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大工程黄河长江治理

新四大工程黄河长江治理
新四大工程黄河长江治理

中国“十五”期间四大工程

1、中国“十五”期间建设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铁路工程

(作用及意义:水畅、气充、电足、路通)

西部大开发的三个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铁路工程

重点工程输送资源源地输送目的地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

大渡河

入黄河、解决西北的

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北京和天津

东线方案长江下游扬州三江营河北、天津

西气东输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上海

西电东送南部大通道

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

江和红水河水电站

广东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电站、葛洲坝

和三峡水电站

华东地区

北部大通道

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山西、蒙西

地区坑口火电站

北京、天津、唐山

2、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引水工程;是缓

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中国2002年底开工巨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最早开工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东线方案,实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分三条路线:东、中、西线(“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利用江苏省已有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利用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

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

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

且有现成输水道。

: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从加高后扩容的汉江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

经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中

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

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地势第一级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在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和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

黄河的分水岭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

宁、、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

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补水。截至

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东线计划:扬州江都取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到达

南水北调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华北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纵贯南北大河:长江、淮河、黄河

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经山东省的是——东线调水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三峡工程(建成后)作为调水源头,将长江水最终调到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

三峡水电站(长江上游)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大功能——防洪

社会意义: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为京

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国内GDP。

生态意义: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环境状况;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有利于回

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

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3、中国已建成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滦河水跨流域引入海河水系解决天津喝成水

引黄济青工程:引黄河下游水调入青岛市解决旅游城市常年缺水问题

引黄入晋工程:引黄河中游水到汾河上游和大同,解决山西水少问题

引滦入唐工程:引滦河水进入唐山,解决工业城市缺水问题

4、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终点为上海。东西横贯(自西向东):新疆、甘肃、宁

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主要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同时也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主干管道:向东经9省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四次穿过两大水系,输送天然气,管道有平行的两条,经过

中国西北、北方、南方地区,跨越黄河干流三次,跨阶梯2级起点和终点: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经甘肃武威、宁夏干塘、陕西靖边,山西临汾、河南郑州、安

徽定远、江苏南京等,最后到达上海市

二线工程:将中亚的天然气引入,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起,向南直至广州,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省市: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郑州)—安徽—江苏(南

京)—上海(最东终点上海市)

“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地形区、河流: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淮河

“西气东输”沿途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没经过的省区:四川、湖北省

“西气东输”工程线路不穿越的地形区:东北平原

“西气东输”工程实现东西部双赢,注重生态保护

“西气东输”工程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最明显的是——酸雨减少

主要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同时也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西电东送工程——是将我国西部地区丰富水电资源和火电输送到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来缓解东部

地区的能源紧缺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西电东送工程三条通道:

北路:把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坑口火电站电能(开发出来)和黄河上中游水电输送到(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华北京津唐地区

(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

(将三省区煤炭资源以火电形式送往京津地区)

中路:把以三峡为中心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送往华中、华东、福建地区(将长江支流雅袭江、大渡河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及其他多座电站电能送到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

(由四川等省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

南路:把西南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输送往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

意义:(1)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问题;

(2)加快了西部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6、青藏铁路工程:(并非跨区域合作工程,但属于西部开发重点工程)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

青藏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高原铁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高原铁路,

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青藏铁路工程:东北起青海省西宁市,西南至拉萨市,其中西宁—格尔木段814千米线路于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拉萨段1142千米线路也于2006年7月1日全线试运营)

科技含量较高,最主要技术性难题:冻土层较厚

青藏铁路建设三大难题: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7、“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包括13个省区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黄河、长江全方位对比

长江与黄河(P48图、P53图)综合治理长江首要任务——防洪

长江黄河

地位世界第三长河、亚洲最长、水量最大、流域

面积最广河流;世界水能最丰富河流;年径

流量居世界第三位;含沙量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最长、流量最大河流;中国内河运输居

第一位;“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中国的“母亲河”,世界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世界含沙量最大、最多、最难治理河流,中国

第二长河,称为“中国的忧患”(含沙量37

千克/立方米)

干流全长6300千米5464千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居中国各河之首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480亿立方米

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西南侧,正

源-沱沱河

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最上源-源头

约古宗列曲

特点干流呈“V+W”字形,是中国第一、世界第

三长河

干流呈巨大“几”字形,是中国第二长河,是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湖北)(上、中游)

