晨之;梁红艳;耿涛;严方
【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年(卷),期】2011(047)002
【摘要】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羟乙基胺硬脂酸酯中单硬脂酸酯、双
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的含量.以C18硅胶键合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甲醇与氯仿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淋洗,用电雾式检测器检测.三羟乙基胺单、双、三硬脂酸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50.0,1.0~50.0,1.2~50.0 mg·L-1,方法的检出限(3S/N)分别为1.8,0.5,1.0 mg·L-1.
【总页数】3页(P206-207,210)
【作者】宫志鹏;姚晨之;梁红艳;耿涛;严方
【作者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太原,030001;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太原,030001;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太原,030001;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太原,030001;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2.63
【相关文献】
1.蜜胺树脂/硬脂酸丁酯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J], 马烽;李永超;陈明辉;宗学刚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硬脂酸酯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紫杉醇的含量 [J], 程丹;陈建明
3.N-羟乙基烯胺酯的合成研究 [J], 高鹏;王娟;徐黎燕;杨鑫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0%六氢-1,3,5-三(2-羟乙基)均三嗪 [J], 朱严瑾;姚莎;毛红祥;陈萌
5.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浸渍树脂的机理研究 [J], 王荣兴;张祖新;陈日清;王春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y 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 l i q u i d c h r oma t o g r a p h y( HPL C) ,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u m ( I R )a n d ma s s s p e c t r a( MS )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
第3 2 卷第 9 期
2 0 1 5 年9 月
印 染 助 剂
TEXTI L E AUXI LI ARI ES
V o 1 . 3 2 No . 9 S e p . 2 01 5
硬脂酸 三 乙醇胺酯 的分析
王 明权
( 南京4 k s x -  ̄ 技 术学院, 江苏南京 2 1 0 0 4 8 )
摘 要 : 以 氯仿) : 甲醇) =2 5 : 1 的混合溶 剂作为柱层 析的洗脱剂, 硬脂酸三 乙醇胺酯经硅胶 柱层析分 离得 到了 3 个馏 分.
利 用高效液相色谱 ( H P L C ) 、 红外 光谱( I R ) 及质谱 ( M s ) 对其进行 了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 3 个馏 分分别是硬 脂酸三乙醇胺 三酯 、 硬脂 酸三 乙醇胺 双酯和硬脂酸 三乙醇 胺单酯. 利用 3 个 高纯组分作 出了对 应的标准曲线 , 结合H P L C 和 柱色 谱分离的结果表明 : 采用 H P L C 对硬 脂酸 三乙醇胺酯进行定量分析是一种 方便、 快捷和准确 的方 法.
d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t h r e e f r a c t i o n s we r e t r i e s t e r a mi n e .d i e s t e r a mi n e a n d mon o e s t e r a mi n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i t h t h e c O r r e s p On d i n g s t a n d a r d c u r v e o f t h e t h r e e h i gh p u r i t y c omp on e n t s o f t r i e s t e r a mi n e , di e s t e r a mi n e a n d mon o e s — t er a mi n e ,c om b i n e d wi t h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HPL C a n d c o l u mn c h r o ma t o gr a p h y s e p a r a t i on ,t h e HP L C wa s a c o n v e — ni e n t ,q u i c k a n d e x a c t me t h o d f or q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r i e t h a n o l a mi n e e s t e r s o f s t e a r i c a c i d. Ke y wo r ds :t r i e t h a n o l a mi n e e s t e r s o f s t e a r i c a c i d ;f r a c t i on ;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关 键 词 : 硬脂酸三乙醇胺酯 ; 馏 分;定性 分析 ;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T Q 3 1 7 .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4 — 0 4 3 9 ( 2 0 1 5 ) 0 9 — 0 0 2 4 — 0 4
பைடு நூலகம்
Anal y s i s of t r i et hanol am i ne e s t er s o f s t e ar i c ac i d
WANG M i ng— q uan
( N a n j i n g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8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mi x t u r e o f c h l o r o f o r m) : me t h a n o 1 ) =2 5: 1 a s el u en t ,t h r e e f r a c t i o n s o f s t e a r i c a c i d
织物 柔软剂 最早 于 1 9 5 5 年 左 右 出 现 在 美 国市 场, 6 O年代 中期 进 入 欧 美 和 日本 市 场 , 现 在 已经 扩 展
得 到 的是 一 个含 单 、 双、 三 酯 的混 合物 , 由于单 酯 只有

t r i e t h a n o l a mi n e e s t er wer e o b t a i n e d b y s i l i c a g e l c o l u mn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s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z e d q u a l i t a t i v el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