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配套问题 导学案

产品配套问题 导学案
产品配套问题 导学案

课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产品配套及劳力调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产品配产品配套问题及劳力调配问题套劳力调配问题。【学习难点】准确理解产品配套时的比例关系;对于调配问题要注意挖掘调配前、后的数量间的关系。

【导学指导】

学法指导启发引导

一、积极回顾,课前热身(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经过哪些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只当观众的人永远领不到金牌。)

完成下列填空: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分析: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生产螺母的工人有人,x名工人一天可以生产螺钉,剩余工人一天可以生产螺母,由配套关系一天生产的螺母是螺钉的倍。根据相等关系

可以得到方程:

解方程,得

答:

题后反思:解决配套问题的关键是:注意配套时的比例关系。

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2、

3、

4、

5、

三、自主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 m3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7人,现要再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植树的数是在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问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3、某公司有员工150人,管理人员与营销人员人数的比为3:2。为了扩大市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出X人参加营销工作,使营销人员是管理人员的2倍。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四、反思回顾,归纳提升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需要老师为你解决那些问题?

五、作业布置:P106复习巩固第2、3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零件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旧知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用五个字来表示) ①②③④⑤ 2、注意①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②配套组合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 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配套与物质分配问题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盒身数:盒底数=__.) 三、请你试一试 1.某车间有工人85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加工大齿轮8个或小齿轮10个,又知1个大齿轮和三个小齿轮配为一套,问应如何安排劳力使生产的产品刚好成套? 2.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在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桌面:桌腿=1:4,即一个桌面需要4个桌腿). 四、课堂检测: 1.解方程(1)3(x-2)=2-5(x-2) (2) 2(x+3)-5(1-x)=3(x-1)

(3)3(1)2(2)23 x x x -+=-- +-+=+(4) 3(2)1(21) x x x 2、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 3、有群鸽子和一些鸽笼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只鸽子和多少个鸽笼? 五、综合提高 1、有一些相同的房间需要粉刷墙面,一天3名一级技工去粉刷8个房间,结果其中有50㎡墙面未来得及刷;同样时间内5名二级技工粉刷了10个房间之外,还多刷了40㎡墙面,每名一级技工比二级技工一天多粉刷10㎡墙面,求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 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一、学习目标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配套导学案说和做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资料链接: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自主学习 衰微()赫然()迭起()卓越() 锲而不舍()小楷()沥尽心血()慷慨淋漓()

迥乎不同()目不窥园() 望闻问切: 兀兀穷年: 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4.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原文答) 5.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信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信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设计:黄荣杰王晓锋龚自远、蔡阳中学学校八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文中生字词。 2、了解信客的职业和优秀品格。 3、积累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4.培养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的品质。 【学习重点】 1.积累词语。 2、了解信客漂泊的一生,体会信客的为人。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涵的生活的美和情感的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诘问()伎俩()( ) 嫉妒()()huì()气噩耗()

bá( 跋 )涉颠pèi(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A.克扣接济噩耗低媚顺眼(媚改为眉) B.唏嘘希罕呵斥风尘酷旅(希改为唏) C.诘问伎俩颠沛穷愁了倒(了改为 潦) D.焦灼吊唁鸡零狗粹长途跋涉(粹改为 碎) 3、词语积累,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吊唁)②不正当的手段。(伎俩) ③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噩耗)④形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文绉绉)⑤追问、责问。(诘问) 4、填空。 信客的作者,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代表作 有、、。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你想联络一位朋友或亲人,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的确,在当今社会,电信业十分发达,电话、手机遍布城乡,邮件快递安全高速,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20世纪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平凡的人生吧!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检查预习的情况,学生自由展示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各板块的问题) (一)认识信客 1,信客的生活是怎样的?(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苦” 2.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从文中找出体现信客“苦“的事件和句子。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平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诬陷憎恨 3.信客这一职业最重一个什么字?“信“ 4.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信客的这种职业道德的重要?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1 2 3 4⑻惟觉时之枕席,。 ⑼世间行乐亦如此,。 事权贵,。 《登高》 霜鬓.()浊.酒() 回: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日之高标 .恨繁霜鬓 .其心志 而不平 .秦久矣 .在肠胃 .独登台 .矣 .矣 (并序) 悯.然()转徙.() 枫.叶()萧瑟.() 霓裳 ..()红绡.() )谪.居() )间.关()呕哑 ..()