湖口(江西)(中、下游)下游至入海口

内蒙古的河口(上、中游)

河南旧孟津(中、下游)

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

沪(11个)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赣江

9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

西、陕西、河南、山东

干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流流经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高原气候区、暖温带、中温带

干流流经干湿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

主要支流自上游至下游依次:雅砻江、岷江、嘉陵江

(嘉陵摩托,交汇重庆)、乌江(贵州)、

湘江(注入洞庭湖)、汉江(交汇武汉)、

洮河(甘肃)、湟水、汾河(晋)、渭河(甘、

陕)等

赣江((鄱阳湖)最长支流-汉江)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长江、黄河分水岭秦岭(长江、珠江分水岭:南岭)

开发水利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

全国1/3,可利用量占全国1/2

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

占全国2/3,货运量约占全国60%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

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

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龙羊峡);中游修渠灌溉;

中游河段后,由于流经黄土高原,产生泥沙最

多,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贡献塑造了华北平原(特点:非常平)、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和丰富的水能资源

忧患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

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

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

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九曲

回肠”(本河段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水流

缓慢,泥沙淤积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

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

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

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

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

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

水污染。

上游:开发水能,引水灌溉

中游:搞好水土保持植树种类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引黄淤灌

3、黄河的治理:

河段忧患成因治理措施

上游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

漠化严重,有凌汛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

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加强绿化,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

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

经黄土高原

开展水土保持,保护地表植被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治沙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并举;修建梯田,承包治

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

道,洪水泛滥,有凌汛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

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2)治理措施:①加固江防大堤;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修建许多水库;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

环境;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成因)来源:自然原因:A、长江流域在普降暴雨的年份,来的上游好中游各大支流洪水使

干流河水猛涨 B、中游位于

人为原因:

长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的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

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

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

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

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

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1、黄河下游“地上河”与含沙量大水文因素有关。

黄河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中游(灾难根源在中游<水土>)

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尤其渭河、汾河;(急暴雨)汾河、渭河

黄河、海河水文特征: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很大,有结冰现象

黄河上游最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气候趋于干旱

治理黄河根本措施——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离黄河远的地方非常穷

2、长江北岸支流:汉江、嘉陵江、岷江

长江沿岸城市:宜宾、重庆、武汉、南京

长江落差最大河段流经:横断山脉

长江干、支流已建成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

经过长江干流便于水陆联运中国南北铁路干线:京沪、京广、成昆、京九线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

长江重点治理——滩多流急的川江河段

“九曲回肠”——丽江河段,所有水能都集中在上游

长江流经三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游:洞庭湖下游,宽90公里好水速

南京长江大桥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最好)

上游(山地)——主要兴修水库;中游(洼地)

“高峡出平湖”(毛泽东诗词)——巫峡

3、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

长江支流主要流经贵州省——乌江、湘江——注入洞庭湖(外流河)

4、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

长江沿江地带属中国季风区,共跨越11省区

长江沿江地带污染严重江段——城市附近江段中低纬度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酸雨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华中酸雨、西南酸雨、华东酸雨

5、长江6300千米,年经流量10000亿立方米,流经面积180

黄河5500千米,年经流量500亿立方米,流经面积75

珠江2197千米,年经流量3069亿立方米,流经面积44 黑龙江3420千米,年经流量3465亿立方米,流经面积86

壶口瀑布及在长江源头课后练习答案

《壶口瀑布》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作者之所以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第二,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将文章的境界翻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观察角度与景物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游记选择写景角度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观察角度在游记写作中的作用。一方面,采用什么角度观景是一种事实,游记的描写是对事实的反映;另一方面,观察角度是景物描写的基础,本文如果不是采用在河心俯仰四顾的多重视角,就无从写出上述的景物特征,也就无从产生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崇高一类。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感想与思考,理解游记以“所感”为灵魂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心理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作者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富起来———水的种种形态,不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吗?作者进而又自设一问:“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毋庸作答,哲理意味油然而生。 理性的思考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的对黄河个性的解读。作者在发议论时使用拟人手法,用“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样写人的语言来诠释黄河的个性,准确生动,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考有两个层次:第一,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

教学设计长江与黄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源头、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等源流情况 2. 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3. 了解对黄河不同河段相应的治理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黄河产生的水患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黄河组图——壶口瀑布、滚滚黄河水、黄河源头、黄土高原 [提问]你能根据画面来判断这是哪条河流吗? [复习提问]提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请你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黄河。 [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黄河确实知道的不少。那么,黄河到底为中华民族立过哪些功,又带来了哪些灾难?我们该怎样开发治理黄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板书]二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 [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问]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提问]黄河自源头到人海口全长5500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能说黄河是

我国第二大河吗?为什么? 不能。河流大小按流量划分。黄河虽然长度第二,但流量还不到我国南方地区的一条大河珠江的1/7。因此,不能说黄河是第二大河,而只能说是第二长河。 [提问]黄河自西向东共流经了我国哪些省区呢? (演示课件或出示黄河水系图,让学生抢答省名或简称,课件显示或在图中明确省、区名称。) 读图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视频连接:黄河) [承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 (此处可由学生在黄河供献的角度充分回答) [板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小结]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录像]黄河冲积的平原、蕴藏的水能、著名的水电站和具有灌溉之利的“塞上江南”。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的高原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提问]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归纳小结] 1.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补充课程)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基础主干知识】

2.中游做好 工作,采取 措施与 措施相结合,以 综合治理。实行 综合发展。 3.下游做好 ,继续巩固 、 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为缓解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实行 ,如 水利工程。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 , 严重,河流的 量剧增;春季在 、 河段易形成凌汛。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中游 和下游 。 (4)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5)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6)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流域界线 水利枢纽黄河流域示意图 a b c d

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

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 导读: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1 现在就想一口气喝干黄河长江 让南水北调托起伟大祖国明天鲜红的太阳 让心灵的沙漠青山绿水从此谦卑不再趾高气扬 让人造的风暴偃旗息鼓永远张不开黄金的`翅膀让牢骚的山洪满腹诗书找到和谐幸福荡气回肠 明天更想一口气举起黄河长江 让鞭炮声欢迎衣冠禽兽全部如吃草的羔羊 让牛郎织女比翼齐飞共铸爱情永恒的喜鹊桥梁 让蚯蚓驮着地狱攀登云梯上天堂播种绿色希望 让神州一条巨龙环抱所有信仰去太空自由翱翔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2 朝发昆仑兮 暮会诸东海 长江蛟纵 黄河龙腾 奔腾长江十八省 九曲黄河万里沙 挟三山挽五岳 黄河之水天上来

闯千峡跨万谷 长江之涛人间雪 楚辞馥香郁郁长江上 诗经火焰熊熊黄河边 黄河染就肤颜色 长江澎湃心脉搏 甭说那咫尺天涯 诗流的黄河是你永动的左心房 尽休提那顺逆沉浮 韵唱的长江是我不歇的右心房 长江心醉 黄河魂牵 你我合成一颗炎黄红心 长江蛟纵 黄河龙腾 你我共建一番中华伟业 长江韵唱 黄河诗流 你我同谱一曲华夏新歌 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3 一排排一排排长桨

一排排奋力划的长桨 在黄河长江漂流 就要划着黄河长江 两条巨大龙舟 劈渤海斩东海 敖游四大洋 浪遏五大洲 比一场壮观的龙舟赛 一排排一排排长桨 一排排搏击长空的翅膀 在黄河长江漂流 就要驾着黄河长江 两条巨大彩龙 腾飞浩瀚宇宙 披挂横空飘舞的云霓 日戏太阳、夜戏月亮 演一场精彩的双龙戏珠【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 1.有关黄河和长江的诗歌 2.黄河的朗诵稿 3.关于黄河和长江的诗句