⑴委身 ..为贾人妇 ⑵使快.弹数曲 ⑶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 ⑸秋月春风等闲 ..度 ⑹去来 ..江口守空船 ⑺如听仙乐耳暂.明 ⑻却坐 ..促弦弦转急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⑵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⑶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⑷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⑸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⑹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今义: ⑺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 今义:⑻曲终收拨当心 ..画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言: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静言.思之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不辞.小官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 ④辞.达而已矣 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②转.徙于江湖间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白言本是.京城女 5.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⑵浔阳江头夜.送客 ⑶遂命酒. 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商人重.利轻.别离 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⑴感斯人言 ⑵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⑶转徙于江湖间 ⑷送客湓浦口

9《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凹.( ) 凼.( ) 门槛.( ) 涎.水( ) 揩.( ) 嘎.( ) 唿嗒 ..() 筹.划( ) 黏.( ) 尴尬 ..( ) 撬.( ) 头颅.()半晌.()硌.() 抄写词语: 二、解释词语: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若有所失: 低眉顺眼: 三、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当代作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本文选自小说集,体裁是。 四、读课文两遍,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围绕旧台阶,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导学案: 1、预习成果展示:

教师听写字词,找四名学生板演。 2、合作探究: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5、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扩展延伸: 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达标检测: 1、这篇小说中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子是() A、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B、我们家的台阶低! C、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D、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2、下列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蜀道难》《登高》创新学案

《蜀道难》《登高》创新学案 ◎语林撷英 李白、杜甫名篇名句摘录 1.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2.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 3.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李白《日出入行》) 4.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7.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戏为六绝句》) 1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诗海拾贝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第三联两句通过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表现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表现出两人的离别之恨。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作者档案 【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 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安 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 府。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 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 【作品】《静夜思》《秋浦 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 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 等 【评价】唐代杰出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 义市),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少陵。“安史之乱”后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 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 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展 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作品】著有《杜少陵集》。代表 作:《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三吏”“三别”等 【评价】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依市而居的“仙人” 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因为没有模

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工程、配套问题优秀导学案

3.4.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4)----工程问题与配套问题导学案 一、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与配套问题,能熟练地利用工作总量、效率、时间的关系列方程 2、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我幸福 【配套问题】 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2.(教材P100例1变式)有一个专项加工茶杯车间,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可以加工杯身12个或加工杯盖15个,车间共有90人.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多少时,才能使生产的杯身和杯盖正好配套? 直接设法:设安排加工杯身的工人为x人,则加工杯盖的工人为人,每小时加工杯身个,杯盖个,则可列方程为,解得x=. 间接设法:设共加工杯身x个,共加工杯盖x个,则加工杯身的工人为人,加工杯盖的工人为人,则可列方程为.解得x=.故加工杯身的工人为人. 3.东方红机械厂加工车间有90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20个或小齿轮15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一天可以生产多少套这样成套的产品? 【工程问题】 1.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是: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2.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 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需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任务。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都相同,具体应该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3.在某城市美化工程招标时,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投标.经测算: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90天.若由甲队先做2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完成. (1)甲、乙两队合做多少天? (2)甲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3.5万元,乙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2万元.若该工程计划在70天内完成,在不超过计划天数的前提下,是由甲队或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省钱?还是由甲、乙两队全程合做完成该工程省钱?

信客教案》

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教案周次时间2012 年月日执教者 课题《信客》课型讲读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余秋雨,积累本课生字词;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3、培养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师:精心准备教案与学案 生:以学案为导引,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学札记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 图片中的人是谁?他从事什么工作? 他是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他从事的是信使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实时地通过QQ或MSN等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一方面,能够了解过去的信息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诚信的教育。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见导学案) 2、师生检测自主内容。 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完成合作探究题。 2、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3、师生明确。 明确答案: (1)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后宽厚待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知识点一:产品配套问题 1.某车间有20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6个.如果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余的工人生产螺母,要恰好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求x所列的方程是( ) A.12x=16(20-x) B.16x=12(20-x) C.2×16x=12(20-x) D.2×12x=16(20-x) 2.某服装厂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应怎样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配套?设x人做上衣,则做裤子的人数为_________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3.某工厂生产一批桌椅,甲车间有29人生产桌子,乙车间有17人生产椅子,现要赶工期,总公司调20人去支援,使甲车间的人数为乙车间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车间各多少人? 知识点二:工程问题 4.一件工作,甲独做要20小时完成,乙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甲先做4小时后,剩下的由甲、乙合作,还需要做x 小时完成,则x满足的方程是( ) A.4 20 - x 20 - x 12 =1 B. 4 20 + x 20 - x 12 =1 C. 4+x 20 + x 12 =1 D. 4 20 - x 20 + x 12 =1 5.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要10天,乙单独完成要15天,则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乙的工作效率是______.若设甲、乙合作x天完成,则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这项工作共用____小时完成. 7.批阅一批试卷,由一个人批阅需20天才能完成,现由3人批阅2天,若剩下的试卷要在2天内批阅完毕,则应增加____人(假设每人工作的效率都相同). 8.一件工作,甲队独做要12天完成,乙队独做要8天完成.现甲队先做3天后,乙队来支援,那么两队合作几天后, 完成任务的23 ? 9.星期天,48名青年志愿者到水利土地参加义务劳动,若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 m 3或运土3 m 3,问他们应如何分配,才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若设安排x 人挖土,则列出的方程应为( ) A .3x =5(48-x) B .5x =3(48-x) C .5x =3(48+x) D .3x =48(x +5) 10.9人14天完成一件工作的,而剩下的工作要在4天内完成,则需增加的人数(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为( ) A .11人 B .12人 C .13人 D .14人 11.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导学案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热爱数学.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找到配套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进行求解。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难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学习导航] 一.配套与人员分配问题 【例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 ) 【练习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二.配套与物质分配问题 【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 【练习2】: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在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 4个桌腿.)