4.保护黄河的朗诵稿 5.黄河颂朗诵稿 6.歌颂黄河的朗诵稿 7.描写黄河和长江的诗句 8.赞颂黄河和长江的诗歌 9.黄河与长江的神话故事欣赏 上文是关于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最新长江黄河流域地图简洁版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支流中以汉江为最长。干流以北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有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2,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三字经 小学生行为三字经 1.守纪律循秩序爱集体摒私欲讲文明有情趣 2.排路队紧跟随快静齐守交规保平安把家回 3.讲卫生防病症勿乱扔桌椅整勤保洁体质增 4.广播操很重要天天练身体好雏鹰飞长空翱 5.眼保健莫等闲坐姿正内心恬穴位准不可偏 6.绿化带人人爱多呵护别踩摘草青青花常开 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新世纪,好儿童。懂礼仪,讲文明。见老师,要鞠躬。先问好,口齿清。 体端正,貌真诚。面带笑,声含情。尊师长,爱园丁。为子弟,获先生。 如父母,岂敢轻。升国旗,要庄重。穿校服,要洁整。昂起头,挺起胸。 齐肃立,怀崇敬。须知道,旗色红。是烈士,血染成。好传统,经继承。 唱国歌,气势雄。声刚健,血沸腾。爱国心,油然生。进校门,正仪容。 与年龄,要适应。穿衣服,求洁净。饰脸面,禁丹青。切莫留,怪发型。 集会时,注意听。该鼓掌,莫懈松。小动作,万不能。办公室,师办公。 若有事,莫匆匆。轻敲门,恐扰惊。上课前,听铃声。进教室,应肃静。 回座位,坐如钟。听讲课,要聚精。提问题,要谦恭。同学间,情意浓。 是伙伴,是友朋。是姐妹,是兄弟。应互助,莫嘲讽。齐努力,同用功。 下课后,搞活动。打与闹,都不行。踢踢毽,跳跳绳。打打球,吹吹风。 笑呵呵,喜盈盈。兴冲冲,乐融融。百花园,春潮涌。新气象,日蒸蒸。 新世纪,好儿童。懂礼仪,讲文明。敬父母,爱家庭。养育恩,记心中。 对父母,要温恭。父母病,要侍奉。父母言,要聆听。孺子心,赤子情。 如火热,如月明。小皇帝,惹人憎。小公主,人不疼。小主人,人人称。 做家务,爱劳动。帮父母,把家撑。不能做,寄生虫。祖父母,应敬重。 敬老人,好家风。家若和,万事兴。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与黄河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河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河流特征; 2、了解并能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主要支流和湖泊; 3、了解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4、了解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重难点: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3分钟)说起河流,不得不提到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条吗?(长江和黄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条河流。(播放《长江和黄河》视频)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不仅塑造了平原,滋润了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读图导学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45和P49页的第一段,完成填空(10分钟)1、长江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 是我国第长河。汛期,水量,(有或无)结冰期;黄河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呈“”字形,是我国第长河。水量,含沙量,(有或无)结冰期,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易形成汛。 2、读P45页的“长江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长江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读P50页的“黄河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黄河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 3、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合作探究收获展示】(15分钟) 合作探究一:长江、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依次是哪些?二者共同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合作探究二:长江、黄河干流流经地形区主要有哪些?就流经的地形区而言,二者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总结归纳教师点拨】(2分钟) 【练习巩固当堂训练】(10分钟) 1、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无答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编写者:黄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识记文中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根据情感变化梳理文章结构。 【相关链接】 1、地理位置:各拉丹东冰川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 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 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冰川尾部有两公里的冰塔林。这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宝皎洁的大冰川,是万里长江的源泉。冰塔林中,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冰清玉洁,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有藏野驴、藏野牛、藏羚、雪鸡等珍禽异兽,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2、气候特点:高寒是这个地区的基本特点。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个月,全年暖季4─5个月,没有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0.8℃,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扛()棱角()虔诚()蠕动() 凄凉()懈怠()蜿蜒() (2)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漫不经心: 2、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的句子,复述作者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 导航:重点关注描写雪域高原美景的段落。 3、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2、作者在各拉丹东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概括。 3、在课文中圈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语句,以此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伴随这些情感变化,梳理文章结构。 【拓展提升】 文本阅读: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长江和黄河同属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全长6380公里,流域面积180.7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支流纵多,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有48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湖泊也很多,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那么,长江发源在哪里呢?长江发源于中国西部唐古拉山脉,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大冰峰。 “各拉丹东”是藏语里“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地理坐标为91.0°E,33.5°N,南北长达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终年积雪,雪线高度5800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各拉丹冬峰周边地区有藏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1986年8月,日本登山队首次登上各拉丹冬峰。 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两道姜根迪如弧形冰川,像两把大钳子夹住了江根迪如雪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厘米,宽1.6厘米,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长江源头,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了2000年前战国时代的一部地理书籍《禹贡》,说“岷山导江”,这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当然这个说法跟实际情况差之千里,因为这个地方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而已。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远,水流顺直」的原则,沱沱河才是真正的源头。

长江、黄河的练习题

练习题 1. 读“长江、黄河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A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_。长江发源于B_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__。 (2)流经地形区: C___________高原,D_________盆地,E_________高原,F__________湖,G__________平原。 (3)黄河流经E地区___________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在下游形成“______”,易决堤泛滥。长江也成为“黄河”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是我国第_________大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高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___________(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水利工程。(2)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_________,航运价值大。位于长江入实现江海运的城市是____________市。请你从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角度,说明长江被称其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与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中位于上游的是____________市(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3.读“黄河略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黄河发源于山脉,注入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和。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高原,这里的植被长期遭到破坏,地表失去保护,使这里出现严重的现象。下游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 。 4.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A地形区,都流经我国的省和省;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 的特征是。 (2)图中B地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3)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图中两条河流, 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4)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至少举两个) (5)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 护区对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有何意义?(2分) 5. 读和两城市的气温变化图,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完整)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C 2.D 解题必备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学霸推荐 随着2015年7月8日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在山东全部入海,第9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读图回答3—5题。 3.关于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纵剖面差异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三级地势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 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明显,所以河段落差小 C.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区降水量比以东河段大,所以河段落差大 D.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人口、城市密集,所以河段落差小 4.关于黄河河段纵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至包头段 B.宁夏至包头河段水流缓慢,易出现凌汛现象 C.黄河下游地区水量小,流速慢,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 D.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水泥沙含量最大 5.关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段以整治河段,发展航运为主 B.长江宜昌以东段以防洪为首要任务 C.黄河宁夏以上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 D.黄河包头以下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 答案 【答案】1.D 2.A

黄河和长江的作用

黄河和长江的作用 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公里(若以当曲为源头,长江全长应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黄河: 中国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这3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3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千米),它比玛曲(千米)长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黄河因含泥沙多,水浑而色黄得名。干流可分三段: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河南省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上游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河长3472中游从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河长1206千米。流经黄土高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资料

长江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5。长江干流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公里,约有3万公里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宜昌以下3000公里的干流可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同时,干流与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内部与沿海各地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与国外进行经济贸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全世界第3位。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黄河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简介黄河母亲像(甘肃兰州)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就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将近752443平方公里,与上千条支流和溪川相连,犹如无数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如滔滔黄河之水在不同的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黄河昔日的荣光,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如近代魏源、孙中山、何子渊、梁启超等就像滔滔黄河的一朵浪花,但都是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 黄河(2张)黄河流经9个省,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的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

长江黄河对比知识点

对比长江、黄河 1、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 2、长江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黄河: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3、长江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主要支流:长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等 5、长江: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黄河: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黄河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2、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 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4、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5、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河段划分界限: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桃花裕。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 水挟冰块而下水势凶猛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下游:地上河原因:书p49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坝等 长江 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1 国庆节朗诵稿—祖国在我心中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2 戈壁滩吹蚀千里的.河谷清风 珠穆朗玛峰上豪情万丈的雪崩 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波涛汹涌 长江黄河逶迤到海难觅影踪 万里长城蜿蜒盘旋变成飞天的巨龙 浩瀚南疆富饶美丽气势恢宏 彩云之南丽江古城的暮鼓晨钟 峨眉云海难掩祖国妈妈迷人的笑容

描写长江和黄河的诗句

描写长江和黄河的诗句 导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的母亲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长江和黄河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长江的诗句1、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苏轼《水龙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曹勋《续巴东三峡歌》 4、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杜甫《越王楼歌》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7、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9、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李白《送别》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2、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贾岛《题长江》

13、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14、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5、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戴复古《江村晚眺》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8、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黄滔《过长江》 19、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别严士元》 2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2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2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2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整理by Shelly Zhou 2010-12-19 长江忧患: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

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长江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黄河忧患: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黄河治理措施: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治理水资源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摘要: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两河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养育着不用的人,形成着不同种类的城市,发展着不同类型的经济。这些人文现象差异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而在这些自然地理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涵,因此对长江、黄河流域进行对比研究是相当有必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象的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理。 关键词:长江;黄河;人文;自然;对比 一、长江、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对比 基本概况和地形地貌对比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由河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台阶: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均在500m以下。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气候水文情况的对比 长江流域气分别属于青藏高寒区、西南热带季风区和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面积约占流域的2/3。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大;西南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流域内的降水,大都以降雨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降雨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时间分布多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70%--90%以上。 长江流域水文与降水相适应,青藏区径流补给有一半左右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西南区与华中区径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16亿m3,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干流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自直门达971万t,沿程递增至宜昌为53000万t。宜昌以下有所减少,大通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7200万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