【小结】: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配套问题的背景虽然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需要抓住配套问题的关键语句进行配套. 【请你来试一试】: 1.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帽,平均每人每小时能生产螺栓12个或 螺帽18个,两个螺栓要配三个螺帽,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帽,才能使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 2.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 3. 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 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课堂小结] 1、解配套问题的方法规律: 配套问题通常从配套后各量间的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骤: [作业] 必做题: 教材106页复习巩固:2、3 选做题:教材106页复习巩固9

【VIP专享】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10 信客导学案(无答案) 【课型】自主阅读课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第一课时 【自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诘问( ) 伎俩( )( )嫉妒( ) huì()气噩耗()猝然() bá()涉颠pèi()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自探】 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

2、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3、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自疑】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自测】 阅读“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 肩上。” 1.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3.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巩固提升】 摆渡老人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 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 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 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 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 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 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 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

一元一次方程成龙配套问题 当堂学案 罗俊武

七年级数学学科当堂学案单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4.1 成龙配套问题 设计教师:罗俊武C1s3-14 班级七年级13班组名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一元一次方解决实际问题,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 2.明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确定等量关系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类型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正确找出列方程的主要等量关系. 【关键问题】 正确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产品配套问题 任务一:自主预习教材 1、结合学习目标,采用阅读六字诀、认真阅读教材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P100练习完, 共3遍;借助工具书识记。 2、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在课本空白处作必要记录;完成P100练习 3、找出“产品配套问题”等量关系 4、列方程解决问题 任务二:新知学习构建模型 模块一:新知导学 例.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思路一: 某车间生产螺钉和螺母,若1个螺钉需配2个螺母,则: (1)5个螺钉需要配个螺母 15个螺钉需要配个螺母 (3)若有m个螺钉需要配个螺母 等量关系: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名工人生产螺母.

配套比例螺母总数螺钉总数 思路二: 等量关系:分堆后:螺母的总堆数 螺钉的总堆数 解: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 名工人生产螺母. 思路三: 等量关系: 解: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 名工人生产螺母. 小结: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 2. 3. 4. 5. 6. 模块二:变式提升 例.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2个螺钉配3个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解:设分配 名工人生产螺栓,则 名工人生产螺帽.

信客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信客》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包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多或少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猝()然焦灼()吊唁()昏厥()诘()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xū ( ) jì liáng ( ) jídù ( ) diān pèi ( ) 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穷困()倒低()顺眼 4、、主题文意梳理 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你能为信客写一份档案吗? 职业:信客性别: 身体状况: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主要事迹: 最敬重的人:座右铭: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代表展示)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4、结合课文用几句话来概括信客的为人。 5、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四、品味语言。 1、、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相比,本文的语言却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试从课文中举例说明。 五、拓展延伸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其实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近年来信用被利欲践踏的例子实在太多,于是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一种危机,你是如何看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重利益,还是重信用? 六、当堂检测 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资料链接】 ①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欣赏名人奇趣墓志铭: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3.4配套问题与工作量问题

一、自主学习 1、解下列方程:() ()()() 223 12100.541.522146 x x y y +---=+-= 2、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分析:(1) “1个螺钉配2个螺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等量关系? (2) 若设x 名工人生产螺钉,那么 人生产螺母,生产螺钉的数量是 ,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 . 二、合作探究 变式:某车间有38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2个螺钉需要配3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例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人做需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三、巩固提高 例3 用如图1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2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只,恰好

使库存的纸板用完? 图1 图2 例4 为庆祝校运会开幕,七年级(1)班学生接受了制作校旗的任务.原计划一半同学参加制作,每天制作40面.而实际上,在完成了小旗总数的三分之二以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假设每人的制作效率相同,问共制作小旗多少面? 四、概括整合 1、配套问题中隐含着一种比例关系,往往通过这种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因此要认真审题,把这种隐含的比例关系挖掘出来,如例3中,横式长方体中,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比为2:3,竖式长方体中,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比是1:4,要在读题时挖掘出来; 2、工程问题中,要弄清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这三者的关系及变式应用; 工作总量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工程问题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五、目标检测 1、现有190张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做8个盒身或22个盒底,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 个完整的盒子,问有多少张铁皮做盒身,多少张铁皮做盒底可以正好制成一批完整的盒子? 2、某水利工地派 48 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 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3、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 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 天数? 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 余的部分由甲、乙合作,需要几小时完成? 5、抗洪抢险中修补一段大堤,甲队单独施工12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8天完成;现在由甲 队先工作2天,剩下的由两队合作完成,还需几天完成? 各段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之和等于工作总量

第1课时 产品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基础题 知识点1 产品配套问题 1.某车间有20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6个.如果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余的工人生产螺母,要恰好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求x 所列的方程是( ) A .12x =16(20-x) B .16x =12(20-x) C .2×16x =12(20-x) D .2×12x =16(20-x) 2.有一个专项加工茶杯车间,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可以加工杯身12个,或者加工杯盖15个,车间共有90人.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多少时,才能使生产的杯身和杯盖正好配套? 直接设法:设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x ,则加工杯盖的为________人,每小时加工杯身________个,杯盖________个,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解得x =________. 间接设法:设共加工杯身x 个,共加工杯盖x 个,则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______人,加工杯盖的工人为________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解得x =________.故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______人. 3.某种仪器由1个A 部件和1个B 部件配套构成,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加工A 部件1 000个或者加工B 部件600个,现有工人16名,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生产的A 部件和B 部件配套? 知识点2 工程问题 4.某项工作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若甲先做一天,然后甲、乙共同完成此项工作,若甲一共做了x 天,所列方程为( ) A.x +14+x 6=1 B.x 4+x +16 =1 C.x 4+x -16=1 D.x 4+14+x +16 =1 5.一批文稿,若由甲抄30小时可以抄完,若由乙抄20小时可以抄完,现由甲抄3小时后改由乙抄余下部分,则乙还需抄________小时. 6.修筑一条公路,甲工程队单独承包要80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承包要120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合作承包,几天可以完成? 7.某车间接到一批加工任务,计划每天加工120件,可以如期完成,实际加工时每天多加工20件,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问这批加工任务共有多少件?

初中语文《信客》

《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字词,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抓住关键信息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感受信客的品质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 锻炼抓住关键信息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诵读品味法。 学法: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熟练朗读,并能掌握生字词,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诵读课文,领悟魅力→拓展延伸,寻找“信客”→总结课文,争做“信客”→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顺友,请看大屏幕。(学生观看)今天我们学习的信客就与王顺友做着同样的事情,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少不了要带几封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信客这一职业,了解信客的艰辛,快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里。) 2、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可连成一句有趣的话,便于学生记忆:《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

完整版工程问题与配套问题练习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 单独做,还需要几天完成?(要有“设、列、解、答”完整过程,下同) 2某工作,甲单独干需用15小时完成,乙单独干需用12小时完成,若甲先干1小时、乙又单 独干4小时,剩下的工作两人合作,问:再用几小时可全部完成任务? 3、某工程,甲单独完成续20天,乙单独完成续12天,甲乙合干6天后,再由乙继续完, 乙再做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4、已知甲、乙二人合作一项工程,甲25天独立完成,乙20天独立完成,甲、乙二人合5天 后,甲另有事,乙再单独做几天才能完成? 5、一水池有一个进水管,4小时可以注满空池,池底有一个出水管,6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 如果 两水管同时打开,那么经过几小时可把空水池灌满?

1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 4条桌腿,1m 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 腿,现有12m 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使制作的桌面和桌腿配套? 解法指导:一个桌面配4条桌腿,即 ……丄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可得等量关系为 桌腿总数量 解: 2、某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16个大齿轮或10个小齿轮,已知2 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和小齿轮,才能使每 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解: 3、某校七年级2班共有56名学生,在一节科技活动课上制作长方形纸盒,已知每名同学一 节课可制作盒身20个或盒盖30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盖配成一个长方形纸盒,为使一节课 制作的盒身、盒盖刚好配套,应安排制作盒身和盒盖的同学各多少名? 4、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 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 数? 【利润盈亏】问题 1、某商品标价是 750 元,商店打七折出售后,利润率为 5%,那么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解法指导: 2个大齿轮配3个小齿轮,即 大齿轮总数量 小齿轮总数量 _____ ,则等量关系为 大齿轮总数量 小齿轮总数量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注校本研修实效。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实施细则: (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